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研究
货币政策理论文献综述
2014年25期总第764期货币政策理论文献综述姻王霞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摘要:货币政策是各国货币当局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的实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撑。
关于货币政策方面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通过对西方货币政策文献的整理分析,以期为选择正确的货币政策操作规则提供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传导机制;非对称性西方学者关于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政策传导机制,以及政策的非对称性。
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般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运用特定的政策手段和工具,通过特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的作用于实际产出,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这一概念,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是必要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减少宏观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
汉森在《财政政策和商业周期》(1941)一文中,提出了以“反经济周期”为目的的“补偿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不追求每一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只求在经济周期的整个期间实现收支平衡。
弗里德曼等在《货币政策的作用》(1968)一文中,先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对货币政策的作用阐述了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并且对货币政策力所难及的方面加以概括,并指出货币政策如何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
巴罗在《一个自然率模型下的货币政策理论》(1981)中,提出自然利率模型,认为货币政策有规则的部分对商业周期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货币增长率经常变动,并且货币当局倾向于实施逆周期政策,这种行为与理性预期均衡是一致的。
Cochrance (1995)通过建立预期—非预期模型和粘性价格模型两种结构性模型,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
Cecchetti et al(2006)以实现了宏观经济稳定的货币政策操作作为最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并进一步将导致宏观经济稳定性的提高分离出由于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带来的贡献,进而可以得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社会福利改进中所起到的作用。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2002-2012年的经济数据的研究,对周期性波动非对称性数据,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同时得到结论。
关键词: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研究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2一、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预示经济周期是研究经济时经常要提到的一个术语,它是通过研究经济发展的历史,发现经济扩展、紧缩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它们经常不断的交替,不断的循环,经济扩展的最高峰,就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顶峰,过了顶峰之后就进入收缩期,直到跌到最低点又继续上升,这种波动就像是正弦波一样,通过对经济周期的波动研究,能发现经济发展和收缩规律性的变化。
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表现,通过对经济周期非对称性进行研究可以分析出经济周期扩张时期人们会采取的行为和紧缩时期人们会采取的行为,通过对非对称性的观察,可以研究出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非对称性的研究1.对经济周期性波动非对称性的研究方法对经济周期波动非对称性的研究,一般要通过对经济行为的数据进行随机或定期的采样,在对采样数据统计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经济数据运行的规律,再对自己需要了解的侧重点进行数据的归纳、总结,然后得出结论。
本文是对2002-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它的数据来源于《各国宏观经济指标》与《中国统计年鉴》,它总共分析了104个数据样本。
2.对经济周期性波动非对称性数据的研究分析(1)实际季度gdp与实际季度gdp增长率的关系对gdp数据用二区制马尔科夫转移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能看到我国的经济周期的形状是呈陡峭的山峰状,它的增长率基本为正,同时它的深度与尖度则不够,这种陡峭的尖峰形状就是周期波动非对称性图型的典型。
经过粗略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高速经济增长区制、低速增长区制波动性、适速增长区制波动性依次分布,它们的转移概念不相同。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以产业传导渠道为视角
在保 持统一货币政策 的前 提下 , 实行 差别化 的货币政 策操作 , 最 大限度 地减 少不 同阶段 因产业 而
导致的区域效应 。
