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体会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3 •学习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进行说理议论的方法。

【学习指导】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 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本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政策和一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出“拿来主义”的口号,主张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本国文化遗产),要采取占有、挑选的态度,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又要作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比论证与比喻论证①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合性学习教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综合性学习教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综合性学习教案[课标导航]学习基本目标1.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章结构,列出文章的提纲。

3.把握词语的语境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理解“大宅子”这一段比喻论证,感受杂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形象说理的特点。

学习进步目标1.结合以前学过的鲁迅散文,对鲁迅生动、犀利的语言作一点修辞梳理。

2.和同学讨论先占有再挑选好还是先挑选再占有好,感悟鲁迅非凡的气魄与胸襟。

3.阅读更多的鲁迅杂文,思考鲁迅杂文的具体针对性与超越具体对象的概括性是如何紧密结合在一起,追索它超越现实的意义。

4.探讨:我们如何做鲁迅期望的“新人”?5.尝试运用一个整体比喻的方式阐释自己的看法。

建议课时:1.5课时[基础整合]词汇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

自诩给予冠冕吝啬脑髓譬如孱头蹩进1.自诩(xǔ)给(jǐ)与吝啬(sè)脑髓(suǐ)譬(pì)如孱(càn)头蹩(bié)进2.比一比,查一查,用下列各组字组成词语诩()栩()粹()萃()炙()灸()磕()嗑()2.诩(自诩)栩(栩栩如生)粹(国粹)萃(出类拔萃)炙(残羹冷炙)灸(针灸)磕(磕头)嗑(嗑牙)3.解释下列词语或加点的字。

一向礼尚往来大度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堂皇摩登孱头故弄玄虚国粹3.一向: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礼尚往来:尚,崇尚,重视。

大度:大方,气量宽宏。

自诩:诩,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堂皇:很体面,很有气派。

摩登:音译词,“现代的”“时髦的”的意思。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国粹:粹,精华。

修辞积累杂文的语言以幽默讽刺为总体特点。

这种幽默讽刺效果,常通过临时改变语词的感情色彩产生,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反语相刺;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举重若轻;或庄词俚用,俚词庄用,亦庄亦谐。

看看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⑴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班级:A班班别:高一( ) 姓名:学号:学习小组:【预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学习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学法指导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介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3.教学方法:讲授、朗读法、质疑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三、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冠冕..()玄.虚()蹩.进()..堂皇()吝啬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掘.起()磕.头()徘徊..( ) 蹩.进()譬.如()国粹.()guān miǎn lìnsè xuán bié gēng zhì suǐ càn xǔ jué kē páihuái bié pì cuì2.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点词语。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8 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通过拿来主义这一观点论说过程的探讨,理解并说出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思路和比喻论证的作用。

2.结合杂文这种文体形式,找出讽刺性的语言在本文中的运用并说说其作用。

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1.背景简介:本文写于1934年。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主张“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2.文体简介: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二、文本研读(一)设疑自探1.本文核心写“拿来主义”,作者为什么花将近一半的篇幅写其它“主义”?(二)解疑合探2.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呢?在这一论说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式,说明其作用?3.毛泽东主席指出:“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

”请从文中找出下列句子加以分析并说说其作用。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四)质疑再探4.读完本文,在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方面,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与同学们探讨一下,看是否能解决自已的问题。

三、拓展运作5.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们该如何实行拿来主义?看到下面材料,你有何感想?1. 2012年全国各地掀起抵制日货的活动。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领会本文语言的讽刺意味,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2、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认清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

(重点)3、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难点)课前预习一、相关知识1、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2、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校长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

拿来主义“目标学习法”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拿来主义“目标学习法”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增强学习动力: 导学案中的任 务和问题设计 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 探究和思考。
促进合作学习: 导学案中的合 作学习环节能 够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沟 通能力,提高 学习效果。
提升自主学习 能力:导学案 中的自主学习 环节能够帮助 学生养成自主 学习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总结“拿来主义“目标学习法”导学案的内容与特点 强调“拿来主义“目标学习法”导学案的价值与意义 展望未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与期望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未来学习目标:通过“拿来主义“目标学习法”导学案,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 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添加标题
课堂小结:总结本 课重点和难点,布 置作业
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知识点。 梳理知识体系:将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精选例题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解析,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强化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思考: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能力。
课后复习:学生 根据导学案进行 课后复习,巩固 所学知识,完成 课后作业,提高
学习效果。
反馈与调整:教 师根据学生的反 馈和表现,及时 调整导学案的内 容和难度,确保 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性强:针对教 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设计适合学生的导 学案
结构清晰:按照一 定的逻辑结构,将 知识点串联起来
导学案的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 策略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拿来主义》导学案篇一【原文出处】现代中小学教育&nbsp&nbsp【原刊地名】长春&nbsp&nbsp【原刊期号】199902&nbsp&nbsp【原刊页号】29~32&nbsp&nbsp【分&nbsp类&nbsp号】g31&nbsp&nbsp【分&nbsp类&nbsp名】中学语文教学&nbsp&nbsp【复印期号】199904&nbsp&nbsp【&nbsp标&nbsp题&nbsp】试说《拿来主义》教学&nbsp&nbsp【&nbsp作&nbsp者&nbsp】丁立新&nbsp&nbsp【作者简介】丁立新&nbsp作者单位:130041&nbsp长春市第十一中学&nbsp&nbsp 【&nbsp正&nbsp文&nbsp】&nbsp&nbsp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三单元(议论文)的第二篇。

