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关于“头痛”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头痛”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头痛”的证治分类头痛分为外感头痛(风寒、风热、风湿)和内伤头痛(肝阳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痰浊头痛、肾虚头痛和瘀血头痛)。

一、风寒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连及项背,呈掣痛样,时有拘急收紧感,常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头痛喜,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头部,凝滞经脉。

3.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4.代表方:川芎茶调散5.常用药:川芎善行头目,活血通窍,祛风止痛,为治疗外感内伤头痛之要药;荆芥、羌活、细辛、白芷、防风疏风解表,散寒之痛;薄荷清利头目;清茶上清头目。

若头痛,恶寒明显者,加麻黄、桂枝、制川乌等温经散寒。

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者,用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半夏以温散寒邪,降逆止痛;见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以温经散寒止痛。

二、风热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窍,窍络失和。

3.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4.代表方:芎芷石膏汤5.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辛凉微寒,轻清上浮,疏散风热,通窍止痛;川芎活血通窍,祛风止痛;白芷、羌活散风通窍而止头痛;生石膏清热和络。

若烦热口渴、舌红少津,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芦根等清热生津,甚者加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合用黄连上清丸以通泄热;鼻流浊涕如脓,鼻根及鼻旁疼痛,加苍耳子、辛夷、鱼腥草、藿香等清热散风除湿,通利鼻窍。

三、风湿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2.证机概要:风湿外侵,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3.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4.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5.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藁本、蔓荆子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川芎辛温通窍,活血止痛。

若胸闷脘、腹胀便溏,加苍术、陈皮、砂仁以燥湿宽中,理气消胀;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竹茹以降逆止呕;纳呆食少,加麦芽、神曲、焦山楂以健脾助运;小便短少者,加茯苓、薏苡仁、淡竹叶以淡渗利湿;发于夏季,感受暑湿,见身热汗少或汗出不畅,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者,加藿香、佩兰、荷叶。

头痛中医中药

头痛中医中药

头痛中医中药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一般由外邪致病者,为外感头痛;由脏腑内伤致病者,则属内伤头痛。

西医的感冒、鼻炎、三叉神经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神经血管性头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等,如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头痛治疗的诊断要点临床凡以头痛为主证者,即可诊断。

由外邪致病,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常伴有表证和外邪犯肺的症状者,为外感头痛;头痛反复发作,病势较缓,时作时止者,则属内伤头痛。

大抵痛在头后部,下连项者,为太阳经头痛;痛在前额及在眉棱等处者,属阳明经头痛;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者,为少阳经头痛;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者,则属厥阴经头痛。

头痛治疗的辨证分析头痛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一般外感头痛,为时短暂,多由风邪为主,但必须注意分析其挟寒、挟热、挟湿;内伤头痛以气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致病为多见,为时较久,有虚有实,或虚中挟实,错综复杂。

如血虚夹肝阳,肝阳挟痰浊,气虚夹瘀阻,内伤夹外感者,必须分清主次,明辨标本,施治方可中的。

对外感头痛,治以祛邪为急;内伤头痛,以补虚扶正为先;本虚标实者,或先以治标,继则扶正,或标本兼顾,当因证制宜。

头痛治疗的辨证论治Ⅰ.外感头痛风寒型头痛【证见】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1.主方川芎茶调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川芎lO克,荆芥、防风、白芷各12克,细辛5克,羌活lO克,蔓荆子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者,可加吴茱萸10克、法半夏15克、藁本12克。

2.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头痛煎剂(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川芎、白芷、赤芍各15克,羌活12克,细辛3克、延胡索10克,三七粉6克(冲)。