关键词 : 货 币政 策双重非对称性 ; 产业结构 ; 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 : 1 7 8 2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4 3 8— 0 4 6 0( 2 0 1 3) 0 2— 0 47—0 0 8
收稿 日期 :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中国季度地 区经济模 型的 开发 与应 用” ( 7 1 0 7 3 1 3 0 ) ; 教 育部 文科 重点研 究
基地 重大项 目“ 我 国货 币政 策 区域效应研 究” ( 0 8 J J D 7 9 0 1 3 6 ) ; 教 育部 文科 重点研究基地重 大项 目“ 我 国宏观经济运
货币政策效应经济周期非对称性实证研究——基于1998年3月-2012年3月的季度数据
文章 编号 : 1 0 0 3 — 4 6 2 5 ( 2 0 1 3 ) 0 1 — 0 0 2 2 — 0 5 中图分类 号 : F 8 2 2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月的季度数据 ,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着重研 究在不同的经济周期 阶段 货 币政策对产 出波动 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 明, 对 于我 国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 , 货 币政策对产 出和 物价水平的影响都存在非对称性 : 在 经济扩张时期 , 货 币政策对产 出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 退 时货 币政 策对产 出波 动 的影 响 ; 而在 经 济 衰退 时期 , 货 币政 策对 物价 水 平 的影 响均 大 于经济 扩 张 时期 货 币政 策对 物 价水 平 产 生的 影响 ; 并在 此基 础 上 , 分析 了经 济扩 张 和 衰退 时期 我 国货
Abs t r a c t :S i nc e 1 9 9 8,t h e i n lu f e n c e o f p e io r di c lu f c t ua t i o n o f r e a l e c o n o my h a s b e c o me i n c r e a s i ng l y i mp o r t a n t e s pe c i a l l y t o t he i mpl e me n t a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mo n e y p o l i c y i n Ch i n a . I n o r d e r t o t e s t t he a s y mme —
【 金融改革 】
[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及应用
• 表1: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美国经济周期对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的影 响 • 相关系数 • 和美国指标的相关系数 • 国家 产出 消费 • 澳大利亚 0.25 0.13 • 奥地利 0.31 0.07 • 加拿大 0.77 0.65 • 芬兰 0.02 -0.01 • 法国 0.22 -0.18 • 德国 0.42 0.39 • 意大利 0.39 0.25 • 日本 0.39 0.30 • 南非 -0.15 -0.23 • 瑞典 0.27 0.25 • 英国 0.48 0.43 • 欧洲 0.70 0.46 • 资料来源: Backus, Kehoe 和Kydland(1992) • Kontolemis和Samiei(2000)的结果,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 国经济周期对其他国家影响的一些新特点,表现为美英之间经济周期的 联系加强,美德、美意之间的联系则有所减弱。
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发达国家经济 周期弱相关的涵义
• 对国际经济周期的相关性,经济学家试图给出解 释。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国际汇率制度 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是造成国际经 济周期相关性加强的原因之一,Ahaghil等人发 现在美国和OECD国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 的时期和浮动汇率时期,汇率机制对经济扰动的 传导机制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供给因素的冲 击对产生国际经济波动有重要影响,相对于国际 供给因素的冲击而言,各国本国供给方面的冲击 是造成产出波动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来自劳动 力投入方面的冲击。在分析开放经济下的产出波 动时,应对本国劳动力市场,包括自然失业率的 变化给以更多的关注。
国内研究者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或 同步性的研究
• 国内研究者对中国经济周期的著述颇丰,刘树成(1996) 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各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刘金全、 范剑青(2001)分析了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经济变量周 期成分之间的关联性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只针对中国经 济周期波动本身,并未考察国际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 响,虽然个别学者(刘乃全,1997)也介绍了经济周期的 国际传递,但并没有考察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其他国家经 济周期波动的关系,本文将在介绍国外学者对西方发达国 家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的方 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美、日等发达国 家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周 期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经济周期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周期 的同步性,给出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同步性与发 达国家之间同步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给出结论。
