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经网络与应用实验指导2010
人工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人工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探索人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和分类任务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设置包括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数据预处理、训练网络以及评估网
络性能等步骤。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经典的手写数字识别任务作为实验对象。
该
数据集包含了大量手写数字的灰度图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构建人工
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对这些数字的自动识别。
数据预处理阶段包括了对输入特征的标准化处理、数据集的划分以
及对标签的独热编码等操作。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更好
地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接着,我们构建了一个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隐
藏层和输出层。
通过选择合适的激活函数、损失函数以及优化算法,
我们逐步训练网络,并不断调整模型参数,使得模型在训练集上达到
较高的准确率。
在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对网络性能进行了评估。
通过在测试集上
进行预测,计算模型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以及F1-score等指标,来全面评估人工神经网络在手写数字识别任务上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手写数字识别任务
中表现出色,准确率高达95%以上,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这进一步验证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任务中的强大潜力,展
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总之,本次实验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构建和训练,成功实现了对手写数字的自动识别,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工智能导论 第8章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导论)1-47
x1
y
m 1
x2
y
m 2
x p1
y
m pm
35
8.2.2 BP学习算法
2. 学习算法
当yik
1 1 euik
时
x
d y wikj1
k k1 ij
d
m i
yim (1
yim)(
ym i
y) i
— —输出层连接权调整公式
d y y w d k i
k
i (1
k pk 1
i)
k 1 k1 li l
9
8.1 神经元与神经网络
1. 生物神经元的结构 2. 神经元数学模型 3. 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10
8.1.2 神经元数学模型
2. 人工神经元模型
1943年,麦克洛奇和皮兹提出M -P模型。
u1
(权重/突触)
wi1 (细胞体)
(神经冲动)
…
f ()
yi
un
win
激励函数
i (阈值)
-1
29
8.2 BP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
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2. BP学习算法 3. BP算法的实现
30
8.2.2 BP学习算法
▪ 两个问题:
(1)是否存在一个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给定的样本或者函数。
( 2)如何调整BP神经网络的连接权,使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与 给定的样本相同。
1986年,鲁梅尔哈特(D. Rumelhart)等提出BP学习算法。
A {aij}NN
U u1 uM T
B {bik }N M
1 N T
V v1
T
vN
Y y1 yN T
人工神经网络在化学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在化学中的应用赵晓洋(化学系 2004级)摘 要:简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和最常用的类型———误差反向传递网络(BP 网络) ,并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化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化学;应用1 神经网络理论发展历史神经科学起始于19 世纪末,近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和脑功能研究的发展极为迅速,基于神经科学理论的人工神经网络表现出非凡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发展很快.1943 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Warren Mcculloch 和数学家Walter Pitt s 合写了关于神经元如何工作的开拓性文章“A logical Calculus of Ideas Immanent s in Nervous Activity”. 他们还用电路构成了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 在此基础上,心理学家Donala Hebb 于1949 年出版了“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2ior”,强调了心理学与生理学间的联系与沟通,提出了著名的Hebb 学习规则.50 年代末60 年代初,Rosenblatt 提出的Percept ron (知觉器) 具有输入层、输出层和中间层,并用它作了实验. Widrow 提出了Adaline (自适应线性元件),使研究者们获得了简单分类器,他和Marcian Haff 于1959 年描述了Ada2line 模型的学习算法(Wideow O Haff sf) . 由于Percept ron 缺少有效的训练方法,Minsky 和Papert 于1969年出版了很有影响的“Percept ron”一书,分析了简单感知器,指出了它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使这一研究走向低潮. 1982年,Hopfield[5 ]提出的一种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网络模型,由于引入了“能量函数”的概念,使得网络走向具体的电路实现有了保证,大大推动了神经网络的发展. 他对网络引用了物理力学的分析方法,从而成功解决了NP完全问题. 1962 年,Widrow 提出的Adaline (自适应线性元件) ,就是为当时研究大脑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而提出来的. 由于60 年代后期神经网络的研究正处于低潮,Widrow 将这一模型理论主要用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研究. 80年代中后期,人们发现这些理论完全是神经学习系统的基本法则. 