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0讲行程问题(三)含答案
小学奥数往返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往返行程问题小学奥数往返行程问题典型例题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第一辆汽车到达乙地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举一反三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第二辆汽车到达乙地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2、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880千米,甲车和乙车同时从A城开往B城,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车每小时行50千米,甲车车到达B城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3、东、西两城之间的.距离是6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东城开往西城,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车每小时行55千米,客车车到达西城立即返回,客车从开出到与货车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典型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经过4.5小时甲到达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离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
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举一反三21、小黄和小林同时从学校去电影院,小黄每分钟比小林多走20米,30分钟后,小黄刚到电影院立即返回,在距离电影院350米处遇到小林,小黄每分钟走多少米?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南站开往北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4个半小时到达北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北站30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
求两站之间的距离。
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4千米。
甲车行驶5小时到达西站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在离西站42千米处于乙车相遇。
求东西两站之间的距离。
典型例题3A、B两地相距21千米,上午8时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返回,上午10时他们第二次相遇,此时甲走的路程比乙多9千米。
甲共行了多少千米?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举一反三31、A、B两地相距21千米,上午9时整,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上午11时他们第二次相遇。
五年级 举一反三 《火车行程问题》
电线杆
王牌例题4
一列火车通过2400米的大桥需要3分钟,用 同样的速度从路边的一根电线杆旁边通过,只用 了1分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王牌例题4
一列火车通过2400米的大桥需要3分钟,用 同样的速度从路边的一根电线杆旁边通过,只用 了1分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路程差:2400米 时间差:3-1=2(分钟) 速度:2400 ÷ 2=1200(米/秒)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是1200米/秒。
举一反三3
1.有两列火车,一列长360米,每秒行18米,另 一列长216米,每秒行30米。现两列车相向而行, 从相遇到相离一共需要几秒钟?
举一反三3
1.有两列火车,一列长360米,每秒行18米,另 一列长216米,每秒行30米。现两列车相向而行, 从相遇到相离一共需要几秒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举一反三3
1.有两列火车,一列长360米,每秒行18米,另 一列长216米,每秒行30米。现两列车相向而行, 从相遇到相离一共需要几秒钟?
举一反三1
2.小明以每秒2米的速度沿铁路旁的人行道跑步,身后 开来一列长188米的火车,火车每秒行18米。问火车追上 小明到完全超过小明共用了多少秒钟?
188÷(18-2) = 188÷16 =11.75(秒) 答:火车追上到超过小明共用了31.25秒。
王牌例题2
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钟行25米。全车通 过一条120米的山洞,需要多少时间?
专题简析
解答火车行程问题可记住以下几点: 1.火车过桥(或隧道)所用的时间=(桥或隧 道长十火车车身长)÷火车的速度; 2.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所用的时 间=两火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和; 3.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用 的时间=两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差。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知识要点1、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
由于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2、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某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距离=速度和某时间(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某时间(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3、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某时间在行程问题中,与环形有关的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一般行程问题的方法类似,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两人同地背向运动,从第一次相遇到下次相遇共行一个全程;二是同地、同向运动,甲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行一个全程。
4、解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图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5、船在江河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扒送和顶倪,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程问题。
流水行程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地用到,此外流水行程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度(船速:船本身的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度(水速:流水的速度)根据加减法互逆关系可得:顺水航行中:水速=顺水速度—船速船速=顺水速度—水速逆水航行中:水速=船速—逆水速度船速=逆水速度+水速知道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还可以得出: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6、列出过桥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要正确理解这类问题,首先要懂得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即列车过桥总路程=桥长+车长。
经典例题1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5千米,3.6小时后相遇。
人教版【精选】小学五年级奥数30及答案图文百度文库