国际货币体系非对称性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非对称性分析通过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一些特点,重点阐述了作为关键货币国和非关键货币国家在当前货币体系下所处的地位,从非对称性角度深入研究了当前体系存在根本矛盾,以及这种不对称性所引发的各国经济行为与动机的差异。
标签:国际货币体系;关键货币;非对称性;均衡1 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对称性的含义概述国际货币体系从建立、发展、完善直至最后的崩溃过程中,体系内主要国家在经济实力、经济周期、经济政策独立性、政治权利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力量。
同时,这种差异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则和运行机制相对于体系内不同国家而言是均衡的。
即对不同国家来说,遵守规则的成本——收益关系不同,运行机制所带来的成本——收益关系也不同。
本文将这种不均衡性或是差异性称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对称性。
具体来说,这种非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6个基本问题上,即主权货币地位、国家权利、危机传导及政策效应、国际收支账户、对外债务影响程度、对外借贷能力等。
实际上从19世纪70年代的金本位制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这种不对称性一直都存在,只是不同时期的货币体系都有其特点,其非对称性的内容也不同。
总结从金本位制到20世纪60、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目前的牙买加体系,可以将体系内的国家大致分位两个集团,核心和外围。
其中核心国家处于支配地位,这使得核心国相比外围国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采取更灵活、更低的成本来实现自身的宏观经济目标。
也正因存在于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的这种非对称性,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外围国常常有意或不得不改变或放弃体系规则。
外围国不执行国际货币体系规则以及核心国滥用特权的道德风险、外围国退出货币体系的威胁、核心国对外围国所施加的经济乃至政治上的压力、核心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体系稳定所作的妥协和让步等,这诸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国际货币体系规则调整、核心国地位丧失、甚至最终崩溃的原因。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一)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一)一、引言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否对称?这实质上是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
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复杂性,因而货币政策效力随具体条件而变,并呈现出了非对称的特征。
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是指相同幅度的货币政策冲击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以及不同区域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货币冲击与产出变动之间不确定的非线性关系。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依赖于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强度,而且依赖于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
在经济收缩阶段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经济扩张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
学者们发现各国普遍存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货币政策冲击(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与真实产出之间不是简单的映射关系,并非政策力度越强、市场的反应程度就越高,二者存在着随条件而变的非线性函数关系。
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根源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对称。
传导机制因条件而变的性质决定了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打开“传导黑箱”(BernankeandGertler,1995),而且有利于中央银行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高政策效力。
围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形成机理。
研究表明,名义和实际粘性、传导渠道、异质主体和地理区位等都会导致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传导机制,并最终导致货币政策效应出现非对称性。
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形成机理引起货币政策出现非对称效应的因素很多,各流派由于假设前提、研究视角和方法不同,对此给出的解释也存在较大差异。
凯恩斯认为居民流动性偏好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陷阱”——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效;但如果经济在古典区间运行,则货币政策效果最显著。
FriedmanandSchwartzs(1968)发现美国经济萧条总伴随着货币紧缩,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真实产出无效。
