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方婚姻观中的宗教影响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作者:申丽晓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05期摘要: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个我们都知道,从学习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相关知识,生活、饮食、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本文主要就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一、中西传统婚礼过程的差异婚礼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体现,中西文化的不同折射在婚姻生活中,造成了二者之间在婚礼习俗方面的差异。
(一)宗教不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举行婚礼会有一系列繁复的流程,有许多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宗教观念。
例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新人在结婚时所进行的拜天地习俗就很明确地体现了这一观念,从中表现了这对新人的结合得到天和地的祝福。
道教《易传》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也就是说天如父地如母。
万物皆生于天地之间,人亦然。
《易传》又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固受之以恒,恒者久也”,这就把男女两性放在了一个天地宇宙论的宗教图式里面,使男女两性具有了本原和神圣的意义,同时也使男女两性的结合具有了宗教的神圣性。
除此之外,在婚礼之前的准备中,媒人会把双方的八字进行计算,这样的方式也为中国传统婚礼带来了种种的神秘色彩,表达了新人双方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祈求,这是道家“宿命论”的集中反映。
在西方国家中,亚当、夏娃的婚姻传说是西方婚姻的源头。
西方婚姻的开始受到宗教教义的影响和支配,随着时代的发展,婚姻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支配,但是基督教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二)婚礼地点按照中国传统的婚俗,办婚礼的地点一定是在男方家,婚后女方要住在男方家以方便照顾丈夫与公婆。
这一点也反映出了中国女性在婚姻当中的附属地位。
在西方国家中,出于对基督教教义的尊崇,人们更希望他们的婚礼受到上帝的见证及祝福,教堂是最理想的婚礼地点。
也有人在婚姻注册处简单地完成婚礼,同样会受到神职人员的祝福。
从婚俗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从婚俗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婚礼是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礼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风貌,以及审美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
自古以来,几乎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
用婚礼将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公开确定下来,婚礼的形式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着变化。
婚俗一直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婚俗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与风俗民情对后代有重要影响。
中西婚俗研究也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交流有积极意义。
传统的中式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得喜气洋洋。
而传统的西式婚礼是属于纯洁浪漫型的,整个婚礼庄重严肃,从开始到结尾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西方的传统婚俗进行具体的对比。
一、.筹备婚礼古代中国,婚礼的准备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有特定的步骤,称之为“三书六礼”。
通过“三书六礼”我们可以略窥一斑,中国古代婚礼的准备过程非常复杂、繁琐,十分注重礼貌,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要求。
在整个过程中,从“纳采”到“亲迎”,都由双方父母安排,最后也由父母决定是否能够结婚。
这一切正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相比而言,传统的西方婚礼的准备就简单的多,也更为浪漫,通常由四个步骤完成。
双方面见家长然后到政府登记,通知亲友,以及准备婚礼的有关事宜。
当然,这四个步骤并不像传统的中国婚礼要求的那样严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婚礼仪式在中国,传统上,迎亲之前,新郎要先向祖先行叩拜之礼,然后带着迎亲的队伍、抬着花轿到新娘家迎娶新娘;返回新郎家后,新人在婚礼大堂向天地、父母及亲朋行叩拜礼;礼节结束后,新人入洞房,喜宴开始。
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整个婚礼仪式过程都伴随着鞭炮和欢快的乐曲。
在古代的西方社会,结婚仪式的步骤是固定的、不能更改。
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
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方婚姻观中的宗教影响
2011年3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Mar.2011第28卷第3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28No.3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方婚姻观中的宗教影响郭金秀(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100)摘要:婚姻是人类伦理的基础,也是社会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作为人类生活整个体系中的一种文化要素对婚姻事务和观念有着重大的影响。
透过作为婚姻缔结形式的婚礼习俗,我们可以看出各大宗教或通过神圣的宗教婚礼或经由源远流长的教义对社会群体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虽然中西文化发展模式不同,宗教信仰内涵迥然相异,然而无论是基督教影响下的西方婚姻还是道佛教理念渗透下的中国传统婚姻,都选择用宗教话语权来彰显其神圣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婚礼;婚姻观;宗教收稿日期:2011-01-10中图分类号:B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 (2011)03-0047-03作者简介:郭金秀(1976-),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文化。
婚姻是人生大事,是人类伦理的基础,也是社会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宗教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独立于世俗生活之外的纯精神事物,似乎与婚姻家庭生活无关。
尤其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如佛教、道教在人们印象中似乎都是不允许修行者有婚姻生活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
宗教是人类生活整个体系中的一种文化要素,与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结构以及其他文化要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1]无论是中国的佛教道教还是西方社会的基督教,都是十分重视婚姻的。