水煎服。

中医头痛辨证分型课件

中医头痛辨证分型课件

第33页,幻灯片共35页
* 疼痛主药
风湿遍身关节疼, 从来羌活最有功; 芎穷头角藁巅顶, 眉棱骨痛白芷灵; 臂痛桂枝腿牛膝, 胁痛柴胡有专能; 心腹诸痛延胡好, 腰间杜仲古法承; 疝痛荔枝川楝子。
第34页,幻灯片共35页
5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中医头痛辨证分型外感头痛外感头痛风邪夹寒风邪夹寒风邪夹热风邪夹热凝滞血脉凝滞血脉络道不通络道不通清空被扰清空被扰阻遏阳气阻遏阳气蒙蔽清窍蒙蔽清窍风寒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风湿头痛头痛头痛情志不遂情志不遂肝失条达肝失条达阴虚虚水不含木水不含木肝阳头痛肝阳头痛肝火头痛肝火头痛肝阳头痛肝阳头痛中医头痛辨证分型脑髓空虚脑髓空虚肾阴虚头痛肾阴虚头痛阴损及阳阴损及阳肾阳虚头痛肾阳虚头痛禀赋不足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房劳过度饮食劳倦饮食劳倦体虚久病体虚久病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嗜酒太过嗜酒太过过食辛辣过食辛辣肥肥甘甘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气血气血乏乏源源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血虚头痛阻遏清阳阻遏清阳头痛头痛气血滞涩气血滞涩不通则痛不通则痛头部外伤头部外伤久病人络久病人络瘀血瘀血头痛头痛中医头痛辨证分型病因病机小结
• 川芎—辛温通窍, 活血止痛。
第21页,幻灯片共35页
治疗-分证论治
• 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 • 临床特征:头胀痛而眩;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
,口苦胁痛,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 或弦细数。
• 治法: 平肝潜阳熄风 •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偏实者)
• 偏虚者——加生地、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石斛
• 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第15页,幻灯片共35页
治疗—加引经药
• 二、加引经药:提高疗效
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葛根、川芎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细目一:概述一、头痛的概念及源流1.头痛的概念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2.头痛的源流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此因三阳经脉俱上会于头,厥阴经脉亦会于巅,故邪客诸经,循经上逆,发为头痛。

《伤寒论》还记载了头痛各类不同证候的不同治法,如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若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言:“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论述:“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

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清代医家王清任倡瘀血之说,用血府逐瘀汤治之。

二、头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讨论主要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等。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头痛的常见病因内因: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房室不节,饮食劳倦,体虚久病,头部外伤,跌仆闪挫。

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二、头痛发病总的病机及转化病位:外感头痛在表,内伤头痛在肝肾。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头窍被扰而致。

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外感头痛之病性多属表属实,内伤头痛病性较为复杂,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多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细目三:类证鉴别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头痛的中医辨证

头痛的中医辨证

2021/9/8
7
(三):痰浊阻络证
症候:头痛头重,眩晕,胸闷恶心, 咯痰,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痰化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021/9/8
8
(四):瘀血头痛证
症候:头痛时作,痛如锥刺,痛有定 处,寐差多梦,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法:化瘀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2021/9/83头痛的病因头痛之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多 因六淫邪气侵袭,内伤多与情志不遂、饮 食劳倦、跌仆损伤,体虚久病、禀赋不足、 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
2021/9/8
4
头痛的分型
(一):风寒犯头证 (二):风热犯头证 (三):痰浊阻络证 (四):瘀血头痛证 (五):肝火上扰证 (六):肝肾阴虚证
2021/9/8
11
谢谢!
双沟卫生院国医堂 2017年1月16日
2021/9/8
12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1/9/8
13
2021/9/8
5
(一):风寒犯头证
症候:时发头痛,恶风寒,无汗,口 不渴,面白,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止痛。 方药:川穹茶调散加减。
2021/9/8
6
(二):风热犯头证
症候:头痛,甚者如劈,发热恶风, 口渴,面赤,舌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止痛。 方药:穹芷石膏汤加减。
2021/9/8
9
(五):肝火上扰证
症候: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 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 弦数。 治法:疏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021/9/8

【头痛的中医辨证8种类型,对照辩证】?头...

【头痛的中医辨证8种类型,对照辩证】?头...

【头痛的中医辨证8种类型,对照辩证】头...
【头痛的中医辨证8种类型,对照辩证】
头痛是生活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很多人都曾经受过头痛的困扰,为了缓解头痛,很多人吃止痛片来缓解,但是止痛作用一过头痛还是会发作。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头痛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种,具体辩证分为8大类:
1、风寒头痛
症见:突然头痛,疼痛较剧烈,痛连颈背,伴有怕风畏寒、口淡不渴。

可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都梁W等;
2、风热头痛
症见: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小便黄
可用中成药:黄连上清W、桑菊饮、清眩W等;
3、风湿头痛
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稀溏
可选用中药:羌活渗湿汤加减、黄连香薷饮加减等。