人教版【精选】小学五年级奥数30及答案图文百度文库一、拓展提优试题1.(12分)甲、乙两人从A地步行去B地.乙早上6:00出发,匀速步行前往;甲早上8:00才出发,也是匀速步行.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2.5倍,但甲每行进半小时都需要休息半小时.甲出发后经过分钟才能追上乙.2.(7分)爱尔兰作家刘易斯曾写过一篇反讽寓言,文中描述了一个名为尼亚特泊的野蛮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使用西巴巴数字.西巴巴数字的形状与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相同,但含义相反.如“0”表示“9”,“1”表示“8”,以次类推.他们写数字是从左到右,使用的运算符号也与我们使用的一样.例如,他们用62代表我们所写的37.按照尼亚特泊人的习惯,应怎样写837+742的和是419.【分析】“0”表示“9”,0+9=9,“1”表示“8”,1+8=9,由此可知西巴巴数字,表示的数字与正常数字的和都是9;由此找出837、742表示的数字,然后相加即可.3.幼儿园给小朋友派礼物,如果有2人各派4个,其余各派3个,则还剩余11个,如果4人各派3个,其余各派6个,则剩余10个,问一共有多少件礼物?4.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5.将等边三角形纸片按图1所示步骤折叠3次(图1中的虚线是三边的中点的连线),然后沿两边的重点的边减去一角(如图2).将剩下的纸片展开、平铺,得到的图形是A6.如图,甲、乙两人按箭头方向从A点同时出发,沿正方形ABCD的边行走,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00米,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5倍,两人在E 点第一次相遇,则三角形ADE的面积比三角形BCE的面积大1000平方米.7.星期天早晨,哥哥和弟弟去练习跑步,哥哥每分钟跑110米,弟弟每分钟跑80米,弟弟比哥哥多跑了半小时,结果比哥哥多跑了900米,那么,哥哥跑了米.8.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AE=8厘米,求OB=厘米.9.用0、1、2、3、4这五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10.对于自然数N,如果在1﹣9这九个自然数中至少有七个数是N的因数,则称N是一个“七星数”,则在大于200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七星数”是.11.将100按“加15,减12,加3,加15,减12,加3,…”的顺序不断重复运算,运算26步后,得到的结果是.(1步指每“加”或“减”一个数)12.解放军战士在洪水不断冲毁大坝的过程中要修好大坝,若10人需45分钟,20人需要20分钟,则14人修好大坝需分钟.13.(8分)如果两个质数的差恰好是2,称这两个质数为一对孪生质数.例如3和5是一对孪生质数,29和31也是一对孪生质数.在数论研究中,孪生质数是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该课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数学研究.在不超过100的整数中,一共可以找到对孪生质数.14.观察下表中的数的规律,可知第8行中,从左向右第5个数是.15.某场考试共有7道题,每道题问的问题都只与这7道题的答案有关,且答案只能是1、2、3、4中的一个.已知题目如下:①有几道题的答案是4?②有几道题的答案不是2也不是3?③第⑤题和第⑥题的答案的平均数是多少?④第①题和第②题的答案的差是多少?⑤第①题和第⑦题的答案的和是多少?⑥第几题是第一个答案为2的?⑦有几种答案只是一道题的答案?那么,7道题的答案的总和是.【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解:法一:假设甲一小时走5米,乙一小时走2米,列表如下:时间甲(米)乙(米)时间甲(米)乙(米)0小时043小时7.5100.5小时 2.55 3.5小时10111小时 2.564小时10121.5小时57 4.5小时12.5132小时585小时12.5142.5小时7.59 5.5小时1515观察得5.5小时恰好追上(如果这时间超过了乙,就要用具体追及公式计算追及时间)法二:也可以设甲的速度为每小时10a(甲要休息,实际每小时走5a),乙的速度为每小时4a,因此要追8a.半小时内最多追3a,可以先从要追的8a中扣除3a,因为在此之前不可能追上(之前的距离差不止3a).之后再开始按每半小时列出,若不够半小时的话,用追及公式算.前面追的5a,相当于每小时追a,可以用5a÷(5a﹣4a)=5(小时)计算.之后,甲半小时再走2a,乙再走5a,加上还差的3a,正好追上.因此,要追5.5小时,即330分钟.故答案为:330.2.解:西巴巴数字8表示阿拉伯数字9﹣8=1,西巴巴数字3表示阿拉伯数字9﹣3=6,西巴巴数字7表示阿拉伯数字9﹣7=2,西巴巴数字4表示阿拉伯数字9﹣4=5,西巴巴数字2表示阿拉伯数字9﹣2=7,所以837+742表示的正常算式为:162+257=419.故答案为:419.3.【分析】假设第一次每人都派3个,则还剩余2×(4﹣3)+11=13个,第二次如每人都派6个,同时少了4×(6﹣3)﹣10=2个,就是每人多派6﹣3=3个,则需要13+2=15个礼物,据此可求出人数,进而可求出礼物数.解:[2×(4﹣3)+11+4×(6﹣3)﹣10]÷(6﹣3)=[2×1+11+4×3﹣10]÷3=[2+11+12﹣10]÷3=15÷3=5(人)2×4+(5﹣2)×3+11=8+3×3+11=8+9+11=28(件)答:一共有28件礼物.4.解:通过有规律的数,得出:(1)边长为1的正方形有4×3=12(个);(2)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6个;(3)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2个.(4)以小正方形的对角线为边的正方形有8个;(5)以对角线的一半为边长的正方形是17个;(6)以3个对角线的一半为边长的正方形有1个.所以图中共有正方形:12+6+2+8+17+1=46(个).答:图中有46个正方形.5.解:找一剪刀与一等边三角形纸片,按题中所示步骤进行操作,最后得到的图形是A,故答案为:A.6.解:由于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5倍所以两人速度比为:1.5:1=3:2,所以两人在E点相遇时,甲行了:(100×4)×=240(米);乙行了:400﹣240=160(米);则EC=240﹣100×2=40(米),DE=160﹣100=60(米);三角形ADE的面积比三角形BCE的面积大:60×100÷2﹣40×100÷2=3000﹣2000,=1000(平方米).故答案为:1000.7.解:设哥哥跑了X分钟,则有:(X+30)×80﹣110X=900,80x+2400﹣110x=900,2400﹣30x=900,X=50;110×50=5500(米);答:哥哥跑了5500米.故答案为:5500.8.解:6×6÷2=18(平方厘米),18×2÷8=4.5(厘米);答:OB长4.5厘米.故答案为:4.5.9.解:4×4×3,=16×3,=48(种);答:这五个数字可以组成 48个不同的三位数.故答案为:48.10.解:根据分析,在2000~2020之间排除掉奇数,剩下的偶数还可以排除掉不能被3整除的偶数,最后只剩下:2004、2010、2016,再将三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得:2004=2×2×3×167;2010=2×3×5×67;2016=2×2×2×2×2×3×3×7,显然2014和2010的质因数在1~9中不到7个,不符合题意,排除,符合题意的只有2016,此时2016的因数分别是:2、3、4、6、7、8、9.故答案是:2016.11.解:每一个计算周期运算3步,增加:15﹣12+3=6,则26÷3=8…2,所以,100+6×8+15﹣12=100+48+3=151答:得到的结果是 151.故答案为:151.12.解:假设每人每分钟修大坝1份洪水冲毁大坝速度:(10×45﹣20×20)÷(45﹣20)=(450﹣400)÷25=50÷25=2(份)大坝原有的份数45×10﹣2×45=450﹣90=360(份)14人修好大坝需要的时间360÷(14﹣2)=360÷12=30(分钟)答:14人修好大坝需30分钟.故答案为:30.13.解:在不超过100的整数中,以下8组:3,5;5,7;11,13;17,19;29,31;41,43;59,61;71,73是孪生质数.故答案为8.14.解:由图可知,第1行的数为1,第2行的最后一个数为2×2=4,第3行的最后一个数为3×3=9,…所以第7行最后一个数为7×7=49,则第8行第1个数为49+1=50,第5个数为50+4=54,故答案为:54.15.解:因为每道题的答案都是1、2、3、4的一个,所以①的答案不宜太大,不妨取1,此时②的答案其实就是7个答案中1和4的个数,显然只能取2、3、4中的一个,若取2,则意味着剩余的题目只能有一道题答案为1,这是④填1,⑦填2,⑤填3,⑥填2,而③无法填整数,与题意矛盾;所以②的答案取3,则剩余的题目答案为1和4各有1道,此时④填2,显然⑦只能填1,那么⑤填2,则4应该是⑥的答案,从而③填3,此时7道题的答案如表;它们的和是1+3+3+2+2+4+1=16.。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课堂PPT)
行程问题(4)
1、一列火车从小明身旁通过用了15秒,用同样的 速度通过一座长100米的桥用了20秒。这列火车的 速度是多少?
