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心脏康复现状及进展
2021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进展(全文)
2021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进展(全文)一、前言随着社会老龄化,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3]。
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其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
近期中国高血压调查(CHS)研究结果显示中国≥35岁的成年人心衰患病率1.3%,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射血分数<50%)患病率1.4%,中度或重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病率2.7%[4]。
据研究显示我国住院心衰患者平均年龄67.9岁,常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常见合并症为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糖尿病、贫血,其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占比较大[5]。
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脏康复的定义:确保心脏病患者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社会功能的所有方法的总和,以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尽可能恢复正常的功能,过主动的生活。
心脏康复内容包括医学评估、运动训练、心理咨询、营养咨询、教育及危险因素控制等方面的综合医疗,其中运动训练也称为运动康复,为心脏康复的基石,因此,称之为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
传统心脏康复大部分由三个阶段组成,其中包括住院、门诊和维持阶段。
第一阶段通常在住院环境中开始,这个阶段通常很短暂,需要尽早动员准备[6]。
第二阶段通常在医院门诊开展,它由医生指导的多学科计划组成。
第三阶段是心脏康复的终身维持阶段[7]。
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首先建议有氧运动,辅助抗阻运动、平衡和柔韧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耐力和预后,抗阻运动可以改善骨骼肌肉耐力,平衡和柔韧性运动可以改善平衡和协调性。
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心脏康复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通过系统、科学的运动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在心血管病恢复过程中提高心脏的功能和质量,促进身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运动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否持续进行规定的运动锻炼,即患者对康复运动计划的配合程度。
心脏康复运动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依从性可以促进心脏康复的有效进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降低再次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反,如果患者的运动依从性较差,康复计划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看病不如自己看,康复的效果降低困扰患者的同时也会对医院造成一定的压力。
在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首先,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被广泛关注。
现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家庭支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患者对康复运动的依从性。
临床工作者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其次,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评估工具逐渐完善。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对康复运动的依从性,研究者们开发了许多评估工具,如心理问卷调查、运动日志、运动计数器等。
这些工具能够客观反映患者的运动情况,并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此外,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干预策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等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例如,有些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让患者了解到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和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另外,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也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最后,社区康复模式的推广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比于传统的医院康复模式,社区康复模式更加贴近患者的实际生活环境,减少了患者前往医院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提高了患者对康复运动的依从性。
因此,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社区康复模式的可行性,并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76所三级医院开展Ⅰ期心脏康复现况的调查
我国76所三级医院开展I期心脏康复现况的调查陈齐黎蔚华谢红珍陈煌鲁迪[摘要]目的:调查我国三级医院开展I期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管理模式,为规范实施心脏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10个省份76所三级医院管理者为调查对象,对所在医院开展的心脏康复内容、项目、技术设备、随访方式等内容进行调查。
结果:76所三级医院仅有39所已经开展了心脏康复,已开展医院中有36所(92.31%)具有心脏康复运动设备及用具,38所(97.44%)开展了运动试验,而仅有16所(41.03%)设有心脏康复中心或门诊,20所(51.28%)制定了心脏康复护理质量标准。
心脏康复内容开展率较高的为患者评估、高血压管理及用药指导,开展率较低的是职业回归指导和性生活指导。
在心脏康复团队建设、规范化心脏康复方案以及随访方式上有待完善和扩展。
有I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案与无康复护理方案的医院在心脏康复开展内容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国三级医院心脏康复已逐渐开展起来,但是在开展内容、人才建设、技术设备、随访计划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间,应因地制宜,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康复诊疗体系以及制定规范化心脏康复方案。
