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5d032d960590c69fc37604.png)
简单文言文阅读1习题8篇(附答案与译文)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1.①它,代鸟。
②他,代烛邹。
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083cf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9.png)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推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 思有弗得()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1)得到,获得(2)填平 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4分)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dff7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4.png)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0d457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d.png)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c54d7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8.png)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58faea3186bceb19e8bbdf.png)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327229a6c30c2259019e5d.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 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 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 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纳谏而悔过行道者渔父莞尔而笑B.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退论书策以舒其愤C. 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院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2387f801f69e31433294ab.png)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②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
③奚为: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
![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9278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8.png)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阅读答案1阅读《赵普》一文,完成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3)读之竟日( )(4)普明日复奏其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熟悉;②曾经;③整天;④第二天。
2.①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的事务,他学问不多。
②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3.赵普刻苦读书;赵普奏荐人才。
4.不设标准答案,能表现他勤奋刻苦、有耐心决心、以天下事为己任、超人的毅力惊人的意志,语言精练即可。
文言文阅读答案2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9f38c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e.png)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553b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e.png)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文言文1:小池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小池塘。
泉眼细细流淌,无声无息。
树阴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柔美。
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在上面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好。
---文言文2: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早晨。
诗人睡得很香,不知不觉中已经天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鸣声。
昨晚夜里风雨交加,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凋落了。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文言文3: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情景。
太阳渐渐落山,依偎在山峦之间。
黄河奔腾不息,流入大海。
诗人想要看得更远,于是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文言文4: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思考的情景。
床前的明月光照得很亮,诗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他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文言文5: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柳树的美景。
柳树如同碧玉一般美丽,垂下的枝条如同绿色的丝带。
诗人不知道这些细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只觉得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修剪而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创造力。
---以上只是精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将在后续文档中呈现。
希望这些文言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培养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初中古文阅读理解(14篇)含答案
![初中古文阅读理解(14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75738ded630b1c58eeb53a.png)
一.文言文阅读黄鹤楼记(节选)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①,上倚河汉②,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③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注】①巃嵸(lóngzōng):高耸的样子。
②河汉:银河。
③闼(tà):门。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遂”作为副词的释义有如下几项。
文中“遂以名楼”中“遂”的意思是A.于是,就B.竟然C.终于,到底D.尽,完全(2)选文采用神话传说,突出了黄鹤楼的不同寻常之处。
在写楼的整体结构时,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黄鹤楼高的句子是“,”。
用“”一句,对黄鹤楼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均用原文语句作答)二.文言文阅读2.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侯之。
”母曰:“若然,当母日:“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50篇(附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50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2e46c152d380eb63946d12.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50篇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
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
调补临淄令。
县有寡妇,养姑甚谨。
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
姑愍之,密自杀。
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狱当决,适值摅到。
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
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
”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
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
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
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
”诘之,果服。
以病去官。
复为洛阳令。
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
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