4、肝阳头痛
症见:头痛伴有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胁痛、面红口苦
可选用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5、肾虚头痛
症见:头痛且空,伴有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
可选用中药:大补元煎、杞菊地黄W;
6、血虚头痛
症见: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黄白
可选用中药:加味四物汤加减;
7、痰浊头痛
症见:头重如蒙、胸脘满闷
可选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8、瘀血头痛
症见: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可选用中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湖南医聊超能团#
#超能健康团##健康2021#
关注@脾胃养生汇,用中医教你养生,欢迎评论留言,咨询,点赞,转发。

头痛辩证总结

头痛辩证总结

头痛辩证总结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头痛。

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引起的,需要进行辩证施治。

本文将对头痛的辩证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头痛问题。

针刺感头痛症状特点针刺感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头痛类型。

患者常感到头部被针刺或刺痛的感觉,并伴随着头皮紧绷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辩证要点中医认为针刺感头痛属于寒凉攻犯头部的症状,常见的辩证要点包括:1.寒湿蕴结:多见于寒湿天气或生活环境,体内湿气郁结,导致头痛症状。

2.气滞血瘀:多见于情绪不畅或长期身体疲劳,导致经络气血不畅,产生头痛症状。

中医辩证治疗对于针刺感头痛的治疗,中医常采用温通经络、化湿祛寒的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1.治疗寒湿蕴结:可选用温针刺(比如艾灸)或中药温经散寒的方法,以驱散头部的湿寒。

2.治疗气滞血瘀: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比如川芎活血汤)或针刺疏通经络,以改善气血运行,减轻头痛症状。

血瘀头痛症状特点血瘀头痛是一种头部疼痛的表现,多发生在女性身上。

患者常感到头痛部位沉重,呈刺痛或搏动感,并伴有眩晕和视物模糊等症状。

辩证要点中医认为血瘀头痛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通常与以下辩证要点相关:1.气滞血瘀:多见于情绪郁结、经期不调或生活规律不良等情况,导致头痛症状产生。

2.肝郁气滞:多见于情绪波动或长期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而引起头痛。

中医辩证治疗对于血瘀头痛的治疗,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的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1.活血化瘀:可选用中药方剂(比如桃红四物汤)或针灸等手段,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头痛症状。

2.舒肝理气:可选用柴胡疏肝汤等中药方剂,或针刺舒肝理气的穴位,以舒缓情绪,改善头痛症状。

湿热头痛症状特点湿热头痛是一种头部疼痛的表现,常伴有口苦、口干、便秘等症状。

患者往往感到头痛部位胀痛、热感明显。

辩证要点中医认为湿热头痛主要是湿热蕴结于头部,关键辩证要点包括:1.湿热蕴结:多见于饮食不节或天气潮湿等原因,导致湿气郁结于头部,引起头痛症状。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介绍了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希望能对头痛治疗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头痛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1. 阵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

2. 慢性头痛:多见于颈源性头痛和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3. 特发性头痛:原因不明,没有明显的病因。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头痛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调理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2. 艾灸疗法:将艾绒燃烧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温灸,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3.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方使用,以调理身体的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头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2.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3. 西医诊断结论对于头痛的治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论中医治疗头痛的诊疗方案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饮食结构以及适量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也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引用】头痛辩证治疗

【引用】头痛辩证治疗

【引⽤】头痛辩证治疗痛分类:中医分类1、外感头痛: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以感受风邪所致最为常见;2、内伤头痛:肝肾脾三脏病变、⽓⾎失调(如⽉经前头痛)等引起3、外伤跌扑或久病⽓滞⾎瘀所致中医辨证1、⼋纲及脏腑⽓⾎辨证:2、外感头痛、肾虚头痛、⽓虚头痛、⾎虚头痛、淤⾎头痛、痰浊头痛等;2、经络辨证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侧或两侧头痛为少阳经头痛;前额痛为阳明经头痛,头顶痛为厥阴经头痛西医分类脑部炎症肿瘤、⾎管性头痛(⾼⾎压头痛)、神经性头痛、外伤性头痛、感冒头痛按头痛部位分:前额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后头痛治疗头痛⽳位:1、后头头痛:束⾻、承⼭2、前额头痛:中脘、列缺3、偏头痛:侠溪、丝⽵空透率⾕、风池、悬钟(绝⾻)、中平⽳(巨刺法)4、头顶头痛:太冲合⾕:适合各种头痛,缓解疼痛要⽳5、⽉经前期头痛:三棱针点刺头维⽳出⾎6、肾虚肝阳上亢头痛:涌泉⽳、肓俞⽳(拇指按压)7、⽓滞⾎瘀型头痛:丰隆8、感冒头痛:风池9、⾼⾎压头痛:太阳⽳10、外伤性头痛:阿是⽳、扭伤⽳11、⾎管性头痛:安眠⽳、外关⽳头痛头痛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说⼤不⼤,说⼩也不⼩,很多⼈⼀头痛就吃去痛⽚,却不知那并⾮在治病,⽽只是在掩盖病情⽽已。

