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3-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第23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3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思想①思想核心:“仁”和“礼”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②政治主张: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③天命观念: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④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当仁不让于师”。
(3)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哲学思想①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②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3)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4)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4)思想文化上:私学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表现(1)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史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②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筐箧已富,③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3.1.2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2.历史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 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 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 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 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5 天人感应 学说;君权神授;大一 儒学 ②内容: □
统;提出三纲五常
实现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
影响 力,对巩固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 ②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特别提醒
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地位不同,春秋战国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 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 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 的政治愿望。 (4)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从“学 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 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 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 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解析 将“己”解释为“私欲”,将“礼”解释为“天 理”,“克己复礼”便可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这应 该是朱熹对“克己复礼”的解释,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 的主要意思;C、D两项与材料无关。
【例1】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
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 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 C.①③④ )
岳麓版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必修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儒 家
孟 子 荀 子
派别
代表 老子
时间
。
主张
道家 庄子
世界本源是:“道”; 春秋 政治: “无为而治”; 哲学: 朴素辩证思想
战国
。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 ; 消极主义
“以法治国”; 战国 法家 韩非子 君主专制;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 墨家 墨子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 形成的重要意义; 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 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 的史实 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陆王心学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 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发展
一、“百家争鸣” 掌 1.诸子百家的派别、代表、时间、主张; 2. 影响:
握 二、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形成、内容、影响
(一)孔子、孟子与荀子思想的关系? 。
理 (二)儒家、道家和法家政治思想的关系? 解
(三)对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理解? 。
。
探究
1、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及现代价值有哪些?
2.如何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看到 “与时俱进”的特点?
3、儒家思想始终成为主流的原因?
。
4、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评价新儒学? 5、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在建立和谐社会 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观点?
岳麓版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思想大一统 (共78张PPT)
3.(2015· 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 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 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 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 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 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 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 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
【考情分析】
本讲内容知识丰富,内容博大精深,命题者常常以 文献典籍(2016年)、古代儒学者厚古非今,以批评现实 政治(2015年)、古代法律制度内容的变化(2014年)等创 设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且设置新情境的水平不断提高。试题蕴含浓厚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 考查了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等方面的学科素养,体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 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体现了新课标全国卷高考 加快了由考查学习结果到考查学习过程的演变。试题呈 现出以核心素养立意,“远离教材”的特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广东专用)
(3)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 的哲学基础。 (4)法家:其__变__革__精__神___成为历代进 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 器。
考点二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西汉初的_黄__老__之__学____已不适应强化 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 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C.②③
D.③④
•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主 张的理解。材料反映了孔子对对饥民实施 救助的做法持赞同的态度,只是认为由谁 来救助值得商榷,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孔 子将救助饥民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显然 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②正确;救助饥民本 来是谁都应该去做的,但孔子却认为不同 的人
• 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显然认为 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体现了孔
(3)孔子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而墨子的“ 仁”是小生产者的空想,是没有等级 差别的。
• (4)有人误以为韩非“法治”思想与今天的 “依法治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混淆了 二者的阶级实质。
【归纳概括】 汉代儒学取得正统地 位的原因 (1)社会背景:汉武帝在位时期西汉王 朝正处于上升时期,但也面临着割据 势力和匈奴入侵的威胁,社会需要一 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 为重建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服务。
政治 思想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提倡“__为__政__以__德___”,
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 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人世间 思想 的实际问题
教育 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教 思想 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
(2)地位:汉代大一统之后,孔子思想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的创始人。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6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高考]
单元概览第26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孔子和老子1.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内容⎩⎪⎪⎨⎪⎪⎧①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 意刑杀;提倡“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④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教学方 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 结合”。
(2)地位:孔子的思想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 老子: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
(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解识记] 孔子的思想体系二、百家争鸣1.背景⎩⎪⎨⎪⎧(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繁荣。
(3)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同时也为学 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归纳总结 “百家争鸣”2. 主要派别(1)儒家⎩⎪⎪⎨⎪⎪⎧孟子⎩⎪⎨⎪⎧主张:提出“仁政”学说;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 “养浩然之气”。
影响:孟子的代表作《孟子》在唐以后被奉为 经典,孟子被尊为“亚圣”。
荀子⎩⎪⎨⎪⎧主张:哲学观: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人性论:主张 “性恶论”;治国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影响: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2)墨家⎩⎪⎨⎪⎧代表:墨子主张:“兼爱”“非政”“尚力”“节用”“节葬”。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岳麓版第一单元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共24张PPT)
•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 2.(2016·海南单科·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 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 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 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诸侯坐大 威胁中央
Page 7
情景二:土地兼并问题如肆意发展,后果会如何?
