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声学的设计分析共36页
剧院声学设计说明(供装修说明)
电视的声学设计说明(供装饰招标用)一.设计依据1.XX院提供的XX广电城建筑平、剖面图纸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4.Acoustics–measurement of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rooms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coustical parameters (ISO 338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6.“音乐厅和歌剧院”(白瑞纳克著)二.功能及建筑概况使用功能:以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和会议功能。
容座:观众厅容座为XX座,其中池座XX座(其中轮席椅4个),一层楼座XX座,二层楼座76座。
建筑概况:建筑平面呈马蹄形。
三.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设置可变混响装置,建议采用木格栅后藏可升降吸声帘幕)RT=1.4±0.1秒(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演出时)RT=1.2±0.1秒(会议时)RT=1.6±0.1秒(音乐演出时,舞台设置音乐反射罩)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如下:中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相对中频约提升20%),高频由于空气吸收,允许略有下降。
2.低频比重BR:在1.1~1.3之间3.透明度C:在-1~3dB之间4.清晰度D:在35% ~ 60%之间5.重心时间t s:≤130ms6. 侧向反射系数LF:在10% ~ 20%之间7. 声场力度G:≥0dB8.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 I:<25ms9. 声场不均匀度ΔL P:≤±4dB10.本底噪声:LA≤30dBA 或NR≤25曲线四.观众厅的体形设计1.确定观众厅的体积为了使观众厅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观众厅需要合适的体积。
剧院声学设计
剧院声学设计1.建声设计目标2.建声设计依据3.体型设计对于演出的歌剧院来说,体形设计至关重要,它要解决响度(音量)、声场分布、声扩散、早期反射声的分布和消除音质缺陷等问题。
剧院平面、剖面图分别如图一、图二所示。
图一:观众厅池座平面图图二:观众厅剖面图剧院的室内设计阶段,我方会和装修方积极协调解决声学装修工作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供声学方面的数据。
为对声学设计进行验证,对剧院观众厅进行了计算机模型进行室内音质预测。
计算机模拟通过建立三维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大剧院观众厅的室内音质进行模拟分析。
EASE模拟计算分析:3.1 观众厅声学设计和室内各界面材料控制根据剧院观众厅的混响时间要求,在声学设计初期,根据室内装修中使用材料和构造的声学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混响时间计算。
观众厅两侧墙面采用15mm厚木饰面高密度板,为减小材料的低频吸声特性,建议安装过程中,增加龙骨密度,以增强板材的刚度。
在台口两侧部分采用18mm 厚高密度板,表面安装50mmX100mm木饰面条。
该做法有两个用途,一是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二是增加板材的刚度,减小低频吸收。
观众厅吊顶设计该观众厅的吊顶造型设计兼顾剧院的其他功能(如音箱桥、面光桥等)和声学要求。
暂定为折线型吊顶。
通过调整吊顶的倾角,达到前部吊顶为池座中前部观众席提供有益的早期反射声;中后部吊顶增强后部观众席声级。
控制吊顶标高,防止出现长延时反射声;将近次反射声相对于直达声的初始时间间隙控制在35ms以内。
为了避免低频被吊顶吸收,观众厅的吊顶可采用了35mm厚GRG增强型反声板。
3.2台口侧墙设计台口侧墙采用大号角形,可以将演员声反射并导向观众席,让池座中前区观众席得到较多的早期反射声;另外利于耳光、扬声器的布置。
由于受座椅布置影响,只能将一层位置台口处理成直角形(但还是建议减少前排边座椅,实现扩声需求)。
3.3后墙设计观众厅后墙使用弧形扩散吸声构造,一是控制厅内混响时间,二是防止舞台发出的声音从观众厅后墙反射回前排观众席和舞台,形成回声或扩声系统的反馈啸叫。
剧院声学设计说明(供装修说明)
