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考历史课程理念的变化
探究新课标历史高考特点及备考策略
2014-01新视角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1]袁晓芳.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物理非常规实验的探讨[J].教育界,2013(02).[2]李滨,张伟.论“非常规”物理实验对初中生物理启蒙教育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3]张伟,郭玉英.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4]万欣欣,张伟.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辑王团兰高中课程课改和教学改革以来,文综高考卷历史部分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命题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基本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以及“目标立意”的转变。
在现阶段一标多材的背景之下,怎样更好地处理教材,怎样更准确地处理好课标、教材及考纲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能够使高考复习更为有效十分重要。
一、解读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从高考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通史体系,根据多种史观、通史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
新高考试卷中的很多题目突出对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注意多角度、综合地分析问题,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
历史试题从古到今的排列顺序,也反映了学科体系的要求。
二、对几年来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及考情的综合分析1.高考历史试卷的总体难度较大难度与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难度为0.5时,其区分度最佳。
因此高考命题的设计难度通常为0.50~0.55。
据有关资料和相关专家研究显示,近年来全国历史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46。
2.主要题型是材料型问答题,凸显历史学科特征,彰显课程理念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渗透着“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
材料选材新颖,文字史料包括史籍、诗歌、法律条文、人物言论、时事新闻、历史著作等;图片史料包括历史文物图、历史照片、漫画等;数据史料包括柱状数据图、表格等。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5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5篇)摘要:关键词:历史论文一、多元史观内涵解读我们主张多元的历史,那么什么是多元史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除此之外,还有革命史观、阶级史观、正统史观、英雄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
在新课标之后,传统的革命史观和阶级史观逐渐淡化二、新史观下的历史教学新的课标,宽泛的高考立意,全面的史观,这些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帮助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历史观。
1、教学理念的转变。
过去相对较保守和过于程式化的史观中解放出来,突破“只重史实”的局限性思维方式,进而上升到以“史论”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历史。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没有方法的历史教育是不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从高一教学开始就不断渗透对多元史观的应用。
如必修一对1840年的战争、开放通商口岸、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的评价;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必修三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等这些题目都以多元的史观为角度,有较经典的高考试题可供借鉴参考。
2、在新史观的指导下整合教材。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编排教材即体现在三个必修模块上,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避免了传统教材体系的学科体系、教材体例、教学内容的重复。
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政治制度民主化,教材从文明史角度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古代雅典和罗马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等重大主题。
物质文明方面明确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突出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近代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特别注意在文明是关下人们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精神文明方面,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儒家文化成为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
对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
中课本期专栏主持:李桂荣李桂荣,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牵头导师,河南,生,部专,中学会经济学分会、学分会,学会学专会,等学学社会科学-学%对"中$史新课(的认+与理解主持人:目前,河南省高中历史课程实施的仍然是2003年以来一直沿用的课标体系,相对于2003年版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的新课标,突出的变化表现在哪里?郭淑艳(河南大学卓越教师班):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在课标体系的所有分解维度上都有一些重要变化。
第一,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方面, 2003年版课标主要是从历史课程的定义和功能上定位课程性质,而新课标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学的概念,强调了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承载的历史学教育功能,并且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以和提高学的历史学为标基本理念,确了历史教育“什么人”“怎样人”“为谁人”的问题。
第,在学与课程标方面,新课标提出了历史学的五。
历史教学为历史的过程,那么,在高中历史学的中,史是的立场,时空观念和史是的,历史解是的的,是的价值。
历史课程正是在这个追溯过程中帮学正确的值念、和能,从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o第,在课程与课程方面,所,2003年版课标是题课新旧课程结构与内容模块对比2003年版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课标总体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基础性的,分为历史I、历史"、历史#三个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社会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选修内容是选择性和拓展性的,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历史的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总体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部分:必修内容是基础性的,包括中外历史纲要,主要涉及中通史和世通史,沿时间顺序展示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和;选择性必修内容是拓展性的,包括与社会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与;选修内容是性的,包括史学、史校本课程%河南教育!基教版程结构,而新课标则在总体上采用了通史的编排模式,是在通史的基础上,再深入学习专题史。
