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车载网络

教学大纲-车载网络
教学大纲-车载网络

《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检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机电工程系

日期:2017年4月5日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车载网络技术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授课系部:机电工程系

计划学时:32

学分: 1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属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本课程在简要介绍汽车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之后,重点讲述CAN总线、光学总线(MOST和byteflight)、子总线(LIN、K总线协议、BSD 总线、蓝牙技术)、以太网、FlexRay、网关与诊断总线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典型车系的汽车网络系统及其故障诊断、检测、维修等实用内容也作了充分的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汽车网络技术的理解和认识,熟悉汽车网络技术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以及不同车型、不同车系的网络技术特点,深刻认识和体会汽车网络系统的故障规律和故障特点,构建和积累初步的汽车网络系统检测诊断经验,切实培养和提高汽车网络系统故障检测诊断的实际工作能力。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原理与构造》为前导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知识为学生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汽车电控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能力目标

(1)能够对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分析、修复和排除;

(2)能够正确使用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各种检测、维修设备和工具;

(3)能够正确使用和养护汽车车载网络系统,保障工作性能良好;

(4)通过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常见故障检测、诊断、维修,积累排除汽车故障技术工作经验,提高检测、分析、维修汽车故障能力;

(5)通过汽车车载网络系统各种检测、维修设备和工具的正确使用,养成正确、安全、规范使用设备工具的意识,提高善于使用设备工具的能力;

(6)通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边做边学,在做中学习,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总线、汽车网络技术基本知识;

(2)掌握CAN总线的工作原理里故障分析方法;

(3)掌握CAN-BUS总线系统的工作原理里及故障类型;

(4)掌握汽车总线电路(电源、发动机模块)的读图方法;

(5)了解汽车媒体网络种类及应用。

3. 素质目标

(1)通过分组完成操作任务,提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的能力,适应工作岗位中汽车售后为客户服务的要求;

(2)通过分组完成操作训练任务,提高分工协作,组织能力、团结意识,适应完成汽车维修工作岗位任务的要求;

(3)通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资料、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和提高;

(4)通过尽可能多的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增强体力、提高耐力;吃苦耐劳、责任意识,有利于适应汽车维修工作岗位;

(5)通过分组竞赛完成操作训练任务,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表现意识、自信心,适应汽车维修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模式,通过以下六个项目的实施,从而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建议总课时为32学时,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

1.绪论

(1)了解汽车网络技术的产生背景、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汽车网络标准与协议;

(2)熟悉汽车网络的分类、汽车网络技术的应用概况;

(3)掌握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Telematics。

重点:汽车网络的分类及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2.CAN总线

(1)了解CAN总线的工作原理;

(2)熟悉CAN总线的具体应用;

(3)掌握CAN总线的检测方法。

重点:CAN总线的具体应用及检测方法。

3.光学总线

(1)熟悉光学总线(MOST和byteflight)的数据传输原理和特点;

(2)掌握光学总线(MOST和byteflight)的具体应用和光导纤维的使用与维修技能。

重点:光学总线(MOST和byteflight)的具体应用和光导纤维的使用与维修技能。

难点:光波传输系统信号衰减的检测及光导纤维接头的制作。

4.子总线系统

(1)了解汽车网络子总线系统(LIN总线、K总线协议、BSD总线、蓝牙技术)的各自特性;

(2)熟悉汽车网络子总线系统的类别、特点和应用范畴。

重点:汽车网络子总线系统的类别、特点和应用范畴。

5.以太网与FlexRay

(1)熟悉以太网与FlexRay的标准及特性;

(2)掌握以太网与FlexRay总线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

重点:以太网与FlexRay总线在汽车上的具体应用。

6.网关与诊断总线

(1)熟悉汽车网关与诊断总线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网关的安装位置、电路构成以及诊断总线的连接方法。

重点:汽车网关的安装位置以及诊断总线的连接方法。

7.典型汽车网络系统

(1)了解典型车系(奥迪、大众、宝马、丰田、法国车系)采用的汽车网络技术;

(2)熟悉典型汽车网络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重点:典型汽车网络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8.汽车网络系统检修

(1)了解汽车网络系统常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2)熟悉汽车网络系统波形分析方法。

(3)掌握基本的汽车网络系统故障检测诊断能力。

重点:汽车网络系统波形分析方法以及终端电阻、静态电流的检测。

难点:汽车网络系统故障检测诊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实施建议

(一)学时分配

(二)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按照“目标(任务)下达与布置——查阅维修资料和系统分析——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讲评与总结”的规范化、专业化教学指导方法。采用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

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增强,主讲教师教学效率提高。

(2)教学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做”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专业教学软件和实物教学;将课堂设在实训基地,学生在同一个空间完成学习与训练。课堂教学教师和实训教学教师完全融合,真正实行“教、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全融合。

(3)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加大课程实践学习的强度。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查询、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多种方式开展实训教学。实训按照课内实训、阶段综合实训、自主实训等环节开展教学。课内实训由主讲教师示范、辅导进行。部分综合实训可采取主讲教师带领去校外实训基地听取兼职教师的指导。

