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形势与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吕琢)2015

合集下载

新时期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规划情况

新时期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规划情况

新时期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规划情况时间: 2008年08月11日来源:不详作者:未知浏览次数: 411一、全国人口发展战略规划情况为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2004年起,由蒋正华任组长、徐匡迪和宋健任副组长,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历经2年时间,形成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及3个分课题报告、42个子课题报告,并于2007年初公开发布。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科学判断了我国中长期人口发展趋势,确立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理念,阐述了新时期的人口发展观,提出了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为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基础上,国务院编制了《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国家人口计生委编制了《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规划总结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成就与经验:中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育率迅速下降,近年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素质状况明显改善,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为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供了宝贵经验。

规划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严峻挑战: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中国人口在未来30年还将净增2亿人左右,总人口将于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13.6亿人和14.5亿人,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

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

二是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

中国每年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笔谈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笔谈

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笔谈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笔谈近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其中之一就是人口结构和人口发展的问题。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首先,优化人口发展战略需要关注人口结构。

目前,中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和城乡差异等问题。

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国需要制定针对老年人的养老政策,鼓励家庭支持,同时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和建设。

此外,中国还应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消除性别歧视,推动男女平等的发展。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城乡差距。

其次,优化人口发展战略需要关注人口教育和培训。

教育是培养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和提高整体人口素质的关键。

中国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此外,中国还应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与此同时,要鼓励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再次,优化人口发展战略需要关注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口流动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也给城市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压力,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鼓励农民就地就业。

最后,优化人口发展战略需要关注人口保健和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国需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和改革,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降低医疗负担。

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提高医疗技术和药品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对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通过关注人口结构、人口教育和培训、人口流动和城市化以及人口保健和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可以实现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性。

浅谈我国人口形势

浅谈我国人口形势

浅谈我国人口形势教育与人文科学系10新闻采编学号:104308143 谷伟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但当前我国人口形势仍存在新一轮出生高峰、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等热点问题。

——我国现代人口转变尚未完成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完成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转变。

但吕荣侃认为,我国确实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现了人口转变,但还不能认为这一过程已经完成。

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比较特殊: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自发的。

由于发达国家原来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太高,惯性影响也不大,因此当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转变就趋于完成。

而我国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控制下,实现人口转变的。

因此任何政策的变动,都有可能引发生育水平的反弹和逆转。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来的人口增长速度很高,即使生育水平降低了,但惯性增长的周期还很长,要达到人口零增长,还要几十年的转变。

因此中国人口转变并没有完成,是否完成有两个标志:一是经济社会标志,在经济社会转型基本完成、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时候,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已经建立了人口转变的坚实物质基础,生育水平已经没有逆转的可能。

二是人口本身的标志,生育水平降到更替水平之下,人口达到稳定的零增长。

按照这种标志,中国完成人口转变的时间约为2045年前后。

这个过程要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提是保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绝不可以有任何的麻痹和松懈。

——如何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近两年,全国很多地区陆续进入建国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应对这次高峰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是前三次高峰的延续。

第一次发生在1950年到1957年,平均出生率在30‰以上,总和生育率最高时达到6.378;第二次高峰是1962年到1970年,平均出生率达35.72‰,总和生育率为5.7;第三次1985到1990年,这次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现的。

人口形势与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王宏东)2013

人口形势与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王宏东)2013
年份
二、我国人口发展形势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特点分析: 一是干预性。 1970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在6.0上下波 动,高于当时印度、印尼等国生育水平。

在人口规模快速膨胀的严峻形势下,党和政府从国家和民族长远 利益出发,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很快降到世界平均水平以 下,改变了我国人口发展轨迹。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 ((%))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8年各省(区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比较
省(区市)
而新疆、西藏、青海和宁夏则低于7%,尚没有进入老龄社会)
上 海 重 庆 江 苏 四 川 天 津 辽 宁 浙 江 安 徽 湖 南 北 京 福 建 湖 北 山 东 陕 西 广 西 江 西 黑龙江 河 北 海 南 吉 林 贵 州 内蒙古 甘 肃 河 南 云 南 广 东 山 西 新 疆 西 藏 青 海 宁 夏
澳大利亚
17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特点分析

四是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 口工作的基础存在差异,各地区的人口转变呈现出明显的 不平衡性,这种趋势过去和现在一直存在。