1986 年,Rumehart 和Mcclelland 提出了多层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 ”,使有导师学习多层感知器网络(ML PN)走向实用化. Kohonen 提出的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Ggrossberg 等提出的自适应共振理论(ART) 等等都为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 与此同时,在多层感知器的基础上,又派生出若干前馈网络,如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 及函数链路网络( FLN) 等. 目前,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已完全突破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如递推最小二乘算法、投影算法、同伦反向传播算法等. 学习子空间方法是一种无导师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1991 年,Xu L 与Oja E等用大量并行结构的神经元实现了这种方法,从而将学习子空间与硬件结构形式的神经网络联系起来,使这一工作走向实用化.2 人工神经网络的BP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有多种算法, 但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 有管理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无管理的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在多元校正及中药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工神经网络在多元校正及中药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计算理论,它把神经元的生物特性抽象出来,利用计算机模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处理,从而实现特定的学习和自适应功能。
在中药学研究中,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用来处理复杂的中药成分和药理特性的关系,从而实现中药材料的快速分类、药性的预测和质量评价。
多元校正是一种基于仿射变换模型的统计方法,可用于消除不同样本之间的变异数量的影响,从而在中药成分分析和药效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多元校正及中药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研究,探索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
三、研究内容1.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模型;2.利用多元校正方法对中药成分和药理特性进行预处理,消除不同样本之间的变异数量的影响;3.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中药材料的分类、药性预测和质量评价;4.验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分析其在中药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优势和不足;5.提出改进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和预测精度。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数学分析、数据处理和模型验证等方法,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在多元校正及中药模式识别方面的应用研究,探索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
五、预期成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中药成分分析、药效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为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六、研究意义中药作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遗产,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其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中药质量问题、推动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人工智能》实验指导书
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保忠编《人工智能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系统信息科学与计算一、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8;总学分:4;实验学时:16;实验学分:1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本实验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与系统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实验软件环境提供的大量演示性、验证性和开发设计性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基本原理本实验涉及人工智能的经典理论和方法,以及计算智能的部分分支和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产生式系统实验2. 搜索策略实验3. 神经网络实验4. 自动规划实验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本实验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认识,通过实践了解人工智能的实现手段。
实验方式:1. 实验共16学时;2. 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要求,提示算法的基本思想;3. 实验一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的演示、验证和开发设计;4. 学生在完成预习报告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人工智能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内容简介1 产生式系统实验熟悉和掌握产生式系统的运行机制,掌握基于规则推理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产生式系统的正、反向推理、基于逻辑的搜索等10余个相关演示性、验证性和开发性设计实验。
2 搜索策略实验熟悉和掌握启发式搜索的定义、估价函数和算法过程,并利用A*算法求解N数码难题,理解求解流程和搜索顺序。
主要包括盲目式、启发式搜索类的10余个相关演示性、验证性和开发性设计实验。
3 神经网络实验理解反向传播网络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反向传播算法对神经元的训练过程,了解反向传播公式。
通过构建BP网络实例,熟悉前馈网络的原理及结构。
主要包括以BP网为代表的ANN的验证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
并包括用BP网解决一些非线性问题的典型设计实验(如异或问题、布尔代数及非线性函数模拟等)4 自动规划实验理解自动规划的基本原理,掌握为活动实体(人、组织、机器)设计合理的行为、按时间顺序的活动序列等基本技术。
