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医案退热经验方
每日一方(十三)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小柴胡汤
每日一方(十三)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小柴胡汤古代的退热抗炎剂,经典的和解方,是治疗发热性疾病处在迁延期的常用方,具有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适用于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特征的疾病。
1原始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金匮要略》)2方证提要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者。
适用人群31.黄瘦:体型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一般或较差,面色黄或发青,皮肤干,缺乏光泽,有虚弱貌。
2.神情漠然:表情淡漠,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意欲低下,特别是食欲不振。
自我评价差,性格偏内向。
3.怕风冷:易感冒发热咳嗽;易皮肤过敏,或痒或起风团皮疹;易肌肉关节疼痛。
4.胸胁苦满:胸胁部症状较多,或胸闷痛,上腹部或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和不适感。
5.往来寒热:易患疾病大多为急性疾病的迁延期或是慢性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如发热性疾病久久不退、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肝胆病、结核病、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耳鼻眼睛疾病、抑郁症等。
4适用病症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肠炎、肺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
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
3.以咳嗽为表现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等。
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艾滋病、癌症等。
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日光性皮炎、湿疹等。
6.反复发作的五官科炎症,如腮腺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口腔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黄煌: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小柴胡汤取效快《伤寒论》祖方
黄煌: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小柴胡汤取效快《伤寒论》祖方最近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亚甲炎发热两例,效果满意。
案一C女士,49岁。
月经期外出旅游受凉,遂发热,持续十余天,下午开始升高,夜里达39度,颈部疼痛厉害,吞咽困难,确诊为亚甲炎。
未服激素及“西乐葆”,纯用下方:柴胡30克、黄芩15克、姜半夏10克、党参15克、生甘草15克、生姜20克、红枣20克、荆芥20克、防风15克,7剂,煎成15袋,每天吃3袋。
服药第二天体温即下降,三天后恢复正常,再以柴归汤小剂量善后。
案二Z女士,30岁。
亚甲炎发热二十余天,汗多退不清,晚上高达39度。
咽喉疼痛剧烈,牵扯到肩颈部,痛苦不堪。
住院后拒绝用激素,但服中药一直体温不退。
来诊时眼睛有神,舌苔厚腻,我用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柴胡30克,甘草10克,3剂。
药后发热虽然没退,但精神好转、食欲好转,舌苔变薄,唯有头颈部抽痛。
原方加荆芥、防风、桂枝、芍药,3天后体温基本正常而主动出院。
但2天后体温回升至39度,咽痛反复,颈痛甚剧,吞咽困难,而且出汗不多,皮肤瘙痒,病人几近焦虑。
改方:柴胡60克、黄芩20克、姜半夏15克、党参20克、生甘草30克、干姜5克、红枣30克、厚朴15克、紫苏叶10克、荆芥30克、防风20克、白芍30克、枳壳20克、连翘60克、生石膏50克,一剂热退痛止。
随访半月,体温正常。
因月经逾期不至,改用柴归汤,月经即至。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见于中年妇女。
发病有季节性,如夏季是其发病的高峰。
起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
早期起病多急骤,呈发热,伴以怕冷、寒战、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
最为特征性的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和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
病变腺体肿大,坚硬,压痛显著。
有的患者可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可自数星期至半年以上,一般约为2~3个月,故称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甲炎发热用小柴胡汤,是我正在进一步验证的经验。
为何亚甲炎发热可以用小柴胡汤?其依据是:第一,亚甲炎的发热,短则十天半月,长则数月。
亮剑!发热不仅“布洛芬”,黄煌经方显身手
亮剑!发热不仅“布洛芬”,黄煌经方显身手
面对当下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医疗资源紧张、百姓中医药服务需求激增的现状,中医药有几千年的防疫历史,中医药能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守护人民健康。
江阴籍全国名中医黄煌教授情系家乡,据数十载经方临症经验,拟定“通用退热汤”方,指导江阴市中医院中医师开方。
中医抗疫有“方”!
【手写处方】
通用退热汤 / 黄煌教授推荐
柴胡30黄芩15 姜半夏10 党参10 生甘草10 桔梗15 生石膏50 连翘30 葛根40 生麻黄5 桂枝15白芍15 生姜15 红枣15(单位:克)煎成3袋,每袋100毫升,每天2-4袋。
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热。
该方为疾病治疗方剂,不建议作为预防方使用。
【黄煌教授视频】
“发热性疾病,历来是中医诊疗的主体病种;经方,许多是治疗外感发热的有效验方。
”
请患者配合 / 问卷调查
经方退热效果到底怎么样?请治疗过程中有使用到本方案的患者如实答卷,扫下图二维码可直达问卷!您的每一份答卷,都是对中医药疗效的客观反馈,是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的有力支撑,感谢您的配合!