电视的声学设计说明(供装饰招标用)一.设计依据1.XX院提供的XX广电城建筑平、剖面图纸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4.Acoustics–measurement of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rooms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coustical parameters (ISO 338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6.“音乐厅和歌剧院”(白瑞纳克著)二.功能及建筑概况使用功能:以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和会议功能。
容座:观众厅容座为XX座,其中池座XX座(其中轮席椅4个),一层楼座XX座,二层楼座76座。
建筑概况:建筑平面呈马蹄形。
三.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设置可变混响装置,建议采用木格栅后藏可升降吸声帘幕)RT=1.4±0.1秒(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演出时)RT=1.2±0.1秒(会议时)RT=1.6±0.1秒(音乐演出时,舞台设置音乐反射罩)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如下:中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相对中频约提升20%),高频由于空气吸收,允许略有下降。
2.低频比重BR:在1.1~1.3之间3.透明度C:在-1~3dB之间4.清晰度D:在35% ~ 60%之间5.重心时间t s:≤130ms6. 侧向反射系数LF:在10% ~ 20%之间7. 声场力度G:≥0dB8.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 I:<25ms9. 声场不均匀度ΔL P:≤±4dB10.本底噪声:LA≤30dBA 或NR≤25曲线四.观众厅的体形设计1.确定观众厅的体积为了使观众厅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观众厅需要合适的体积。
大剧院等房间具有声学要求的装修施工
大剧院等房间具有声学要求的装修施工本工程大剧院主要满足演出和会议为主。
具有优良的观演条件,以扩声系统为主要声源。
1 本工程大剧院设计要求(1)大剧院观众厅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RT:1.4±0.1S;2)明晰度C80:-2~+2;3)本底噪声:NR-30;4)无回声、声聚焦及共振等声缺陷;5)剧场内外隔声没明显声缺陷。
(2)大剧院舞台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RT:1.5±0.1S;2)本底噪声:NR-30;3)无回声、声聚焦及共振等声缺陷;4)剧场内外隔声没明显声缺陷。
(3)声光控制室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RT:0.4±0.1S;2)本底噪声:NR-30;3)大剧院设计方案声学分析(4)多功能报告厅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RT:1.5±0.1S;2)明晰度C80:-2~+2;3)本底噪声:NR-30;4)报告厅内外隔声没明显声缺陷。
大剧院的音质效果主要决定于其接收到的直达声与反射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
一个较好的观众厅体形(吊顶和墙面形状)和表面的声学性质可以保证厅内声场时间和空间的均匀分布,也就决定了剧场的优良音质效果。
直达声后50ms以内的反射声对增加语言清晰度和亲切感有重要作用;而直达声后80ms 以内的反射声对增加音乐明晰度有重要作用;直达声与强反射声的声程差不应超过17m,否则易造成回声。
同时在体形设计中还应避免弧形墙面或吊顶造成局部声聚焦甚至产生回声,以及平行墙面造成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
2 施工措施大剧院等具有声学要求技术用房,这些用房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它们不但要求具有装饰漂亮的外表,更要具有产生优质声音的功能,因此对隔音、吸声、防震诸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在技术上、构造上进行特殊处理。
由于本工程声学设计尚未出图,现根据我院已施工过的成功工程经验,对施工要求阐述如下:(1)首先组织项目施工员、关砌、翻样等认真仔细地弄清设计图纸要求,特别要弄清相关的电、风、工艺图上的预留孔洞,尽可能避免对声学要求的房间任意凿打。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环境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环境李国棋【摘要】介绍国家大剧院建筑声环境,描述隔声降噪措施与效果,阐述三个剧场声学设计与特点.【期刊名称】《演艺科技》【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国家大剧院;噪声;隔声降噪;混响时间;声学设计【作者】李国棋【作者单位】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北京 100031【正文语种】中文国家大剧院位于西长安街人民大会堂西侧,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是“城市中的剧场,剧场中的城市”,声学专家致力于打造“喧闹城市中的安静剧场,音质优美剧场构筑的艺术之城”。