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影响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新高考改革的推行,给教学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新高考改革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作为首选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再选择两门作为再选科目。
这种选科模式的变化,对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需要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课程组合,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选科需求。
这意味着学校要重新规划课程安排,增加师资配备,优化教学资源。
对于教师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他们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选科和进行学科融合教学。
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促使教学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也在新高考改革的推动下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新高考改革还对教学评价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去,高考成绩几乎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而现在,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综合素质评价等都成为了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教师建立更加科学、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新高考改革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材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我们历史教师更应当直面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去寻找新的教学理念,去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精心做好备考复习教学。
其实,复习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看它的效率和质量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与课改思想,做到有的放矢新课标和课改思想的出现必然要引起高考命题的相应变化,复习备考时要高度重视,认真领会,做到有的放矢。
以课标要求为准绳,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以新的视觉和理念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如以往中国近代史专题的复习,习惯从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线索出发,按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展开,但近几年命题都以“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的有关内容为重点,即体现文明史观。
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可将此条线索分解为三个专题:政治现代化—民主化历程,经济近代化—工业化的历程,思想近现代化—西学东渐的历程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并与世界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联系比较。
这样就重新整合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二、抓“三考”,进一步把握复习教学的方向“三考”即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
抓“三考”就是抓师生对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的重视程度、研究程度和运用程度。
实践证明,抓好“三考”可进一步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把握复习教学的正确方向,少做无用功,提高复习效果。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指导考试设计、实施备考的总纲,是师生复习的指南。
因此,我们要专门抽出时间来进行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1、《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高考试题我们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讨论:(1)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的关系比较;(2)考试说明的组成;(3)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又分为知识点和考点与高考试题、题型示例与高考试题)(见附表1、2)。
通过分析、研究及考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体现和考试中三个层次要求的试题的具体模式,进一步明确高考复习的内容,严守考试说明中的考点。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摘要: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是之前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由于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刻,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继而使得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从而教学质量堪忧。
为了改善这一现实情况,在新高考背景之下,加强对历史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这也是突破教学瓶颈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引言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还要重视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实践,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介入,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既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有效教学,又要重视有效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1.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甚至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兴趣体现在学生身上是一种好学精神,日常学习中不可或缺,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原动力。
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必然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方便,老师通过加强对学生实际学情的分析,加强对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探索,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将教学手段变得更加多元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高涨的热情,自主自愿参与到历史课堂当中,思维变得更加发散、活跃,学生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能够更快速地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内化迁移,以此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
1.2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高考背景之下,老师需要拥有新颖的教学思维,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构建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充满趣味的高中历史课堂,让整个教学气氛从枯燥变得生动,从沉闷变得活跃。