编辑:宣传统战科审核:陈文广。
黄煌常用的三张柴胡方
黄煌常用的三张柴胡方(2017-08-26 12:24:02)标签:胆结石抑郁症老年痴呆减肥高血脂分类:少阳病一、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住。
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像胰腺炎、胆石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胆道感染等等我都会用。
但是我并不是盲目的用,张仲景是怎么说的?“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
”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
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有时候中医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
古代有很多技术因为简单所以要保密,要故意把它玄化,不能让你轻易学到,如果方法过于复杂也不需要保密的。
所以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就有这个诀窍。
我在临床上就按照这个诀窍用,例如说现在得个胰腺炎3万、5万医疗费是小事,多的甚至几十万。
但是古代的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很有效。
有一个青年人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有时一年要住几次院,痛苦不堪。
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我一摸肚子绷绷紧,人也非常壮实,舌苔厚腻。
我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枳壳、赤芍、白芍、大黄、姜、枣,就这几味药,吃下去原来的腹胀就没有了,嗳气、腹痛、大便秘结、口臭,这些症状全部消失。
而且他一直吃下去,我就问他,我说你长期吃,还有什么难受啊?他说挺舒服,吃了以后身体变得轻快,脑子也灵活了。
他是2007年来看的,经常不间断地吃大柴胡汤,后来再也没有复发过。
大家看,中药就是这么灵。
这种病例很多,胰腺炎可以用,胆石症也可以用。
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我碰到胆石症经常用金钱草,结果不是那么有效。
黄煌: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用小柴胡汤取效快
黄煌: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用小柴胡汤取效快作者:李小荣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22期典型案例患者,女,38岁,2016年5月22日以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伴咽痛2周初诊。
患者5月9日开始起病,前2d发热有恶寒,发热持续2周,每于傍晚17:00至夜间23:00发热,测口温38.6~39℃,无汗,伴有明显咽痛、两下颌酸痛及胸痛,无头痛,不咳嗽。
纳食差,睡眠一般,二便尚调。
5月19日查甲状腺功能提示总T3.05nmol/L(增高),总T.229.83 nmol/L(增高),TSH0.10 mU/L(略低)。
经当地人民医院门诊诊疗,临床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经静脉滴注治疗1周,疗效不显而转诊中医。
患者8岁时有肠伤寒病史。
其人面色黄暗,精神疲倦,脉弦细,舌红,苔腻白。
处方荆防柴归汤:荆芥20g,防风20g,柴胡根30g,黄芩5g,姜半夏15g,党参15g,生甘草15g,当归10g,川芎15g,白芍30g,白术20g,茯苓20g,泽泻20g,干姜10g,红枣20g,7剂。
1剂/d,水煎分2次服。
6月12日第二诊:服药7剂后发热完全退净,药后易汗。
纳食与体力明显增加,咽痛大减,下颌酸痛及胸痛缓解。
末次月经4月22日,既往月经规整。
脉弦细,舌淡嫩红,苔薄腻。
与小柴胡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善后,水煎,每剂服2d。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见于中年妇女。
发病有季节性,夏季是其发病的高峰。
起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
早期起病多急骤,发热,伴以怕冷、寒战、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
最为特征性的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和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
病变腺体肿大、坚硬,压痛显著。
有的患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可自数周至半年以上,一般约为2~3个月,故称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用小柴胡汤是黄煌教授较为成功的经验。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热用小柴胡汤的依据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热,短则十天半月,长则数月。
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
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案一:2009年8月26日下午五点半,邻居龙老太太来诊,体温38.9°(腋温),诉头痛,咳嗽,脉现浮数有力,舌红。
辨为风温发热。
拟黄煌老师经方论坛发表的退烧经验方: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 芦根10 银花 20 一剂,嘱多煎水,频服。
晚上八点复诊:体温38.3度(腋温),诉已服药三次,微有汗出。
次日一早再诊,患者体温37.5°(腋温),诉头痛、咳嗽明显减轻,痰少,脉浮数,舌红。
继用上方加杏仁、青蒿。
柴胡40黄芩20连翘30甘草10芦根30银花20 杏仁15青蒿30一剂,煎服法如前。
案二:徐某某,女, 32岁,住经四路, 2009年8月27日傍晚六点来诊:诉一家三口均发热,输液吃西药均无效,自己也感染上了发烧,测量体温:38.8°(腋温),倦怠乏力,恶寒,咽喉痛,咳嗽,痰稠。
大小便如常。
脉浮弦数,舌红苔薄黄。
要求多抓几付中药与家人共用。
取黄煌老师经验方加味:柴胡40黄芩20连翘30银花20甘草10芦根30杏仁15青蒿30 四剂煎药机煎好,每包200毫升,日三次服案三:肖某某,女,41岁,家住万合镇南坑,2009年9月3日初诊,体温37.8°(腋温),咳嗽,痰黄,咽喉痛,全身疼痛,怕风恶寒,脉浮细数,舌淡润苔白。
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芦根30法半夏15 荆芥15 防风20 杏仁15 两剂2009年9月4日二诊,患者已无发热,咳嗽减,痰稀白,咽喉微痛,背胛恶寒而痛,胸闷。
脉左细,右细稍弦。
舌淡红苔薄黄。
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芦根30法半夏15 荆芥15 防风20 杏仁15 桂枝15 白芍15瓜蒌皮30五剂辨证思路:黄煌老师于2009年8月9日在经方论坛发表《我的退烧经验方》,学习后深受启发,方药组成: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