实验报告-人工神经网络--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材料设计优化与建模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2)用MATLAB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材料组成与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
题目1:设计一个BP人工神经网络,使其与非线性函数1+sin(k*pi/4*p)逼近,其中k为函数频率系数,p为时间坐标向量,取p=[-1:0.05:8]。
要求:A)当频率系数k=1时,分析设计bp神经网络结构,包括网络的层数、的个数、传递函数。
B)进行bp神经网络的编程,构建网络、训练网络和仿真,绘制神经网络输出的逼近曲线图。
计算机实现过程:① 初始化:对所有连接权和阈值赋以随机任意小值;)0;,...,1;,...,1;,...,2()()(1====-t p j p i m k t t w k k k i k ij ,,θ② 从N 组输入输出样本中取一组样本:x (1)=[x1,…, xp1]T, d (1) =[d1,…,dpm ]T, 把输入信息 x (1) =[x1,…, xp1]T 输入BP 网络中 ③ 正向传播:计算各层节点的输出),...,1,...,2(k ki p i m k y ==;分析:产生副作用,训练后网络输出结果拟合精度不够。
分析:训练曲线达不到,由于初始值不定,误差进入梯度误差局部最小曲面。
分析:训练曲线达到要求分析:训练曲线未达到目标,需要调整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分析:达到目标,且连续运行多次,均达到要求,此神经元数目达到要求分析:当神经元数目过大,达到过拟合,对训练以外的数据精确度不够,泛化能力减弱当频率一定且其他参数条件不变时,隐含层神经元数增大时,得到的曲线与原始的非线性函数曲线更加接近,说明BP网络对非线性函数的逼近效果比较好。
将数据转置,随机选择5组数据为预测样本数据,其他图:。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与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是指一种用于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它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和信息传递,实现学习、识别、控制等智能行为,具有与人类大脑类似的处理能力。
如今,人工神经网络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成为人机交互、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一、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为感知机、多层感知机、循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用的是多层感知机模型。
多层感知机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三个部分组成。
输入层接收外部输入信息,隐藏层是神经元的汇集层,通过调整连接权值,将输入信号转变为中间表示,即隐藏状态。
输出层是模型最终的输出结果,常用的激活函数包括sigmoid函数、tanh函数和ReLU函数等。
为了提高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常采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模型训练。
反向传播算法即通过计算误差并反向调整权重,来实现模型参数的优化。
此外,还可以采用随机梯度下降、动量方法、自适应学习率等方式进行训练。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1. 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致力于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人类视觉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作为计算机视觉的重要工具,可以实现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语义分割等操作。
例如,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可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进行分类。
在目标检测任务中,可以使用 Faster R-CNN、YOLO等网络结构。
2.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指将自然语言转换成机器可处理的形式,以实现机器自动理解、生成和翻译自然语言的能力。
人工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应用广泛,例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任务。
其中,循环神经网络尤其适用于处理序列数据,如文本和语音等。
3.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通过人机接口实现人机信息交流和操作控制的过程。
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用于构建自然语言对话系统、面部表情识别、手势识别等交互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实验指导书
人工智能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背景本实验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原理及应用方法。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算法和编程技能,为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内容实验一:人工智能算法基础- 研究人工智能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见的人工智能算法原理和实现方法;- 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人工智能算法。
实验二:机器研究算法实践- 掌握机器研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研究使用机器研究库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算法训练;- 利用已有数据集,实现一个简单的机器研究算法模型。
实验三:深度研究算法应用- 理解深度研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研究使用深度研究框架进行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和训练;- 实现一个简单的深度研究算法应用案例。
实验要求-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熟悉Python编程语言;-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数学和统计知识,对概率和线性代数有一定了解;-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评估- 实验报告:学生需按要求书写并提交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等;-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综合评估。