佛教认为通过婚姻,建立家庭,既维系种族的繁衍,也维持了出家人的修行,为出家人提供物质生活保障。
因此,佛教重视婚姻问题,对婚姻也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概述。
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
”。
而在西方社会教会一直有为信徒举行婚礼的传统,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记载,上帝造人类始祖亚当以后,认为他“独居不好”,便从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为他创造了配偶夏娃,与之共同生活,这就是人类婚姻的开始。
论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
论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摘要:基督教婚姻观念对西方世界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独身和结婚的态度上,基督教认为应该结婚,但是在后期也不反对独身;基督教早期将婚姻视为圣事;基督教曾认为婚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淫乱;基督教推动了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同时在婚姻的缔结、婚姻的接触、生育制度、性观念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婚姻观念;婚姻制度;影响一、导言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已经随着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
以中国为例,虽然中国人的宗教性不是很强,但是基督教的教堂还是随处可见,信众甚多。
基督教对世界的影响一言难尽,广泛地影响到了政治、伦理、婚姻等诸多领域。
基督教对人们的婚姻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蕴含的宗教精神,对婚姻的缔结、婚姻仪式、婚姻生活、性观念、生育制度等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就基督教对西方婚姻制度的影响展开一些论述,从中发现基督教与西方婚姻制度的密切联系。
二、基督教对婚姻的立场基督教首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观念,即从思想的角度进一步影响到人的行为。
基督教是一神教,强调上帝是宇宙中唯一的神,其他所谓的神都是虚假的,不足为信。
这就要求人们对上帝保持虔诚,并且通过教会这一组织以及圣经这一经典、唱经这一形式,来维持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基督教对婚姻的立场主要包括婚姻的态度、婚姻的目的以及一夫一妻制观念,本文在此针对基督教对婚姻的立场展开阐述,从观念的角度,对基督教婚姻思想展开深入的剖析。
(一)对“保持独身”和“结婚”的态度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
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礼人,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
因此婚姻的含义不仅是指男女双方结合成为合法的夫妻,更是一件崇高和神圣的事情。
” 因此,基督教认为婚姻是必须要缔结的,缔结婚姻本身也是对上帝的虔诚,《创世纪》2:24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年轻人婚姻观的宗教与文化背景的影响
年轻人婚姻观的宗教与文化背景的影响年轻人婚姻观的形成受到宗教与文化背景的影响。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文化传统,都深深地根植于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中。
这些影响因素将决定个人对婚姻的理解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宗教和文化对年轻人婚姻观的塑造,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处理多元的婚姻观念。
一、宗教信仰对婚姻观的影响1. 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基督教对婚姻的理解强调了事实上的联结和承诺。
在基督教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个神圣的契约,代表着两人的灵魂的结合。
基督教教义鼓励婚姻的长久稳定,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因此,基督教徒更倾向于早婚和一夫一妻制。
2. 伊斯兰教信仰的影响伊斯兰教对婚姻的态度非常重视家庭和传承。
它强调家庭的稳定和男女平等。
婚姻在伊斯兰教中被视为合法的性关系,鼓励穆斯林年轻人早婚,并重视家庭的责任和孝亲敬老。
3. 佛教信仰的影响佛教注重个人解脱和觉悟,婚姻被视为一个缘分和修行的机会。
佛教鼓励婚姻的稳定和和睦,但也允许修行者放弃婚姻。
因此,佛教徒对婚姻持有相对宽容和灵活的态度。
二、文化背景对婚姻观的影响1. 东方文化背景的影响东方文化注重家族的延续和传承,家庭观念深入人心。
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传统的婚姻观念强调婚姻的责任和义务。
婚姻被看作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联盟,而非仅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
因此,年轻人往往会在选偶时考虑家庭的观念以及社会地位。
2. 西方文化背景的影响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个人实现,强调婚姻的平等和个人选择权。
婚姻被视为两个个体之间的同等合作关系,而非家族联姻的结果。
因此,年轻人更注重彼此的个人价值观和共同目标。
三、处理多元的婚姻观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年轻人面临着各种来自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的婚姻观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和尊重不同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1. 接纳多样性应该意识到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婚姻观念都有其合理性和可贵之处。
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多样性,理解每个个体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观点。
中西方传统婚俗差异之探究_张宇__二_中西方宗教信仰不同_15_17
婚姻伦理关系的混合。
西方的婚姻是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它的个性的发展是完全把握人的自然倾向和选择的自由。
男性和女性相遇后被对方吸引,他们开始以爱彼此在共同追求的发展,从恋爱一直发展到爱的顶峰,他们更愿意牺牲自己为对方付出一切,他们会在神的面前立下终身誓言:组成家庭共同为了想要的生活而奋斗,也为人类生命的繁衍和生活的改善而贡献。
遵从《圣经》基督教的信念,可以看出,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中,神也把结婚作为立约的关系。
结婚的想法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话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就是“圣经”是婚姻存在的根据所在。
在基督教的婚姻观中,婚姻是上帝创造了宇宙的耶稣建立的。
当他看到他创作的杰作一个人独自生活时,他会主动去关心,上帝说:“该名男子单独居住的不是很好,我希望他能陪他去帮助他创造的”,于是,他开始以人作为配偶,可见基督徒的婚姻是上帝赐予的。
基督教,他们的婚姻是神的恩赐,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在上帝的眼中,每个人的婚姻都是独一无二具有独特意义的。
况且西方的婚姻观是从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交融继承下来的,并且西方婚姻伦理观更是来自于希腊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文化的交融,并由此发展到现代自由恋爱的婚姻伦理关系,因此,西方的婚姻是要高度重视个人自由,表明人类自然发展的表现完全把握人的自然倾向和选择的自由。
