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核心素养提升传统文化中的化学(21张)
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命制特点及核心素养下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课件 (共44张PPT)
![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命制特点及核心素养下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课件 (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8c2eb9a32d7375a5178038.png)
2.呈现我国最新科研成果,增强国家成就感
2019-Ⅰ卷:35.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
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科学刊物《Nature》——“ 双相纳米高 强度镁合金的方法”为情境,给出拉维斯相的MgCu2晶体结构,考查原 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能级、化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 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等。
一、化学学科考试 的“一核四层四翼”
1. 必备知识 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方法
常见无机物及应用
必备知识
常见有机物及应用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
实验原理与方法
化学学科的必备知识
2. 关键能力
知识获取 能力
实践操作 能力
思维认知 能力群
3 学科素养
思维 变量
认识 变量
情境 变量
水平4 水平3 水平2 水平1
1.STSE
物结质合考以性教查原质材“子、考位结制查√构构Ⅰ备基√性、、础”物分Ⅱ√实关质离验性系提,Ⅲ √,纯如、Ⅰ √
Ⅱ √
Ⅲ √
Ⅰ √
Ⅱ √
Ⅲ √
2.化学计量(ST反NSA应E)侧质的重特现与征象生为,基仪础器推√使理用出等√。 √ √
√√
34..有必机修化二学结构活 成常质相果现以的关、,元元装考的物容素素和置查科质量,及性图技性大并其质或,进化的√√表综一合关格合步物系√√的性考 结。形强查 构式√ √。呈√√√
√ √
√
√√
√ √
√ √
√ √
5.化学实验
√√√√√√√√√
6.电化学
√√√√√√√
√
7.溶液中的三个平衡 √ √ √
√√√
8.元素化合物
√
√√
9.电离、NA、氢键
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
![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https://img.taocdn.com/s3/m/92d073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f.png)
2.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 )
D
A.发蓝处理 B.阳极氧化 C.表面渗镀 D.喷涂油漆
真题解读
【解析】 发蓝处理技术通常用于钢铁等黑色金属,通过在空气中加热或直接浸泡于浓氧化性溶液中来实现,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有效防锈,A不符合题意; 阳极氧化是将待保护的金属与电源正极连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表面渗镀是在高温下将气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的欲渗镀的物质(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通过扩散作用从被渗镀的金属的表面渗入内部以形成表层合金镀层的一种表面处理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喷涂油漆是将油漆涂在待保护的金属表面并没有在表面形成钝化膜,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6
试卷总评
二、试题情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应新时代中国建设新成就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修订工作基本原则之一,即坚持反应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这些指导要求在高考中必然有所体现。如第1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试题情境,第2题以国家建设新成就为试题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8
试卷总评
四、考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
今年的试题总体上创新度很多,一些试题突出体现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如第11题中黄金等级的判断(需要利用计算进行判断)、第12题中有关O8分子的分析、第15题中有关纳米“分子客车”的分析与判断、第16题(6)小题中Be的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等。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19张)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课件(19张)](https://img.taocdn.com/s3/m/b462744f58f5f61fb6366614.png)
1 高考必备
中国古籍中化学知识小结 1.物质的鉴别 (1)真假黄金 《旧唐书》提到唐朝武则天,一次赏给她一个臣子许多黄金,那臣子 放在火焰上灼烧后证明是假的,因为铜的焰色绿色,而黄金入火“百炼不消”、金 入猛火“色不夺金光”;另外试金石的利用,我国也可能是最早的国家之一,明朝 李时珍有《本草纲目》中剖析得最明确不过了,“金有……,和银者性柔,试石则 色青(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和铜者性硬,试(金)石则有声。” (2)真假焰硝 晋朝的皇甫士安(251~282年),已提出纯硝石概念;南北朝医学家陶 弘景为了鉴别真假焰硝,他研究发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用 现在的化学知识知道钠黄钾紫的焰色反应特性。真焰硝对可燃物还能“火上加油”, 加速燃烧(助燃),而假焰硝(芒硝)则否,硝酸钾(真焰硝)可知。
“……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
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C.干馏
B.升华
√D.重结晶
解析 “……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 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涉及用到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 物质熔化、过滤、用酒精溶解、冷却结晶的过程,为重结晶操作,故选D。
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
解析 根据题意,“强水”能溶解大多数金属和矿物,所以为硝酸。
1234
3 模拟预测
1.(2019·吉林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
核心素养下2020年高考全国1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核心素养下2020年高考全国1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7f0df72312b3169a451a451.png)
三、强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解决题目达到对知识的 开悟
1、心态平稳,以淡定坦然的态度进行复习 2、自我调整,积极乐观
全国新课标理综卷下的化学选修课 开课及应试策略
2个空考查【化学式/物质转化】
1个空考查【物质结构判断计算】
1个空考查【相关计算】
1个空考查【相关计算】
4 复习建议 PART FOUR
一、立足教材,吃透知识点
从现有的一轮复习资料看,知识点是全面的,所以吃透知识点的关键不是资料,而是学 生自己。在考试中,由于能力的要求会将知识点进行变体,提供变体的信息,就容易导致考 试无法应对,造成失分的现象。究其原因,考生在复习中习惯进行死记硬背式学习,不喜欢 自己进行思考。不注重知识点的内涵,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2)高三第二轮复习的复习策略:
总原则 1、善总结,进行有效复习 2、重探究,进行有效训练 3、细琢磨,进行有效讲评
总策略
①回归高考原题,研究考题形式 ②研究各地题型变化,掌控命题规律 ③进行有效命题和讲题 ④规范细节,研究答题策略
(3)高三第三轮复习的复习策略: 大题训
五年新高考反思与启示
2个空考查【操作描述】
2个空考查【相关计算】
3个空考查【物质转化】
1空考查【方程式】
1空考查【方程式】
实验题(硫酸铁铵的制备)
工艺流程题(Li4Ti5O12和LiFePO4 工艺流程题(焦亚硫酸钠的制备)
的制 备)
27 1个空考查【仪器装置识别】
4个空考查【原因/作用/目的/方法】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1考向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课件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1考向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c6d635172ded630b1cb6e5.png)
