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轮知识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排查]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如图)。
①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②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知识排查]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 4.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5.种群特征的分类。 ①均匀分布 ②种群密度 ③随机分布 ④出生率、死亡率 ⑤集群分布 ⑥年龄组成 ⑦性别比例
2.掌握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
澄清有关“种群”的两个易误点 1.误认为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强 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误认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 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不能影响死亡率。
(1)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2)K值变动的示意图。 ①同一种生物的 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 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 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②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上升。
考纲要求· 考情展示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12、实验:(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知识排查]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 ①样方法
高考真题
5. (2015· 全国Ⅰ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 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1∶1∶1_____,由 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保持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常用于调查___活动能力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______。
3.在实践中合理利用 K值和 K/2值
(1)K 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 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相 对稳定。 (2)应用 ①K值:a.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如对于大熊猫,要保护其生活环境,应尽量减少环 境阻力,增大K值。b.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如对于家鼠,要封存粮食、清理垃圾等,增大环境阻力,降 低 K值。②K/2值:a.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如捕鱼后保留在K/2值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实现 “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b.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如灭鼠 时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 K/2值,若达到该值,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解读 S型增长曲线的表示方法
三图对比分析解读: (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 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 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 速率下降。 (3)t2 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 0。
考点一:理清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4)主要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 (5)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①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②中国人口的增长——出 生率>死亡率造成的, 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③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④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⑤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 尾——降低出生率。
样方法的计数原则 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 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如下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 方,实心圈表示应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1.辨析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1.辨析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 2.解读两类经典模型
图示识读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 (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哪个特征? (3)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1)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 率又影响死亡率,但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④年龄组成。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 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 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3.“J”型增长曲线的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t= N0· λt)。 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 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5.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 总处于波动中。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叙述的正误。 ①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 ②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 ③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 ④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⑤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⑥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提示:⑤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⑥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 等距取样法。 (2)判断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叙述的正误。 ①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②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 ③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④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内容就是“J”型和“S”型增长。(× ) 提示: ①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 无环境容纳量。③只有环境条件适宜时才表现为“J”型增长。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3.计数方法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对于 16×25 的方格网而言, 计四角的 4个中方格共计 100 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 而对于 25×16 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 中方格共计 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
4.注意事项 (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 异。 (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 计数,只能估算。 (3)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少误差。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的两个易错点
(1)实验结果最好用记录表记录,如下表所示:
wk.baidu.com
(2)结果异常的原因: ①统计结果偏小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偏少;在计数时,未计边缘的酵母菌等。 ②统计结果偏大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了表层的培养液;在计数时统计了四周边缘的酵母菌等。
[知识排查] 一、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a.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b.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 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λ倍。 (2)数学模型:t 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2)特点: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 (3)K 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变化类型:增长、波动和下降,甚至消亡。 (2)影响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以及人类活动等。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 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思考: 渔业捕捞上为什么要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 答案:使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以便维持良好的年龄组成,有利于种群数量的 恢复。
高考真题
2.(2013· 全国Ⅰ卷)某农场面积约 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 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 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 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80 只,发 现其中有 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00 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4. (2015· 全国Ⅱ卷)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生产者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出生 率___、____死亡率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 随机取样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垂直结构_______和__水平结构______。
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原理 (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 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2.步骤
适用范围 取样关键 常用取样法 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②标志重捕法。 a.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b.计算公式:N=M×n/m(N 为种群数量,M 为标记个体数,重捕数量为 n,重捕个体中 被标记个体数为m)。 (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 对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