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quanweiban

合集下载

建设方案中的港口与航道规划

建设方案中的港口与航道规划

建设方案中的港口与航道规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港口与航道规划成为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港口作为货物和人员的重要集散地,承担着连接内外陆地的桥梁作用,而航道规划则是确保船只安全顺利航行的重要保障。

在建设方案中,港口与航道规划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布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物流效率以及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港口规划港口规划是指对港口的整体布局、功能定位、港区规模、设施设备以及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建设方案中,港口规划的重点在于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增加货物吞吐量、改善港口服务质量以及保护环境生态。

首先,港口规划应考虑港口的功能定位。

不同港口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有的港口主要用于集装箱运输,有的港口则主要用于散货运输。

在建设方案中,应根据地理位置、市场需求以及港口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港口的功能定位,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港口规划应注重港区规模的合理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增长,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

然而,过度扩张港口规模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加大。

因此,在建设方案中,应结合市场需求和港口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港区规模,以避免过度扩张。

另外,港口规划还应注重港口的设施设备建设。

港口的设施设备包括码头、堆场、仓库、起重设备等,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建设方案中,应根据港口的功能定位和预期需求,合理规划港口的设施设备,以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最后,港口规划还应注重环境保护。

港口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噪音等环境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建设方案中,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航道规划航道规划是指对航道的线路、宽度、深度、航标灯光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航道规划的目标是确保船只安全顺利地航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航行效率。

首先,航道规划应根据船只的尺寸和吃水深度确定航道的宽度和深度。

内河航道规划方案-更新版

内河航道规划方案-更新版

内河航道规划方案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内陆地区。

内陆地区的交通运输需求也日益增长,特别是内河航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内河航道作为内陆水运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中西部地区多个产业的发展。

因此,建设航道网和航运体系是内陆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

现状目前我国内河航道发展面临到许多困难和挑战。

第一,内河船舶总体水平不高,技术含量不够高,缺乏创新能力。

第二,内河航道运输能力不足,交通阻力较大,而且很多航道流量低,船只拥堵情况严重。

第三,内河航运服务水平仍然需要提高,包括服务制度、运输安全保障、信息服务和绿色协同。

最后,对内河航运规划与战略研究不足,缺少长期、系统和科学的战略规划。

规划方案内河航道规划方案应从技术、战略和制度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在技术方面,需要着眼于现有技术基础,重点开发创新型水运船舶,提高内河船舶技术含量和运行效率。

在航道方面,需优化航道布局,加强维修和整治力度,提升内河航道运输能力,减少拥堵情况。

在服务方面,要健全内河航运服务制度,提升运输安全保障和信息服务水平,发展绿色协同技术。

同时,内河船舶发展需要加强与地方政策的协同。

在全国范围内,应加强相关政策的联动,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内河航道规划的协调机制。

加强产业合作与创新,推进制度与规范,健全立法体系,并形成有效的实施机制。

建立内河航道信息平台,做好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内河航道全要素、全流程的运输协同。

实施方案建设内河航道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投入和协同工作。

在资金方面,可以引导私人投资,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大国有企业对内河航道建设的支持。

同时,根据中西部地区受益程度的不同,可以适当减轻中西部地区内河航运的税收和收费政策。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合作,积极寻求国际资本的参与,利用PPP模式吸引内外资金。

在技术方面,基于现有技术基础和创新需求,应加强船舶研发和智能化水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航道方面,应加强内河航道的规划、设计、维护和管理。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90]交计字58号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90]交计字58号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正文:----------------------------------------------------------------------------------------------------------------------------------------------------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方法》的通知((90)交计字58号1990年2月4日)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现发布《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自一九九0年二月四日起施行。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第一条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建设前期工作和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制订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方面的有益理论和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港口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是根据全国资源、生产力布局和港口自身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制订的布局性规划。

它是港口建设管理大系统中决策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属港口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订中长期建设规划、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

是确保港口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重要手段。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属港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充实、完善。

第三条制定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的方针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全局观点,使港口的总体布局规划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服从于全国运输网和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妥善安排港口的集疏运布局;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严格执行港口工程有关的经济、技术标准。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一、河航道建设
1、编制规划文件:首先要对国家的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进行详细的编制,并经过审批和公开,包括表明河航道建设的位置,长度,宽度及估算费用等。