在西方人看来男性和女性相遇,互相追求异性的吸引,以达到互爱,然后,再从爱恋发展到爱情顶峰,从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分享给对方,致力于相互的、彼此的承诺之前,要在上帝面前许下誓言,然后才能组织家庭,携手共进,为了共同的理想生活而努力。
在婚姻的生活发展过程中,人的思想和感情会发生具体的变化。
恋爱是两人真善美的互动倾向活动,而婚姻是真善美合为一体的具体实现,婚姻是具有内在自我提升的动力,这时就不单单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倾向了,而是以彼此心中的理想为对象的互动提升。
这互动提升的最终的理想是与宇宙结合并且在人意识到爱情是彼此生命的基础时,会不惜将整个生命贡献出来,为爱情生活而努力,为爱的圆满与美好而牺牲一切。
中世纪欧洲的婚姻制度
中世纪欧洲的婚姻制度
中世纪欧洲的婚姻制度具有传统性和宗教性的特点。
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不可分割的合约,是由男女双方举办婚礼并口头上互相宣誓的形式确定的。
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往往也涉及家族的利益。
因此,父母和家族的意愿和决定往往会在婚姻的选择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婚姻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会规定了许多婚姻的法律和制度,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例如,教会规定婚姻必须是双方自愿的;婚姻必须在教堂举行,并由教士主持;禁止近亲结婚等。
此外,婚姻还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圣事,故而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
因此,教会对婚姻的合法性和纯洁性有严格的要求,例如禁止在婚姻之外有婚外情等。
此外,中世纪欧洲的婚姻制度还存在着男尊女卑的特点。
在婚姻中,男性通常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优先权,而女性则具有较低的地位和权益。
男性通常被赋予家庭的家长和传统的掌管者的角色,而女性则被要求服从丈夫的指挥和管理。
总体来说,中世纪欧洲的婚姻制度是由传统和宗教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较为固定和保守的特点,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西方婚礼的研究,比较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而挖掘出内在的因素。
影响中西方婚礼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宗教观念、历史影响、生活习俗和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宗教原因为主。
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中西方的婚姻文化有所交融但也依然存在差异。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求同存异,取西方婚姻文化之精华,同时保留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促进双方文化和谐共同发展。
【关键词】婚礼习俗历史背景文化交融1 课题背景婚礼是人们一生中重要的时刻,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
从古到今不论哪个国家,在什么地区,即使人们语言宗教信仰不同,但不无例外的都对婚礼非常重视,一场正规的成功的婚礼仪式对即将开展新生活的一家人有很重要的影响。
婚礼习俗又是一种非语言文化,它对当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强,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也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视野。
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如婚礼的程序、嘉宾的邀请、喜服的颜色及样式和婚礼上播放的音乐等。
然而究其原因,以宗教原因为主。
很多中国人所知道的关于西方的礼仪知识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本人选择此课题来开展对中西方国家婚礼文化差异方面的研究。
2 中西不同的婚礼礼仪形式2.1 中国婚礼形式传统婚礼习俗有“三书六礼”,“三跪九拜”的礼节。
所谓的六礼:(1)纳采:提亲后求亲。
(2)向名:求婚后准备仪式。
(3)纳吉:通知女方。
古代的风俗要用大雁作为订婚的信物。
后来就发展成首饰,绸缎,甚至是羊猪。
(4)纳征:纳吉后,送聘礼,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
聘礼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选择结婚日期。
(6)亲迎。
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象征繁荣)、燃炮、摸橘子、牵新娘、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
在传统婚礼上,唢呐喇叭所演奏的婚礼调子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一对新人所穿必须以红色为主,宾客所穿也尽量鲜艳,对宾客的招待也要以丰盛为主,样式要多,菜式要好。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学生姓名许展薇指导教师佘烁娜系(部)外语系专业五年制英教班级 093班学号 ******** 提交日期2014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2014 年月日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论文提纲前言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2、中西婚礼服饰比较3、中西婚礼仪式比较(1)婚前准备(2)婚礼当天(3)婚礼过后二、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的原因1、文化背景不同2、宗教信仰不同3、价值观念不同结束语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许展薇(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五年制英语教育093班)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中西方传统婚礼的差异。
婚姻,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们,都是十分重视的。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仪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原因分析前言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
而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
婚俗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与风俗民情对后代有重要影响。
中西婚俗研究也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可以是我们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交流有积极意义。
婚俗研究的课题层出不穷,研究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有些着眼点放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上,有些重点比较了中西婚俗中的一些具体不同。
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更全面的比较中西婚俗差异,同时进行婚俗差异原因的深层探究,使我们也对中西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
为什么不同文化间婚姻习俗的差异如此大?