材料一:实际上汉初即已开始兼并土地。萧何即因“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万” 而被民 上告。
材料二:景帝时淮南王刘安不但“侵夺民田宅”, 甚至“妄致系人”。
——《汉书·淮南王安传》
材料三:到武帝时, 土地兼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贵族、官徐、地主、富商利用 巧取豪夺等种种手段侵占农民土地。记载:衡山王“又数侵夺人田。”甚至“坏人家 以为田”,灌夫“家累数千万, 食客日数十百人, 破池田园, 宗族宾客为权利, 横于颖 川。”
——《汉书·董仲舒传》
大一统思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Page 13
(3)思想: 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基础:“天人感应”学说。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史记·淮南王衡山列传》
材料四:贵族土地尚被侵夺, 何况小民哉! 霍去病也为其父“中孺买田宅奴婢。”
土地兼并 豪强势大 Page 8
——《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情景三:观察汉匈形势图,想想和亲解决了匈奴的侵扰了吗?
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 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讲百家争鸣课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5年考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归纳: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3.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4.文化上:礼贤下士,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5.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概况1.儒家(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Ⅰ.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Ⅱ.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Ⅲ.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Ⅳ.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 岳麓版
儒、法、道三派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
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 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 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 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
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
(1)背景
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 的发展。 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①来源:以《 公羊春秋 》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
之学和法家思想。
②主张: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 ”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 的仁政思想。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C.儒家
D.墨家
解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 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答案: C
高频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文化 命 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同时
题 它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
5.文化因素:私学的兴起,讲学之风的出现和学术中心的 形成,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的思想家,这是百家 争鸣的文化因素。
2.《墨子》一书中说:“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
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
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
寡,以谓进贤者。”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 ( )
[随堂巩固]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第十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答案 × ×
图示可知答案为 D。
(1)创设新情景,采用新材料,考查对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理解成为近几年高考中的常 见形式和内容。 (2)高考中常将该部分内容与明末清初民主思想、 近代民主思想联系起来,归纳共性,比较不同,尤其 考查其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还常将百家争鸣与智者 运动,孔子与苏格拉底等对比考查。 (3)以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为切入点考查诸 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答案 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 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 广,井田制破坏 特征:强调 “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 形成新儒学体系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 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
(1)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背景、内容,儒学 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途径及其影响在近几年高考中 考查较多。 (2)将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从内容、 地位等角度进 行比较;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明清思想批判、 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从多角度作比较考查。 (3)将董仲舒的新儒学放到整个儒学的发展历程中,考 查其地位及特点,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
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 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 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 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封建统治 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4.认识:任何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采纳成为正统思 想,关键在于其是否适应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
(1)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 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 ①“天人感应”学说(基础)。 ②君权神授。 ③大一统。 ④提出“三纲五常”。 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课件 3-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
参考答案: 一、1.仁 礼 爱人 克己复礼 忠恕 正 名 为政以德 礼 改良 怀疑态度 敬而 远之 有教无类 2.诸国争霸 社会变革 主流 二、1.仁政 重民 民贵君轻 本善 义 利 义 2.唐代 大学 中庸 亚圣 三、1.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论 礼教 礼法 2.集大成者
参考答案: 1.韩非 2.法 术 势 君主专制 是 古非今 变法革新 3.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儒家 理论基础
________,他主要受《孙子兵法》的影响, 同时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 参考答案: 孙膑
1.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________和________;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________基础; ________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 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________, 这些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
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和影响。 点拨提示:
(1)背景
经济上: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 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 统治者尚未有绝对权威。社会大变革和各 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2)影响: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 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 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 的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
【例2】 (2010·上海卷)春秋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 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 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这一家 “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根据 儒家的“仁”的观点,可排除A项;根据 道家“无为而治”“崇尚自然”的主张, 可排除C项;根据墨家“尚贤”“兼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汉代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汉代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百家争鸣的背景——士阶层的兴起孔子“仁”的思想孟子对无道君主的批判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强调“礼”的作用孟子的天人观法家思想适应社会现实墨家与儒家相比注重实利道家顺应自然、逍遥自得的理念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东汉时期外儒内法礼主刑辅儒学对*运行机制的影响汉代以来儒学的功利化综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一、选择题1(·广东清远调研)《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卿大夫的崛起 D士阶层的崛起解析:D 注意题干限定角度“人才选拔”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层上由于诸侯争霸的需求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D项符合题意2(·安徽安庆模拟)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 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 