人口转变的不平衡性也使得各地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很大 差异:河南、山东、广东、江苏4省人口数量基本与西部12省(区 、市)人口总和持平。上海、江苏、四川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 超过了15%,特别是上海户籍人口负增长已经十多年了,人口老 龄化压力大。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等东部6个省 (市)吸纳了全国75%的跨省流动人口,其中广东流动人口3000 多万,实有人口超过1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任务繁重。
1975年
1987年 1999年 2011年
40亿
50亿 60亿 70亿

2015人口资源环境

2015人口资源环境

⑥区域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本身的资源条件,按照资源状况 统筹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积极建立开发利用资源的不同 模式,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特色。 ⑦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⑧依法保护资源,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2)企业 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3)青少年(思想上?行动上?具体做法?) 举例水危机….. 浙江是“资源小省”,也是海洋大省。浙江近海和外海拥有巨 总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节约资源的 大的油气资源、海岛风能,潮汐能等;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 基本国策) 5508亿元,涉海就业人员近千万人….. 为保护渔业资源,政府制定了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法;设立禁 说说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积极作用有哪些?给我们什么启示? 渔期,这给我们保护海洋经济 怎样的启示?
作业本P63 一、知识清单 1、总趋势在不断增长。分布情况: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 遍较低,发展中国家自然 增长率普遍较高 2、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会不断引发人口 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 人民生活贫困等。人口增长过缓甚至负增长,出现劳动力不足, 老龄化问题,对国家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表现: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和人口老龄化。影响:对自然 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加重家庭负担等 4、对策:计划生育。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用:降低我国 人口出生率,减缓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对资源教育就业医 疗条件等的适应性 二、知识运用BABACBB 8(1)我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大 (2)造成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影响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 (3)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人口出生
1、世界主要人口问题(人口特点)(解析P110) (1)人口发展不平衡 人口过快增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人口过慢增长(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 (2)人口分布不平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根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预计高收入国家每年将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见下表。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的特征是()A.主要为发展中国家B.主要为发达国家C.主要为沿海国家D.主要为内陆国家读“四国某年人口模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是“澳大利亚1~5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3.该国国际移民的主要来源为()①技术移民①劳务输入①战争难民①宗教移民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读“某年年初人口相等的城市一年中的人口变化资料图”,回答下列三题。

4.有关①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迁出人口数大于迁入人口数B.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C.迁出人口对该城市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D.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婚姻和家庭读某地1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地因人口变化长期面临的情况是()A.社会养老保障压力大B.人口总体以迁出为主C.劳动力过剩D.经济发展低迷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阅读表,完成以下四题。

6.b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人们受教育水平较低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B.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C.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D.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07年的19.4%,15至64岁人口比重从61.5%上升到72.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4.9%上升到8.1%。

人口新常态与人口政策

人口新常态与人口政策

人口新常态与人口政策
翟振武
【期刊名称】《攀登(汉文版)》
【年(卷),期】2015(034)006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常态,人口规模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总和生育率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低生育水平基本稳定;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老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生性别比偏高且居高不下;劳动年龄人口跨过拐点,步入下行通道,劳动力数量比较优势开始下降;流动人口规模空前,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家庭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人口发展中呈现的新常态,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是解决人口结构性失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
【总页数】9页(P1-9)
【作者】翟振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924.2
【相关文献】
1.“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
2.“经济新常态”与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3.“经济新常态”与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4.人口生态、人口政策与国际移民——
联合国《世界人口政策2007》评述5.人口世代更迭与经济增长速度:兼析新常态下的人口政策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吕琢 讲稿 (3)

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吕琢  讲稿 (3)

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吕琢讲稿一、统一思想,坚定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信心1、中央已经明确表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2、严峻的人口形势要求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不松劲。

3、改革的性质决定了稳定加强基层计生队伍建设不减力。

二、汉寿人口计生工作形势1、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2、计划生育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3、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4、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逐渐形成。

5、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人口形势不容乐观,人口计生工作任重道远。

人口与发展: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1、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人口问题更加复杂。

3、计生工作更加艰巨。

4、保障条件逐步弱化(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1、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2.自然资源与环境3、中国的人口思想(一)传统人口思想(1)、增殖人口观管仲、孔子、孟子、墨子是其代表人物。

