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有关实词的推断方法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04年江苏高考题)“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题目中给的词义是:阻止。
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正确的。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沮”前有连词,后有宾语,可见是动词,与上文“人怀异意”参悟,推断其意义并不困难。
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2008年江苏高考题)“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题目中给的词义是:度:考虑。
“度”字前有动词“失”,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风度”的意思,“考虑”是动词,明显不当。
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5年江苏高考题)B项“强饮客,客辞”的“辞”可解释为“拒绝”,“王子皇孙,辞楼下殿”出自课本《阿房宫赋》,其中的“辞”可解释为“辞别”。
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1.课文求义法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碰到某一实词能够联想到课内以前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说,看用它作为目前句中的解说能否适合。
以下例: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a.讽帝大征西方奇技。
讽:劝说(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耻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厚待(出自《屈原传记》出则接遇诸侯,遇,招待。
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出自《过秦论》)除 b 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依据课文。
文言文知识考察向来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
文言文阅读考察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察的文言实词多数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即借助成语来推测实词词义。
成语是人们长久以来惯用的、简短精粹的定型词组或短语。
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测实词词义供给了方便。
分析“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传记》)“有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习,“迩”对应“远”。
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畅。
所以,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
这样的例子好多,如: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矢的:箭靶)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仗势欺人假:借助)③其文约,其辞微。
(微言大义微:高深、奇妙)成语求义能够和成语的运用联合起来,反推也可,相互印证,相互促使,堪称共赢。
3.构造求义法古汉语相关于现代汉语在语言构造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地点上的词语常常在乎义上相同、邻近或相反、相对,依照这一特色,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分析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亡矢”与“遗镞”的构造是相同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
“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
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送了。
相同,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掌握课文方法
⾼考⽂⾔⽂阅读答题技巧及掌握课⽂⽅法 教书育⼈楷模,更好地指导⾃⼰的学习,让⾃⼰不断成长。
让我们⼀起到店铺学习吧!以下是店铺为⼤家编辑的阅读答案⽂章,欢迎⼤家阅读! 怎样利⽤⼀套符号掌握课⽂⽅法 语⽂涉及的内容“量⼤⾯宽”,⽽且内容零碎,很多知识必须联系上下⽂的语境进⾏学习和记忆。
因此,学语⽂的⼀个好⽅法就是回归课本,抓住课本。
在读书的过程中,在课本的页⾯上作符号标注,把⾃⼰对课本的学习和理解直观地呈现在课本中。
借助符号帮助⾃⼰记忆,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具体⽅法是: 1、诵读课⽂,⾃⼰不懂的字,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可以写上问号“?”作为标注。
2、⾃⼰感想较深的地⽅可以写上“!”,并可适当在空⽩处写下⾃⼰的感想。
3、依据⾃⼰的理解为课⽂划分段落,在每段前⾯标上层次号码“1、2、3••••••”。
也可以⽤数字归纳书中的⽣字⽣词,⽐如在每个⽣字⽣词的右上⾓写上上序号,这样,每⼀课掌握多少⽣字⽣词就⼀⽬了然。
4、书⾯标号:如⽤⽅框“⼝”框出⽣字⽣词,⽤着重号“••••••”标注关键词语,⽤直线“——”表⽰中⼼句或重要内容的句⼦,⽤波浪线“~~”表⽰精彩的句⼦,⽤单竖线“|”划出⾃然段⾥⾯的层次,⽤双竖线“||”划分⼤段,⽤中空的中括号“【】”划出要求背诵的段落,⽤中括号“[]”标出要求熟读的部分。
5、旁注,作批注是将⽣字的读⾳、⽣词的意思等注在书中,将⽂段⼤意、⽂章主旨及⾃⼰预习的⼼得体会、疑难问题等批在书中。
批和注都要做到⽂字简明。
⾼考语⽂答题技巧 做题总原则:⼀分钟拿⼀分,150分。
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先,做⼀次深呼吸,然后告诫⾃⼰:“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的第⼀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然后拿起笔,进⼊到第⼀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题3分) 1.【字⾳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正确的可能性⼩。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考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
高考做文言文阅读题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高考做文言文阅读题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之前就说过,高中的文言文在高考中是很难的一题。
因为出的文言文是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的,外加在高考的环境下,对于古文的翻译可能会有所偏差,这样一来分数自然就不会高了。
那么高考做文言文阅读题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我们来看看吧。
高考做文言文阅读题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很多同学都会犯错,是因为看不懂还是因为翻译错误呢?其实,答文言文阅读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
2、划分层次、结构
很多同学觉得划分层次比较麻烦,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3、敢于直译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古文都是一边看文章、一边看译文其实这样很不利于考试答题,因为,一旦到了考场同学们很容易失去答题信心,总觉得自己答的不对,所以,在平时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4、多读几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5、围绕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观题时通常会用这三种方式来回答:(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目的就是要围绕核心思想来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会影响总体得分,但是,如果撇开核心思想,就会离题万里,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高分。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好考文言文阅读是最难做的,一是无法体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二是无法精确地表达出来。
所以对于文言文阅读大家都不知如何去做,有的人就发出疑问,高考文言文阅读如何突破呢?下面就给大家提出三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发家不会在文言文阅读上有很多的苦恼。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1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1.看看选文的特点高考文言文阅读想要得到突破,首先看看文言文选文的特点。
文言文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种,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偏饭在李白到七百字之间。
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和记事两类。
前者的结构特点是:人、简历、特点特点、事件,后者结构特点是:事件,原有,人物。
所以根据文言文的选文她点,大致就能知道该如何去思想了。
2.做前注意读题高考文言文阅读得到突破,读很重要。
首先要通过文章,了解大概文章说得是什么意思。
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这样做分析概括类的题目就不会太难,同时也有助于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解答翻译、短句和实词、虚词的理解这类题,还需要对文章理解得更加精准。
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断对句,句子断不对,理解的意思就会有偏差,这就是为什么。
文章就一篇而已,而每个人的理解却不一样。
3.翻译文言文的意思想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得到突破,翻译很重要,小伟不知义就会把意思弄错误。
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在大概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在对文章进行一步的细致翻译,准备了解文章意思,才能更好的有助于答题。
文言文翻译应该掌握五字诀:留、删、增、调、变。
掌握了这五字要诀之后,对于文言文阅读更加简单一些,从而增加了阅读水平的提高,所以大家可以实施。
高考文言文阅读如何突破?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不用做过多的节水,有的人有了自己的看法,而有的人有了自己的方法,如何去做好突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困难,只要自己能够很好的去做好知识的积累和复习就可以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好考文言文阅读是最难做的,一是无法体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二是无法精确地表达出来。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语文科目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更是让不少同学感到头疼。
文言文由于其语言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往往成为同学们得分的“拦路虎”。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文言文阅读也并非难以攻克。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一、积累常见实词、虚词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如同构建大厦的砖石。