为了使观众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聆听优美的音乐,享受安静带来的舒适和高雅,安静成为国家大剧院首要考虑的问题,从设计、建设伊始就采取了很多创造安静、保证大剧院不受外界噪声干扰的措施。
地铁一号线作为北京人出行的重要交通线路,东西横贯北京城区。
而国家大剧院恰恰坐落在地铁一号线边旁。
在建设之初,地铁对大剧院震动和噪声的干扰问题,曾让设计者和使用者担心过,希望由地铁振动而引起的噪声级比剧场内允许的背景噪声级低3 dB。
地铁一号线距离大剧院外表壳体最近为160 m,到歌剧院外墙为220 m。
呼啸的地铁从天安门西站风弛而过,如果振动产生的噪音在40 dB~50 dB之间,就需要在剧院外部建隔振墙;如果振动大于50 dB,就必须对剧场结构和地铁进行必要的减振措施。
振动衰减的计算结果表明:在超过150 m的衰减后,地铁的振动和噪声不会对大剧院的演出产生影响。
竣工后试演出情况验证了当时的判断的正确性,工程上节省了投资,保证了工期。
依靠建筑壳体和四周的地下围墙,使大剧院被自然地保护起来。
使用高阻尼连接和钛金属板隔断噪声的干扰,使得壳体隔声量 Dn,w = 40 dB ==> Rw = 42 dB。
见图1。
为了进一步减少噪声,创造一个安静的声音环境,除了隔断外部噪声干扰以外,还针对观众厅内的噪声源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例如:电梯竖井远离观众厅,并且在竖井内加装钢套;采取置换式座椅椅脚送风的空调方式,减小空调风口产生的噪声;观众座椅采用阻尼缓冲装置以减少座椅翻起的冲击噪声等等。
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处理分析演示文稿
GRC墙板
GRC是由抗碱玻璃纤维、 石英砂和高强水泥按一定配比, 使用模具(喷射)制作,一体成 型。其特点与GRG类似:质 量轻、防火环保、声音效果好, 使用寿命长、安装方面等特点。 板的图案样式与具体构造同前 GRG墙板类似。
音乐厅的墙面与吊顶在材 质方面达到了整体统一,同时 较硬材质的材料在低频维持较 长的混响,且GRC起伏的墙面 对音乐厅的演奏声音起到漫反 射的作用,既兼顾了功能,又 兼顾了美观。
MLS声学墙
乐队演奏台周围的墙是声 学墙,即按照数学理论精确地 计算出来的墙面凹凸形状,缩 写术语称为“MLS”,原意为 “Mathematics Length Sequence”,此墙的作用是, 高度扩散反射,它可使乐师们 有良好的相互听闻,让声音均 匀、柔和地反射、扩散保证坐 在每个位置的观众,都能听到 同样优质的声音。凹凸墙体的 构造为用双层木板(12mm> 2厚) 做出凹凸形状,凸出部位里边 为密实的玻璃丝棉。
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处理分析演 示文稿
优选国家大剧院的声学处理分
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 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中国国 家大剧院标志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 亿人民币。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 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 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 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 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 的外部景观。
·歌剧院:金属网包出“稻草屋”
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
国家大剧院音质特点的主观评价及其问题分析1.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建筑面积2615平方米,观众席1966(含111站席)。
内厅长宽高比为2.98 :1.86 :1。
考虑为较为接近理想的音乐厅功能。
音乐厅吊顶总面积1268平方米,音乐厅座位数1966(含站席111).设计混响时间空场为2.2秒。
背景噪声满足NR20要求。
营业厅造型选用了改良的鞋盒型。
采用“岛”式设计,即乐队和演员在中间观众厅在周围的设计。
