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粮食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粮食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粮食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我国粮食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化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优化耕地资源布局。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坚决控制农地撂荒、盖房等现象,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严格农用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制定差异化农业科技支持政策,推进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生产。

培育高效新品种,提高农田水利技术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素质。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坚持粮食生产优先,加快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大优质粮食生产力度,提升产区振兴粮食特色品牌影响力。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粮食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延伸。

四、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溯源追查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流转率。

加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土地流转经营。

六、加强农业农村扶贫工作。

切实落实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创新扶贫方式,加强产业扶贫,提高农民脱贫能力。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七、加强粮食市场监管。

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市场供需动态,保障市场稳定供应。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关键环节。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且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为确保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和经济强省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力实施“强龙、增值、固基、惠民”工程,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1.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壮大。

到2015年底,全省规模(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2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了920家;销售收入335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670亿元,年均增长18%。

涌现了一批大型加工企业,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386亿元,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

2.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逐步形成。

2013年以来,我省开展了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农产品加工由单个企业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

到2015年底,全省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5个,如新干县赣中绿色粮油食品加工园、南丰县蜜桔加工产业园、丰城市富硒生态示范区等。

依托这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吸引了加工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区集中,促进了加工企业集群集聚,缩短了生产者与加工者距离,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加工水平。

3.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逐步提升。

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储存、保鲜能力,将农产品即时市场需求变为长远市场需求和多元市场需求,将低廉的农副产品增值为高附加值的商品。

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实现了由过去的少数特色产业,到覆盖我省所有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转变;水稻产业实现由稻谷输出到以品牌大米和大米深加工产品输出为主的转变;全省生猪加工企业已建成了近十条百万头屠宰加工线,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头以上;水产品加工率和蔬菜、果品采后商品处理化率达都有了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加工、冷藏、包装一条龙。

2024年粮食加工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粮食加工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粮食加工市场前景分析引言粮食加工是指将粮食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转化为各种加工产品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粮食加工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对粮食加工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市场需求1.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推动粮食加工市场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粮食加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加工食品的便利性和多样性满足了现代都市居民的需求。

2.消费升级带动粮食加工市场的发展。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和口味要求越来越高。

粮食加工产品的多样性和高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的追求。

3.减少食品浪费促进了粮食加工市场的增长。

粮食加工可以高效地利用农产品,减少浪费。

随着人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粮食加工市场有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策支持1.政府鼓励粮食加工行业的发展。

政府通过鼓励投资、减税优惠等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加工行业的发展。

政策支持将为粮食加工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2.增加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

政府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将促进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粮食加工行业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有效利用资源。

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粮食加工行业发展的基础。

政府的监管力度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心和保障。

技术创新1.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粮食加工行业的发展。

2.工艺技术的改进提升了产品质量。

通过改进工艺技术,粮食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得到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3.绿色加工技术的采用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绿色加工技术将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

绿色加工技术对于促进粮食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基于市场需求的增长、政策支持的加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粮食加工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和市场消费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各类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加工能力逐步提升。

(二)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从传统的初级加工产品,如粮食粗加工、果蔬保鲜等,向精深加工产品拓展,如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三)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一些企业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当前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加工技术相对落后部分企业加工工艺简单,技术装备水平低,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不高。

(二)产业布局分散企业分布较为零散,缺乏集聚效应,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三)品牌建设不足多数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弱。

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_____年,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转型升级,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具体目标1、产业规模目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_____亿元,年均增长_____%以上。

2、技术创新目标研发并推广一批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装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3、质量安全目标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_____%以上,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

4、品牌建设目标培育_____个全国知名品牌,_____个区域特色品牌。

四、重点任务(一)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重点突破精深加工、保鲜储运、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重要产业,对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快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加工转化率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程度不高;二是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具体目标包括:到 2010 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15:1;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 50 亿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安全。

三、发展重点1、粮食加工重点发展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专用米、营养强化米、玉米深加工等。

推广应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装备,提高粮食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2、油脂加工加强油料品种改良和种植基地建设,提高油料品质和产量。

发展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料的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的油脂产品。

3、果蔬加工大力发展果蔬保鲜、速冻、脱水、罐头、果汁饮料等加工产品。

加强果蔬加工技术研发,提高果蔬加工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粮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粮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粮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粮食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促进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粮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本文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对该计划进行介绍。

首先,粮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是我国政府为了解决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农田面积的有限,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制定行动计划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储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粮食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推动粮食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其次,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行动计划进行介绍。