这些研究启迪人们,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随条件而变的。
基于非对称UC—UR模型能中国经济周期研究
l +
对称 U C一 0模型 。
本文使用一个二阶 自回归模 型表 示产 出的周期成分 , 该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由两部 分组成 , 一部分 为对称性的随机误差项 , 另
一
除了产 出持久 性成分冲 击的标准 差 、
周期性成分冲击的标准差和它们的相关系 数外 ,两个模型 的参数估 计值 变化不大 。 由表 1可知 ,由于非对称 UC — UR模型 中 两种冲击的相关 系数 为一 0 . 9 5 7 , 接近 一1 , 并在 1 %水平 下显 著不为0 , 可 以认 为产 出 的持久 性成分 冲击与周期性成 分冲击为高 度 负相关 ,因此传统 UC模型假定 二者 不 相 关是不合理 的。S i n c l a i r( 2 0 1 0) 对产
这里 , 代表产 出的持 久成 分 ( 或称
趋势成分 ) ,C 代表产出的周期成分。 本文假定产 出的持久成 分呈现随机漫 步 ,持久成分可表示为 :
= +
—
系数外 , 其他参数估计值 在5 %水平下均显
著不为 0 。对数似然率检验表 明,在 5 %显 著水平下 ,非对称 U C— UR模 型要优 于非
实 证 模 型
产出 可被分解成 两个不可观测成分 :
= + ( 1)
数限定为0的非对称 U C— U R模型 ) 的参数 进 行估计 ,参数估计值见表 1 。 表1 显示 , 非对称 UC — UR 模型参数估 计 值在 5 %水平 下均显 著不 为0 , 估计效果 较好;非对称 UC 一 0 模型参数除AR( 1) 的
P r l = 1 1 s , 一 。 = 1 I = P P r l = o l s , l = 0 I = q
( 4 l ( 5 )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考5)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P21)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
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
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
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
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中国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关联性研究
中国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关联性研究岑丽君;黄新克【摘要】本文利用1979-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和HP滤波的GDP与信贷数据,运用相关系数、共同周期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协同关系,短期内GDP周期波动是信贷周期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信贷周期波动是实体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信贷规模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实际产出波动.因此,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设计需要重视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发展.【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6页(P70-75)【关键词】金融周期;实体经济周期;相关性;协同性【作者】岑丽君;黄新克【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杭州310023;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杭州310023;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持续下行的态势,出口放缓,以银行信贷为主要渠道的货币投放增加。
截止201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0%,较上年度的14.14%有所回落。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金融开放程度提高以及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推进,在日益自由的金融环境下,金融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愈发明显,金融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之间的动态关联程度上升,金融因素成为反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曹永琴和李泽祥,2009)。
本文试图从信贷扩张与实体经济波动角度,来研究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出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实体经济周期是指GDP、就业、收入、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金融周期理论强调金融因素(包含金融摩擦、金融中介等)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邓创和徐曼(2014)认为,金融周期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下,通过金融中介传导而形成的与宏观经济长期均衡水平密切相关的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包括资产价格、利率、汇率、货币供给量、信贷在内的各类金融变量,在不同经济波动阶段上的变动态势。
经济均衡与非均衡
世界经济周期及其内在机制
• 图中纵轴Y代表国民收入,横轴代表时间 (年份),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N代表正 常的经济活动水平。A为顶峰,A—B为衰 退,B—C为萧条,C为谷底,C—D为复 苏,D—E为繁荣,E为顶峰,从A到E即为 一个周期。A—C,即衰退与萧条,就是收 缩阶段,C一E,即复苏与繁荣,就是扩张 阶段;收缩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下降,扩 张阶段的经济趋势是上升。