2、一列火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40秒,以同样的 速度穿越310米的隧道需要30秒,这列火车的速度 和车身长各是多少?
14
行程问题(4)
3、有两列火车,一车长130米,每秒行23米,另一 车长250米,每秒行15米,现在两车相向而行,问 从相遇到离开需要几秒钟?
行程问题(2)
7、在周长为400米的圆形场地的一条直径的两端, 甲、乙二人分别以每秒12米、每秒10米的速度同时 同向骑车出发,沿圆周行驶。问几秒后甲追上乙? 再过几秒甲第二次追上乙?
8、甲乙两地铁路长240千米,快车从甲城,慢车从 乙城同时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如果两车分别从 两城同向开出,慢车在前,快车在后,15小时快车 追上慢车,求快车与慢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0
行程问题(3)
3、甲乙两人同时从A点反向出发,沿400米环形跑 道行走,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两人 至少用多少分钟再一次在A点相遇?
4、两名运动员在沿湖的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甲每 分钟跑250米,乙每分钟跑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 向出发,45分钟后甲追上了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 反向而跑,经过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
6、甲、乙两船在静水中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4千米 和每小时32千米,两船从某河相距336千米的两港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 甲船在前,乙船在后,几小时后乙船追上甲船?
16
行程问题(4)
7、甲乙两港相距90千米,一艘轮船顺流而下要6小 时,逆水而上需要10小时,如果一艘汽艇顺流而下 要5小时,那么这艘汽艇逆流而上需要几小时?
行程问题之比例的应用 非常完整版 超详细解析+答案
行程问题之比例的应用【知识点总结】当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关系当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关系当路程一定时,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关系【例题讲解】例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11∶8,甲乙两地相距380千米。
求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多少千米?解答:在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V客:V货=11:8S客:S货=11:8按比例分配:380÷(11+8)=20(千米)客车比火车多行的路程:20×(11-8)=60(千米)举一反三1、小军和小明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A、B两地相距600米,小军和小明的速度比是3∶2,相遇时,小明走了多少米?解答:在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V军:V明=3:2S军:S明=3:2按比例分配:600÷(3+2)=120(千米)小明走的路程:120×2=240(千米)2、哥哥和弟弟同时从家和学校相向而行,哥哥和弟弟的速度比是5∶3,相遇时哥哥比弟弟多走了200米,求家离学校有多少米?解答:在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V哥:V弟=5:3S哥:S弟=5:3按比例分配:200÷(5-3)=100(千米)总路程:100×(5+3)=800(千米)3、聪聪和明明的速度比是6∶5,聪聪在明明后面20米,他们同时同向出发,聪聪要走多少米就可以追上明明?解答:在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V聪:V明=6:5S聪:S明=6:5按比例分配:20÷(6-5)=20(千米)聪聪走的路程:20×6=120(米)例2一辆货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又立即按原路从乙城返回到甲城,一共用了9小时,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50千米。
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解答:去和返回所走的总路程相同,在路程相同前提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V去:V回=40:50=4:5t去:t回=5:4,总时间时9小时,按比例分配得:9÷(5+4)=1(小时)t去:1×5=5(小时)总路程:5×40=200(千米)举一反三1、一架侦查飞机最多能带飞行18小时的汽油,它从基地带满油到某地去侦察(中途没有加油站),去时顺风每小时飞行1500千米,回时逆风飞行每小时飞行1200千米。
最新小学五年级奥数全册讲义(1-30讲)(含详解)【值得拥有】
小学五年级奥数全册讲义第1讲数字迷(一)第2讲数字谜(二)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奇偶性(一)第8讲奇偶性(二)第9讲奇偶性(三)第10讲质数与合数第11讲分解质因数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第14讲余数问题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第16讲巧算24第17讲位置原则第18讲最大最小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22 用割补法求面积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第24讲行程问题(一)第25讲行程问题(二)第26讲行程问题(三)第27讲逻辑问题(一)第28讲逻辑问题(二)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数字谜(一)数字谜的内容在三年级和四年级都讲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
例如用猜想、拼凑、排除、枚举等方法解题。
数字谜涉及的知识多,思考性强,所以很能锻炼我们的思维。
这两讲除了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外,还要讲述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分析与解:因为运算结果是整数,在四则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出现分数,所以应首先确定“÷”的位置。
当“÷”在第一个○内时,因为除数是13,要想得到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内是13的倍数,此时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
(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内时,运算结果不可能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内时,可得下面的填法:(5+13×7)÷(17-9)=12。
例2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的□中,使等式成立:□□□×□□=□□×□□=5568。
小学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1.小学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张工程师每天早上8点准时被司机从家接到厂里。
一天,张工程师早上7点就出了门,开始步行去厂里,在路上遇到了接他的汽车,于是,他就上车行完了剩下的路程,到厂时提前20分钟。
这天,张工程师还是早上7点出门,但15分钟后他发现有东西没有带,于是回家去取,再出门后在路上遇到了接他的汽车,那么这次他比平常要提前分钟。
答案解析:第一次提前20分钟是因为张工程师自己走了一段路,从而导致汽车不需要走那段路的来回,所以汽车开那段路的来回应该是20分钟,走一个单程是10分钟,而汽车每天8点到张工程师家里,所以那天早上汽车是7点50接到工程师的,张工程师走了50分钟,这段路如果是汽车开需要10分钟,所以汽车速度和张工程师步行速度比为5:1,第二次,实际上相当于张工程师提前半小时出发,时间按5:1的比例分配,则张工程师走了25分钟时遇到司机,此时提前(30-25)x2=10(分钟)o这道题重要是要求出汽车速度与工程师的速度之比。
2.小学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篇二1、小熊骑自行车出去玩,经过三段长度分别为IOOO米,200米,800米的平路,上坡路和下坡路,包包在这三段路上的速度分别为200米/分,50米/分,400米/分,问小熊走完这三段路程需要多少时间?【分析】简单分段行程平路所需时间:1000÷200=5(分钟)上坡路所需时间:200÷50=4(分钟)下坡路所需时间:800÷400=2(分钟)所以总共需要时间为5+4+2=Π(分钟)2、A、B两地之间是山路,相距60千米,其中一部分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某人骑电动车从A地到B地,再沿原路返回,去时用了4.5小时,返回时用了3.5小时。