(2)、适度人口思想商鞅、韩非是其代表人物(3)、限制人口思想杜佑(唐朝)、洪亮吉是其代表人物。

近代人口思想梁启超、严复是其代表人物。

现代人口思想现代人口思想以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人口思想为主,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是其代表。

马寅初《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早期人口社会学思想1、斯宾塞:社会生物学的人口社会学思想2、杜蒙特: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人口变化3、涂尔干: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人口增长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学家明确把人口变量放入社会学研究? 第二阶段:开始系统地用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人口问题?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国人口社会学的专题研究蓬勃发展。

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实践做开创性的尝试?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7年)提出适当制约人口的思想?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口社会学研究重新起步阶段?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研究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可持续发展(一)——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可持续发展(一)——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知多少?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2、主要内容: ①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②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③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两 个孩子的夫妇实行适当间隔生育; ④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做 法由所在自治区或区(市)决定。 3、成效: ⑴计划生育工作使全国少生4亿多 人。
观念的联系
可持续发展(一)——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2.在人口问题上,公民应该怎么做?
⑴增强人口忧患意识 ⑵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 ⑶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⑷提高自身素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口
↙↘ 特点 影响


计划生育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截至2015年,计划生育工作使全国 少生4亿多人 ,这 (B )
⑵计划生育成了人们的自愿选择。
小知识
《婚姻法》规定: 男年满二十
五周岁、女年满 二十三周岁以上 初婚的为晚婚, 已婚妇女二十四 周岁以上生育第 一个子女的为晚 育。
4、完善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一对夫 妇只生一个孩子→双独二孩→单独二 孩→全面二孩
活动四:合作探究,落实行动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 的省级行政区。西部各省2015年的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5‰ 左右,而2002年最高的省份超过10‰ 。 1、探究:经济发展程度、人口素质与人们生育
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 ⑶实行计划生育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
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可持续发展(一)——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活动三:竞赛探究,了解国策
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报告提出: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
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 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 口老龄化行动。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研究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研究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一、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实现人口发展目标,必须从经济社会全局高度和国家中长期发展层面谋划人口工作,深入实施国家人口均衡发展战略,明确并贯彻以下战略导向。

注重人口内部各要素相均衡。

推动人口发展从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优化结构和提升素质并举转变。

推进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平缓人口总量变动态势,避免人口达到峰值后快速下降,发挥政策最大效应。

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挖掘各年龄段人口潜能,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注重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动。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综合施策缓解经济因素带来的生育率下降等人口发展问题。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技术、产业、公共服务、就业同步扩散,引导人口与经济布局有效对接。

充分发挥人口能动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

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政策,防范和化解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注重人口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着力补齐重点人群发展短板,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实施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尊重个人和家庭在人口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权利义务对等,推动人口工作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

注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健全差别化的人口政策,多措并举引导人口向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适度集聚,支持鼓励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自愿迁出,严格控制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可持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增强人口承载能力。

二、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

要针对人口变动态势,做好超前谋划和政策储备,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保持和发挥人口总量势能优势,促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

打破我国人口转型下的人口发展战略难题的思路

打破我国人口转型下的人口发展战略难题的思路

Public M anagem ent
但多数 劳动者仍然处在 简单重复劳 动阶 现 了扩 大 趋 势 ,2015年 高 中 及 以上 学 历 构 失 衡 问 题 , 因此 人 口政 策 调 整 必 须 正
段 , 单位 劳 动 产 出 明 显 低 于 世 界 平 均 水 人 口占比城 市较 乡村 高出 3O个百分 点, 视 由于体制 问题 导致的人 口 “不均衡 ”
当前对人 口发展战 略的分析仍 多集 中于 经济 补贴与生 育育儿服务激 励措施很 难 首 先是 人 的 生存 安全 。庞 大 的人 口数 量 早
是 否 应 当 放 弃 生 育 限制 政 策 ,并 从 教 育 、 有 效鼓 励 生 育 。
已造 成 空 前 的人 口负担 和 资源 消 耗 ,而 人
别 ,实现人 口的城镇化 ,而很多制度 的 改变 长期 以来存 在 的城 乡劳动 力 市 场 取 向却把人 限制在农 村, “城乡边缘化 ” 分割 和 不 同所 有 制 企业 职 工流 动 困难
我 国 “重 点学校 ”的形成 一直是行 日益 矛 盾 突 出 。 对 城 市 和 农 村 进 行 各 种 的状 况 ,打 破 阻 碍 劳动 力 流动 的体 制 政 力 量 强 化 资 源 的 产 物 , 这 导 致 从 6O “功能 ”上 的划分 ,实质 是对个人也 贴 性枷 锁 。第 三 ,法 律 必 须严 厉 打 击 性
的有 限性与对劳动 者素质 需求 的无限性 农 村招生条件 的对策 ,恰恰 反映 了农村 否 则 将 进 一 步 扭 曲 人 口结 构 ,加 剧 人 口
表 现 得 越 来 越 明显 。
教 育质量提 升的乏力。
失衡 。
谋求增 长方式转型 ,即是 要提高知