常见的实词如“爱”“安”“被”“倍”“本”等,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例如,“爱”有“喜爱”“爱护”“吝啬”等意思;“安”有“安稳”“安全”“怎么”等含义。
虚词如“而”“何”“乎”“乃”“其”等,用法也较为复杂。
“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准确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同学们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将遇到的实词、虚词及其不同的用法和例句记录下来,经常翻阅复习。
同时,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对重点字词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二、掌握文言文语法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文有很大不同,比如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典型的判断句,“见笑于大方之家”则是被动句。
了解这些语法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这些语法现象的总结和归纳,遇到相关的句子要能够准确判断和翻译。
三、注重古今异义很多文言文中的字词在现代语境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古今异义。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现在仅指男子的配偶;“卑鄙”在古代表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指品德恶劣。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古今词义的差异,避免用现代的意思去理解古代的词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精选8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学习方法(精选8篇)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
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
有些特殊的固定句式,不妨记住。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比如“是以”“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莫非……吧,恐怕……吧。
)等。
篇2:高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
俗话说,宇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有哪些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有哪些答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谁的什幺性格。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1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 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有哪些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有哪些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有哪些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1.文言文实词题——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文言文解题。
如2001春季京、皖、蒙高考试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始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惧
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
d.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
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解释不正确的是d项。
d项中“行旅便之”的“行旅”是行人旅客之意,该是名词,不该是动词“行走旅游”之意。
再如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高考指导: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赏析句子六种方法
高考指导: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赏析句子六种方法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一个原则,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的大多数知识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以及各单独命题的省市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无怪乎就是实词解释、虚词辨析、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的理解以及文章文意的理解与赏析和句子翻译题。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试题少(5小题),而且绝大部分以客观题的方式出现,所以掌握答题技巧,迅速排除迷惑项,是做好文言文客观题的关键。
一个原则,四种方法。
原则:自下而上的原则做文言文阅读题,首先应对文段用心精读一遍,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关注。
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
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可以在试卷上圈点勾画),但我们如果做完其他题再考虑“信息筛选题”与“分析概括题”,又必须重读选文,费时费力。
同时,“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在一小点,换句话说,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我们理解解答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
因此,精读原文之后,接着我们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这就是所谓的“自下而上”原则。
方法: 1.文言实词题——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视事,恂恂若不能始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B.不许,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惧C.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雨雪:下雪D.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解释不正确的是D项。
D项中“行旅便之”的“行旅”是行人旅客之意,该是名词,不该是动词“行走旅游”之意。
高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在文言文中,词语是最基础的知识点,也是考试的考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范文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范文汇总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1如何读懂文言文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
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
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最佳答题技巧2高三语文文言文学习注重内外积累,夯实文言基础。
高三语文文言文学习课内知识积累,指教材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这是一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就好比建筑材料。
这个是不可能投机取巧的,靠的就是平时水磨功夫。
越扎实越好。
有了这个基础,才谈得上其他。
高三语文文言文学习课外知识积累,指教材外需要掌握的史地常识、文化常识等。
一篇文言文会牵涉大量的背景知识,缺乏一定常识的了解,文言文很难理解正确。
这个对理科生稍微有点不太友好,文科生学习历史、地理科,还是有点优势的。
另外课外阅读丰富的同学,也是非常有优势的。
这些基础知识太散太杂,最好平时就有所掌握。
不要什么都等到高三去解决,那是不可取的。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方法和技巧1500字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供考生参考。
首先,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框架。
文言文一般分为引子、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而且常常采用递进、对比、承上启下等手法进行组织。
通过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解答问题。
其次,注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这些是理解文章和回答问题的关键。
重点句子通常是作者的观点、论证或相关事实,关键词通常是事物的名称、特征或关系等。
通过找出这些关键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准确回答问题。
第三,关注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
文言文中常常给出一些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通过这些提示和线索,可以推测上下文的意义和推断作者的意图。
比如,通过修辞手法、语气、词义等可以判断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作者的论述顺序和论证逻辑等。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细读上下文,发现其中的提示和线索,有助于解答问题。
第四,注意文言虚词和语法结构。
文言文的语言风格特点是短小精悍,语法结构严谨,使用较多的文言虚词。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文言虚词和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文言虚词通常具有多种含义,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语法结构严谨,要注意词序、成分关系、主谓一致等方面的准确运用。
掌握文言虚词和语法结构的特点,有助于理解文章和解答问题。
最后,多做题和总结复习。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是需要多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的。
考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或模拟题,多进行练习和巩固,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另外,做题后要总结复习,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注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关注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注意文言虚词和语法结构,并通过多做题和总结复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总结一、总体策略:1.系统复习:在复习文言文阅读的时候,要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复习,系统学习每一篇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同时,要注意将文言文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相结合,形成全面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2.练习为主:复习文言文阅读过程中,要注重练习,通过大量的阅读、分析和解读文言文的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做一些真题的模拟训练,加深对考试形式和题型的了解。
