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格特质视角的居民幸福感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人格特质视角的居民幸福感研究报告【摘要】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许多学者以“主观幸福感”一词来描述幸福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心理学家普遍认同的幸福感慨念为基础,研究了居民在人格特质层面的幸福感现状,并深入探究了上海市社区居民幸福感提升策略。

【关键词】人格特质;居民;幸福感

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国内外研究者就各种内在、外在变量和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侧重于单一因素外在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缺乏相对关联的内在因素进行整合的研究,本研究在先前外在因素即人口学变量的(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婚姻、社会支持、学历等)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揭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内在因素,在经济条件日益提升的今天,通过对居民进行心理教育等提升居民对幸福的内心体验。

一、基于基础概念层面的幸福感分析

探究人格和幸福感的关系首要的就是界定幸福感和人格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揭示期间的相互关系。

(一)心理层面幸福感界定

neugarten和cantril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也可以称作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veenhoven(1984)将主观幸福感定义为个体对其整体生活质量的判断,换而言之,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的喜爱程度。

andrews和withey认为主观幸福感不仅包括认知评价,而且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也就是说,主观幸福感同时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主观幸福感的内隐理论阐明了主观幸福感的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人们总在不断地对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和他们自己进行着评价,这些评价导致了人们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反应(lazarus, 1991)。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希望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有较多愉快情感体验的人知觉到幸福的可能性更大。还有学者认为幸福感是当前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平衡的结果,个体较少的体验消极情感,较多的体验积极情感就是幸福的。

(二)心理层面人格界定

在心理学领域,关于人格的探讨很多,而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的、统一的界定,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或是研究的视角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研究人格就要研究潜意识;行为主义认为,人格是行为的习惯系统;人本主义强调人格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意志体现;特质论者则认为人格就是特质的总和。总的来说,人格的定义使用得最频繁的是奥尔波特提出的定义,他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也就是说,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整体性。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整体性,所以代表其本质的特点的人格也具有整体性。2、稳定性。人

格具有一定的结构,只有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才可以称之为结构,所以人格具有稳定性。3、独特性。人格是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本质特征,必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4、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人格具有社会性。

二、基于研究综述层面的幸福感分析

diener (1999)提出的,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人格因素即使不是最好的预测指标,但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deneve和cooper(1998)对以往148个有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与幸福感有相关的人格因素有137个,如情绪稳定性、信任、外倾性等。这些因素中得到最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因素是外倾性与神经质。跨文化研究表明,外倾性和神经质与幸福感的相关模式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一致性,外倾性与幸福感存在正相关,能够增进幸福感;神经质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能够降低幸福感。其中外倾性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有关,与消极情感无关;神经质与消极情感有关。lucas和fujita(2000 )研究发现外倾性与愉快的相关为0. 38。而且,当运用复合的、种类不同的测量方法来研究二者的关系时,相关经常达到0. 80。michael argyle等人(1990 )运用艾森克人格量表也发现,神经质同总体幸福感的相关达到-0. 67,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外倾性之后,这一相关仍然达到一0. 63。costa和mccrae (1980 )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认为与其它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多地依赖人格,不同的人格会产生不同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感,并且认为人

格可以预测10年甚至20年之后的主观幸福感。

三、基于人格关系层面的幸福感分析

从人格的五个维度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分析来看,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其中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都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人格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因素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神经质维度研究

神经质维度上的高分者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往往会对微小的挫折或问题情境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控制力不强,对自身健康状况也表现出较少的关注。因此,具有这些人格特点的居民可能较少体验到积极情感,较多体验到消极情感,具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一般认为,神经质与消极情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二)外轻性维度研究

人格的外倾性主要反映人格的内外向程度。外倾性维度上的高分者较为有活力、自信,擅长与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积极主动;低分者在人际交往中较为紧张、拘束,不善言辞,甚至被动退缩。一般来说,外倾性上得分高的人往往更为快乐,更易于体验到积极的情感。eysenck (1983 )曾指出:“幸福可称之为稳定的外向性,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与易于社交的性格有关,这样的性格容易与他人自然而快乐地相处。”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表明,外倾性与主观幸

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gray (1981)认为,外倾性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有较高的正相关,因而外倾性人格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frances(1998))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幸福感与外倾性的相关在0.41至0.49之间。

(三)尽责性维度研究

在尽责性维度上的高分者,其生活较为有条理、工作勤奋而严谨,为人较为沉稳而有抱负,这种人一般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强,容易避免麻烦,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过上更好的生活,因而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主观幸福感较高。costa和mccrae (1991)的研究表明,尽责性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能够增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四)宜人性维度研究

人格的宜人性倾向表示利他、友好、富有爱心等。宜人性维度上的高分者乐于助人、可信赖和富有同情心,为人注重合作而不强调竞争,低分者则多抱有敌意,为人多疑,喜欢为了利益和信念而争斗。因此高分者可能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这将有助于他们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体验更多的积极情感,从而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costa和mccrae的研究也表明,宜人性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都存在正相关,能够增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五)开放性维度研究

开放性人格倾向是指对内外经验的一种灵活的调整和接受的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