黄煌经方100首之二十二:大青龙汤
黄煌经方100首之二十二:大青龙汤[组成用法]麻黄10~508、桂枝10~20g、炙甘草5~15g、杏仁10~20g、生姜10~25g、大枣5~15枚、生石膏50~200g。
水煎温服,分三次。
微微透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
欲止其汗,以玉屏风散混爽身粉扑之即可。
[方证]1.麻黄汤证见口干、烦躁、热甚、脉浮缓者。
2.咳喘病人口渴欲饮,上冲、烦躁或身疼痛、恶风寒、脉浮紧者。
3.肌肤灼手,鼻燥口干,发热者。
[现代应用]1.发热性感染性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角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脓肿、肺坏疽、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脓疱疮、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风湿热、猩红热、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等。
2.皮肤科疾病。
如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症、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水痘等。
3.其他疾病,如热射病、药物热、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白血病、肾炎、痔疮、鼻衄、脑外伤、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等也经常用到本方。
[经验参考]大青龙汤证中,“烦躁”往往是医家辨别方证的重要线索。
如《伤寒九十论》载许叔微治何保义患伤寒,脉浮涩而紧。
并据其发热、头痛、恶风、无汗,诊为麻黄证,但因其烦躁甚,遂与大青龙汤,三杯汗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张锡纯治—冬日伤寒证,胸中异常烦躁。
医者不识大青龙汤证,竟投以麻黄汤。
服后分毫无汗,胸中烦躁益甚,自觉屋隘莫能容。
诊其脉洪滑而浮,治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八钱。
服后五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
《伤寒论》第39条说“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暗示本方证与少阴证易混淆,临床应仔细鉴别。
《伤寒沦汇要分析》载”—程姓男子,发热恶寒,无汗,似睡非睡,不欲转侧,神倦懒言,问之再三才勉强答:全身疼痈,人感烦躁。
有人断为少阴证.主用姜、附回阳,家属犹豫不决。
按其脉搏,浮而微数,触其两胫,颇热,我认为属大青龙汤证。
黄煌教授用药经验-药证
石膏黄煌石膏是一种矿物药,是天然层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矿石(CaS04"2H20)。
石膏色白,质重,纵断面细纹短密如细针,有光泽,碎之可看出透明的结晶。
石膏的主产地为我国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甘肃等地,以湖北应城及安徽风阳产的最有名。
与大黄、附子等药物一样,石膏也常救人于危急之中,其疗效被人们所称赞。
许多诗人墨客的随笔杂谈中也常有关于石膏的记载。
如清代诗人袁枚当年患“暑疟”,几乎送命,后来幸亏服用了含有石膏的汤药,才转危为安。
这个事情记载在他的髓园诗话》中。
清代文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记载着他目击的这样一件事情:1793年,当时的京城大疫,有一位来自桐城的医生,用大剂量的石膏汤药,活人无数。
确实,古住今来,许多医家擅长使用石膏。
如近代名医张锡纯喜用生石膏,并与西药阿司匹林同用,据说疗效非常好,此方名为“阿司匹林石膏汤”。
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因为擅长使用石膏,被人们雅称为孔石膏”。
1 药证大剂量石膏主治大汗、大渴、脉洪大。
细说石膏的效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治疗大汗。
石膏与知母相配为多,方如白虎汤。
石膏所能治疗的这种出汗,张仲景所谓的“自汗出”(219条),其特点一是量多,常常汗出湿衣,或者反复出汗;二是身体伴有热感,患者不恶寒反恶热,同时,患者伴有烦躁不安以及强烈的渴感,脉象必定滑或洪大。
张仲景特别指出,“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170条)。
有报道治疗癌症多汗,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生石膏60-90g,收效较好(上海中医药杂志,5:23,1994)。
江苏省名中医夏奕钧先生曾用白虎汤加麦冬、首乌等治疗1例横贯性脊髓炎持续66天的高热,这个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高热伴有大量的出汗。
服药5剂后,体温遂下降。
石膏所治的多汗,和黄芪所治疗的多汗不同。
黄芪所治疗的多汗多伴有浮肿、面色黄;石膏所治疗的多汗多伴有烦渴感和身热感。
简单地说,黄芪治汗出而肿,石膏治汗出而渴。
黄芪的汗出不烦,石膏的汗出必烦。
黄煌用柴胡、黄芪经验、大柴胡汤、小柴胡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经验
黄煌用柴胡、黄芪经验、大柴胡汤、小柴胡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经验柴胡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饮片有北柴胡、南柴胡之分。
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以根入药,常于秋季采集,又有秋柴胡之名;又因其药材根头膨大,少弯曲而质较韧,不易折断,故称硬柴胡。
《本草汇言》说:“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
”南柴胡主产于我国南方的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其根与北柴胡相比较细,多弯曲不直,质地娇软,故称软柴胡、细柴胡。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单味柴胡治疗头痛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
柴胡是张仲景方中的重要药物,《伤寒论》入7方次,《金匮要略》入7方次。
我们曾对全国330位国家级名中医进行临床经验的调查,结果提示:在全国名中医擅长使用的药物序列中,柴胡位居第三。
可见柴胡是一味常用的药物。
1、药证柴胡主治往来寒热和胸胁苦满。
仲景使用柴胡量最大的方是小柴胡汤,为“半斤”。
原书指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原文提示,小柴胡汤在使用中需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变化。
根据小柴胡汤中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均可以减去,惟柴胡、甘草不可去的经验,可以认为小柴胡汤所主治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与柴胡的主治十分相关。
另外《伤寒论》中证名“往来寒热”者有6处,1处无方,5处有方者分别为小柴胡汤3,柴胡桂枝干姜汤1,大柴胡汤1。
可见,往来寒热与柴胡相关。