为什么不同文化间婚姻习俗的差异如此大?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不同文化间具有巨大的差异。
虽然婚姻制度的形式有时会因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而发生变化,但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婚姻习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造成不同文化间婚姻习俗如此大的原因。
1. 宗教信仰在许多文化中,婚姻习俗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很大。
例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认为,婚姻是天赐的神圣契约。
因此,在这些文化中,婚姻被认为是合法并极其重要的。
在印度教的文化中,嫁妆也是婚姻的一部分,嫁妆的大小与家庭财富有显著关系。
而在佛教文化中,禅人普遍奉行清心寡欲,所以少有婚姻。
2. 社会经济状况婚姻习俗还会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许多人认为“爱情至上”,因此通常会选择自由恋爱并具有高度自我意识。
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婚姻仍然被视为一种经济和社会事务。
有些地方,因为无嫁妆不能嫁娶,所以人们更愿意生儿子,视女孩为“口臭亏钱的赘婿”,这给女性权益带来了根本性损害。
3.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也是不同婚姻习俗的重要来源。
在一些文化中,传统的婚礼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仪式和习俗。
例如,在中国,传统的婚礼包括拜堂礼、迎亲、敬茶等重要的环节。
而在西方国家,婚礼通常由牧师主持,并需要有舞会和摄影环节。
4. 家庭观念家庭观念也是婚姻习俗常常受到影响的因素。
一些文化认为,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涉及的问题就超出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
比如,印度文化通常是父母介绍之后进行婚姻配对,父母至上。
5. 历史沿袭婚姻习俗还会受到历史沿袭的影响。
许多文化与历史紧密相连,婚姻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
在欧洲,婚姻习俗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谐美好的性爱是他们所追求的,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的观念并不广泛流传,以婚姻为目的的相亲形式曾经历了一段长长的历史。
总之,不同文化间的婚姻习俗显著差异,原因包括宗教信仰、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家庭观念、历史沿袭等多个方面。
中西方婚礼差异1
中西方婚礼差异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
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婚礼是在公开的场合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婚姻关系公开确定下来的仪式。
因此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
婚礼是各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婚礼文化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从婚礼举行的地点、婚礼的服饰和婚礼的过程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一、婚礼举行的地点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婚礼要办的隆重热闹,邀请众多的亲戚朋友,所以婚礼举行的地点一般都选在交通方便、空间宽敞的院落或酒店。
而西方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婚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其他较为安静的地方举行,婚礼井井有条,但是相对来说就不如中国婚礼那么热闹。
二、婚礼服饰和婚礼主色调的比较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
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代表圣洁和忠贞。
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
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三、婚礼举行过程中的异同中国婚礼中新人要举行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而西方国家则是在牧师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
中西方婚礼上都有一位主持,西方国家的通常是神父或牧师,而中国则是专门的婚庆司仪,其主要任务就是使婚礼更加热闹,亲戚朋友更加开心。
中西方的婚宴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一般都在婚宴所在地举办结婚典礼。
中式婚宴的酒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亲朋好友热闹地聚在一起进餐,另外还设有一些余兴节目。
在宴席中间新娘一般换1至2套衣服,婚宴开始时新人向各桌一一敬酒。
在西方国家,婚宴通常是在教堂的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举行。
婚宴中通常伴随着舞会,婚宴舞会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模式。
宴会会在互相敬酒与庆祝中进行,一直到新人们坐上车子离去为止。
新人会在家人朋友的欢送下开始蜜月旅程。
那为啥会产生这种差异呢?我们从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宗教信仰四个方面来讨论。
婚姻观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婚姻观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和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婚姻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婚姻观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
一、婚姻观的定义与宗教信仰的概念婚姻观是指一个人对于婚姻制度和婚姻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宗教信仰则是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和宇宙存在的信念和敬畏之情。
虽然婚姻观和宗教信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
二、婚姻观与宗教信仰的相互影响1. 宗教信仰对婚姻观的塑造宗教信仰往往承载着一种特定的伦理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对于婚姻观的形成和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基督教强调婚姻是神赐予的圣洁关系,因此,信仰基督教的人们往往对于婚姻的忠诚度更高,离婚率较低;佛教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等,因此,佛教徒更注重婚姻中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2. 婚姻观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婚姻观也会对人们的宗教信仰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婚姻观可能导致对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偏好。
