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太极图》渊源研究之我见
古太极图与易经(DOC)
太极图与易经的渊源一、太极图之谜太极图是中国5000年前的伟大发明。
为什么它几千年不衰?为什么易学、道学、道教以及中医学、武术等追奉它为徽记?为什么联合国反种族歧视大会将之作为会徽?为什么韩国追奉它为国旗?为什么蒙古把它作为国旗主体部分?为什么它能走遍全世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追奉它、崇拜它、研究它?为什么它至今还那么火热?都说它玄之又玄,奥之又奥,太极图之谜在哪里?二、太极图历史渊源众所周知伏羲制太极图、演绎八卦,见图1,这毕竟是传说的故事。
而本文依据科学的考古发现,论证其产生的历史渊源。
太极图是中国古人的一个伟大发明,依据考古发现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
太极图产生于图形符号时代(新石器时期),见图2,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对它的研究只能依靠考古发现。
依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发现最早的太极球是6500年前的四川大溪文化和江苏薛家岗文化;最具有代表的是距今6000~4500年的仰韶文化和5000~4500年的屈家岭文化,最典型的是屈家岭文化中的纺织轮上的太极图形。
太极图产生以来,经过了从远古太极图到古太极图再到今本太极图的演变过程,太极图的沿革,见图3。
太极图用文字来翻译,就是5000多年前的一部古典辩证法著作。
我们知道辩证法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矛盾、变化、运动、发展;其核心是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太极图神秘就在于它通过图形表达了阴阳(矛盾)的变化、运动、发展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在对立统一中追求平衡的辨证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法则,追求矛盾的统一和谐是万事万物的根本目的。
这对当今社会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世界冲突的和平解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太极图揭示的宇宙根本法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与宇宙同生存共命运。
试问,有多少主义、多少思想能与宇宙同生存? 这就是太极图神奇不衰的原因所在;也是太极图神奇、玄奥、伟大之处;也是太极图能够从古代走到今天,成为中国文化瑰宝的根本原因,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易经《太极图》渊源研究之我见
易经《太极图》渊源研究之我见易经《太极图》渊源研究之我见周敦颐《太极图》渊源问题,历来争讼不已。
此图是否出于道家,成为争论的焦点。
周氏《太极图》乃本汉《易》象数说而出,是“母包子” 一分为二的模式,而《太极先天之图》则是本邵雍《先天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模式,出于元代的一幅改造《周氏太极图》之图。
从而否定了周敦颐《太极图》出于道家的说法。
一.《太极图》研究的历程及瓶颈问题周敦颐《太极图》先见于朱震的《汉上易传卦图》。
图说:“右太极图,周敦实茂叔传二程先生。
”其后由于朱熹对周敦颐儒学的大力推崇,《太极图》在宋代理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此图也就成为历代学者研究的重点,而其渊源问题也成了争论的焦点。
民国之后,诸国学大家,如吕思勉、陈钟凡、冯友兰、侯外庐等于中国哲学史或宋明理学史等著作中,均本清初毛奇龄、黄宗炎等人的考证结果,言周氏《太极图》渊源于道家修炼图。
解放以来,亦有多数学者仍持此种观点。
至八十年代,如张立文、束景南等学者仍撰文谈周氏《太极图》是“沿袭”《道藏》所载之《太极先天之图》。
束景南则进一步说周氏《太极图》是《太极先天之图》与《无极图》的合一,“他也仿道图作了正反顺逆的解说,因此他的图也可正反顺逆看”。
(1)时至八十年代末,王卡方于任继愈主编的《道藏提要》中就《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 (其中包括《太极先天之图》)指出:此图原不著撰人与年代。
其中图象哲理,汲取邵雍、周敦颐之《易》学。
第二页引山谷(黄庭坚)解《老子》之语。
第三页曰:“昔者真君在武当山进道凡四十有二年,方升紫霄,位列仙圣,非乎龟蛇。
”此所谓真君当指玄武神,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诏封真武灵应真君。
从此知此书盖出北宋后。
时至九十年代初,李申著《周易之河说解》与《话说太极图》二书,对周氏《太极图》的渊源进了详尽的考证。
以“欲世民”字样不避唐太宗之名讳、北宋中期以后方大讲五运六气及万物皆有太极、陈抟没有在华山石壁上刻过《无极图》等证据,明确指出:这个所谓唐明皇的序言也是伪造的,《经品》也不出于唐代。
解密太极图的来源
解密太极图的来源太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不但可以描述宇宙、生命、物质、运动、结构、能量等内容,也揭示了宇宙、生命、物质的来源。
太极图是一个圆圈,中间以“S”形的曲线分为两半,左白右黑,形状貌似两条黑白鱼,因此也称太极图为“阴阳鱼”。
白鱼在左,头向上,为阳;黑鱼在右,头向下,为阴。
太极图是探索宇宙社会人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图式,千百年来,悠悠流传,博大精深。
关于太极图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
历史上很早以前就有了太极图,对于太极图来历之谜,科学家进行了探索。
部分学者表示太极图来源于阴阳鱼。
鱼在古代是一种多功能的吉祥物,有强大的繁殖力,鱼的眼睛从不闭合,古人认为这是“不死”现象,是“再生”的象征,这恰好符合阴阳转换、生生不息的要求,再没有哪一种“活物”比鱼更适合做太极图案。
研究《洛书》的学者认定太极图来自于此。
根据《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履。
根据《洛书》数字,外圈八个数字与中央数字五分别得出差值。
中央5-5=0,可得出一组新数字排列,如下:得出的新数字组,只有五个数字,四个自然数。
在平面上画四个同心圆,半径以中间最小圆半径递增。
同心圆由内到外分别为1、2、3、4。
再对应洛书新数字组,将外圈八个数字分别对应在同心圆上。
圆心为数字0,再用平滑的线按照数字顺序将对应的点连接。
之后根据中国传统方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原则,南方东方为阳,西方北方为阴,画出黑白对应关系。
再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原理,四象者,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在上图中增添少阳、少阴,为太极图。