所谓往来寒热,主要指患者的自我感觉,即一种寒热交替感。
或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而烦;或心胸热而四肢寒,或上部热而下体寒,或半身寒,半身热。
这种寒热交替感还包括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过敏,如特别畏风、怕吹空调等。
中医救治重度烧伤思路分享,清代雷真君逐火丹非常奇妙
中医救治重度烧伤思路分享,清代雷真君逐火丹非常奇妙导读:重度烧伤能用什么经方救治呢?今天分享一下黄煌老师2014年针对重度烧伤病人的用药方法。
2014年江苏省发生了昆山爆炸事故,69人死,百余名伤,黄煌老师当时虽身在温哥华讲学,却心系昆山爆炸事件。
他虽没有直接参与伤员的救治,却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方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思路。
以下是黄师对经方治疗重度烧伤的思路,值得大家借鉴参考!炙甘草汤可抗休克这次伤员大部分烧伤面积超过90%,几乎都是深度烧伤,全身情况严重,极易导致休克死亡者,可能需要立即服用大剂炙甘草汤(炙甘草20克,人参10克,麦门冬15克,鲜生地100克或干地黄30克,阿胶10克,肉桂15克,生姜15克,火麻仁15克,红枣60克。
以水1500毫升,加入黄酒或米酒3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5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方中生地用鲜生地,阿胶量要足,同时用大量新鲜猪皮煮浓汤,少量频服。
炙甘草汤的作用是抗休克、强心、保证足够的血容量。
呼吸道灼伤用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这次伤员绝大部分应该都有呼吸道灼伤,所以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可以考虑用小柴胡汤(柴胡40克、黄芩15克、制半夏12克、人参10或党参15克、生甘草15克、生姜15克、红枣30克)、小陷胸汤(黄连5克、半夏15克、全瓜蒌50克)。
小柴胡汤有很好的抗炎退热作用,小陷胸汤是清热化痰通便方。
继发感染可用泻心汤加人参灼伤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很多,感染最为常见,如肺炎、蜂窝组织炎、尿路感染等,因此,中医说的热毒证应该多见。
如果烦躁、大便不通、心下痞者,可以考虑使用三黄泻心汤(生大黄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沸水泡服),并且配合大剂量人参汤口服。
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外用有助创面愈合烧伤后的皮肤感染控制,可以考虑中药外用,可以用泻心汤、黄连解毒汤等做成油纱布外用。
娄底市中医院邓建光氏介绍使用五黄烧伤油纱布(黄连、黄芩、大黄、黄柏、山栀等)外敷治疗深二度烧伤80例,全部痊愈。
黄煌医案退热经验方
黄煌退热经验方徐某男77岁20111205省中上午体貌特征::体壮。
主诉:汗出三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96年查出高血脂,99年患脑梗,06年查出糖尿病,08年开始汗出至今,屡治不愈。
今年5月自行更换治疗糖尿病药物,血糖大幅波动,最高达21mmol/l,盗汗严重,吃两个月中药不解,现发展为白天晚上均汗出,后脑头皮跳动感,汗出脱衣,脱衣后又冷,又要穿,正值冬季,极其苦恼。
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大便正常,饮食一般,不敢多吃,舌黄腻,脉滑。
方剂: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制大黄10g栀子10g 7剂。
20111212省中主诉:药后汗出明显减轻,后脑跳动感仍有少许,三年之病数剂见效,病人自言脱离苦海,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其药苦否,曰药不苦。
嘱原方续进,隔日一剂。
分析:师言其人内火大,并点出“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乃实证之重要指征,勿虑其高龄,有是证而用是方,故数剂而效。
察前之中医所开,皆补剂大方,药价高而病未减,病人苦不堪言。
而此寥寥数味,价钱不过30元,其效如此,经方药简效宏,此又一证也。
门诊上看到的“人参体质”2008年5月5日,有一位姓段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学校的门诊部国医堂就诊。
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但看上去大概也就60来岁的样子,虽然面色不红润,但没有贫血貌,皮肤还比较润泽,气色还算可以。
他的思维清晰,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精神状态很好。
他是南京十四所的高级工程师,是研究雷达的,现在作为退休反聘的专家,一直在从事科研工作。
不过,他的体格还是比较瘦的。
腹诊时我们看到了比较明显的“舟状腹”,黄老师腹诊后说,他的腹壁较薄,腹主动脉的搏动轻触即得,很明显。
老人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病史。
1980年,他被诊断为贲门癌,并做了胃癌根治术。
手术后还做了化疗,可半月后体重由原先的136斤下降到可怜的80斤。
后来,他看到一则美国的研究报告,据称吉林生晒参具有抗癌作用,服用量为每日25克-30克。
黄煌先生的四味退热汤方验
黄煌先生的四味退热汤方验南京黄煌先生用小柴胡汤简化成四味退热汤,治疗外感高热,疗效颇佳,成为我近两年治疗外感发热的常用方.原方柴胡40克黄芩20克连翘30克甘草20克.主用于外感高热不退,,汗出而不畅;或面红无汗身热或咽喉痛,或咳嗽,或头痛.患者,曾某,男,10岁,体重40千克.为一老朋友的儿子,2013年1月20开始发热,头痛,下嘴唇有一铅笔头大小的溃疡面以四天.查体温38.2(腋温).当时问其是服中药还是西药,家长闲中药慢,也麻烦,所以处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复方对乙酰胺基酚片口服,22日晚上***话说,体温退了有上来,现在39度多了,我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血象.次日上午患者***许昨晚于中心医院查血象正常,又开了些药,但还是不效,现在体温39.2,头痛剧烈,饮食不佳.时已23日晚上,我建议他速来儿来取中药.刻诊,患儿精神不佳,两面部通红,嘴唇干燥, 下唇溃疡无愈合之势.自言头痛剧烈,无明显呕吐,只是食欲不佳,口不渴,咳嗽有痰,但不多,不易咳出,今日未大便,舌质红,苔黄微腻.脉数.处方四味退热方合苇茎汤.此柴胡60克黄芩30克连翘40克杏仁15克芦根30克薏苡仁60克冬瓜子30克甘草20克 1付嘱其多放点水,当茶喝,每1小时一次,喝至发汗后减量,每4小时一次.并告之今晚应可退热.并嘱停服所有西药.24日早晨,电许询问体温37.1,头痛缓解,开始吃东西,只是还是有些咳嗽.嘱基继续服药,晚上再来取一付药便可.晚上朋友过来赞不绝口.退已退,体温36.8,头不痛,咳嗽有痰,口微渴,咽喉微痛,下唇溃疡有愈合之势,精神较佳.大便已通,舌质红,苔微黄而腻.处方以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以芦根易石膏.北柴胡40克党参15克芦根30克麻黄15克桔梗10克连翘30克杏仁15克黄芩15克旱法夏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红枣10枚.一剂,分两天频服.几日后朋友来访,言已愈,只后悔没一开始就服中药,害得错过了期末考试.。
名医黄煌运用大柴胡汤的经验总结,干货满满!