实验资源-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和研究;- 软件工具:提供相应的编程环境和开发工具,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编程实现。
实验安排- 实验时间:本实验预计需要3周的时间完成;- 实验地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实验地点进行实验。
注意事项-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规定和安全操作流程;- 学生在编写实验报告时,应保证报告内容真实可信。
参考资料- 《人工智能导论》- 《机器研究实战》- 《深度学习》。
实验指导书(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实验指导书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模式识别》课程组2008年1月前言模式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其目的是通过对模式识别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自动识别问题。
而模式识别实验是本门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中常见分类方法的算法设计及其验证方法,通过接受实验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编写了《模式识别实验指导书》。
在编写中由于可供参考的实验指导资料有限,因此本书肯定存在不少不妥之处,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本实验指导书共包含三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为安装并使用模式识别工具箱,通过本次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模式识别软件的具体形态、基本设置以及运行流程,了解一些基本识别方法的工作过程。
第二个实验为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二维样本进行分类,通过本次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运行机理,了解神经网络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进行参数设置和模型选择。
第三个实验为用支持向量机进行人脸识别,通过本次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支持向量机的运行机理、参数选择与快速算法等,了解在实际分类中学习样本库的重要性。
目录实验一安装并使用模式识别工具箱----------------------------------------------------------4 实验二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二维样本分类---------------------------------------------------13 实验三用支持向量机进行人脸识别---------------------------------------------------------22实验一安装并使用模式识别工具箱(2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安装模式识别工具箱的技巧,能熟练使用工具箱中的各项功能;2.熟练使用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器对样本分类;3.熟练使用感知准则对样本分类;4.熟练使用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对样本分类;5.了解近邻法的分类过程,了解参数K值对分类性能的影响(选做);6.了解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对分类性能的影响(选做)。
《计量地理学》(第二版) 11.3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应用实例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非线性的超大 规模连续时间动力系统,它由大量的处理单元(神经 元)广泛互连而形成的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和 优越性:
第一,具有自学习功能。例如实现图像识别时, 只要先把许多不同的图像样板和对应的应识别的结果 输入人工神经网络,网络就会通过自学习功能,慢慢 学会识别类似的图像(Bishop, 1995)。
(2)网络结构 图为三层BP网络结构示意图。它由输入层、 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
图11.3.6 三层BP网络结构图
(3)模式的传播过程
设输入的样本向量为 Xk(x1,x2,..x.n), , k1,2,...m, , 这里 m为训练的样本数,n为输入层的神经元数,与输入样
本相对应的希望输出向量为 Yk (y1,y2,..y.q,) , q为输出 层的神经元数,则:
图11.3.3 两个神经元的不同连接
对于(a)所示的两个神经元串行连接,当 w21>0为兴奋性连接时,若神经元1处于兴奋状态, 则神经元2也处于兴奋状态;当w21<0为抑制性连接 时,若神经元1处于兴奋状态,反而会使神经元2容 易处于抑制状态。
在(b)中,两个神经元处于相互结合性状态, 若w12和w21均为正,则某一个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 时,另一个神经元也倾向于兴奋状态,这称为神经 元之间的协调作用;若w12和w21均为负,则当某一 个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另一神经元倾向于抑制 状态,这称为神经元之间的竞争作用。
F2
-0.9795 0.9938 -0.0526 0.0601 0.0943 0.1018 0.3216 0.0765 0.0936 0.2561 0.2295 0.2294 0.6698 -0.8035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实验指导书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实验指导书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课程组2011年9月前言本实验是为了配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课程的理论学习而专门设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更高级课程和信息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书共分为八个实验:1.产生式系统实验;2.模糊推理系统实验;3.A*算法求解8数码问题实验;4.A*算法求解迷宫问题实验;5.遗传算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实验;6.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实验;7.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8.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
