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4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四章
1、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主体是:学校教育制度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这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3、教育体制: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4、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它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所必须,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5、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6、分支型学制:指双轨制中的下部即初等和中等教育基本合一,从而形成的低部单轨,顶部双轨的学制类型7、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提出了“两基”“两全”“两重”的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重中之重——(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的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结构方面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及其各自承担的重要任务在办学体制上,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并逐步实行收费制度,改革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国家安排,多数自主择业的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考试大%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努力实现三个增长: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8、1998年3月18日,八界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评估制度9、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和类型:学校教育结构从层次上看:幼儿教育: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 3~6岁初等教育:小学教育 6~12岁儿童中等教育:初级、高级(包括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的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和半工半读中学)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从类别上看,我国学校教育结构主要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类学制类型:从制度上看,九年义务教育有五四制(1981年)和六三制从形式上看,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制10、1958年学制改革中建立的三类学校:全日制、半工半读和业余学校提出三个结合:(办学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个并举: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11、在我国,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考*试*大/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中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13、普通中学双重任务:为高一级学校输入合格新生;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14、英国的学制:由传统的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目前英国学制改革主要表现在: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中等教育阶段学校类型多样化高等教育结构不断完善15、日本自“二战”后实行六三三制学制以来,在学制方面的改革主要表现:重视幼儿教育,综合学科出现学习年限弹性化16、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新学制的时间是:1951年17、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8、曾被称为的国迅速崛起的秘密武器,堪称工业化和生产社会花、现代化重要支柱的是:职业技术教育19、我国学校的主体是:全日制学校20、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我国1951年实行的新学制中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有: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21、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履行义务的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国家;社会;家庭2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学制的建立与发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学制的重要因素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这学制原由学制和世界学制的改革影响着学制建设23、当代学制改革的发展趋势:重视学前教育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24、美国的学制改革包括:综合中学迅速发展;重视幼儿教育;|考试大|教师%站点编辑\初等教育形式多样化;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虽是地方分权,但联邦控制力在加强25、五四制实验:开始于198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组织实验理论依据——小学五年制,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提高教育效益初中四年,能有效克服初中三年制的弊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使五四制成为可能现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具体操作上以初中教学改革为重点,其具体做法是:调整课程方案,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切实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试行初四分流。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复习知识点3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将在2月底3月初报名,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备考。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素质、社会生活环境、教育及个体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遗传及其作用(一)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也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二)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
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不可能。
遗传下来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例如,神经系统是一切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无脑畸形儿不但不能产生心理,而且也活不长。
色盲是由遗传而来的,后天不能补救。
所以,色盲者不能成为画家,也不能从事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
个体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具有的先天的心理特征,也会对他后天的学习和社会成功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遗传素质并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成为现实。
1972年,在印度一森林中发现了与狼生活在一起的“狼孩”,这“狼孩”已没有人的社会特征,不懂人类语言,从而也没有人类的意识。
在“狼孩”回到人类中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仍狼性不改,昼伏夜行,吃了就睡,饿了就引颈长嚎……这一事实说明,人虽然有无比优异的遗传素质,但是如果离开了社会生活,失去了教育影响,就不能得到发展,甚至失去人的特征。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
新生儿呱呱落地,有的安安静静,有的大哭大叫……这表明神经类型的特点不同。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3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3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复习提要本章介绍了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以及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流派: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知识点梳理1.学习的实质与特性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这八类学习依次是:①信号学习;②刺激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3.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
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把有机体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
强化(物)有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之分。
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正强化物。
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厌恶性刺激即负强化物。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该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复习知识点1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将在2月底3月初报名,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备考。
教育的发展(本章习题)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功能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必需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种基本功能。
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人类自身再生产不只是指人类的繁衍,而且包括使个体社会化,形成社会的新生一代。
社会新生一代的形成必须通过教育,因为人类文化思想的世代相传不能通过遗传实现,新生一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继承人类历史文明的遗产,并在此过程中达到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
教育可以让人在现有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财富、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向新的领域进军,做出新的贡献。
另外,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也离不开教育。
第一,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二,教育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与世界各国的横向联系上。
教育的这个功能在现代社会更为明显地增强了社会的活动和应变能力,加速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传播。
第三,教育的社会功能还突出表现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与加强,即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具有政治功利性。
教育的政治功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因服务的阶级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关系不同,可能具有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的功能。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4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将在2月底3月初报名,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备考。
第四章学习动机复习提要本章介绍了关于学习动机的含义、结构和种类等基本知识,详细阐述了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并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
知识点梳理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信念等。
学习需要又称为学习驱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6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将在2月底3月初报名,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备考。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类型:(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2)由于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①从功能上来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是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或转换,做出某些动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②从测量的方式来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③从心理表征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④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来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⑤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习得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习得速度慢,遗忘也慢,尤其是运动技能,一旦达到熟练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
(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②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015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前章节精华复习资料8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将在2月底3月初报名,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备考。
第八章中等学校教学中等学校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一种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活动,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修改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的质量,关系是各种专门价值规律和劳动后备力量的科学文化水平,学校教学工作无论对个体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等学校的教学任务包括: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四、发展学生的体力;培养健康体力。
中等学校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做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
《中庸》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教学过程的注意始自苏格拉底。
昆体良比较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模仿一讲述一练习三个顺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思维教学五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推论评断-验证结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中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第一,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需要的规律;第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敏感,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第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第一,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水准相统一的规律;第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第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复习知识点4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将在2月底3月初报名,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备考。
学校教育及作用(一)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个体发展是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实现的,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构成了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相比而言,遗传与社会生活条件具有不可控制不能选择的特性,而学校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有系统的培养。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严格地说,教师应该受过严格而专门的训练,他们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熟悉儿童心理,懂得采取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因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一般社会环境中缺少这方面的专职人员,不如学校这方面的条件好,教育效率也不高。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很多。