3.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学生成绩采用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70%)+期末考试(30%)综合评定。

授课过程中,每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考核成绩;将几个模块的考核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

五、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建议教材

(1)秦贵和.《车载网络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5

(2)徐景波《汽车总线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2. 主要参考书

(1)南金瑞、刘波澜.《汽车单片机及车载总线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0

(2)Daniel Rouche.《汽车车载网络(VAN/CAN/LIN)技术详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3)Andrew S.Tanenbaum、Amsterdam著,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4版)(中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8

六、其他说明

推荐教学参考网站:

1. https://www.360docs.net/doc/368300460.html,/view/c68aef42336c1eb91a375dfc.html

2. https://www.360docs.net/doc/368300460.html,/?fromuser=susu0408

网络管理答案(第3版)

第一章ao 导论 思考题 1-1 什么是网络管理?简述它的重要性。 答: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P4)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网络设备的复杂化使网络管理变得复杂。 2、网络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网络的有效管理。 3、先进可靠的网络管理也是用户所要求的。(P4) 1-2 网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答: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者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P5) 1-3 网络管理主要涉及哪些基础理论与技术? 答:网络管理是一门高度综合和复杂的技术,除其自身包含丰富的内容之外,还涉及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性能分析理论、网络的可靠性理论、网络优化理论、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P6-P13) 1-4 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与面向过程的分析技术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面向对象 分析技术的优点是什么? 答: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与面向过程技术相比的区别在于:面向过程技术是将处理问题的方案看成一个过程,然后把过程逐步分解为更小的过程,直至小过程的复杂程度易于处理为止;面向对象技术是将问题看成是事物(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定义有关对象的属性、可产生的或被施加的操作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面向过程技术是以动词为中心,而面向对象技术是以名词为中心。 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的优点包括: 1、面向对象分析技术更符合人们以名词为中心的思维习惯,更易于理解和掌 握。 2、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特有的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以及同质异构性在克服 复杂性方面具有优势。 a. 抽象性提供了对于复杂对象的单纯接口。 b. 封装性对复杂的个体实现了细节的隐藏。 c. 继承性可以非常方便地表达事物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层 次关系。 d. 同质异构性在保证了对象的外部接口不变的前提下,解决了网络设 备升级改造后管理上的向后兼容等问题。 (P10-P11) 1-5 网络管理的5 个功能领域是什么?答:1、配置管理 2、性能管理 3、故障管理 4、安全管理 5、计费管理(P16) 1-6 网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网络管理的内容包括:业务量控制、路由选择、网络自愈、网络信息安全和

《网络存储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存储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存储技术》 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均开设的 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是高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注重 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 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调试技能, 提高网络存储各部件的组装、设置、日常维护、维修及管理系统安装 等使用技术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构建学生信息化基础核心能力、 为职业能力提供信息化 工具为出发点、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重构教学做一体式的课程, 以情境式案例为载体,逐步推进学生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培养。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存储和虚拟化技术的基 础知识。 通过实际项目及任务,典型案例分析与实战操作为手段,培养学 课程名称: 网络存储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单位: 术专业 信息与软件工程系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网络技 时: 40 学时 分:4 1. 写 人:盛建军 2014年 8 月 审 定 人:尹光辉 课程性质

生进行网络存储与虚拟化实现方案系统分析与实践实施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以及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对职业素质养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学内容组织和编排 通过对企业调研,了解到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职业岗位,结合工作实际,根据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形成8个学习案例和3个综合实训项目,针对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设计选修内容。 《网络存储技术》学习案例及课时分配表

5.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案例中的典型任务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进行知识点的引导,通过学生自己对任务的实施和讨论,教师对任务的评价,强化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案例与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任务 任务一:掌 握理论基 础知识

网络存储技术试卷(有答案)教学文案

网络存储技术试卷(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串行传输方式的硬盘接口不包括( ) A. SAS B. FC C. SATA D. SCSI 2、RAID6级别的RAID组的磁盘利用率(N:成员盘个数): ( ) A. N/(N-2) B. 100% C. (N-2)/N D. 1/2N 3、对于E-mail或者是DB应用,以下哪个RAID级别是不被推荐的 : ( ) A. RAID10 B. RAID6 C. RAID5 D. RAID0 4、磁盘阵列中映射给主机使用的通用存储空间单元被称为( ),它是在RAID 的基础上创建的逻辑空间。 A. LUN B. RAID C. 硬盘 D. 磁盘阵列 5、下列RAID技术无法提高读写性能的是:( ) A. RAID0 B. RAID1 C. RAID3 D. RAID5 6、下列RAID技术中可以允许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而仍然保证数据有效的是:( ) A. RAID3 B. RAID4 C. RAID5 D. RAID6 7、下列RAID技术中无法提高可靠性的是() A. RAID0 B. RAID1 C. RAID10 D. RAID01 8、主机访问存储路径顺序为( ) A. 文件系统->应用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B.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C.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I/O子系统->卷->RAID控制器->磁盘 D.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RAID控制器->I/O子系统->磁盘 9、下列RAID技术中,磁盘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 ) A. RAID1 B. RAID3 C. RAID0 D. RAID05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实用标准-2015