如此多的座位和岛式设计在国内也较为少见。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采用室内GRC(玻璃纤维补强混凝土)扩散反射体、舞台与一层池座侧墙采用了MLS扩散反射墙面、巨大的帆形音乐反射罩、和观众座椅吸声控制等处理方法,将音质设计有效地融合到室内装饰中。
对GRC材料的特性,音响测试等作了大量的论证,并确认其可行性。
音乐厅顶棚和墙面采用了平均厚度为2.4厘米的GRC板。
GRC墙面的形式与吊顶有所不同,面积约1263平方米.顶棚上GRC装饰有着看似凌乱的沟槽,侧墙的GRC为起伏的表面,目的在于扩散反射声音。
平面反射的声音类似与镜子,会导致局部声音强烈反射而音响音质。
扩散反射类似与被磨毛的毛玻璃,声音反射更加均匀柔和。
另外,厚重的GRC板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低频的混响时间,使低频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声部)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舞台侧墙上采用栅状间隔的MLS墙面,凹凸尺寸严格按照数论理论设计,被称为“数字声反射墙”,外观既现代又神秘,还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
保障演出者之间具有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的发挥表演水平。
观众厅顶部悬挂巨大的帆形声反射罩。
一方面将声音向厅内四面八方反射,有效将弥补“岛”式舞台声学反射前后音质不一致的不足,另一方面降低顶棚声学反射高度,缩短了近次反射声与直达声之间的距离,获得了更好的声音亲切感。
这个顶部的声反射罩可升降取得最好的声学效果。
剧场的声学设计
剧场的声学设计(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五章剧场的声学设计厅堂的形状、体积、边界面的布置和表面处理、地面起坡、座位排列、观众容量以及装修材料的选择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厅的声学效果。
因此声学处理不应当是建筑设计的追加手段,而应该融于建筑整体设计之中。
第一节室内声波传播特性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障碍物,如墙、孔洞等,将产生反射、吸收、穿透、绕射现象,在室内由于多次反射会引起混响。
1.声波的反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介质时,波速将发生突变(空气中为340m/s,砖和砼中约为4000m/s)。
在波速突变的分界面上,入射波的一部分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部分叫反射波。
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反射声比直达声总是要延迟一定的时间到达接收处,其延迟的时间叫做时差。
◇时差在5毫秒以内的反射声叫做短延时反射声,能使人产生声源位移的感觉。
◇延迟时差为5~50毫秒,即声程差~17米的反射声,叫做前次反射声。
这种反射声好象使原来直达声的延续,听起来相当于加强了直达声的强度。
这是影剧院建筑中所需要的。
◇反射声的延迟时差超过50毫秒,且声压级较强,能听到两个声音,这就是回声,应避免。
◇延迟时差虽然超过50毫秒,但声压级较低,湮没在一个接一个的反射声中,分辨不出单个声音,也就是听不到回声,称为混响声。
在影剧院建筑中,根据观众厅的容积等情况,需要保证一定的时间。
2.吸声系数和吸声量不同介质对声的吸收是不同的,吸声能力较高的建筑材料称为吸声材料,一般,坚硬光滑,结构紧密和重的材料吸声能力差;反射能力强;粗糙松软,具相互贯穿的内外微孔的多孔材料则相反,如玻璃棉、矿棉、泡沫塑料、木丝板、微孔砖等,都是这类材料。
吸声系数:是表示材料吸声能力大小的量,用〆表示。
〆=吸收声能/入射声能数值在0~1。
〆同样也表示某材料单位面积的吸声量。
吸声量:用A表示。
A=S•〆单位:m2第二节厅堂音质要求与实现方法各种厅堂音质要求与实现方法1.室内所有座位,都有足够的声音响度控制体积;合理的体型设计,使观众席尽可能靠近声源;观众席起坡,抬高声源位置;提供充足的前次反射声。
国家大剧院声学设计分析
国家大剧院声学设计分析国家大剧院是中国著名的演艺场所,声学设计对于一个剧院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演出效果和观众的听觉体验。
在国家大剧院的声学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以确保良好的音色、声场和各种音效效果。
下面将对国家大剧院的声学设计进行分析。
首先要分析的是国家大剧院的声学设计目标。
国家大剧院是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剧院,举办各类大型演出,包括音乐会、歌剧、话剧等。
因此,声学设计的目标是要适应不同类型演出的需求,确保其演出效果的完美呈现。
具体目标包括音色清晰自然、声场均衡统一、音效还原真实、视觉与听觉效果协调等。