横观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发展——以2012年高考试卷历史中的材料解析题为例
现很少有预见价值 。测试 或者说评 价 的真正价值在 于评定学 生 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解 决真 实生活 中的真实 问题 的能力。 因此要 求考试命题的设计要 具有真 实性 ,情境性 ,以便与 学生形成 对 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 、解 释能力 和创 造能力 ,这在 高考命题 中 是值得继续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 _ 2 历史 同实际的联 系 ,体现了 历 史 学 的社 会 功 能 — — 以 史 为 鉴 ,也 是 对 新 课 程 改 革 理 念 的 体 现 。历 史 不 仅 需 要 关 注 过 去 ,而 且 还 要 指 导 现 实 ,预 见 未 来 。 “ 历史是 已经消逝 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活动着 历史。历史和现 实在相互碰撞中 ,彼此 呼应 ,回荡……” 。 一
狭窄的政治史料 或者经济 史料 ,也就 是说考查 对政 治制 度 的理 解 ,不必局限于选用 政治史料 。范围扩大 ,我们 也可 以从更广 阔的史料 中谨慎选取不 同类型的史料来佐证对政治史等的理解。 二 、史 料 内容 :生活 化 在 考 试 内容 方 面 ,加 强 与 社 会 实 际 和 学 生 生 活经 验 的 联 系 , 重 视 考 查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即 多 考 查 学 生 创 新 思维 ,少考查记忆性 的 内容 ,也 就是 说 多命 制一些 与生活 实际 问题相关联 的 ,能体 现综合 运用 的、需要 创新 思维的 内容 ,以 反 映 学 生真 正 理 解 状 况 。 …那 作 为普 通 高 中历 史 课 程 根 据 历 史 学 科 和历史教学 的特点 ,在 内容 的选 择上 ,应坚 持基础性 、时代 性 ,应密切 与 现实 生活 和社 会 发展 联 系。如今 年广 东 卷第 3 8 题 ,题 记 :芸芸众生 的 日常生 活是历 史的重要 内容 ,从 中可见 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 以下材料 ,结 合所学 知识 回答 问题 。以 人们的 日常生活 ( 调 味品、服饰等 )为载体 分析历史 知识 ,探 索历史变迁的背景 、原 因等等 ,这就需 要学生 有较强 的历史学 科思维以及知识运 用能力 ,能贯穿古今 中外 的相关 内容 进行 回 答 。还有如重庆卷第 3 7题 :留学生在 国家发展 中和国际交往 中 作 出了独特的贡献等材料 。 日常生活 中所关注 的事物 ,甚 至是小事 ,都 可 以给学生提 供新 的学 习了解 、甚 至研究历史 的切 口。从 这一方 面我们 可以 看出从社会生活史同样可以反 思政 治经济文化史 ,让学生 明白: 生活史 与政治经济文 化史 的发 展趋势 是一致 的。现代心理 学的 研究表明 ,学生对 学习 内容 的认知 和学 习,与其 发生 的情 景有 密切 的联系。因此 ,现代认知或学 习理论都强调学 习的真实 性、 情境性 ,同样 反映 在课程 评价 改革 中。 当前 ,有关 学 者认 为 ,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作者:翟晓亭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36期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已经启动,根据甘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甘肃省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的科目组合为“3+1+2”模式,届时参加高考的考生将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为首选科目,方案的出台将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产生深刻影响。
“3+1+2”模式的正式开启,历史学科成为首选科目,势必给整个高中历史教学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变化,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任务面临新挑战,教师和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困惑,解决这些问题是顺利备战高考的开始。
面对新高考,学生和教师分别存在哪些不适应症状,需要高中历史教师认真思考。
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教材,对照新课标,以问题为抓手,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课程的针对性,才能为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改革做足准备。
一、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高考涉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方式、考试评价方式和高考形式、招生录取等方面,新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改革,文件的发布和政策的出台将深刻影响高中课程教学。
根据《方案》,甘肃省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从价值取向来看,新高考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最高指标,学校应建立并规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应当树立并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教育规律”两大取向,给予所有学生同等、无差别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尽早适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树立新目标、应对新挑战。
总之,高中教师和学生应跟随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更新理念,摆正心态,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改革之间的有机衔接。
二、高考综合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生效之后,参加高考的学生需要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一门,并且不再分文理科。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近年来,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而新高考方案的出台更是为历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机遇。
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讨新高考落地后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和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变化,共同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一、课程思想创新新高考方案强调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史学方法、史书语言、史料分析能力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历史教师应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讨论和独立研究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立体化、深入化和全面化。
如组织讨论、辩论、模拟、探究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教材的多元性与系统性针对新高考,教材编写应更加注重多元性和系统性,以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整体观”,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了解历史的持续性和变化性,养成探究问题、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时,历史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把学科知识融入社会生活,使其更富有生命力。
二、教学方法变化新高考在考试体系、难度和命题方面都与以往有所不同,自然要求教师以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更为深入的知识。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历史教育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大量的案例、数据、史料与当时的情境和干扰因素相结合,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判断。