另有学者表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他们认为太极图跟二十四节气太阳日晷的影长是有密切关系的。
具体操作方法:古人制造了原始的立竿测日影仪——晷仪。
晷仪中心及圆周各有圆孔,以备立杆用。
在盘中心立有定表,圆周则立一游表,逐日流动(内蒙出土的秦汉石刻晷仪就是一个圆形的圆周上由许多圆孔构成的大圆晷仪)。
论太极图的原理及方法
对太极图的争论,古来以有。
对其来源的各种猜测,现世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更是将其想象力发挥极致,然而,我不敢予以苟同。
我只想谈谈关于太极图的一些哲学研究成果。
首先,我国近代的易学研究者,对于太极图的整个圆圈,看作是对于茫茫宇宙的归纳与概括。
圆圈中的鱼,看作是对世间万物的分类。
黑为阴,白为阳,它们既是截然相反的两个部分,却又统一在一个圆圈中,对立统一,发展变化,这说明凡事都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我认为可以得到唯物辩证法中的两大规律:对立统一和运动变化。
先由对立统一说起,贯穿太极图的有一条反“S”线,将全图分为均等的黑与白两部分,此间可做思维方法为解,可做事物发展规律之解、(用阴和阳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我在这里想就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谈谈其对于我们的启示。
在事物发展规律中,圆圈中的黑与白,阴于阳,亦可作为凶灾于吉祥,两者与表层含义上似为截然对立的两种事物,在太极图中却又于同一圆中紧紧禁锢在一起。
这启示我们凡事都有正反两反面,福祸相生,悲喜相随,我们在这转变的过程中应以一颗平常心淡然处之。
另一方面则为运动变化,由太极图的形态与结构可以看出:阴阳鱼的形态呈头大尾小的逐步过渡的状态,并有一定弯曲。
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其实为不断旋转换位的运动状态。
这提示我们运动变化试天下万物的基本状态与普遍规律,向我们说明:一,物体的发展是由小而大而弱,由弱而盛而衰的过程,做事做得太过,其实是人为激发矛盾,改变了事物的本质,使事物不能处于超越极限的状态。
易经中有言:“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出于《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及菜根谭之“天道忌盈”(出于《菜根谭》“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
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便是这个意思。
二,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仍然要用到上面所说对立统一时所用的语句:“平常心”“随喜心”,目光要看得长远,困难时窥见光明,成绩前看到不足,相信苦尽甘来,警惕乐极生悲。
浅谈“太极图”的哲学内涵
浅谈“太极图”的哲学内涵浅谈“太极图”的哲学内涵众所周知,“太极图”看起来非常简单,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构成了一个简洁明了的图案,从图案的画面上看,这是一个十分杰出的构图,简洁、平衡、对称、协调,具象而又抽象,如果拿它与世界上的任何图标相比,是毫不逊色的。
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图案,非常的不简单,简洁抽象的构图背后,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意味,其图案的丰富、深刻,与世界上任何古老的图案相比,难有能出其右者。
在中国古代,“太极图”经过历代学者、专家,以及道家、儒家等杰出人士的图解、诠释和引申发挥,已经构成了一个涵义异常丰富,哲理十分深邃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无论是哲学思想、宗教理论、民间信仰,还是军事、政治、建筑、风水、文学、棋类等,都这样那样地受过“太极图”理念的影响。
至今,“太极图”仍在影响着现代的文化和生活。
而且,“太极图”的哲学理念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在一些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比如,大家知道,在韩国的国旗上有明显的太极标志,在蒙古国的国旗上也有太极印记;在新加坡、安哥拉空军的机徽上,在韩国、德国奥运会以及韩国亚运会会徽上,也能看到到太极理念的影响;在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商标上也能隐约感受到太极的阴阳观念……还有很多对立因素、阴阳相补的,都这样那样受到了“太极图”的影响。
探索“太极图”的起源,可以知道,它是中国古代先民力图了解自然现象的观念的总结和概括,或许是自然界的互动、互补、对应,对立而又统一,启发了先民们去探讨宇宙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概括成了阴阳易理,并以简洁、玄妙的图式表现出来。
千百年来,“太极图”以浅而喻深,简易而又博大精深的方式表现着深刻的哲理意蕴,以巧妙的构图去表达幽玄的意理。
如果比较当代计算机以图形界面去去连通着操作系统,你会佩服中国的古代人构思“太极图”的伟大创举:图形与数字结合,具象蕴涵着抽象,简单意味着丰富,简洁包含着深刻。
太极图的由来
太极图的由来本文拟从中国古代的神秘图式《太极图》入手,尝试着探索上古文明与外星文明的关系,并就证于各位专家同仁。
不过,囿于本文的主题。
这里不可能对《太极图》进行详尽的阐述;所述太极、八卦,只用作佐证。
至于《太极图》的玄奥之处,当然不是几千字所能深谈的。
一、《太极图》古说太极图,又称《先天图》或《天地自然之图》,是中国上古文化中最神秘的一张图,也是众说纷纭,争论最激烈的一张图。
虽然《周易·系辞传》中已明确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但汉代以后所传的《周易》、都不曾附有《太极图》,直到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太极图》,并有“先天”、“后天”之分。
后来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根据陈抟所传的《太极图》写了一篇《太极图说》,发挥了《周易》的观点,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哲学思想。
到了朱熹撰写《周易本义》,才正式将《太极图》附在《周易》前面。
但也正为如此,朱熹受到了一些易学正统派的严厉的批评,指责他离经叛道。
其实,朱熹是聪明的,他已经看出,离开了《太极图》,《周易》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占筮书册,根本够不上列群经之首。
这其间,真正对《太极图》有精辟研究的首推理学家邵雍。
