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哮病

合集下载

《哮病新教材》课件

《哮病新教材》课件

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 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
痰,甚至出现发绀等。
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持续 数小时至数天,可经平喘药物
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 的重要临床特征。
体征表现
01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双 肺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下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副作用
在使用哮喘控制药物时,注意 观察是否有副作用出现,如心 跳加速、手抖等。
避免自行停药
哮喘控制后,不能自行停药, 需要经过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注意病情变化
如发现哮喘发作的频率增加或 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5
CHAPTER
促进医学科技进步
02
哮喘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深入研究哮喘可以为相关学科的
发展提供支持。
推动医学教育发展
03
哮病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医学教育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有助于提
高医学教育的质量。
THANKS
谢谢
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 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 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03
CHAPTER
哮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药 汤剂、中成药等进行治疗 ,以调理身体、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气血 ,缓解症状,适用于轻中 度哮喘患者。
推拿治疗
通过按摩、推拿等方法, 调理身体、舒缓肌肉紧张 ,缓解哮喘症状。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抗哮喘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 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以缓解症 状、控制病情。

哮病护理PPT课件

哮病护理PPT课件
x
哮病护理PPT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哮病的概述
哮病的症状
哮病的治疗
哮病的护理
1
哮病的概述
哮病的定义
哮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
1
哮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过敏原等因素。
2
哮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敏原等。
3
避免食物: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饮水:适量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营养补充: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02
01
03
05
06
04
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03
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用于减轻过敏反应,减轻哮喘症状
02
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减轻气道水肿
04
祛痰药物:如祛痰剂,用于稀释痰液,便于咳出,减轻气道阻塞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哮病的病因
03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能导致哮喘病
02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过敏原、气候变化等
0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哮喘病史的人更容易患哮喘病
04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哮喘病

《中医内科哮病》PPT课件

《中医内科哮病》PPT课件
消痞散结。 • 黄芩、桑白皮:苦寒、甘寒。清热解毒、泻肺平喘。 • 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分证论治—发作期
3. 浊哮
主症:喘咳胸闷,但坐不得卧,痰涎涌 粘腻难出。
兼次症:呕恶,纳呆,口粘不渴,神疲乏
或胸胁
不舒,或唇甲青紫。
舌脉:舌质淡或胖淡,或舌质紫暗或淡紫,
舌脉:舌质淡,苔白滑。脉紧或浮紧。
分证论治—发作期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 射干:苦寒,归肺经。降逆祛痰,解毒利咽。 麻黄:辛,微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 干姜、细辛:辛热、辛温。 紫苑:苦、甘,微温。 款冬花:辛温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五味子:酸、甘,温。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 大枣:甘平,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中西医链接

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以及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以哮
喘为主要症状者
病因
• 1.外邪侵袭:六淫之邪、花粉、烟尘、异气体。 • 2.饮食不当:冷饮、酸辣、海羶鱼虾蟹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
哮”、“醋哮” • 3.情志失调:大怒、大喜、大悲、紧张、抑郁。 • 4.体虚病后:麻疹合并肺炎、反复感冒。
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苏子:辛,温。止咳平喘,降气祛痰。 白芥子:辛,温。温肺祛痰,散结止痛。 莱菔子:辛、甘,平。祛痰降气。
分证论治—发作期
4. 风哮 主症:哮喘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发作时喉中哮鸣
有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止时如常人。 兼次症:咳嗽痰少或无痰,发作前多有鼻痒、咽痒、
打喷嚏、咳嗽。或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或伴 恶风、汗出;或伴形体消瘦,咽干口燥,面色 潮红或萎黄不华。 舌脉:舌质淡或舌质红少津,苔薄白或无苔。脉浮 或弦细。

中医内科学——哮病《精选》.ppt

中医内科学——哮病《精选》.ppt

最新.课件
40
• (5)常用药: • 白芥子——温肺利气涤痰; •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 莱菔子——行气祛痰; • 麻黄——宣肺平喘; • 杏仁、僵蚕——祛风化痰; • 厚朴、半夏、陈皮——降气化痰; • 茯苓——健脾化痰。
最新.课件
41
• (6)加减:
• 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用葶苈子、猪牙 皂泻肺涤痰,必要时可暂予控涎丹泻肺祛 痰;
• 3、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阐明病理 因素“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 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 4、明·虞抟《医学正传》对哮喘作了明确
的区别。
最新.课件
4
(三)病证范围
• 1.本篇所论哮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 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 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 的哮喘。
• 舌脉: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 或细数
最新.课件
43
• (2)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 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 (3)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 (4)主方:平喘固本汤加减。本方补益 肺肾,降气平喘,适用于肺肾两虚,痰 气交阻,摄纳失常之喘哮。
• 平喘固本汤由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 胡桃肉、脐带、沉香、苏子、款冬花、 半夏、橘紅、磁石组成。
• 舌脉:舌苔厚浊,脉滑实。
最新.课件
38
• (2)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 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 (3)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 (4)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本方涤痰 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 息涌,痰稠粘量多,Fra bibliotek闷,苔浊腻者。
最新.课件
39
三子养亲汤

