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费心变换问题形式,让语文课散发魅力
费心变换问题形式,让语文课散发魅力语文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操。
在当今社会,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和参与度普遍较低,这使得语文课的教学变得困难且乏味。
为了让语文课散发魅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费心变换问题形式。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互动性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课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辩论,并展开思维碰撞。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加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和投入感。
我们可以通过探究性的问题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文学、修辞、写作等多个方面。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语文知识。
老师可以选取一个经典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情感的方法等,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和写作,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性的问题形式,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语文课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和深奥,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问题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谜语或者填词游戏,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语文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在欣赏的提高对语文的理解和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性的问题形式,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的实际应用能力。
语文课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老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让他们通过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和情感,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作者:张金玲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7期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适应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巧设生动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呢?一、引导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
儿童好奇好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愿望。
如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引导学生提出“溪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这个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通过释疑来理清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理清了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利用图画,创设立体情境。
图画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髓。
所以,设计的图画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
如在学习《赶海》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画面: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地翱翔。
蓝蓝的海水,浪花朵朵。
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
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小孩,笑眯眯地合不拢嘴。
孩子们完全被图画所吸引了。
由此进入意境,在学到“浪花悄悄地瘙痒了小孩的小脚丫时”,我让一个小朋友像画中的小孩一样去“瘙痒”。
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小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
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朗读上也有了大的突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巧设悬念,创设表达情境如《烟台的海》一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
初中语文培训交流研讨材料
初中语文培训交流研讨材料(注:对于初中语文培训交流研讨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写作)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力1.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语文是一门涵盖阅读、写作、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科,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和学生一起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艺术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注重生活与语文的结合语文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题材,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或演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或者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学会用心去读,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习惯。
2.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写作比赛,激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式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学习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创新性的活动,如创作诗歌、写小说等,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创作。
四、师生互动合作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2. 师生共同合作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教师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语文教师应当致力于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语文基础。
3.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更具实效性。
5. 注重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及时反馈,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6.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
7.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语文教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总的来说,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和价值?
如何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和价值?嘿,语文魅力?别拿它当鸡肋!说实话,现在很多孩子都觉得语文好枯燥,学起来没劲。
你说,这语文到底有什么魅力?还能有什么魅力?不就是一堆古文、文言文嘛,字儿还那么多,背下来脑瓜子都疼!但是,我最近就发现,语文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是那种特别接地气,能让你恍然大悟,还忍不住想多学点儿的那种有趣!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我带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看着那些精美的文物,学生们都兴奋得不得了,就使劲儿问这问那,还拿手机狂拍。
其中有个小姑娘,指着一个汉代的陶罐,问我:“老师,这个罐子上面这些花纹是用来干嘛的?”我笑着说:“这些花纹可不是白画的,它们是古人用来装饰陶罐的。
你仔细看看,这上面的图案,有的是几何图形,有的是动物图案,还有的是植物图案,每种图案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然后,我就拿起手机,打开一个在线博物馆的网页,指着上面的讲解说:”你看,这个图案是龙,寓意祥瑞。
这个是凤凰,寓意美好。
这个是牡丹,寓意富贵……”小姑娘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一边看着讲解,一边还用手指在陶罐上比划,最后还兴奋地说:“哇,原来这些花纹这么有意思!这有点像我们现在衣服上的图案啊!”听到这句话,我突然发现,语文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枯燥,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还能解释我们周围发生的很多事儿!比如,这个小姑娘提到的衣服图案,很多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古代的文物,比如汉代的龙纹、唐代的莲花纹等等,这些古典元素设计出来的衣服,既时尚又充满文化内涵。
再比如,我们现在流行的很多成语,比如“妙笔生花”、“画龙点睛”,都是从古代的书籍和文学作品中流传下来的,这些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寓意深刻,能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表达思想,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所以说,语文真不是什么鸡肋,它就像一个宝藏,里面藏着很多有趣的东西,只要你用心去挖掘,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而且它对你的生活很有帮助!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去学习,一定能激发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价值!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语文有了新的认识,别忘了,下次看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就尝试着用语文去解释一下,你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的魅力
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的魅力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
纵观语文教材,它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
困此,语文教学就不得不注重其中的审美功能,进行审美教育。
一、美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健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美育则是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何为美育?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主义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曾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而语文美育就是语文学科所实施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语文美育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是凭借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来实施的,是以语文为中介,是言语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可见,语文美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作用。
二、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语文学科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除了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之外,它还有更重要的人文性,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行的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主体意识,民族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
这就离不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从语文教材方面看:语文教材本身是一个美的海洋,它给人以美感。
其中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是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具有审美的本质属性。