每个实验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条件、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等六个项目。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介绍实验的教学大纲;第二部分是介绍八个实验的内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实验指导书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人工智能课程组2011年9月目录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一产生式系统实验 (3)实验二模糊推理系统实验 (5)实验三A*算法实验I (9)实验四A*算法实验II (12)实验五遗传算法实验I (14)实验六遗传算法实验II (18)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 (20)实验八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 (24)实验教学大纲一、学时:16学时,一般安排在第9周至第16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运行环境:PC机、Visual C++ 6.0、Matlab 7.0。
三、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平台实验内容学时类型教学要求1 产生式系统应用VC++ 设计知识库,实现系统识别或分类等。
2 设计课内2 模糊推理系统应用Matlab 1)设计洗衣机的模糊控制器;2)设计两车追赶的模糊控制器。
2 验证课内3 A*算法应用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N数码问题的A*算法。
2 综合课内4 A*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迷宫问题的A*算法。
BP人工神经网络试验报告一
BP⼈⼯神经⽹络试验报告⼀学号:北京⼯商⼤学⼈⼯神经⽹络实验报告实验⼀基于BP算法的XX及Matlab实现院(系)专业学⽣姓名成绩指导教师2011年10⽉⼀、实验⽬的:1、熟悉MATLAB 中神经⽹络⼯具箱的使⽤⽅法;2、了解BP 神经⽹络各种优化算法的原理;3、掌握BP 神经⽹络各种优化算法的特点;4、掌握使⽤BP 神经⽹络各种优化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法。
⼆、实验内容:1 案例背景1.1 BP 神经⽹络概述BP 神经⽹络是⼀种多层前馈神经⽹络,该⽹络的主要特点是信号前向传递,误差反向传播。
在前向传递中,输⼊信号从输⼊层经隐含层逐层处理,直⾄输出层。
每⼀层的神经元状态只影响下⼀层神经元状态。
如果输出层得不到期望输出,则转⼊反向传播,根据预测误差调整⽹络权值和阈值,从⽽使BP 神经⽹络预测输出不断逼近期望输出。
BP 神经⽹络的拓扑结构如图1.1所⽰。
图1.1 BP 神经⽹络拓扑结构图图1.1中1x ,2x , ……n x 是BP 神经⽹络的输⼊值1y ,2y , ……n y 是BP 神经的预测值,ij ω和jk ω为BP 神经⽹络权值。
从图1.1可以看出,BP 神经⽹络可以看成⼀个⾮线性函数,⽹络输⼊值和预测值分别为该函数的⾃变量和因变量。
当输⼊节点数为n ,输出节点数为m 时,BP 神经⽹络就表达了从n 个⾃变量到m 个因变量的函数映射关系。
BP 神经⽹络预测前⾸先要训练⽹络,通过训练使⽹络具有联想记忆和预测能⼒。
BP 神经⽹络的训练过程包括以下⼏个步骤。
步骤1:⽹络初始化。
根据系统输⼊输出序列()y x ,确定⽹络输⼊层节点数n 、隐含层节点数l ,输出层节点数m ,初始化输⼊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ij ω和式中, l 为隐含层节点数; f 为隐含层激励函数,该函数有多种表达形式,本章所选函数为:步骤3:输出层输出计算。
根据隐含层输出H ,连接权值jk ω和阈值b ,计算BP 神经⽹络预测输出O 。
人工神经网络与应用实验指导20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人工神经网络与应用实验指导》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实验一 MATLAB ANN工具箱及感知器实现一、实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熟悉并掌握Matlab基本运算编程和运行,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帮助、示例等资源,掌握自主学习Matlab编程的能力,并能设计实现感知器,为后续处理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1、熟悉Matlab基本运算编程,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帮助、示例等资源。
(1)学会给矩阵赋值及常用矩阵运算;(2)学会在命令窗口单步执行命令;编写m文件及运行的方法;(3)掌握命令后“;”的显示控制作用,掌握清除命令窗口clc、图像窗口clf、内存和函数clear等命令的用法。
(4)学会用plot(x,y)绘制图形的方法;绘制双曲正切S函数的一阶导数曲线。
(5)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帮助、示例等资源。
2、设计一个感知器,并运行,分析结果、理解感知器算法。
三、实习参考(1)Matlab基本运算Matlab区分大小写,Abc,ABC,abc表示不同的矩阵名。
在矩阵A中,同一行中的内容用逗号分隔,而采用分号来表示换行。
一般情况下,用于同行中分隔的逗号是可以由空格来代替的。
基本的赋值语句:A=[1,2,3;4,5,6;7,8,0]矩阵加减法运算:C=A+B 和C=A-B。
矩阵的转置:A T=A’。
矩阵的点乘:C=A.×B矩阵的除法:x=A./B。
矩阵乘法:C=A×B对一个矩阵单个元素赋值和操作:A (:,j )表示A 矩阵的第j 列元素;A (i ,:)表示A 矩阵的第i 列全部元素。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 help 命令,如help plot ,则会给出相关的帮助信息。
(2)S 曲线函数式为xe xf y -+==11)(,设x 在[-10,10]之间每隔0.1取一个值。
用plot()绘制S 曲线。
可编写m 文件(polt_s.m )如下:%画S 曲线 x=[-10:0.1:10]; %给x 赋值 y=1./(1.0+exp(-x)) %计算yplot(x,y) %绘制x-y 关系曲线(S 曲线) hold on %保持图形,在原图上继续绘制 y1=y*(1.-y); %计算S 曲线的一阶导数 plot(x,y1,'--r')%绘制S 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3)设计一个二维输入矢量分为两类。
人工神经网络在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出其紫外吸收曲线 , 输入到已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 中, 就可以得出待测组分的浓度。
2 测 定实例
2 1 样 品 配 制 与 测 定 .
1 方 法原理
每种仪器分析方法都有它的适用对象 , 前还没有任何一种仪器分析方法能检测 自 目 然界 的所有物
质 。一 般而 言 , 紫外 区不 产生 吸收 的物 质是不 能够 采用 紫外 分光 光度法 加 以检测 的 。吗啉 ( ,. 在 14氧氮 杂 环 己烷 ,一 a4aaylhxn ) 20~3O t范 围 内的紫外 吸收 曲线如 图 1 示 。 1o _一zccoeae 在 0 x 0n o 所
图1 显示吗啉没有 明显吸收峰 , 利用紫外定量分析其含量不大可能。但笔者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 中, 有一次偶然看到学生将吗啉溶液混到苯酚溶液中进行紫外扫描 , 得到了如图 2 所示的吸收曲线。
同浓度 的纯苯 酚溶 液在 20~ 0 n 的紫外 吸收 曲线如 图 3所 示 。 0 30 m 对 比 图 2和 图 3可 知 , 于加 入 了吗 啉 , 酚溶 液 在 紫 外 区 的 吸收 曲线 发生 了变 化 , 由 苯 吸收 曲线 在
第2 6卷 第 6期
21 年 1 01 2月
大 学 化 学
UNI VER I Y HEMI T Y ST C s R
Vo . 6 No 6 12 . De . 0 1 c 2 1