首先,在第一个要点中,将详细阐述粮食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包括农田面积有限、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然后,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高粮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

其次,在第二个要点中,将重点介绍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

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农业技术创新、粮食加工与储存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实现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对行动计划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粮食产业的发展前景。

总之,粮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是我国政府为了解决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问题而制定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通过详细的介绍行动计划的概况、结构和目的,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该计划的认识和理解,并为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方向进行展开: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阅读导引。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首先,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背景信息。

接下来,正文部分分为两个要点,分别对粮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泸州市粮食仓储物流加工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泸州市粮食仓储物流加工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 、 “ 二 五 ’ 间 泸 州 市 粮 食 十 ’期
仓 储 、 现 代 物 流 发 展 的 主 要 任 务
( )大力 加强粮 食现 代物 流项 目建设 一 1新 建 四川 泸 州粮食 物 流 中心 。在 泸州 市 龙 .
吨 以 上 泸 州 市 常 年 粮 食 消 费 量 在 20 万 吨 左 2 右 . 差 口 在 1 0
业 的发展 和大 城市 建 设 的推 进 为 泸州 粮 食 流通 提
供 更 大 的发 展 空 间 。在 《 部 综 合交 通 枢纽 建 设 西
规 划 》 中 , 泸 州 被 省 上 确 定 为 突 出 南 向 的 重 要 次
粮 食 收 购 和储 备 .在 粮食 产 区和 销 区之 间搭 建 粮 食快 速 流通 通 道 .保证 粮食 供需 平衡 和粮 食 安全 : 有 利 于按 现 代 物 流 要求 对 粮 食 的 购 、销 、运 、存
经营 管理 ●
… … … … … … … … … … … … … … 一j i -. ( ; 、I … … ' .

售 收入 达 到 4亿 多 元 .初 步 形 成 了城 乡互 动 的粮 食 流通 新 体 系 .极 大方 便 了城 乡居 民 的生 产 和生
活。
万 吨 左 右 。 全 市 粮 食 总 产 量 、 流 通 量 、 消 费 量 在
而 两 | 丽 1 2: Ⅱ













马潭 区西南 商 贸城 附近 新征 土 地 4 0亩 . 新 建 30 0 0平 方米 批发 交易 大厅及 信息 平 台 :5 0 0 0吨粮

粮食加工产业园规划方案

粮食加工产业园规划方案

粮食加工产业园规划方案一、规划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粮食加工产业作为食品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对粮食进行安全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的重要任务。

为了推动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建设粮食加工产业园成为当务之急。

二、规划目标本规划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高效率、绿色生态的粮食加工产业园,以满足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粮食加工效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三、规划内容1. 总体布局- 粮食加工产业园占地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功能区合理布局,形成有机衔接、互为依托的产业集聚格局。

- 生产区:主要安排工业厂房、加工车间、仓储设施等,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生产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

- 生活区:提供员工住宿、食堂、娱乐设施等配套设施,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生态区:规划绿化带和生态湿地,营造生态友好型园区,增加园区的美观度和吸引力。

2. 产业配套建设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粮食加工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

- 研发中心:建立一流的研发中心,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提升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 孵化基地:设立产业孵化基地,吸引优秀的粮食加工企业入驻,为初创企业提供扶持和支持。

-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供稳定的生产条件和服务保障。

- 人才培养: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的粮食加工人才,提升整个产业的人才储备。

3. 环保与节能粮食加工产业园将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建设绿色生态园区。

- 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备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确保产业园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 节能措施: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 循环利用:提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粮食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产业规模化鼓励粮食加工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联合制定了《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促进粮食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重要环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粮食流通和食品工业,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完善现代粮食加工体系,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粮食加工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简称《纲要》)要求,特编制《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规划所指粮食加工业包括稻谷加工业、小麦加工业、玉米加工业、薯类加工业、大豆食品加工业、杂粮加工业、传统主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以及粮机装备制造业。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企业实力明显提高,市场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改善,产品结构和花色品种基本满足了消费需求。

2010年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83 万个,工业总产值2.6 万亿元(占食品工业总产值近40%),销售收入2.3 万亿元,利税总额2895.9 亿元,年末从业人员300 万人,分别比2005 年增长了70%、264%、232%、290%和60%。