已知下坡路每小时行20千米,那么上坡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析】由题意知,去的上坡时间+去的下坡时间二4.5小时回的上坡时间+回的下坡时间二3.5小时则:来回的上坡时间十来回的下坡时间二8小时所以来回的下坡时间=60÷20=3(小时)则:来回的上坡时间二8—3二5(小时)故:上坡速度为60÷5=12(千米/时)3.小学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篇三1、甲放学回家需走10分钟,乙放学回家需走14分钟。
应用题板块-行程问题之火车过桥(小学五年级奥数题)
应用题板块-行程问题之火车过桥(小学五年级奥数题)【一、题型要领】1. 行程问题【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源自于研究物体运动,他研究的是物体运动速度、运动时间和经过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经过路程= 运动速度* 运动时间2. 火车过桥【基本概念】火车过桥是行程问题的一个经典问题,也有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他的特殊之处在于,经过路程是从车头上桥算起到车尾离桥为止的总路程,如下图所示,也就是列车车长和桥长之和。
【基本公式】列车车长+ 桥长= 火车速度* 运动时间【解题关键】列车车长不可忽略,如果只行进了桥的长度则不能算“过桥”,因此总路程需要加上列车的车长。
【举一反三】一是火车过隧道,过山洞等与火车过桥是相似的;二是由人或者车组成的队列过桥,则队伍本身的长度是不能忽略的。
【二、重点例题】例题1【题目】一列长90米的火车以3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200米的桥,需要多长时间?【分析】这是最基本的火车过桥问题,需注意火车通过大桥所走的距离为桥长加上车身长度【解】(90 + 1200)÷ 30 = 43(秒)【答】火车过桥需要43秒例题2【题目】一列火车通过180米长的桥用时40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300米长的隧道用时48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和速度。
【分析】火车过桥,可以理解为40秒的行程为桥长加上车身长;火车过隧道,可以理解为48秒的行程为隧道长加上车身长,两者相减,相当于火车8秒行驶了120米,由此可以计算出火车的速度,进而计算出火车的长度【解】火车的速度= (300 - 180) ÷ (48 - 40) = 15(米/秒)火车的长度= 15 * 40 - 180 = 420 (米)【答】火车的速度是15米/秒,车长是420米例题3【题目】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共528人,排成四路纵队去看电影,队伍行经的速度是25米/分,前后两人都相距1米,现在队伍要走过一座桥,整个队伍从上桥到离桥用时16分,这座桥的长度有多少米?【分析】由人组成的队伍过桥,需要计算队伍本身的长度。
5年级-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下册)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练习材料五年级下册二○一四年六月目录第21讲假设法解题 1第22讲作图法解题 5第23讲分解质因数 10第24讲分解质因数(二) 14第25讲最大公约数 17第26讲最小公倍数(一) 21第27讲最小公倍数(二) 25第28讲行程问题(一) 29第29讲行程问题(二) 34第30讲行程问题(三) 39第31讲行程问题(四) 44第32讲算式谜 49第33讲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 53第34讲置换问题 58第35讲估值问题 62第36讲火车行程问题 66第37讲简单列举 70第38讲最大最小问题 74第39讲推理问题 79第40讲杂题 84第21讲假设法解题【专题简析】假设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一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或者先假设两种要求的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整,最后找到答案。
【例题1】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
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思路与导航:假设这14张全是5元的,则总钱数只有5×14=70元,比实际少了100-70=30元。
为什么会少了30元呢?因为这14张人币民币中有的是10元的。
拿一张5元的换一张10元的,就会多出5元,30元里包含有6个5元,所以,要换6次,即有6张是10元的,有14-6=8张是5元的。
练习一1,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和兔的脚共248只。
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2,一堆2分和5分的硬币共39枚,共值1.5元。
问2分和5分的各有多少枚?3,营业员把一张5元人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求换来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例题2】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50张,总面值116元。
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几张?思路与导航:(1)如果减少2张一元的,那么总张数就是48张,总面值就是114元,这样一元的和二元的张数就同样多了;(2)假设这48张全是5元的,则总值为5×48=240元,比实际多出了240-114=126元,然后进行调整。
举一反三——五年级分册第31周 行 程 问 题(四)
第三十一周行程问题(四)专题简析:通过前面对行程应用题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发现,行程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时间(3)同向而行: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如果上述的几种情况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应用题将会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解答这些问题时,我们还是要理清题中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转化”、“假设”等方法,把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把一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例1 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到乙地共用了8小时,途中,有一段路在整修路面,汽车行驶这段路时每小时只能行20千米,其余时间每小时行60千米。
整修路面的一段路长多少千米?分析假如这8小时都是每小时行60千米,就比实际行的路程多出了60×8-420=60千米。
在8小时里,只要有1小时行驶在整修路面的公路上,汽车就少行60-20=40千米,60里面有1.5个40,因此,汽车在整修路面的公路上行驶了1.5小时,路长20×1.5=30千米。
练习一1,一辆汽车从甲城到乙城共行驶395千米,用了5小时。
途中一部分公路是高速公路,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
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05千米,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55千米。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多少千米?2,小明家离体育馆2300米,有一天,他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去体育馆看球赛。
出发几分钟后发现,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走下去一定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8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15分钟,准时到达了体育馆。
问:小明是在离体育馆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3,老师和小英为班级剪五角星,教师每分钟剪10个,剪了几分钟后小英接着剪,小英每分钟剪6个,两人共用8分钟,共剪了60个。
小英剪了多少个五角星?例2 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
高斯小学奥数五年级下册含答案第03讲_行程问题综合提高