名医黄煌运⽤⼤柴胡汤的经验总结,⼲货满满!黄煌教授擅长使⽤经⽅治疗各科疑难杂病,他倡导以“⼈-病-⽅”⽅证三⾓作为经⽅诊疗思维。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今择取黄师运⽤⼤柴胡汤医案五则,⾜以窥探黄师治学思想,以飨同道。
1、眩晕案惠某,⼥,62岁。
形体壮实,腹部充实,⾯⾊黯红,神情焦虑。
眩晕⼀年余,服⽤西药治疗⽆显效。
刻诊:眩晕,随头部活动⽽眩晕加重,⾏⾛不稳,⽆法随意⾛动,需由家属搀扶,伴⽿鸣、⼊睡困难。
⾆胖质红,脉滑数。
既往有⾼⾎压病、胆囊结⽯切除术史。
处⽅:柴胡20g,⽩芍20g,枳壳20g,制⼤黄10g,黄芩10g,姜半夏15g,⼲姜10g,⼤枣20g,栀⼦15g,厚朴15g。
患者半⽉后复诊,眩晕明显好转,睡眠改善,已能单独外出⾏⾛,嘱原⽅隔⽇1剂服⽤。
按语:患者为中⽼年⼥性,形体壮实,腹部充实,⾯⾊黯红,且患有⼼脑⾎管病、胆囊结⽯,为典型的⼤柴胡汤体质。
故⽤⼤柴胡汤调其体质,因见焦虑失眠,故合⽤栀⼦厚朴汤。
2、慢性胃炎案徐某,男,50岁。
形体壮实,⾯⾊黯红,上腹饱满,剑突下压痛。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服中西药物均效果不佳。
刻诊:上腹痞胀不适,进⾷后加重,伴嗳⽓、⼝⼲苦,⼤便次数多⽽不成形。
⾆胖质红,苔厚腻,脉滑。
体检⾎脂、尿酸偏⾼。
处⽅:柴胡20g,制⼤黄10g,黄芩10g,姜半夏15g,枳壳15g,⽩芍15g,⼲姜10g,⼤枣20g,黄连5g。
患者半⽉后复诊,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原⽅继续服⽤。
按语:患者为⼤柴胡汤体质,因胃热明显,加黄连清热除痞。
3、荨⿇疹案孙某,男,35岁。
形体偏实,⾯⾊略潮红,腹肌硬满。
周⾝反复发作性⽪疹⼀年余。
⾃诉每夜胸腹、四肢发⾚⾖样⽚状⽪疹,瘙痒。
间断服⽤抗过敏药物能取效⼀时。
⾆质偏红,苔腻,脉滑。
处⽅: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0g,⼲姜5g,⼤枣20g,⽢草5g,荆芥15g,防风15g,连翘30g,⽣⽯膏30g。
⼀周后复诊:仍每晚起疹,起疹时伴有胸闷不适。
模拟抄方20220401黄煌教授经方治疗体温异常案
模拟抄方20220401黄煌教授经方治疗体温异常案某女,34岁。
身高150cm,体重38kg。
2021年9月29日初诊。
主诉体温偏高4月余。
白天腋下温度37.2℃,夜晚36.5℃。
感觉身体有热但散发不出。
8月体检肾结石,子宫息肉数个,内膜厚,鼻炎,胆囊息肉。
经常口角疱疹,时发荨麻疹。
疲劳乏力,情绪低落,食欲一般,吃硬食会消化不良,进食冰凉容易腹泻,咽喉粘痰。
睡眠浅,易醒或早醒难入眠。
月经周期28-40天,经期6-7天,有痛经。
不爱运动,不易出汗。
性格内向不自信,平时症状繁多不定。
其人瘦小,话不多,脸黄,舌苔厚干腻,舌暗红,胃内振水音明显。
黄师处方15剂。
这位患者2022年2月14日因其他不适复诊,反馈上方服后体温即恢复正常,食欲恢复,各种症状相继消失,效果满意。
(请您处方,说明理由,并谈谈您对所选处方的认识,参考答案及黄煌教授对此案点评分析请进入经方在线学堂模拟诊室后留言回复可见。
)相关疾病小知识——中医对发热的认识和分类: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
发热是指病人自觉有发热感,或医生在诊察病人过程中觉察有发热,现在还包括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不管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均可出现发热。
发热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发热方式有急性发热、慢性发热;热势有微热、低热、高热、灼热等。
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1.急性发热:发热起病急,病程较短,通常热势较甚或伴恶寒,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2.慢性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低热多见,亦有高热者,以内伤发热最多。
3.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外感表证的表现。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5.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若伴舌红绛,为营分发热或阴虚发热;若舌有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发热。
6.潮热: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包括阴虚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六)(2015-03-14 23:18:51)作者:开心中医缘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
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
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茅台酒,回家便更觉疲惫。
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
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
药液麻、涩嘴,我只喝两口。
因牙痛齿浮,晚饭没吃啥,又进食热粥一碗,便盖被躺下。
不久,心率加快,心搏颇强,脉约近百,迷迷糊糊睡去。
至半夜,浑身出汗如水,衣被尽湿,但让我高兴的是,牙痛也大好,只是无睡意,直到凌晨方小时片刻。
晨起精神好,但见右腮肿依然,不过讲话和吃饭已经无大碍。
去北京开会和在海口讲课均顺利。
我用的是中医外科的温散法,方是经方甘草麻黄汤。
甘草麻黄汤方载《金匮要略》,药仅麻黄、甘草两味,治疗浮肿无汗者。
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
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
因起效甚捷,方名走马通圣汤。
牙周脓肿,在我身上是属于阴疽之类,用清热泻火往往无效。
我服用过黄连上清丸,腹痛便溏,人反而不舒服,用附子理中丸则腹内温暖,全身舒服。
不过,牙周脓肿光温中不够,还需要温散,麻黄不可少。
甘草麻黄汤发汗甚灵,我的亲身试验可以见得。
发汗是现象,温散是实质。
发汗的背后,有全身机能的振奋,有头面部血液循环的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深部感染的控制和吸收。
外科著名的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这种思路。
【有一民间牙痛古方就是甘草麻黄汤加大黄薄荷,从黄师所言,有所收获,谢谢】【放血和发汗,法不同理同。
