今别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晚清)举人、字(公 度)、号(人境庐主人)、 诗人、(外交)家、(政 治)家、(教育)家、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 人”、 “诗界革新导师”、 《人境庐诗草》、诗作有 晚清“诗史”之誉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 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 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 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 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 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意象新奇,重在表现这些意象( )与( )的特点。
火车
今别 离
轻气 球
轮船
意象新奇,重在表现这些意象(准时、 迅速)与(灵活、安全)的特点。
火车
今别 离
轻气 球
轮船
(1)在意象选择、意境营造 方面不同。
古人写离别常常选用一些典型意 象,进而渲染出极萧条、凄清的 意境。 本诗突破传统,选用轮船和火车 为意象,重在描写其迅速、准时 的特点,给人新奇的感觉。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柁:同“舵”,这里指轮船的发动机。 绕指柔:这里形容发动机转动灵活。 打头风:迎面吹来的强风,逆风。 石尤:逆风,顶头风。(古代传说)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 灵活。怎能没有逆风吹来?只是对逆风 也毫不畏惧。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其二:黄遵宪是走向世界,以“欧 风美雨”铸就自己诗篇的诗人,被 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其《人 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 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 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 因此其诗作有晚清“诗史”之誉。
关键词:
( )举人、字( )、 号( )、诗人、 ( )家、( )家、 ( )家、“( ) 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导师”、 《 》、诗作有 ( )之誉
本首离别诗中所出现的意象都有 哪些,试着找一下。
火车、轮船、轻气球(汽艇)
思考:古代离别诗常用的意象都 有什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 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2)离别场景的刻画与描写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离别场景的刻画与描写
送别未能旋,相望连水口。船行欲 映洲,几度急摇手。
——崔国辅《今别离》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课前检测:
( )举人、字( )、 号( )、诗人、 ( )家、( )家、 ( )家、“( ) 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导师”、 《 》、诗作有 ( )之誉
课前检测:
(晚清)举人、字(公 度)、号(人境庐主人)、 诗人、(外交)家、(政 治)家、(教育)家、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 人”、 “诗界革新导师”、 《人境庐诗草》、诗作有 晚清“诗史”之誉
解题: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录有崔 国辅的《今别离》:“送别未能旋,相
望连水口。 船行欲映洲,几度急摇手。”
唐代诗人孟郊有《古别离》:“欲 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 迟,莫向临邛去!”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 发的是一种( )。
)诗,抒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渲染出极(
)的意境

