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轮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J型
环境阻力
K值 S型
时间
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
种 群 数 量
J型
环境阻力
K值
时间
下列关于下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a~e期间种群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
标志重捕法
?只
第1次捕捉50只,标志
第2次捕捉45只, 有标志10只
放回原种群
【例】在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60只,将捕 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 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捕获了4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 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 多少只?
等距取样法 16m2、100m2
(3)计数
2 15/m
1m*1m
• 3、某兴趣小组打算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 物的种群密度。他们设计了如下调查步骤: •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 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 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 请结合以上调查表,指出该小组活动设计中的3处 错误并加以改正:
N=(60×40)/12=200只
计算公式: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 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 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
年龄组成
预测
出生率 死亡率
决定
种群密度
决定
迁入率 迁出率
影响
性别比例
第30讲 种群及其动态-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
样方法的调查步骤:
确定调 查对象
适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以植物为 例,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易于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取样
根据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和地段的形状,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植 物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如 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非生物因素 包括 生物因素 包括
阳光、温度、水等
种内竞争和其他种群的 影响等
考点分析
目 录
CONTENT
能够阐述种群的各数量特征,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运
01 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能概述两种方法的适应
范围。
02
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明确构建种群 增长模型(数学模型)的方法。
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 大致呈 “J” 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增长。
(2)模型假设(形成原因)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
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 (3)数学模型:Nt=N0λt
理想条件
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
死亡率 性别比例
迁入率
迁出率
能力训练
6、请判断对错。
①可用每平方米草坪上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 ②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 ) ③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 ④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 √ ) ⑤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 ) ⑥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 × )
原创1: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1)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__新__产__生__的个体数目占该 __种__群____个体总数的比率。 (2)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__死___亡___的个体数目占该__种__群____个体 总数的比率。 2.特点:繁殖能力强的种群_出___生__率__高,种群增长快。
四、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的_增__长__率_下降; (2)特点:不能连续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 __K__值__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 4.影响数量变动的因素 (1)决定因素:_出__生__率_和死亡率,_迁__入___和迁出 (2)起因 自然因素:_气__候___,食物,_被__捕__食__者_,传染病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使_人__工__控__制__的_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 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5.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1)合理利用和保护_野__生__动__物___资源;(2)进行害虫防治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 养液自行渗入计数板小方格内,显微观察计数每一个小方格 内的酵母菌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算出 培养液体积,换算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 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二、种群密度
1.定义:在单位___面__积___或单位___体__积___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 基本的数量特征。 2.意义: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3.调查方法: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样方法 ①样方大小:一般以___1_m__2__的正方形为宜。 ②取样方法:__五__点____取样法和__等__距____取样法。 ③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随__机__先取若干样方, 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平__均__值_作为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标志重捕法 ①应用范围:活动能力__强__,活动范围_大___的动物。 ②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_随__机__捕获一部分个体 ,做上_标__记__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_重__捕_, 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___记__个__体__数_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 度。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影响
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 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讨论: ①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Nn=2n
②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 多少?
解:n= 60min /hx72h/20min=216 Nn=2n =2216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P67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 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 长曲线,称为“S”型曲 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能维 持的最大值(K值)后,将 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 相对稳定。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 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 为环境容纳量。
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
思考: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程度的特征是什么?