浙江高中地理教参(高考真题+模拟)课件人文地理:6人口与环境

浙江高中地理教参(高考真题+模拟)课件人文地理:6人口与环境

栏目索引
11.(2016浙江4月选考,17,2分)关于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国际移民加速美国人口老龄化 B.独生子女政策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 C.经济发展制约美国人口老龄化 D.经济快速增长制约中国人口老龄化 答案 B 本题考查地区人口问题的影响因素。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会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 加快。
知识拓展 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主要有育龄妇女比重、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婚姻
生育观、妇女就业状况、宗教信仰、战争、自然灾害和人口政策等。
栏目索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 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完成下题。 7.(2017浙江4月选考,5,2分)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 )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答案 B 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必须加强国内粮食生产的稳 定,依赖粮食进口,不能作为最主要措施,故A、C选项错;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多和经济收入高等原因, 外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难以再回流至农村,故D选项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 效率,可以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是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合理措施。
栏目索引
2.(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 )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 ②子女养育成本高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总和生育率偏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子女养育成本高,不“敢”生;妇女生育 观念改变,不“愿”生。这两点是导致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册(必修2)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 含解析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册(必修2)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测) 含解析

1。

1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测试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最新消息:二孩生育条件及登记指南。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认为,这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下图为“2010年及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我国正在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死亡率下降B。

人口老龄化严重C。

就业压力大D。

人口性别比大2。

2030年比2010年()A.新增人口数量减少B.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少儿人口比重上升D.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答案】1.B 2.B【解析】1。

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未来劳动人口数量增长缓慢,考虑二胎政策放开可缓解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所以人口老龄化是导致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主要原因.2。

新增人口数量为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的乘积,因无法确定上述数值,故无法确定2030年与2010年新增人口数量的多少;对照两图可知,2030年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

读某国2010—2014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表,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2010-2014年人口变化错误的是()A.人口出生率上升B.人口死亡率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机械增长率没有变化4.在2010-2014年期间该国人口数最少的年份是()A.2010年B.2011年C.2012年D.2013年。

【答案】3.D 4.C【解析】3.从表中数据看,该国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但2010年到2012年间该国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总量减少.2010年到2013年间,该国人口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为负且接近表中所给增长率,说明人口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人口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之和,根据表中出生率、死亡率可计算出自然增长率,结合增长率可计算出人口机械增长率。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word(2015-2019)第八单元 人口的变化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word(2015-2019)第八单元  人口的变化

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题组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9全国Ⅰ卷)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图1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1.C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该图仅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人口的数量,因此不能据图判断出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的多少,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男性和女性比例均较大,选项B 错误;劳动人口通常指15—64岁的人口,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动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选项C正确;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选项D 错误。

2.B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解题思路】由题干“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可知,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欧盟籍人口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迁入欧盟。

迁入欧盟的人口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部分人口迁入欧盟后谋得稳定工作和较高收入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可能导致欧盟人均消费降低,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动人口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劳动人口,有利于减缓欧盟的老龄化进程,选项B正确;迁入欧盟的人口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人主要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内工作,短时间内可能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降低,但并不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剧降,选项C错误;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早已转变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趋于停滞,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因此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现状,选项D错误。

最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学生版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学生版及答案

第八讲生殖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人口问题【热点追踪】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行动。

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2016年全国“两会”上,人口生育政策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生育政策的表述是:完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配套政策。

报告同时强调,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

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和优势。

这段表述是对我国人口要素积极正面的肯定,反应了高层对我国人口问题认识的转变。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中国人口问题的历史也由已久,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也逐渐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全面二孩”作为年度热点,我们在复习时应给与更多关注,特别是实施原因、卫生计生部门的职能转变、相关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