[关键词]心脏康复;三级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调查[中图分类号]R47[DOI]10.3969/j.issn.l672-1756.2021.02.009A survey of t he first stag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76tertiary hospitals in China/CHEN Qi,LI Weihua,XIE Hongzhen,CHEN Huang,LU Di〃Yangtze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Jingzhou,Hubei province,410000,China III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2021,21⑵:202-206[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first stag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tertiary hospitals in China,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lans.Methods: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s,items,technical equipment and followup method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76hospitals of10provinces.Results:Only39of the76tertiary hospitals had carried out the first stage Cardiac Rehabilitation.Among the39hospitals,36(92.引%)ha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and appliances,38(97.44%)had carried out exercise tests,while only16(41.03%)had set up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enters or outpatient clinics,20(51.28%)had developed quality standards fo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 more frequently delivered content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cluded patient assessment,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medication guidance.The less frequently delivered contents in e luded guidance for vocational rearrangement and sexual life.The construction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eams,standardiz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tocols and follow-up methods needed to be improved and expanded.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 t ent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between hospitals with and without the first stag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tocols(P<0.05).Conclusion:Cardiac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carried out in tertiary hospitals in China.However,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contents, personnel construction,technical equipment,and follow-up plans,etc.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develop a Cardiac Rehabili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and formulate standardiz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lans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Keywords]Cardiac Rehabilitation;tertiary hospital;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vestigation2007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将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定义为一项综合的长期治疗方法,包括运动训练、医学评价、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教育和咨询等,旨在限制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风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04020155);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面上项目(16BJZ58);2018年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科研课题(gdhlxueh2019zx033)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医学部,410000湖北省荆州市(陈齐,鲁迪);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护理部(黎蔚华,谢红珍,陈煌)作者简介:陈齐,硕士通信作者:黎蔚华,硕士,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E-mail:1249434533@论著£Research Papers粥样硬化,提高患者的社会心理水平和职业地位叫心脏康复一般分为3期,住院康复期(I期康复),是指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和早期运动训练为主的康复活动。
中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现状及思考
谢谢观看
中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现状 及思考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中国心脏康复的 发展历程
03
三、中国心脏康复的 现状04源自四、思考与建议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帮助心脏病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增 强体能,调整心理状态,并控制危险因素的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发达 国家开始心脏康复领域,并逐渐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中国的心脏康复起 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次演示将对中国心脏康复的 发展历程、现状及思考进行探讨。
二、中国动画的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
1、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动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1年中国动画市场规模达 到了近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近20%。其中,国内动画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而网络动画也成为了新的增长点。
2、作品水平
2、作品水平
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动画作品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一些优 秀的国产动画作品如《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 的认可和好评。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入了现代创作理念, 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1、常见的康复措施
心脏康复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康复、营养干预、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 其中,运动康复是最核心的部分,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等。 此外,药物治疗、营养干预和心理疏导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2、存在的问题
2、存在的问题
尽管心脏康复措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 先,目前心脏康复措施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医疗专业人员,但这些资源在某些地区 或国家可能相对匮乏。其次,心脏康复措施的实施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可能导 致实际效果存在差异。最后,患者对心脏康复措施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有待提高。
