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2)心灵之道
优秀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6篇
![优秀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eddf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a.png)
优秀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2) 优秀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2)精选6篇(一)《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总结,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著作。
通过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体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是治理国家和平天下的基础。
只有一个人先修身养性,做到言行一致,守法道德,才能更好地管理家庭和治理国家;而一个家庭和睦、亲密无间,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个思想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是成就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基础。
其次,孔子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行和才能的有效途径。
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有道德和智慧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一些技能和知识。
他提倡学习而不虚心学习,强调了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比如要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总结等等。
这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要追求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中庸之道和礼仪之讲究。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外的和谐,既要遵循天理,又要尊重人伦关系。
中庸之道是平衡的,是避免极端和偏激的思维和行为。
而礼仪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做事应该量力而行,不过分追求个人的利益,要以大局为重;同时,更要学会与人相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
最后,通过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体会,我认识到孔子思想是深刻的,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孔子思想中的优秀品质,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教育、追求中庸之道和礼仪之讲究等,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发展,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体会使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了孔子思想的智慧和其对人生的思考,这些都对我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精选16篇)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c2b34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6.png)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精选16篇)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篇1心灵之道。
这章讲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无法激励人前进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
即使命运不发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零,因为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遥,后悔自己的擦肩而过,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遗憾。
后悔无济于事,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就如同也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因为一分之差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沉积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也许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现在抱着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
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之后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个人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它是发自内心的淡然与坦然。
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种特有的力量。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与其沉寂在后悔之中,不如增强自己的信心,挑战未来的人生。
所谓“老夫聊法少年狂”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吗?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
”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
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遗憾,勇者即表现为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勇气,体现出的是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03e1f6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9.png)
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实的、暖和的生活态度。
品尝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开心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下面是我带来的五篇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盼望大家喜爱!于丹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1《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
主要叙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负之道和人生之道。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知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如同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行攀,只可仰视而不行触及。
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透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好像把难以消化汲取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养分品。
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
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实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实、暖和的生活态度。
她把浅显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颜色”。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好处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
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
“胸怀无限大,许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
”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师徒结对徒弟总结应对人生的圆满,我们要在最短的时刻内接收下来,不好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假如你正因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许多人来佛像前膜拜。
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正因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这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6f54ff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2.png)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篇一于丹的“《论语》心得”是本学期我校规定的必读书目之一,全文是用七大部分来解读《论语》的,分别是“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人生之道”。