【审答流程—信息提炼】
序号 ① ② ③ ④
信息索引
知识迁移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将苦泉水蒸发浓缩可以得到胆 矾晶体
则成铜
胆矾中含有铜元素
熬胆矾铁釜
铁制容器与含有铜元素的胆矾 接触
化为铜
有铜单质生成
【审答流程—破题过程】
铜单质 铜 CuSO4·5H2O 错误 铁 硫酸铜 正确 硫酸铜 加热浓缩 浓缩结晶 正确 CuSO4+Fe====FeSO4+Cu 置换 正确
复习课件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1考向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课件
2021/4/17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1考向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课件
1
考向1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 识(考查频次:5年5考)
研磨真题·培养审题力
【典例】(2020·全国Ⅱ卷)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 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①,烹胆矾则成铜② 。熬胆矾铁釜③,久之亦化 为铜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A 由《物理小识》中记载语句“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 日不灭火,煎矿煮石”可知是以焦炭作为还原剂的方法来炼铁,A正确;煤的主 要成分为碳、氢、氧和少量的氮、硫或其他元素且为混合物,而烃是只由C、H两 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B错误;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较高,故生铁不 是指含碳量很低的铁合金,C错误;工业上可通过石油的裂解获得乙烯、丙烯等 化工原料,D错误。
预测演练·提升解题力
1.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 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 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 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核心素养提升3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核心素养提升3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a3c26c9aaea998fcd220ece.png)
(17)
Na2O2 与 H2O、CO2 反应均生成 O2
作供氧剂
(18)
肥皂水显碱性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19)
水玻璃不燃不爆
可用作耐火材料
(20)
硅酸钠的水溶液是一种无机黏合剂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1)
锂质量轻、比能量大
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
(22)
Al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
解析 《天工开物》所叙述的“石灰”根据性质判断应为CaCO3,不是Ca(OH)2。 答案 D
3.(2018·课标全国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目录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CONTEN古TS 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医药中的用途
性质
用途
生理盐水指的是消毒过的 0.90%的氯 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隐形
(1) 化钠溶液
眼镜和鼻腔等
(2)
硅胶能吸收水分
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3)
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可作太阳能电池板
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 (4) 柔韧度
可作光导纤维
(5)
4HF+SiO2===2H2O+SiF4↑
[题型专练]
高考选择 化学基本素养(STSE、传统文化)(含答案)
![高考选择 化学基本素养(STSE、传统文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9119dc1711cc7930b71629.png)
4 化学基本素养(STSE 、传统文化)专题练习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B.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 C 同时服用,不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C.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取 Na 、Mg 、Al 三种金属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石蜡油中,并贴上如图标志B.夏天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空气中产生了少量臭氧C.石油的裂解可以得到甲烷、乙烯、丙烯等重要化工原料D.煤中含有苯、甲苯和粗氨水,可通过干馏得到上述产品3.下列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芒硝晶体(Na 2SO 4•10H 2O )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晚上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B.将植物的秸秆、杂草和人畜粪便等加入沼气发酵池中,在富氧条件下,经过缓慢、复杂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沼气,从而有效利用生物质能C.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应用氢能源,但需要解决氢气的廉价制备、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D.垃圾处理厂把大量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减轻了垃圾给城市造成的压力,改善了城市环境4.化学与社会息息相关,下列物质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应用解释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 B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防止闸门被腐蚀 利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金属 C高铁车厢采用铝合金材料 铝与氧气不反应 D 高纯硅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 硅晶体在自然界中能稳定存在 5.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e 3O 4 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和涂料B.食盐、糖、醋可用作调味剂,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C.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6.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 .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 .用氯气处理水中的 Cu 2+、Hg 2+等重金属离子D .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 NH 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7.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考点专题必练——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共30题逐题精编 答案+详解】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考点专题必练——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共30题逐题精编 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0783b6d6c175f0e7dd13774.png)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考点专题必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共30题逐题精编答案+详解】1.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该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B. 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絮”“鹅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 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东晋葛供《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操作与“渍”和“绞”原理相近的是浸泡、过滤【答案】B【分析】本题以古诗词为载体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难度较易,注重知识的积累。