据邵雍说,先天《太极图》为伏羲所画,后天《太极图》为周文王所作。
并指出“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
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
”朱熹则认为《太极图》源自汉朝炼丹士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
后来的易学大家胡渭也说:“太极图取《参同契》之月体纳甲。
二用三五,与九宫八卦混而一之者也”由此看来,《太极图》的一个间接来源是道教,似乎是没有太多疑问的。
但是,它的源头在哪里呢?它是否真象《周易》和道教所说的那样,是伏羲所作的呢?二、《太极图》今说美国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文明是萨满式(shamanistic)的文明。
他在详细考察了中国上古文化后指出:“经过巫术进行天地人神的沟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
”而《太极图》显然具有浓厚的巫现文化特征。
太极图来源
论太极图是原始的天文图太极一词,首见于《系辞》,但无图形。
直到宋代才由陈抟传出太极图。
古太极图原无文字说明,只是一大圆圈内含两条阴阳鱼,阴阳鱼又各画一只鱼眼。
笔者认为,太极图是远古时代古人立竿测曰影以辨四方、冷热的产物,是一种原始的天文图。
太极图虽画的是平面图,而实质是古人立竿测日影所得的太阳视运动立体投影图。
据立竿测日影说,将太极图复原为立体投影图(如图1〕,可对太极图作出科学的解释。
在一定程度上可填补古人(原始氏族时代〕画太极图所依的科学证据,这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至关重要。
古人直观注意到,冷热往复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且本阳的东升西落是辨别方向的依据,于是就建立起立竿测日影的原始科学观念,从太阳在地上的投影规律,来硏究探索太阳的视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关系。
假设:古人制造了原始的立竿测日影仪——晷仪(如图2,仿1932年洛阳金村出土的“晷仪”改制〉。
晷仪中心及圆周各有圆孔,以备立竿(圭表〉用。
在盘中心立有定表,圆周则立一游表,逐日流动(内蒙出土的秦汉石刻晷仪就是一个圆形的圆周上由许多圆孔构成的大圆昝仪)。
连接定表和游表的直线在南北方向上。
毎日午时测影,日影皆投向表的北方。
圆盘半径依冬至日所测日影长度为准。
圆盘中心有一孔插定表,圆周有360孔〔将一回归年分为四时,一时分六个节气,一节气三候,一候约五日,一年360日〕,插游表。
夏至太阳由北回归线往南移时用游表测日影,并在日影尽头作记,这时游表在定表南边(设游表在圆盘上的夏至起始点为A,见图2 b),圆盘按逆时针方向,日转一孔,直到冬至日太阳南移到南回归线为止。
日影逐日增长,到冬至最长,由游表点达定表点。
这时圆盘上的夏至起始点A已转到定表的北边,这样就在圓盘上留下了太阳秋冬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如图3)。
当太阳视运动移至冬至点(南回归线)时就调转180度回头(改变方向)由南回归线往北移动,所以这时应将圆盘也转180度,使圆盘上的夏至起始点A回归到定表南边的游表点(如图4)。
太极图探源
太极图探源太极图探源马慰国在我国绵延几千年的绚丽文化中有一朵奇葩,就是伏羲太极图。
我们谈论中国的悠久历史,必须重新审视对伏羲太极图的研究,从源头上揭示其隐涵的真实奥秘。
太极图是太极文化的载体,太极文化是对太极图的一种解读,由于立场和角度不同,几千年来对其解读不一而足,大体可分为三类:神话说、臆测说和生活实践说。
神话说认为“龙马伏图出河”(《竹书纪年》),显然是一种带有神话色彩的想象。
臆测说最早出现在《易传·系辞上》,曰:“生生之谓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但只是一种推论,缺乏史实论证或解释,臆测中充满着误读。
也有明智之士认为应从古代先民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探索。
生活实践说认为太极图好似镜子,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人类进步发展的形象。
这是一种从本源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
古代先民尚不知地球上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但亲身感受到太阳直射时受到的太阳热量多,就气候炎热;太阳斜射时受到的太阳热量少,就气候寒冷。
太阳运动往复变化,气候也因此冷热转变。
先民们尚不知地球自转的原理,也不知地球为何围绕太阳公转,但每天见到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亲身感受并关注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是辨别方向和方位的客观依据。
伏羲时代,先民们根据农牧业生产和生活需要,最关心,最直接,又最现实的需求是发展农业生产及指导农业生产的知识。
这就需要探究如何测定太阳的运动变化,如何探索太阳运动规律与人及生物的关系,如何知时间。
从立竿有影的现象中,他们逐渐产生了以立竿测日影的观念,设想出立竿引绳测日影的方法。
当每天中午太阳光直射竿顶时,竿影与圆形图中心垂直时,定为当地当时的标准正午,整点时瞬间测竿影一次。
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特别是部落首领伏羲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与先民们团结合作,不断总结和改进完善,最终总结出先进的“立竿测日影法”——以圆代表周天,360度为一年或一天。
标准时间定为每天正午,当阳光直照在竹竿上产生的竿影与圆心垂直成一线时,定为当地当天的正午,瞬时测竿影一次。
太极图的由来
太极图的由来世界是怎么诞生的呢?中国的先人,曾经苦苦地探索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依据这个神话,天地开辟之初,宇宙是一片死寂和黑暗,没有天地与昼夜之分,花鸟鱼虫,更没有人类,此时的世界混沌莫测,没有阴也没有阳。
《周易》称之为太极。
据说,一个叫盘古的勇士,力大无比,他手持巨斧,奋力一击,然后伴着一声巨响,宇宙被劈开了,轻而清的东西逐渐上升,被称为天,重而浊的东西逐渐下沉,被称为地。
从此有了阴阳,有了光明和昼夜之分。
再后来,盘古临死时,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呼出的气变成了风雨雷电,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四指变成了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沃土,毛发化作花草树木,牙齿和骨头化作金银等矿藏,从此世界就正式形成了。
这个神话描述了宇宙诞生之前的情景,即太极。