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属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佳作。
例如:同是写“莲”,语文教材中的“莲”是对莲的形态和实质的生动形象的描摹、联想和抒情;或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摹写“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神韵;或联想“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乡情;赞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操……同时,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词,又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气势美;也不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二的柔情美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以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哲理意蕴……如此种种,足见语文教材中反映美的领域无限宽广。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让语文魅力绽放,点燃学生无比热爱之火语文,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载体,唤起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然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如何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语文的魅力,增强他们对语文的热爱,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索的最重要课题。
一、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贴近学生现实语文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更要与学生的生活休戚相关。
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相结合,创设真实、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学古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诗歌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增加语文的实用性。
二、精进“互动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学现代的语文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共同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例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文本内容,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挖掘“趣味性”的学习素材,让语文学习更有趣味语文学习未必枯燥乏味,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将学习变成一种享受。
例如,积极开展诗歌朗读比赛、故事演讲比赛、作文征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风采;还可以借助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绘画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指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语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倡导“个性化”的学习引导,让语文学习充满活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
例如,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帮助和鼓励学生接受个性化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感受语文的魅力
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感受语文的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喜欢把自己的课堂搞得热热闹闹的。
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老师们会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利用游戏活动、语言激励等方式,让学生课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并很快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对一些学生是否参与却管之甚少。
有些老师甚至把学生“牵”得很紧,生怕学生说出与自己预设的问题不相符的答案来,害怕学生的疑问打乱自己的教学程序。
我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能完成预设,而且更应该设计一些能够生成问题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经历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语文课才会变得精彩。
因此,我们在课上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质疑,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一、在品析重点词句中,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词是组成一篇文章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语言单位。
遇到一篇文章,大多数老师都是通过理解词语意思,分析词语在本句话、段落及文章中的意思,以此来提炼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我认为在教学中,除了以上方法以外,应该先通过着重理解词语扎实做好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词在文中是怎样使用的,或者联系生活中相关的场景进行感受,着重让学生过程性地体验并运用词语,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当中会使用这个词语。
比如中年级教学“叮嘱”这个词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查字典,明确“叮嘱”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对重要的事再三强调。
学生查字典后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教师再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理解。
最后老师再问生活中有没有重要的父母再三强调的事,让学生感受“叮嘱”的含义。
学生联系实际会说妈妈每天上学前都说“好好听讲,过马路小心”,或者回家父母不在家时,妈妈总会说“回到家先写作业”。
这些地方都可以用“叮嘱”。
通过让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体会,再让学生运用词语说话,这种过程性的学习,可以对学生言语水平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二、在想象、品读中,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感受语文魅力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感受语文魅力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而换之一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去体味祖国精湛的语言文字所营造的美妙意境,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使语文教学既让学生赏心悦目,又获益匪浅。
一、立足课堂进行审美教学1、有情激趣,引导学生认识美。
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设计精当的导语,则能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审美状态。
在学习《春》时,我就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古典诗词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祖国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春天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让我们领略到初春的欣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带我们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细腻。
春天,给我们带来绿色;春天给我们带来生机;春天,给我们带来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去体验一下春的美妙吧!”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情感马上被调动起来,一下子就进入了“欣赏美丽春天”的审美状态之中,使他们初步认识到了这就是美。
2、诵读文本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美。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来歌颂美与真,批判丑与假,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中,我们要从语言入手,反复阅读课文,使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
如我们欣赏《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就要通过朗读去感受壮美的景色,去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精讲美文,领悟美。
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主旨,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段或语句,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
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段议论,使我们领会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段,抒发了作者娱情山水、派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激发学生兴趣是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方法:
1.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创设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利用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内涵、语言的美感,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语文之美,培养对语文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情趣。
4.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5.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作、诗歌创作、小品表演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6.赋予学生表达的自由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自由,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让学生在表达中感受到语文的力量和魅力。
总之,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激励和鼓励。
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探究语文,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只有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互动方式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一、课前准备1. 深入了解教材:教师应深入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2. 搜集相关素材:教师可以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诗歌、散文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丰富的语文环境。
3. 设计精彩的开场: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开场环节,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故事讲解、影视欣赏、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如写作、演讲、朗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
3. 引导性的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
三、互动方式1. 学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 师生互动: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评价方式1.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如写作评价、讨论评价等,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2. 及时的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改进。
结语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需要教师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互动方式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全面考虑。