2、土地申购:根据航道建设技术要求,沿线围垦要求纳入规划河航道和港口所需土地,需要对所在地进行申购,土地拆迁防护和相关权利项。

3、清理淤积:清理河道淤积是建设海航道的基本工程,其中应包括改造河口、清运工程和减少堆积物的工程,并要考虑资源利用等相关因素。

二、航道护坡工程
1、航道护坡施工:运用砌筑护坡、放射护坡和砂石护坡等护坡施工方式来进行河航道护坡工程施工,以保护航道岸线和确保河道可靠性。

2、养护维护:坚持定期养护工作以确保河道护坡的安全和稳定,采取护坡和植被绑定、护坡形状调整等方式,提高养护质量和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三、港口设施设计
1、港口布局设计:港口布局设计包括发现合适的港口位置,并编制估算港口施工面积、收费面积,港口海洋工程规划,船舶来往管理施工
等内容。

2、港口设施设计:港口设施设计应根据港口施工规划,制定船舶停靠、作业、服务等设施设计方案,提出技术要求、施工内容及质量检测等
细节要求,以确保港口设施建设的综合效益。

交通部发布《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文

交通部发布《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文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文目录前言一、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二)存在问题(三)布局评价二、功能定位(一)优势分析(二)功能定位三、布局原则(一)发展目标(二)布局原则四、布局方案(一)层次划分(二)布局方案五、实施方案六、实施前景七、保障措施前言内河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积极倡导发展内河水运,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内河航道、港口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内河水运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水运市场日趋活跃,内河水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较好时期。

目前,全国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布局,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国家发展内河水运的意志,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更好地指导内河水运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规划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内河其他等级航道、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地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6年~2020年。

一、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1、内河航道2005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9%,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分别占50%、13%和14%。

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328公里,约占12%,其中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31公里,约占7%;其它等级航道约占88%。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4.06.06•【文号】交规划发〔2024〕67号•【施行日期】2024.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交规划发〔2024〕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决策部署,推动实施全国港口航道布局规划,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推动水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谋划和规划引领,强化统筹协调和部省协同,突出保障有力和适度超前,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全面推动全国规划落地实施。

二、强化新时代水运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一)加强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

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要求,部组织开展水运发展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等系统性、前瞻性问题研究。

部省合力,深入推进水运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重点技术问题、港口岸线资源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政策,以及长江口、珠江口储备港址和长三角水网地区江(河)海联运通道规划等问题研究。

相关省份要结合落实中央精神和本省份工作部署,深入研究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港产城协同、港航贸一体化等重大问题。

(二)科学开展布局规划、总体规划编制。

水路航运布局

水路航运布局
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 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 ,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 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 级航道
训练1 训练1
1. 2.
在练习图上标出主要港口的大致位置; 按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 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 对 这些港口归类
长江水系
一横一网十线
由北方沿海的秦皇岛港、唐山港(含曹妃 甸港区)、天津港、黄骅港、青岛港、日 照港、连云港港等7 照港、连云港港等7大装船港,华东、华南 等沿海地区电力企业的专用卸船码头和公 用卸船设施组成的煤炭运输系统。 依托石化企业布点,专业化的、以20— 依托石化企业布点,专业化的、以20—30 万吨级为主导的石油卸船码头和中、小型 油气中转码头相匹配的石油运输系统。 临近钢铁企业布点,专业化的、以20— 临近钢铁企业布点,专业化的、以20—30 万吨级为主导的铁矿石卸船泊位和二程接 卸、中转设施匹配的铁矿石运输系统。
全国内河航运规划
“十一五”时期,国家将重点建设长江口深 十一五” 水航道三期治理工程,使12.5米深水航道 水航道三期治理工程,使12.5米深水航道 向上延伸至江苏太仓。 大力发展干支直达、江海联运、顶推船队 和集装箱运输,逐步形成煤炭、矿石、集 装箱、石油及液化气、汽车滚装等专业化 运输体系。 在全国形成超过1 在全国形成超过1万公里的三级以上航道。
全国内河航运布局( 全国内河航运布局(2)
现有水运布局主要依托于河流分布,体现了河道特性,反 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内河水运开发程度与水资源 利用和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内河水运的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沟通了沿海运输。 长江、珠江、淮河、京杭运河、黑龙江及松辽等主要航道 长江、珠江、淮河、京杭运河、黑龙江及松辽等主要航道 沟通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促进了区域间的物资交流, 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并与沿海和远洋运输相对接, 形成了开放式的内河水运。 港口布局依托内河航道,形成了长江干线、珠江三角洲集 装箱运输系统、长江干线矿石运输系统,长江水系、珠江 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煤炭运输系统的港口布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3.28•【文号】发改办基础[2016]813号•【施行日期】2016.03.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基础[2016]813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现将《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按此执行。