中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现状及思考
中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现状及思考首先,中国心脏康复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当时,由于心脏病患者数量的逐渐增加,对心脏康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最早的心脏康复中心设立于上海,主要进行心脏手术后的体力康复训练,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之后,在全国范围内陆续设立了更多的心脏康复中心,逐渐形成了中国心脏康复的发展格局。
现状方面,虽然中国的心脏康复有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公众心理观念的转变仍然较为缓慢。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心脏病的认知以及对心脏康复的重要性认识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心脏病患者和亲属对心脏康复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
其次,心脏康复中心的数量和分布不均衡。
大城市的心脏康复中心相对较多,但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心脏康复设施的缺乏使得很多心脏病患者无法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此外,心脏康复的专业性和个性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许多心脏康复中心的康复方案较为模糊,缺乏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的定制化方案。
当然,中国心脏康复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例如,一些心脏康复中心引入了一流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康复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一些大型医院和心脏康复中心也积极开展心脏康复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思考方面,中国在未来的心脏康复发展中仍然需要深入思考几个问题。
首先,如何提高公众对心脏康复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心脏病的认知,以及心脏康复的必要性和好处。
其次,如何改善心脏康复中心的分布和服务质量。
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心脏康复中心,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设立专业的康复机构,提高心脏康复的普及程度。
另外,还需要提高心脏康复中心的专业性和个性化水平,逐步建立起精细化的康复方案,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康复需求。
总之,中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发展中需要重视公众教育、改善服务质量,并提高心脏康复的专业性和个性化水平。
心脏康复护理新进展ppt课件
最大心率、最大摄氧量、最大代谢当量
n 心率储备法 n 无氧阈法
n 年龄预计方式 n 靶心率法 n 主观劳累计分方式
无需设备
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试验)
方式: 平板运动负荷试验 功率自行车负荷试验 运动心肺功能试验
无 氧 阈 值 (AT)
口 概念:运动中无氧代谢代替有氧代谢时的摄氧量
相当于60%最大摄氧量或60%-70%最大心率 可达最佳训练效果,同时运动的危险最低。
谈话运动水平
运动时谈话无明显气促—运动量适宜 运动中能唱歌—运动量不足
自觉疲劳分级
n 患者主观的用力程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常用Borg自觉劳累分级 (rating ofPerceived exertion,RPE) 进行量化评估,在13-16的范 围内活动,15相当于最大氧耗的70% (AT附近)
心脏康复成为现代心脏病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
运动处方
u 规律性运动训练和体力活动为抵抗严重心脑血管事 件提供保护。然而,高强度运动训练,心源性猝死或 心梗会短暂增加。运动是双刃剑,过度会带来伤害!
u不幸的是,在外界看来,大家对此种结果的重视超过 运动训练和体力活动的益处。其实规律运动的长期益 处超过他的风险!
安全地过 渡到ADL 自理
运动能力 达到23METs
尽快鼓励病人自己照顾自己的活动!
住院病人 ( Ⅰ期) 康复活动评价指标
病情稳定 (24-48小时后) 开始心脏康复的指标:
• 无胸痛 • 无新发生的心衰现象 • 无新心律失常
运动反应如下心脏康复可以继续进行的指标: • 合适的心率增加:比安静增加5-20bpm • 合适的血压增加:比安静增加10-40mmHg,若血压收缩压下降
BP>180/105mmHg或<100/60mmHg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PCI(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是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PCI术后患者存在着心脏康复护理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人们对心脏健康的重视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也在不断得到关注和提升。
通过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的角度出发,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护理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评估目前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优化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还旨在探索未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发展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PCI术后患者的健康康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为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心脏康复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3 研究意义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而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对于他们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康复至关重要。
随着PC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PCI治疗。
患者在手术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康复期间的身体恢复、心理状况、药物管理等方面。
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实践操作。
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具体、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贴心、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康复。
心脏康复护理现状与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心脏康复护理的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心脏康复护理的需求不断 增加。
护理资源不足
目前,心脏康复护理的专 业人员和设施仍然相对不 足。
效果评估不一致
对于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评估尚缺乏统一的标准。
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1基因增强疗法来自心脏康复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健康设备
智能健康设备将为心脏康复护理的监测和 管理提供更多便捷和准确的方法。
大数据分析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优化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终身心脏康复