古道 风月 山水
古别 离
夕阳

长亭
春草
渲染出极(萧条、凄清)的意境

古道 风月 山水
古别 离
夕阳

长亭
春草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 驰,益增中心忧。 快、迅速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 时,顷刻不少留。 准时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 风?亦不畏石尤。灵活、安全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 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 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营造方面不同。 (2)在对短暂离别场景 的刻画与描写上也不同。
(1)意象、意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 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1)意象、意境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创作背景: 黄遵宪提倡“诗界革命”,主张 “我手写我口”,表现“古人未有 之物,未辟之境”,将一些新事物 大胆引入诗歌,开阔了旧诗的新领 地,发现了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 是中国诗的哥伦布!
创作背景: 光绪十六年(1890),黄遵宪 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以乐府杂 曲歌辞《今别离》为题,创作了组 诗(共四首),首篇写轮船、火车 载人远去;次写抵达异域后,以电 报向家人报平安;三写寄相片以慰 离愁;四写思妇欲梦佳期,而东西 半球昼夜相反,表现了“今别离” 的特点和近代人相思别离的全过程。
课前检测: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第一课时作业: 合作探究: 《今别离》在表 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 什么不同? 提示:(1)在意象选择、意境
益 增 中 心 忧
今别 迅速 准时 离
轻气 球
并 力 生 离 愁
火车
轮船
(2)在对短暂离别场景的刻 画与描写上也不同。
古人“行止犹自由”,有相对充裕的 时间来告别、饯行,因此对离别场面 的描写往往是精雕细刻,把古人的离 情别绪表现的更加缠绵而细腻。 本诗中“今日车与舟,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 是一种匆匆的离别,展现了近代人离 情别绪突发而浓烈的特点。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第一课时作业: 合作探究: 《今别离》在表 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 什么不同? 提示:(1)在意象选择、意境
营造方面不同。 (2)在对短暂离别场景 的刻画与描写上也不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2.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 强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知人论世
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 段: 1、读书应试阶段(18631876),光绪二年举人 2、出使阶段(1877年~ 1894年),历充师日参 赞、旧金山总领事、驻 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 《日本国志》《日本杂 事诗》 ( )家
知人论世
3、参加变法阶段 (1895~1898),戊戌 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 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 光绪曾召见黄遵宪 , 问:“泰西之政何以胜 中国?黄曰:“泰西之 强,悉须由变法。臣在 伦敦,闻父老言,百年 以前,尚不如中华。” ( )家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2.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2.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 学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知人论世
1848.4.27– 1905.3.28 ,晚 清举人,汉族客 家人,广东省梅 州人 字公度,别号人 境庐主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
(2)离别场景的刻画与描写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 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 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展现的是(
)的离别场面,突 出近代人离情别绪的( )。
益 增 中 心 忧
今别 迅速 准时 离
轻气 球
并 力 生 离 愁
火车
轮船
展现的是(匆匆)的离别场面,突 出近代人离情别绪的(突发与浓烈) 。
同样都能表达别离之情,黄遵宪 为何要弃“古别离”而选择“今 别离”为题?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别肠:惜别的心情 既:已经 益:更 离情别思就像那双轮一样,顷刻已绕了 千万圈。目睹飞驰的双轮,(时空瞬间 转换),我内心离别的忧愁更加浓烈。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本首离别诗中所出现的意象都有 哪些,试着找一下。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 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 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 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 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 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知人论世
4、乡居阶段(1899~ 1905),仍热心推进立 宪、革命等工作,并潜 心新体诗创作。同时, 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 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 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 学堂。 ( )人、( )家
一生两大贡献:
其一:黄遵宪在漫长的外交生涯中, 深知国家主权的重要性,沉痛指出: “弱为万国役,治为天下强。”他致 力保护华侨、侨工的权益,抵制排华 运动,联络侨商组织商会;在新加坡 又创立保卫华工的南洋护照制度。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有足够的时间对离别的场面进行 ( ),把古人的离情别绪表 现的更加( )。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
古别 离
劝君更尽一 杯酒
相望连水口
孤帆远影碧空尽
有足够的时间对离别的场面进行 (精雕细琢),把古人的离情别绪表 现的更加(缠绵而细腻)。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
古别 离
劝君更尽一 杯酒
相望连水口
行止:行动,活动,偏义复词。 犹:还,仍然。 并力:合力,加倍。 古代也有山川,也有孤舟。古代的车 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行动 的“自由”。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 时不可能有的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 人的离愁别绪.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须臾:片刻。 绸缪: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火车、轮船)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 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 之意。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能 多停留。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社会背景: 近代社会,西方科技与文明逐 渐被引入中国。 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导致 诗歌的古典意象和近代文明不能兼 容,诗歌的传统意象已经不能准确 表达近代人的种种感受与思考。
同样都能表达别离之情,黄遵宪 为何要使用“今别离”为题?
同样都能表达别离之情,黄遵宪 为何要使用“今别离”为题?
“今别离”,实际上是为了与 “古别离”形成对比,由于近代 交通工具的进步,近代与古代的 离情别绪,在快慢、浓烈、强度 等方面必然会出现明显的不同。
《今别离》虽然使用的是乐府旧 题的形式,但内容反映的却是近 代人别离时的全新体验与意识, 是当时“诗界革命”和黄遵宪 “新派诗”的代表作品,从内容 上来看,它应属于一首近代别离 诗。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 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 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 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 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 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倏:疾速,忽然。杳:远。去:离开 一何:为何 留滞:停留不动 不:否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转身返回,君就 已到了天的尽头。望着远处船影忽然 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离开的时 候为何如此快速,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轻气球:指海上飞的汽艇。 只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