(一)发展现状1.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得到优化粮食加工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有效保障了国内消费需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0 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的大米、小麦粉、玉米淀粉、饲料产量分别比2005 年增长了150%、116%、48%、38%,年均增长分别为20.1%、16.6%、8.2%、6.7%。

《农产品加工业整合与发展规划》——四川省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加工业整合与发展规划》——四川省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

(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 一)
1 粮油 资源 现状 : 、 四川是 粮 食 主 产 区 ,0 3 2 0 年 ( 计局 数 字) 统 粮食 种植 面 积9 3 万 亩 , 12 粮食 总 产 量 66 3 亿斤 。 中稻 谷种 植面积 3 0 万亩 左右 , 其 00 总产 量 3 6 斤 , 麦9 .亿 斤 , 米 1 46 o亿 小 7 6 玉 1 .亿斤 , 其他 品 种 144 2 .亿斤 。 0 3 粮食 消费量6 66 斤 , 中小 麦 20 年 5. 亿 其 9 . 斤 , 谷3 6 斤 , 64 亿 稻 o亿 玉米 192 3 .亿斤 , 他 148 其 2. 亿 斤 。2 0 年 ( 食局 数 字) 03 粮 销往 省 外稻 谷 l 亿 斤 ; 0 从 省外 购进粮 食4 亿斤 ,其 中 l亿 斤 小麦 ,8 斤 0 2 2亿
占 总 数 5 .% ,小 麦 粉 加 工 企 业 4 3 , 占总 数 01 0个 1 . 食 用植 物油加 工企 业4 7 , 95 %, 8 个 占总 数2 .%。 36
全 省粮油 加工 企业 数量较 多 , 日处 理 能力原 粮 在 且 5 吨 、 菜籽 在3 吨 以上 的企业 数量 较 多的地 区 主 0 油 0
上, 成都 达 l 万吨 以上 。 0
玉 米 。 省 国有粮食 企业 粮食 库存 总量 15 亿 斤 , 全 2. 6
其 中小 麦2 . 斤 , 谷9 亿斤 , 米3 亿斤 , 他 2亿 4 稻 9 玉 . 2 其 l 斤。 亿 2 粮油 工业现 状 : 、 我省粮 油加 工企 业在 全面 实
l l j霾 l 霪 l 熏 l 鹱
l嚣 j霞 i

蠲 翳 黼 g黧 韪 §莲 麟 搿 鹱 疆 露囊 蒜 耱 §鞋 §蕊 糍 露 蕊 枣 器 转 篓 | 耋警蓦鲎 妻 醒 錾 嚣 §裱 鼯 募 g 篓 蠹照 一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引言发展目标1. 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2. 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3. 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4. 推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5. 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监管和服务体系。

优势和问题优势1. 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2. 优质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3. 农民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积极性高。

问题1. 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2.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3. 市场开拓不够主动和有效;4. 品牌建设不够突出;5. 监管和服务不够完善和规范。

发展策略技术创新1. 鼓励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2. 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工艺的研发和创新;3. 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中心,提高技术人才水平。

市场开拓1. 加强与大型超市、餐饮连锁企业等合作,拓宽销售渠道;2. 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3. 建立统一的特色农产品标志和认证机制,增强品牌竞争力。

支持政策1. 给予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和财政支持;2. 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监管,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3. 设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金,支持加工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

实施步骤1. 制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和政策;2. 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训和指导;3. 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4. 完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5. 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的合作,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风险和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增大;2.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面临一定困难;3. 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1. 引言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

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其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划,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2. 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特色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特色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加工能力和品质有待提升。

3. 发展目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扩大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增加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 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化农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 发展策略为实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需采取以下策略:4.1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加工工艺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4.2 完善加工业链条完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条,包括从原料采集、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等环节,提高产品的溯源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3 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通过品牌认证、参加农产品展览会以及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广告投放等方式,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4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创新发展。

5. 发展措施为实施上述发展策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法规;- 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研发成果转化;- 加强行业协会和组织建设,提供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 加强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拓宽销售渠道。

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日,工信部发布《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主要目标为:到2015 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00 万公顷,单产达到18.75 吨/公顷,总产量达到1.5 亿吨,马铃薯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利税45 亿元,年加工转化马铃薯1400 万吨。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粮、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经济农作物。

自1995年以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马铃薯加工业是随着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而兴起的新兴行业,加工量和产值逐年递增。

“十一五”期间,马铃薯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正逐步由粗放加工、数量扩张的初级阶段转向精深加工、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对推动“三农”及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马铃薯加工业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包括:原料保障。

