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0.375%罗哌卡因与利布合剂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ASAⅠ~Ⅱ级40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罗哌卡因组,n=20)腋路臂丛麻醉,用0.375%罗哌卡因30 ml,Ⅱ组(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合剂组,n=20)用(0.75%布比卡因15 ml加2%利多卡因15 ml)30 ml。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运动、感觉神经情况,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麻醉开始后10分钟、30分钟、60分钟、术后1小时的HR及MAP和运动、感觉神经麻醉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效果。结果:Ⅰ组与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相似,麻醉维持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Ⅰ组麻醉中和麻醉后各记时点心率和MAP与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Ⅱ组麻醉开始后30分钟及术后60分钟的HR和MAP比麻醉前增高。结论:0.375%罗哌卡因用于前臂手术的麻醉安全有效可行。
【关键词】罗哌卡因;臂丛;麻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行前臂(即肘关节以下)手术病人,年龄18~40岁,体重40~70 kg,无心、肺、肝、肾功能损害,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罗哌卡因组)20例,用0.75%罗哌卡因15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Ⅱ组(利布合剂组)20例,用0.75%布比卡因15 ml加2%利多卡因15)。为使检测结果趋于准确两组均不加入肾上腺素。两组病人均不使用其它静脉辅助用药。
1.2麻醉方法:两组病人入手术室前30分钟均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鲁米那钠0.1 g,入手术室后用Sunrain-CD2000型监护仪监测病人的HR、Bp、SpO2,开放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后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Ⅰ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30 ml,Ⅱ组注入利布合剂30 ml。麻醉后常规鼻导管给氧。
1.3监测: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麻醉开始后10分钟、30分钟、60分钟、术后1小时的HR、BP、SpO2。以针刺法测试阻滞平面,每5分钟测试1次,观察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病人患侧手指不能活动),感觉神经阻滞开始时间(病人前臂出现发热、麻木),以及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并观察手术中病人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作用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P<0.01);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HR和SpO2及MAP见表2。
3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目前临床上罗哌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较少,而且用药剂量和用药浓度还无一致的标准。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具有明显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现象[1],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比较,其心脏毒性及神经系统毒性均低,罗哌卡因对Aδ和C神经纤维的阻滞比布比卡因更为广泛[2],而外周神经纤维Aδ位于传入感觉神经,其功能主要为传导痛觉、温度觉、触觉。罗哌卡因的这些特点,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尤为重要。罗哌卡因药理作用时间长,术中不用追加药量,更方便于时间较长的前臂手术。
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至手术完成,呼吸、循环均较稳定,SpO2均在98%以上。术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操作相对较易、并发症少有关。罗哌卡因毒性小,除了其本身的特点外,还具有潜在的收缩血管作用,可减少局麻药的吸收,是作用时间较长的原因[3],同时也使其更好地能在臂丛神经阻滞中使用。
本结果显示,0.375%的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完全能满足前臂手术的需要,麻醉过程中,病人呼吸循环稳定,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安全可行、切实有效的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