第三讲行程问题综合提高漫画第一幅图,一个主席台,上面有横幅,写着“高思运动会”左图,100米跑比赛的现场,直线跑道,小高和墨莫在比赛;右图,3000米跑比赛的现场,环形跑道,萱萱和卡莉娅在比赛赛艇比赛的现场,阿呆和阿瓜在比赛在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占了很大的分量.行程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运动三要素: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认识.学习行程问题对于学生认识世界,以及以后理科课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相遇和追及.在与相遇追及相关的行程问题中,找出“路程和”与“路程差”是解题的关键.练一练1.东、西两镇相距45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两人相遇,那么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千米时?2.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一辆汽车在早上8点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2小时后另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那么两车相遇的时刻是多少?例题1.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地点距离AB的中点10千米.已知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6千米.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练习1.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地点距离AB的中点2千米.已知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题2.一列火车于中午12时离开A地驶往B地,另一列火车则于40分钟后离开B地驶往A地.若两列火车以相同的均速在同一路线上行驶,全程各需要3.5小时.则这两列火车在几点几分相遇?练习2.一列火车于下午4点离开A地驶往B地,1个小时后另一列火车离开B地驶往A 地.已知两车速度相同,且下午6点20分时两车相遇.那么火车走完全程需要多长时间?大部分行程问题中,人或车都是在笔直的平路上运动.不过在有些问题中,运动的场所会比较特殊,有时候会在水上,有时候运动的路线会是环形的.练一练1.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它从乙地逆水航行到甲地用了8小时,在从甲地返回到乙地时,由于涨水,水速变为原来的2倍,则返回时需用多少小时?2.有一个周长是80米的圆形水池.甲沿着水池散步,速度为1/米秒;乙沿着水池跑步,速度为2.2/米秒,并且与甲的方向相反.如果他俩从同一点同时出发,那么当乙第8次遇到甲时,还要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例题3.甲、乙两船分别从距离120千米的A、B两码头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A 在B的上游.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甲、乙两船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A多少千米?练习3.甲、乙两船分别从距离120千米的A、B两码头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A 在B的上游.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16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那么甲、乙两船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A多少千米?例题4.甲乙二人在一个环形跑道的起点同时开始跑步.结果发现:若甲沿顺时针方向,乙沿逆时针方向,从出发到第一次迎面相遇需要2分钟;若甲乙都沿逆时针方向,则从出发到甲第一次追上乙要用9分钟.已知相遇地点与追及地点相距130米,那么整条环形跑道的长度是多少?练习4.甲乙二人在一个环形跑道的起点同时开始跑步.结果发现:若甲沿顺时针方向,乙沿逆时针方向,从出发到第一次迎面相遇需要3分钟;若甲乙都沿逆时针方向,则从出发到甲第一次追上乙要用5分钟.已知相遇地点与追及地点相距100米,那么整条环形跑道的长度是多少?多次往返问题是一类很重要的行程问题.多次往返问题有很强的周期性,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例题5.小明和小刚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90米和每分钟70米.早上8:00他们分别从A、B 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分别到达B、A后返回并在途中第二次迎面相遇.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距离A、B两站的中点450米.从两人同时出发到第二次迎面相遇总共经历了多少分钟?A、B两站的距离为多少米?他们第一次迎面相遇是在几点几分?例题6.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在AB之间折返而行,甲的速度比乙快.已知两人第一次迎面相遇点距AB中点2千米,第二次迎面相遇点距A地4千米.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长征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参加长征的红军有以下四支: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工农红军的罪恶计划,它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业1.甲、乙两船分别从A、B两港口出发相向而行,在AB的中点相遇.已知甲船的静水速度是乙船静水速度的2倍,那么甲船静水速度与水速之比是多少?作业2.上午10:2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在AB之间折返前进,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下午1:20时两车第二次迎面相遇,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作业3.东西两镇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在上午8点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在上午9点从西镇开往东镇.到正午12点,两车正好在两镇间的中点相遇.如果两车上午8点同时分别由两镇出发相向而行,那么上午10点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作业4.甲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甲车从A地、乙车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相遇4.5小时后,甲车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作业5.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的同一点同时出发相背而行,8分钟后两人第三次相遇.已知甲每秒钟比乙每秒钟多行0.1米,那么两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第三讲 行程问题综合提高例题1. 答案:100详解:由“相遇地点距离AB 的中点10千米”可知,乙比甲多走了20千米.两人共走了206410÷-=()小时.A 、B 两地相距4610100+⨯=()千米.例题2. 答案:14点05分详解:3.5小时是210分钟.第一列火车出发40分钟后,即12点40分时,第二列火车出发.可知这时两车间的路程需要走170分钟.因为两车速度相同,可知两车相遇需要85分钟,那么相遇的时刻是14点05分.例题3. 答案:48详解:如图,甲、乙在到达码头后各自返回第二次相遇.乙从B 到A 逆流而行,共用120255)6÷-=(小时.在这6小时中,甲顺流而行120255)4÷+=(小时,逆流而行2小时,行了2(255)40⨯-=千米,甲、乙还相距80千米,880(3020)5÷+=小时后第二次相遇.此时距离A 地830485⨯=千米.例题4. 答案:360详解:可知跑道的周长既是2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那么设周长为36米,两人速度和为18米/分,速度差为4米/分.甲的速度为11米/分,乙的速度是7米/分.相遇时乙沿逆时针方向跑了14米,追及时沿逆时针方向跑了63米,即跑了1圈后又跑了27米.可知相遇地点与追及地点相距13米.所以跑道的长度应该是1301336360÷⨯=米.例题5. 答案:45分钟,2400米,8点15分 详解:第二次相遇时甲共比乙多行了4502900⨯=米,可求出两人共用时()900907045÷-=分钟.又知两人共走了3个全程,A 、B 两站距离为()90704532400+⨯÷=米.第一次相遇用时()2400907015÷+=分钟.因此第一次相遇时是8点15分.例题6. 答案:20千米详解:这道题目分两种情况.第一种,第二次相遇时乙尚未到达A 点.第二次相遇所用时间是第一次相遇所用时间的3倍.第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行4千米,那么第二次相遇时甲应比乙多行12千米.对照线段图,发现如果这样的话,第一次相遇时甲走4千米,乙走0千米.甲的速度是无穷大!! 第二种情况,第二次相遇时乙已经到达A 点.同样第二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2千米.对照线段图可知全程为20千米.练习1. 