j . .. . I¨ .1.’ -…_- - - .- 1 . . .. . . .. - . _- …. . . .… _ .- _ t . . .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第二版课程设计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第二版课程设计一、前言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本质上是一个数学模型。
它是建立在现代信息科学、数学、电子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群体智能的集成体现。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模式识别、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备受关注,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本课程设计将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为主线,结合数学基础、机器学习理论等多学科知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模型设计、参数调整及应用实例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学习到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方案2.1 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神经元结构、神经网络结构、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等;2.熟悉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如感知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自适应神经网络等;3.掌握神经网络在分类、回归等领域的应用,能够完成简单的神经网络设计、实现和应用;4.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创新能力。
2.2 课程设计内容1.神经元模型及激活函数的选择2.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3.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4.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介绍5.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6.神经网络在分类、回归、时间序列预测等领域的应用7.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2.3 课程设计形式1.理论课程讲解: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常见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等;2.课程设计实验:设计实现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回归、时间序列预测等应用;3.课程报告撰写: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及分析、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2.4 评分方式1.课程设计报告:60分;2.课程设计实验:30分;3.课堂表现:10分。
三、教学安排课程内容学时数讲解方式神经元模型及激活函数的选择 2 讲解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 4 讲解+实践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 6 讲解+实践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介绍 2 讲解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 4 讲解+实践神经网络在分类、回归、时间序列预测等领域的应用6 讲解+实践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 6 讲解+实践四、课程设计考核指标1.设计和实现神经网络的分类、回归、时间序列预测等应用;2.分析神经网络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撰写清晰、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4.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人工神经网络课程仿真实训
人工神经网络课程仿真实训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正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前沿技术,学校开设了人工神经网络课程,并安排了仿真实训。
人工神经网络,简而言之,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
它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自动提取特征、发现模式,并进行预测和决策。
然而,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很难真正领悟其精髓,这便是仿真实训的重要意义所在。
在仿真实训开始之前,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实训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使用特定的软件工具,构建和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相关的实验设备和软件环境,如 Python 编程语言、TensorFlow 框架等。
当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实训当中。
首先面临的任务是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
数据是人工神经网络的“食物”,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训练出性能优良的模型。
我们从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图像、文本、数值等。
然而,这些原始数据往往存在噪声、缺失值和异常值等问题,需要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这是一项繁琐但至关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处理。
在数据预处理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网络模型的构建。
这就像是搭建一座房子,需要选择合适的架构和材料。
我们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数据的类型,选择了不同的网络结构,如多层感知机、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网络的层数、神经元的数量、激活函数等参数。
这需要我们对网络结构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不断地尝试和调整,以找到最优的模型架构。
模型构建完成后,就进入了训练阶段。
训练过程就像是教导一个孩子学习知识,通过不断地给它展示数据和纠正错误,让它逐渐掌握规律。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设置合适的学习率、优化算法、损失函数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监控训练过程中的各种指标,如准确率、召回率、损失值等,以判断模型的训练效果。