在国家大剧院的声学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的声学技术和设备。
首先是采用了反射板、吸声板等声学材料来处理剧院内部的声学环境。
这些材料能够吸收多余的声音能量,减少反射和回声,从而改善音色和声场效果。
此外,还布置了音频设备和扬声器,以实现各种音效的还原和放大。
同时,还利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声学模拟软件来优化音频信号的处理和扩散,以达到最佳的音效效果。
其次是国家大剧院的音响配置。
根据剧院的尺寸和座位布置,确定了音响的布局和摆放位置。
一般来说,剧院的音箱布置分为主音箱、副音箱和环绕音箱。
主音箱位于舞台前方,主要负责放大演员的声音;副音箱则位于剧院两侧,用于扩大声场的范围和均衡音色;环绕音箱则布置在剧院的后方,用于产生环绕音效和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这种音响配置能够让观众在任何座位都能够享受到清晰、立体的音效效果。
最后是国家大剧院的隔音设计。
剧院周围的环境噪声是影响演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声学设计中需要对外部噪声进行屏蔽和隔离。
在国家大剧院的隔音设计中,采用了各种隔音材料和结构来降低外部噪声的传递。
此外,还采用了独立回音壁和隔音门等设备来进一步增强剧院内部的隔音效果,确保观众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欣赏演出。
总的来说,国家大剧院的声学设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演出的需求,提供良好的音效效果和观众的听觉体验。
国家大剧院论文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两大部分。
下面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室内音质设计·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
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大剧院的厅堂平面设计·室内音质的评价标准:1、主观评价指标——合适的响,较高的清晰度和明晰度,足够的丰满度,良好的空间感,没有声缺陷和噪声干扰。
2、客观物理量——声压级,混响时间,反射声的时间分布,反射声的空间分布。
·其基本原则有:1、充分利用直达声2、合理分布前次反射声3、正确地控制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4、注意避免和消除声音缺陷和噪声影响·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
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
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
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
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
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混响时间分析在厅堂(室内)声学设计中,混响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指标。
声音在室内衰减的过程称之为混响过程。
声音在室内将从稳态开始衰减,直至衰减到其声能为原有声能的百万分之一时,这段时间被称为“混响时间”,也即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记作(RT或T60)。
在厅堂内,适度的混响时间,可使音乐丰满,语言宏亮、饱满。
国家大剧院建筑及声控特色
歌剧院木装饰板顶棚的混凝土覆层
• 歌剧院的顶棚是实木板拼接装饰顶棚,配合大型 的椭圆形灯带,在侧墙金色网的辉映下,显得金 碧辉煌,古典而别致。为了防止顶棚因木板产生 的不良低频吸收,以顶棚为模板,在其上密质地 浇灌了一层4cm厚度的混凝土,增加了重量,提高 了低频反射效果。
座椅下送风静音均风流口
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
•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西侧二层墙面上有一巨大的参观窗,人 们在走廊经过时,可控单反性。 参观窗由两层隔声玻璃组成,每层玻璃都是厚重的夹胶玻 璃,窗的隔声量达到Rw=55dB,相当于20cm厚的钢筋混凝 土墙的隔声效果,目的是防止观众厅外参观人员的噪声干 扰。另外,其中一层玻璃上覆有电子反光薄膜,演出时, 在电子控制下,玻璃为单面透光,走廊里的人可以看到演 出,而观众厅内的人看到的是一块黑玻璃。可以想见,当 人们以参观的身份经过音乐厅走廊时,在巨型蛋壳围合的 庞大空间里,透过参观窗静静地欣赏无声的音乐,不也别 有一番风味吗?