附件: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16年3月28日附件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一、总体考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新时期三大战略部署,加快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设立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专项,支持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着力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充分发挥内河水运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小等优势,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该专项实施年限为2016年至2020年。

二、安排原则1、项目原则上为《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内河高等级航道规划河段的内河航道、船闸、航电枢纽建设项目。

2、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项目的中央投资由交通运输部安排中央专项建设基金和我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同解决,其中,地方航道项目原则上为交通运输部已承诺安排中央投资补助的内河航道、船闸、航电枢纽建设项目。

3、新安排项目前期工作成熟,原则上为上一年或当年通过有权机关审批(核准、备案),并于当年新开工的项目。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交通部综合规划司2007年07月20日目录前言一、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二)存在问题(三)布局评价二、功能定位(一)优势分析(二)功能定位三、布局原则(一)发展目标(二)布局原则四、布局方案(一)层次划分(二)布局方案五、实施方案六、实施前景七、保障措施前言内河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积极倡导发展内河水运,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内河航道、港口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内河水运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势明显,水运市场日趋活跃,内河水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较好时期。

目前,全国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布局,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高,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国家发展内河水运的意志,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更好地指导内河水运展,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水资源综合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规划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内等级航道、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地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规施期限为2006年~2020年。

一、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1、内河航道2005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9%,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别占50%、13%和14%。

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328公里,约占12%,其中可通航千吨级三级及以上航道8631公里,约占7%;其它等级航道约占88%。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2、内河港口2005年,全国内河港口1300多个,生产用码头泊位3094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87个,主要分布在珠江、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港口760多个,泊位15237个,珠江水系港口110个,泊位2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港口290个,泊位11608个。

交通部发布《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文

交通部发布《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文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文目录前言一、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二)存在问题(三)布局评价二、功能定位(一)优势分析(二)功能定位三、布局原则(一)发展目标(二)布局原则四、布局方案(一)层次划分(二)布局方案五、实施方案六、实施前景七、保障措施前言内河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积极倡导发展内河水运,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内河航道、港口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内河水运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水运市场日趋活跃,内河水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较好时期。

目前,全国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布局,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国家发展内河水运的意志,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更好地指导内河水运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规划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内河其他等级航道、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地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6年~2020年。

一、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1、内河航道2005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9%,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分别占50%、13%和14%。

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328公里,约占12%,其中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31公里,约占7%;其它等级航道约占88%。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内河航道及主要港口发展规划

全国内河航道及主要港口发展规划
2.西江航运干线
南宁广州
854
五~三级
三级及以上
肇庆-思贤滘通航
3000吨级海船
一纵
1.京杭运河
梁山一杭州
1052
六~二级
三级〜二级
其中梁山-济宁三 级,济宁-扬州(含湖 西航道)二级,谏壁-杭州三级
两网
1.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两纵六横
4330
详见附表2
2.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三纵三横三线
939
详见附表3
水道一东江北干流
潭江:三埠一熊海口
58
四级
三级
1000吨级江海船
劳龙虎水道:虎坑口一狗尾
16
六级
三级
1000吨级江海船
莲沙容水道:南华一莲花山
(含均安水道及八塘尾一大沙尾)
108
三级
一级
1000吨级江海船
东江北干流:石龙一东江口
42
六级
四~三级
3.小榄水道一横门出海航道
小榄水道:莺歌咀一大南尾
大南尾一横门口
六~四级
三级
7.江汉运河
龙洲垸一咼石碑
69
不通航
三级
8.赣江
赣州一湖口
606
六~三级
三级及以上
9.信江
贵溪一罐子口
244
七~五级
三级
10.合裕线
合肥新港一裕溪口
143
六~三级
三级
11.淮河
淮滨一正阳关
177
五级
四级
正阳关一淮安
383
五~三级
三级
12.沙颍河
漯河一沫河口
378
六、五级
五~四级
13.右江