《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网络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网络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数据库系统通用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通过实例掌握数据库的安装、数据库和表的管理、事务处理、安全性管理、数据完整性控制以及备份和恢复等操作。 本门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软件专业、网络专业的学生,培养学生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培养学生数据库实际使用和开发能力以及对应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围绕SQL语言的使用、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数据库对象的设计与操作等内容,兼顾数据库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的同时,拥有操作、设计、管理和开发数据库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 本门课程共设72个课时,其中讲课50学时,实践22学时。共5个学分。 2. 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安装和配置SQL Server;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保证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询操作;对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的职业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课程目标 2.2.1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理论;(2)掌握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及其使用;(3)熟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5)游标、触发器、存储过程的应用;(6)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实施和维护, 熟悉数据库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角色、用户和权限;(8)数据库还原和备份、维护计划;(11)DTS数据传输;(12)规划索引、创建并维护索引;(13)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向。 2.2.2课程具体目标

网络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课程设计)报告名称:网络数据库课程设计 姓名:刘岩 学号:071103417 年级专业: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月日

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的任务是设计一个针对某商品批发销售企业进销存业务的数据系统。这个系统中涵盖了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和库存部门等各项管理部门,也涉及到采购、销售以及库存管理多方面的智能。该系统能够对客户的信用、订单、供应商、出进货等信息提供存储、更新、查询、统计等功能,从而实现企业根据业务事务发生的不同情况,正确计算产品库存的功能,其中包括:基本资料的维护、采购功能、批发功能、库存管理、盘点管理、维护日志记录等。这样以来,企业能够合理控制进销存各个环节,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管理的高效率、实时性、安全性、科学化、现代化和智能化。 二、课设计划 1、交付成果 小组共上交四份成果,包括系统设计书、开发报告、ERwin设计文件、 2、进度计划 准备工作——2013年12月23日晚。搜集课程设计的材料、查看数据库设计相关内容,并了解本课设的整体流程。 人员分工——2013年12月23日晚。小组对本课设进行讨论,并进行分工。 课程设计——2013年12月23日至27日 实体关系设计—24日午完成。分配到这个部分的成员首先熟知此业务的流程以及功能要求,建立实体逻辑和物理模型。 表空间及数据文件—24日午前完成。负责创建用户及两个表空间,一个存放表一个存放索引。 建表及索引—25日午完成。建表及创建相应的索引。 存储过程及触发器—26日晚前完成。创建存储过程以及采购和销售触发器,并分别进行测试。 3、质量保证计划 数据建模规范性:构建数据库逻辑模型,由于是项目组成员之间在数据库层面沟通交互的依据,必须规范作图,包括表、主键、外键及关系。命名字段尤其要注意,既要让人易懂也要简练,并注意字长等。 表的设计规范性:对于主键的设置,除临时表和外部表外都要建立主键;还有就是表空间的使用规范,对于很少用于增删改的表、经常发生INSERT的表以及发生两种以上DML操作的动态表,要放在不同的表空间中。 索引建立规范:针对大数据量表应该先在唯一约束列上建立普通索引,再添加唯一性约束。还要注意索引重建的规范。 SQL访问规范:要注意增删改语句的使用,避免语句的使用错误。 4、小组分工与协作计划 小组分工: 构建实体关系:刘岩(负责人)、林智敏(检查者) 表空间及数据文件:张丛(负责人)、吴乾煌(检查者) 创建索引:张丛(负责人)、吴乾煌(检查者) 存储过程:张凯(负责人)、杨煌辉(检查者) 触发器:马成龙(负责人)、谢佳辉(检查者) (备注:指导者——张瑜)

几种常见网络存储技术的比较(精)