七千多年前,伏義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视人事,画出了乾,兑,离,巽,坎,艮,坤这八个卦象,被称为先天八卦。
后人根据伏義氏的阴阳八卦,画出了太极图。
然而,太极这个词,最初见于《易传》。
太极是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传统易学研究中,易学大师们对太极做出来各自独特的理解,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
将“太极”概念形成系统的哲学并加以阐扬的,是周敦颐的太极图。
太极图据说最初传自陈抟,他是五代末的一位道士,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深有造诣,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
自从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之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邵雍的《皇极经世》,张载的《太和论》,以及程朱等人的《易传》才相继面世,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太极文化理论。
据史书记载,陈抟曾经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弟子种放,种放将《太极图》传给穆修等人,穆修又传给周敦颐。
周敦颐撰写了《太极图说》,用于解释《太极图》。
如今为众人所知的《太极图》就传自于周敦颐,因此又称为周子太极图。
周敦颐的太极图共分五层,第一层,按照他的解释是:“无极而太极”。
《易经》太极图哲理的现代解读及对现实科学研究的启示
《易经》太极图哲理的现代解读及对现实科学研究的启示《易经》的哲理用一个太极图就高度给我们概括了,我们看上去觉得很简单,很简洁,可是我们真正的弄懂了吗?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了吗?这个图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按古代总结的说法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以上是古人以静态的总结。
那么我们现在用动态的角度在来总结一下,如果一个事物想得到长久的存在,就要保持阴阳平衡,而阴阳不平衡是常态,在我们想要一个事物得到长久的存在,那么我们就要想法让其阴阳平衡,同样要想让这一事物尽快消亡,那么我们就要打破平衡,事物的阴阳平衡被打破,这个事物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上面的这些结论不是迷信,而是我们的老祖宗通过多年的察天观地归纳总结出来的,是有科学道理的,也是能指导我们现在的一些科学研究的,甚至是一些前沿科学。
易经的哲理不但指导了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民日用而不知。
而对它的深刻研读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不难推导出对我们现代科学的指导意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拿苹果手机来说,它的程序永远达不到一个完美无缺的程度,它不敢宣布它的程序是永远攻不破的。
因为我们易经里有一个观点,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你这个程序要发展,要有新东西,就必须有漏洞,否则你都封住了,它就不会发展了。
苹果这样的高科技程序用我们的解释很简单,用图就看的更清楚了,你阳里面有一个洞吗?下面我们就一一分析。
这样一个图,简单到谁都觉得懂,都能说出这么两三句。
但是深一点,你真懂吗?懂了,用他指导你的生活,指导科学研究,你就会发现会是另一个样子。
先来说一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这是一个动图。
有人一看到这个图觉得这是一个静图,这是错误的。
这个图是截取了这个动图中稳定态来表示出来。
动图的开始是无极生太极,这个过程是从无到有。
怎么会从无到有,先说大的方面,用现在的科学解释,质能互换。
能量变物质,物质变能量。
太极图:太极图-起源,太极图-发展阴阳太极图
太极图:太极图-起源,太极图-发展阴阳太极图太极图:太极图-起源,太极图-发展阴阳太极图话题:阴阳太极图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太极图阴阳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
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
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
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
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太极图式说是《易经》“太极”思想在儒、道两家结出的硕果。
道家的太极图与乾坤同构;儒家的“中华神圣图”与内宇宙全息。
阴阳太极图_太极图 -起源太极图“太极图”的起源。
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叫”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2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
陈立夫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
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使用毛笔中锋所画,早于孔子四千年。
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
”(《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
04《太极图》的渊源
04《太极图》的渊源对《太极图》渊源的考证,实质上是对周敦颐著作另一种形式的真伪有无之争。
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三种主张,一是因袭说,二是自创说,三是加工改造说。
因袭说认为《太极图》完全出自陈抟的《先天图》,朱震首倡其说。
自创说认为《太极图》是周敦颐一手自创,并无师承,朱熹首倡其说。
加工改造说则认为周敦颐的《太极图》并非自创,是有渊源的;亦非因袭,是通过改造和加工的,黄宗炎、毛奇龄力主其说。
即便同属加工改造,又因原作来源和加工程度的不同而各有其说。
因此,对《太极图》渊源的探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一、朱震、朱熹之说最初对《太极图》的渊源进行系统考证的是号称“经学深醇”的朱震。
他在《汉上易解》中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