2.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新高考方案鼓励选择性学习,在教学中应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增强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3.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历史教学可以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相关文化产业、实地考察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知识,并进而拓展他们对历史的视野。
三、学生素质培养历史教育的本质在于“立身之本,启迪智慧”,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
新高考方案的出台,要求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日后的大学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进行多样化的体验、实践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应用与创新的能力。
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精简)
20XX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20XX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题中,新课程标准试题占绝大多数。
就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而论,新课程卷新的考试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浓烈,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我们立足于新课标试题,从命题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总体特点,并对20XX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作出有据可循的大胆预测,以供参考。
一、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分析1、近几年高考历史(必修)分值分布情况:表1:2010-20XX年高考历史(必修)分值分布论古代专制政治城市信号灯的历史中国(1)高考考查的内容是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
(2)考查教材内容比重分析表2:近五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模块分布(选做题未统计)从模块分布角度:考查内容以必修1政治史和必修2经济史为主。
必修1侧重出选择题,20XX年才开始出现主观题;必修2所占分值较多、比重大,侧重出主观题,第40、41题在必修1与必修2之间轮换出题;必修3所占分值较少,但20XX年第41题出现三大模块综合;另外文化常识考题逐渐淡化,近四年中,仅20XX年考过一次。
表3:近四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各阶段分布(选做题未统计)从通史角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板块内容各约占三分之一;中国古代史比重较大,选择题和主观题并重(20XX年除外);中国近现代史以选择题为主,20XX年才出现主观题;世界古代史所占分值较少,近4年,每年只考1道政治史或思想史的选择题;世界近现代史所占分值较大,选择题与主观题兼有(20XX年除外)2、选修试题情况:选修题重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选修题的命题特点主要有:(1)试题以文字或地图材料提供设问情景。
一般是2问:第1问是在考生获取材料信息的前提下,就史实、原因、意义等基本问题作答;第2问就此题问题进行历史评述,在试题结构上出现了纵向比较(如孙中山对苏俄前后不同的政治态度)和中外联系比较(如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英美宪政思想的比较)的能力要求。
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高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选拔评价制度,属于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新高考制度开始在各地大力推行,初步构建起了现代化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在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本文以新高考模式为背景,总结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标签:新高考模式;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建议;对策高考制度的公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公平理念也全程贯穿在高考之中,高考制度是联系中学、高校的纽带,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任务,高考制度既是教育制度,更是社会制度,为了促进高考公平,近年来,各地纷纷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对于考生录取方式、科目设置、高考次数都有着了新的要求。
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理念、组织形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师探索、关注的重点问题。
1 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学科的变化1.1 学科重要性加强在初中阶段,历史分值较低,属于小科目,在新高考制度推行前,受到文理分科因素的影响,历史在高中阶段的地位也并不高。
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专业+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下,改变了以往按照成绩高低分批次录取的方式,学生可以实行专业平行投档,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专业,对于希望在以后从事历史职业或者在大学中学习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历史学科的学习变得更加重要。
1.2 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高中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为国家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公民,为高等教育提供扎实的人才储备,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以优秀的历史文化来陶冶心灵,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来感悟人生,丰富内心世界,在传统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下,历史学科关注的重点并非在人文素质的养成上,而是看历史科目能否拿到高分,在教学内容上,经常会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在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学科回归了其原有的学科功能,减少了应试教育的分数崇拜。
历史课程新理念
历史课程新理念●新中国成立后,八次课程改革中最回归历史教学规律的一次●真正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后,国际视野下的一次课程改革●中外比较研究,现状调查与反思,充分的酝酿的基础上●集中全国知名高等学府的优秀学科专家全身心投入●循序渐进,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的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思想●“三个面向”与“三个代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履行其育人的职能(对人、对社会有关怀,有贡献,有责任感)。
●通过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实现下列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2)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与全人类的历史命运;(4)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探索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探索摘要:“三新”背景下,统编历史教材发生了新的变化。
面对变化,高中历史教学要把握“变”与“不变”。
“变”的部分要由“以史料分析教学为主”回归到“以史实讲授教学为主”,要由“用教材教为主”回归到“教教材为主”。