将心脏康复护理延续到患者的终身,以保持健康和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结论和总结
心脏康复护理在预防和管理心脏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发展将需 要更多的创新和智能技术的应用。
通过基因增强疗法,可以促进心脏康复的效果和速度。
2
虚拟现实训练
虚拟现实训练为心脏康复护理提供了创新的交互体验。
3
社区康复项目
社区康复项目在促进心脏康复护理的普及和便利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心脏康复护理的主要挑战和障碍
1 缺乏意识和理解
许多人对心脏康复护理的益处和必要 性缺乏充分的认识。
2 资源限制
有限的医疗资源和经济限制对心脏康 复护理的发展构成挑战。
3 文化观念和社会压力
文化观念和社会压力可能影响心脏康复护理的接受和效果。
心脏康复护理的创新方法和技术
个性化运动计划
远程监测技术
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可以使心脏 康复护理更加针对个体的需求。
远程监测技术可以让患者更方 便地接受心脏康复护理。
健康饮食计划
近 10 年国内外心脏康复研究现状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2 2009~2019年国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发文量共现视图
3 2009~2019年国内心脏康复研究不同科研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英国)
(法国)(丹麦)
(荷兰)
(德国)
(瑞典)
(意大利)
(加拿大)
(日本)
(中国)
(波兰)(澳大利亚)(巴西)
(比利时)
(美国)
2009~2019年国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2009~2019年国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年国内外心脏康复研究热点
国外心脏康复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关键词中心性则反映了其在整个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关键词在某一领域中出现的频数可以判断该领域的研究热点[7]。
运用LLR算法对各个聚类进行标识来确定研究前沿,其中聚类序号与聚类大小呈反比,节点大小与被引频次呈正比。
对国外近10年的英文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共得到88节点、517条连线、网络密度为
个聚类:#0号聚类心力衰竭、#1号聚类心脏病、#2号聚类抑郁、#3号聚类体力活动,详见图
6可知,国外心脏康复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与心力衰竭等,主要疗效指标包括生活质量、体力活动、死亡率以及抑郁等,干预方式主要为运动。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heart disease:心脏病;depression:抑郁;physical activity:体力活动 2009~2019年国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
2009~2019年国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
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张灿玲;王霞【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作者】张灿玲;王霞【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省立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亿,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随着心血管临床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血管病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2]。
尽管如此,目前心血管病诊治中仍存在“治疗前期缺乏预防、治疗中期缺乏有效干预、治疗后期缺乏管理”等问题,而心脏康复技术的发展可望使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基本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当前心脏康复已成为现代心血管病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90%以上的科室仍未开展心脏康复护理。
鉴于此,现将心脏康复领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基本概念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脏康复进行定义:使心血管病患者恢复适当的体力、精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尽可能恢复社会正常角色和地位,并能独立生活。
1988年,美国健康服务中心定义为:一种全面而长期的包含医疗评估、运动锻炼、危险因素控制、教育和咨询的计划。
1995年,美国公共服务中心定义为:用于控制心血管病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限制心血管病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影响,改善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降低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风险的综合性长期计划,包括医疗评估、运动处方,危险因素纠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等措施[3]。
2007年,美国心肺康复协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表的《冠心病人康复及二级预防指南》沿用了此定义。
当前对心脏康复的定义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各种有目的的干预,包括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开展教育,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保持心理健康,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评定心血管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进行有针对性的二级预防,对危险因素进行纠正,降低再发病和猝死的危险,指导患者规律服药,减轻症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增强体力,判断预后,延缓甚至逆转病变,提高其生活质量,指导恢复工作,回归社会[4]。
心脏康复,现状,运用
中国心脏康复中心掠影
心脏康复——福州
• 福州总院 • 福建省康复医院 • 福州市第一医院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东二环泰和体检中心
心脏病“静养” 早期活动
“病”和“人”两方面,全面康复病人
心脏康复发展概况
2 心脏康复发展机遇
历史机遇——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致死的首要病因
饮食处方
心理处方 戒烟处方
药物处方与运动处方的对应关系
药物处方 药物名称 药物剂量
用法 每天剂量 治疗天数 治疗总量 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 运动强度 训练安排 每天运动量 训练频率 运动总量 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
抗阻训练
柔韧性训练
平衡力训练
运动心肺功能监测(CPET)
►CPET是运动试验的一种形式,综合应用呼 吸气体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活动平板或 踏车技术,实时检测在不同负荷条件下,机 体氧耗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动态变化。 ►CPET客观定量评价心脏储备功能和运动耐 力,是评定患者心脏功能的金标准,也是制 定患者运动处方的依据。
中国心脏康复指南专家共识
• 2013冠心病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 2014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 2015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 • 2015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操作指南 • 2016 PCI术后康复专家共识 •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 • 2017 高龄老年冠心病康复指南
发达国家已成熟 康复费用>急救救治 我国相对迟缓
心脏康复发展机遇
3 心脏康复临床开展
心脏康复模式