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同时为她的这种崇高的境界而感动。
同时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
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
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书中令我印象较深的是《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要“失言”,也不好。
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个敞亮的心怀。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饱满、充盈,让自己有一种大欢欣,让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自己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于丹教授同时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2篇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b5ea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a.png)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精选2篇(一)读于丹的《论语心得》让我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悟。
首先,于丹对论语的解读非常精准和深刻。
她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剖析了孔子的思想核心,并引用了丰富的例子和引证,使我更能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人生的追求。
其次,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论语的智慧之深和智慧之简洁。
虽然论语的文字简短,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人生哲理。
通过于丹的解读,我更能领会到孔子言简意赅的风格和清晰明确的思想。
此外,于丹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将论语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引发了我对自身修养和道德行为的思考。
她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出发,用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诠释了论语的智慧,使我更加感受到论语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读于丹的《论语心得》让我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领悟。
她的解读精辟而深刻,使我更能理解和运用论语的智慧。
同时,她的实践性解读也让我对自身的修养和道德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这本书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帮助,更在生活中给予了我指导和启示。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精选2篇(二)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学而不厌:这是孔子的教导,也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
无论是学习知识、技能,还是修身养性,我们都应该保持对学习的渴望和不断进取的态度。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我们才能不断成长。
2. 知行合一: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学习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取得成就。
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我们要通过实践去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3. 以德为先:孔子反复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德行更是对人们的要求之一。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德行是立足之本。
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4. 诚信为本:诚信是人格的基础,也是社会的基石。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合作机会。
诚信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要求。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235cd6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5.png)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论语》讲述了天地人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1《于丹论语心得》中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缺憾和不如意,用不同的态度去看哪些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那就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将错过星星了。
”遗憾,是可大可小的。
如果把遗憾放大,你就将失去很多。
书中讲述了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经历过一次意外。
有一次,她和妈妈去看牙医,这应是很小的事情,她认为妈妈很快就可以跟她回家了。
可她们不知道牙痛是可以引发心脏病的,结果女孩的妈妈死在了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里伴随她成长。
在她牙痛时只能做到回避,回避,再回避。
多年后,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着富裕的生活,一天她牙病得受不了了,家人就劝她请牙医到家里,“有所有的亲人陪着,你还害怕什么?”于是请了牙医。
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做手术准备时,意外发生了:牙医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为什么有这种结果?因为在她心里有一层阴影、许多遗憾,而她的死正是起源于那一个念头和多份遗憾。
遗憾会影响你什么?它会影响你的生活,你的快乐,你的生命!遗憾会带来什么?会带来很多痛苦,很多悲伤。
长时间被困于遗憾的人,会对一个人的生命有所损害的。
要做到不遗憾,就要用美好的心灵去面对现实!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2理想之道。
这章主要讲如何定位自己在社会的地位,如何展望自己的理想。
其实最主要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
自己定位的理想不要太高,那样会过犹不及,伸手都无法触摸到,就像是小学的学历考大学一样,有点坐井观天之感,一点也不切实际,甚至是不粘边,是遥远的理想,那不时我们称之的理想,那是梦想。
梦想与理想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说都是还没实现的,但理想比梦想更容易达到,是努力与智慧的结晶。
2023年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悟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6篇)
![2023年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悟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3c19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a.png)
2023年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悟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6篇)2023年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悟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篇一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联、同事关联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此刻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读到于此,想到以前读过的《菜根谭》,两者皆有: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正所谓“性定菜根香”。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联的分析,很是经典。
“神于天,圣于地。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能够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潜质,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
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
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怀着乐观和用心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就应总是抱怨没有时刻,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
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