头痛可以分为下列⼏种情况来治:1、少阳经头疼:⼿少阳三焦经和⾜少阳胆经,常称偏头疼。

偏头疼就是典型的少阳经头疼,既然头疼跟三焦经和胆经有关系,情绪波动,风寒,内热,⽉经前后的⽓⾎⼤幅度调动都可以引起发作。

头痛的部位如图所⽰我本⼈就是这种经常有这种头痛的,前后算起来应该有⼗多年了。

经过⼏个⽉的实践,我发现⼀个⽐较简单的⽅法,那就是只要有偏头痛的症状出现就可以按摩脚上从外踝到⽆名趾和⼩趾之间的痛点,压的时候⼀点⼀点往过压,找到很痛的地⽅重点揉,通常揉⼗⼏分到⼆⼗分头痛就会缓解很多。

⽽且如果平时能坚持经常按压这个部位的话还可以预防偏头痛的发⽣。

因为这种头痛和胆经三焦经有关,⽽我刚才说的按摩的部位其实就是胆经在脚上的部位,⽐如胆经的丘墟⽳、⾜临泣、侠溪等⽳。

2024年浅谈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2024年浅谈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2024年浅谈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在中医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理解。

中医认为头痛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失衡,特别是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密切相关。

在中医的诊疗实践中,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头痛证的中医分型中医根据头痛的病因、症状特点以及脏腑经络关系,将头痛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两大类。

外感头痛外感头痛多因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导致头部经络气血不畅而引发。

其特点为头痛起病急骤,病势较猛,痛势剧烈,部位多不固定,常伴随有恶风、发热、脉浮等表证。

根据其具体病因,又可细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等。

内伤头痛内伤头痛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痰浊、瘀血等内生病理产物阻滞经络,或因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脑髓失养所致。

其特点为头痛起病缓慢,病势缠绵,痛势不甚,部位多固定,常伴随有脏腑功能失调的其他症状,如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

根据其具体病因,又可细分为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等。

辨证治疗在中医的治疗原则中,辨证施治是核心。

对于头痛的治疗,中医强调在分型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状况以及舌脉表现,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治疗。

外感头痛的治疗对于外感头痛,治疗原则为驱邪外出,调和气血。

风寒头痛可采用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法,如用川芎茶调散加减;风热头痛则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如用芎芷石膏汤加减;风湿头痛则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法,如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内伤头痛的治疗对于内伤头痛,治疗原则为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阴阳。

肝阳头痛宜平肝潜阳、熄风止痛,如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肾虚头痛则需补肾填精、养脑止痛,如用大补元煎加减;血虚头痛治以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如用加味四物汤加减;痰浊头痛则以化痰降浊、通络止痛为法,如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瘀血头痛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如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在辨证治疗过程中,中医还强调治疗与调护相结合。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

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1 风寒头痛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药治疗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针刺疗法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 风热头痛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中药疗法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头颈部按摩疗法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

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中药疗法治法:祛风胜湿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火罐疗法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 肝阳上亢头痛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辩证分型】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循太阳经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乃作;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经脉上性巅顶,循项背,故其痛连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疗:疏散风寒;代表方剂:消风散加减。

处方:人参10克、川芎10克、羌活10 克、茯苓20、僵蚕10、藿香10、荆芥10、防风10、陈皮10、蝉蜕5克、厚朴10克、甘草10克。

加减:头晕者加钩藤25克、天麻10克;畏风自汗者加黄芪25克。

2)风热头痛: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渡黄。

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象。

治疗:疏风清热: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加减。

处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石膏50克、羌活15克、菊花15克、藁本15克。

加减:咳嗽身热者加桑叶15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身大热加石膏30克、知母15克,脉洪大者重用石膏。