外部概貌
• 国家大剧院外部有人工湖 文化广场 人工湖和文化广场 人工湖 文化广场组成,宁静清澈的水面和静谧宏 大的椭球壳体下,笼罩着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文化广场可供市民自由进入、徜徉其间,为周围居民开辟了繁华中的 一片宁静 。
内部概貌
• 国家大剧院内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 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 互连通。另外其内部还有许多与剧院相配套的设施。
• 国家大剧院观众厅每个座 椅下有一个送风口,采用 了座椅下送风,属于“下 送上回”的置换送风方式。 与常规的“上送下回”的 顶棚送风方式相比,置换 送风的优点在于,一方面 每个风口有针对性地向人 体周围送风,使得送风均 匀、风量平衡,另一方面。 重点保障人体周围的舒适 温度,避免了能量在巨大 空间中的耗散,对节能非 常有利。
国家大剧院声学分析
国家大剧院声学分析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其主体建筑为独特的超椭球形钢结构壳体,壳体表面由钛金属板和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巧妙的拼接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壳体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四周由大片绿地组成文化休闲广场。
歌剧院华丽辉煌,主要上演歌剧、舞剧等、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有观众席2398席(含站席)。
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其混响时间为1.6秒,符合歌剧及舞剧等的演出要求。
整个建筑风格简约大气,宛若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
歌剧院在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了1.6秒的极佳效果。
音乐厅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精美的抽象艺术品,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有利于声音的扩散。
为了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音乐厅的顶部、墙壁、地面、舞台、坐席与管风琴的色调搭配和谐优美,处处传递着音乐殿堂的非凡气质,其混响时间为2.2秒,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完美结合。
音乐厅“魅顶”除了为音乐厅增添艺术的氛围,它还是一个考虑声学效果的设计。
对于音乐厅来说,第一重要的就是声音,一切建筑和装饰设计都要为声音效果服务。
凹凸不平的顶棚,更加有利于声音的扩散,不规则图形的浮雕顶棚,就是一个声音扩散器,把舞台上发出的声音扩散到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
浮雕顶棚只是大剧院声学“窍门”中的一个,为声学考虑的精巧设计,处处可见。
歌剧院室内看上去是椭圆形的,但观众眼镜看到的形状却是个“假相”。
负责大剧院室内音质测试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燕翔教授介绍说,从视觉美观上讲,弧形墙面的椭圆剧场,会更加美观,但圆弧形对于音质来说却是致命的形状。
国家大剧院声学设计分析
国家大剧院声学设计分析
• 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激昂旋律,流淌着曼妙乐章。这里是表演艺术的殿堂,承载 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汇聚世界艺术交流的碰撞。——中国国家大剧院
简介
•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中国国家表演艺 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 凹凸墙体的构造为用双层木板(12mm> 2厚)做出凹凸形状,凸出部位里边 为密实的玻璃丝棉。
• ②GRC墙板
• GRC是由抗碱玻璃纤维、石英砂和高强水泥按一定配比,使用模具(喷射)制作,一体成 型。其特点与GRG类似:质量轻、防火环保、声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装方面等特点。 板的图案样式与具体构造同前GRG墙板类似。
•
• ①金属网装饰墙面 • 歌剧院观众厅内墙面装修采网格状金属网装饰其横向为φ2.5mm,不锈钢钢丝铰线(纬线)
间距6mm,纵向为φ2.5mm,铝合金棍(经线)间距8mm。从设计方面主要考虑二点声学及 装饰效果。 • 观众厅的平面形状与声学关系较大,长方形(侧墙成角度)有利于反射声音音质好但视觉效 果古板,墙面不完整,而圆弧形对于音质存在致命的声音聚焦的缺陷但在视觉美学上圆弧 形墙面更加优美。 • 建筑师设计基本理念是基于经典的马蹄形剧院,但又避免了传统式的包厢布局在视线和 音质方面的弱点,一方面利用金属网形状可以随意的优势呈弧线另一方面利用金属网的通 透性,因此将观众厅设计成双层墙,即建筑实体墙与金属网装饰墙这样声学专家可以大胆 地为了达到各种声学指标在实体墙上施展才华不必担心影响观众厅的美观将金属网背后的 实体墙做成了有角度有利于声反射的斜墙面,在观众厅内看不到生硬的折角,声音又可透 过金属网到达反射声墙面。