只有通过精心的准备和巧妙的设计,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引导您打造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语文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它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思维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基础。
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对语文并没有真正的兴趣和热爱,对于学习语文常常感到厌烦和枯燥。
为了让学生能够发现和享受语文的魅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培养阅读习惯是让学生享受语文魅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拓宽知识和培养情感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趣、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如名著、经典散文等,帮助他们发现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读书分享会或读书报告,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增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开展语文创作活动是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有效方式。
语文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写作、演讲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的力量和魅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创作任务,如写一篇心理描写文章、编写一段小故事等,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语文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拓展语文学习的方式也有助于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课本为主,而现在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知识点可能更加不感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有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工具,如课件、教学软件等,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浏览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站和论坛,参与在线讨论、观看视频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感受,引导他们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投入。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语文课堂却显得枯燥乏味,缺乏语文的魅力。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课堂的整洁与美观,让学生在一个清爽宜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此外,合理的座位安排、适当的光线和温度调节,都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我们还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
为了充实语文课堂,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感官方式来感知和理解语文知识。
三、注重文本的选择与解读语文的核心在于文本,选择合适的文本对于语文课堂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选择既有内涵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文本,例如经典诗词、名著、优秀散文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通过细致入微地分析与解构文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情感和美感,培养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
一方面,我们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字、词、句、段落等层次的讲解,教会学生正确书写的技巧与规范;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与表达能力。
通过书写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语文的魅力与乐趣。
五、关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应该关注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背后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朗诵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如何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如何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哎,说真的,现在很多孩子对语文课都提不起兴趣,觉得枯燥乏味。
他们就像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富二代,对家常便饭提不起兴趣。
但我可不是那种只会说教的老师,讲道理谁能不会呢?我就用我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来跟大家讲讲,怎么才能让语文学习更生动有趣,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前段时间我带孩子去动物园玩,一路上孩子兴奋地跟我讨论动物,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比如,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为什么猴子那么灵活?为什么老虎的斑纹都是不一样的?我当时就意识到,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语文素材啊!然后我们就开始从“为什么”入手,一起探索这些问题。
我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动物的“自我介绍”,比如大象用低沉的语气说:“我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鼻子,可以轻松地吃到高处的树叶,也可以用它来吸水洗澡!”接着,我又鼓励孩子自己编一段大象的“自我介绍”,模仿大象的语气和动作,把“为什么”的答案融入到语言中,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你看,原本枯燥的语文学习,通过这种与生活结合的方式,就变得生动有趣了!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其实,语文学习就像一块璞玉,需要我们用心雕琢,才能展现它的光彩。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把它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语文的美好。
就像我那个时候,把动物园的经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所以说,想要让孩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就要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把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中,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美好,体会语言的力量。
这样,孩子才会爱上语文,语文学习才会真正变得生动有趣!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发现更多有趣的方法,让语文学习不再枯燥,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体会文字的力量!。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孩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兴趣出发,构建深层学习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思想交流的桥梁,是情感表达的媒介。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语言的热爱,放出他们对世界和自我的思考与表达。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充分结合,激发学习兴趣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更需要与生活相融合。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将语文学与孩子们的兴趣点联系起来。
比如:阅读理解绘本,通过故事表演:选择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参与角色扮演,让孩子在体验中演绎故事的情节,从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仔细观察自然,进行诗歌创作:带领孩子仔细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并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创作诗歌。
探索历史,进行文字游戏:通过编写历史故事,了解历史人物,并进行角色扮演和文字游戏,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历史知识,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二、帮助孩子发现语言的表达力量,提升自信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是沟通和交流世界的桥梁。
教师要帮助孩子发现语言的表达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
例如:热情鼓励孩子主动表达思想感情,肯定他们的想法:无论孩子表达的是什么,教师都要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引导孩子参与写作训练,鼓励他们记录生活:鼓励孩子将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并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组织演讲比赛,为孩子提供展示平台:组织演讲比赛,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怯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注重语言积累和修辞运用,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长期积累,教师要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积累,并帮助和鼓励他们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
例如:广泛阅读,重视积累:鼓励孩子泛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习积累词汇、写作素材和文化知识,并通过写作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让小学生荡起语文情趣之桨
让小学生荡起语文情趣之桨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重要任务。
在日常教学中,有不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出现了“怕、烦、懒、差”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入更多的趣味和互动,让小学生荡起语文情趣之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情趣互动,增强学习乐趣语文学习虽然是一项严肃的学科,但是教学过程中可以有很多有趣的方式去引导学生。
在课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情节、诗歌韵律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学习的乐趣。
二、开展有趣的语文活动,激发学习动力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大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体味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动力。
可以利用一些节庆活动或主题日来设计与语文相关的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到知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创新教学手段,展现语文魅力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创新引进一些多媒体教学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如PPT、视频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刺激,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写信、作诗、观察自然、进行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感受语文的生活化和实用性。
四、培养阅读习惯,开启语文之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兴趣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图书角、读书角,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开启语文之窗。
可以邀请作家、诗人等文学名人来学校进行讲座和互动交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作家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