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
朱震说的这个传授体系表面看来上下衔接,授受有人,实际上是不无矛盾的。
朱震上句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而再下句却说“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这样,陈抟的《先天图》至穆修手中分而为二,由李之才传邵雍的是《先天图》,而直接传给周敦颐的是《太极图》。
实际上,邵雍的《先天图》与周敦颐的《太极图》不仅名称不同,内容也完全不一样。
邵雍的《先天图》也叫《先天卦位图》,可方可圆,可繁可简,是一种单体而又多变的组图,以八卦为象。
明儒归有光于(〈先天图辩》中概括其特点说:列横图于前,又规而圆之,左顺右逆以象天;填而方之,交加八卦以象地,谓出乎伏羲。
据黄百家的考证,《先天卦位图》即是陈抟的《先天图》。
黄百家曾在《百源学案》的邵雍小传后加注说:考其初,《先天卦图》传自陈抟,抟以授种放,放授穆修,修授李之才,之才以授先生。
顾先生之教虽受于之才,其学实本于自得。
和邵雍的《先天卦位图》相反,周敦颐的《太极图》则是一种多体相联而固定不变的图式,以圆圈为象。
太极图说之渊源
太极图说之渊源4.1.1.1太极图说之渊源甲、五级说之文献中国学说分成了三小节,以太极图说为中心,之前是太极图说的渊源列了一小节,第二小节就是太极图说注,第三小节是周敦颐先生之后的那些宋明的大儒、包括道家全真教对太极图说的理解。
那我们先看太极图说的渊源。
A、《易·系辞上》孔子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a)易何所指?一、易传中易字有二类含义:①易经这本书,如云:“作易者,其知盗乎?”②不是指一本书,另有其义:如“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
二、此处易亦有二义:指一本书,亦指一种缘起的实体,即下文之太易。
(参见熊十力先生《十力语要》中华书局1996年版P264~267,答友人、再答友人)(b)有:发生义,见《辞源》。
(c)此段圣言乃以画卦之过程表缘起之次第。
止于八卦不复言六十四卦者,正以缘起仅有五级故也。
(d)故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于此文亦皆有二义:①画卦之符号;②某种缘起之层次。
如:周易正义曰:太极谓天地未分前元气。
此处太极便是第二义,为“某种缘起之层次”。
B、《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按:此亦是以画卦过程表缘起之层次也。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当道,有当一二三,天下万物当万物。
按:老子能说到无,实在高明,即当佛法之空也;道即佛之真如也。
前从消极说,后从正面说。
C、《周易正义卷首》引《易纬乾凿度》云:“盖易之三义唯在于有,然有从无出,理则包无。
故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而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D、《列子·卷第一天瑞篇》:“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周易太极图的由来(一)
周易太极图的由来(一)作者:张锌霖我们可以用周易的卦象来演绎一个太极图。
太极图为圆形,其中一黑一白代表一阴一阳,就好像是两条交汇的鱼形的太极图。
到了北宋时期才被发明出来。
而周易的卦象系统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最古老的太极图,那么它表达的才是周易那个时代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周易·系词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唐代《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浑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鸡蛋代表是一个圆形的的世界,而用周易卦象表示太极是这样的”——”(阴阳叠在一起未分开)。
表面看似阳爻,但阳爻里边还包含着一个阴爻,相结合在一起的。
它代表着客观世界,阴阳相交融在一起,天地还未分开时的混沌状态,这就像盘古开肩的远古神话的边所描述的世界的原初,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的样子,就像一个鸡蛋一样。
北宋时期产生的圆形的太极图就是受这个神话的影响而想象出来的。
然后生两仪,也就是阴阳分开了,在周易的卦象里边,混沌一分为二。
一半儿是阳,一半儿是阴。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是盘古神话里边的描写,天地又是无限的一个空间的象征。
然后两仪生四象,四象代表的是春夏秋冬四时。
两仪生四象,阳爻初起,阳爻完全代表天地,阴阳初起,阴爻完全占据天地。
四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夏秋冬四季。
四季是一个循环不已的无限的时间的象征,而无限的空间加上无限的时间等于宇宙。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客观世界,单只有一个宇宙的框架还不够,还有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万事万物,这在神话中就是指存在于鸡卵之间的盘古。
周敦颐“太极图”及其《太极图说》渊源
周敦颐“太极图”及其《太极图说》渊源《太极图说》,朱震《汉上易传》谓出于陈抟。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受于润川鹤林寺僧寿涯。
黄宗炎亦从朱说,且溯其原于河上公。
曰:“《太极图》创自河上公,乃方士修炼之术也。
……考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
洞宾后与陈图南同隐华山,而以授陈,陈刻之华山石壁。
……1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
……修《无极图》授周子。
周子有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
”(见黄宗羲《图书辨惑》)后毛奇龄著《太极图说遗议》,朱彝尊著《太极图授受考》(朱彝尊《曝书亭集》八十五)并断其出于道家。
胡渭《易图明辨》引据众说,考之尤详。
是敦颐之学,上溯道家,其渊源所渐,可考而知,朱熹谓:“《太极图》者濂溪之所作”,张式谓:“《太极图》乃濂溪自得之妙。
”并非确论矣。
2关于图书真伪之辨,朱陆两家论之最详。
陆九韶曰:“《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疑非周子所为。
”九渊《与朱熹书》曰:“或是其学未成时所作。
不然,则或传他人之文,后人不辨也。
盖《通书》理性命章言:‘中焉止矣,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
’曰‘一’,曰‘中’,即太极也,未尝于其上加无极字。