到2015 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00 万公顷,单产达到18.75 吨/公顷,总产量达到1.5 亿吨,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马铃薯加工集中区域的专用薯种植比例达20%以上。

仓储体系。

在马铃薯主产区推广建设和匹配与仓储需求相符的规范化地下、半地下马铃薯储窖,解决薯农存贮和冻烂损耗问题,减轻薯价阶段性波动对马铃薯加工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马铃薯主要加工地区新建万吨级以上大型气调储库50-60 个,提升加工产品品质,延长加工期,提高产能利用率。

基本建成与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相配套的马铃薯储藏及运输体系,储藏运输过程的损失控制在10%以下。

加工能力。

到2015 年,马铃薯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利税45 亿元,年加工转化马铃薯1400 万吨。

产品结构。

到2015 年,马铃薯淀粉产量达到90 万吨,粉条、粉丝、粉皮35 万吨,变性淀粉25 万吨,全粉20 万吨,冷冻薯条16 万吨,各类薯片45 万吨,新型马铃薯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20 万吨,高附加值马铃薯精深产品产量占比由2010年的45%提高到50%。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1)(一)发展现状 (2)(二)主要问题 (4)(三)面临形势 (6)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8)(三)发展目标 (9)三、重点任务 (11)(一)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11)(二)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12)(三)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13)(四)健全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17)(五)促进集聚发展,提高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水平 (18)四、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19)(一)稻谷加工业 (19)(二)小麦加工业 (20)(三)玉米加工业 (20)(四)薯类加工业 (21)(五)大豆食品加工业 (21)(六)杂粮加工业 (22)(七)主食品加工业 (22)(八)饲料加工业 (23)(九)粮机装备制造业 (23)五、重点工程 (24)(一)加工园区建设工程 (24)(二)技术改造工程 (26)(三)粮食食品、饲料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工程 (30)(四)主食品工业化工程 (31)(五)粮食应急加工与供应能力提升工程 (32)六、政策措施 (33)(一)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加工调控机制 (33)(二)加强产业政策指导 (34)(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35)(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6)(五)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36)(六)健全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 (37)(七)完善信息监测预警制度 (37)(八)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38)(九)倡导节粮和健康消费 (38)(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9)附录:名词解释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重要环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粮食流通和食品工业,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企业2024年工作思路

粮食企业2024年工作思路

粮食企业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的粮食企业工作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作物的抗性,减少损失和浪费。

2. 加强粮食储备:建立健全的粮食储备体系,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大仓储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提高粮食储备的管理水平,及时补充储备,确保应急情况下的粮食供应。

3. 推动粮食产业升级: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粮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粮食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4. 加强粮食安全监管: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储备等环节的监管,确保粮食安全。

加强对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监测,严禁使用违禁品和超标品。

5.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市场拓展等措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鼓励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6.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乡村特色产业等
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 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合作,扩大粮食出口市场。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享粮食资源和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

总体来说,2024年的粮食企业应当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粮食储备、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安全监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工作。

优质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优质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优质粮食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在强有力政策的扶持下,优质粮食实现“十二连丰”,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连续多年增产之后,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加之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对我市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进一步提高优质粮食生产能力,促进优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由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和可持续、集约化发展上来,走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中的优质粮食主要指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和小杂粮。

一、优质粮食发展成效(一)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全市优质粮食总面积达到1003.7万亩,减少262.3万亩,减少20.7%;在面积减少的基础上,优质粮食总产达到364.4万吨,增加7.9万吨,增加2.2%;2015年全市优质粮食平均单产363.1公斤,增加80.6公斤,增加28.5%;建成了一批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二)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节水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效节水灌溉、沃土工程实施力度,坚持开展以水利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启动实施了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土地开发整理、盐碱地改良、农业综合开发等一系列重大项目。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6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8。

改造中低产田260多万亩,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达到400万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耕地质量明显提高。

(三)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

以粮油高产创建为平台,不断加快优新品种选育推广,集成组装配套推广水稻大棚工厂化育秧、全膜覆盖旱作节水、玉米“一增四改”、马铃薯一级种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生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到田、入户。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会召开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会召开