3.正视难题:文言文阅读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多为细节理解、词语解释、句子理解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要认真分析并解答这些难题,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二、阅读技巧:1.注意文体特点:文言文的特点是古典、庄重、正式,要注重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2.抓住关键词: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3.注重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复杂,语言表达隐晦,常常需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和推断来获得正确的答案。
4.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多为并列、主谓,主谓宾,主谓宾补等,要注重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并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
5.辨别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对偶等,要善于辨别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精练习题:1.积累词语: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的词语需要记忆和理解,要注重积累生词,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句子:针对文言文中的句子进行分析和解读,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句子的字字都能理解。
3.答题解题:做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题目时,要注意审题和理解题意,然后再通过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和语言特征选择答案。
四、精读佳作:1.阅读名篇:适当选择一些优秀的文言文名篇进行阅读,理解其意义和价值,注重对文言文经典名篇的研究和分析。
2.模仿仿写:根据文言文名篇的风格和特点,进行模仿和仿写,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汇总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断句方法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1)虚词标志法: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句中虚词:于、以、而、者……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与(欤)……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2)实词标志载:①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②一般动词作标志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
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
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语。
③人名、物名作标志。
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3)修辞标志法:①以“顶真”确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②以“排偶”确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③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4)句式结构标志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
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文言文翻译方法突破点一|文言文翻译“4步骤”翻译文言句子时,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有步步落到实处,才能翻译精准、稳拿高分。
翻译时可采用以下4步:1.审读画线语句,定采分点。
通读所给文言语句根据三大采分点的要求圈定出重点实词、关键虚词和文言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导读: 1.课文求义法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如下例: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A.讽帝大征西方奇技。
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
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出自《过秦论》)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
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
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解析“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
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
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矢的:箭靶)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假:借助)③其文约,其辞微。
(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解析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
“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
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
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
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
“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的”。
③变姓名,诡踪迹。
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4.语法分析法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定它在文中做什么成分,然后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
解析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
③故久立与其客语。
④徒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
解析:①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
②句中“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而宾语多由名词充当,故“樵”应释为名词“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
③句中“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作副词“故意”讲。
④句中“故”作名词“琅琊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因此可释为“旧有的、原来的”。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
⑥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
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
5.形训求义法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的剖析释义。
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也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
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凭字形来说明字的本义的。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解析“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
“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①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句中的“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字,“粜”的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②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③“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
6.音训求义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解析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
后人便称之为通假。
例如早晨的“早”,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写成“蚤”。
“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之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早”是“蚤”的假借义。
通假字的特点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三种情况:①完全同音,如“惠”通“慧”,“畔”通“叛”。
②声母相同(双声通假)。
如“亡”通“无”,“胡”通“何”。
③韵母相同(叠韵通假)。
如“信”通“伸”。
这一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时候,扫除古文阅读上的障碍。
这里,再略举几例说明这种现象。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受”通“授”,义为“给予”。
②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孰”通“熟”,义为“仔细”。
③(陈涉)趣赵兵亟入关。
(《史记·陈涉世家)对“趣”字按其字面无法解释,如联系下文的“亟”(意同“急”),前后参照,可推知“趣”通“促”,意为“催促”。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应该在拥有扎实的课内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上下语境,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
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
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
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
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1.高考语文文言文运用方法与技巧总结2.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3.如何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高考文言文阅读5.高考文言文阅读题6.高考的文言文阅读7.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8.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上文是关于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