《哮病新教材》课件

《哮病新教材》课件
药物可以减轻哮病发作时的过敏反应。
哮病的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哮病的症状变化。
2 避免触发因素
避免与个人过敏源和诱发哮病的物质接触。
3 急性发作处理
学会应对急性哮病发作的方法,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
结语
哮病虽然不可治愈,但可以通过预防和控制来提高生活质量。注意个人生活习惯,积极咨询医生建议。
如何预防哮病
1 戒烟
戒烟对于预防哮病至关 重要,尽量避免吸烟或 二手烟。
2 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尘埃、花粉等 有害物质,减少对呼吸 系统的刺激。
3 规律锻炼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 强肺功能,减少哮病发 作的可能性。
如何治疗哮病
1
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2
类固醇
类固醇能够减轻肺部炎症,有助于治疗哮病。
《哮病新教材》PPT课件
哮病新教材PPT课件简介:什么是哮病?哮病的症状和原因以及哮病对生活 的影响。
哮病的影响
肺功能下降
哮病导致肺功能下降,给呼吸带来困扰,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
日常生活受限
由于哮病,患者可能无法参与某些活动,日常生活受到限制。
心理影响
哮病患者会感到焦虑、压抑等心理方面的影响,需要得到及时的情绪支持。

中医哮病ppt课件

中医哮病ppt课件

病理因素: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伏于肺,遇感引触。

痰的产生,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 对津液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 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 成为哮病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气候、 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 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
三、范围
中医——是指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属于痰 饮证的“伏饮”证。 西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 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嗜酸粒细胞增 多症、心源性哮喘; 其他肺部过敏性疾病。
一、病因
肺 胀 病 因 病 机
外邪 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 及时表散,邪蕴于肺, 或因吸人烟尘、花粉、 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 壅阻肺气,气不布津, 聚液生痰。 影响肺气的宣降,津液凝 聚,痰浊内生。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壅塞气道。
病机关键:
• • 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 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 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 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1、病变首先在肺:
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 为人身之藩篱。 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 肺,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气逆于上而为咳 升降失常则为喘。 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 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导致肺气胀满 张缩无力,不能敛降。
发的目的。
二、沿革
1.《金匮要略》称之为“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 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2.元· 朱丹溪创“哮喘”病名,阐明病机:哮专主于 痰”。 3.《医学正传》将哮与喘作了明确区分:“喘以气息言, 哮以声响言”。 4、张景岳认为哮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 并增补了哮病的治疗措施 5.李用粹· 《证治汇补· 哮病》强调病机以痰为主:“哮 即痰壅即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 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02
中医对哮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治疗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 之间相互关联,治疗哮病 需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 。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 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预防为主
强调预防哮病的复发,通 过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 惯,增强患者体质。
中药治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总结
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呼 吸系统疾病,多与过 敏体质有关。
预防哮病需避免接触 过敏原,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
中医治疗哮病需根据 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 案,注重整体调理。
05
问题与解答
学生提问
01
什么是哮病?
02
03
04
哮病的症状有哪些?
哮病如何诊断和治疗?
哮病与喘证有何区别?
教师解答
哮病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呼吸困难,甚至喘息 不能平卧为特征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
坚持治疗
注意症状变化
留意自身症状的变化,如出现气喘、 咳嗽等症状加重或持续不减的情况, 应及时就医。
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治疗,不要随意 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04
哮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张某,男性,45岁,已婚 ,干部。
பைடு நூலகம்主诉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 咳嗽20余年,每冬春季节及气 候骤变时易发作,可自行缓解 。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哮病的概述 • 中医对哮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 哮病的预防和保健 • 哮病的案例分析 • 问题与解答
01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全文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全文
哮病:为诱因引动宿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 肺失肃降而成,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①首辩已发、未发:
已发——平静时突发胸部满闷,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伴咳嗽, 咯痰不利,甚则张口抬肩,唇甲青紫,额汗,心悸、烦躁不宁。
未发——可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或仅有轻微的咳嗽、咯痰、呼 吸紧迫等;日久反复发作,可见气喘、咳嗽、咯痰、呼吸时喉间 哮鸣有声、自汗、畏风、神疲形衰、腰酸浮肿。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热痰——清化肃肺 风痰为患——祛风涤痰
平时应扶正治本
辨其阴阳 区别脏腑
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阳虚——温补
阴虚——滋养 补肺 健脾 益肾
注意事项
反复发作,发时正虚邪实,兼顾治疗,不可拘泥于攻邪。 注意治痰。 慎用辛散,汗出伤正,易致复发。 缓解期补益肺肾,可减轻或减少其发作。
(三)分型施治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 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 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 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面色苍白或颧 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 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方: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
哮病
一概述:
(一)涵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 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 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从解剖角度看,由于 气道挛急所致。