【解析】A.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鹅毛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飞絮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B错误;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火药爆炸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故C正确;D.“青蒿一握,以水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包括了浸泡和过滤操作,与“渍”和“绞”原理,故D正确。
故选B。
2.“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笔”——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用的是羊毫还是化学纤维B. “墨”——用松烟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C. “纸”——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D. “砚”——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性质和鉴别、碳的性质、物质的成分等,注意习题中的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特殊的气味,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故A正确;B.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易反应,所以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故B正确;C.纸的原料是木材,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则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故C正确;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知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知识(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a46f946294dd88d0d26bf2.png)
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知识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英文的“中国”(China)又指“瓷器”,说明我国很早就应用化学技术制作陶瓷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答案 B解析B项,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不是碘的升华;C项,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鉴别KNO3和Na2SO4;D项,明矾中的Al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
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品质的白瓷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B.瓷器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因此陶瓷属于金属材料C.氮化硅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窑变”是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颜色的变化答案 D解析白瓷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窑变”时,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由于还原程度的不同,形成不同颜色的低价态化合物,D项正确。
3、《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中正确的是(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C.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答案 C解析考查物质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题型复习课件—— 化学和传统文化、STSE(共36张PPT)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题型复习课件—— 化学和传统文化、STSE(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fb64f28e9951e79a892709.png)
2.酿酒
《说文解字》上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从禹 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 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 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 到白酒和酒糟。
(11) 气,使肥效降低
草木灰和硫酸铵不能混合施用
(12)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二氧化硫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 剂
14
(13) 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 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
(14) 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15)
NaHCO3 受热分解生成 CO2,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 能与酸反应
22
第三步——析题:找到需要的信息后,需进行分析。分析时要从大脑信息库中迅速 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使思维从新情境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平时的学习中来。 第四步——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相应问题。如果是简答题一定 要言简意赅,即一定要做到联系化学原理,切入点正确,分析、说理层次清晰,要 点全面。
K2FeO4 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 (33)
作新型净水剂
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17
(34) CuSO4 使蛋白质变性 误服 CuSO4 溶液,喝蛋清或豆浆解毒
铁与电源负极相连,铁被 铁闸门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保护铁闸
(35)
保护
门
BaSO4 不溶于水,不与胃 在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BaSO4 用作
12.白色污染
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4bfe1e482fb4daa58d4b4b.png)
专题03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形成核心价值观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高考所有学科必须渗透“一点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一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四面)的考查。
中考、高考升学考试都应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
通过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试题起点和立意较高,题干内容多数以古代化学史、古文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文本解读能力。
但落点适中,侧重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1.【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素养解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十分熟悉的诗句,我们要从中挖掘出解题关键“春蚕”和“蜡炬”,进而进一步分析物质性质和发生的反应。
这些古诗句写者无意,我们学者要有心,根据诗句中现象分析其蕴含的化学知识。
2.【2017新课标1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热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原卷版)
![热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26beb9be23482fb5da4ce4.png)