港口与码头建设规划与布局

港口与码头建设规划与布局

港口与码头建设规划与布局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港口与码头建设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作为连接海洋与内陆的纽带,承担着货物进出口、人员往来、能源输送等重要功能,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港口建设规划与布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经济需求、交通网络等,以实现最佳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一、港口建设规划的背景与意义港口建设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地理环境条件,对港口的布局、规模、功能以及配套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港口建设规划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不断增长,对港口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各国需要加大港口建设的力度,提高港口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2. 区域经济发展:港口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的门户,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港口的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3. 航运业的发展:航运业是港口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航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船舶规模的增大,港口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设施来适应航运业的发展。

港口建设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港口的运输能力和效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提高港口的运输能力和效率,减少货物滞留和船舶等待时间,提高货物的周转率。

2. 优化资源配置:港口建设规划可以合理配置港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运营成本。

3. 促进经济发展:港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二、港口建设规划的原则与方法港口建设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实现最佳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原则和方法:1. 综合考虑:在港口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经济需求、交通网络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港口布局和规划。

2. 长远规划:港口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解读《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访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董学博

解读《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访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董学博
内河 水 运 布 局 。
算, 珠江三角洲今后五年集装箱增长量
是 3 0 万箱 。 00 如果依靠铁路需要每天至 少开 20 1 5  ̄ 火车。 ] 如果是通过 高速 公路 , 则至 少要 有 6个专 用 高速公路 通道 才
行。但我国现在的土地资源是 非常紧缺
的 ,只靠陆上运 力无法满足需 求 ,所以
济发展需要 , 突破运输瓶颈 , 规划 》 ( 《 将
怎样改变我 国的内河水运系统? 董学 博: 从水运体 系特点来看 , 我国 将形成 由通航千吨级单船或船 队的高等 级航道和主要港 口为核心的全国内河航 道 、港 口体系 ,将促进运输船舶的大型 化与标准化 , 全面实现 内河水运的产业 升级 , 并将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完 善的综合运输 体系。本次规划布局的内 河高等级航 道 、主要港 口遍 及 2 0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 ,连接了 5 万以上人 0 口的城 市 5 个 ,占全 国的2 %, 6 5 连接 了 国家一类 口岸 2 个 ,占全 国的 2 %。可 7 9
《 中国远洋航务》 :请您谈谈国家制 定 规划) )的出发点是 什么 ?
董学博 :我 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进
程加 快 发 展 的 时期 , 济 增长 的动 系。 可通航 50 0 吨级船 舶的 四级 及以上航 道 1 4 5公 5 5
里 ,约 占 1 .%,可 通 航 千 吨 级 船 舶 的 25
是 重化 工业 的发展对能源 、 原材料和
三级及以上航 道 8 8 公里 , 67 约占7 0 .%。
万 工业品等 资源运输 的巨大需求 。 但是现 全国 内河港 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 3 在单靠陆地上的运 力已很难满足国家发 展的需要 了。比如我们在做规划时 曾测 余个 ,其 中万吨级 及以上 泊位 2 5个 。 2 2 0 0 6年 ,全 国完 成 内河 水 运货 运 量 1 .1 1 6 亿吨 ;全 国内河港 口完成货物吞 吐量 2 . 04亿吨 ,旅客吞吐量 12 亿人 .8 次。全国形成 了以长江 、珠江 、京杭运 河 、准河 、黑龙江和松辽 水系为主 体的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进 行 了多 次 修 改 , 关 部 门 和专 家 的 意 见在 《 有 规划 》 得到 了较 中 好 的体 现 , 得 《 使 规划 》 更科 学 、 更完 善 , 也更 符 合 我 国 内 河水 运
发展 实际 而具 有较 强 的指导 和操 作性 : 三 、 划 的主要 内容 规
级船 舶 的 四级 及 以上 航道 138 公里 , l %, 中可通 航 千 52 占 2 其 吨级 船舶 的 三级 及 以上航道 83 6 1公里 ,仅 占 7%。 2 0 0 5年 全 国内河 水运 完成 货运 量 1. 亿 吨 , 周转 量 3 3 4 9 货物 6 5亿 吨公 里 , 量 1 6 亿人 次 、 周转 量 3. 人公 里 。全 国共 有 客运 . 2 旅客 1 4亿 内河 港 口 10 多 个 , 30 生产 用 码 头 泊 位 3 94 个 , 中万 吨级 04 其 泊位 1 7个 。全 国 内河 港 口完成 货物 吞 吐量 1. 8 8 5亿 吨 , 客 4 旅
长 的 2 %, 要分 布在 长 江 、 江和 淮河 水 系 。可通 航 50 吨 9 主 珠 0
规划 编 制工 作 于 2 0 年 正式 启 动 , 04 此前 , 交通 部 开 展 了内
河 水 运发 展 战略 研究 、 部 地 区内 河水 运 发展 规 划 、 江三 角 洲 西 长
高等级பைடு நூலகம்道网规划 、 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 网规划和长江 、 珠江
各省 ( 、 ) 民政府 在各省 ( 、 ) 区 市 人 区 市 内河水运 规划 中明确 : 全 国 内河高等 级航 道规 划布 局 方案 是 : 在 水运 资 源较 为 丰 富的 长 江水 系 、 江水 系 、 珠 京杭 运 河 与淮
河水系、 黑龙 江和 松 辽 水 系及 其 他 水 系 , 成 长江 干线 、 江航 形 西