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小结:
种群数量 直接影 响
预测变化 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趋势 决定 出生率和死亡率
血球计数板的结构:
1、四条纵沟槽隔出三个平台 2、一条横槽将中间平台一分为二 3、每个半边都有计数方格网
方格网的组成:
1、中间大格为计数室
2、每大格有400小格
3、大格边长=1mm
面积=1平方毫米 4、小格面积=1/400平方毫米 小格体积=1/4000立方毫米
小格面积=1/400mm2
高三第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ppt课件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种 群 增 长 速 率
五、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 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型: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 动物。
(3)雌少雄多型: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度的确定。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特别 样方法研究是取样研究的一种方法,无论是研究种 群密度,还是种群关系,只要这些生物相对不移动 或移动范围很小,就可采用取样方的方法。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标志重捕法
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
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 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 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总 体密度。
三、种群增长曲线
1.模型构建的形式、步骤及意义 (1)意义 可以用来描述、解释 和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课件3: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 能为0;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容易被捕食,从 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由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 年龄结构不同;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影响性比率,导致出生 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低。
定的。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作用: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各个年龄组 个体数量在种群中
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来表示。
(2)类型(连线): (3)作用: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趋势。
3.性比率 (1)概念:指种群内 两性 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一定程度上 影响 种群密度。 4.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 空间 或 面积 内的
[典例 2] (2012·重庆高考)下面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
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比率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稳态
迁移应用
[课堂对点练] 题组一 种群的特征
1.(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 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 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基础知识 课时30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课时30 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一、种群的特征复习:种群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2、举例: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一个蜂巢中的所有蜜蜂(一)、种群的数量特征正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
而种群的种群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1、种群密度概念:是指单位空间(单位面积、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特点:随种群的不同、环境的改变有差异。
调查方法:(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样方法。
①样方形状:一般以正方形为宜。
②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计数时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种群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种群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3、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意义: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如城市人口的变化。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精品课件
(3)人为因素影响: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 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4)自然因素影响:气候条件等。
2.研究意义对有害动物的○36 ____防__治_______、野生生物资 源的○37 _____保__护__和__利__用__________,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38
_______拯__救__和__恢__复_________,都有重要意义。
(3)两个方面: ①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 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②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 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4)种群虽然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它不是个体的简 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种群的特征是 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 征。 (5)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⑫
衰退型
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⑬ 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3.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 状态或布局。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 模 型 假 设 : 在 ⑭ __食__物__和__空__间_____ 条 件 充 裕 、 气 候 适 宜、没有⑮___敌__害_____________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⑯__一__定__的__倍__数________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⑰__N__t=__N__0_λ_t ____。 (3)曲线:呈“⑱___J_____”型,无⑲__K______值。 (4)增长率保持不变。
考点剖析
考点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 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高三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ETERNAL)课件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结构)
出生率 年龄组成 迁入率
死亡率 迁出率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那么,有哪些调查方法呢?
是
株/m2。
取样原则“随机取样” 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
【练习】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 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条,由此估算该池塘中共有鲫鱼条数为多少?
?
≈386条
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_一__部___分_个体,做上___标__记_后再
目前我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 过湿地恢复、生态补水成为全球最大的东 方白鹳繁殖地。
种群的概念
指生活在 一定区域 的 同 种 生物的 全部 个体的集合。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吗?
种群既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答:不能判断。在A、B、C三地面积未知的情 况下,种群数量多少不足以作为判断依据,只 有通过调查种群密度才能对入侵程度进行判断。
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概念 :
陆地
水体
种群在__单__位__面__积____或___单__位__体__积___中的个体数。
涉及计算时注意单位!!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2)种群与个体 ①种群虽然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的组成的,但它并不.是 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了一个有机整 体。 ②个体和种群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每个个体携 带有本种群基因库的部分基因。 ③种群的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 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第九单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回扣]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量,是种群最 基本的 数量 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常见方法有 样方法 和 _标__志__重__捕__法___。
考点一 种群数量特征 [关键点击]
1.种群与物种、个体的关系 (1)种群与物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 ②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 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③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总和,即种.群.是物 种存在的形式,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8)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9) 橡 树 种 子 常 在 母 树 附 近 形 成 集 群 是 空 间 特 征 , 由 于 薇 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 ) 提示 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死亡率属于种群的 数量特征。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内容:种群数量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 增长 、 下降 、 波动和稳定几个方面。 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模型 (1)“J”型曲线 ①产生原因: _食__物__和__空__间___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 ②数学公式:_N__t=__N__oλ_t___ ③特点:增长率 保持不变
教学课件——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 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原则 ①随机取样。 ②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
初次捕获标志数 M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 m
1mL 菌液的总菌数=(A/5)×25×10 000
微生物 显微计数法 种群密 (计数板计
度 数)
×B(A 为 5 个中方格总菌数,B 为稀 释倍数,25 为中方格数)或:1mL 菌液的 总菌数=(A/5)×400×10 000×B(A 为 5 个小方格总菌数,B 为稀释倍数,400 为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
注意 问题
出、出生和死亡
①随机取样
②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②样方大小适中
不能影响标志对象的正常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生理活动,且不易脱落
4.植物、动物、微生物取样调查方法简单比较
分类 取样调查
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
植物种 群密度
样方法 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和/样方数
动物种 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 个体总数 N = 再次捕获个体数 n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①_同__种__生物的全部 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 密度