动静章言五行,阴阳,太极,亦无‘无极’之文。
假令《太极图说》是其所传,或其少时所作,则作《通书》时不言3无极,盖已知其说之非矣。
”后书又说:“《太极图说》以无极二字冠首,而《通书》终篇未尝一及无极字。
二程言论文字至多,亦未尝一及无极字。
假令其初实有是图,其后来未尝一及无极字,可见其道之进,而不自以为是也。
”又谓:“无极二字,出于《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章,吾圣人之书所未有也。
”按陆氏致疑《太极图说》,其理由有三:无极二字,不见《通书》。
一也;程氏受学敦颐,亦未尝言及无极。
二也;4无极一词,非儒家言。
三也。
朱氏与之往复辨难,累千百言,缴绕文字,实未尝得一有力之反证,因是学者或疑图出丹家,说由依托,及潘氏《墓志》,亦未足信,朱熹妄归之敦颐者。
周敦颐_太极图_渊源审思
“
”
,
而 周敦 颐 九江 故家 传 本 则 为
“ “
“
无极而生太 极
”
,
,
”。
这两个 版本 中
“
”
,
,
“
无 极 都是 最 高 范 畴
,
”
。
经 朱 熹 订 正 的今 通 行 本 作 无 极 而 太
。
极
并 且 朱 熹 将 无 极 解 释 为 无 形 而 以 太极 为 最 高 范 畴
“
“
”
关于 无极
”
。
,
。
愿 对 顺 而 成 人 的 道理 作 理 论 研 究 和 概 括 周 敦 颐 从 哲 学 的高 度 上 吸 纳 道 教 理 论 的 合 理 内核
“
”
。
,
将 道 士 丹 功 修炼 之 图 改造 成 为 演 示 宇 宙 生 化 的 模式
,
。
这 一 改造表 明周 敦 颐 的儒者 立 场
。
对 于 周 敦 颐 的 思 想 体 系 来 说 《太 极 图 》 《太 极 图 说 》 一 体 的 《太极 图 说 》 简短 但 很 是 很 与
高 士 与 施 至 术 而 心 朋 远 寓 各 方 岂不 胜 哉 卫 卿 这 里 的 高 士
,
,
”
“
”、“
至 术 当 是 有 所 指 的 朱 熹在 回
。
”
。
答 关 于 周 子 之 学 的 渊 源 间 题 时 特 别 点 明 渠是 陆 洗 婿
,
“
”
,
应 是 有所 用 心 的
。
至 少 就 朱 熹的理 解
,
。
。
故 曰 立 天 之 道 曰 阴 与 阳 立 地 之道 曰 柔 与刚
《太极图》的秘密《太极图》又称《先天图》...
《太极图》的秘密《太极图》又称《先天图》...《太极图》的秘密《太极图》又称《先天图》或《天地自然之图》,是中国上古文化中最神秘的一张图,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极多的一张图。
相传,太极八卦图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在“五经”的“周易”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
太极图是研究《易》学的一张重要图像,故又称《易图》。
这张图既简单又复杂。
说简单,只有黑白两色;说复杂,它却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同规律在内。
《太极图》起源很早,据传古《太极图》绘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际或更早的陶器上。
圆圈内画有s形曲线,黑白阴阳点是以后添上的。
如今的《太极图》,一般认为是北宋周敦颐《所制。
唐《真元妙品经》有太极先天图这与周制的相似也有人说,先天《太极图》为伏所画,后天《太极图》为周文王所作或说《太极图》源自汉代魏们阳《周易参同契》,也有人认为《太极图》最初由陈传传出,原叫《无极图》。
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现代科学的责献是多方面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位制的创始人,他正是在中国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才触动灵机,一举成功的。
1701年秋末,他正在苦心孤诣研究乘法机,法国传教士朋友从北京寄给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莱布尼兹从这两张图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发现,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雏形,由坤卦经艮、坎、巽、震、离、兑到乾卦,正是由零数到七,这样八个自然数所组成的完整的二进位制层数形。
八卦中的“一”叫做阳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1”,而八卦中的“一一”叫做阴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
六十四卦正是从0到63这64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位制数形。
在数学中八卦属于八阶矩阵。
1973年戈德伯格提出了生物控制的“阴阳假说”,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他也曾受到中国古老《太极图》的启发。
《太极图》、《八卦》、《周易》之我见
《太极图》、《八卦》、《周易》之我见中华文化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5000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立身处事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因此现在学习国学的人越来越多。
《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
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的,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所以学国学的人都想学习《易经》,然而《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因此一段时间以来被一些人认为《易经》就是算卦的书,又因经文难懂,而被冠以“天书”、“迷信”之类,这就给一些想学的人无形之中设置了障碍。
那么《易经》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呢?真的深奥难懂,非常难学吗?其实不然,下面本人根据个人的理解,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阐述:严格说来,《易经》是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可惜《连山》、《归藏》早已失传,现在所说的《易经》其实指的就是《周易》了。
要想了解什么是《周易》,首先必须要了解太极图和八卦,那太极图、八卦、《周易》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先说太极图:老子像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的《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两个说法其实是一个意思,是说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