&nbsp&nbsp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nbsp&nbsp《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

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

另外本文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作者写此文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拿来主义(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2、积累字词基础知识3、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学习】1. 写作背景作品写于1934年,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潮泛滥,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调甚嚣尘上。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

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 字词储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对加点的字注好拼音)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尚,崇尚、重视。

仪节:礼节。

大度:气量宽宏。

自诩.(xǔ):自我夸耀。

诩,夸耀。

给.(jǐ)与:给。

残羹.(ɡēnɡ)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

文中借指权贵们的施舍。

冠冕..(ɡuānmiǎn):“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

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吝啬.(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本文中并非贬义。

孱头..(càntou):软弱无能的人。

方言。

蹩.(bi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

玄虚: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结构请同学们用框式图绘出文章的结构闭关主义:落后挨打破先送——古画实质:媚外、投降送去主义:举例还有——古董危害:亡国、贻害还要送——活人子孙拿来主义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破怒:放一把火烧光——昏蛋喜:接受一切——废物立“吃掉”立:占有、挑选“荐”“走散”2、归纳文章的主题文章归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一、请认真研读《新课程学习与测评》第57—58页有关作者、写作背景、文学常识及字音字形等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小题。

1.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_______________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2.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历史小说),散文集《》,散文诗集《》,还有《坟》、《热风》、《华盖集》等16部杂文集。

3.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冠冕..(____________)堂皇骨髓.(______) 蹩.(_______) 孱.头(_______)自_____(xǔ)残_____(gēng)冷_____(zhì) _____(lìn)_____(sè)_____(pì)如二、研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什么是“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是在哪一段开始详细论述的?5.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文章先论述了哪些“主义”?这些“主义”与“拿来主义”有6.阅读第8、9两段,思考:(1)“大宅子”比喻什么?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2)“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7.阅读第10段,思考:(1)要做到拿来主义,需要什么条件?(2)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重要性)?8.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为了把道理说透彻,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这几种论证方法。

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简要赏析其中的一到两种论证方法。

9.运用第8题所列的论证方法的一种,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论证“我们需要‘拿来主义’”的观点。

可以使用以下的一则或多则材料:①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

大约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至今,一些国家的情报人员特别是经济情报人员,相继对我国的宣纸产地进行“探访”,千方百计地搜集我国宣纸生产技艺的情报,仿制宣纸,以获取高额经济利益。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广州市第八十中学语文科导教案高一必修四谈论文单元导教案《拿来主义》导教案(第一课时)年级:高一编写:林必生改编吕晓花鉴定:高一备课组日期:2013-5-2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抓住重点句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号学( 2)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经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相关资料,认识作者、写作背景。

(2)经过课前独学,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名( 3)经过谈论、展现等方式,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姓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批评性地对待和接受事物的意识。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他的杂文集有《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召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自“租界”二字的一半。

鲁迅以前住在一个有组“半租界”之称的地区。

“且介亭”表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小地嘲讽了公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含气愤之情。

2、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公司愈来愈依赖英美帝国主义,明目张胆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推行一条彻头彻底的卖国投诚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任意踩踏我国国土主权,疯狂打劫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败衰败的西方文化腐化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相互勾通,一个“送去”,一个“送来” ,中国面对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级班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谈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谈论中存在着“通盘一定”和“通盘否认”两种错误偏向。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自夸( x ǔ)残羹( g ēng )冷炙( zh ì)冠冕( mi ǎn )....脑髓( su ǐ)孱头( c àn )蹩进( bi é)小气( l ìn sè)......2、这是一篇谈论文,请找出本文表现看法的句子。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1.鲁迅,原名 后改名。

中国现代、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鲁迅最杰出的是 创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 二、疏通课文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冠冕堂皇 散文诗集:自诩 孱头蹩进玄虚脑髓2.阅读课文,思考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吝啬【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 的写作特色。