用消毒后的针灸针刺破患处,疏散气血,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黄煌:经方杂谈,小柴胡汤。
黄煌:经方杂谈,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
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
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
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
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
“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
“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
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
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
“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
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
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
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
黄煌教授小柴胡汤治验三则
黄煌教授小柴胡汤治验三则小柴胡汤是中医传统的“和解剂”。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指出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但也列举了禁忌证,在《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蒲老也告诫我们使用小柴胡汤要“和而勿泛”“和而有据”。
曾有报道,因没有掌握好应用指征而长期服用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药物性膀胱炎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那怎样用好小柴胡汤呢?黄煌教授认为,有效使用小柴胡汤的关键在于抓住“柴胡体质”。
他将一种很容易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状的体质称为“柴胡体质”,其特点是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
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
患者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
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
他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还作了现代意义上的阐释。
现结合几则近期门诊案例作简要介绍。
一、巩膜炎汪某,女,64岁。
体形偏瘦。
初诊日期2004年1月29日。
主诉:左眼红肿疼痛两月余。
患者曾四处就医,未能治愈。
某医院诊断为“巩膜炎”,患者放弃激素治疗。
近一月来自觉有胸闷感。
平时不能吹空调、用暖气,不能用任何化装品,服用西洋参易上火。
年轻时常患身痒,且每于开春发作,颇为担心。
有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胆囊炎病史。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患者属过敏性体质,予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0g,生甘草6g,黄芩20g,黄柏10g,连翘20g,党参10g,姜半夏6g,七帖,每帖药自加生姜3片、红枣10枚,水煎,一日二服。
二诊(2月5日):前症减轻不明显。
处方:原方连翘增至25g。
七帖,煎服法同前。
三诊(2月12日):病情同前,大便畅。
处方:原方七帖。
四诊(2月19日):患者心情十分愉悦,称疼痛好转许多,胃脘部也舒适许多,肤痒亦好转。
检查:左眼已不充血。
舌淡红苔白。
已无湿热之象。
原方十四帖。
五诊(3月13日):病情大为好转。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
黄煌教授经方医案随想(五)牙周脓肿与甘草麻黄汤上周,我的牙周脓肿又发作了,连续两天服用附子理中丸。
上周三开始,右边的下磨牙龈漫肿无头,疼痛绵绵遍及左侧头部,牙齿浮出,说话不小心咬到便痛得钻心,右腮肿,本来不白的脸皮变得暗红。
周四天晚上又逢喜事,喝点茅台酒,回家便更觉疲惫。
我冲了点葛根汤颗粒便上床睡觉,但右侧面部无法着枕,两小时后身上依然滴汗全无。
我想这不行,必须发汗!便起身,抓生麻黄一把,生甘草一撮,放铁锅内,嘱咐家人翻炒几下,然后放水煎煮数沸后递我。
药液麻、涩嘴,我只喝两口。
因牙痛齿浮,晚饭没吃啥,又进食热粥一碗,便盖被躺下。
不久,心率加快,心搏颇强,脉约近百,迷迷糊糊睡去。
至半夜,浑身出汗如水,衣被尽湿,但让我高兴的是,牙痛也大好,只是无睡意,直到凌晨方小时片刻。
晨起精神好,但见右腮肿依然,不过讲话和吃饭已经无大碍。
去北京开会和在海口讲课均顺利。
我用的是中医外科的温散法,方是经方甘草麻黄汤。
甘草麻黄汤方载《金匮要略》,药仅麻黄、甘草两味,治疗浮肿无汗者。
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
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
因起效甚捷,方名走马通圣汤。
牙周脓肿,在我身上是属于阴疽之类,用清热泻火往往无效。
我服用过黄连上清丸,腹痛便溏,人反而不舒服,用附子理中丸则腹内温暖,全身舒服。
不过,牙周脓肿光温中不够,还需要温散,麻黄不可少。
甘草麻黄汤发汗甚灵,我的亲身试验可以见得。
发汗是现象,温散是实质。
发汗的背后,有全身机能的振奋,有头面部血液循环的加速,这些都有利于深部感染的控制和吸收。
外科著名的治疗阴疽的阳和汤,就是这种思路。
【有一民间牙痛古方就是甘草麻黄汤加大黄薄荷,从黄师所言,有所收获,谢谢】【放血和发汗,法不同理同。
用消毒后的针灸针刺破患处,疏散气血,亦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还可选合谷,曲池,下关等阳明经穴配合治疗。
黄煌教授的十大经验秘方
黄煌教授的十大经验秘方八味解郁汤心身疾病常用方,适用于以四肢冷、咽喉异物感、脉弦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生甘草5g,姜制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5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患者形体大多中等或偏瘦,脸色偏黄而缺乏正常的光泽。