吉林 、 湖北省 粮食局 、 工业和 信息化委 员会 , 相关高校 、 研究院所 、 行业协会 和企业代 表共 4 余人 参加 了会议 。 ( ) 会上 ,规 划 》 《 编制 工 作组作 了编 制 情 况说 明。 与会 代 表 对《 划 》 行 了认 真讨 论 , 表 们 充 分 肯定 了 规 进 代 《 划》 导 思想 、 写原 则和框 架 、 规 指 编 内容 , 同时对进 一 步 完善《 划》 出 了修 改意 见和建 议 。 规 提
直径≤7mm, 口感 偏硬 , 体评分 ≤5 。 整 0
4 结 论
() 1 皮磨 、 筛 系 统 面 筋 含 量 高 ( 4 ) 稳 定 重 > 2 、
时间较 长 ( 1 n , 宽 ≥ 5 U, 伸 性 较 长 ≥ 5mi) 带 0B 延
( 5 ≥1 0mm) 能量 较 高 ( 0 ~ 8 0 c , 其 玛 成 , 6 0 5 m ) 萨
年 6月 2 曰颁 布 的《 2 国家粮 油仓 库 管理 办法》 ( 7 商储 ( 字第 1 [8 ) 粮) 2号] 同时废止 。
( 尤 嘉 )
《 食 加 工 业 发 展 规 划 ( 求 意 见 稿 ) 征 求 意 见 会 召 开 粮 征 》
20 0 9年 1 2月 2 3日, 工信 部消费 品工业司会 同国家粮食 局 、 业部 在北 京组 织召 开 了《 农 粮食 加 工业发 展规 划( 征求意 见稿) 征 求意见会 。国 家发 改委、 》 财政 部 、 商务 部 、 科技 部 、 银监 会 、 监会 、 民银 行等部 门的 同志 , 保 人
≥7 ≥ 6 0 4
≥ 1 ≥ 10 ≥ 6 0 5 8 0
量较低 ( 1 0B , ≤ 5 U) 因此 心 、 磨 系 统 面 粉 制 作 萨 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1)(一)发展现状 (2)(二)主要问题 (4)(三)面临形势 (6)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8)(三)发展目标 (9)三、重点任务 (11)(一)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11)(二)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12)(三)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13)(四)健全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17)(五)促进集聚发展,提高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水平 (18)四、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19)(一)稻谷加工业 (19)(二)小麦加工业 (20)(三)玉米加工业 (20)(四)薯类加工业 (21)(五)大豆食品加工业 (21)(六)杂粮加工业 (22)(七)主食品加工业 (22)(八)饲料加工业 (23)(九)粮机装备制造业 (23)五、重点工程 (24)(一)加工园区建设工程 (24)(二)技术改造工程 (26)(三)粮食食品、饲料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工程 (30)(四)主食品工业化工程 (31)(五)粮食应急加工与供应能力提升工程 (32)六、政策措施 (33)(一)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加工调控机制 (33)(二)加强产业政策指导 (34)(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35)(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6)(五)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36)(六)健全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 (37)(七)完善信息监测预警制度 (37)(八)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38)(九)倡导节粮和健康消费 (38)(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9)附录:名词解释1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重要环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对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粮食流通和食品工业,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完善现代粮食加工体系,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粮食加工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简称《纲要》)要求,特编制《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规划所指粮食加工业包括稻谷加工业、小麦加工业、玉米加工业、薯类加工业、大豆食品加工业、杂粮加工业、传统主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以及粮机装备制造业。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企业实力明显提高,市场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改善,产品结构和花色品种基本满足了消费需求。

2010年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83 万个,工业总产值2.6 万亿元(占食品工业总产值近40%),销售收入2.3 万亿元,利税总额2895.9 亿元,年末从业人员300 万人,分别比2005 年增长了70%、264%、232%、290%和60%。

2(一)发展现状1.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得到优化粮食加工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有效保障了国内消费需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0 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的大米、小麦粉、玉米淀粉、饲料产量分别比2005 年增长了150%、116%、48%、38%,年均增长分别为20.1%、16.6%、8.2%、6.7%。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专用粉、专用米产量不断增加。

优质米和一级大米产量5838 万吨,占大米总产量的80%;小麦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专用粉产量5968 万吨,占小麦粉总产量的79%;配合饲料产量1.3 亿吨,占饲料饲料总量的80%。

2.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加工主体多元化格局呈现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

2010 年,东北3 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长江中下游6 省(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大米加工产能和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2%和80%;黄淮海6 省(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湖北)小麦粉产能和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6%和83%;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8 个省区的玉米加工产能和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9.7%和88%。