几种常见网络存储技术的比较 一、直接附加存储(DAS 是指将存储设备直接连接服务器上使用。成本低,配置简单,和使用本机硬盘并无太大差别。DAS问题:(1服务器容易成为系统瓶颈;(2服务器发生故障,数据不可访问;(3对于存在多个服务器的系统来说,设备分散,不便管理。(4数据备份操作复杂。 二、网络附加存储(NAS NAS是一种带有瘦服务器的存储设备。NAS设备直接连接到TCP/IP网络上,网络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存取管理数据。由于NAS只需要在一个磁盘阵列柜外增加一套瘦服务器系统,对硬件要求很低,成本不高。NAS 主要问题是:(1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易受流量的影响。(2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容易产生数据泄漏等安全问题;(3存储只能以文件方式访问,而不能像普通文件系统一样直接访问物理数据块,因此会在某些情况下严重影响系统效率,比如大型数据库就不能使用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是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数据中心,以便于访问的技术,也称为“网络存储器”。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其成本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NAS的存储以文件为单位,一般支持CIFS / HTTP / FTP等方式的访问。 NAS:NAS从结构上讲就是一台精简型的电脑,在架构上不像个人电脑那么复杂,在外观上就像家电产品,只需电源与简单的控制钮,。一般只具有网络接口。也有部分NAS产品需要与SAN产品连接,可能会有FC接口。NAS产品一般用系统软件。一个NAS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模块和多个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NAS 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网络环境当中。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主要用以内部人员的上网行为进行管理,对其所发布的信息进行审计,防止不良信息散发到互联网上,阻止学生访问不良网站,阻断不必要的网络应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一个绿色的上网环境。 技术要求如下: 1、产品基本要求: 产品部署产品可通过旁路、透明桥接、网关三种对网络数据流进行采集、分析和识别, 实时监视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记录网络事件、发现安全隐患,并对网络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和协议还原; 在旁路方式下,系统可以支持多个网口同时采集数据。 产品资质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 证》,通过以下检测标准: 1) GA658-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信息代码 2) GA659-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格式 3) GA660-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上网服务场所端功 能要求 4) GA661-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远程通讯端功能要 求 5) GA663-2006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远程通讯端接口技 术要求

6) MSTL_JBZ_04-024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列标准检验实 施细则 网络接口产品为硬件形态具有2个以上1000M网络接口 2、系统封堵功能: 系统提供的不良网站1、系统提供百万条以上网址列表,并支持网址库的自动在线升级; 数量和分类 2、网址库具有不良网站的分类,包括不良言论、暴力、毒品、色情等不良网址。用户可以自定义网站支持用户根据学校内部的网络应用特点自行定义网站分类和网站站点,系统可分类以对自定义的网站进行按管理策略进行封堵或放行等监控。对IM类软件的控管 IM类协议的识别: QQ |--文件传输 |--音视频 |--网络硬盘 |--游戏 |--远程协助 |--聊天 MSN |--聊天 |--文件传输 |--音视频 |--游戏 Yahoo |--文件传输 |--视频

网络存储技术的分类

目前的网络存储技术大致分为三类:? 1、直接依附存储技术(direct attached storage, das) das又称为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体系,如图一所示。其特征为存储设备为通用服务器的一部分,该服务器同时提供应用程序的运行,即数据访问与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服务程序紧密相关。当用户数量增加或服务器正在提供服务时,其响应速度会变慢。在网络带宽足够的情况下,服务器本身成为数据输入输出的瓶颈。现在已渐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再为大家所采用。 2、网络依附存储技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nas的结构是以网络为中心,面向文件服务的。在这种存储系统中,应用和数据存储部分不在同一服务器上,即有专用的应用服务器和专用的数据服务器。其中专用数据服务器不再承担应用服务,称之为"瘦服务器"(thin server)。

数据服务器通过局域网的接口与应用服务器连接,应用服务器将数据服务器视做网络文件系统,通过标准lan进行访问。由于采用局域网上通用数据传输协议,如nfs、cifs等,所以nas能够在异构的服务器之间共享数据,如windows nt 和unix混合系统。nas系统的关键是文件服务器,一个经过优化的专用文件服务和存储服务的服务器是文件系统所在地和nas设备的控制中心,该服务器一般可以支持多个i/o节点和网络接口,每个i/o节点都有自己的存储设备。 3、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san) san是一种以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 fc)实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通讯的网络结构,如图三所示。san的核心是fc,其中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各自独立,地位平等,通过高带宽(传输速率为800mb/s,双全工时可达1.6gb/ s)f c集线器或fc交换机相连,可避免大流量数据传输时发生阻塞和冲突。各应用工作站通过局域网访问服务器,在各存储设备之间交换数据时可以不通过服务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服务器承受的压力。 ——nas与san的比较 nas、san与传统网络存储技术相比而言,无论是从网络传输带宽、数据共享性还是从存储容量的可扩充性、数据的一体化和安全性等个方面来说,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现在众多的用户在对其存储方案进行选择时,实际上也就成为对nas和san的选择了。 nas和san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提供集中化的数据存储和整合优化,都能有效的存取文件,都允许在众多的主机间共享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都允许从应用服务器上分离存储。而且,它们都提供数据的高可用性,都能通过冗余部件和raid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nas和san也有着一些不同点。首先,实施和维护的难易程度不同。上面曾提到,nas的存储设备与众多访问客户的连接是通过标准的lan进行的,也就是