例如,信仰天主教的人们普遍认为婚姻是一种神圣且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他们更有可能选择信仰天主教。
而一些人们对于婚姻持有较为开放的态度,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不信仰宗教或信仰自由教派。
三、婚姻观与宗教信仰的关联性探讨婚姻观和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相互关联的现象。
人们的婚姻观可能会受到所信仰的宗教的影响,同时,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可能会受到自身婚姻观的影响。
1. 宗教对婚姻制度的影响不同宗教对于婚姻制度的规范和要求存在差异。
例如,伊斯兰教规定一夫多妻制,而基督教和佛教则主张一夫一妻制。
因此,人们所信仰的宗教也会直接塑造他们对于婚姻观的认知和态度。
2. 婚姻观对宗教行为的影响婚姻观的不同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宗教行为的态度和效应。
例如,信奉某些宗教的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参与宗教仪式和活动来维系婚姻关系的稳定性,而持有不同婚姻观的人可能更注重个体的情感和感受,对于宗教行为的需求相对较低。
浅谈中西方婚俗礼仪之差异
浅谈中西方婚俗礼仪之差异第一篇:浅谈中西方婚俗礼仪之差异论文关键词:中世纪婚姻礼仪基督教儒家思想宗法思想论文摘要:婚姻乃人生大事。
通过对中世纪中西方的婚姻礼仪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得出其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婚姻礼仪主要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而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其婚姻礼仪则主要受封建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传统的宗法思想的影响。
中国有句俗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婚礼作为“五礼”中的“嘉礼”,是礼的本源和发端,是人生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一直深受重视。
然而,由于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的婚礼习俗存在诸多差异。
例如,西方的婚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且由牧师主持,然后新郎新娘相互交换结婚戒指并吟诵结婚誓言;而中国古代的婚礼多在新郎家中举行且由男方家长主婚,然后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透过这些有趣的礼仪,令人不禁发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结婚礼仪?为什么中西方的婚礼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于是,以中世纪中西方的婚姻礼仪为切入口,通过比较,试图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从《当代国内外学者对欧洲中世纪婚姻问题的研究》一文中了解到,大约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学和人口学研究逐渐兴起,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大面积地涉及到婚姻与家庭问题,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成果。
著名的人口学家杰克·古迪(Jack.Goody),就以人口学的方法,写成了《欧洲家庭和婚姻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and Marriage in Europe)一书。
而有关中世纪婚姻的专门化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迅速拓展,大量关于中世纪婚姻和家庭研究的学术期刊应运而生,有关的讲座也频频举行。
其中英国“剑桥人口和社会结构史研究组”(Cambridge Group for theHistory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的动态最为活跃,该团体将中世纪婚姻作为其探讨的一个中心课题,汇集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史和人口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如拉斯莱特(Laslett),瑞格莱格(Wrigleg),斯克菲尔德(Schofield),理查德·斯密斯(Richard Smith)等,取得了一批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婚姻问题研究的展开。
中西婚俗文化
中西婚俗文化第一篇:中西婚俗文化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
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
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
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
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
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
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
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
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
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
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
”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
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
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
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
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
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
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
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中国有句俗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婚礼作为“五礼”中的“嘉礼”,是礼的本源和发端,是人生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一直深受重视。