水运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

水运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
“十线”: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 信江、合裕线。
长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为16个: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 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 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
2、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为“一横一网三线”。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上对发展内河水运的认识不一致,资金投 入严重不足,总体上内河水运发展较为缓慢,内河航道、港口基础设施薄 弱,能力不足,制约了内河水运优势的发挥。
2、结构性矛盾突出。内河高等级航道少,干、支航道没有高标准贯通; 内河港口通用杂货泊位多,集装箱、液体散货等专业化泊位少;运输船舶 吨位小,船型杂乱,标准化程度低,安全性能差,运输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2.内河港口 :2005年,全国内河港口1300多个,生产用码头泊位 3094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87个,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京杭运河与淮 河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港口760多个,泊位15237个,珠江水系港口110个, 泊位2335个,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港口290个,泊位11608个。
3.内河运输 :2005年,全国内河船舶保有量近20万艘,净载重量 4481万吨,载客量86万客位,货运船舶平均吨位229吨/艘。完成内河水运 货运量14.9亿吨,货物周转量3635亿吨公里,客运量1.26亿人,旅客周转 量31.4亿人公里。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45亿吨,旅客吞吐量1.29亿 人。
3、坚持内河水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合理和节约使用内河 岸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完善 综合运输体系。注重航道与港口、船舶以及干线与支线的协调发展。

内河航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内河航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内河航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一、内河航运的现状内河航运在咱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系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呢。

现在很多内河航道就像是隐藏在大地里的血管,默默地输送着货物和人员。

但是呢,也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些航道因为长时间缺乏维护,有点“生病”了,水深不够啊,桥梁高度限制大船通行啦。

而且内河航运的船型也有点杂乱,就像一群风格各异的小伙伴,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目标与需求1. 咱们这个三年行动计划,首先就是要让内河航道变得更健康。

目标就是把那些重要的内河航道进行全面的整治,让大船小船都能顺顺利利地航行。

比如说把航道加深加宽,这样就能装更多的货物啦。

2. 船型标准化也是个重点需求。

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船都像是按照同一个模子造出来的,整齐又规范,不仅看起来舒服,在运输效率上也能提高不少呢。

3. 还得提高内河航运的安全性。

减少事故的发生,让船员们能安心地在水上工作,也让货主们放心地把货物交给内河航运。

三、方法流程1. 对于航道整治,得先进行全面的勘察。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之前要做检查一样,了解清楚航道哪里有问题,是淤泥太多,还是礁石阻碍了航道。

然后根据勘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

2. 在船型标准化方面,要制定严格的船型标准规范。

然后对现有的船进行改造或者淘汰那些不符合标准的船。

这可就像给那些船来一场“变形记”或者“淘汰赛”。

3. 提高安全性呢,要加强船员的培训。

教他们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比如恶劣天气下的航行技巧,还有船舶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同时,在航道上设置更多的安全标识和监测设备,就像给航道装上了“眼睛”和“警示灯”。

