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扩张器埋植术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扩张器埋植术后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85-01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小耳畸形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之一,该综合征是与胚胎发育障碍有关,外耳道起源于第一鳃沟及邻近的一部分第一、二鳃弓的发育。

胚胎3个月,外耳道即已形成,若在此期间内,第一、二鳃弓出现发育障碍,则可出现各种耳廓畸形,如无耳、小耳、隐耳、杯状耳、招风耳等,第一鳃弓发育障碍,则可出现外耳道闭锁、狭窄等外耳道畸形[1]。

耳廓畸形不仅在形态和功能两方面造成缺陷,而且对人的心理发育造成极大影响,需行全耳再造手术治疗,达到功能和形态接近正常的目的。

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自1985年引进我国后,现成为整形外科治疗中的一现比较成熟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某些疾病如秃发、先天性小耳畸形、面颏部瘢痕的治疗,皮肤扩张术已成为首选方法[2]。

针对我科2010年以来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先天性小儿畸形21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 21 例,男 18 例,女3例, 10-27岁,平均18岁。

其中右侧13耳,左侧8耳,均为先天性小耳畸形, 并有不同程度的残耳组织存在。

本组21例中均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后再行ⅱ期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1.2 手术方法:参照对侧正常耳在残耳后方、发际缘前设计埋植皮肤扩张器,直至扩张器表面的皮肤扩张到满足耳再造的需要,然后行ⅱ期手术。

其方法是在残耳后进入发际内0.5cm处作平行于
发际线的纵切口,切口长约4cm,深达毛囊根部,在这层次向前小
心分离作皮下口袋,放入扩张器时尽量用钝口器械,避免使用锐利器械,以免刺破扩张器囊壁。

注射壶内置于近颈部的毛发皮肤下,置放引流管一根,术后3-4天,负压引流管已无血性或较多血浆性液体流出时即可拔出引流管。

术后7-10天拆线。

拆线后第 3 天开始经扩张器注射壶注入 0. 9ml氯化钠溶液,使皮肤扩张,每周注液2~3 次直至扩张器表面的皮肤扩张到满足耳再造的需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特点包括,悲观心理焦虑和恐惧心理疑虑心理等,同时患者及家属对于手术寄予的期望值通常较高,因此,针对不同飞患者应采取不同飞方法进行必要解释,使其了解手术医师的技术、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效果、注意事项及出现的问题等,耐心解释,态度和蔼,使其对我们产生信任感,消除顾虑,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术前准备:术前帮助患者做好头部的清洁工作为杜绝手术感染, 术前应检查埋置扩张器皮肤区有无疖痈溃疡感染否则需控制感染。

术前 3d 每天用肥皂水洁局部皮肤,术前1d剃光头,术前晚
用肥皂水清洁1 次。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对于ⅰ期埋置扩张器术后患者,通常采取平卧或健侧卧位,除常规观察手术病人生命体征外,还要注意扩张器埋置区域负压引流量及引流液体颜色加压包扎是否稳妥及观察植入扩张器皮肤有无血肿感染扩张器有无外漏皮肤血运等情况。

2.2.2 注水期护理:拆线后即注入扩张溶液,注射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次注水注意记录注水量及观察扩张皮瓣的颜色和血运,注射时防止囊内压过高,一旦发现囊内压过高,皮肤张力太大局部皮肤出现苍白区时,应立即将囊内液抽出5-10ml ,并密切观察,直至苍白区转红,恢复血供为止。

对于发生感染或皮肤出现将要破溃的倾向时,应立即停止注水,并积极采取抗感染及局部保护性措施,如全身给予抗生素,抽出部分扩张液,局部避免摩擦、挤压等,若无好转,甚至出现破溃时,宜尽早行ⅱ期手术。

本组病例顺利完成注水量,达到了耳廓再造的需要。

2.3 健康指导:应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交代,由于扩张局部逐渐隆起,可戴帽子遮挡起到保护作用。

卧位时,采取对侧卧位,不得抓绕扩张器表面的皮瓣,避免受压和锐器损伤,防止扩张器破裂。

紧贴扩张皮瓣的衣物应宽松柔软,以纯棉为宜。

注意清洁卫生,尽量多洗澡,但不应用力搓洗扩张器表面,不宜使用梳子,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液,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防止碰伤,加强营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并注意膳食均衡。

总之,小耳畸形耳再造术ⅰ期
扩张器埋置后要求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配合,不论是术前、术后的心理、生理护理,还是术后的健康教育及随访对于手术的成功都起着特定的作用,护理工作的成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出版社,2007:8
[2] 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第3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