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 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解析:D 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D 项正确3(·山东日照二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反对君主制度 B提倡君臣平等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解析:D 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礼”的观点故C 项错误;材料主题意思是论证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无道对臣不能真心相待臣对君也不能尽心竭力故D项正确4(·山东潍坊摸底)《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解析:D 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荀子的礼的思想没有体现法的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5(·河南重点高中联考)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解析:C 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的是理学A项错误材料中孟子的思想没有反映出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B项错误孟子指出天与人的内心一样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这就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外在比照方式D项错误6萧公权《中国*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解析:C 儒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儒家流传时间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这与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不一致B项错误;从“起源”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产生于不同的诸侯国且代表人数较多既说明了法家思想是异地而同心又说明了法家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的符合时代需求C项正确;商朝旧贵族被封宋地而非楚地D 项错误7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与当时儒家的思想相比墨家更注重( ) A区别等级名分 B维护血缘关系C讲求实际功利 D强调重义轻利解析:C 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孔子所说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A、B两项错误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儒家强调重义轻利是针锋相对的C项正确D项错误孟子对墨子的批判孟子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完全否定的在孟子看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对于宗法血亲社会的否定缺乏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但另一方面墨子的兼爱思想的思考点是恰恰作为儒家代表的孟子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孟子曾批判墨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8(·陕西汉中模拟)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B智者乐水仁者乐山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解析:C 材料所述中国园林的特点体现的是追求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万物皆备于我”强调“我”也就是人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强调的是人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的理念故C项正确;“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9(·中原名校联盟)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 )A强调制度与秩序 B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重视道德与人伦 D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解析:B 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汉代儒学的特点不属于孔孟儒学故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两者之间的共性孔孟儒学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政、民本、教化而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宋代儒学主张回归《论语》《孟子》等原典回归孔孟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10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解析:B 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表现的主要是礼主刑辅、外儒内法的思想反映的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11(·河北保定月考)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C官僚*形成和贵族*解体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解析:B “道统”是指儒家传道系统材料“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说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当时法家思想是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专制官僚*的影响故B项正确;官僚*形成和贵族*解体是在秦代当时儒家思想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夏商周是贵族*不是官僚*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12(·山西临汾摸底)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既非贵族*也非军人*又非商人*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即士人*”“士人*”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A儒学功利化 B儒学思辨化 C儒学理论化 D儒学宗教化解析:A 士人是指知识分子联系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飞黄腾达“士人*”形成由此可以看出士人*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确;儒学思辨化、理论化是到了宋明理学阶段的现象故B、C两项错误;儒学始终未发展成为一种宗教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经济背景(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思想;第二小问从*、经济角度分析第(2)问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和经济大变动:*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遭破坏(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4(·山东济南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材料“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甲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乙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丙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综合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解析:根据材料甲中“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材料乙中“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材料丙中“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可得出一个主题:孔子的道德观;依据材料甲中“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材料乙中“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材料丙中“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可得出另一个主题:孔子的法律观在历史评价中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难看出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辩证地论述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的道德观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成为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的道德观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
【岳麓版】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3.影响: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 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理想 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其 变革精神
的理论武器。 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
(4)2014·全国Ⅱ卷,25:
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 同,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括政治、经济、思想、刑罚、科
技文化等。 (3)注意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
(5)2014·海南卷,2:东汉
儒法思想的融合
别与联系。
主干知识整合
抓主干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春秋
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 私学,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孟子
战国 荀子
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被尊为“ 亚圣 ”, 《孟子》在唐以后被奉 为经典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 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2)道家 ①春秋时期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 张,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②战国时期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和“ 逍遥 ”的人生态度;认为天 与人“ 不相胜 ”。 (3)法家:战国后期韩非 ①地位: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 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 法革新。 ③影响: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与儒家思 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墨家:战国时期墨子 ①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②主张:“ 兼爱 ”“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③影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但到战国以后不受 重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第24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岳麓版