综合性医院(主要模式)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研究所 老年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心脏康复中心) 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中医院:中西医结合 养老院、疗养院
世界康复的发展现状
世界康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世界康复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康复旨在帮助患病或受伤的个体通过康复措施和支持来实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和提升。
以下是世界康复发展的一些关键领域和趋势。
首先,技术创新在世界康复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人技术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康复中,协助康复专业人员开展评估和康复训练。
例如,虚拟现实可以提供再现真实场景的模拟环境,帮助康复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或面对特定挑战。
其次,全球范围内对康复的需求日益增长。
由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负担的增加和交通事故等原因,许多国家都面临康复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
为了提高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一些国家采取了政策措施,例如增加康复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招聘,发展社区康复中心等。
此外,以人为本的康复模式逐渐得到重视。
过去,康复主要侧重于医疗模式,强调通过治疗和康复技术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康复应该关注个体的整体需求和生活质量。
因此,重视患者的主观体验、提升自主能力和社会参与成为康复的重要目标,这也促进了社区康复的发展。
最后,康复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紧密。
通过知识交流、专业培训和共同研究等方式,国际社会在康复服务标准、康复技术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强了合作。
这种合作促进了康复服务的全球
标准化和质量提升,使更多的人受益于康复。
综上所述,世界康复领域在技术创新、服务需求、康复模式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合作的加强,康复服务将成为促进人类健康和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及心脏运动康复研究进展
·心脏康复·【编者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阶段,其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已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Ⅰ级推荐,但心脏康复在我国发展起步晚。
本期“心脏康复”栏目中任斌等回顾了我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并综述了心脏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刘晓芹等采用文献计量学评价了我国心脏康复研究现状及问题;杨国慧等、杨秀艳等以心脏康复核心内容——心脏运动康复为切入点,分别探讨了家庭自主式心脏运动康复及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效果,对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及特色的心脏康复模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敬请关注!我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及心脏运动康复研究进展任斌1,刘达瑾2,孔永梅3【摘要】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的进步,我国冠心病患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有部分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未能回归正常生活。
心脏康复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模式,可通过全面精准管理和全程康复而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健康获益。
本文综述了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及心脏运动康复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冠心病;心脏康复;运动康复;综述【中图分类号】 R 5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8-5971.2019.01.001任斌,刘达瑾,孔永梅. 我国心脏康复发展历程及心脏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1):1-4.[]REN B,LIU D J,KONG Y M.Development history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China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cardiac exercise rehabilitation[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9,27(1):1-4.Development History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China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Cardiac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REN Bin1,LIU Dajin2,KONG Yongmei31.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3.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Cardiovascula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Correspond author:LIU Dajin,E-mail:ldj0610@【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al technology(such as PCI and CABG)in recent years,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but some patients failed to return to normal life even after treatment. Cardiac rehabilitation(CR),as an innovative treatment model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benefit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through comprehensive accurate management andfull-course rehabilit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China and research progress for cardiac exercise rehabilit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preventive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Cardiac rehabilitation;Exercise rehabilitation;Review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社会化进程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改变,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出现年轻化趋势,且低收入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心脏康复护理现状与研究进展ppt课件
组成要素 名称 单剂量 1天总剂量 周期(频率) 注意事项
药物处方与运动处方
药物处方 药物名称 每粒计量 每天几次,每次几粒 数天/疗程 适应症、禁忌症
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 运动强度 每次时间 每周几次 注意事项
步行 慢跑 游泳 骑自行车 打太极拳
心脏康复运动方式
阻抗运动 柔韧性训练 平衡训练
.
