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公开课用)教案.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运用不同质量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内容是学生认识质量的基础,对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质量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距离系统化、精确化还有差距。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质量的概念,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运用不同质量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克与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砝码、天平、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上课之初,我会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小猴子和熊宝宝比谁摘的桃子多。

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谁能摘得多?这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小猴子和熊宝宝摘的桃子数量是不同的,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质量单位。

2. 呈现(10分钟)接着,我会拿出准备好的砝码、天平和实物,向学生展示如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首先,我会用天平称量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质量。

然后,我会拿出一个装有10个苹果的袋子,请学生猜测这个袋子的质量。

在这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并得出1千克=1000克的换算关系。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知道质量单位的作用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

2.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天平2. 不同质量的物体(如橡皮、铅笔、书本等)3. 电子秤教学过程:1. 导入a.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单位的概念。

b. 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让学生观察天平,了解天平的用途。

2. 新课a. 讲解质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作用和意义。

b.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质量大小。

c. 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学会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3.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天平称量不同质量的物体。

b. 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指针变化,理解质量与天平指针的关系。

4. 小结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单位的概念和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b. 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的概念2. 克和千克的基本知识3.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4.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使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质量单位,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总结,让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3.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进行简单的质量比较。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质量观念。
本节课将结合实际操作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克和千克的认识》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选自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第二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克=1000千克)。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一般物体质量的估测方法,并用克或千克表示。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以后的课堂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感受这一换算关系,例如让他们亲手操作,将1000克的物品放在天平上,再看这是多少千克,以此加深他们的理解。
其次,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天平时还不够熟练。我应该在以后的课程中多安排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为什么我们在称重时选择克或千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克和克》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克和克》教案、教学设计
-强调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课后作业
-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周的购物清单,计算总质量,并思考如何合理搭配购买物品。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提前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香蕉、书、文具盒等,并标注好质量。
-选择家中三种不同质量的物品,用天平或秤称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思考这些物品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
2.选做作业:
-调查家人一周内的购物清单,计算所购买物品的总质量,并与家人分享你的调查结果。
-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道关于质量单位的பைடு நூலகம்用题,并与同学互相交换解答。
3.创新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称重工具,如用绳子、木棍等材料制作一个天平,并尝试用这个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并给予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
-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练习与反馈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优秀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优秀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优秀教案.docx八、克和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02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让他们认识一些不能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准备】盘秤、天平、黄豆、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认识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巩固应用―→能感知物体的质量。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师: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生:米是长度单位,分钟是时间单位。

师: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质量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它们的质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生:克,千克,g,kg。

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

(板书:克(g),千克(kg))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doc

第 1 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100~102 页例 1、例 2。

课时目标1.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 1 千克和1 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 克=1 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天平、台称、硬币、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黄豆、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100 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1(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师:对,它们都很轻。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板书:克( g))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师:这是一枚 2 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重 1 克。

板书: 1 枚 2 分硬币重 1xx。

( 2)掂一掂,感知1xx。

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 2 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 3)找一找,巩固 1 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指一指,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 1 克。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质量的基本单位——克和千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 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概念,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质量吗?我们平时是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呢?”2. 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单位。

3. 换算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练习,如将千克转换为克,或将克转换为千克。

4. 应用: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克和千克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克和千克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质量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2. 板书内容:- 克和千克的概念- 1千克等于1000克- 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克和千克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

2. 拓展练习: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估算它们的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表示出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换算练习、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对克和千克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课后,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步骤。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西宁市五四小学薛刚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p85-86 练习十八1、2、3题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

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

(PPT出示)师: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

说说你有什么感觉?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生估计…………师:我们一起来用天平称一下吧,在天平的左边放上数学课本,在天平右边放一个200g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所以说数学书重200g。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将一起认识和理解“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通过学习,孩子们将能够熟练地转换克与千克,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二年级下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57页至第59页。

我们将学习克和千克的定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例题来练习如何转换质量单位。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难点是理解虽然1千克等于1000克,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书本等,以及一些质量单位的小卡片。

我还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个苹果,让孩子们估计它的质量,并引导他们思考我们通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质量。

2. 新课导入:接着,我会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来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练习:我会让孩子们用克和千克来表示不同的物品质量,并互相交流他们的答案。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将克转换为千克,或者将千克转换为克。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以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展示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您今天学到的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答案:1千克=1000克答案:一个苹果约200克,一本课本约500克,一个书包约3千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掌握克与千克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购物时注意商品的质量单位,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案ong>一、揭示课题,教学生字。