意义 是种群最基本的②_数__量__特征
调查 样方法(③五__点__取__样__法__法和④_等__距__取__样__法___法)和标志 方法 重捕法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卢志伟
考点明示
点击考纲 高考频率 对应考点
★★★☆☆ 考点1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Ⅰ) 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实验:探究培养 液中酵母菌数量 ☆☆☆☆☆ 考点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变化 6年4考 考点2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数量的变化
★★★☆☆ 考点3 6年3考
不一样 增长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 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即:种群增长率 =(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无单位; 增长速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 值,即增长速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时间, 有单位(如个/年等)。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 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
2、K值和K/2值在生产上的应用
(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清扫卫生、做
粮食贮存、饲养天敌等来降低 环境容纳量 __________ (K值) (2)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 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 提高K值 ,是保护大熊猫的根 改善栖息环境,__________ 本措施。
时间
(2)乙图为 “S”型 曲线。 条件:自然界的 空间和资源 是有限的。 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K值:又称 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最大数量 。 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_
问题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一样吗?
(2)出生率和死亡率 群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 个体总数 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 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 ________的比 率。
(4)年龄组成 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 ②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 S型增长曲线的表示方法
三图对比分析解读: (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 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 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 速率下降。 (3)t2 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 0。
2.掌握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
澄清有关“种群”的两个易误点 1.误认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强 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误认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 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不能影响死亡率。
图示识读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 (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哪个特征? (3)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1)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 率又影响死亡率,但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④年龄组成。 (3)迁入率和迁出率。
3.在实践中合理利用 K值和 K/2值
(1)K 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 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相 对稳定。 (2)应用 ①K值:a.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如对于大熊猫,要保护其生活环境,应尽量减少环 境阻力,增大K值。b.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如对于家鼠,要封存粮食、清理垃圾等,增大环境阻力,降 低 K值。②K/2值:a.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如捕鱼后保留在K/2值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实现 “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b.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如灭鼠 时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 K/2值,若达到该值,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1)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2)K值变动的示意图。 ①同一种生物的 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 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 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②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上升。
样方法的计数原则 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 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如下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 方,实心圈表示应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1.辨析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1.辨析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 2.解读两类经典模型
考纲要求· 考情展示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12、实验:(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知识排查]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 ①样方法
适用范围 取样关键 常用取样法 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②标志重捕法。 a.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b.计算公式:N=M×n/m(N 为种群数量,M 为标记个体数,重捕数量为 n,重捕个体中 被标记个体数为m)。 (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 对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计数方法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对于 16×25 的方格网而言, 计四角的 4个中方格共计 100 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 而对于 25×16 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 中方格共计 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
4.注意事项 (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 异。 (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 计数,只能估算。 (3)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少误差。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 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 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3.“J”型增长曲线的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t= N0· λt)。 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 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5.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 总处于波动中。
[知识排查] 一、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a.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b.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 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λ倍。 (2)数学模型:t 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2)特点: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 (3)K 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变化类型:增长、波动和下降,甚至消亡。 (2)影响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以及人类活动等。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 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思考: 渔业捕捞上为什么要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 答案:使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以便维持良好的年龄组成,有利于种群数量的 恢复。
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原理 (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 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2.步骤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叙述的正误。 ①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 ②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 ③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 ④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⑤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⑥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提示:⑤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⑥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 等距取样法。 (2)判断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叙述的正误。 ①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②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 ③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④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内容就是“J”型和“S”型增长。(× ) 提示: ①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 无环境容纳量。③只有环境条件适宜时才表现为“J”型增长。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考点一:理清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4)主要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 (5)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①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②中国人口的增长——出 生率>死亡率造成的, 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③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④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⑤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 尾——降低出生率。
高考真题
5. (2015· 全国Ⅰ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 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1∶1∶1_____,由 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保持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常用于调查___活动能力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______。
[知识排查]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