”冏不纳。
因丁母忧。
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
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寇掠城邑。
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
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
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节选自《晋书·曹摅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B.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C.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D.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指妻对夫母亲的称谓,夫称妻的母亲也为姑,夫之父母合称姑嫜,妻之父母合称舅姑。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8b39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2.png)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篇一」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
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客,冒寒举体冻湿,还遇令不在,逸解衣炙之,入令被中卧。
令还,大怒,将加严罚。
逸曰: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
若不暂温,势必冻死,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
令奇而释之。
后为门亭长,迎新令至京师。
胡毋辅之与荀邃共诣令家,望见逸,谓邃曰:彼似奇才。
便呼上车,与谈良久,果俊器。
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
辅之时为太傅越从事中郎,荐逸于越,越以门寒而不召。
越后因闲宴,责辅之无所举荐。
辅之曰:前举光逸,公以非世家不召,非不举也。
越即辟焉。
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
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
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累日。
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
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
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
时人谓之八达。
元帝以逸补军谘祭酒。
中兴建,为给事中,卒官。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冒寒举体冻湿举:全B、逸解衣炙之炙:烤C、若不暂温温:温暖D、逸将排户入排:推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便呼上车,与谈良久遂与饮,不舍昼夜B、逸解衣炙之令奇而释之C、荐逸于越逸便于户外脱衣D、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令奇而释之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B、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C、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D、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光逸为小吏时,一次替县令送客淋湿了全身,趁县令不在,解衣钻入县令被子里御寒,受到县令的严厉责罚。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a570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f.png)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说明既不能被穿透的盾与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其人XXX”的原因是他夸大了矛和盾的功力,使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如果我是楚国商人,我会比较自己的矛和盾与其他同类产品,展示它们的优点和质量,让顾客看到它们的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饲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狗咬死了蛇,但XXX却晕倒在地,一无所知。
狗彷徨地嗥叫着,来回在路上奔跑。
家人感到奇怪,跟着狗走。
XXX窒息而死,被人们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醒来的时候,狗始终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十分珍爱,视为亲人。
1.解释加点的字。
1)XXX喜欢打猎(弋:射)(2)狗咬死了蛇(咋:咬)(3)两天后才苏醒过来(乃:才)(4)XXX窒息而死(闷绝:窒息)2.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跟着狗走。
3.狗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主人,即使主人已经死亡,它也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XXX而学,夜以继日,这是形容人刻苦研究,勤奋不懈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
XXX的学生XXX曾经夜以继日地研究,甚至点燃了蜡烛。
XXX听说后,称赞他“X XX学”,并将他推荐给齐国的国君。
XXX后来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改写:形容人在研究上非常刻苦,不断地用夜晚来增加研究时间。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98be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7.png)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篇一:《白日依山尽》太阳逐渐西沉,只见山峦上一片白云,如同白练一般。
整个山峦就像是被白绢包裹着。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这句诗用简洁的语言形容了夕阳的美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色?【夕阳的美景】篇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篇四:《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
诗人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杜甫】2.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什么场景?【离别时的场景】*(以下省略,共45篇)*篇五十:《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c0eba269eae009591becb7.png)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26382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e.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
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课外文言文篇一(一)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征求不已② 惟欲清净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分)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二)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21003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f.png)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租牛待赎吴门董个亭①封翁,其家世积善,为乡人所称。
尝以岁歉②,见农夫无力卒岁,以耕牛售诸屠肆,乃倡义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
春作时,听本人取赎。
每岁活牛无算。
其子(国华)后成进士、入翰林、转御史,为郡守监司。
次子(国琛)亦登贤书③,人皆谓封翁应得此善报也。
(选自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有删节)【注】①董个亭:人名,号封翁。
②歉:收成锐减,歉收。
③贤书:贤能之书,即举荐贤能的名录,后借指考试中式的名榜。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尝以岁歉( )(2)人皆谓封翁应得此善报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家世积善,为乡人所称。
3.董个亭在“农夫无力卒岁”时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回答);在“春作时”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原文回答)。
这样做的结果是“___________”(原文回答)。
从中可以看出董个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因为得到2.他们家世代积德行善,被乡人称颂。
3.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听本人取赎每岁活牛无算善良(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解忧)有智慧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①句意:曾经因为年成不好(歉收)。
以:因为。
②句意:人们都说这是封翁应该得到的善报。