1.什么样的人叫“盲人”?2、什么叫“感谢信”?教学“盲”,读音与“忙”一样,上面是“忙”的右边部分,表示声音,下面是“目”,表示眼睛。

“盲”是眼睛失明的意思。

二、第一次阅读课文,从学生那里学习单词。

1、思考:①这位盲人阿姨的感谢信是写给谁的?信中表扬了谁?② 盲人阿姨有什么值得一封感谢信呢?2、自读:①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读。

② 看看田字,记住字体。

把困难的单词记住几次。

③边读边想,准备回答以上问题。

三、检查自学的效果。

1、抽读课文,评议正音。

2.练习:阅读并用盲文发音。

绊()倒盲人清脆()总是感谢搀()扶使()劲()举高胸前精()神闪耀……3.告诉我,你学了什么新单词?使用什么好方法?(关键说明:阿姨、混合、丰胸、光泽、酥脆)4、重点理解:旅行:名字秀。

清脆:请一位声音清脆的小朋友说一句话,然后教师说::“这位小朋友的声音真清脆!”支持:行动示范。

闪耀:举例说明词义,例如:“塔顶闪耀着金光。

”5.巩固和提高。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1、自由读第1节。

2.盲人阿姨给谁的感谢信,信中表扬了谁?3、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失明的阿姨为什么要感谢她?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书写指导。

混合、丰胸、光泽和酥脆:左、右结构应左窄右宽。

搀:第5笔是横撇,第9笔是撇,要从“口”字中穿出。

胸部:右边中间部分先写“×”,然后写垂直折叠。

耀:第6笔是竖提。

脆:第九支笔是水平折叠钩。

六、作业:1.抄写生词。

2、作业本:第2、3题。

B部分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2-5节,了解少先队员如何帮助盲人阿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驾驶火车,读生词和短语。

2、比一比,再组词。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做后,集体评改)绊倒()胸部()使()失明()混合()漂浮()伴()脑()便()育()馋()漂()3.动情地读第一节。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克和千克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直观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使他们能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克和1千克的质量是多少。

2. 培养学生进行质量单位换算的能力,能够将克转换为千克,千克转换为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感受质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

2. 学生在进行质量单位换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加强他们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实物教具:1克的砝码、1千克的砝码、天平。

2. 学习材料:质量单位换算表、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展示1克的砝码和1千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它们的质量。

2. 讲解: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告诉学生1克和1千克的质量是多少。

3. 演示:通过天平和砝码进行质量单位换算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克转换为千克,千克转换为克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来加强他们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克和千克的概念和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天平和砝码的示意图,标注出1克和1千克的质量。

2. 在黑板上列出质量单位换算的公式,并进行简单的示例计算。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品,尝试用克和千克来描述它们的质量。

2. 给学生发放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后进行练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实验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感受质量的变化,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错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例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运用克和千克进行重量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题解决法等,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重量物品,如苹果、书本、糖果等。

2.准备克和千克的标识牌。

3.准备重量计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重量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么称呼这些物品的重量的?学生可能会说“重”、“轻”、“好重”、“好轻”等,教师引导学生用更准确的重量单位来称呼它们。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克和千克的标识牌,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样子。

然后,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的重量,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量单位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堆物品,学生需要用克和千克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计算出每类物品的总重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重量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克和千克,还有哪些重量单位?学生可能会提到“吨”、“两”等。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重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

2. 难点:千克和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天平、砝码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定数量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面积单位,为新课学习重量单位做铺垫。

2. 千克和克的概念: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个重量单位。

3. 换算关系:讲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1千克=1000克。

4. 实物操作:让学生分组操作,用天平称量实物,体会千克和克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物,讨论如何用千克和克描述物体的重量。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五、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描述家庭中的物品重量。

2. 请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千克和克的实践活动,如制作重量卡片、举办重量知识竞赛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重量单位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开展“重量单位猜猜看”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猜测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表述。

2.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中运用千克和克描述物品重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克与千克的认识。

克与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质量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克与千克进行质量测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质量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质量。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类不同质量的物品,如石头、书本、苹果等。

2. 托盘天平。

3. 克与千克的砝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质量如何测量。

2. 新课导入:介绍克与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托盘天平,实际操作测量各类物品的质量,体验克与千克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准确判断物品的质量。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如何准确判断物品的质量。

6.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测量的小游戏。

板书设计1. 克与千克的概念。

2. 1千克等于1000克。

3. 质量测量方法。

4. 如何准确判断物品的质量。

作业设计1. 判断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克与千克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地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如何通过实践和讨论来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准确地判断物品的质量。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质量如何测量。

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你们知道书包、苹果和书本都有重量吗?我们如何知道它们的重量?”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doc