2•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3•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拿来主义”基本精神的现实意【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拿来主义》是鲁迅于 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 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 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针对这些情况, 鲁迅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关于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 《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 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及题解常识填空 拿来主义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第一部分(1-4 )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揭露、谴责国民党政府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媚外卖国的行为。

拿来主义导学案(共10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共10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共10篇)拿来主义导学案(一): 《拿来主义》课后习题答案一、拿来主义: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根据需要自己拿,自己做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二、鱼翅:有益无害的,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烟灯、烟枪、姨太太:有害无益的,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大宅子:喻文化遗产或外国文化.三、1.讽刺、奚落2、反语3、讽刺4、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拿来主义导学案(二): 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吗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应该要实行拿来主义.鲁迅有一篇杂文《拿来主义》,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拿来主义这个词是鲁迅首创的,他提出这个问题是针对我们要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而言的.这就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了,自从鸦片战争我国的国门被打开以后,许多的进步人士就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当的排斥,认为传统文化里边只剩下了像八股文、裹小脚、包办婚姻这样一系列的糟粕,所以在五四时期前后,出现了一个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局面,甚至有的人还要求要废除我们的汉字;但是因为大家都只是一味的模仿西方,当然我们站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传统之上,又没有充分的了解西方这些文化的精髓,所以最后的这些笨拙的模仿就变得不伦不类,以至于到了三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文化大回潮,许多人又开始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鲁迅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出这篇作品的.至于应该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我想我们可以用鲁迅这篇文章的原文来回答,也就是:“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就是说我们要努力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放出眼光就是说我们要看清楚,有辨别力;自己来拿就是说我们要有选择的来拿.我觉得鲁迅的这个观点是很正确的,无论是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我们都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我用.这才是拿来主义的真正意义.其实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除了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和具有很大意义以外,我想对于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并且可操作性很强.【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三): 鲁迅《拿来主义》中“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一句的含义鲁迅《拿来主义》中“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一句的含义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拿来主义导学案(四): 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拿来主义”者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拿来主义导学案】要认真观察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占有,挑选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导学案(五): 今天学习《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拿来主义》是鲁迅在30年代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旨在批判当时文化战线喧嚣一时的“复古主义”“卖国主义”以及左翼队伍中的混乱思想,而提倡“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其思想寓意深邃,至今仍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如在分析理解原文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改革开放政策,适当予以点拨,则能使文章的蕴蓄更深一层.一、“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无论是腐败的清政府还是“开明”的中华民国,实行的都是“送去主义”,连在中国大陆上打败中国军队,中国都要“送去”银元和土地,香港就是这样被“送去”的.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维护民族尊严,才使被分割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二、“拿来”必须有用.“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要有选择地“拿”.我们确实需要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益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绝不能抱着“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这就要求去“拿”的人具有识别真伪好坏的能力,能把“拿来”的高科技、先进经验学到手,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高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青少年一代就承担着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三、“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而“拿来主义”的思想蕴含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恰切地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形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拿来主义导学案(六): 课文拿来主义义主要内容鲁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拿来主义导学案(七): 拿来主义者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曾经看过鲁迅的一篇文章,文章名字叫做“拿来主义”,虽然主题是关于政治的,但是文章中一些观点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文章中指出学习西方文化,要“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就像我们利用一些改善方法去推行改善一样,很多人都是生搬硬套,不管怎样,是否适用,直接推行,要知道别人的东西,是经过多年的实际研究才得出的,但它的基础是不一样的,从大的方向讲,每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在人家那里是可以做到的,可是到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了,但我不是说别人的方法就不可以用,可以但要转化,需要吸收其精髓!拿来主义导学案(八): 拿来主义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拿来主义导学案(九): 关于拿来主义有哪些例子“毛”字厕所看见鸦片,也不下降公厕总值(GDP),以反映一个完整的革命,只是去药店为治疗目的,但没有得到一个“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神秘面纱.拿来主义导学案(十): 拿来主义是对待什么的科学态度对于外国文化的态度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4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一课时)【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基础知识。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与建议:结合时代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现象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堂皇()冠.军()孱.头()孱.弱()蹩.进()脑髓.()吝.啬()譬.如()国粹.()给.予()供给.()度.日()揣.度()2.辨析字形并组词。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内容】一、文本探究(浏览8——10段)1、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3、阅读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限填两字)。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二、脉络梳理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2.(3-5段)指出3.(6-7段)指出第二部分(8-9段)阐明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闭关主义——排外拿送去主义——媚外孱头——逃避主义来三种态度昏蛋——虚无主义主废物——投降主义义拿来主义挑选如何拿来创新三、合作探究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