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建立及成矿预测BP网络的实现
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建立及成矿预测BP网络的实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建立及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特别是使用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简称BP)网络的具体实现。
我们将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概述,包括其结构、学习机制以及优化算法。
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BP网络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包括网络层数、节点数、激活函数、学习率等关键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在理解了BP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成矿预测是一个复杂的地质问题,涉及到众多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
BP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非线性映射工具,能够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
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根据地质数据的特点,设计合适的BP网络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其预测效果。
我们将对BP网络在成矿预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讨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地质领域的决策和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结构的计算模型,它通过学习大量的输入输出样本数据,自动调整网络权重和阈值,从而实现对新数据的分类、识别或预测。
在建立ANN的数学模型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网络的拓扑结构、激活函数、学习算法等关键要素。
拓扑结构决定了神经网络的层次和连接方式。
在成矿预测中,我们通常采用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也称为多层感知器(MLP)。
这种网络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每一层的神经元与下一层的神经元全连接,但同一层内的神经元之间不连接。
输入层负责接收原始数据,隐藏层负责提取数据的特征,输出层负责给出预测结果。
激活函数决定了神经元如何对输入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
常用的激活函数包括Sigmoid函数、Tanh函数和ReLU函数等。
在成矿预测中,由于数据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我们通常选择ReLU函数作为隐藏层的激活函数,因为它在负值区域为零,可以有效缓解梯度消失问题。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PPT课件]
4〕相互结合型网络〔全互联或局部互联〕
相互结合型网络构造如以下图。这种网络在任意两个神经元 之间都可能有连接。在无反响的前向网络中,信号一旦通过, 某神经元,该神经元的处理就完毕了。而在相互结合的网络 中,信号要在神经元之间反复传递,网络处于一种不断改变 状态的动态之中。信号从某初始状态开场,经过假设干次变 化,才会到达某种平衡状态。根据网络的构造和神经元的特 性,网络的运行还有可能进入周期震荡或其他如混沌等平衡 状态。
2〕有反响的前向网路
其构造如以下图。输出层对输入层有信息反响,这种网络 可用于存储某种模式序列。如神经认知机和回归BP网络都 属于这种类型。
3〕层内有相互结合的前向网络
其构造如以下图。通过层内神经元的相互结合,可以实现 同一层内神经元之间的横向抑制或兴奋抑制。这样可以限 制每层内可以同时动作的神经元素,或者把每层内的神经 元分为假设干组,让每一组作为一个整体进展运作。例如, 可以利用横向抑制机理把某层内具有最大输出的神经元挑 选出来,从而抑制其他神经元,使之处于无输出的状态。
➢它是由简单信息处理单元〔人工神经元,简称神经 元〕互联组成的网络,能承受并处理信息。网络的信 息处理由处理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它是通过 把问题表达成处理单元之间的连接权来处理的。
❖ 多年来,学者们建立了多种神经网络模型,决定 其整体性能的三大要素为:
❖ 〔1〕神经元〔信息处理单元〕的特性。 ❖ 〔2〕神经元之间互相连接的形式——拓扑构造。 ❖ 〔3〕为适应环境而改善性能的学习规那么。 ❖ 神经网络是人脑的某种抽象、简化和模拟,反映
Ep (t)
dp yp (t) 2
1 2 [d p
yp (t)]2
1 2
e2p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人工神经网络与应用实验指导》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实验一 MATLAB ANN工具箱及感知器实现一、实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熟悉并掌握Matlab基本运算编程和运行,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帮助、示例等资源,掌握自主学习Matlab编程的能力,并能设计实现感知器,为后续处理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1、熟悉Matlab基本运算编程,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帮助、示例等资源。
(1)学会给矩阵赋值及常用矩阵运算;(2)学会在命令窗口单步执行命令;编写m文件及运行的方法;(3)掌握命令后“;”的显示控制作用,掌握清除命令窗口clc、图像窗口clf、内存和函数clear等命令的用法。
(4)学会用plot(x,y)绘制图形的方法;绘制双曲正切S函数的一阶导数曲线。
(5)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帮助、示例等资源。
2、设计一个感知器,并运行,分析结果、理解感知器算法。
三、实习参考(1)Matlab基本运算Matlab区分大小写,Abc,ABC,abc表示不同的矩阵名。
在矩阵A中,同一行中的内容用逗号分隔,而采用分号来表示换行。
一般情况下,用于同行中分隔的逗号是可以由空格来代替的。
基本的赋值语句:A=[1,2,3;4,5,6;7,8,0]矩阵加减法运算:C=A+B 和C=A-B。
矩阵的转置:A T=A’。
矩阵的点乘:C=A.×B矩阵的除法:x=A./B。
矩阵乘法:C=A×B对一个矩阵单个元素赋值和操作:A (:,j )表示A 矩阵的第j 列元素;A (i ,:)表示A 矩阵的第i 列全部元素。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 help 命令,如help plot ,则会给出相关的帮助信息。
(2)S 曲线函数式为xe xf y -+==11)(,设x 在[-10,10]之间每隔0.1取一个值。
用plot()绘制S 曲线。
可编写m 文件(polt_s.m )如下:%画S 曲线 x=[-10:0.1:10]; %给x 赋值 y=1./(1.0+exp(-x)) %计算yplot(x,y) %绘制x-y 关系曲线(S 曲线) hold on %保持图形,在原图上继续绘制 y1=y*(1.-y); %计算S 曲线的一阶导数 plot(x,y1,'--r')%绘制S 曲线的一阶导数曲线(3)设计一个二维输入矢量分为两类。