3.调整“礼”和“仁”的方法:中庸。只有“礼”,会加深 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有“仁”,会模糊上下尊卑。恰当 地协调“礼”、“仁”关系,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 既贵贱分明又温情和谐。达到中庸的做法是“和而不同”。
4.以“德”治民(其实是“仁”的衍生)。统治者要爱惜民 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庄子 (1)“道”是世界的最高原则。 (2)“齐物”:就是万物齐一,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 相同的。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 都应当同等看待。 (3)“逍遥”:就是对事物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要 做到逍遥,就要“无所恃”,不要受各种条件左右。主张用超 越功利的方法去追求精神自由,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 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逍遥”。
2.局限:其辩证法忽略了事物转化的条件,必然走向不 可知论;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类社会发展持悲观态度。
四、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 (一)战国时期“天道”与“人道”问题的争鸣 战国时期思想学说的“百家争鸣”都产生于学者们对“天 道”与“人道”二者相互关系的不同理解。
1.孟子
“仁政”
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 的政治学说,主张施行“仁政”(思想核 心)。实质是建立小农经济;内容是给农民 以土地,不犯农时,宽刑减税
一、传统文化的滥觞——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一)背景
经济 因素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社会 生产力有了极大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 件
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 因素 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三、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老子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有深厚的理论思维,有特殊的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 第1单元第1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选择题1.《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主张“爱人”,要体贴他人,即“仁者爱人”。
2.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可知。
3.(2010·平邑)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主张“以德服人”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D.主张“性善论”【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含义是说,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
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B项错误。
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4.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
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答案】A【解析】《道德经》是道家学派老子的著作,只有A项是老子的观点。
5.(2010·合肥)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材料表明东亚现代文明()A.取决于儒家学说B.来源于西方发展模式C.借鉴了东西方文明D.照搬了欧美发展模式【答案】C【解析】儒家学说对塑造东亚传统起过重要作用,对于东亚现代文明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不能说东亚现代文明取决于儒家学说,排除A项;东亚现代文明的根源在东亚,排除B、D两项;依据材料可知,东亚现代文明借鉴了东西方文明。
6.(2010·扬州2模)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A.商家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答案】A【解析】“仁”字出现在小饰品和广告牌中,这体现了商家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
B项显然错误,C、D两项夸大了其作用。
7.(2010·河南六市联考)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说:“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
”以下“救世”思想在政治制度上得到长期运用的是()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D【解析】法家思想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因而在政治上得到长期运用。
8.(2010·吉林模拟)“金玉虎符”选用国家博物馆的战国时期“阳陵虎符”复制而成。
上雕铭文,“治国平天下修身福自家”,其铭文体现的思想属于()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A【解析】修、齐、平、治是典型的儒家的观点。
儒家思想以崇德为特色。
主张以仁爱作为德之核心,高度重视伦理道德的价值;强调道德教化,重视社会的道德教化和以德作为治国的重要基础,以及崇尚道义礼节。
9.(2010·黑龙江文综)孔子说:“道千乘之国,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着眼大局,重视法度是治国的方法B.严于律己,宽待人民是治国的前提C.讲究信用,爱护民众是治国的原则D.关注伦理,尊重道德是治国的保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信”“爱人”等信息体现了讲究信用,爱护民众是治国的原则。
10.(2010·淄博·3月)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
该诗句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道家思想【答案】B【解析】“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11.(2010·潍坊·3月文综)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提倡积极入世B.追求个体解放C.维护平民利益D.倡导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先秦时期儒家的“对鬼神敬而远之”“制天命而用之”等观点体现了儒家提倡积极入世,故选A项。
儒家主张维护周礼,排除B项;先秦时期维护平民利益的是墨家,儒家先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后又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倡导君主专制的是法家,排除D项。
12.(2010·上杭)“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而事异。
’”这一观点可以印证()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D.佛家慈悲为怀的主张【答案】B【解析】同一观点在不同时代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体现了法家提倡变法革新的进步历史观。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偿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放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村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城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治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答案】(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
(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国家和时代的限制。
(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解析】解答第(1)问要抓住关键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子欲善而民善矣”,然后联系教材回答。
第(2)问考查孔子在中国的地位,但要注意与材料相结合,要言之成理。
第(3)问是说明孔子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村料一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孝的文化”。
孝在中国文化作用之大,地位之高,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
——谢幼伟《孝与中国文化》村料二就是把社会中的人各就其关系,排定其彼此名分地位,而指明相互间应有之情与义,要他们时时顾名思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关系,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为他人而存在者。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村料三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种社会可能必须要有“刚性”的家庭结构,要阉割个性,否则“家”之内的经济交易就很难有确定性,这就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文化的共性。
一旦强制性的经济责任不再存在于父子、兄弟之间,父亲没必要再以一副威严不可亲近的面孔出现在儿女面前,用不着强制儿女无条件地听自己的话并要求在父母讲话时儿女不能还嘴,而儿女则可从“孔家店”中解放出来。
父母与儿女间、兄弟姐妹间因经济利益关系引发的张力也就消失了,他们之间可以更平等地注重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让亲情、友情成为家庭关系的主旋律。
——陈志武《对儒家文化与儒家“孝道”的反思》村料四然秦后两千年来,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婢膝之国民。
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赖父母,久成习惯。
学术上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又标“受用”“默识”之旨,故缺少伦理学之训练,而理智极不发达。
此乃吾族之受病处。
——《明日之中国文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古代儒学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的观点,说明农业文化的特点。
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认为家庭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认为儒家思想的缺陷是什么?以上材料对儒家思想的总体认识是什么?【答案】(1)儒学是以“孝”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伦理关系是一种义务关系。
(2)特点:家庭结构是刚性的等级尊卑关系,个人需要服从于整体的需要;家庭的功能是维持经济交易的保险互助。
原因:农业社会严峻的生存挑战。
(3)变化趋势:由强制性经济功能向情感交流功能转变,由等级森严向平等交流转变。
原因: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市场交流代替家庭互助。
(4)缺陷:个人独立意识淡泊,缺乏理性。
认识:儒家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以适应农业文明的需要为出发点;家庭关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
解答时要注意设问角度,要求从材料中归纳的要充分依据材料,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要在归纳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