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共6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共6份)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A. 皮肤B. 舌C. 脊髓D. 大脑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C .OC 必定是反射光线D .BO 必定是入射光线9.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 ) A. 黄光 B. 橙光 C. 紫光 D. 蓝光10.3D 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1节感觉世界一、选择题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组织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A.面部B.手掌C.大腿内侧D.眼皮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5.“XXXXXX三月不知肉味”中的“XXX”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D.触觉和味觉6.著名作家XXX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研究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A.目光敏锐B.动作矫捷C.味觉发达D.嗅觉发达8.当肌体受到损伤时,具有报警感化的感受器是(。

)A.触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热觉感受器9.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A.脊髓灰质B.大脑皮层C.觉得器官D.感受器10.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A.热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11.下列觉得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XXXB.嗅觉C.触觉D.痛觉12.俗话说:“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嗅”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13.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二、填空题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然后通过特殊的投影技术,使得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影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3D电影是通过眼镜实现立体效果的B.3D电影需要特殊的摄影设备进行拍摄C.3D电影可以通过普通电视观看D.3D电影的效果与观众的位置有关1.皮肤能感受到外界的冷、热、触、痛刺激。

2.正确的说法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而非折射。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正确的说法是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在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中,当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时,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

正确的说法是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正确的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是ABCD。

7.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8.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

正确的判断是OB可能是折射光线,BO 必定是入射光线。

9.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黄光。

10.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然后通过特殊的投影技术,使得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影像。

不正确的说法是3D电影可以通过普通电视观看。

16.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458km/s。

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它在空气中的速度。

17.如图5所示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七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

七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60分)1.(本题3分)(2021·浙江浙江·)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处,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现将木棒稍往右移动一段距离,那么木棒所成的像将会( )A.a端和b端均变细B.a端和b端均变粗C.a端变更细,b端变更粗D.a端变更粗,b端变更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因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细,b端变粗。

故选C。

2.(本题3分)(2021·浙江浙江·)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对照、推理等研究方法。

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采用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的是( )A.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B.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C.探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重敲和轻敲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跳起的程度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A.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用到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B.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用到了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C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在玻璃瓶中安装一只电铃,用真空泵逐渐向外抽气,发现电铃的声音不断减小,再通过推理抽象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采用的是实验推理法,故C 符合题意;D .重敲和轻敲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跳起的程度不同,通过纸屑跳起程度反映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用到转换法,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本题3分)(2021·浙江柯桥·)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光”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C .白纸上看到黑字是因为黑字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D .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答案】D【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含解答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含解答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会聚光线经凸透镜后一定还是会聚光线B.发散光线经凸透镜后不一定成为会聚光线C.会聚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D.发散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2.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

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A.虹膜、鼓膜 B.晶状体、半规管C.视网膜、耳蜗 D.瞳孔、听小骨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其响度太小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4.将手表放在枕头下,人耳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走时的“嘀嗒”声,这一现象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5.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C.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 Hz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6.许多照相机的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了,为了使被摄者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 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7.如图1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图1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8.下列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图2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雨后天空的彩虹 B.凿壁借光C.水中“折枝”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综合测试卷(ps答案)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综合测试卷(ps答案)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生命运动的是 ( )A.风车的转动B.鸭跖草在水里生长C.举过头顶的杠铃D.流星划过天空 2.某同学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部分内容如下,其中单位不符合科学规定的是 ( ) A .握力40千克 B .身高170厘米 C .质量58千克 D .50米跑步速度8米/秒 3.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 A .“歼-10”战斗机 B .地面上的房屋 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 .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4.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仪器是 ( )A . B. C. D.5.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7. 下列物体A 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8. 小车受到大小为80牛、水平向左的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在A 点,在下图所画的力的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小车受到上述拉力的是 ( )A A A AGG AB CD 第7题图G G9.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科学概念中的()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10.牛顿第一定律是()A.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结论 B.由理论分析得到结论C.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D.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结论11.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推动同一个大箱子,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A.压力小,摩擦小 B.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C.推力大,摩擦小 D.利用滑动代替滚动可减少摩擦12.如上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什么因素有关?()A.方向 B.作用点 C.大小 D.大小和作用点13.关于g=9.8牛/千克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千克就是9.8牛 B.1牛等于9.8千克C.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D.质量为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牛14.如图所示,一同学在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牛 B.3牛 C.6牛 D.12牛15.如图1所示,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二章(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二章(附答案)