答案:36简答:相遇点距离中点2千米,说明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4千米.()4544÷-=,()45436⨯+=千米.练习2.答案:200分 简答:5点钟第二列火车出发,到相遇需要80分钟,那么第一列火车走完全程需要60802200+⨯=分钟.练习3. 答案:45简答:甲、乙在到达码头后各自返回第二次相遇.乙从B 到A 逆流而行,共用120164)10÷-=(小时.在这10小时中,甲顺流而行120164)6÷+=(小时,逆流而行4小时,行了4(164)48⨯-=千米,甲、乙还相距72千米,972(20+12)=4÷小时后第二次相遇.此时距离A 地920454⨯=千米.练习4.答案:750 简答:设跑道周长为15米,然后计算出两人的速度即可.作业1. 答案:4:1 简答:可知甲船逆水,乙船顺水.甲逆:乙顺=1:1,甲静:乙静=2:1.因为甲逆与乙顺的和等于甲静与乙静的和,这就是一个比例中的“和不变”问题.甲逆:乙顺=3:3,甲静:乙静=4:2,可求出水速是1份,所以甲静和水速的比是4:1.作业2. 答案:87简答:从出发到两车第二次迎面相遇,两车共行驶了()42453261+⨯=千米,正好是3个全长.所以AB 之间的距离是87千米.作业3. 答案:100简答:客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如果两车同时出发,到10点时共行140千米,相距100千米.作业4. 答案:300简答:因为两车的速度比是2:3,那么相遇点距A 、B 两地的距离之比也是2:3.那么甲车在这两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之比也是2:3.而甲车在后一段路程行驶了 4.5小时,所以甲车一共行驶了234.5=7.53+⨯小时.AB 两地相距300千米. 作业5. 答案:176米简答:8分钟后两人一共走了3圈即1200米,则两人的速度之和是2.5米/秒.又因为甲比乙每秒多行0.1米,可求出甲的速度是1.3米/秒,乙的速度是1.2米/秒.到第三次相遇时,甲走了480 1.3624⨯=米,与出发点的距离是400224176-=米.。
小学数学奥数题 行程问题 有答案
例题1: 例题 :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 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48分钟, 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 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例题2: 例题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 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 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 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 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第五次课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二)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三) 流水行船问题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其互逆 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 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 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2)相离问题;( ;(3)追及问题。 (1)相遇问题;( )相离问题;( )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 时间。 速度×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 速度×时间。它大 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距离÷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 距离÷速度和 )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 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 速度和×时间。 )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 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 追及距离÷ 追及时间 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 时间。 速度差× 追及距离 速度差×时间。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三)
专题简析: 专题简析: 本专题主要讲结合分数、百分数知识相关的较 为复杂抽象的行程问题。要注意:出发的时间、 地点和行驶方向、速度的变化等,常常需画线 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26-30
第二十六周最小公倍数(一)专题简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自然数a、b的最小公倍数可以记作[a、b],当(a、b)=1时,[a、b]= a×b。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着下列关系: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两数的乘积即(a、b)×[a、b]= a×b要解答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关键要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对问题作全面的分析,若要求的数对已知条件来说,是处于被除数的地位,通过就是求最小公倍数,解题时要避免和最大公约数问题混淆。
例题1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分析根据“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可先求出这两个数的乘积,再把这个积分解成两个数。
根据题意:当a1b1分别是1和6时,a、b分别为15×1=15,15×6=90;当a1b1分别是2和3时,a、b分别为15×2=20,15×3=45。
所以,这两个数是15和90或者30和45。
练习一1,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9,最小公倍数是90,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2,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60,求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3,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0,最小公倍数是720,其中一个数是180,另一个数是多少?例题2 两个自然数的积是360,最小公倍数是120,这两个数各是多少?分析我们把这两个自然数称为甲数和乙数。
因为甲、乙两数的积一定等于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求出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360÷120=3。
又因为(甲÷3=a,乙÷3=b)中,3×a×b=120,a和b一定是互质数,所以,a 和b可以是1和40,也可以是5和8。
当a和b是1和40时,所求的数是3×1=3和3×40=120;当a和b是5和8时,所求的数是3×5=15和3×8=24。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0讲 行程问题(三)含答案
第30讲行程问题(三)一、专题简析:很多稍复杂的应用题,运用算术方法解答有一定困难,列方程解答就比较容易。
列方程解答行程问题的优点是可以使未知道的数直接参加运算,列方程时能充分利用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
因此,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我们可以用题中已知的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根据自己最熟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方便解题。
二、精讲精练:例1 A、B两地相距259千米,甲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38千米;半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A地,每小时行42千米。
乙车开出几小时后和甲车相遇?练习一1、甲、乙两地相距658千米,客车从甲地开出,每小时行58千米。
1小时后,货车从乙地开出,每小时行62千米。
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2、小军和小明分别从相距1860米的两处相向出发,小军出发5分钟后小明才出发。
已知小军每分钟行120米,小明骑车每分钟行300米。
求小军出发几分钟后与小明相遇?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