五、注重师生互动,营造浓厚语文氛围教师作为引领者和示范者,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可以利用趣味性的语文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语文,欢乐中充实自己。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嘿,各位家长和老师们,你们是不是也经常听到孩子们抱怨语文课枯燥乏味?“又是背古诗,又是写作文,一点意思都没有!”,哎,这可真是让人头疼。
其实,我最近就发现了让孩子们爱上语文的一个小秘密,嘿嘿,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可是我从一个很“奇葩”的事件里总结出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最近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参观,准备让他们写一篇观后感。
结果,我发现孩子们对展品没什么兴趣,只顾着玩手机。
唉,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换个思路。
我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写“观后感”,而是先带着他们玩了一个游戏:我把博物馆里的石刻、陶器、青铜器等等展品的照片混在一起,让孩子们猜猜这些东西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用。
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开始认真观察照片,互相讨论,还争着抢着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个可能是用来打猎的工具...” “我觉得这个是用来盛酒的...” 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样子,我心里暗自窃喜。
游戏结束之后,我问他们,“你们觉得博物馆里的文物有意思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有意思!”然后我顺势就说:“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些展品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你会觉得它们有意思呢?”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开始滔滔不绝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展品,有的甚至还模仿了古代人的生活场景,讲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我惊讶地发现,这些孩子对那些冷冰冰的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还开始思考它们背后的故事,这简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后来,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写作文,把他们刚才的描述整理成文。
孩子们写得特别投入,一个个脑洞大开,文笔也比以前生动了不少。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想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找到他们对文字的“共鸣”。
就像博物馆里的文物,如果只是冰冷的摆在那里,孩子们自然不会产生兴趣。
但如果我们通过游戏、互动、体验等方式,把它们和生活联系起来,孩子们就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故事和魅力,进而爱上语文。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语文课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由于教材内容的单一和教学方法的传统,很多学生在语文课上常常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为了提高语文课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受到浓厚的语文味儿,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新颖的课堂方法和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些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希望能给语文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各种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以古代宫廷为情境,让学生扮演宫女或太监,体验古代宫廷生活,感受古诗词的风韵和意境;在教学古文时,可以以古代书院为情境,让学生扮演古代学子,亲身体验古代读书写字的氛围,理解古文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熟悉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使用游戏元素和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语文游戏,如语文知识抢答、语文趣味大挑战、语文文学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和欢乐。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设计一场古诗词接力赛,让学生根据提示快速接龙,感受古诗词的优美与隽永;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可以设计一场阅读推理游戏,让学生在推理猜谜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实践体验法实践体验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的生动和有趣。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开展一场写作大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语言规范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让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
【教法探航】Jiao fa tan hang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
教师要深化教学改革,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引导学生感悟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引疑激趣,感悟、体验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
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思考氛围中。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积、技能的重复操练,而要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
教师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的美。
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推进学习进程。
教师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春笋》一课时,教师要设计两部分课堂作业。
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通过口头填空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二是选做题,课堂迁移练习,用“春”字组成词语,会写多少就写多少。
分层的作业设计,能体现个性差异,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有的课文富有幻想。
教师要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桑兰在遭遇脊椎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然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桑兰的赞扬与敬佩,深刻认识到人生的价值。
语文是有生命的。
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近作品,真实地去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自然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以拨动学生心中的那根情感之弦,进行彼此间的心灵对话,与作者的情感和谐共振。
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在目标定位上,要着眼于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张扬,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构建精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点燃语言之火:探究学生语文学兴趣爱好的培养策略语文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甚至感到枯燥乏味。
如何才能点燃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得其乐,并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释放阅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将课堂搬回现实生活中,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实地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的魅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音频,提高学生的感官体验。
鼓励学生阅读与自身生活相关的作品,如校园小说、青春励志故事等,并参与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2. 设计多元化写作活动,拓展阅读视野: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诗歌朗读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释放学生的参与热情。
帮助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根据自身兴趣阅读,并鼓励学生跨学科阅读,拓展阅读视野。
成立班级图书角,定期更新书籍,并举办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增长知识。
二、注重思维训练,提升学习效能1.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文本内涵:通过问题引导、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文本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文本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利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成果,碰撞思维,提升学习效能。
2.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自我价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受、思考,帮助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提供多种写作形式,如日记、书信、演讲稿、剧本等,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
成立写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写作实践,并定期举办征文比赛,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
三、传承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 融入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语文课堂,如学习古诗词、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例如《母亲的呼唤》一课,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实,感人至深。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有一个人,你永远占据在她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来爱你,这个人叫母亲。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母亲。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穷的关怀和疼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唤——母亲。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一天天变老,然而,永远不变的是母亲那一声声悠长而温暖的呼唤——母亲的呼唤。
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爱和暖。
”简短的一段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
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
”一年
多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
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
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
上课时,同学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
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
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己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3、引进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师提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
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因此,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总之,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