2020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提分训练2——化学与传统文化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选项古诗文化学知识A《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B《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
”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糖类均有甜昧C《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合金的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D《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2、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及原理分析都正确且有相关性的是( )选项物质用途原理分析A液氨常作制冷剂氨气分解生成N2和H2是吸热反应B聚碳酸酯料替代聚乙烯作包装材料聚碳酸酯塑料容易降解成小分子C磁性氧化铁用于制造指南针Fe2O3具有磁性D服用豆浆可缓解重金属中毒重金属使蛋白质盐析3、战国时期的古书《尚书•禹贡》中有关于古代矿物颜料“黑土、白土、赤土、育土、黄土”的记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Fe2O3、Fe304均可作红色涂料B.铅白[2PbC03• Pb(OH)2]不耐高温C.成语“信口雌黄”说明古代曾用雌黄(As2S3)作涂改液D.秦兵马俑屮使用的BaCuSi2O3中国紫)和BaCuSi4O10(中国蓝)均为硅酸盐4、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B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C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制陶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烧制陶瓷属硅酸盐工业D釆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石”即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5、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9fc605f242336c1fb95e28.png)
专题03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形成核心价值观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高考所有学科必须渗透“一点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一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四面)的考查。
中考、高考升学考试都应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
通过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试题起点和立意较高,题干内容多数以古代化学史、古文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文本解读能力。
但落点适中,侧重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1.【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素养解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十分熟悉的诗句,我们要从中挖掘出解题关键“春蚕”和“蜡炬”,进而进一步分析物质性质和发生的反应。
这些古诗句写者无意,我们学者要有心,根据诗句中现象分析其蕴含的化学知识。
2.【2017新课标1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原卷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原卷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e4a265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0.png)
压轴题01 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化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高考越来注重化学学科以概念为核心的考查,以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试题有机地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古代与化学相关的成果、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 、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预计在2023年高考中,仍会以某热点为住处源辐射相关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或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我国在科技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材料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2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及化学、材料、能源等领域。
下列相关理解错误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于制造载人飞船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成分为SiB.镁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C.飞船船体覆盖的耐高温陶瓷材料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D.运载火箭加注的液氢燃料是高能清洁燃料5.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是物理化学科学家联合突破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向大海要水要资源又有新进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H2O、D2O和T2O互为同位素C.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可缓解海水酸化D.实验室电解水常加入少量稀盐酸增强导电性6.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中科院金属所钛合金氢泵涡轮、高温合金管材和锻件、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于此次梦天实验舱任务中,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B.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大,是因为纯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原子后原子层之间相对滑动变得困难C.铝合金硬度大,耐强酸、强碱,是常见的航天材料D.我国研制的超级钢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延展性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复习第1题 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复习第1题 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https://img.taocdn.com/s3/m/d5f40c4d844769eae009ed6c.png)
第1题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复习建议:1课时(题型突破+习题共1课时;以训练为主2015~2019五年考点分布图核心素养与考情预测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考情解码:预计在2020年高考中,仍会以某热点为信息辐射相关联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和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2019·课标全国Ⅰ,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解析“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项正确;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项正确。
答案 A2.(2019·课标全国Ⅱ,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燃烧,这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