• A.共同的世界性冲击(Common Shock),是指对所有国家的所有产业的冲击,由资 源发现和世界市场重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组成的重要资源因素是这类冲击的主要生成 因子;
• B.特定国家冲击(Nation-Specific Shocks),是指对特定国家的所有产业的冲击,财 政、货币和汇率政策及自然因素是这类冲击的主要生成因子;
• 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N·康德拉季耶夫发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书,书中提出 了著名的“长波理论”。他认为经济生活中有一种平均长度约为50年左右的长期循环。 康波的核心观点就是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金融市场会按照50-60年为周期进行波动, 一个大波里面有4个小波:繁荣、衰退、萧条、回升,也就是美林时钟的理论基础。
• (5)人口增加以及被战争所掩蔽的消费需求在战后的极大萌发。战后人口大量增加,并且被战争所破坏的消 费需求迸发出极大活力,推动各国经济迅速复苏并重新焕发巨大活力。
战后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发展过程
• 5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发生机制,共同表现出如下特征: • (1)技术进步、劳动力供给、国内消费偏好及消费偏好的国际比较、国内货币政策实施、国内
世界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
• 世界经济周期国际传导
这种机制可以概括为“外部冲击一部门传导一国际传导” 国际传导的途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国际宏观经济景气循环研究视点与方法进展综述
杨 娥
( 华东理 工大学 商学院, 上海 2 03 ) 0 27
【 摘 要 】 国际宏观经济景气循环研 究近些年来取 得 了很大的发展 , 文章对经济 波动特征研 究新视点进行 了综
述 , 对 国 际宏 观 经 济预 警 主 要研 究方 法 进 展进 行 了分析 和 评 述 。 并 【 键 词 】 景 气循 环 ; 究视 点 ; 究方 法 关 研 研
三 、 统 宏观经 济景 气循环 研 究方法 的突破 传
随着 2 O世 纪 8 0年代经济计量方法发展 , 多新的建摸方 许 法如动 态因子模 型 、 态空间模 型等 开始 m现 和使 用 , 状 景气指 数方法开始取 得突破性进展 。 在 构 建 景 气 循 环 指 数 的 一 个 较 新 发 展 是 运 用 动 态 因 子 模 型。 动态 因子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多个经济变量的协同变动是 由 个 共 同 因素 推 动 的 。S r n 、i 和 G w k 在 17 ag t ms e S e ee 9 7年 就 运 用 了动 态 因 子 模 型 来 分 析 景 气 循 环 , 更 近 期 的 有 Sokad t n c Wa o ( 99 20 ) 用 动 态 因子 模 型 构 建 了 S 景 气 指 数 。 t n 18 .0 2 运 s WI S c dWa o t ka t n认 为 景气 循 环 应 包 括 金 融 市 场 、劳 动 市 o n s 场、 商品销售市场等在内的总体经济活动的循环 。故 景气循环 研究就是研究这各个方面 的共 同变动 , 这些 变量 的共 同变动后 存在着一个共同因素, WI S 景气指数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和状态 空 间 方 法 从 这 些 重 要 的 经 济 变 量 中 得 到 ~ 个 观 测 不 到 的 ( nbevd 变 量 C, 把 它 视 为 真 正 的 景 气循 环 , 为 S 景 U osre ) 并 称 WI 气 指 数 ( t k Wat dx 。 So — s o I e ) 由于 S 景 气指 数 是 建 立 在 严 密 e nn WI 的 数 学 模 型 基 础 之 上 的 , 以 和 以 前 的 D 、I 传 统 的经 济 周 所 Ic 等 期 波 动 的测 定 方 法 相 比 , 了 很 大 的 进 步 , 个 指 数 的诞 生 结 有 这 束 了 自C 指数问世 以来景气指数计算方法在 四分之 一世 纪中 I 的停滞不前。国内学者也 曾构建 了中国的 S 景气指数 ( WI 陈磊 等 ,9 4 ( 文 泉 ,9 8 。 】9 )董 19 )
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ESTSVAR模型的估计
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研究——基于ESTSVAR模型的估计邓静远;王文甫【摘要】为刻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征,本文引入指数平滑跃迁函数对STVAR 模型进行拓展,就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在对产出的影响方面,当处于低增长区制时,利率、汇率以及货币供给对产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当处于高增长区制时,只有利率对产出的非对称效应是明显的.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方面,在低增长区制,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高增长区制下,利率对物价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此外,本文还通过非对称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结论具有稳健性.【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15页(P29-43)【关键词】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向量自回归【作者】邓静远;王文甫【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611130;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但对于非对称性的来源与作用机制却有诸多分歧。
凯恩斯学派认为非完全竞争市场的总供给曲线具有凸性,这会导致货币的非中性,货币供给的正向冲击对产出的影响相比负向冲击更为显著。
劳伦斯和曼昆(Laurence and Mankiw)引入菜单成本解释这一现象,并认为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阶段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要比在扩张阶段的影响强烈。