音乐厅声学设计
音乐厅声学设计昨天听音乐会的过程中,环视四周看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内装非常有意思。
音乐厅声乐设计要点是混响,由此设计了天花纤维混凝土挂板和墙面的凹凸,以及不吸音的木质座位扶手靠背。
反过来思考不就是噪声控制要素么[愉快]。
查到一篇文章拿来分享[愉快]。
——《音乐厅声学设计与装修施工》所在地:广东广州天河区产品描述:声学设计的重要性如: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个“长方形鞋盒”的确是狭长了些。
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
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
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
音质设计音乐厅声学设计剧院声学设计音质设计是用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技巧和手段来体现音质参量的要求,以期达到视、听演具佳的内环境的综合效果,也就是音质设计工程化。
提供主观评价和客观参量测量和验证的场所,为进一步开展对室内声学理论研究创造条件。
当前音质设计是向综合方向发展,以确认混响理论为基础,并向微观方向开拓,考虑早期反射声组成(早期反射声的序列、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后期声的扩散。
消除或转化不利的反射声为有利的反射声。
综合考虑厅堂的形状、反射、扩散、吸声等因素的协调和制约,达到厅内有合适的混响时间、足够的响度、合理的初始时延、较多的早期侧向反射声等。
因此建筑师与声学家密切合作,共同创造实现厅堂的各物理的音质参量的要求,达到好的听、视、演的效果,建立一个初步合理的声学的建筑雏形空间,以便展开和深入各工种之间配合和综合,共同进行设计。
(1)为了保证有较多的早期侧向反射声,保证厅中央区域(4~5排至11~12排中央区域内的座席)具有必要的早期反射声,采用古典音乐厅的矩形平面,对于中小型音乐厅是合理的。
这类音乐厅的宽度约为20m,而侧墙挑出的栏板之间距离约为16m。
(2)根据现代对视、听觉的研究,最大距离不宜大于40m,古典音乐厅池座长度约为35m,现代音乐厅约为30m。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分析装饰学院建筑系筑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中的一些创新应用,包括“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戏剧场的MLS声扩散墙面、音乐厅GRG声扩散装饰板、歌剧院金属透声装饰网、歌剧院木装饰板顶棚的混凝土覆层、舒适的观众厅声学软座椅、座椅下送风静音均流风口、录音室“房中房”弹簧减振隔声结构、Z型轻钢减振龙骨轻质隔声墙、音乐厅的单侧透明隔声玻璃等。
1 前言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座的歌剧院、2017座的音乐厅、1040个座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
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东西长210米,南北长140米,高46米,地下部分深-32.5米。
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入口和通道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举世瞩目,她是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受到高度重视和飞速发展的标志。
国家大剧院不但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方面新颖独特,在建筑声学上也有很多创新应用。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声学主设计为法国CSTB研究所。
2 “蛋壳”底层喷涂纤维素防止雨噪声国家大剧院的4万m2“蛋壳”屋盖非常巨大,为减轻结构荷载,采用了钛金属为装饰面的轻型屋盖。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降雨时,室内会受到雨点撞击金属屋面所产生的雨噪声干扰。
在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了该屋盖结构的空气声隔声和雨噪声隔绝实验研究,在进行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在屋盖底层采用纤维素喷涂防止雨噪声的方案,并最终得到了应用实施。
即在屋盖板下,喷涂一层25mm厚的K-13纤维素喷涂吸声材料。
实验显示,未喷涂纤维素前,屋盖空气声隔声量最高只能达到Rw=37dB。
喷涂后,屋盖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可提高到Rw=47dB。
在雨强1mm/min的大雨下,雨击隔声量可达到Lpn,w=40dB,估算大厅室内噪声小于25dB(A)。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建筑声环境