四、具体实施步骤1. 第一年前半年重点放在航道勘察上。

组织专业的团队,对主要的内河航道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评估。

这时候要投入足够的资金,确保勘察设备的先进和准确。

后半年开始根据勘察结果,对一些问题比较小的航道进行初步的整治工作。

比如清理一些浅滩的淤泥,修复一些损坏不太严重的护岸。

同时开始制定船型标准的草案,并且召集船企、航运公司等相关方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

港口装卸操作 现代港口发展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港口装卸操作 现代港口发展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02 珠三角港口群布局规划
02 珠三角港口群布局规划
一 、珠江水系构成
珠江水系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 河等四个水系所组成。
①三纵三横 , 即三纵包括:广州港出海航道、 西江下游出海航道、陈村、洪奇沥水道; 三横包 括: 东平水道、莲沙容水道及向西延伸经劳龙虎 水道至潭江、小榄水道
②八门入海—— 自西南向东北的顺序是: 崖门、 虎跳门、泥湾门(鸡啼门) 、磨刀门、横门、洪 奇沥、蕉门、虎门。
02 珠三角港口群布局规划
二 、珠三角港口群
目前 ,珠三角港口群已基本形成分工合理的港 口体系: 以香港为国际航运中心 ,重点开展国际 集装箱中转业务; 以广州、深圳为主枢纽港 ,广 州港重点开展煤炭、油品、粮食、钢材等大宗货 类以及近洋外贸、 内贸集装箱运输 , 是我国华南 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深圳港重点发展远洋集 装箱运输 , 是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 另外珠 海、东莞、 中山、虎门、江门和肇庆等中小港口 则凭借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 ,成为三大枢纽港口 的支线港或喂给港。
谢谢欣赏
01 我国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 3) 铁矿石运输系统
由大连、营口、青岛、上海、 宁波、舟山、湛江等港口10 30万吨级泊位构成的铁矿石运 输系统。
01 我国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4) 铁矿石运输系统
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 宁波、厦门、深圳、广州等8港 为干线港 ,相应支线及喂给港 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港口装卸操作》
目录
01 我国港口总体布局规

02 珠三角港口群布局规

01 我国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01 我国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一 、港口总体布局
我国大陆海岸线约18000km ,大小岛屿 6500多个, 岛屿岸线约14000km,流域面 积在100km2以上的江河5700余条 , 总长 430000km。

水路航运布局

水路航运布局
安徽芜湖,由于偏居长江南岸,不便的陆路交通使芜湖机场得天时占 地利。但悠哉游哉的好日子随着1997年合(肥)芜(湖)高速公 路的贯通和去年国庆芜湖长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的通车,彻底结束了。
温州永强机场是全国同类机场中发展速度较快和社会效益较好的机场 之一,为改善温州市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交流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截止2006年底,温州已与全国67个大中城市(包括 香港、澳门)架起了空中桥梁,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620.7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39.5万吨,安全保障航班起降32.6万架次,全国各家航空 公司在温州永强机场投入营运。
全国内河航运布局(2)
现有水运布局主要依托于河流分布,体现了河道特性,反 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内河水运开发程度与水资源 利用和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内河水运的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沟通了沿海运输。 长江、珠江、淮河、京杭运河、黑龙江及松辽等主要航道 沟通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促进了区域间的物资交流, 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并与沿海和远洋运输相对接, 形成了开放式的内河水运。
依托石化企业布点,专业化的、以20—30 万吨级为主导的石油卸船码头和中、小型 油气中转码头相匹配的石油运输系统。
临近钢铁企业布点,专业化的、以20—30 万吨级为主导的铁矿石卸船泊位和二程接 卸、中转设施匹配的铁矿石运输系统。
我国港口的梯队状况
航空运输布局
本次课的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机场的性质,区分机场的类别;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由粤西、广西沿海和 海南省的港口组成。该地区港口的布局以 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相应发展北海、 钦州、洋浦、八所、三亚等港口,服务于 西部地区开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 资交流提供运输保障。