但历史的内核不会变,老师的备课、上课、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也不能变,所以,将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知识体系的备课方向不能变,一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不能变,阅读、写作的专业成长的关键路径不能变,从而坚守教育常识,做到守正创新。
关键词:三新、历史教学变与不变一、统编历史必修教材的“四新”统编必修教材有四个变化,即“四新”。
1.体例上:回归到传统的通史体例。
2.史观上:新教材也是多元史观并存,但突出了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
主要表现为:按照五种社会形态来呈现;明确夏、商、西周的社会形态是奴隶制社会。
3.内容上:首先内容多,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史料容量大。
其次增加了大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要求。
这是新教材最大的优点、亮点。
4.地位上:中央首次将教材建设明确为“国家事权”,统编三科教材被视为“铸魂”工程。
历史教材编写也由“一标多本”的审定制过渡到“一标一本”的国定制,新教材相当于由教学的“子书”上升为教学的“经书”了。
二、“变”与“不变”的应对。
王家范老师说:“我们学历史的,一定要抓住一个朝代不变的东西,在其本质特征下来解读历史的变,才能更符合历史实际,在变中理解不变,在不变中理解变,这是历史学者必须明白的道理,而不变是核心。
”历史研究要把握“变”与“不变”,我认为,应对统编教材的“变”,我们中学教师也要把握“变”与“不变”。
1.“变”的部分(1)要由“以史料分析教学为主”回归到“以史实讲授教学为主”。
21世纪以来,中学历史课堂盛行史料分析教学,常常是无史料不教学,课堂上各种史料大量呈现,仿佛所有的历史叙述、历史解释都要用“史料”来支撑、来证明,仿佛中学历史课堂是从“零”开始建构的,至于学生是否有时间阅读史料,是否有时间思考问题,基本上顾及不得。
新高考历史
新高考历史2014年至今,新高考选科改革已经持续推进七年时间,选科模式也由“3+3”过渡到“3+1+2”,物理和历史被推上第二梯队,物、史两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新形势,每个学科的教材都重新进行了编修,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历史新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大致有以下四点变化:第一,教材理念变化。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炼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因此,新教材的编写不仅紧紧围绕着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处处渗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教材体例变化。
新教材一改原有的专题史体例(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重新采取了通史体例(以时间为线索,分述中外古今历史发展脉络)第三,教材内容增加。
新教材知识容量增加,叙述更加精简,材料更加丰富。
一线教师使用后的最大感慨就是:内容上不完。
第四,教材组合变化。
旧教材是“三本必修+六本选修”,新教材是“两本必修+三本选择性必修+两本选修”。
部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图示为两本必修+三本选择性必修。
教材发生巨大变化,一线师生都有些措手不及。
那么,选择了历史科目的学生,该如何高效学好历史呢?答案是: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学习。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
学生如果能够牢牢抓住五大核心素养,那么就抓住了历史学习的“七寸”。
很多学生反映,进入高中以后历史考不了高分。
原因何在?因为死记硬背和考前突击的方式方法早就适应不了高中历史学习的需求了。
换言之,真正的历史学习是十分讲究逻辑思维的,没有思维、不动脑筋,百分之百学不好历史。
所谓的历史逻辑思维,提炼出来就是核心素养。
为什么抓住核心素养就能学好历史呢?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第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揭示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其主要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基本内涵。
2024年历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历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历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历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0篇)2024年历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教科院在临朐组织的学业水平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时间虽不长,但每天的感觉是充实的、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作者:陈伟国文章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点击数:5989 更新时间:1/4/2006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一、对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审视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中心在课堂”,而“学校改革倘若不以课堂改革为中心,就不可能有丰硕的成果”①。
因此,追问、梳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为迫切的任务。
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知识要求具体、能力要求泛化、情感目标缺位历史课程的设置以知识为本位,学科为中心,以向学生传授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为主。
因此,原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教学的认知目标提出了具体而详备的要求,作为历史课程重要载体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了迎合历史课程对知识的高标准、严要求,只好在讲透、说透知识的来龙去脉上下功夫。
导致中学历史课本“繁、难、偏、旧”,内容极度艰深(艰深的理论、艰深的概念俯拾即是)、滞后(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缺乏时代气息),涉及的概念多、知识点多,已成了学生的“学习之累”。
例如现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的经过”一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就有几十处:事件: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英国割占香港岛。
时间:(1)1840年6月,战争开始。
(2)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
(3)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
新高考下的教学理念更新
新高考下的教学理念更新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
新高考的推行,更是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对教学理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们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新高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高考模式往往采用统一的考试科目和标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发挥。
而新高考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组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而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选择,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比如,对于对文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指导;对于擅长理科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实验探究和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充分发挥潜力。