力和运动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填空题二、选择题三、实验,探究题四、计算题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其中5题2分,共18分)1、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2、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2月24日16时50分(北京时间2月25日5时50分),搭载6名宇航员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如图所示)。

火箭对喷出的气体有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向上巨大的推力,这说明。

火箭加速上升中,推力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小华同学五一期间和妈妈一起去上海旅游并亲身体验了一次极限运动----过山车,当他乘坐过山车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

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当他乘坐的过山车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他自身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4、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

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

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5、如图所示,两个重为20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B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_N。

6、如图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牛,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a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b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c 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7、如图所示,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________(填“前”或“后”)。

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综合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综合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文字词句与科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月亮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辽宁舰上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 cm处时,则(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8.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B.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C.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D.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9.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情况是()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音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传来的敲击声10.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超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超声波、次声波B.无线电波、可见光C.无线电波、紫外线D.可见光、紫外线11.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B.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C.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12.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请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13.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4.自然界中黑色的花很少,而红、黄色的花却很多,主要原因是因为() A.黑色花能吸收自然界的一切色光,包括黑色光,所以容易受到伤害,不易存活B.因红光外侧的红外线热效应较强,红色花将太阳光中的红光反射出去,从而使花免受伤害C.黄花能发出黄色的光,吸引昆虫传粉D.红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促进自身的光合作用15.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16.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17.如图甲,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中间开有“△”形小孔竖直放置的黑色薄木板AB上,阳光透过小孔在竖直放置与AB平行的光屏MN上形成一个太阳的椭圆形像,现在在小孔处用一块与小孔一样形状和大小的“△”形竖直放置的小平面镜填满,小平面镜镜面向左,把太阳光反射到竖直放置与AB平行的光屏M′N′上,M′N′到AB的距离与MN到AB 的距离相等,如图乙所示,则在光屏M′N′上形成光斑的形状为()A.“△”形B.“▽”形C.椭圆形D.都有可能第17题图第18题图18.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cm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1节感觉世界一、选择题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组织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A.面部B.手掌C.大腿内侧D.眼皮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A.两手都感觉温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D.两手都感觉冷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5.“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D.触觉和味觉6.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A.目光敏锐B.动作敏捷C.味觉发达D.嗅觉发达8.当肌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A.触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热觉感受器9.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A.脊髓灰质B.大脑皮层C.感觉器官D.感受器10.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A.热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味觉感受器11.下列感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冷觉B.嗅觉C.触觉D.痛觉12.俗话说:“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嗅”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13.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二、填空题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__ 。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一、感觉世界1.在同样的环境下,分别用左右手摸一个玻璃球和一块小木块,然后说出两手对这两个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

这说明了什么?【答案】两手对这两个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是玻璃球比较冷,木块比较热;这说明皮肤对外界物体的感觉是热还是冷,不只是由物体本身温度的高低决定的。

【解析】皮肤中有冷觉感受器、热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物体的冷热,感觉玻璃球比较冷,木块比较热。

2.明明看见街道两侧的人行道的地砖上,有一行非常特殊,上面只有一个“一”字,没有其他的花纹,多块砖的“一”字相连,伸向远方,妈妈告诉他那是盲道,请分析盲道是如何引导盲人前进的。