宇宙之初一切皆为混沌,经过大爆炸之后的漫长过程逐渐分化,轻清之气上升为阳仪,重浊之气下沉凝结为阴仪,二仪相互作用,产生万物。
可见,阴阳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状态,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相互转化。
古人认为阴阳二气是宏观物质形成的基础。
这阴阳二气存在于宇宙空间,如果是静止状态,当为:可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处在时刻运动的状态中,这个“圆球形状的空间”以一定的速度旋转,“阳”逐渐深入阴中,“阴”也必然深入阳中,本来一字形的分界线变成了S形,这时的形状就变成了:(注意,上面说明“以一定的速度旋转”,因为如果旋转速度太快,就会变成漩涡,这一现象从洗衣机的洗衣水流可明显看出。
太易图与太极图——周敦颐太极图渊源论
太易图与太极图——周敦颐太极图渊源论
束景南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正> 周敦颐解说的“太极图”向来是中国理学史、道教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大“千古之谜”。
从宋代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考证与研究,认为这张“太极图”起源于道教,是从五代末宋初的道士陈抟那里传授来的。
最近有人提出新说,写成专著推翻了这一说法,认为“太极图”是周敦颐自己创造发明的,倒是后来的道徒剽窃了周敦颐的“太极图”。
这一重要问题涉及到“太极图”的起源及如何认识理学文化与道教文化关系的问题,我以为说“太极图”为周敦颐所创造与道徒剽窃周敦颐“太极图”的说法,依据是不足的。
下面拟从四个方面对“太极图”的渊源传授作出新的考辨。
【总页数】13页(P1-13)
【作者】束景南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44.2
【相关文献】
1.周敦颐《太极图·易说》的理学本体论意义 [J], 李禹阶
2.周敦颐《太极图说》儒道佛渊源论 [J], 傅振宏
3.《太极图说解》的理学思想述略——兼论朱熹与周敦颐的思想渊源 [J], 周欣
4.周敦颐《太极图》渊源审思 [J], 陈寒鸣
5.从太极图解《太极图说》——兼论太极图儒家化的重要意义 [J], 魏后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惊!《易经》3000年前道破宇宙起源!太极图竟然可以解释一切
惊!《易经》3000年前道破宇宙起源!太极图竟然可以解释一切7000年前的伏羲,在华夏大地的熏陶下,从大自然中观察世间万物,把复杂的事物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加以简化和归纳,根据宇宙星系,地球生态规律,人类的种种自然现象,画出了太极图。
后经3000年前的周文王加以完善,创造出了影响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易经,其中有数不尽的沧桑变故,也不乏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行骗,涂炭生灵!时至今日,易经仍然在中华文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中华民族的生活兮兮相应,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经历7000年经久不衰而越演越烈呢?真的是俗人所说的迷信吗?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研究它都是因为愚蠢吗?我们要了解易经,就必须从周文王完善后的原始节点进行推理,其后的都不是正宗!下面我们开始推理,可能会造成意识上的小小混乱,和你对事情的认识上的颠覆!所有万物都遵守着阴阳太极这种最严肃,最原始,最简单的宇宙密码,宇宙有物质和暗物质,地球有南北两极,人性有善恶本性,电子有正负两极!那么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呢?按照易经逻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宇宙万物。
按照现代科学,一切都源自于宇宙大爆炸那颗原子,我们把宇宙万物按照地球上的动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模式,把万物归纳比喻为食物链(或生物链)排列,从单细胞生物一直排列到人类,而人类是介于地球上的万物和地球本身之间的万物之灵,决定人类命运的是地球,决定地球命运的是太阳、再往后是银河系、宇宙,不矛盾了吧?现代科学设想,我们要在地球毁灭之前逃出银河系,寻找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球。
按照易经推理理论,这种难度,就好比猴子和狗要造出火箭,然后坐火箭飞向太空一样的道理,也许只有地球本身才会有这个能力,人类要逃避自然界的规律,那是铁定要失败的!任何破坏这种规则的意图都是徒劳的,效果是相反的。
而唯一与之这种末日论设想相匹配的理论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欧美国家提出来的进化论,无脊椎动物进化出眼睛,猴子和狗进化出类似人类的大脑,人类进化出更高级别的生物,才有可能穿越宇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太极图》渊源研究之我见 周敦颐《太极图》渊源问题,历来争讼不已。
此图是否出于道家,成为争论 的焦点。
周氏《太极图》乃本汉《易》象数说而出,是“母包子” 一分 为二的模式,而《太极先天之图》则是本邵雍《先天图》“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 的模式,出于元代的一幅改造《周氏太极图》之图。
从而 否定了周敦颐《太极图》出于 道家的说法。
一.《太极图》研究的历程及瓶颈问题 周敦颐《太极图》先见于朱震的《汉上易传卦图》。
图说:“右太极 图,周敦实茂 叔传二程先生。
”其后由于朱熹对周敦颐儒学的大力推崇, 《太极图》在宋代理学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此图也就成为历代学者研 究的重点,而其渊源问题也成了争论 的焦点。
民国之后,诸国学大家,如吕思 勉、陈钟凡、冯友兰、侯外庐等于中国哲学史 或宋明理学史等著作中,均本清 初毛奇龄、黄宗炎等人的考证结果,言周氏《太极图》 渊源于道家修炼图。
解 放以来,亦有多数学者仍持此种观点。
至八十年代,如张立文、 束景南等学者 仍撰文谈周氏 《太极图》 是“沿袭” 《道藏》 所载之 《太极先天之图》 。
束景南则进一步说周氏 《太极图》 是 《太极先天之图》 与 《无极图》 的合一, “ 他也仿 道图作了正反顺逆的解说,因此他的图也可正反顺逆看”。
(1) 时至八十年代末,王卡方于任继愈主编的《道藏提要》中就《上方大洞真元 妙经图》 (其中包括《太极先天之图》)指出: 此图原不著撰人与年代。