最终目的: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1000年前,我国晋代名医许逊提出运动治疗心脏病; 现代心脏康复体系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
1970年之前强调以休息为主;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越来越多 的研究指出早期适量的活动不但不会使病情恶化,反而有助于心脏的 康复,以往观念才得以转变。
第Ⅱ期 (出院前评定)
协助医生做好运动评定,指导康复运动
出院前,协助医生做好运动评定,为患者 制定院外康复运动处方。在运动过程中,观察 患者的心脏功能及其对运动的反应,如心率、 血压、自感疲劳程度、心电图变化等,确保安 全。
第Ⅱ期、第Ⅲ期(出院前评定-出院后3个月)
教会病人自我管理 出院前健康宣教、出院后通过护理门诊或电话随访等形式: 让患者了解具有警告性症状和体征:如胸痛、胸闷在服药和休息后 15min仍不缓解,立即就医;如有气短、头晕、极度疲乏,不寻常的 心悸、过快或过慢的心率,特别是在休息短时间后仍不恢复正常心率 时,及时就医。
.
运动频率
适宜运动频度为每周 3 ~ 5 次。每周 > 5次则不能继续提高运 动效果。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建议以每周3 次的频率开始,持续 3 ~ 6 个月。此后,若患者未发生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并有意增加运动频率, 可将运动频率增加至每周4 ~ 5 次。
规律性运动训练和体力活动为抵 抗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提供保护。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新进展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新进展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近年来,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模式逐渐从院内转移到院外。
传统的冠心病康复护理主要在医院内进行,包括心脏康复科护士的指导和监督下的运动和药物治疗等。
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自我管理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冠心病康复护理。
现代科技如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序的普及使得患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健康信息、记录自己的生活习惯并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
这种康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更好地照顾到患者的个人需求。
其次,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面临着长期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面对可能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压力。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心理应激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康复效果。
因此,心理护理成为冠心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康复效果。
第三,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开发成为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新趋势。
冠心病的病因和病情因人而异,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为冠心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如基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使得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制定更加可行。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及临床指标,量身定制运动、饮食和药物等方面的康复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总之,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康复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重视、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开发和远程监护技术的应用等。
这些新进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心脏康复 第一节概述
心脏康复第一节概述心脏病患者的担心和期待是什么?1.我还能活多久?2.疾病会复发吗?3.我可以运动吗?我要怎么动?4.我可以恢复工作吗?5. ……一、心脏康复的发展历史及演变(一)早期:最早的心脏康复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
并发症:•室壁瘤•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猝死体力活动-----1912年Herrick 医生提出要求AMI 病人卧床休息2个月-----30年代后期,MI病理学研究加强了临床盛行的AMI病人严格卧床休息6-8周的规定。
-----长达半个世纪内,AMI做任何费力的活动都受到长时间限制,甚至无限期延长,其恢复正常工作的机会非常渺茫。
(二)中期:质疑、挑战、修正。
----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提出长期卧床休息的不良影响。
卧床休息(3W)→体力工作能力↓20%-25%卧床休息(7-10天)直立性低血压循环血容量↓700-800ml→反射性心动过速血粘度↑→血栓卧床休息(1w)→肌肉体积和肌肉收缩力↓10%-15%肺容量、肺活量↓、肺通气功能↓氮和蛋白质负平衡→心肌坏死愈合↓长期卧床→焦虑和压抑-----20世纪40年代,Levin和Lown对AMI患者采用“椅子疗法”,不仅放宽了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时间,而且启动了心脏康复的新纪元。
在AMI后第1天让患者坐在椅子上1~2小时。
其生理基础在于,下肢下垂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减少每搏输出量及心脏做功。
实际上,坐位耗氧量比卧位稍大,用坐位的方法并不能减轻心脏做功量。
但这种耗氧量增加可被早期活动的益处所抵消。
-----20世纪50年代,以AMI患者早期活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概念雏形初现。
Newman等(1952)将早期活动定义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第4周,每天进行2次2~5分钟散步活动。
Brunmer(1956)等让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内开始早期活动。
Cain(1961)报告了心肌梗死早期实施活动计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专科医生已逐渐认识到,没有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动不仅无害,而且在预防卧床并发症方面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