哮病-()PPT课件

哮病-()PPT课件
2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
肺胀 重症
哮病大发作 持续不缓解
邪实:痰浊壅盛、胸高气促、
喘脱危候
张口抬肩
正虚:
心:面色青紫、烦躁昏昧(心阳虚) 肾:肢体浮肿、四肢厥冷(肾阳虚)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 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 劳倦等诱因引动触发,致痰壅气道, 肺失宣降。
四.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病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喉中哮鸣 声,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数分钟或 数小时后缓解。 (4)平时一如常人,或轻微疲劳、纳差。
回阳急救汤
附子、干姜、肉桂、四君子汤、陈皮、 五味子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喉中时有轻度痰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 怕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脾气虚 治法:培土生金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2.肺肾两虚证
气促,咳痰,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质胖, 脉沉细。
第三节
定义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哮病
一. 定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 则喘息不能平卧。
二.哮病的历史沿革
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提出“未发 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 则。

哮病课件PPT课件

哮病课件PPT课件
03
哮病的病因包括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等,病机以痰饮内伏、气道壅塞为主。
02
哮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肺系疾病”的范畴,与 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04
哮病的治疗原则是祛邪扶正、标本兼顾,根据 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哮病的西医定义
哮病是一种慢性 呼吸道疾病,主 要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喘息、气促、 胸闷等症状。
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01
02
03
04
中医理论:哮病 分为寒哮、热哮、 虚哮、实哮等类 型,治疗方法各 不相同。
西医治疗:主要 采用抗炎、平喘、 抗过敏等药物进 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采用中西 医结合的方法进 行治疗,提高疗 效。
预防措施:避免 接触过敏原、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加强锻炼等。
Simple & Creative
哮病课件
汇报人:_
Contents
目录
01.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04.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02. 哮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03. 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05. 哮病的康复和调护
06. 哮病的现状和前景
Part One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哮病的中医定义
01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呼吸道疾病,以呼吸急促、 喉中哮鸣为主要症状。
心源性哮喘:哮病与心 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主 要在于哮病发作时是否 有哮鸣音、哮病发作的 持续时间以及哮病发作 时是否有心悸、胸闷等 症状。
01
02
03
04
Part Four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பைடு நூலகம்
哮病的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缓解哮喘症状 预防发作: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长期治疗: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长期控制 紧急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进行紧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1-3-哮病PPT课件

1-3-哮病PPT课件
•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 止生痰生火,避免海膻发物。
• 4.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 情绪的影响;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平时 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 提高抗病能力。
-
25
• [结 语]
•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 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

-
34
•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
• 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寒 痰者温煞费苦心宣肺,热痰者清化肃肺,寒热错杂 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者 又当祛风涤痰。
• 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为因 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而见痰气瘀阻,肺肾两 虚,摄纳失常之虚哮,治当补正祛邪兼施。
• 处方:蜜炙麻黄5g,炒黄芩10g,知母10g,
桑白皮10g,光杏仁10g,海浮石10g,
芦根30g,金荞麦根15g,天麦冬各10g,
南沙参10g,生甘草3g,地龙10g。
7剂,水煎服。
• 药后症状消失,继续调治巩固半月。