然而,由于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的婚礼习俗存在诸多差异。
例如,西方的婚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且由牧师主持,然后新郎新娘相互交换结婚戒指并吟诵结婚誓言;而中国古代的婚礼多在新郎家中举行且由男方家长主婚,然后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透过这些有趣的礼仪,令人不禁发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结婚礼仪?为什么中西方的婚礼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一、西方中世纪的婚姻礼仪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所以这里所说的西方中世纪婚姻礼仪主要是指西方中世纪的教会婚礼。
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
“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礼人,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
”⑶在4、5世纪,教会开始要求结婚的基督徒从教士那里得到婚姻祝福,教会的婚礼仪式首次形成……在以后的世纪里,教会想把婚姻以某种教会仪式标志出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致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完整的基督教会婚姻仪式出现了。
下面是一份完整的、从11世纪起就流行于英国的婚礼仪式书,从中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基督教会婚姻仪式的整个过程:新郎和新娘被领到教堂门口或教堂前面,以上帝、教士和围观的人群作证。
新郎站在新娘的右手,因为女人是从亚当身上左边的肋骨制成的。
(4)(对此,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波却在《西方婚礼习俗一瞥》一文中说道:“至于新娘站在新郎左边则是很有趣的说法。
古时候抢婚成风,新郎用左手护住未来的新娘的同时,还必须腾出右手,用剑打败并赶走其他想抢她为妻的人。
”教士开始向众人询问结婚预告:“我的兄弟们,现在我们聚集在这里,在上帝和他的天使及所有的圣徒面前,在教会面前,使两个身体结合在一起,从今以后,他们将可能成为一体,他们在上帝的信仰和法律中是两个灵魂,而最终他们可能将结合一生。
中西婚礼发展历程对比
中西婚礼发展历程对比
中国的婚礼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婚俗习惯。
传统的中国婚礼注重家族的联姻和尊重长辈的意愿。
一般来说,婚礼中的仪式包括定亲、聘礼、纳采、请喜、娶亲、上头,以及连环针的仪式等。
在过去,婚礼注重的是社会地位和家族荣誉的象征。
而西方婚礼的发展历程则与基督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基督教强调婚姻是上帝所创造的一种关系,因此,西方婚礼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传统的西方婚礼通常包括婚约、订婚、婚礼仪式、宴会以及蜜月等环节。
西方婚礼强调个人的幸福和爱情。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西方婚礼的观念逐渐有所改变。
在中国,随着婚姻观念的转变,现代婚礼不再追求传统的形式,更加注重新人的个人选择和幸福感。
很多新人不再举办传统的结婚仪式,而选择举办主题婚礼或者浪漫仪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情和个人情趣。
而在西方,现代的婚礼也开始从传统的宗教仪式转向个性化。
很多新人选择举办非宗教仪式的婚礼,或者将宗教仪式和个人风格相结合。
此外,在现代社会,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也对婚礼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承认同性伴侣的婚姻权益,这也促使婚礼形式和仪式的多样化和包容性的提升。
总的来说,中西方婚礼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宗教到个性化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婚姻的理解和价值观念也逐渐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选择独特而个性
化的婚礼形式,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无论是中式的传统婚礼还是西式的个人化婚礼,最重要的是婚礼能代表新人的真实感情和幸福。
从文化象征意义、宗教信仰及例行仪式看中西婚礼
作者: 陈钦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页码: 101-10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婚礼 文化 宗教
摘要: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不过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之下,中西方婚礼仪式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婚礼之于西方,是个体成长成熟的一种标志,而对于中国而言,更像是一种家族间的结盟。
中国的婚姻源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而西方婚礼的促成则带有明显的基督教的影响。
从具体的中西方婚礼仪式的宗教影响上来看,地点的选择、颜色倾向以及婚礼用语的表达是最主要的区别。
中西方婚恋观及婚礼习俗的差异程文娟
中西方婚恋观及婚礼习俗的差异程文娟中西方婚恋观及婚礼习俗的差异中西方传统爱情观的比较对待爱情的态度东方爱情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结构中的。
地位很低(被认为是次要的。
由于深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的功能被单一化(仅仅起繁衍后代的作用。
“中国式爱情”的关键在于婚姻。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如果最后能结婚,都可以被舆论道德接受为合法夫妇。
在中国,恋爱双方的选择,很多时候长辈会从中掺和,会考虑对方的各方面条件,爱情和婚姻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都很强,爱情相对比较物质,缺乏西方人的神圣。
西方西方人认为爱情本身是一种价值(持“爱情至上”的观点。
他们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生命,不懂爱就不懂生活。
西方人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他们认为爱情是神圣的、至上的。
他们崇尚恋爱自由,恋爱双方的选择与婚姻,完全是以爱情为基础.而不论出身,门第,年龄,社会地位和其他考虑。
追求爱情的自由程度东方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和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
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
这样一来男女双方的爱情就绝非单纯的爱情了,其中掺和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
爱情和婚姻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基本是父母做主,子女几乎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而为爱抗争往往是难以成功的。