到乙地后又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一次共用7.5小时。
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练习二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送货。
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往返一次共用8小时45分。
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2、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用9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飞1500千米;返回时逆风,每小时可飞1200千米。
这架飞机最多飞多少千米就要往回飞?例3 东、西两地相距5400米,甲、乙二人从东地、丙从西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分钟行55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丙每分钟行70米。
多少分钟后乙正好走到甲、丙两人之间的中点处?练习三1、A、B、C三地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A、B两地相距2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向C地行走,甲每分钟走35米,乙每分钟走45米。
经过几分钟B地在甲、乙两人之间的中点处?2、东、西两镇相距60千米。
甲骑车行完全程要4小时,乙骑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完整版
第一周平均数(一)专题简析: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例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分析与解答:(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一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
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例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分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
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8293031周之行程问题
第28293031周之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一)专题简析: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
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
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
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56+48)×8=832(千米)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
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
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
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40×3-25×2-7)÷3=21(千米)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 讲行程问题(三)一、专题简析:很多稍复杂的应用题,运用算术方法解答有一定困难,列方程解答就比较容易。
列方程解答行程问题的优点是可以使未知道的数直接参加运算,列方程时能充分利用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
因此,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我们可以用题中已知的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根据自己最熟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方便解题。
二、精讲精练:例 1 A 、B两地相距259千米,甲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38 千米;半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A地,每小时行42 千米。
乙车开出几小时后和甲车相遇?练习一1、甲、乙两地相距658 千米,客车从甲地开出,每小时行58 千米。
1 小时后,货车从乙地开出,每小时行62 千米。
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2、小军和小明分别从相距1860米的两处相向出发,小军出发 5 分钟后小明才出发。
已知小军每分钟行120 米,小明骑车每分钟行300 米。
求小军出发几分钟后与小明相遇?例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20 千米。
到乙地后又以每小时30 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一次共用7.5 小时。
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练习二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送货。
去时每小时行30 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往返一次共用8小时45分。
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2、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用9 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飞1500 千米;返回时逆风,每小时可飞1200 千米。
这架飞机最多飞多少千米就要往回飞?例 3 东、西两地相距5400 米,甲、乙二人从东地、丙从西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分钟行55 米,乙每分钟行60 米,丙每分钟行70 米。
多少分钟后乙正好走到甲、丙两人之间的中点处?练习三1、A、B、C三地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A、B两地相距2 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向C地行走,甲每分钟走35 米,乙每分钟走45 米。
经过几分钟 B 地在甲、乙两人之间的中点处?2、东、西两镇相距60 千米。
甲骑车行完全程要 4 小时,乙骑车行完全程要 5 小时。
现在两人同时从东镇到西镇去,经过多少小时后,乙剩下的路程是甲剩下路程的 4 倍?例 4 快、慢两车同时从A地到B地,快车每小时行54 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8 千米。
途中快车因故停留 3 小时,结果两车同时到达B地。
求A、B两地间的距离。
练习四1、甲每分钟行120 米,乙每分钟行80 米。
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当乙到达B地时,甲已在B地停留了 2 分钟。
A地到B地的路程是多少米?2、甲、乙二人同时从学校骑车出发去江边,甲每小时行15 千米,乙每小时行20 千米。
途中乙因修车停留了24分钟,结果二人同时到达江边。
从学校到江边有多少千米?例 5 一位同学在360 米长的环形跑道上跑了一圈,已知他前一半时间每秒跑 5 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 4 米。
求他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时间?练习五1、小明在42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跑了一圈,已知他前一半时间每秒跑8 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 6 米。
求他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时间?2、小华在240米长的跑道上跑了一个来回,已知他前一半时间每秒跑6 米,后一半时间每秒跑 4 米。
求他返回时用了多少秒。
三、课后作业1、甲、乙两地相距446 千米,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68 千米,慢车每小时行35 千米。
中途慢车因修车停留半小时,求共经过几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2、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
师傅每小时加工35 个,徒弟每小时加工28个。
师傅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一半后,剩下的由徒弟去加工。