新高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新高考还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这意味着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科研项目等,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科技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学习和思考。
新高考促进了学科融合。
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因此,教师需要树立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引导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解地理中的气候变化问题时,可以引入化学中的温室气体知识,以及数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在学习历史中的经济发展时,可以结合政治中的政策因素和经济学科中的相关理论。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摘要:新高考方案的发布,使社会关注的焦点放在考试科目的改革上。
无疑,历史教学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需求。
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历史;现状;教学策略;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之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实,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新高考方案的提出给高中历史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采取的方式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与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并不符合,以至于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无论是新高考方案的推出,还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落实,都强调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当前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升,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害怕历史、厌恶历史,这会影响历史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导致不良师生关系的产生。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立足于新高考方案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在以高考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新高考背景下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能够真正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例如,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内容时,学生要明白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并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2.明确教学目标,体现高效性。
不管是新课程教学理念,还是新高考方案的落实,都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育教学目标,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课程理念的变化摘要:高中历史新课改中,运用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作为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
新史学观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历史学习与认知规律。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历史课程;变化;
历史高考改革既是编写体例的变化,也是历史观的重大变化。
因此,学习者的理念也必须应发生变化。
分析历届高考试题,现从以下方面进行阐释:
一、唯物史观
1、主要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盛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
2、基本特点: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联系历史条件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强调实事求是。
3.应用体验
★典题例析
【例1】(2011年全国文综,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林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答案】c
二、革命史观
1、主要内容:认为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反映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
2、基本特点:只有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阶级矛盾发展变化,才能把握住历史发展本质内涵,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强调阶级斗争,过分突出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忽视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
3、应用体验
【例1】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答案】a
三、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
⑴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文明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人类由低级走向高级。
⑵横向方面:人类历史史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其中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
⑶纵向方面:人类历史经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2、应用体验
★典题例析
【例1】(2011年四川文综历史,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
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答案】d
四、全球史观
1、基本特点: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应用体验
★典题例析
【例1】(2010·海南单科)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
【答案】c
五、现代化史观
1、基本内涵: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2、主要线索: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主要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等。
3、应用体验
★典题例析【例1】(2011年海南,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答案】d
六、社会史观
1、基本内涵:指从社会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等;社会问题核心是社会保障及相关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等特点;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
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
2、应用体验
★典题例析
【例1】(2011年广东文综历史,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总之,新史学观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以三维目标立意,对历史教学减负增效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融为一体,实现了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鲜明地体现了学科特点,因此各位考生适应变化,积极用新思路去武装头脑,争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