【热点整合】第一部分:世界人口思想、变及迁移一、世界人口思想(一)古希腊人口思想:适度人口思想1、原因:(1)古希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缓慢提高,人口与社会生产之间出现矛盾。

(2)公元前5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各城邦普遍经历危机,战争此起彼伏,奴隶反抗日益加剧。

555KS5U]2、目的:为加强城邦防御和管出发,提出了适度人口思想,认为人口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当适度。

3、代表:(1)柏拉图认为,最想的人口状态是城邦国家的人口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状态,想的城邦国家有必要设计最令人满意的、适度的市民人。

柏拉图还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人口素质的主张。

(2)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家应该把人口规模作为治国家的第一手资料,评价政府好坏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是否规定了人口发展的规模。

人口应该稳定在适当规模,超过一定量就应当停止。

应借助法律手段限制人口。

加快确立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长期目标

加快确立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长期目标

加快确立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长期目标作者:郭志刚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2期文_ 郭志刚一、当前亟须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十三五”规划的说明中曾明确指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以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7年10月18日,他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在中国人口发展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时刻,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明确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方向,正确制定未来的人口目标,毫无疑义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当前的中国人口态势与50年前实行计划生育之初的情况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改变。

生育率在20世纪90年代便降至更替水平以下,这就意味着以往人口过快增长失控状态的源头动力已经被控制住了。

最近30年中国人口增长只是惯性增长使然,并且以往人口结构中蕴含的正增长惯性经这30年的释放也几乎消耗殆尽,因此,中国人口即将在未来几年之内迎来约14.2亿左右的峰值,随之将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快速通道。

与人口负增长相伴,未来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在当前18%的水平上继续增加,2050年时大约要翻一番,并从此保持这种高水平。

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大局已定、不可逆转,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仍处于发展之中,仍包含一定变数,使未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得以一定缓解。

这个变数就是努力将低生育问题解决好。

问题解决得好些,可以使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速度减缓,更是为了保证未来的人口负增长不致失控,并有利于推进中国人口发展转向正常的、长期可持续的均衡状态。

实际上,长期以来学者们在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长期目标及实施策略上一直存在激烈争论,然而在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却从未对此作过明确表述。

所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人口战略目标问题。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二节 人口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二节 人口

人口世界最多
人 口
人口增长趋势
数 量
人口众多的优劣势

计划生育国策

人 口
人口密度较大
分 布
人口东多西少
第二节
人口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
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数量变化、密度等基本状况,认识人口 问题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综合思维 了解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探索人口与 自然、人口与社会等方面的协调关系,培养保护生态环境、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力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研考察等方式,学会探究人口问题,提高 地理实践能力。 立德树人 通过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分析并给解决措施,使学生树立正确、 科学的人口观。
5.2016年1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 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通过一段视频一起了解一下“全面 二孩”和“三孩”政策实 施的背景,请思考:这两个人口政策是基 于哪个人口问题制定的,它还属于计划生育政策吗? 答 案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 我国出现了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失调 等人口问题。为此,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决定实施 “全面二孩”和“三孩”政策。
2.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课本 图1.10),提出以下问题:
(1)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是怎样增长 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 则: 方便管理,有利于社 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2)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是怎 样增长的,原因是 什么?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人口增长迅 速。原因是社会稳定, 医疗卫生水平高,生 活水平高。
总结: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 境 条件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 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022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第2节众多的人口第1课时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2022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第2节众多的人口第1课时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图1-2-3
1.政策实施后的10年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 D ) A.持续增加 B.保持不变 C.先降后增 D.持续下降
2.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 C ) A.人口总数保持不变 B.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降到8亿的时间延迟 D.人口分布不均的格局发生明显改变
3.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需( )
第一章 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1课时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不均衡的人口 分布
1.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数量:2010年我国总人口达13.7亿,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问题:庞大的人口数量,给我国社会、经济、 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人口政策: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 坚持的基本国策。
2.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原因
比较项目 人 人口 口 数量 分 人口 布 密度
黑河—腾冲以东 黑河—腾冲以西




比较项目
黑河—腾冲以东
黑河—腾冲以西
自然 以平原、丘陵为主,土 以高原、山地为主,

原因 地肥沃、平坦,气候温 地形崎岖,交通不

暖湿润,交通便利 便,气候干旱

人文

经济发达
经济相对落后
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控 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劳动力减 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 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 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苏 省和青海省的 人口(2010年) 与面积示意图 ”(图1-2-2), 回答5~6题。