西方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探究”心态。
特征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
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
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
表达爱情的方式东方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保守的。
文学作品。
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表达心意,社会甚至还赋予某些物品(如绣球)具有公开的择偶功能。
在伦理道德监管下中国人无法明确地用言语当面求爱,而只得求助于有爱情隐含意义的物品或者其他暗示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3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Mar.2011第28卷第3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28No.3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方婚姻观中的宗教影响郭金秀(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100)摘要:婚姻是人类伦理的基础,也是社会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作为人类生活整个体系中的一种文化要素对婚姻事务和观念有着重大的影响。
透过作为婚姻缔结形式的婚礼习俗,我们可以看出各大宗教或通过神圣的宗教婚礼或经由源远流长的教义对社会群体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虽然中西文化发展模式不同,宗教信仰内涵迥然相异,然而无论是基督教影响下的西方婚姻还是道佛教理念渗透下的中国传统婚姻,都选择用宗教话语权来彰显其神圣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婚礼;婚姻观;宗教收稿日期:2011-01-10中图分类号:B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 (2011)03-0047-03作者简介:郭金秀(1976-),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文化。
婚姻是人生大事,是人类伦理的基础,也是社会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宗教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独立于世俗生活之外的纯精神事物,似乎与婚姻家庭生活无关。
尤其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如佛教、道教在人们印象中似乎都是不允许修行者有婚姻生活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
宗教是人类生活整个体系中的一种文化要素,与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结构以及其他文化要素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1]无论是中国的佛教道教还是西方社会的基督教,都是十分重视婚姻的。
佛教认为通过婚姻,建立家庭,既维系种族的繁衍,也维持了出家人的修行,为出家人提供物质生活保障。
因此,佛教重视婚姻问题,对婚姻也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概述。
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交,乃(出)绝灭无世类也。
”。
而在西方社会教会一直有为信徒举行婚礼的传统,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记载,上帝造人类始祖亚当以后,认为他“独居不好”,便从他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为他创造了配偶夏娃,与之共同生活,这就是人类婚姻的开始。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宗教对婚姻事务和观念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婚姻缔结形式的婚礼习俗,更是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文化体系下宗教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
一、宗教与婚礼习俗婚姻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因而无论是在东方的中国还是在西方,人们无一例外对婚姻问题慎重其事,力图将其建立在宗教的话语之上,以彰显其神圣性和重要性。
这一点可以从具体的结婚礼仪上得到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婚姻的缔结有着一套繁琐的程序,很多仪式都体现了人们向往“天地人和谐”的宗教哲学以及人们祈福迎祥的文化心理。
例如拜天地习俗,新婚夫妇被迎进新家首要的大礼就是祭拜天地,并接受众人的祝福“天作之合”,“天赐良缘”,表明新人将自己的终身大事告之天地,祈求天地的认可。
这一习俗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意义。
道教《易传》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也就是说天如父地如母。
万物皆生于天地之间,人亦然。
《易传》又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这就把男女两性放在了一个天地宇宙论的宗教图式里面,使男女两性具有了本原和神圣的意义,同时也使男女两性的结合具有了宗教的神圣性。
[2]又如世俗传统婚姻风俗中男女择偶,双方必须事先交换八字,依照“八字命相”说,寻求“才貌双全”,忌讳“三、六、九冲”、“龙虎斗”等。
这种观念给婚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反映了道教“五行八字”学说对世俗婚姻的影响。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八字”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与天干地支相配,四项共得八个字。
这八个字每字都分属五行之一项,以此推算一个人的命运。
所以,人们在缔结婚姻大事时,非常重视双方的五行八字的配合,力求五行相生,八字和谐,建立宜室宜家的美满婚姻。
[3]这种以五行合八字来防范婚姻不幸的做法反映了人们无法回避现实,而又祈求婚后安宁幸福的一种心理平衡的追求,也是道家劝导人们顺从天命的“宿命论”思想的反映。
在西方社会,基督教中亚当和夏娃的婚姻故事是西方婚姻的起源。
在马尔谷福音中,耶稣答复法利塞·74·人有关婚姻的问题时说:“这是为了你们的心硬,他纔给你们写下了这条法令。
但是,从创造之初,天主造了他们男女。
为此,人要离开他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以致他们再不是两个,而是一体了。
所以,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
”[4]《福音书》中关于婚姻的描述,为我们揭开了西方婚姻制度的帷幕。
教会在西方婚姻中的影响在中世纪达到巅峰,婚姻关系受宗教法律所支配,结婚必须在教堂举行婚礼,婚礼由神父主持,二人或三人证婚,新郎新娘要在神父面前公开表示婚姻意愿,得到神父的祝福,婚姻才得以成立。
虽然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思想启蒙,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之一———婚姻在这一时期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且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控制,但是宗教的仪式保留着。