【答案】盲人通过盲棍刺激手上的触压感受器,来感知地面凹凸的盲道,然后沿着盲道的指引前行变化。

【解析】盲人通过盲棍刺激手上的触压感受器,来感知地面凹凸的盲道,然后沿着盲道的指引前行变化。

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3.(2021七下·临海期末)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音叉,C是粘在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D为挂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E为固定的激光笔,F为天花板。

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发生变化。

请写出这个现象中包含的三条科学知识或科学方法。

①;②;③。

【答案】发声的物体会振动;光的反射;空气会传声【解析】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A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被音叉B接受,B也振动发声。

B音叉带动上面的平面镜C振动,于是激光经过两次反射后成在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不断改变。

则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为:①发声的物体会振动;②光的反射;③空气会传声。

4.(2021七下·金华月考)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2.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3.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 a,P b,P c,P 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A.P a,P b,P c,P d B.P d,P c,P b,P aC.P c,P d,P a,P b D.P b,P a,P d,P c4.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6.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A.0到-1区域B.-1到-2区域C.0到-∞区域D.-2到-4区域7.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A. 皮肤B. 舌C. 脊髓D. 大脑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C .OC 必定是反射光线D .BO 必定是入射光线9.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 ) A. 黄光 B. 橙光 C. 紫光 D. 蓝光10.3D 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关于3D 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 .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厘米C .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11.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B. 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C. 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D. 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12.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a .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 .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Id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abcdB. acdC. abD. cd第12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13..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 桃花能发出红光B. 桃花能吸收红光C. 桃花能反射红光D. 以上说法都不对14.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

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 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B. 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 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D. 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15.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 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________km/s 。

光在水中的速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空气中的速度。

17.如图5所示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______________。

级别 甲 乙 丙 丁物距(厘米) 10 15 20 30像距(厘米) 40 30 20 15图518.涪江水面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 1 m,河堤上一棵树高 4 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_______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则d树________(填“>”“<”或“=”)d像。

19.光年是指________ ,因此它________ 一个时间单位。

1光年约等于________ 千米。

20.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当光电屏上的光斑由S1移到S2时,液面________ (选填“上升”或“下降”).2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第21题图第22题图22.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如图所示,在海洋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声波。

如果经4秒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水深为________米(海水中声速是1 500米/秒)。

但是,声波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23.为了探究声音的发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的现象进行研究。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在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用力敲响钟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证明物体的振动能产生声音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

2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位同学在光屏上形成了烛焰清晰的像以后,用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这时光屏上()A.像全部消失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C.像的下半部消失D.仍有整个像,但比原来暗一些做完实验后,又有一人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

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25.小文同学通过以下的实验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设计与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作光屏)竖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1)当一束光贴着左侧纸板沿AO方向射到O点时,在右侧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在纸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传播途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了________反射.(2)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会发现反射想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________性.由(2)、(3)能发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3)若将右侧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4)再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右侧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6.某校“科学探究性学习”的两个活动小组,分别利用“烟”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1)甲小组:在探究“光的传播”实验中,发现光的传播路径不易于观察,他们将一个透明的圆筒形密闭盒中充入烟,然后让手电筒的光线从圆筒中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甲)。

该实验时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________,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2)乙小组:在空的可乐瓶中注入浓烟,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把火焰“吹灭”(如图乙),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波能传递________。

27.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水透镜,并利用水透镜探究“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图甲中,从形状上可以判断此时的水透镜是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

兴趣小组对水透镜中继续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左移,抽出少许水后,焦点右移;并测得了水透镜的多个焦距值。

这一现象说明水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水透镜的焦距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2)若图乙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某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图乙所示的水透镜“戴上”(如图丙)。

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四.解答题(28题6分,29题4分、30题6分,共16分)28.按要求作图:(1)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OB为反射光线,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3)小明站在游泳池边的A处,看到路灯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的一条鱼在C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29.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画出光路图并说明。

30.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

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

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

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1)小明的推测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