-
29
• 按:本例因哮喘迁延,寒邪久郁化热,痰热蕴 肺,肺失清肃,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气胀 满,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闷疼痛, 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故咯痰粘稠色黄, 烦闷,自汗,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配射干、黄芩、桑 白皮清热肃肺,知母清热化痰滋阴,伍海浮石、 金荞麦根等加强清化之力,地龙清肺平喘,南 沙参清肺火而益肺阴,芦根养阴生津。二诊症 平而肺热阴伤未复,故配天冬、麦冬
• 7.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肺病及脾肾心, 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 。
或吸入风媒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 ,影响肺气的宣发,以致津液凝聚,痰浊 内蕴。
2020/9/25
8
饮食不当
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 肥,积痰蒸热;
或因进食海膻鱼虾蟹等发物,而致脾 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干 于肺;
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对不同食物致 病的敏感性亦有区别。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2020/9/25
16
诊断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
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图片可 见嗜酸细胞。
胸部X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有时可 见肺透光度增加,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
2020/9/25
17
鉴别诊断
与喘证相鉴别
相同点: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
不同点: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哮 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 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 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2020/9/25
3
历史沿革
《内经》有“喘鸣”之类 的记载,与本病的发作特点 相似。
《金匮要略》称为“上 气”,具体描述了本病发作 时的典型症状、提出了治疗 方药,而且将其归属于痰饮 病中的“伏饮”。 《诸病源候论》沿用“上 气”病名,又称作“呷嗽”。
2020/9/25
4
历史沿革
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阐述病机专 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 气为急”的治疗原则,不仅把本病从笼统的“喘 鸣”、“上气”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病 名,而且确定了本病的施治要领。
明代虞搏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
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 ,为与喘证区分故定名为“哮病”。
2020/9/25
9
体虚病后
体质不强,或病后体弱,以致肺气亏 虚,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 阴虚火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
2020/9/2510病机源自2020/9/2511
病机
宿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 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挛 急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 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 喘促。
2020/9/25
15
诊断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 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 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都有鼻痒、喷嚏、咳 嗽、胸闷等先兆。一般以傍晚、夜间或清晨最为常见。 发作时病人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气促困难, 呼气延长,伴有哮鸣,患者采取被迫坐位,双手前撑, 张口抬肩,烦躁汗出,甚至面青肢冷。发作可持续数分 钟,几小时或更长。由于感受病邪的不同,发作时病人 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呈现或寒或热的证候。缓解期无明 显症状,或感乏力,纳差。
2020/9/25
12
与他脏关系



2020/9/25


相生 相克
13
(一)肺病连及他脏
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 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 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器虚 弱之候。
2020/9/25
14
(二)他脏虚弱连及于肺
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
权,并因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 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反而积湿生 痰,上贮于肺,影响肺气的升降; 肾虚精微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 阴虚虚火生痰,上干于肺,而致肺气出纳失司。 一旦大发作时,每易持续不解,邪实与正虚错综 并见,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严重者因肺不能治 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 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
2020/9/25
5
与西医的联系
本篇所论哮病,是指 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其发病 特点,相当于西医学当中 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 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部 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
2020/9/25
6
病因
哮病
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
2020/9/25
体虚病后
7
外邪侵袭
感受风寒、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
2020/9/25
哮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1
主要内容
• 概念 • 历史沿革 • 与西医的联系 • 病因 • 病机 • 与他脏关系 • 诊断 • 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 • 分证论治 • 预防调护
2020/9/25
2
概念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 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 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2020/9/25
21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1.冷哮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闷如窒,咳 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背冷,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或兼恶寒发热,头痛 无汗等,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
2020/9/25
22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方解:药用射干、麻黄、宣肺平喘、豁痰利 咽;细辛、干姜、半夏温肺蜀饮降逆;紫苑、款 冬、甘草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和中 。
若痰壅喘逆不得卧者,加用三子养亲汤,酌配草苗子、杏仁; 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用小青龙汤; 兼浮肿者加车前子、获等利水消肿。
2020/9/25
23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2.热哮 证候: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 阵作,痰黄粘稠,咯吐不利,烦闷不安,口干喜饮,或大 便秘结,或兼发热、头痛、有汗等表证,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或弦滑。
2020/9/25
18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
发时攻邪,分寒热, 寒痰宜温化宣肺,热 痰宜清化肃肺,表证 明显兼以解表。
2020/9/25
平时治本,分阴阳, 阳气虚者应温补,阴 虚者则宜滋养,分别 采用补肺、健脾及益 肾。
19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发 作期 缓解期
2020/9/25
20
发 作期
2020/9/25
24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方解: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杏仁、苏子、半 夏、款冬降气平喘,止咳化痰;黄芬、桑白皮清 泄肺热,兼制麻黄之温;白果敛肺气,化痰浊, 防麻黄之辛散太过;甘草调和诸药。
若痰鸣息涌不得卧,加草劳子、地龙泻肺祛痰; 表热重者加连翘、薄荷清热解表; 内热壅盛,舌苔黄燥,便秘者加大黄、积实通腑泻热以利肺气肃 降; 痰吐黄稠胶结,酌配知母、海蛤粉、射干、鱼腥草以清热化痰; 痰多色黄,胸痛加桃仁、惹该仁、冬瓜仁、芦根以化痰通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