建筑声环境结课论文论文名称: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建筑声环境班级:2011级建筑(2)班1.国家大剧院中的歌剧院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西侧,占地118 900 m2,总建筑面积217 500 m2(包括地下车库近46 600 m2)。
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建设,经过建筑师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12月21日正式拉开大幕。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为独特的半椭球壳体造型,高46.68m,地下最深32.50 m,椭球长轴135 m,短轴93 m,周长达600余米。
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共同组成,2种材料的拼接曲线,仿佛舞台大幕徐徐拉开。
建筑主体周围环绕着人工湖,湖畔均以绿色植被覆盖,端庄大气,自然舒适,营造出一种安逸、幽雅、温馨、浪漫的环境氛围,以一团浓绿融入到首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安门地区。
国家大剧院外观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大剧院外观图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比较宏伟的建筑,以金色为主色调。
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2398个(含站席)。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
这些世界领先水平的舞台机械设备为艺术家的现场表现提供了可能。
2. 观众厅、舞台(乐池)及声控室2.1 观众厅图2 歌剧院观众席歌剧院观众厅采用三面围合的马蹄形布局,拥有观众席2354席(包括135个站席),分4层,其中第2层楼座为贵宾席。
观众厅内部装饰与外部相互呼应,以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金色的金属网及橘红色的背景、紫红色丝绸饰面的强吸声构造后墙,橘黄色的吊顶以及红色的座椅显得歌剧院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典雅庄重。
观众厅的装饰装修风格烘托了演出时热烈融合的气氛,歌剧院观众厅如图2所示。
歌剧院观众厅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巨大的空间体量,平均9.8 m3/人。
剧院工程项目建筑声学浅析
设计与技术管理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剧院工程项目建筑声学浅析陈家义,章 楠(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3)摘 要:剧院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演出场所,观众的观演体验则是衡量剧院建设品质的重要指标。
建筑声学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观演体验,因此声学设计在剧场工程建设项目中尤为重要。
以国内某大型剧院为例,对剧院建设过程中的声学设计以及噪声控制进行分析,浅析声学设计管理及部分噪声控制措施。
关键词:剧院工程;声学设计;噪声控制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4104(2020)S1-0061-040 引 言目前国内大多数剧院工程的业主在项目功能定位上都陷入这样的误区:建设的剧院既能演交响乐,又能演歌舞剧,还能开演唱会、做会堂,这就使声学设计失去了明确方向。
由于业主盲目追求“剧院体量大、功能全”,剧院已经失去了其本质功能。
国内不少剧院实际上已经不具备演出歌舞剧的条件,沦为电影院、综艺演出和会议场所。
这是国内剧院工程的通病。
此外,在剧院工程的投资上,业主方往往会不舍得在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上花钱,而更愿意把钱用在豪华气派的内外装修上,如豪华的座椅、门窗等。
剧院尚可通过增加电声来弥补建声的不足,但以自然声为主的音乐厅的声学效果,则完全要通过建声来实现,一旦建成,就再也没有修改的机会。
由此可见,剧院及音乐厅要想成为成功的建筑,首先任务就是做好“建筑声学”,使音乐、声学和建筑完美协调、融为一体。
1 设计原则根据功能定位,国内某大型剧院(以下简称“该大剧院”)的音乐厅的声学设计以自然声为主、电声为辅,剧场则以扩声为主。
这种灵活的变化可以满足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的演出需求。
设计应达到不存在明显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等现象;声场分布均匀,使各个座席区域的听众都能获得较多的有益于音质的早期反射声;较低的背景噪声等目标。
对于音乐厅建筑来讲,混响的功能在于让管弦乐的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协调、融合,创造出丰满的音效,同时让旋律更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