得:得到。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
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重点词语“其(代词,他们)、世(世代)、积善(积德行善)、为(被)、称(称颂、称赞)”要准确理解。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空:根据“尝以岁歉,见农夫无力卒岁,以耕牛售诸屠肆,乃倡义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可知,在“农夫无力卒岁”时,董个亭见农夫无法饲养耕牛,于是倡议邀请乡绅聚集资金,在城外开辟园地,依照农夫卖耕牛的价格,将牛买下放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琴具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内容概括:子敬先亡,子猷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但并没有表现出悲伤之情,因为他也已病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子猷来看子敬,以摔琴这一独特方式悼念弟弟,表现了它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内容概括:本文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只好水。
文章新说明治水要放置的现象,(不能固执、轻信)然后论述治水躬亲的原因(形势变化),接下来从正面例举海瑞治水躬亲,清廉的事例,证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还要清廉的道理,再从反面论证,如果治水怕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水利肯定办不好的道理。
《活版》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
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
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内容概括:文章先交待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史:唐开始有雕版印刷,到五代时盛行。
然后交待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再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制字模,排版、制版,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就越神速,活版印刷的使用方法简洁,又交待注意事项:一字多印、奇字旋刻、分类贮存、比木活字优越等内容。
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印刷、“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字印做法、“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拆版都是活的,体现了活版的灵活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练习:一、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语时了不悲勾画了了2、子敬素好琴素不相识有奇字素无备者3、恸绝良久美妙绝伦良药苦口4、既不可执一各执一词5、妄意轻信人言妄自菲薄6、势有曲直势在必行7、非相度不得其情以己度人以情动人8、非咨询不穷其致穷困潦倒错落有致9、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举一反三举世闻名10、远嫌而避怨嫌贫爱富1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名顶替冒雨冲风12、则字平如砥中流砥柱13、以手拂之拂袖而去1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鞠躬尽瘁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2、便索舆来奔丧3、便径入坐灵床上4、弦既不调5、因恸绝良久6、泥于掌故7、非相度不得其情8、非咨询不穷其致9、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0、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11、如好逸而恶劳12、远嫌而避怨13、潴有浅深14、非相度不得其情15、躬历山川16、非咨询不穷其致17、亲劳胼胝18、好逸而恶劳19、远嫌而避怨20、布袍缓带21、持就火炀之22、则以纸帖之23、每韵为一帖24、瞬息可就2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6、持就火炀之27、字平如砥三、翻译下列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4、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5、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6、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7、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8、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9、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10、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11、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
四、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人琴俱亡》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用原文回答)2、《治水必躬亲》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所用的原料是(),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五、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人琴俱亡》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2、作者在《治水必躬亲》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治水必要躬亲?海瑞在治水中是怎样做到躬亲的?3、你认为活字印刷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外阅读:(一)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雨雪三日()(2)雨雪三日而不霁()(3)晏子入见,立有间()(4)逸而知人之劳()(5)公披狐白之裘()(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
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
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
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
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二、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炼钢”的记载,回答问题。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
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
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
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
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注释:假:借、靠;濯:淘洗;尽:不断;累:累计;耗:损耗,减少。
(1)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并说说其意思。
(2)如果我们所吃的拉面需要面呈现出面筋,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该怎样操作?四、答案:1、(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
(2)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随子敬而去。
(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
“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3、刻字胶泥令坚五、答案:1、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2、治水必躬亲。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3、“活”制版活、排字活、印刷活、贮藏活、拆版活答案: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1.(1)下(2)放晴(3)一会儿(4)安闲(5)兽皮大衣(6)给予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
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
4.C 5.D 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世上打铁所称的钢铁,是用熟铁盘绕起来,再把生铁嵌在它的中间,用泥把炉子封起来烧炼,锻打使它们相互渗入,叫做“团钢”,也叫做“灌钢”。
这只是假钢罢了,暂时借助于生铁使它坚硬,烧炼2、3次以后生铁就成了熟铁,得到的仍然是熟铁。
但是天下没有人认为不对的,那是因为不认识真钢罢了。
我出使时,到磁州打铁作坊看炼铁,才认识了真钢。
凡是有钢的铁,就像面里有面筋,洗尽柔软的面,面筋就出现了。
炼钢也是这样,只要选取精铁锻打百多次,每锻打1次称1次,锻打1次就轻一些,直到多次锻打斤两却不再减少,那就是纯钢了。
即使再锻打上百次也不会耗减了。
这才是铁里面的精纯部分,它的色泽清明磨得光洁明亮了,就呈现暗淡的青黑色,与一般的铁明显不同。
也有锻打到最后却根本成不了钢的,全是因为产地的缘故。
1、百炼成钢2、洗尽柔软的面,反复揉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