大多血压偏低,生性敏感,办事谨慎,平时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怕风冷,忌口讲究,但症状甚多,易恶心呕吐,如刷牙或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出现恶心,易于晕车等。
易胸闷不舒,手足常冷,咽喉异物感,容易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
小腿容易抽筋,大便或干或稀不定,或头痛,或身痛而无定处。
女性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等。
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舌苔白而不厚。
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多随情绪的影响。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癔症、癫痫、抑郁症、震颤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白癜风等。
【加减法】心烦意乱、胸中窒闷适者,加山栀子;舌暗淡润、气上冲者,加肉桂。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八味除烦汤心身疾病常用方,适用于以胸闷、烦躁、腹胀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山栀子15g,黄芩10g,连翘15g,枳壳15g,制半夏15g,茯苓15g,厚朴15g,苏梗15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患者多面容滋润,唇舌多红。
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
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退热经验方徐某男77岁20111205省中上午体貌特征::体壮。
主诉:汗出三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96年查出高血脂,99年患脑梗,06年查出糖尿病,08年开始汗出至今,屡治不愈。
今年5月自行更换治疗糖尿病药物,血糖大幅波动,最高达21mmol/l,盗汗严重,吃两个月中药不解,现发展为白天晚上均汗出,后脑头皮跳动感,汗出脱衣,脱衣后又冷,又要穿,正值冬季,极其苦恼。
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大便正常,饮食一般,不敢多吃,舌黄腻,脉滑。
方剂: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制大黄10g栀子10g 7剂。
20111212省中主诉:药后汗出明显减轻,后脑跳动感仍有少许,三年之病数剂见效,病人自言脱离苦海,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其药苦否,曰药不苦。
嘱原方续进,隔日一剂。
分析:师言其人内火大,并点出“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乃实证之重要指征,勿虑其高龄,有是证而用是方,故数剂而效。
察前之中医所开,皆补剂大方,药价高而病未减,病人苦不堪言。
而此寥寥数味,价钱不过30元,其效如此,经方药简效宏,此又一证也。
门诊上看到的“人参体质”2008年5月5日,有一位姓段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学校的门诊部国医堂就诊。
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但看上去大概也就60来岁的样子,虽然面色不红润,但没有贫血貌,皮肤还比较润泽,气色还算可以。
他的思维清晰,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精神状态很好。
他是南京十四所的高级工程师,是研究雷达的,现在作为退休反聘的专家,一直在从事科研工作。
不过,他的体格还是比较瘦的。
腹诊时我们看到了比较明显的“舟状腹”,黄老师腹诊后说,他的腹壁较薄,腹主动脉的搏动轻触即得,很明显。
老人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病史。
1980年,他被诊断为贲门癌,并做了胃癌根治术。
手术后还做了化疗,可半月后体重由原先的136斤下降到可怜的80斤。
后来,他看到一则美国的研究报告,据称吉林生晒参具有抗癌作用,服用量为每日25克-30克。
他咨询了当时的解放军第八四医院的某位老中医,能否服用人参?老中医很惊讶,说他用人参的最大量仅为3克,还从未用过如此大剂量的人参。
老中医说,你如果服用舒服,表明药对路了,可以服用。
如果不对路,就不要再服用了。
后来,他开始每天服用25克吉林人参,就这样一直服用的半年。
记得开始服用人参之前,他的身体很糟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身体内部的‘锅炉’没有燃料了!”他经常感到恶风,怕冷,四肢总是不温暖,所以穿的衣服比别人厚,连夏天都要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
最麻烦的是,那时的胃很敏感,稍微受凉就会发胀,而且感觉就像怀里揣着个破罐子一样,怕稍有不慎就打破了,所以人紧张,胃也紧张,以至于他的活动也受限。
那时,还有比较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症状,时常要呕吐,严重的时候连胆汁都吐出来了。
可是,当第一次服用吉林人参,一分钟后他顿时感到胃部放松了,那种紧张的感觉也消除了,这也令我们感到吃惊不已。
大量的人参竟然有如此的效果!我因此想到了张仲景使用人参的依据,不就是患者大汗、大失血、呕吐、腹泻不止后出现的体液和体力的严重消耗吗?老人在化疗后出现的胃部症状就是张仲景笔下的“心下痞硬”,那时的他体重骤然下降,必然伴随着精神萎软、面色萎黄、肌肤干枯不润泽、食欲不振、气短乏力等虚弱表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人参体质”模型!所以,大量的人参是有效的,安全的,而且给药很及时,可以说是人参救了他一命!老人现在还有一些不适症状,希望黄老师用经方给他调理调理。
他平时睡觉几乎不能平卧,只能右侧卧位睡下,否则就会有胃的反流症状,平时一直服用“奥克”控制着。
再有,就是腰部不能直立,有一种紧束感,行走一会儿,就得弯着腰休息一会儿,也感到比以前容易疲劳了。
饮食生冷,或稍有不洁,食物旋即会呕吐而出。
他现在的体重为82斤,近一年来食量有所增加,大便比较正常。
舌质暗,有紫气,白苔。
黄老师给他开了两张处方。
一个是单方,人参15克,炖服,用于体质调理。
一个是经方甘姜苓术汤合桂枝人参汤,其中党参代人参。
老人腰部的紧束感,平素畏寒,舌质有些紫气,苔白,说明是寒湿下注,与《金匮要略》中的“肾着之病”相似,所以用了甘姜苓术汤以改善腰部的紧束感。