在古代蜡烛通常由动物油脂制成,动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其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答案 D3.(2019·课标全国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解析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可制造光感电池,A正确;铝合金具有质地轻、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制造高铁车厢等,B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除去异味,但没有杀菌消毒能力,C错误;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金材料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医药中的用途
性质
用途
生理盐水指的是消毒过的 0.90%的氯 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隐形
(1) 化钠溶液
眼镜和鼻腔等
(2)
硅胶能吸收水分
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Fe 具有还原性
(31)
Fe2O3 是红棕色粉末
(32)
Fe2(SO4)3 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具有吸附性
(33)
K2FeO4 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 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可用作红色颜料
可用作净水剂(混凝剂)
作新型净水剂
(34)
CuSO4 使蛋白质变性
误服 CuSO4 溶液,喝蛋清或豆浆解毒
解析 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漂白 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O)2溶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 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B项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用Al(OH)3进行中 和,C项正确;BaCO3能与胃酸反应生成Ba2+,Ba2+为重金属离子,能引起蛋白质变 性,D项错误。 答案 D
作耐高温材料
(25) 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明矾作净水剂(混凝剂)
(26)
小苏打和明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可以作泡沫灭火器
(27)
明矾溶液显酸性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 镜表面的铜锈
(28)
Al(OH)3 有弱碱性
(29)
镁铝合金质量轻、强度大
可用于中和胃酸 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30)
[题型专练]
1.(2015·课标全国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 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
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C.醋 答案 B
B. 硝酸 D.卤水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
第三步——析题:找到需要的信息后,需进行分析。分析时要从大脑信息库中迅速 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使思维从新情境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平时的学习中来。 第四步——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相应问题。如果是简答题一定 要言简意赅,即一定要做到联系化学原理,切入点正确,分析、说理层次清晰,要 点全面。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
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过程中“灰”的作用是吸附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
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14)
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15)
NaHCO3 受热分解生成 CO2,能 与酸反应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
(16)
Na2CO3 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17)
Na2O2 与 H2O、CO2 反应均生成 O2
作供氧剂
(18)
肥皂水显碱性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 《天工开物》所叙述的“石灰”根据性质判断应为CaCO3,不是Ca(OH)2。 答案 D
3.(2018·课标全国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9)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食盐中的加碘物质 作保护气
(10)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
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草木灰和硫铵反应生成氨气,使 (11) 肥效降低
草木灰和硫铵不能混合施用
(12)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二氧化硫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13) 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
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
1.化学与材料
材料 棉、麻 蚕丝、毛发
成分或性质 富含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只含有 C、H、O 三种元素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
人造纤维 将天然纤维(竹子、木材、甘蔗渣等)经过化学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
合成纤维 硅材料
以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 子化合物,如六大纶等
(35)
铁与电源负极相连,铁被保护
铁闸门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保护铁 闸门
(36)
BaSO4 不溶于水,不与胃酸反应
在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BaSO4 用 作患者服用的“钡餐”
3.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的解题程序 题型建模 第一步——读题:对于陌生度较高的信息要做到逐字逐句阅读,挖掘关键字,排除 干扰信息,找出有效信息。对于新信息中的有机化学方程式,要从断键、成键角度 分析,找出规律;对于新物质或常见物质的新性质,要找出其不同点。正所谓“书 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二步——联题:在读题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 板块,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寻找要提取的信息。
(19)
水玻璃不燃不爆
可用作耐火材料
(20)
硅酸钠的水溶液是一种无机黏合剂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1)
锂质量轻、比能量大
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
(22)
Al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原性、与氧化铁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可用于焊接铁轨
(24)
MgO、Al2O3 的熔点很高
(3)
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可作太阳能电池板
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 (4) 柔韧度
可作光导纤维
(5)
4HF+SiO2===2H2O+SiF4↑
(6)
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用 HF 雕刻玻璃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7)
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 可作杀菌消毒剂,还可作漂白剂
(8)
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
2020届高考化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素养说明: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载 体,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 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 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域,充分体 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