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100分

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100分

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试卷10错,余对1、郭志刚教授指出,我国各地区均有与不同生育政策对应的人口比例。

正确错误2、郭志刚教授指出,只生一个好,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阶段性要求,而不是本质要求。

正确错误3、郭志刚教授指出,文化大革命到1973年,中国深深感受到人口压力之大。

正确错误4、郭志刚教授指出,1973年到1979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早期阶段。

正确错误5、郭志刚教授指出,1980年到1984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阶段。

正确错误6、郭志刚教授指出,1984到1988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震荡阶段。

正确错误7、郭志刚教授指出,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均有与不同生育政策对应的人口比例。

正确错误8、郭志刚教授指出,近年网上有些评论强烈要求要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在计划生育人口学界没有人提出要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只是提出政策要符合当今的形式。

正确错误9、郭志刚教授指出,研究中国现行生育政策的目的是看生育水平到底要达到多高合适。

正确错误10、郭志刚教授指出,经济发展的弹性比人口发展的弹性小。

正确错误11、郭志刚教授指出,1980-1984年,我国对计划生育的执行非常严格,具有强制性。

错误12、郭志刚教授指出,计划生育并不是一直强调低生育率就好。

正确错误13、郭志刚教授指出,“1孩政策”指的是独生子女政策。

正确错误14、郭志刚教授指出,“1.5孩政策”,即在第一孩为女孩条件下可再生育一个孩子。

正确错误15、郭志刚教授指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真正特点是独生子女政策。

正确错误16、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指出: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2亿12.5亿13亿13.5亿17、郭志刚教授指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这是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哪项特点?多样化强制性定额化专一化18、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为保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3.1亿人13.6亿人14.1亿人14.6亿人19、《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一)人口总量继续增长,生育水平呈现稳中有 降的趋势

一是育龄妇女人数达到峰值。
二是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 三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将继续下降。


22
生育旺盛期(20-29岁)妇女人数 出现一个新的高峰
百 115 万 人 105 95 85 75
年份
23
2600
2400
2407 2279
出生人数的变化
1.95
1.85 1.64 1.58
2.83
2.67 2.38 2.29
2.0
4.0 2.5 5.7
5
6 7 8
尼日利亚
印度尼西亚 孟加拉 巴西
2.89
2.88 2.23 2.19
3.16
3.15 2.43 2.39
9
俄罗斯
1.40
1.27
2.03
1.84
1.5
1.4
9
10
埃塞俄比亚
刚果
1.74
1.48
1.90
1.61 8
10 日本
数据来源: 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育水平反差巨大




世界人口增长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差异,与各个国 家的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有密切关系。 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几千年间,人口再生产的 基本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 (简称“高高低”)。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医疗卫生的进步和经济社会 的发展,欧洲死亡率开始缓慢下降,出生率维持 在高水平,出现“高低高” 出生率随社会经济发展下降出现“低低低”模式
2200
2000
2144 2138 2120 2078 2073 2048 2001 1917
1800 1702 1651 1647 1617 1599 1593 1584 births number
1600
14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世界
世界人口增长
1980 1985 1990 1995
年份
资料来源:联合国 世界人口展望2008
发达国家
2000 2005 2010
发展中国家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4
(2)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
1750 1800 1850 1900 1910 1920 1930 1950 1960 1970 1982 199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9
年份
发展中国家1750-2009年出生率和死亡率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出生率(‰) 死亡率(‰)
6



世界各个洲及地区目前人口和未来人口增 长的情况(单位:亿,%)
2010年 总人口 世界 发达国家 欠发达国家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加勒比地区 欧洲 北美 大洋洲 69.10 12.37 56.72 41.67 10.33 5.89 2025年 预计人口 80.12 12.77 67.34 47.73 14.00 6.70 2050年 预计人口 91.50 12.75 78.75 52.32 19.99 7.29 2010-2050 增长人数 22.41 0.38 22.03 10.65 9.66 1.40 0.97 0.15 20102050 增长率 32.4 3.1 40.1 25.6 93.5 23.9
人口形势与我国人口发展战略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管理博士研究 生班 吕琢
2015.2.14
1
(一)全球人口发展现状和趋势