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文献综述

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文献综述

建立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文献综述一、武汉建立内河航运中心的政策背景2007年由国家开展改革委和交通部联合编制?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1]对内河运输进展了明确的功能定位,它提出“内河航道和港口是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战略资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

?规划?将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将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武汉等主要港口的根底设施建立。

202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开展的意见?[2]就提出要“发挥港口枢纽作用,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立,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立〞。

在2021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3]中指明要“加快建立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推进武汉新港建立,根本建成以武汉新港为龙头,以宜昌组合港、荆州组合港、鄂东组合港为支撑的现代港口群。

〞2021年?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开展的指导意见?[4]制订了长江的开展战略,提出长江要建立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开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立的先行示范带〞,并又一次指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立〞,促进港口合理布局。

二、关于航运中心的内涵Brett和Roe[5](2021)认为航运中心是一个与港口贸易活动相关的各种产业集聚的经济区域。

这一定义明确了产业集群与航运中心之间的严密关系。

尽管“航运中心〞在国内普遍被翻译为“shipping center〞,但是在国外相关研究报告与论文中对此却有“shipping center〞, "maritime cluster", "cargo center〞和“load centers〞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7年6月26日)
一、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内河水运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安全可靠等特点,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加快发展内河水运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内河水运发展问题,社会各界对发展内河水运也非常关注。

自“九五”期以来,中央建立了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内河水运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水运市场日趋活跃,内河水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较好时期。

全国初步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体系,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长江已成为世界上完成货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3万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9%,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

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328公里,占12%,其中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31公里,仅占7%。

2005年全国内河水运完成货运量14.9亿吨、货物周转量3635亿吨公里,客运量1.2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1.4亿人公里。

全国共有内河港口1300多个,生产用码头泊位3094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87个。

全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45亿吨,旅客吞吐量1.29亿人。

由于历史原因,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高等级航道少,干支航道没有高标准贯通,内河港口专业化泊位少,运输船舶吨位小。

同时,内河水运开发涉及不同行业和区域,协调难度大。

为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指导内河水运健康发展,满足客货运量不断增长发展趋势,完善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交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组织编制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规划编制工作于2004年正式启动,此前,交通部开展了内河水运发展战略研究、西部地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和长江、珠江等主要水系内河水运发展规划等工作,这些工作成果为本次规划的编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本次规划编制过程中,又组织开展了内河运输发展需求分析、航道布局规划方案研究和港口布局规划方案研究等专题论证工作,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内河水运发展的规律,同时借鉴了欧美内河水运发达国家的经验。

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分别邀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专家和相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交通部门的代表进行了咨询、论证工作,征求了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对《规划》进行了多次修改,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在《规划》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使得《规划》更科学、更完善,也更符合我国内河水运发展实际而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实施期为2007-2020年。

《规划》将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
级航道;将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内河其它等级航道以及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各省(区、市)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规划布局方案是:
在水运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和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简称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的布局,构成我国各主要水系以通航千吨级及以上船舶的航道为骨干的航道网络,规划内河高等级航道约1.9万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15%),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4300公里,四级航道4800公里,分别占75%和25%。

高等级航道有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淮河,沙颍河,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黑龙江,松花江,闽江。

全国内河主要港口规划布局方案是:
形成由28个内河港口组成、以区域主要城市对外辐射的主要港口体系,包括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济宁港、徐州港、无锡港、杭州港、蚌埠港、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哈尔滨港、佳木斯港。

四、规划的实施效果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我国内河水运建设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利于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运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将对我国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规划布局的内河高等级航道、主要港口遍及20个省(区、市),连接了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56个,占全国的25%,连接了国家一类口岸27个,占全国的29%。

实现了主要资源地与消耗地的有效联接以及主要江河的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运输,可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促进沿江、沿河产业密集区的形成,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规划实施后将形成由通航千吨级船舶的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核心的全国内河航道、港口体系,有效引导和促进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实现内河水运的产业升级和现代化。

内河水运优势充分发挥,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

——到2010年,内河航道通过能力可在目前基础上提高约40%;到2020年再翻一番。

船舶航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单位运输成本大幅降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规划的实施可节约大量土地,尤其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土地资源匮乏地区建设高等级航道网,是缓解土地资源压力、扩大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有效举措。

同时,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部分河道行洪能力,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