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3.7 美丽的叶子丨岭南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妙的叶子》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念。
(一)、时事动态引入课堂,注重教育的未来性。
(二)、“生本理念”带入课堂,体现教育的主体性。
(三)、“动态结构”融入课堂,注重多元的成功性。
二、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课前学案,从不同层面、综合学科地形成自己对“叶子”的相关艺术感知。
2、了解叶子主题的的各种表现形式,感受树叶之美、自然之妙,感受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深入实践叶子的拓印法,在探究中合作,在综合运用中勇于突破,大胆展示个性创意。
4、拓展创作形式,使学生在积极的造型乐趣与情感体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树叶拓印的方法,感受叶子外形之美、脉络之妙。
2、围绕主题,寻找创意元素的重复、重叠、拼贴与组合,体会作品画面的构成美。
3、结合港珠澳大桥青州桥段的外形剪影,融合点、线、色,综合应用拓、印、贴、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用于拓印的树叶,应挑选脉络清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来进行。
2、叶纹的拓印与表现过程,需注意颜料与水的调和、控制。
3、小组成员合作探究与学习过程的可控性。
五、教学材料的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课前学案、海绵滚筒、喷壶、泡沫胶、磁石。
2、学生:收集的资料、落叶、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报纸、抹布。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课原题为《美丽的叶子》,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本人在设计课程时,考量了任教年级的
整体美术素养,后调整题目为《美妙的叶子》。希望低年段的学生们,通过课程,不仅能欣赏到树叶形状与脉络之美,亦能感悟自然与生活艺术之妙。
以下为我课后的三点反思。
(一)有效落实,了解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本课程内容为“造型、表现”领域。
美术新课程中,学生在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之外,更应获得一种文化的洗礼,接受美感的熏陶。通过设置的时事导入课堂之环节,激发学生开阔眼界,使之细心地贴近社会、观察生活,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画册等。此时,美术就显现出在社会评价中举足轻重的价值与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基本的艺术态度。
授课前期应做好铺垫,通过《课前学案》鼓励学生对时事部分稍作了解与自主探究,将使课堂环节更为顺畅。
(二)鼓励创新,以生为“本”,师生共同突破。
拓印树叶,是一个不算新颖的美术教学题材,老题材需要注入新的生命元素。光要求学生有所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应从教师做起,提升他们的审美理念与意识——只是本人在课题设计之初所最先考虑的问题。以美术教材为依托,将“树叶”与“港珠澳大桥”产生链接,这是本人在课程设计时做出的自我突破。
在本课例的实施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各种闪光点,适时鼓励突破与创新。无论从树叶的形状、纹路、色调中去寻找突破,还是工具的综合运用与背景的处理,都是值得肯定与赞许的。因为人人都可能成为毕加索。而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时表现出的愉悦,是对教师一种无形的认同,达到课堂教、学双赢的效果。
教师应将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作为一种资源共享。创新需要空间,自由参与、自主探究,珍惜每个学生特有的创造潜能,尊重、理解、赏识、鼓励地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体验创造的成功和成长的快乐。
(三)多元动态,在小组合作中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多元发展,以动态结构来设计并掌控课堂节奏。
利用课前三分钟,先让有才艺的学生紧密结合课程主题,进行相关的美术作品展示。在后续的课堂发展中,主张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从树叶拓印的颜色、排列、装饰,都需要集思广益,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协调与统一。作品展示环节,当每一小组完成的部分就如港珠澳大桥顺利合龙时,那份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亦能从中体会到集体制作的乐趣。
小组合作的同时,教师应随时注意课堂纪律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