3)风湿头痛: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塘。

苔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风湿外邪,上犯巅顶,清空为邪阻遏,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湿浊中阻,脾阳为湿所困,故见肢体困重,纳呆胸闷;湿邪内蕴,不能分清泌浊,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浊中阻之象。

治疗:祛风胜湿: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处方: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0克、荆芥10克、川芎15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蔓荆子15克。

加减:风邪胜者加威灵仙30克、湿邪胜者加苍术20克、白术15克;肢倦体重、浮肿者加茯苓50克、泽泻25克。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对头痛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综合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中医将头痛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包括:
1. 气滞血瘀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胸闷、情绪烦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象沉涩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导致血脉不畅,从而引发头痛。

2. 肝阳上亢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情绪烦躁、口苦、口干、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阳上亢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3. 肝火上扰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痛偏向、眼目赤痛、口苦、口干、易怒、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火上扰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4. 肝肾不足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舌质淡红、脉象沉细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肾不足导致脑髓失养,从而引发头痛。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头痛证候类型,实际上还有其他类型。

在实际诊断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
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
中医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因此每个患者的诊断结果
可能会有所不同。

最全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最全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最全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因感受外邪引起,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临床常见者多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几种类型。

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临床常见者,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

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主要有肝阳头痛,血瘀头痛,痰浊头痛几种类型。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

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统帅全身。

若遇外感诸邪,上犯巅顶,经络之气失于舒展,则为头痛。

又或内伤诸不足,精血无以上荣于脑,或瘀滞、痰浊,壅阻不通,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引起头痛。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

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

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则发头痛。

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

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

肝主情志,为情志不悦,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而头痛。

肝肾阴血不足,肝失濡养,肝阳易于上亢亦会头痛。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发生头痛。

脾失健运,又易聚湿生痰,痰湿上扰,清阳被遏,亦会头痛。

肾主藏精。

肾精耗失太过,或者素来禀赋不足,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则耳鸣头痛。

还有外伤跌仆,以及久病气滞、血瘀,头部经络被阻,既所谓“久病入络”,亦可发生头痛。

一、风寒型【病因病机】: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

【主证】:头痛多发于风寒侵袭之后,头痛剧烈,为紧束感,或痛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祛风散寒,【选方】: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8克,荆芥12克,薄荷10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细辛8克,防风15克,葛根15克,甘草5克,生姜lO克。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头痛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头痛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病。

该病可单独发生(如偏头痛等),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脑肿瘤等)之中。

中医认为,头痛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以感受风邪最为多见。

内伤头痛则与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病变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外伤跌仆、久病体虚等情况也可导致头痛。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该病分为8个类型:风寒侵袭型、风热上扰型、风湿阻滞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血虚失养型、痰浊内停型和瘀血阻络型。

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头痛的特点及如何用药治疗,供参考:一、外感头痛:1.风寒侵袭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反复发作、疼痛连及项背、遇风疼痛加剧、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疏散风寒的原则,可选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羌活、白芷各12克,川芎、荆芥、防风各9克,细辛、薄荷、甘草各6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

患者若有头顶部疼痛、干呕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吴茱萸、半夏各9克。

2.风热上扰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部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疏风清热的原则,可选用芎芷石膏汤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生石膏30克,黄芩15克,白芷12克,川芎、菊花、山桅各9克,薄荷6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

患者舌红少津、口干渴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石斛、天花粉各15克,知母12克。

患者若有口鼻生疮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大黄9克(后下),黄连3克。

3.风湿阻滞型头痛:该型头痛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便溏、舌苔白腻、脉濡。

治疗该型头痛应坚持祛风胜湿的原则,可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蔓荆子、藁本各12克,羌活、独活、川芎、防风各9克,甘草6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摘要】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在临床上根据头痛的性质分为:阴虚阳亢头痛、瘀血头痛、肝气上逆头痛、阴虚火旺头痛。