理中汤的加减法中有“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老人的腹诊与此相符,就是一个“肉桂腹”,所以用了大量的肉桂。
不用附子,是因为患者精神状态还可以,没有明显的精神萎靡倦怠感,脉搏不沉微,下肢也不浮肿,说明老人的心功能与肾功能还是可以的。
老人很高兴,说要把他在黄老师这里看病的经历写到他的书里去。
我的退热经验方前天早晨我打开手机,发现有两个未接的国内来电,我回短信告诉对方我在英国。
随后短信跳出,原来是机关小丁。
他爱人昨晚开始发烧,现高烧38.8度。
他说6月也发烧一周,CT诊断是肺炎,挂水一周方退。
我问他病人发热有汗否?是否月经期?有无其它不适?小丁回信说:月经刚过,发热前呕吐一次,肠胃无不适。
我即开一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
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到中午,我询问一下情况,小丁告诉我,正开始服用第二次。
昨天早晨手机上小丁短信:昨天用了您的药后,微微出了些汗,烧也退了。
这张退热方,是我的经验方,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
这种发热夏秋季尤其多见,体温常常高达38.5度以上,许多患者往往先挂水,两三天热不退才求助中医,而服用此方,大多汗出热退,有些人会通身大汗,从此脉静身凉。
也有服用以后,得快利,随即汗出。
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
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
柴胡退热,必须大量。
《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我还发现,有不少青年女性的发热,大多在经期或月经刚过。
这种发热,用小柴胡汤最有效。
《伤寒论》有“热入血室”的说法,可能就是指这种发热。
不可思议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今天孙老来我办公室复诊,他告诉我,自从服用汤药以后,体温一直正常,3个月来,从未出现那恼人的高热。
孙老今年已经年近90高龄,虽然有糖尿病、帕金森、房颤、前列腺肥大等病,但脑子不糊涂,身板还硬朗。
但是,去年春天开始,竟然不明原因发高热,发作时寒战,继而汗出而退,几乎每月一发,连续住院多次。
医院先前查不出原因,后来血培养诊断是菌血症,使用了不少抗生素,有效,但好好坏坏,医院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建议请中医调理。
去年冬天他来诊时,手抖、腿颤,舌苔厚干,舌质暗淡,下肢浮肿,脉缓,时有歇止。
确实是元气大伤。
我用的的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生黄芪60克、桂枝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葛根6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水煎,每剂服用2-3天。
老人服药很认真,坚持服药近三月。
望着老人欢快的神情,我也很高兴。
当我为他诊脉时,老人又告诉我,他本来非常严重的灰指甲也没有了。
他骄傲地伸出那十个指头,指甲居然红润完好。
效果真是不可思议!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我经常用此方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暗或暗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此方服用后大多患者气力增进,浮肿消退。
所以,我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看做是一种调体方。
孙老恼人的发热,应该与其年老体质下降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不是退热方,也不识血中的细菌为何物,也不知灰指甲是真菌作祟,但此方能够增强体质,是治本方。
难怪孙老服用此方以后,许多症状消失了。
他还告诉我,现在每天能写字半小时,手抖也大大好转了。
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古训。
本在哪?对慢性病来说,本在体质。
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不可思议,取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老年人的所谓“灰指甲”,有时实际是黄甲病,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肢体动脉供血不足,爪甲缺血所致。
学生以为:黄师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经验,更验证了该方具有补气通血脉的作用。
感谢黄老师的无私奉献!黄煌回:是的,指甲发黄,变厚。
母亲也是82岁高龄人,半年前突发房颤,住院2月得不到控制,后并发心衰,全身浮肿,短气无力,又逢天气寒冷,上呼吸道感染,本来经常发作的尿路感染也因为体弱又复发了,由于服抗菌素几周,肠道菌丛紊乱,导致严重大便秘结,这样折腾下来,更是虚弱无力,这一住院就住了3个月。
她本是大柴胡汤体质,高血压,平时性情急躁,病后更是焦急不安,失眠多梦,我在黄老师的指导下,用大柴胡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心脏情况得到稳定,房颤控制,大便也畅通了。
出院后但是还是气短无力,小腿时有浮肿,我这心里正在想,下一部该怎么办呢?她的腿肿,气短,无力等体虚的情况,加上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微循环不畅,很适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但我因为总是想着为她控制她心律这一点,不敢放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张方。
今天读黄老师的这个医案,给我很大的启发,是啊,像母亲这样的老年人,还是调体为重阿。
我多么希望,她也像这位老人一样,不久后整个情况得到改善,不管是心律还是感染。
仔细想来,母亲的体质是,从精神情绪上来看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体质,从身体情况来看为黄芪桂枝五物汤体质。
请问黄老师,我能将这两方合用吗?黄煌回:可以试用,但要分别煎煮,分开服用。
希望黄老师讲解一下方中加葛根的思路。
是因为糖尿病和房颤吗?黄煌回:是的,葛根对老年人,特别是肌肉比较厚实的老年男性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比较合适。
张仲景用的桂枝,估计是桂树的粗皮嫩枝都用的。
张仲景用的芍药,就没有赤白之分的。
药房里没有生姜,用干姜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