全球人口增长的形势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育水平反差巨 大
2
(1)世界人口增长不断加快
表1 全球人口每递增10亿的时间表
年份 1800年 1930年 1960年 人口数 10亿 20亿 30亿 增长10亿所用时间 近300万年 约130年 30年
1975年
1987年 1999年 2011年
40亿
50亿 60亿 70亿
15年
12年 12年 12年
资料来源 1.联合国《从人口讨论中看到的未来》,1974年世界人口会议,第一卷; 3 2.联合国人口基金.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
总人口(亿)
1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人均国民收 入PPP (美元)
1.6 1.4 1.2 1.1 1.2
1.0 1.9
6,020 35220 21850 43960 29,780
52260 37280
1.9 2.0 1.3 1.5 1.4
2.1 2.0
36130 34400 35940 15630 30250
46970 34040
丹麦
三、我国人口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生育水平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相关社会问题初步显现 城乡人口比例将发生逆转,流动人口问题更加复杂 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即将达到峰值,劳动力从无限供给逐步 转变为有限剩余 人口老龄化速度开始明显加快,正在改变社会形态和公共 需求结构 家庭状态呈现新的变化,家庭功能弱化成为制约民生改善 的重要因素
9
人口转变示意图
图2
第一阶段: 高、高、低 第二阶段: 高、低、高 第三阶段: 低、低、低
率 (‰ )
出生率
死亡率
时期
10
发达国家1750-2009年出生率和死亡率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出生率(‰) 死亡率(‰)
率(‰)
数据来源:联合国1970世界人口,1971第三表,联合国1970-1975年《 11 部分地区和国家人口指标》及历年世界人口数据表

但同时存在不稳定性,局面更加复杂,现阶段 既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也要积极应对一 些在发达国家才出现的人口问题。
16
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 (2009——
地区
中国
日本 韩国 香港 新加坡 澳门
总和 生育 率
人均国民收 入PPP (美元)
地区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意大利 美国
总和 生育 率

14
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历史性转变
‰ 50 出生率
40
死亡率
30
20 10 0 -10 1949 1956 1963 1970 1977
自然增长率
1984
1991
1998
2005 年份
15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特点分析

三是超前性。我国人口转变超前于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社 会保障、文化氛围,是经过几十年坚持不 懈努力和数以亿计的家庭无私奉献取得的 ,来之不易。
7.33 3.52 0.36
7.29 3.98 0.43
6.91 4.49 0.51
-5.7 27.5 43.3
7
数据来源:联合国 世界人口展望2008
(4)人口大国格局重新排序
表3 世界前十个人口大国的情况
2010年 人口 排名 国家 人口数 占世界人口 (亿) 比重(%) TFR 人口 排名 国家 2050年 人口数 (亿) 占世界人口 比重(%)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 ((%))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8年各省(区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比较
省(区市)
而新疆、西藏、青海和宁夏则低于7%,尚没有进入老龄社会)
上 海 重 庆 江 苏 四 川 天 津 辽 宁 浙 江 安 徽 湖 南 北 京 福 建 湖 北 山 东 陕 西 广 西 江 西 黑龙江 河 北 海 南 吉 林 贵 州 内蒙古 甘 肃 河 南 云 南 广 东 山 西 新 疆 西 藏 青 海 宁 夏
率(‰)
数据来源:联合国1970世界人口,1971第三表,联合国1970-1975年《 12 部分地区和国家人口指标》及历年世界人口数据表
1750 1800 1850 1900 1910 1920 1930 1950 1960 1970 1982 199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9
年份
二、我国人口发展形势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特点分析: 一是干预性。 1970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在6.0上下波 动,高于当时印度、印尼等国生育水平。

在人口规模快速膨胀的严峻形势下,党和政府从国家和民族长远 利益出发,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很快降到世界平均水平以 下,改变了我国人口发展轨迹。
20012002来自20032004
2005
1990-2006
2006
24
“六五”时期(1981-1985)年均出生:2148万 “七五”时期(1986-1990)年均出生:2457万
“八五”时期(1991-1995)年均出生:2151万
1990-2050年我国出生人口变动情况
3000
2500
2000
19
(注: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出生率低于9‰;
6.32 6.65 7.91 8.13 8.17 8.89 9.21 9.34 9.54 9.81 10.10 10.20 10.29 11.25 11.32 11.42 11.80 12.20 12.63 12.68 13.04 13.05 13.22 13.49 13.92 14.31 14.40 14.49 14.71 15.50 16.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