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刻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师的时刻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刻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刻时就应首先思考清楚的!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很缓慢地感知、明白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他们一样东西还没懂另一样东西就要学了,这边刚学会,那边又忘了。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3篇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5ff5fc7f1922791688e86f.png)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3篇《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通知咱们,心灵的力量是无量的!孔子提倡: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上面是学习啦带来的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心灵之道。
这章讲的是如何用温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应战性的是无奈激励人前进的,而只要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残缺的。
即便命运不发芽,不可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谢,由于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本人的一步之遥,后悔本人的擦肩而过,后悔本人的力求完美的事情现在有了遗憾。
后悔杯水车薪,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
如果你由于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就好像兴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由于一分之差没能考上本人现实的大学,但并不象征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同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堆积在后悔后悔,后悔本人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兴许本人就能考上现实的大学。
如今抱着后悔去看待当前的人生是毫有意义的,路是本人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本人的致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奈补救。
所谓生命不息,战役不止。
之后在文中又提到了自决心,一个人的自决心从何而来?它是发自心坎的漠然与安然。
自决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种特有的力量。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决心是命运的主宰,与其哀叹本人的命运,不如相信本人的力量,与其沉寂在后悔之中,不如加强本人的决心,应战将来的人生。
所谓“老夫聊法少年狂”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信的体现吗?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本人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英勇。
”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辞,这是懦弱的体现。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6篇)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70062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e.png)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完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我才发现自己对《论语》所理解的浅薄。
读完这本书再不会让人感到《论语》难懂,枯燥。
因为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一些为人处事做了经典的诠释。
本书于丹教授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来解析《论语》。
在处世之道一章中,于丹教授说:“少指责,少抱怨,少懊悔,就能成功。
”“世上没有卖懊悔药的,人一旦知道做错的时候,一切皆成定局,无法。
”“言寡尤,行寡悔。
”于丹教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一天在家里发脾气,摔摔打打,特别任性。
有一天,他爸爸就把这个孩子拉到了他家后院的篱笆旁边,说:“儿子,你以后每跟家人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过一段时间,你看看你发了多少脾气,好不好?”这孩子想,那怕什么?我就看看吧。
后来,他每嚷嚷一通,就自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一天下来,自己一看:哎呀,一堆钉子!他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他爸爸说:“你看你要克制了吧?你要能做到一整天不发脾气,你就可以把原来敲上的钉子拔掉一颗。
”这孩子一想,发一次脾气就钉一根钉子,一天不发脾气才能拔一根,多难啊!可是为了让钉子减少,他也只能不断的克制自己。
一开始,男孩儿觉得真难啊!但是等到他把篱笆上的所有钉子拔光的时候,他突然觉察机子已经学会了克制。
他非常欣喜的找到爸爸说:“爸爸快去看看,篱笆上的钉子都拔光了,我现在不发脾气了。
”爸爸跟孩子来到篱笆旁边,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看,篱笆上的钉子都已经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远留在了这里。
其实,你每向你的亲人,朋友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们心上钉了一个洞。
感悟(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_高二作文.doc
![感悟(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_高二作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01aec0580b1c59eef8c7b4bb.png)
感悟(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_高二作文本篇高二作文是由范文先生网收集整理,欢迎参考!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会经历很多人和事。
在生活中,不会没有遗憾和苦恼。
当我们遇到遗憾和苦恼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该用怎样心态来对待生活呢?《论语》在这方面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首师大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说:“《论语》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力量是无穷。
如果用不同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缺陷和苦恼,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人生。
”《论语》中告诉我们对待缺憾和苦恼方法是:不要纠缠在苦恼里面,认可它,然后尽最大努力尽量补足它。
我认为,我们对待缺憾和苦恼方法就是应该尽快把它忘掉。
我记得和绅随从曾跟和绅说:“纪晓岚,您要是老把他当个事,他就是个事。
您要是不把他当个事呢,那他也就不是个事。
”我认为这句话很经典。
这句话正体现了《论语》中告诉我们处事之道。
我们碰到不顺心事都是客观,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
而事情引起遗憾和苦恼,那完全是心理作用了。
如果我们放大这种心理作用,那我们就会失去很多时间而且忽略了其他美好了。
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
是,如果深陷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失去太多美好、快乐事物,难道我们不觉得痛苦,不觉得遗憾么?这也就是真正遗憾了。
所以于丹教授认为:“谁生活没有遗憾呢?如果用内心富足和饱满,用内心鲜活力量去弥补这些遗憾,你会成为一个坦荡,磊落而勇敢人。
”在当今社会中,如果你在因为找工作碰壁或失恋而苦恼时,不如利用苦恼时间去重新找一个新工作或是一场新恋爱。
当别人深陷苦恼不能自拔而你却脱离苦恼而找到解决方法时,难道你不觉得自己很坦荡,很磊落,很勇敢么?所以,用不同心态对待生活,就会得到不同生活质量。
所以,孔子云:“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里提到勇并非匹夫之勇,而是在内心约制下君子勇。
孔子提倡内心制约。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意思是:内心有所约制,而在社会上还经常有过失人,我见得不多。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35a9d4bd5901020206409c0f.png)
《于丹论语心得》第二章·心灵之道人生浅薄,缺乏厚度!什么是心灵?什么是道?度娘说:心灵——内心、精神、思想;道,解释很多,相关的大约是途径、道德、法则。
什么是心灵之道呢?于丹教授让我们承认并顺应遗憾、并尽可能的弥补遗憾、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的心态看待遗憾、用内心的强大化解遗憾、切勿患得患失、切勿逞匹夫之勇、要有心灵的勇敢、从容笃定的气质,做一个合适的人、使生命饱满、充盈。
但是温读这篇章节很多次后,我很疑惑。
正如易中天先生在序中说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正的孔子……”不明白到底是于丹教授揣摩《论语》后所得的心灵之道,还是为了心灵之道才过度解读《论语》。
但是这本书或拜读或质疑,还是感谢她让我重新读《论语》,就像易中天先生说的灰色的孔子链接多彩的世界,只要是正确的人生哲理,我们都接受,读读又何妨。
·首先呢,我还是追本溯源,先认真翻译文中引用的五则论语。
【1】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钱穆在《论语新解》里解释说:司马牛,宋国人,有封地。