二人共用18 小时完成了加工任务。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3、老师今年32岁,学生今年8岁。
再过几年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 3 倍?4、兄弟二人同时从家往学校走,哥哥每分钟走90 米,弟弟每分钟走70 米。
出发 1 分钟后,哥哥发现少带铅笔盒,就原路返回,取后立即出发,结果与弟弟同时到达学校。
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5、甲、乙两地相距205千米,小王开汽车从甲地出发,计划 5 小时到达乙地他前一半时间每小时行36 千米,为了按时到达乙地,后一半时间必须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第30 周行程问题(三)专题简析:很多稍复杂的应用题,运用算术方法解答有一定困难,列方程解答就比较容易。
列方程解答行程问题的优点是可以使未知道的数直接参加运算,列方程时能充分利用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
因此,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我们可以用题中已知的条件和所设的未知数,根据自己最熟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方便解题。
例 1 A 、B两地相距259 千米,甲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38 千米;半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 A 地,每小时行42 千米。
乙车开出几小时后和甲车相遇?分析我们可以设乙车开出后X小时和甲车相遇。
相遇时,甲车共行了38×(X+0.5 )千米,乙车共行了42X千米,用两车行的路程和是259 千米来列出方程,最后求出解。
解:设乙车开出X 小时和甲车相遇。
38 ×(X+0.5 )+42X=259解得X=3 即:乙车开出 3 小时后和甲车相遇。
练习一1,甲、乙两地相距658千米,客车从甲地开出,每小时行58 千米。
1小时后,货车从乙地开出,每小时行62 千米。
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解:设货车开出x 小时后与客车相遇.58×(x+1)+62 ×x=658120x=600x=5答:货车开出 5 小时后与客车相遇.2,小军和小明分别从相距1860 米的两处相向出发,小军出发 5 分钟后小明才出发。
已知小军每分钟行120 米,小明骑车每分钟行300 米。
求小军出发几分钟后与小明相遇?解:相遇时间= 总路程÷速度和=3 分钟[ 相遇需要的时间]分钟答:小军出发8 分钟后与小明相遇.68 千米,慢车每小3,甲、乙两地相距446 千米,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时行35 千米。
中途慢车因修车停留半小时,求共经过几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解:设共经过x 小时后两车再途中相遇,由题意可列方程:68x+35×(x-0.5)=44668x+35x-17.5=446103x=463.5x=4.5答:共经过 4.5 小时两车再途中相遇例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20 千米。
到乙地后又以每小时30 千米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一次共用7.5 小时。
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分析如果设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时用了X小时,则返回时用了(7.5 -X)小时,由于往、返的路程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X 值,就可以计算出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解:设去时用X小时,则返回时用(7.5 -X)小时。
20X=30 (7.5 -X)解得X=4.520× 4.5=90 (千米)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90 千米。
练习二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送货。
去时每小时行30 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40 千米,往返一次共用8 小时45分。
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 千米x/30 +x/40 =8.757x/120 =8.757x=120×8.75x=150此题属于追及问题,做此题的关键是设未知数关于全程X 的方程,找出等量关系即可列出方程.2,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用9 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飞1500 千米;返回时逆风,每小时可飞1200 千米。
这架飞机最多飞多少千米就要往回飞?解:设飞出时间为X ,则飞回时间是9-X ,1500X=1200×(9-X)X=4所以飞出是4×1500=6000 千米就要往回飞答:飞出6000 千米就要往回飞解析解答此题时要利用飞出去的距离小于等于飞回来的距离时,飞机才能成功飞回原地,利用此关系列出相应的等式即可正确解答问题.本题考查的是稍复杂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飞出去的距离小于等于飞回来的距离时,飞机才能成功飞回原地,利用此关系列出相应的等式即可正确解答问题.1,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
师傅每小时加工35 个,徒弟每小时加工28 个。
师傅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一半后,剩下的由徒弟去加工。
二人共用18 小时完成了加工任务。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解:设师傅做了x小时;徒弟做了18-x 小时.35x=28(18-x)35x=28 18-×28x35x+28x=504 -28x+28x63x=504x=835×8+28×(18-8)=280+280=560(个)答:一共有560 个.解析可以利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设师傅做了x 小时,徒弟做了18-x 小时;然后再找数量关系;发现两人所做的个数相等,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来建立等式.本题需要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够根据题目的含义找出数量关系;记住方程的结果不能够带单位,但是脱式需要带单位;同时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例 3 东、西两地相距5400 米,甲、乙二人从东地、丙从西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分钟行55 米,乙每分钟行60 米,丙每分钟行70 米。
多少分钟后乙正好走到甲、丙两人之间的中点处?分析设行了X分钟,这时甲行50X 米,乙行60X 米,丙行70X 米。
甲和乙之间的距离可用60X-50X表示,乙和丙之间的距离可用5400-70X-50X 表示。
由于这两个距离相等,所以有60X-50X=5400-70X-50X,求出此方程的解就得到所求问题。
解:设X 分钟后乙正好走到甲、丙两人之间的中点。
60X -50X=5400-70X-50X解得X=40即:40 分钟后乙正好走到甲、丙两人之间的中点。
练习三1,A、B、C三地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A 、B两地相距2 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向C地行走,甲每分钟走35米,乙每分钟走45 米。
经过几分钟 B 地在甲、乙两人之间的中点处?解:设经过X 分钟 B 地在甲乙两人之间,根据题意,列方程得45X=2 000-35X ,解得X =25答:经过25 分钟 B 地在甲乙两人之间.解析设经过X 分钟 B 地在甲,乙两人之间,甲到 B 的距离=乙离 B 的距离,然后解题.2,东、西两镇相距60千米。
甲骑车行完全程要 4 小时,乙骑车行完全程要 5 小时。
现在两人同时从东镇到西镇去,经过多少小时后,乙剩下的路程是甲剩下路程的 4 倍?解:甲的速度是15,乙的速度是12.设经过x 小时后,乙剩下的路程是甲剩下的路程的 4 倍.4=(60-12x)÷(60-15x)240-60x=60-12x240-60=60x-12x180=48xx= 3.753,老师今年32 岁,学生今年8 岁。
再过几年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 3 倍?解:设再过x 年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 3 倍.32+x=(8+x)×332+x=24+3x2x=8x=4答:再过 4 年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 3 倍.例 4 快、慢两车同时从 A 地到 B 地,快车每小时行54 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8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