(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doc
下面的物体有多重?
分析:回顾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怎样区分这两个单位?
从3种不同计量范围的称
1.选一选。
*4个丄*
A・克B.千克
2.小明的体廉尺丸(B)
R珂
上读岀物体的质暈,指针指的刻度是多少,物体的质量就是多少。
解答:500克30克4千克
知识点2: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难点:正确运用克和千克描述生活屮的物体的质暈,加强对质量单位的估测意识。
化解措施
引导复习,巩固应用,
教师点拨,实例说明
教学设计
思路
克和千克的认识一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一比较大小一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重约一克的实物
考点
出示题目
分析解答
同步检测
知识点1: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件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17页第7题。
教学H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知质量单位,确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会利用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会估算物体的质量,能运用质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掌握解题方法,提升解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它们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500克+2900克=
(3400)克=(3)千
克(400)克
知识点3:
比较大小
课件岀示以下题目
7千克0何克?千克0删老
8移0讯W克0'50%
O
分析:回顾数量大小的比较方法。
比较数量的大小吋,单位相同的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单位不同的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克与千克的认识(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克与千克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克与千克的基本概念,学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转换,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与千克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转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2. 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直观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质量称。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关注物品的质量,进而引入克与千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克与千克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单位。

3. 应用:布置一些实际操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单位转换,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克与千克的认识2. 重点内容:克与千克的概念、质量单位转换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应用、小结、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转换。

2. 提高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其他质量单位,了解其与克、千克的换算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克与千克的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转换。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直观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辅导。

此外,对于学具的准备,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克和千克《克和千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和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及计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如盐、口香糖等。

学生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一)了解质量单位1.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小朋友,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买水果呢?2.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3.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4.今天咋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活动】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一)认识克1.借助实物感知克。

(1)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请小朋友认真观察(2)观察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3)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掂一掂你们准备的以克为单位的东西。

(4)全班汇报:说一说掂量后的感受,轻还是重。

(5)师生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6)你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2.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p85-86 练习十八1、2、3题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

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

(PPT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

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师:我们可以用天平来称出这个小正方体有多重。

当天平两端的物体
一样重时,天平就会保持平衡。

(经过用天平称,使学生知道手中的小正方体质量约1克,并初步了解天平的原理)
师:我们刚才称得了一个小正方体的质量大约是一克。

请同学们再掂一掂,感觉一下一克有多重。

生:一克很轻
师:一克真的很轻。

我们表示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板书: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
2、感受1千克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
师:老师这里有1000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它们大约有多重呢?
生:1000克,也就是1000个1g
师:这里的1000克我们也可以写成1千克。

所以1000克=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师:现在每个同学再掂一掂1千克的质量,感觉一下
师:同学们已经感觉了,1千克重还是1克重呢?(1千克)
师:当咱们表示比较重的物品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板书:千克】千克还可以用kg表示
师:除了我们今天学过的克和千克,你还听过其它的质量单位吗?生:公斤、斤、两、吨
师:1千克等于1公斤,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斤。

师: 掂一掂你的数学课本,估计一下它的质量
生估计…………
师:我们一起来用天平称一下吧,在天平的左边放上数学课本,在天平右边放一个200g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所以说数学书重200g。

师:5本数学书放在一起有多重呢?(1千克)同学们将5本数学书放在一起,再次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

师:咱们在生活中称物体的质量时,都可以先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再称出准确的质量。

3、认识常见的秤
师:怎么才能知道某个物品的轻重呢?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你见过秤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看看你认识其中的哪一个,并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课件逐个展示)
了解古代的秤,进行文化熏陶教育
师:你能用秤称出物品的轻重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盘秤,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怎么读秤。

师:(PPT出示盘秤表盘)你在表盘上看到了什么?
生:数字、质量单位g
师:指针指到多少,就表示是多少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觉得对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几道习题。

1、把质量单位送回家
一个苹果重150(g)一个南瓜重4(kg)
一个排球重450(g)一个西瓜重5(kg)
2、小小法官
(1)一个乒乓球约重三克。

(√)
(2)小胖今年七岁约重三十克。

(×)
(3)一袋洗衣粉约重280千克。

(×)
(4)一包感冒冲剂约重10克。

(√)
3、知识拓展
爷爷收到了明明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
爷爷:
您好!我已经9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身高已经120千克(120厘米),体重已达30克(30千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60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100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1克(1千克)的米饭吃光。

爷爷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1、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2、1千克=(1000)克,1千克又等于(1)公斤,也等于我们平时所说的2斤。

3、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千克)单位。

师:你认为表示大象的体重要用什么作单位?(千克)其实,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还有其他的质量单位,我们以后再学。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