基督徒的婚礼一般是在教堂内由牧师主持,男女双方在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
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配给的,所以婚姻应该建立在敬畏上帝的基础上。
当然今天在教会举行婚礼已不再是基督徒的专利了,但是在基督教和圣经的影响下,西方社会的婚礼已经深深烙上了宗教的痕迹。
常见的婚礼中的程序如:祷告、经文诵读、婚约问答、誓约、戒指交换、祝福等,每一个程序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神学意义。
二、宗教与传统婚姻观念透过以上中西传统婚礼中繁琐的礼仪,不难看出几千年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婚姻都被披上了宗教神圣的面纱,似乎只有宗教的解释,人们才能强化婚姻作为社会基本形态而存在的理由。
正是由于宗教的参与,中西传统婚姻观呈现出各自特有的宗教和民族特色,1.婚姻的社会地位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婚姻被看成是君臣、父子等级人伦之根本,家族兴衰之关键,传统典籍《礼记》说道:“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对待婚礼,人们的态度是“敬慎重正而后亲之”。
此外婚姻也被认为是天地之本源。
如《礼记》云:“天地合,而后万物生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
”道教《易传》也强调:“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很明显,婚姻中的男女结合相当于天地之合。
正因为婚姻以宇宙秩序为参照物,就导致了婚姻的神圣性与不可颠覆性。
在西方社会,受基督教影响,人们认为“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
”《圣经》中阐述,婚姻的目的有三:“一是男女互助……。
二是性亲近……。
三是延续和繁衍人种。
”基于此,婚姻的神圣和权威在西方基督徒中是不可动摇的,履行婚姻就是遵循上帝的诫命。
在基督徒看来,他们的婚姻是神所赐的礼物,并且每对夫妻的婚姻都是独特的,在神眼中有独特的意义和目标。
他们藉婚姻来体验神的爱和生命的奥秘,体现神与人所立的盟约。
2.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并在传统道德价值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云:“盖地之下于天,妻之下于夫者,位也。
天之下于地,夫之下于妻者,德也。
”也就是说,男尊女卑,就像天尊地卑一样,是本来的位置使然,[5]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中,处处可见到这种思想的影子。
然而尽管“男尊女卑”在传统社会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这期间其他宗教如道教和佛教也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阐述了与儒家不相同的看法。
例如佛教,自汉唐以来逐渐成为唐代民众信仰谱系中一个主导信仰,家庭伦理关系也被带入佛事活动中,佛事活动成为一种世俗化了的社会活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尤其是女性的家庭婚姻观念。
由于佛教主张“人人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鼓励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许多信佛的女性在婚恋中就比较注重自己的精神信仰。
在佛教影响下一些妇女甚至违背儒家封建家庭伦理,选择死后夫妻分葬。
[6]这从侧面反映出佛教对传统婚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女性的关注。
另一大宗教道教对女性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显得得非常独特。
根据道家的思想,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由阴阳、乾坤这些两种对立的东西组合而成。
反映在夫妻关系上,自然要求两两相对;结婚被称作为“匹配”,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观念反映出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要求男子在结婚时对女子至少要有表面的尊重,这可从一些婚礼习俗中看出。
至于缔结婚姻之后的夫妻关系,道教典籍《太平经》认为婚姻中“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
”,也就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
由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劳作,创造美好生活。
“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
”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夫人各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
”(《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这种强调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对传统的婚姻观无疑是极大的冲击。
相比之下,西方的婚礼则反映出男女双方的地位基本平等。
从《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里的创造和亚当夏娃联合的情况中可看出上帝视婚姻为一个盟约关系,要藉此使夫妻合而为一。
由这种盟约关系可见夫妻双方是平等的。
虽然上帝给亚当造了个女人是作为他的帮手来帮助他,但这里的“帮助”是平行的互补的意思,绝没有卑贱或奴役之意。
奥古斯丁曾说:神早就设计男女地位平等,在他的心意中,他没有叫女人高于男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头骨造夏娃;神没有叫男·84·人压制女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脚骨造夏娃。
肋骨是最贴心之处,是最亲密的表征。
[7]所以,基督教认为夫妻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灵魂体的合一。
正如亚当唱给夏娃的第一首情歌所说的:“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在新的圣经中,耶稣明确指出,上帝造人时造的是一男一女,而且“二人成为一体”。
因此基督教坚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这种制度里特别强调了婚姻中的双方男女平等,相互扶持,而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
3.生育观婚姻、生育是密切相连的。
婚姻的目的,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看来是广家族、繁子孙。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人道所以有嫁娶何?……重人伦,广继嗣也”(《白虎通义·嫁娶》)。
这里均强调了婚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繁衍的需要。
当然,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缔结婚约的一个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