[1]然而,假设价格存在刚性,工资具有一定的黏性,名义工资向上灵活而向下黏性,正向货币供给的影响则为中性,反向货币冲击就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科弗(Cover)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上述假设的推断。
[2]摩根(Morgan)也发现美国在1988—1989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了美国经济增长,但在1990年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时经济并未相应增长。
[3]此外,一些国外学者还从货币政策的规模以及经济所处的状态出发对非对称效应进行研究,莫顿和索拉(Morten and Sola)按照货币政策规模大小研究政策的非对称特性效应[4],而魏泽(Weise)、罗明建和皮格尔(Lo and Piger)则将研究视角聚焦于货币政策方向、规模和所处经济状态三种情况下的非对称,研究发现非对称仅与所处的经济状态相关。
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从1 9 9 2年 至 今 ,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经 历 了 持 续 与 稳 定 的增 长 . 同时 也 经历过低谷期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 。 我 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 个经济周期。1 9 9 2年 邓 小 平 南 巡 讲 话 印 发 经 济 加 速增 长 , 1 9 9 6年 实现 良性 着 陆 , 被学届称之为“ 软着陆“ 阶段 ; 1 9 9 7年 又 有 国 内需 求 疲 软 、 经
质相似的、 振幅与之接近的更短的周期” 。
Mi t c h e l l 和K e y n e s 先后在 1 9 2 7年 和 1 9 3 6年 对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非 对 称 性 进 行 了研 究 ,但 是 对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非 对 称 性 进 行 系 统 研 究 和 划分的是 S i c h e l 。在 1 9 9 3年 。 S i c h e l 提 出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非 对 称 性 应 当 分 为 深 度 型 非对 称 和 陡峭 型 非 对 称 两 种 。 深 度 型 非 对 称 实 质 扩 张 比收 缩更大或相反 , 陡 峭 型非 对 称 是 指 扩 张 与 收缩 的速 度 不 同 。 我 国经 济 学 家刘树成在 2 0 0 0年 也 针 对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波 动 情 况 得 出 了 研 究 成 果 。 认 为 我 国 经 济 增 长率 的波 动 有 课 恩 呢 该 出 现 微 波 化 新 态 。 也就是“ 缓 起
诺贝尔奖获奖者伯南克与他的金融加
一、引言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芝加哥大学教授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H. Dybvig),三位经济学家均长期研究银行和金融危机问题。
而其中,伯南克长期聚焦于经济危机的研究,并创立金融加速器理论(Financial Accelerator Theory )来探究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从而为应对经济危机、熨平经济危机对经济的冲击程度和持续时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伯南克利用金融加速器理论指导美联储货币政策实践,避免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演化为一场灾难性的持久大萧条。
金融加速器理论体系建立在信息非对称基础之上,基于道德风险、委托代理机制引申出金融市场特有的信息成本——金融摩擦1成本;由于金融摩擦成本的存在,一个意外变化就可能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被放大和加速,造成持久的经济衰退。
伯南克所创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金融加速器理论是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建立的宏观经济理论,也是金融工程技术在宏观经济学的一次重要应用,伯南克等人的研究将经济理论的研究推向数理化阶段;更进一步,金融加速器理论得到了数据证据的支持,大量经济数据通过数量化模型的1.金融摩擦是指资金从贷方转向借方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理成本。
具体来说,金融摩擦成本包括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主要成本,Calomiris and Ramirez(1996)将其归为四类:第一类是信息成本(information costs )。
第二类是控制成本(control costs )。
第三类是监督成本(审计成本或验证成本)。
第四类是市场分割成本(Market Segmentation )。
诺贝尔奖获奖者伯南克与他的金融加速器理论曹永琴[摘要]伯南克等人将金融摩擦引入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中,开创性地发展了金融加速器理论(BGG 模型),阐释了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过程。
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受约束的非对称VECM模型
21 年 3 01 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r h o i a ca n o o c I s e s a c n F n n i l d Ec n mi s u s a
N m e3( ee l ea N.2) u br G nr rl o38 a S i
总第 38期 2
表明正负货 币冲击具有对称性 ,而冲击的大小具有不对称性。 较少 有文献 将货 币政策 的作用效 果分 领域 进行 研 究 ,严太华 和黄华 良_ 货 币政 策效 应 的作 用 1 将
领 域分 为投资 与消费探 讨 了货 币政策 非对称 性 的形成 机理 ,但他 们 只是 定性 分析 ,并 未做 实证 分 析 。
二 、货 币政 策对 投资消 费影响 的非对称 性作用机 理
Mogn1 ra - 认为非 对称 性是许 多代表 性宏观经 济模型 中普遍存 在 的一个 特征 ,如 流动 性陷 阱理论 、