2010 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配合饲料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2%、30%和18%。

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加工主体多元化格局呈现。

2010 年,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3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66%、25%和9%;大米产量分别占总量的87%、1%和12%,小麦粉产量分别占总量的87%、5%和8%,玉米加工产量分别占总量的66%、26%和8%。

3.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2010 年,日处理稻谷200 吨以上的大米企业达1129 家,是2005 年的3.9 倍;日处理小麦400 吨以上的小麦粉加工企业达427 家,是2005 年的3.1 倍;年产10 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达504家,是2005 年的2.6 倍。

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壮大,玉米加工业前10 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38%,饲料加工业前10 强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21%,其中,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1000 万吨,进入世界饲料行业十强。

4.食品安全管理加强,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截止到“十一五”末,制修订粮食加工标准400 余项,2003 年以前的标准全部得到更新。

全面实行食品质量安全(QS)生产许可证制度,大型企业基本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

食品和饲料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建立了905 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 家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30 家省部级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全面开展食品、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一4定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5.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攻克了一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深加工关键技术,稻壳、米糠、玉米胚和小麦胚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

大型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提升较快,日处理稻谷150 吨、小麦1000 吨和年处理玉米30 万吨、饲料20 万吨等成套设备与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粮食加工业总体上仍处于依赖资源投入的数量扩张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日处理能力在100 吨以下的稻谷加工企业占65.2%,200 吨以下的小麦加工企业占90.4%。

布局分散,区域发展不平衡,初加工产能相对过剩,稻谷、小麦加工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43%和60%左右。

产品仍以初加工为主,专用型、功能性产品偏少,综合效益低,2010 年糙米、留胚米、营养强化米产量仅占全国大米产量的3%,专用小麦粉、全麦粉产量仅占总量的11%;部分大米、小麦粉产品过度加工,造成粮食资源浪费和营养成分流失。

2.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有待加强5粮食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要求偏低,部分产品缺乏统一标准。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薄弱,从原料到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尚未建立。

部分企业法制和诚信意识淡薄,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现象依然存在,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3.科技研发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粮食加工科技研发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2010 年,粮食加工业科技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2%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

基础研究薄弱,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数量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关键技术装备的开发大多处于仿制阶段,科技成果储备少、转化慢,产品技术含量低,高品质产品少,制约粮食加工产业升级。

4.加工产业链条较短,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稻壳、米糠、麸皮等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较低,产业链不完整,缺乏深度开发利用,产品附加值低。

稻壳用于发电和直接填烧锅炉的比例仅30%左右;米糠用于制取食用植物油的比例不足10%,杂粮、大豆等加工副产物的有效利用率低。

5.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加工调控机制尚不完善粮食加工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指导,支持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够,粮食加工调节粮食供求的市场化机制6尚不完善。

粮食加工业发展滞后于粮食生产,粮食加工引导生产、促进流通和消费、调节供求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局部区域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矛盾凸显,粮食加工终端产品调控能力不强。

粮食应急加工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应急加工、物流、供应等环节不够完善,难以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对粮食应急供应的要求。

(三)面临形势1.发展机遇(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在总量上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的趋势。

我国人均GDP 已超过4000 美元,对粮食的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粮食消费进一步多样化,居民粮食消费趋向安全、优质、营养、方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粮食加工业发展空间较大。

(2)粮食供给稳步提高。

随着国家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 年)》,到2020 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增加1000 亿斤,总量达到11000 亿斤以上。

同时,各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种植,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基地建设,粮食加工业的原料供给更加丰富,为粮食加工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有利条件。

(3)科技支撑能力增强。

随着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在粮7食加工领域的推广应用,粮食加工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增强。

不仅可保证食品营养、安全、卫生、方便,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凸显节能降耗和环保优势,为发展现代粮食加工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宏观环境继续改善。

随着国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粮食加工业日益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自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加快发展包括粮食加工业在内的农产品加工业。

2008 年农产品初加工税收目录调整后,降低了粮食加工企业的税负。

2009 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粮食加工中小企业发展给予重支持。

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逐渐改善。

2.面临挑战(1)非食用加工需求增长较快。

受生物燃料过度开发、金融投机行为等因素影响,粮食加工转化的需求增长过快,使粮食供求矛盾加剧。

同时,气候变化等因素加剧了粮食产量波动,原料稳定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强。

(2)生产成本压力增大。

随着劳动力、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