四种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比较及区别

四种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比较及区别 目前高端服务器使用的专业网络存储技术大概分为四种,有DAS、NAS、SAN、iscsl,它们可以使用RAID阵列提供高效的安全存储空间。 一、直接附加存储(DAS) 直接附加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直接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使用。DAS购置成本低,配置简单,使用过程和使用本机硬盘并无太大差别,对于服务器的要求仅仅是一个外接的SCSI口,因此对于小型企业很有吸引力。但是DAS也存在诸多问题:(1)服务器本身容易成为系统瓶颈;(2)服务器发生故障,数据不可访问;(3)对于存在多个服务器的系统来说,设备分散,不便管理。同时多台服务器使用DAS时,存储空间不能在服务器之间动态分配,可能造成相当的资源浪费;(4)数据备份操作复杂。 二、网络附加存储(NAS) NAS实际是一种带有瘦服务器的存储设备。这个瘦服务器实际是一台网络文件服务器。NAS设备直接连接到TCP/IP网络上,网络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存取管理数据。NAS作为一种瘦服务器系统,易于安装和部署,管理使用也很方便。同时由于可以允许客户机不通过服务器直接在NAS中存取数据,因此对服务器来说可以减少系统开销。NAS为异构平台使用统一存储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由于NAS只需要在一个基本的磁盘阵列柜外增加一套瘦服务器系统,对硬件要求很低,软件成本也不高,甚至可以使用免费的LINUX解决方案,成本只比直接附加存储略高。NAS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易受网络上其它流量的影响。当网络上有其它大数据流量时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2)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容易产生数据泄漏等安全问题;(3)存储只能以文件方式访问,而不能像普通文件系统一样直接访问物理数据块,因此会在某些情况下严重影响系统效率,比如大型数据库就不能使用NAS. 三、存储区域网(SAN) SAN实际是一种专门为存储建立的独立于TCP/IP网络之外的专用网络。目前一般的SAN 提供2Gb/S到4Gb/S的传输数率,同时SAN网络独立于数据网络存在,因此存取速度很快,另外SAN一般采用高端的RAID阵列,使SAN的性能在几种专业网络存储技术中傲视群雄。SAN由于其基础是一个专用网络,因此扩展性很强,不管是在一个SAN系统中增加一定的存储空间还是增加几台使用存储空间的服务器都非常方便。通过SAN接口的磁带机,SAN系统可以方便高效的实现数据的集中备份。SAN作为一种新兴的存储方式,是未来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1)价格昂贵。不论是SAN阵列柜还是SAN必须的光纤通道交换机价格都是十分昂贵的,就连服务器上使用的光通道卡的价格也是不容易被小型商业企业所接受的;(2)需要单独建立光纤网络,异地扩展比较困难;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上作业习题答案

单选题 1.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 (A) 生成逻辑模型 (B) 调查分析 (C) 将逻辑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 (D) 系统实施 难度:较易分值:1.0 2. 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的依据。 (A) 系统规划 (B) 系统分析 (C) 系统实施 (D) 系统评价 难度:较易分值:1.0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3. 为数据仓库提供最底层数据操作的数据库系统及外部数据的是( ) (A) 数据元 (B) 纪录 (C) 数据源 (D) 原始文件 难度:较易分值:1.0 4. 那些检查网络系统完整性和完全性的人是()

(A) 黑客 (B) 管理员 (C) 用户 (D) 系统分析员 难度:较易分值:1.0 5. E—R模型属于( ) (A) 信息模型 (B) 层次模型 (C) 关系模型 (D) 网状模型 难度:较易分值:2.0 6. 不属于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的实现方法是() (A) 直接地址法 (B) 相对键法 (C) 杂凑法 (D) 分块法 难度:较易分值:1.0 7. 一个组织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其方向和目标是由()确定的 (A) 项目负责人的观点 (B) 外部的环境 (C) 经理的长处与抱负

(D) 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难度:较易分值:1.0 8. ()不是MRP依据的关键信息 (A) MPS (B) 金融信息 (C) BOM (D) 库存信息 难度:较易分值:1.0 9.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面向( ) (A) 主题 (B) 应用 (C) 决策 (D) 管理 难度:较易分值:1.0 10. 管理组织按其层次与幅度的关系可分为金字塔结构和() (A) 直式结构 (B) 矩阵结构 (C) 扁型结构 (D) H型结构 难度:较易分值:1.0 11. 常用的保密技术不包括( ) (A) 防侦收