信贷约束模型和菜单成本模型等。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中给出的工资和价格刚性模型和菜单成本模型 等都表明实际产 出对名义货币冲击的非对称性。A 6ol3 gnr4 1识别了可能引起非对称性 的因素,即信心、 名义工资刚性、生产能力约束 、菜单成本、价格调整 的非对称性和信贷约束 ,在这些模型中都表明货
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 ,且 负向货 币政 策的影响要 大 于正 向货 币政 策 的影 响 ;从短期 看 ,受 消 费
者预期和政 府投 资等 因素的影响 ,方向性货 币政策 冲击对 实际消 费和 实际投 资的 变动不存在 非
对称性。
关键 词 : 国 内需 求 ;货 币政 策 ;非 对 称 性 ;向 量 误 差修 正 模 型 中 图 分 类 号 :1 3 . 7 20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7 X(0 1 0 - 5 -8 0 016 2 1 ) 30 1 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研究
摘要:经济周期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传统的线性模型很难解决经济周期中结构突变导致的参数变性题。
为此,本文将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应用到世界经济周期的非对称研究之中。
实证结果表明,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较好的刻画了世界实际经济增长周期性变化的过程,从中得出以下论:金融危机等虚拟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加大,使得世界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越来越明显。
正向的宏观调控政策冲击机制可以使世界经济增长1.0253%,这对于世界经济进入扩张阶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世界经济周期;状态空间;markov;机制转换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2
一、引言
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来自经济体系内部和外部冲击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活动呈现大致同步的高涨、衰退、萧条和复苏,表现出高度相似的周期性运动形态。
与此同时,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常常表现为明显的不对称性。
kim (1994)在哈密尔顿模型的基础上,把markov机制转换模型与状态空间模型相结合,发展成了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此后markov机制转换模型成为分析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运用先进的模型揭示经扩张和经济收缩形
成机制的不同,从而把握经济周期的特征,可以使世界各国政府宏
观经济管理部门进一步健全对宏观经济状况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找出经济波动的成因,提出熨平波动的政策建议,实行有效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世界经济健康的和稳定的发展。
早期国内学术界对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研究主要是以描述性统
计方法为主,其周期的划分主要是以峰位、谷位、波幅和位势等经典周期特点为依据(刘树成,2000)。
随着经济周期研究的深入,更为复杂的计量模型被运用于经济周期研究。
例如,郭梅芳(2009)利用markov机制转移模型,引入虚拟变量,根据平滑概率很好的刻画了我国经济周期,并且得出了重要的预测结论。
王建军(2007)通过引入反应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模式改变和状态转移机制变迁的
虚拟变量,对我国经济周期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改革前后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模式和状态转换机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唐晓彬(2010)将markov机制转换模型运用到状态空间模型中,并对我国经济周期进行了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表明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特征,并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会对我国经济产生正向的冲击,宏观调控是有效的。
从以上文献,可以得出来,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可以比较好的刻画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特征,因此,本文采用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来研究世界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特征。
二、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
(一)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构成
markov机制转换模型主要有两个方程构成,一个是状态方程,一个是量测方程:
2.1
2.2
, 2.3
式2.1为转移方程,其中为的向量,为的向量,表示外生或滞后的因变量,为的扰动随机项。
式2.2为量测方程,描述不可观测的状态和的量测向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我们假定模型和是依赖于状态变量的参数。
hamilton(1989)提出来为不可观测离散时间,离散状态的markov 过程的结果,假定有m个状态,一阶markov过程,我们可以把转移概率矩阵用以下的方式表示:
2.4
其中,,对于全部。
(二)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方法
对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采用的是kalman滤波方法。
假定表示观察值到时点的数据,为不可观测状态向量基于的期望,表示为:。
矩阵表示预测的均方误差,算法如下:
其中为在给定时间条件下的关于的期望,是的条件方差-协方差矩阵,为的条件预测误差,是的条件方差,是卡尔曼增益。