哀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司马牛的哥哥桓魋带着其兄弟犯上作乱,后惧祸而逃亡国外。
但这次宋国叛乱,司马牛并未参与,怕受到牵累,便不再承认他的四个哥哥,还将封地和信物交还给宋景公,然后在多国颠沛流离。
经过鲁国时,遇上子夏,才有了这番对话。
司马牛落魄伤悲地说:“别人都有(像样的)兄弟,而我没有。
”子夏安慰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您在德行上没有大亏,却失去在宋国的富贵与安逸,凄凄亡命,这是天赋的命运不好)。
像您这样一个做事敬而无失、对人恭而有礼的人,走到天涯海角,都有人对您像兄弟一样相亲。
作为一个君子,您何愁没有兄弟呢。
1.关于司马牛之叹,我更倾向于这是委屈。
我什么都没有做,我兢兢业业,克己守礼,却被亲兄弟拖累,遭此横祸,颠沛流离。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通用3篇】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4bfc0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5.png)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通用3篇】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篇一假期中,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中的“《论语》心得”我听的不完整,有了一些了解。
从心底讲,很欣赏于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性女子气质,侃侃而谈间流露着一个学者的聪明睿智,从容自信。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尤其一些古文,还没读懂的感觉。
读第一遍,虽然有些不流利,但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又读了一遍,随着阅读的深入吸取着更多的心灵鸡汤。
我觉得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中,曾以一个空杯子作比喻说明了“致虚极,守静笃”的人生感悟,给了我很大启发。
所以我今天就想以“杯子”为题来谈谈的学习体会,只是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谈杯子,做人常怀谦虚之心。
就从这只空杯子谈起。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杯子之所以能盛水,就是因为它的虚,它的不满。
由这只杯子我想到做人,就应常怀谦虚之心,只有常怀谦虚之心的人,才能包含更多。
我校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学校中资历比我深,能力比我强,学识比我渊博,处事比我练达的大有人在,所以我更要以谦虚之心,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多反思、多积累。
在学校中,我曾担任过不同年级、班级的教学,每一段岗位经历,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一段人生体验。
就如同这只杯子,它曾经装载过我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如今我要再一次倾空它,为新学期的教学留出空间。
二谈杯子,看人切记一分为二。
当你往杯子中注入半杯水时,你看到了什么?有人看到了它空的一半,也有人看到了满的那一半。
心境的不同,决定了眼光的不同。
作为教师,在学校里肯定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他们就如同这装了半杯水的杯子,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
当我们在抱怨那些不太出色的学生时,那往往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它空的一半。
但如果调整心态,放正眼光,你就应该看到那已被加入水的一半。
所以一个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他可能很关爱集体,可能在运动场上是一个很棒的运动员,可能动手制作的能力比同龄人强,也可能正好有一副好嗓子??作为教师,看待同事也是如此。
于丹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7a511375d1f34693dbef3e9b.png)
于丹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温暖起来。
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以下是wtt整理分享的于丹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篇一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温暖起来。
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
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这个故事结束了。
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
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b25425ba1aa8114431d994.png)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篇一:《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于丹论语心得》通过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六个篇章,以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以此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读这本书,进一步增加了我对《论语》的了解,同时也很好地启发了心灵,帮助我冲破世俗的、利益的、外在的束缚,找到人生本该追求的努力方向和人生价值所在,下面我就讲两点体会。
一、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书中讲到对子贡问政一段的解读,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安定平稳需要什么?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够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对国家的信仰。
子贡又问:一定要从三者中去掉两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什么是政治?政治并不一定让大家都过上一种物质文明上的发达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标志,真正来自于内心的那种安定和对于一种政权的认可,这些都是来源于信仰,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其实,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之无限之大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
在中国,曾经因为有共产党人信仰,才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因为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信仰,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以其独立、理性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国;在日本,撇开爱国主义情怀,武士道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
然而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
官员贪污腐败、政府执法不严、商人金钱至上等等社会风气的背后体现的都是信仰的缺失。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民众必须有一致的、向上的信仰。
成功的政治来自民众内心对政权的认可,民众信仰的树立需要政府威信的树立。
在我看来,政府威信的树立最核心的是从执政党队伍抓起,也就是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只有这两支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纯洁了,民众才会对党、对政府产生敬畏之心,进而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与政府保持一致格调,形成一股力量,实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乃至整个国力的提升。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f7cbcc65727a5e9846a612c.png)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第一篇: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于丹的“《论语》心得〞是本学期我校规定的必读书目之一,全是用七大局部来解读《论语》的,分别是“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人生之道〞。
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排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同时为她的这种崇高的境界而感动。
同时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
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
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书中令我印象较深的是《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相反,假设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要“失言〞,也不。