存储设备的三种类型

1常见存储类型 对于企业存储设备而言,根据其实现方式主要划分为DAS、SAN和NAS三种,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了不同解决方案。(区别见图2) 图1三种存储技术比较 1.1DAS DAS(DirectAttachSTorage):是直接连接于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存方式,每一台主机服务器有独立的储存设备,每台主机服务器的储存设备无法互通,需要跨主机存取资料时,必须经过相对复杂的设定,若主机服务器分属不同的操作系统,要存取彼此的资料,更是复杂,有些系统甚至不能存取。通常用在单一网络环境下且数据交换量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环境下,可以说是一种应用较为早的技术实现。 1.2SAN SAN(StorageAreaNetwork):是一种用高速(光纤)网络联接专业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存方式,此系统会位于主机群的后端,它使用高速I/O联结方式,如SCSI,ESCON及 Fibre-Channels。一般而言,SAN应用在对网络速度要求高、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对数据共享的性能要求高的应用环境中,特点是代价高,性能好。例如电信、银行的大数据量关键应用。 1.3NAS 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是一套网络储存设备,通常是直接连在网络上并提供资料存取服务,一套NAS储存设备就如同一个提供数据文件服务的系统,特点是性价比高。例如教育、政府、企业等数据存储应用。 2三种技术比较 以下,通过表格的方式对于三种存储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表格1三种技术的比较 录像存储 录像存储是指将监控图像录制下来,并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并可在以后随时被读出回放。 存储的实现有多种模式,包括DAS(直连存储)、SAN(存储区域网)和NAS(网络就是普通计算机系统最常用的存储方式,即将存储介质(硬盘)直接挂接DAS存储)等。. 在CPU的直接访问总线上,优点是访问效率高,缺点是占用系统总线资源、挂接数量有限,一般适用于低端PC系统。SAN是将存储和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分开,系统对存储的访问通过专用的存储网络来访问,对存储的管理可交付与存储网络来管理,优点是高效的存储管理、存储升级容易,而缺点则是系统较大,成本过高,适用于高端设备。NAS则充分利用系统原有的网络接口,对存储的访问是通过通用网络接口,访问通过高层接口实现,同时设备可专注与存储的管理,优点是系统简单、兼容现有系统、扩容方便,缺点则是效率相对比较低。 典型的传统数字硬盘录像机设备一般都采用DAS方式,即自身包含若干硬盘,录像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直接存储在本地硬盘中,回放也从本地硬盘中读出。网络功能只是个附加的功能,主要面向远程终端实时监控本地图像和回放本地录像。在系统比较大时,这种方式必然是分布式存储的,给系统管理带来了麻烦。数字硬盘录像机的发展将使网络成为中心,而规模的增大使得分布式存储的缺点更加显着。采用NAS作为录像的存储设备,解决了传统数字硬盘录像机所限制的这些问题,作为下一代数字录像系统,其优势表现在: a优良的设备环境:由于硬盘的不稳定性,需要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来延长硬盘的寿命和减少存储的不可用时间。NAS作为专业的存储设备,针对多硬盘环境作了优化设计,让硬盘工作的更稳定、更可靠。

《网络数据库》课程实施三步曲

《网络数据库》课程实施三步曲 发表时间:2016-09-14T09:42:29.95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7期作者:石京学[导读] 随着信息化推进和网络应用普及,《网络数据库》成为现在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程。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河北石家庄 050000 ) 【摘要】随着信息化推进和网络应用普及,《网络数据库》成为现在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自成体系,且综合应用性较强,本文根据该课程的具体应用将课程实施分三阶段进行:网络数据库后台搭建与管理、C/S模式应用开发、B/S模式应用开发。【关键词】网络数据库课程三步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7-057-01 随着信息化推进,数据库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对大大小小企事业单位的卓著贡献,尤其随着网络技术的跟进,使得数据库技术更显优势,将生产或管理的数据网络信息化管理,同城异地了解及时数据,把握瞬息万变,是社会中几乎每个"细胞"都渴望实现的,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社会对网络数据库技术人才供不应求,所以,对中职优秀学生和高职学生开设《网络数据库》课程,使学生掌握生命力强的技术,就成为必需。 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对单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就极为复杂,不仅涉及数据完成性问题,还要涉及数据安全,不同用户权限管理、事务处理等等,还在于网络数据库数据服务的本性,它要负责提供数据给远程客户机,客户可通过IE或其它应用程序远程维护管理数据,往往这个岗位要求不仅能管理维护数据库,还要能进行B/S模式和C/S模式应用程序开发,所以,我们不仅要领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部管理,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发程序使得能够远程访问数据维护数据,实现网络应用。因此,《网络数据库》课程必须实现三个教学目标:网络数据库搭建维护查询管理、C/S案例开发、B/S案例开发。 鉴于《网络数据库》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要求学生之前应掌握了网络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Windows基本操作,熟悉用户账户的创建和使用,了解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最好有单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学习经验,熟悉基本的 SQL 语句,这样可保证一学期84课时内完成该课程教学,否则,要增加课程开设时间,一般将该课程放在学生的最后两学期中学习为宜,最好在学完课程后有综合设计周来通过大作业巩固对该课程多层面的应用。 内容的具体安排及考核分值比例如下: 一、网络数据库基础模块 清楚了解 SQL Server 2000版本家族,掌握SQL Server 2000企业版各个组件及其功能,掌握安装细节及安装后服务的启动,掌握各种服务的作用,会管理使用服务。(理论20分) 能够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创建文件组和管理数据库,能生成脚本,并能读懂,且能修改语句后通过查询分析器使用它创建另一个数据库;能对数据库进行分离和附加;能从各种数据源导入数据(Excel,VF,Access),也能导出成其它格式数据。了解SQL Server 2000数据类型,能够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表、维护数据表,能生成脚本,并能读懂,且能修改语句后通过查询分析器使用它创建另一个数据表;理解数据完整性概念,能够利用多种技术实现数据完整性:数据类型、关键字、外关键字、约束、默认值、规则。会创建索引并理解用途。(理论20分,上机10分) 能灵活使用SELECT语句完成各种查询。逐个理解关键词,select、from、as、order by、top n with ties、where、count()、sum()、avg()、max()、min()、group by、having、compute、compute by、union等,多表查询,嵌套查询,针对不同值返回的处理,通过查询改变数据表的数据,视图的创建,使用视图操作表数据。若前期学过标准数据库查询语言,则这部分可节省时间,否则必须把这章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因为这部分内容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后最有可能用到的技术。(理论20分,上机10分)掌握Transact-SQL 编程语言、Transact-SQL 语句的种类、Transact-SQL 语法的要素,游标声明、打开、读取、关闭、删除。存储过程的概念、创建、修改和删除。触发器的的概念、创建、修改和删除。(理论10分,上机5分)SQL Server 2000的安全机制、登录认证、用户和账号及权限管理、角色、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事务的概念、事务模式、事务管理,锁、作业、警报的概念和简单应用。(理论10分,上机5分) 二、C/S模块 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后台使用SQL Server 2000来管理数据并提供服务,前台使用VF完成客户端应用程序的简单开发,功能可简单,界面可粗糙,但务必实现客户端访问、维护服务器端数据的功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链接服务器方法。(理论10分,上机35分) 三、B/S模块 补充JSP基本知识,达到链接数据库够用即可。仍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后台使用SQL Server 2000来管理数据并提供服务,前台使用JSP完成客户端应用程序的简单开发,功能可简单,界面可粗糙,但务必实现通过IE 浏览器访问、维护服务器端数据的功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连接方式。(理论10分,上机35分)