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点拨:举其实例,分析。

)【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后作业与练习】《拿来主义》同步达标一、基础演练1.下列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董(dǒng)懂礼(dǒng)磕头(kē)溘然长逝(hâ)B玄虚(xuàn)炫目(xuàn)国粹(cuì)鞠躬尽瘁(cuì)C脑髓(suí)隧道(suì)自诩(xǔ)栩栩如生(xǔ)D孱头(càn)潺潺(chán)针灸(jiǔ)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涸辙触动辩别冠冕堂皇B娇弱勇猛蹩进山青水秀C发掘典礼砥砺礼上往来D嘉宾斑驳裨益计日程功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南部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斯坦境内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掌握阅读议论性文章的基本方法,抓住中心,归纳要点,理清思路,选择重难点深入研究。

2、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讽刺性强、幽默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批判地继承,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重点: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

难点:理解对“送去主义”的论述。

学习方法:充分预习,抓住中心,归纳要点,理清思路,选择重难点深入研究,交流、展示、补充。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

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

主要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创作是杂文,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

特点:迅速及时,生动形象,寓理深刻,篇幅短小,写法灵活,诙谐幽默。

《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背景: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

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1、“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3、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二、课堂学习1、批判“送去主义”。

(1)第 1 段“别的且不说罢”这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2)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怎样论述?(3)“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送来”和“拿来”有何区别?2、阐述“拿来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四阅读鉴赏(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学习目标】(一)知识: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准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水平: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三)情感:理解如何准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重难点】1、比喻论证;2、准确理解几种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1、学习提示: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学习时要注意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积极展开讨论,重要语段增强朗读,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深入理解。

2、论证方法:认真理解本导学案【课后阅读】中归纳的几种论证方法,仔细揣摩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学会区别、使用常见的论证方法。

3、课题趣解: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准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有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点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理解,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所以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学习过程】【课前学习】一、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自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准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精辟.(pì)吝啬.(sè)殷.红(yīn)B、磕.头(kē)炽.热(zhì)蹩.进(bié) 孱.头(càn)C、国粹.(cuì)冷炙.(zhì)包庇.(bì)玄.虚(xuán)D、脑髓.(suǐ)冠.冕(guàn)譬.如(pì)给.与(jǐ)答案:CDB(A殷yān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古董徘徊不前仪节并行不背B、摩登发扬国光大度默守成规C、辩白丧权辱国辨识磕头贺喜D、勃兴勃然大怒慰籍礼上往来答案:C.(A并行不悖 B 墨守成规 D慰藉礼尚往来)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C、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让孩子们吃饱,自己却吃些残羹冷炙....。

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个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

答案:C(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炙”是烤肉,“羹”是肉菜煮成的汤。

A礼尚往来:礼,礼节;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也就是说朋友之间应该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B故弄玄虚: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来欺骗别人;故意用难以捉摸的言辞,使人莫测高深。

D贻笑大方:贻,遗留;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笑话,含贬义。

)二、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课文那几段,回答什么是“拿来主义”?明确:第8、9段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2、分析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主张。

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

第二部分(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课中展示】1、阅读课文前半部分,回答:①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②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实行批判的?明确:①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②指出它的来源——闭关主义;表现——送古董,送画,送梅兰芳博士;实质——媚外;危害——讨残羹冷炙(经济衰败)、任凭“抛给”(丧失主权)。

2、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3、对“送去主义”,作者实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明确: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②“……也能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实为“倒退”③“……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使用反语。

4、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明确: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像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

5、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所以我们要使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明确:“拿来主义”的内容:使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用,挑选。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过渡和转接的作用,既是对前面部分的小结,指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行不通的,因而,必须“自己来拿”;又是下面部分的引子,告诉读者,文章将转入论述“拿来主义”此句在文中独立成段,将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成一体,能够看出作者思路的严密以及结构文章的高超艺术“使用脑髓”是思考,“放出眼光”是识别,“自己来拿”是要有选择地“拿来”,是“拿来主义”的准确做法。

6、仔细阅读第9段,回答:①把这个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②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应取什么态度?(吸收)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③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应采取什么态度?④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⑤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明确:①“大宅子”指文化遗产。

“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

“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②“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③(批判地吸收)“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④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绝大部分理应清除。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能够毁掉的了。

⑤(坚决抛弃)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7、阅读第3段、第8--9两段,思考:①看看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作简析、归纳。

②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区别是什么?明确:①简析:第3段: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

用同类事物实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的方法。

第8、9段:一是使用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使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

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是使用对比论证。

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实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

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归纳:本文的论证艺术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②类比论证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仅仅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8、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明确: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我们理应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课后拓展】几种论证方法。

①类比论证:类比法是把两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实行比较,从而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的论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