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个敞亮的心怀。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饱满、充盈,让自己有一种大欢欣,让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自己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于丹教授同时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0644e25acfa1c7aa00cce0.png)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范文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温暖起来。
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原著精彩语言摘抄:】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
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这个故事结束了。
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
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问老师说:“君子尚勇乎”?君子应不应该崇尚勇敢呢?孔子对他说:“君子义以为上。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31c4a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b.png)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近期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
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
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
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
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
“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
”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
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新篇)
![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新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882d7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6.png)
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视频片头语一: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
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请收看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二: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
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
但于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够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于丹: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呢?人的一生中遗憾的事情谁都在所难免,《论语》中有没有遗憾的事呢?也有很多人。
想想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家家都有自己烦心的事情。
那么他们之间是怎么来讨论关于人生遗憾的呢?有一个学生司马牛,他的遗憾是什么呀?FL ASH:唉!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
我们家有哥仨。
我们家有五兄弟。
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号称八大金刚呢。
为什么人家都能够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我就一个都没有呢?哪怕有一个也好啊。
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太郁闷了。
于丹:他的一个同学子夏就开始劝他。
子夏是自称,称自已的名字商,他说我听说呀,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是他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论语》心得(2)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2)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一:
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xxx。
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请收看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二: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
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
但于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够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于丹: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呢?
人的一生中遗憾的事情谁都在所难免,《论语》中有没有遗憾的事呢?也有很多人。
想想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家家都有自己烦心的事情。
那么他们之间是怎么来讨论关于人生遗憾的呢?
有一个学生司马牛,他的遗憾是什么呀?
FLASH:
唉!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
我们家有哥仨。
我们家有五兄弟。
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号称八大金刚呢。
为什么人家都能够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我就一个都没有呢?哪怕有一个也好啊。
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太郁闷了。
于丹:他的一个同学子夏就开始劝他。
子夏是自称,称自已的名字商,他说我听说呀,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卫灵公篇)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是他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
就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当你面对一件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你怎么样避免最大的伤害呢?就是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偏偏这倒楣事怎么就落在我头上呢?
其实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就是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接受下来。
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
那么第二个态度是什么呢?是尽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补足这个遗憾。
这就是子夏告诉他同学两句话,叫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论语.颜渊篇),敬,是指人内心的一种端庄,一种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使大家都可以尊敬你,那么你再去做事情,尽可能让自己少一点失误。
另外一点就是真正跟别人共事的时候,要恭而有礼,内心保持着一种恭敬,彬彬有礼,真正能够对人有一
份尊重,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少一点过失,多一分尊重,那你能够达到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
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你还真正会内心忧患没有兄弟吗?
画外音: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没有兄弟,已经不是什么缺憾了,因为这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遗憾总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生活带来的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于丹:而这样的一种遗憾,其实如果我们放大的话,那可能它会被放得很大很大。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
也就是说,你总看着自己人生的遗憾,你总在念叨着这个遗憾,这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呀,甚至这个遗憾有可能会变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
这个阴影在你的内心极而言之,它对你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说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网球名星,叫吉姆.吉尔伯特。
这个女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意外,就是她跟着她的妈妈去看牙医。
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一般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妈妈没有检查出来有这种隐忧,所以孩子蹦蹦跳跳地去了,以为跟妈妈一会儿回家了,结果她就面临了她生命中令人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