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第4章 SNM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 CMI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对系统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协议几个方面都提出了比较完备和理想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网络治理体系结构建立了理想参考标准。SNMP网络治理体系结构是为了治理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而提出的,与TCP/IP协议与OSI协议的关系类似,SNMP与CMIP相比,突出的特点是简单。这一特点使SNMP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特不是在Internet 上的成功应用,使得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差不多成为CMIP之外的最重要的网络治理体系结构。 4.1 SNMP体系结构 4.1.1 TCP/IP网络治理的进展 在TCP/IP的早期开发中,网络治理问题并未得到太大的重视。直到70年代,还一直没有网络治理协议,只有互联网络操纵信息协议(ICMP)能够作为网络治理的工具。ICMP提供了从路由器或其它主机向主机传送操纵信息的方法,可用于所有支持IP的设备。从网络治理的观点来看,ICMP最有用的特性是回声(echo)和回声应答(echo reply)消息对。那个消息对为测试实体间能否通信提供了一个机制。echo消息要求其接收者在echo reply消息

中返回接收到的内容。另一个有用的消息对是时刻戳(timestamp)和时刻戳应答(timestamp reply),那个消息对为测试网络延迟特性提供了机制。 与各种IP头选项结合,这些ICMP消息可用来开发一些简单有效的治理工具。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的分组互联网络探究(PING)程序。利用ICMP 加上另外的选项如请求间隔和一个请求的发送次数,PING能够完成多种功能。包括确定一个物理网络设备能否寻址,验证一个网络能够寻址,和验证一个主机上的服务器操作。 PING在一些工具的配合下满足了TCP/IP网络初期的治理要求。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当互联网络的进展呈指数增加时,人们感到需要开发比PING 功能更强并易于一般网络治理人员学习和使用的标准协议。因为当网络中的主机数量上百万,独立网络数量上千的时候,已不能只依靠少数网络专家解决治理问题了。 1987年11月公布了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成为提供专用网络治理工具的起点。SGMP提供了一个直接监控网关的方法。随着对通用网络治理工具需求的增长,出现了3个有阻碍的方法。 1.高层实体治理系统(HEMS):主机监控协议(HMP)的一般化。 2.简单网络治理协议(SNMP):SGMP的升级版。 3.TCP/IP上的CMIP(CMOT):最大限度地与OSI标准的CMIP、服务以及数据库结构保持一致。 1988年,互联网络活动会议(IAB)确定了将SNMP作为近期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而把CMOT作为远期解决方案的策略。当时普遍认为:TCP/IP不久将会过渡到OSI,因而不应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上花费太多的精力。SNMP开发速度快,并能为网络治理经验库的开发提供一些差不多的工具,可用来满足眼前的需要。

存储类型分类资料

常见存储类型 对于企业存储设备而言,根据其实现方式主要划分为DAS、SAN和NAS三种,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了不同解决方案。(区别见图2) 图1三种存储技术比较 DAS DAS(Direct Attach Storage):是直接连接于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存方式,每一台主机服务器有独立的储存设备,每台主机服务器的储存设备无法互通,需要跨主机存取资料时,必须经过相对复杂的设定,若主机服务器分属不同的操作系统,要存取彼此的资料,更是复杂,有些系统甚至不能存取。通常用在单一网络环境下且数据交换量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环境下,可以说是一种应用较为早的技术实现。 SAN SAN(Storage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高速(光纤)网络联接专业主机服务器的一种储存方式,此系统会位于主机群的后端,它使用高速I/O 联结方式, 如SCSI, ESCON 及 Fibre- Channels。一般而言,SAN应用在对网络速度要求高、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对数据共享的性能要求高的应用环境中,特点是代价高,性能好。例如电信、银行的大数据量关键应用。