根据不同证型的特点加以辨证治疗。

【关健词】头痛辨证分型中医药疗法复方治疗
Class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o Headache Syndrome. Li Ying.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Ningnan 615400, Liangshan, Sichuan, China.
【Abstract】The headache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may occur alone, or in a variety of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 On the clinical headaches are divided into: yin asthenia yang resist headaches、congestion headache、upward invasion of liver headache、asthenic yin causing excessive pyrexia headache。

Us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on the different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Headache,Differential Treatment,Chinese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Prescription Treatment
1 阴虚阳亢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且胀,多头顶痛为著,眩晕。

伴有腰膝酸软,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甚或则恶心欲呕,或兼有胁肋胀。

舌质正常或偏红,舌苔薄黄,脉弦或弦细。

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佐以止痛。

药用生赭石30克,怀牛膝30克,生杭芍20克,生龟板25克,生石决25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以上先煎),寄生20克,杜仲炭20克,天麻10克,菊花15克,牛蒡子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肝肾母子相生,且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

肾阴不足,木少滋荣,风阳升动、循经上扰清空所致是证。

故以龟板、寄生、怀牛膝、白芍、杜仲炭、滋补肝肾以潜阳;生石决、生龙牡、生赭石、天麻,重镇平阳以熄风;菊花、牛蒡子止头痛。

诸药合用,肝肾阴复,肝
阳潜藏,头痛得愈。

2 瘀血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有定处,经久不愈,舌质正常或暗青,舌下系带青紫,脉涩。

治宜活血通络止痛。

方用川芎丹参饮加减。

药用:川芎15克,丹参20克,全蝎5克,蜈蚣2条,益母草15克,玄胡20克,菊花15克,牛蒡子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遵久病入络之古训,宗王清任通窍活血汤旨意,自拟丹参饮。

其中,川芎、丹参、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血循环及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且能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干分布较多,丹参对改善微循环、加快微循环血流量有明显而肯定的效果,故为主药而命其方;全蝎、蜈蚣通止痛,尤对顽固性头痛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益母草活血祛瘀;玄胡活血行气止痛,尤其止痛效果显著,作用部位较广泛;菊花、牛蒡子止头痛。

诸药相伍,则瘀血得化,脉络得通,头痛可止。

3 肝气上逆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略胀,疼痛每因气郁恼怒等情志变化而增减。

伴有胸胁胀闷,时太息,性情急燥易怒,舌苔薄黄,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降逆止痛。

方用柴胡舒肝汤化裁。

药用:柴胡15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枳壳15克,川芎10克,生赭石25克,怀牛膝20克,青皮15克,川楝子10克,菊花15克,牛蒡子2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3次。

按: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升主动,情志调节功能与肝气关系密切,且肝之疏泄以调畅气机,气为血之帅。

肝脉贯膈,布胁肋,上达巅顶。

暴怒伤肝,疏泄失常,肝气上逆,血随于上,而发头痛。

故以柴胡疏肝汤疏肝理气,加生赭石、怀牛膝重镇降逆,引血下行;苔薄微黄,是气郁化火之象,故加川楝子以清肝热;青皮疏肝理气;菊花、牛蒡子止头痛。

合之,使气血
调达,归于和平而痛即止。

4 阴虚火旺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且晕,面红是而烘热。

伴有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偏红,苔薄微黄,脉弦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潜阳熄风止痛。

杞菊地黄汤合镇压肝熄风汤化裁。

药用:熟地25克,山茱萸20克,枸杞20克,炙龟板25克,白芍20克,怀牛膝15克,生石决2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菊花15克,牛蒡子20克。

水煎服,每日3次。

按:此系肝肾阴亏、虚火妄动、风阳上忧所致。

治疗当以兼顾,不可独取一脏。

单取滋阴清热、壮水制火,则不能潜阳熄风的治标;唯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平肝潜阳熄风论治,则不能滋阴以治虚火,滋水以涵肝木而治本。

如是标本俱重之证,顾此失彼,故难取效。

据肝肾相生之理,故取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炙龟板、怀牛膝、白芍滋肝肾之阴,以达到滋阴降火以治本;黄柏、知母泻虚火,生石决、生龙牡平肝熄风,以治标。

菊花、牛蒡子止头痛,以解其苦。

如此标本兼顾,缓急并举,故可达到标本同治之功。

如虚损之症一时难以平复,可用河车大造丸、杞菊地黄丸等巩固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