从如上滤波算子中,计算出和的值:
, 2.18
,2.19。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样本的对数似然函数:
2.20
有了样本的对数似然函数,模型中的所有未知参数就可以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得。
(三)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的平滑概率
通过前两步的计算,可以得到参数的估计值。
平滑是指通过对时刻t为止的所有观测,估计在时刻t3.6
3.7
其中可以看出式3.6和式3.7满足状态空间模型。
其中为一阶markov状态转换变量,表示经济所处的状态只与前一期所处状态有关。
当等于0时,表明经济处于收缩状态;当等于1时,表明经济处于扩张状态。
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2)参数估计、检验及相关解释
模型设定好之后,将1960-2011年的世界gdp数据带入上述模型,并利用gauss7.0计量软件,以及optmun模块进行迭代估计,参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参数估计的数值基本显著。
参数估计结果
和分别表示为经济从经济从扩张状态到扩张状态和收缩状态到
收缩状态的机制转换概率。
其中等于0.9091,表明当前经济为扩张状态下一期经济仍为扩张状态的概率为0.9091。
所以扩张状态的平
均持续期为年,为0.7502表示当前经济为收缩状态,下一期经济仍为收缩状态的概率为0.7502;收缩状态平均持续期约为年。
意味着经济波动产生扩张效应的可能性大于收缩效应的可能性,经济收缩期幅度也明显低于经济扩张期的持续幅度,表现出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
周期成分的自回归系数和均显著,表明周期成分本身的变化受到前期实际产出的影响。
其中为正,表明期实际产出受到期产出的正向冲击;为负,主要是期的实际产出受到期实际产出影响较小的原因。
表明经济处于扩张状态时,经济增长率高于其长期增长率0.0545个百分点,而则意味着经济处于扩张状态时,经济增长率平均高于其长期增长率1.0253个百分点。
这说明,此间世界经济总体上扩张力度要明显大于紧缩力度。
且正向的冲击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1.0253个百分点,促进世界经济加速发展使得世界经济进入扩张阶段。
根据前面介绍模型的算法,在模型参数估计以后,将估计出来的参数代入公式2.21和2.22进行迭代计算,可以得到各个时期经济周期处于收缩阶段的概率分布的估计结果,绘制图形见下图。
根据定义,当等于0时,表明经济处于收缩状态;当等于1时,表明经济处于扩张状态。
根据平滑所得到的概率p值的大小,判断世界经济所处的状态,如果p值越大,则表明经济处于扩张状态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
图3 经济收缩的平滑概率图图4 经济扩张的平滑概率图
四、结论
根据相关的经济增长周期理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世界经济周期模型,对世界经济1960-2011年gdp的数据进行拟合,并进行了相关的检验。
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可以运用在世界经济周期进行分析研究之中,模型基本通过检验。
参数估计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世界宏观经济发展的事实和内在性特征。
和曲线的周期越来越短,也就意味着世界经济周期持续时间在缩短,具体表现为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扩张持续期越来越短,而相对于扩张持续期而言,收缩持续期越来越长。
周期持续状态的平滑概率整体上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基本吻合。
第二,世界经济波动产生扩张效应的可能性大于产生经济收缩效应的可能性,扩张期持续振幅也明显高于经济收缩期的持续幅度,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
其原因,主要有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得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日益提高。
金融危机等虚拟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加大,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这轮世界经济周期长度缩短,且扩张期较之前的经济周期有所缩短,收缩期有所延长,所以使得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很明显。
第三、世界经济周期成分的变化受到前期实际产出的影响。
同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会有对经济产生1.0253%的正向冲击机制,这种正向的冲击机制主要来源于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熨平经济周
期波动的的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会导致世界经济约增长
1.0253个百分点。
宏观调控政策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并使得世界经济进入扩张阶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iethell.w.c:businesscycles:the problem and its seting,nber1927,newyork.
[2]james d.hamilton. a new approach to economic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the business cycle. econometrica,1989(10):89-187.
[3]chang-jin kim, charles r nelson, state space models with regimne switching[m],mit press,1999.
[4]宋玉华,徐前春.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文献述评[j].世界经济,2004(06).
[5]唐晓彬.tang xiaobin 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及其在我国经济周期中的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1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