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是一套网络储存设备,通常是直接连在网络上并提供资料存取服务,一套 NAS 储存设备就如同一个提供数据文件服务的系统,特点是性价比高。例如教育、政府、企业等数据存储应用。 三种技术比较 以下,通过表格的方式对于三种存储技术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表格 1 三种技术的比较 录像存储 录像存储是指将监控图像录制下来,并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并可在以后随时被读出回放。 存储的实现有多种模式,包括DAS(直连存储)、SAN(存储区域网)和NAS(网络存储)等。DAS就是普通计算机系统最常用的存储方式,即将存储介质(硬盘)直接挂接在CPU的直接访问总线上,优点是访问效率高,缺点是占用系统总线资源、挂接数量有限,一般适用于低端PC系统。SAN是将存储和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分开,系统对存储的访问通过专用的存储网络来访问,对存储的管理可交付与存储网络来管理,优点是高效的存储管理、存储升级容易,而缺点则是系统较大,成本过高,适用于高端设备。NAS则充分利用系统原有的网络接口,对存储的访问是通过通用网络接口,访问通过高层接口实现,同时设备可专注与存储的管理,优点是系统简单、兼容现有系统、扩容方便,缺点则是效率相对比较低。 典型的传统数字硬盘录像机设备一般都采用DAS方式,即自身包含若干硬盘,录像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直接存储在本地硬盘中,回放也从本地硬盘中读出。网络功能只是个附加的功能,主要面向远程终端实时监控本地图像和回放本地录像。在系统比较大时,这种方式必然是分布式存储的,给系统管理带来了麻烦。数字硬盘录像机的发展将使网络成为中心,而规模的增大使得分布式存储的缺点更加显著。采用NAS作为录像的存储设备,解决了传统数字硬盘录像机所限制的这些问题,作为下一代数字录像系统,其优势表现在: ●优良的设备环境:由于硬盘的不稳定性,需要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来延 长硬盘的寿命和减少存储的不可用时间。NAS作为专业的存储设备,针 对多硬盘环境作了优化设计,让硬盘工作的更稳定、更可靠。 ●专业的存储管理:有效的存储管理在数据量上升时更加显得重要,数据 的安全性与冗余性将更受关注。NAS通过专业软件对大容量存储进行管 理,增加安全机制及冗余管理,使得存放的数据更便捷、更放心。 ●轻松的容量扩张:对容量的需求日益增加的今日,更加看重存储容量的 可扩张性。NAS的容量扩张基本上是Plug&Play的模式,方便用户升级。

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探讨几种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012-08-15 来源:作者:吴桂华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从单片机时代开始,历经客户服务器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之后,现在正逐步走向网络时代。许多有别于传统存储系统的新趋势日益显现,而选择不当的网络存储技术,往往会使得单位在网络建设中盲目投资,造成单位的网络性能低下。本文通过分析直连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三种网络存储架构的优点、缺点及应用,供不同需求的单位群体参考选择,同时也简单地介绍网络存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关键词:服务器时代网络时代传统存储系统网络存储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不断加速的信息需求使得存储容量飞速增长,存储系统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核心平台,同时各种应用对平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存储容量上,还包括数据访问性能、数据传输性能、数据管理能力、存储扩展能力等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存储网络平台的综合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发展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和可管理的先进存储方式就成为必然。下面就当前的存储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1、网络存储技术概述 所谓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存储,数据可以在远程的专用存储设备上,也可以是通过服务器来进行存储。网络存储技术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存储技术分为三个阶段:①总线存储阶段;②存储网络阶段;③虚拟存储阶段。以存储网络为中心的存储是对数据存储新需求的回答。它采用面向网络的存储体系结构,使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网络存储体系结构包括了网络和I/O的精华,将I/O能力扩展到网络上,特别是灵活的网络寻址能力,远距离数据传输能力,I/O高效的原性能;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消除了不同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障碍;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管理性。 2、几种传统的网络存储架构 网络存储架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这几种网络存储方式特点各异,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下面我们来做简单的介绍并分析其中区别。 2.1 直连附加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网络存储(DAS)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主要应用于单机或两台主机的集群环境中,主要优点是存储容量扩展的实施简单,投入成本少,见效快。DAS主要应用于: (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SAN或NAS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时;(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时。 缺点: (1)不能提供跨平台的文件共享功能;(2)用户要备份数据和存储数据,都要占用服务器CPU的时间,降低了服务器的管理效能;(3)由于各个主机之间的数据独立,数据需要逐一备份,使数据备份工作较为困难;(4)随着服务器的增多,数据管理会越来越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