其中图象哲理,汲取邵雍、周敦颐之《易》学。
第 二页引山谷(黄庭坚)解 《老子》 之语。
第三页曰: “昔者真君在武当山进 道 凡四十有二年,方升紫霄,位列仙圣,非乎龟蛇。
”此所谓真君当指玄武 神, 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 年)诏封真武灵应真君。
从此知此书盖出 北宋后。
时至九十年代初,李申著《周易之河说解》与《话说太极图》二书,对周氏 《太极图》 的渊源进了详尽的考证。
以“欲世民”字样不避唐太宗 之名讳、北宋中期以后方大讲五运六 气及万物皆有太极、陈抟没有在华山石壁 上刻过《无极图》等证据,明确指出: 这个所谓唐明皇的序言也是伪造的,《经品》也不出于唐代。
那个《太极先天之图》肯定出于周敦颐的《太极图》之后。
如此,李申的考证就比王卡又前进了一步。
特别是他所列举的“在对道教文献的考察中, 我们完全没有发现周敦颐将《无极图》改为《太极图》的 痕迹,却发现了不少将周敦颐的 《太极图》改为道教修炼图的证据”的大 量衍图, 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不是周敦颐沿袭 了道家的修炼图而作 《太极图》 , 而是道家将周敦颐的《太极图》改成了各式各样的修炼图。
其后,青年学者任 俊华亦撰文阐明“《太极先天之图》根本不是周敦颐之前的作品” 的观点。
韩国留学生刘承相在陈谷嘉教授的指导下,写出颇有价值的《濂溪太 极图说探源考辨》学位论文, 引用大量历史资料,在李申的基础上详尽而全面 地对周氏《太极图》的渊源进行了考辨。
于是, 陈来教授于《宋明理学》一书 中引用了李申的考证结果, 余敦康先生则于 《内圣外王的贯通》一书中说: “ 即令我们通过新的考据推翻了清儒所列举的证据,证明了《太极图说》乃周敦颐 所自作, 也用不着像古人那样作出贬低或者推崇的结论, 更不必以此来否认理学 本身即是三教 合流思潮的产物这个宏观的历史事实。
”似乎《太极图》的 渊源考证,到此已经画上了句号。
然而,此后的数年间又有容肇祖、束景南、 张其成等学者, 仍撰文坚持周氏 《太极图》 是沿袭道家修炼图的观点。
(2)其中, 特别以青年学者林忠军的文章为突出。
他于 《象数 易学发展史》 (第二卷)和 《周 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3)著述中,就王卡、李申等人所 列举的避讳、“ 子明”、 “希夷”、 “山谷”、 “冲和” 等证据进行了新的考辨。
结论是: 以唐人避讳“世民”来否定唐明皇所制的序的真实性, 过于草率。
《妙经图》说解之文出于宋人之手,而图却是原来就有的。
就其图式而言,周氏的确是抄袭了道家的修炼图。
一幅《太极图》的渊源考辨,何以竟要如此地反反复复?难道真的要成为了 一个瓶颈问 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吗?如今令人信 服的证据似乎已挖掘殆 尽,那么还要从哪一方面来考辨,突破这一瓶颈呢? 二. 分析《太极图》内涵,辩证其渊源问题 周氏《太极图》及文字部分的《太极图易说》,是以图说《易》,是为着形 象地表达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一段本义而作的,这已为大多学者所认同。
元 代王申子的 《大易缉说》 和明代鲍宁为 《天原发微》 所作“各类图” 中,均以“ 太极 ” 、 “ 两仪 ” 、“ 四象” 、 “八卦”、 “生大业”等字样直接标于 周子《太极图》 五层图式上,并谓“《易大传》曰:‘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此言先天易也 ,此图 实尽之, 故曰大哉易也”、 “周子太极图与易系辞表里相合”。
即使今人林忠军亦 于文章中专立“ 《太极图》 易学释义”一节, 说: 从易学角度言之,是对《易传》思想的阐发。
……周氏《太极 图》 最上层圆圈,所表达的是“易有太极”的思想。
第二层黑白三轮图所表 达的是“是生两仪”的思想。
《太极图说》明言 “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第三层五行图,所表达的是“两仪生四象 ”的思想。
《太极图说》云: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 顺布,四时行焉。
”这里的“四时” 即四象。
第四层图和第五 层图所表达的是“四象生八卦”的思想 。
人所共知, 北宋的 《易》 象数学是上接了汉代的 《易》 象数学。
刘牧、 邵雍、 张载和 周敦颐的“太极”观, 皆是本汉儒之说而来。
如郑玄所注 《易 纬乾凿度》,就是一部解释 《易经 》的书。
其中有“孔子曰易始于太极”(郑注:“气象未分 之时,天地之所始也。
”)、 “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
天地有春 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
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 八卦”、“ 有形生于无形”(郑注:“天地本无形,而得有形,则有形生于无形 矣。
”)“有 太易, 有太初, 有太始, 有太素也。
太易者, 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 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离, 故曰浑沦”、 “一者形变之始, 清轻者上为天, 浊 重者下为地” 诸说。
而刘牧有“太极者, 一气也。
天地未分之前, 元气混而为一”(4) 之说、 邵雍有“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一气分而阴阳判 ”(5)等说, 张载有“太虚无形, 气之本 体”(6)之说以及周敦 颐“ 自无极而为太极 ”( 或“ 无极而生太极”、 “ 无极而太极”)之 说,皆可自汉代《易纬》书中找寻到其立说的源头。
如 此刘牧、邵雍和周敦颐等人以一○图象 表示太极一气之实有,就是北宋《易》 图书学承接汉《易》象数学的必然结果。
由此看来,周 敦颐以一○图象作《太 极图》亦不是什么难事,大可不必“沿袭”别人之图。
我们分析周氏《太极图》的内涵,当将此图“会五于一”看。
明 代钱一本于《像抄》中 言:“北溪陈氏谓分而为五非有欠,合而为一非有 余,得意于五而会归于一,由周子进孔子, 因孔子及周子,神明默成,俱存乎 人矣。
……学者须是会五于一,始为得之。
”此言极是。
周 氏《太极图》,虽画作五重○图式,然有如一枚鸡蛋一样,外观为一○,透视看 一○ 里有蛋清,进一步透视看一○之内又有蛋黄。
实则一○之图已尽之。
邵雍 曰: “万物各有太 极、 两仪、 四象、 八卦之次, 亦有古今之象。
”(7) 实则一○太极之内既有两仪、四象、八 卦、六十四卦(万物),并非第一○为太 极一气,第二○为阴阳两仪……。
如此画者,只是 为了以图佐说 而已。
我们以“会五于一”的观点来分析朱震所列周氏《太极图》, 就会从内 涵方面明了许多问题。
第一层图式 无论 《太极图易说》 的首句是“自无极而为太极”, 还是“ 无极而生太极”、“无极而 太极”,从周敦颐认为“太极”是一气的实有观点来看, 浑沦一气的太极只能是源生于无极, 即是汉 儒“太极元气”与“有生于无”观点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