学校尽管不能全部加以控制,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各种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发展环境之下,如按性格分班,按智力分班等等。
(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从总体来看,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不外乎体质、道德、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几个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
这些规范的具体内容对学校教育来说,又随着社会性质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而变化,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标和目的的形成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复习知识点6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将在2月底3月初报名,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备考。
教师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到的一个概念,但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人们理解的角度却差异甚大。
如从教师功能及作用的角度对教师概念做出界定,“师者,教人以遭者之称也”,“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从教师应有的品质的角度对教师概念做出界定,“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这些界定仅仅从某一方面反映了教师的特征,但要全面理解教师这一概念,必须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其职业的特性、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与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查。
我国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职业是依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与形式而划分的社会劳动集团,“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是需要大量知识、经过政府认可的行业”,“是一种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和专业化训练基础之上的服务社会的行业”。
教师职业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指人们终身或较长时期所从事的并以此为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教育、教学事务”,而教师便是从事这样一种职业的人。
一般认为,凡是受社会的委托,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国民素质的专业人员都可称为教师。
社会学者常常把职业划分为专门职业与普通职业,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等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是专业人员,而且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职业。
小学教师资格证复习笔记
小学教师资格证复习笔记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想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门槛。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做好复习笔记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在复习过程中总结的一些重点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综合素质(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2、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行为的转变体现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尊重、赞赏;对待教学上,帮助、引导;对待自我上,反思、创新;对待同事上,合作。
(二)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了解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与社会等方面的规定。
2、义务教育法熟悉义务教育的性质、年限、管理体制、保障措施等内容。
3、教师法掌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等方面的规定。
4、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相关内容。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8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8第八章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的特征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2.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划线。
(2)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视觉想像、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3.元认知策略。
它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元认知知识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1)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问题、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视策略(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3)调节策略(测验时跳过难题先做简单题目、阅读困难的材料时放慢速度)。
4.资源管理策略。
(1)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4)社会资源利用管理。
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原则。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目的是教成绩差的学生学会阅读,采取策略:总结、提问、析疑、预测);合作学习模式。
2015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复习笔记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生产力水平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水平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内容;影响教育技术2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教育与文化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2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保存传递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没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得影响②1教育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得控制和利用④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2不平衡性,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 3稳定性与可变性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我国当前学制改革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我国学制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1传统的学校教育史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教育,网络教育确实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网络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网络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存在着时空限制,网络是跨时空教育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笔记资料(4)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笔记资料(4)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三章学生第一节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除了儿童发展的概念以外,还包括关于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目的等重要内容。
关于儿童人性和儿童在个体人性展现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原因的问题,历史上有三派不同的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辐合论。
一、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者认为,人性的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
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性恶论等等。
在柏拉图的儿童发展观中,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生来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
他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
柏拉图关于儿童天生素质不等的观点,为教育实践中的阶级差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中,基督教的“原罪说”成为一种典型的儿童观。
在这种理论中,儿童被视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成了人生的目的,教育成了帮助他们尽快赎罪的手段。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
主要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和董仲舒、韩愈提出的性分上中下三等的观点。
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小学)Word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小学)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志的规定性。
四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起源的学说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没有阶级性 2 古代社会的教育。
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夏代,奴隶制社会末期;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宗教性。
核心考点二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萌芽阶段一学记,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写作于战国晚期。
常考名句化名成俗,齐必有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学不躐等二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理论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启发成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苏格拉底主张启发式教育,提出产婆术的学习方法。
四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五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有政治学六昆体良。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数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
创立阶段一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2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2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第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勒图尔诺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1900年)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他以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水为例,证明教育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并早在人出现以前就存在了。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沛西?能在1923年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以“人民的教育”为题中认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它标志着教育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第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
其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尚未有我们今天的制度化的教育活动。
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学说认为教育起源是遗传性的和先天的,是本能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第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对于教育起源问题进一步深入的解释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的。
这就是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年)。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9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包含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指点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世界观等也影响问题解决。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两种创造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6.目前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复习知识点5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将在2月底3月初报名,考试科目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兴安盟人事考试信息网整理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备考。
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在诸种要素中,学生和教师是其最基本的要素。
要研究教育系统,研究教育系统中人的活动,首先必须研究学生和教师,研究师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虽然是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但我们以往的教育学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却很不够。
虽然我们强调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即充分理解教材和充分认识学生,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对前一点往往比较重视,后一点却重视得不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学生是人,这是不需证明的、人所共知的命题。
但是在教育的实际活动中,甚至在教育理论中,却往往会出现否定学生的人的属性的情况。
学生是人,这里所指的人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与生产劳动的对象不同,教育的对象——学生,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和植物,而是活的能动体。
所谓能动体,首先,意味着他具有发展自身的动力机能。
他不仅与其他生物一样能够通过对外界的摄取活动,使自己的身体得以保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他还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能创造和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发展自己的身心。
其次,他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即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作为一种实践对象,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被他人所塑造和改造的,从而有可能自觉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去,以一种与教师相重叠的目的活动,共同完成教育的过程。
(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各具其思想感情。
这也是与作为物的劳动对象完全不同的。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反映不仅限于认知范围内的,这也即是说,与其他的实践对象不同,在教师的心理上,应不仅把学生作为一种认识对象,而且应与学生在其他心理系统,诸如情感、需要等建立联系,这种心理联系是双向的,如教师对学生产生某种感情,学生对教师也有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4
第四章学习动机
复习提要
本章介绍了关于学习动机的含义、结构和种类等基本知识,详细阐述了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并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
知识点梳理
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信念等。
学习需要又称为学习驱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2.学习动机的种类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