%gzq1.m%P 输入向量,T 为目标向量 P=[-1.0 -0.5 +0.3 -0.1; -0.5 +0.5 -0.5 +1.0] T=[1 1 0 0];plotpv(P,T); %绘制感知器的输入输出矢量 disp('按任意键继续.') pause %按任意键继续net=newp([-1 1;-1 1],1); %NEWP 建立一个感知器. plotpv(P,T); %绘制输入向量 plotpc(net.IW{1},net.b{1}); %绘制初始分类线net.adaptParam.passes = 3;net = adapt(net,P,T); %ADAPT 返回一个最佳分类的网络ner plotpc(net.IW{1},net.b{1}); %绘制训练后的分类线%利用训练好的感知器进行分类p=[0.7;1.2]; %给定一个输入a=sim(net,p) %SIM对感知器神经网络进行仿真.行尾无“;”号,%在命令窗口显示a的值。
disp('结束!')四、思考与讨论1、如何控制程序运行暂停时间?2、比较一个命令行后有无“;”的差别。
3、画出gzq1.m中网络模型。
4、查帮助并分析plot、plotpv、plotpc的不同。
实验二自适应线性元件的设计与训练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掌握用Matlab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设计自适应线性元件的方法,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学习和训练过程;理解误差曲面;分析比较自适应线性元件的不足。
二、实习内容1、掌握自适应线性元件的方法。
设计一个线性神经元响应特定输入下的目标输出:P = [1.0 -1.2];T = [0.5 1.0];用ERRSURF函数计算在一定范围可能权重和阈值下的神经元的误差,用PLOTES以等高线的形式绘制误差表面,并在误差曲面上绘制出最佳权重、阈值的点。
2、设计一个线性神经元件,线性神经元以实现对输入矢量P = [+1.0 +1.5 +3.0 4.5]和输出矢量T = [+0.5 +1.1 +1.7 2.6]的线性拟合。
3、在上面的网络设计中,不断增大学习率,分析学习大小对训练次数及网络能否收敛的影响。
三、实习参考(1)自适应线性元件的方法及误差曲面分析% 模式联想误差曲面% 设计一个线性神经元响应特定输入下的目标输出% P定义两个1单元的输入模式,T定义相关的1单元的目标矢量P = [1.0 -1.2];T = [0.5 1.0];% ERRSURF计算在一定范围可能权重和阈值下的神经元的误差% PLOTES绘制误差表面.并在误差曲面上绘制出最佳权重、阈值的点。
w_range = -1:0.1:1; %权重取值范围b_range = -1:0.1:1; %阈值取值范围ES = errsurf(P,T,w_range,b_range,'purelin'); %计算误差plotes(w_range,b_range,ES); %绘制误差曲面pausenet = newlind(P,T); %函数NEWLIND设计一个误差最小的网络层%SIM仿真网络的输入P。
可以计算出神经元的误差,A = sim(net,P)E = T - ASSE = sumsqr(E) %SUMSQR累加平方误差plotes(w_range,b_range,ES); %重新绘制误差曲面pauseplotep(net.IW{1,1},net.b{1},SSE);%用SOLVELIN返回的权值和阈值在误差曲面上绘制出位置% 用一个输入进行测试。
p = -1.2;a = sim(net,p)(2)线性拟合线性元件设计%拟合线性问题% P-输入矢量;T-目标矢量P = [+1.0 +1.5 +3.0 4.5];T = [+0.5 +1.1 +1.7 2.6];%计算最大学习率,包括阈值maxlr = maxlinlr(P,'bias');%newlin用于建立一个线性网络net = newlin([-2 2],1,[0],maxlr);%设置最大训练步数net.trainParam.epochs = 15;[net,tr] = train(net,P,T);%tr为训练记录(训练步数,性能)%仿真p = -1.1;a = sim(net, p)四、思考与讨论1、自适应线性元件和感知器有哪些不同?2、自适应线性元件的传递函数是哪种类型?3、自适应线性元件设计为多层是否可以提高网络性能?4、学习率大小对训练次数及网络性影响如何?实验三 BP网络设计与训练(一)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掌握用Matlab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设计BP网络的方法,掌握BP网络的设计以及训练过程;掌握用BP网络进行函数逼近和分类的基本设计方法;分析比较几种BP训练算法的训练性能;掌握动量法、自适应学习速率算法的设计和应用;通过实验,对局部极小问题有深入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1、设计并训练一个BP网络,使其进行模式p = [-1 -1 2 2; 0 5 0 5]进行分类。
2、用动量法训练BP网络,比较动量法和纯梯度法对同一个BP网络进行训练的效率。
3、设计一个BP网络,用于逼近一个函数。
该函数输入范围为[-2,2],输出为T=sin(2*pi*P)+0.2*randn(size(P))。
改变隐层神经元数量,分析比较不同隐层神经元数量下网络训练效率及最终训练结果。
4、设计一个BP网络,用自适应学习率算法对其训练,用于逼近一个函数。
21个输入在[-1,1]之间,输出为[-0.9602 -0.5770 0.0729 0.3771 0.6405 0.6600 0.4609 0.1336 -0.2013 -0.4344 -0.5000 -0.3930 -0.1647 0.0988 0.3072 0.3960 0.3449 0.1816 -0.0312 -0.2189 -0.3201]。
5、在实习内容3中,事先给定一个不合适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考察局部极小值问题。
三、实习参考1、BP算法主要函数:(1)变换函数:对数S型激活函数logsig.m;双曲正切S型激活函数tansig.m;线性激活函数purelin.m;(2)误差相关函数:误差函数sumsqr.m;误差的变化函数deltalin.m,deltatan.m和deltasig.m,分别用于线性层、双曲正切层和对数层。
(3)newff,生成一个前向网络,如,net = newff([0 10],[5 1],{'tansig' 'purelin'},’trainlm’ );(4)网络训练函数:A、train() 纯梯度法训练一个神经网络;B、traingda() 自适应学习速率梯度下降法;C、trainrp()回弹BP算法;D、共轭梯度算法训练函数3个:traincgp ()、traincgb()、trainscg();E、trainlm(),Levenberg-Marquardt训练算法。
(5)学习函数:A、learngd (),梯度下降法学习函数;B、learnbpm(),利用动量规则改进的BP算法。
(6)sim (),网络仿真函数。
(7)函数具体用法可参考帮助,或在命令窗口输入:help 函数名,如help learnbpm,回车即可。
2、缺省训练参数及训练参数设置方法(1)缺省训练参数net.trainParam.epochs=10net.trainParam.goal =0net.trainParam.lr=0.01net.trainParam.lr_inc=1.05 Ratio to increase learning ratenet.trainParam.lr_dec=0.7 Ratio to decrease learning ratenet.trainParam.max_fail=5 Maximum validation failuresnet.trainParam.max_perf_inc=1.04 Maximum performance increasenet.trainParam.min_grad=1e-10 Minimum performance gradientnet.trainParam.show=25net.trainParam.time=inf Maximum time to train in seconds(2)训练参数设置方法在m文件中编写上述相关设置命令,等号的右侧直接给出设置的训练参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