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使人们长期从事
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名族。在其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思想一直是一朵绚烂的奇葩。在此做一概述。
中国军事思想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
事思想。而近代军事思想又可以分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为一个
阶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为第二阶段。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
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军事
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②治军上强调齐
众以律,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由于这一
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
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
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
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
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
发展。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春秋时期的战争指导者,已能成功地制定和运用军事与政治
谋略。
⒊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
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军事技术有新的进步,铁兵器种类增多,杀伤性能
有所提高;军事交通、筑城、造船也有较大发展。各朝军制多有所变革,武装力量体制基本
成型,大致由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大部分组成,集权于皇帝。战争规模增大,时间延
长,区域范围广,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水上交战以及水陆配合作战较多。
汉代注重兵书的搜集整理,并将兵家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这一时期
军事思想在继承先秦传统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运用,内容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度重视战略谋划在几次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表现出高超的
战略思想和决策能力。
国防指导思想呈现新的特点根据当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及周边形势,秦朝修筑万里长城,
体现了因地形,"用险制塞"、"限胡马之足"、以墙制骑、安边设防的思想。
⒋系统完善时期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历经辽、宋、西夏、金诸政权并立时期和元、
明、清(前期)几个朝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系统完善。这期间,中央政权与北方民族
所建立的地方政权较长时期处于并立状态,既争斗,又融合,中国政治、经济和科技、军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较大的发展,统兵用兵之权高度集中。
以兵权高度集中为统兵建军宗旨宋朝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拥兵割据,大权旁落的历
史教训,力主兵权高度集中,战略思想更加丰富,在战略进攻上,北方各民族将帅普遍注意
发挥骑兵机动能力强、善于野战的特长,主张进攻速决,在战略防御上,南宋提出了依靠江
河,藩篱三层,扼守要点的点、线、面结合的设防思想。
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早、发展快,内容博大精深。其体系确立于先秦时期,历朝历代均有丰富和发展,其中包括古代农民起义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升华,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义兵必胜、以战止战;在国防建设上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在战略和作战指导上强调先计后战、知彼知己、因情定策、"全胜"、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不厌诈、出奇制胜、避实击虚、各个击破、造形任势、动敌、致人、我专敌分、并卒击敌、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逸待劳、善择战机、兵贵神速、灵活应变;在治军思想上要求以治为胜、制必先定、兵权贵一、教戒素行、气艺并重、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励士练锐、精兵良器、将帅贤能、智勇双全、上下同欲、三军齐心;在后勤保障上提倡聚财积力、足食强兵、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在兵役思想上坚持寓兵于民、因势改制等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有广泛影响和突出地位,不仅在历史上对指导人们的军事斗争有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仍为中外各界人士所称道,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在清王朝后期,由于闭关自守的消极思想和日益腐化的政治体制,使清廷的命数逢秋必衰,一直到1840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分建设会。为了拯救国家,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曾设想过许多方法,付诸实践的只有:洋务运动。在此阶段,由于西方的先进理念对守旧的国民思想有所影响,同时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帝国主义无暇顾及在中国的剥削。在这个阶段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社会总资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守旧派的封建帝王思想根深蒂固,加之后来帝国主义的遏制,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来军阀混战,军事发展上也没太多成果。
在探寻中国前进的道路的漫漫旅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登上舞台,并且以其科学的哲学体系,逐渐走向胜利。乱世是英雄纵横的阶段,因为乱世需要英雄,同时英雄也只有在乱世才能将其天才的指挥才能、战争艺术、政治手段付诸实践。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他的军事思想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性,都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的源头和基石。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始终是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武装斗争的指导思想,也是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的坚实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众所周知,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独创性地解决了我们党领导军事活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由一系列原理、观点和方法所构成的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覆盖了我党我军军事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既反映了军事活动的普遍本质和根本规律,又揭示了我党我军在不同时期军事活动的特殊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长期稳定的普遍真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为新中国军事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战争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深刻阐明了下列重要观点;战争发展根源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是战争的根本物质基础;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战争则是这种矛盾和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战争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暴力斗争,阶级的政治就是战争的本质,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贯彻于战争的全过程,渗透到战争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决定着战争的目的和性质,强烈地影响着战争的范围、规模、强度、进程和结局;战争的目的决定着战争的性质,要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革命战争之最深厚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要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兵民是胜利之本。二是战争双方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提出战争是人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战争胜负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主观指导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