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银饰研究
苗族银饰图案题材研究
![苗族银饰图案题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e594370912a2161479298e.png)
苗族银饰图案,从其题材内容和形式来看是呈现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图像文献,是艺术家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方面的挖掘与表现,再现和创造出的直观现象。
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湘西少数民族图形题材的考察发现,这些图形图像具有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在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发展与变迁。
它不仅在传承和弘扬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对这些少数民族的认识与研究有了新的立足点。
图形所具有的视觉直观性及历史性特点为深入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苗族服饰以刺绣精美、银饰华丽而名扬中外,享誉古今。
然而,就苗族的银饰而言,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银饰图形与纹饰承载着苗族人民情感的印记,记载着其族群经过漫长的迁徙和征战的历程。
它们在已经定居多年的苗族生活中依然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铭记着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回忆着迁徙途中的事与物,颂扬了祖先的勇敢与顽强。
在苗族族群中,有很多是关于银饰的传说。
其中之一是从物质层面上解释银饰的来源之一。
苗族上古传唱下来的著名叙事长诗《娘阿莎》中的“水龙王”有这样的唱词:“还你六张巾,退你银项圈。
”古歌表达出金银的物质与精神、功利与审美。
苗族的《换嫁歌》唱出了在母系社会男子出嫁时的情景:“头插锦鸡毛,衣裙身上套。
一只银项圈,胸前(九)闪耀。
”时距今日约有2000年。
然而,苗族银饰之所以产生,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深层的精神动因,即以巫术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得到相应的发展。
苗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被浓重的巫文化的氛围所笼罩。
苗族的银饰从它诞生之初,就具有巫术的信仰与功能。
归纳而言,苗族题材银饰图案大致可分巫文化—宗教信仰题材、民间传说题材、自然崇尚题材三类。
一、宗教信仰题材巫文化是苗族银饰图形和纹饰的主要题材来源。
在各种银饰图案中,蕴含着巫术、信仰的图形与纹饰占据装饰物的主要内容。
银器就功能而言,苗族先民相信,一切锋利之物皆能驱邪,而银器就是驱邪之极品,还可以消灾祛病。
彝族首饰研究
![彝族首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500b64a45177232f60a28d.png)
彝族银器使用的广泛程度仅次于漆器,凡漆器有的种类,几乎都有同类的银器。
因而银器的种类与漆器差不多,有餐具、酒器、马具等,有的则是将漆器包上一层银皮或镶嵌银片,以增加漆器的美观和价值。
银器胜于漆器的则是大量的佩饰,如头饰、领饰、胸饰、背饰、手饰等。
银器的餐具、酒器基本同于漆器,只是餐具除了小巧的银碗外,大的银盘、银盆之器甚少。
银酒器较多,除了仿漆器的“莫耶”酒壶等外,相当数量的是乌型、鱼型酒壶,造型生动,形态各一。
鸟形酒壶翅尾平展,嘴喙大小不一,有宽有窄,有的平直,有的向下,即形成雀鸟的不同神态。
雀鸟的双足为管颈圈足所代替,构造奇特:足底一孔是人酒处,吸口或在雀头顶一孔是入酒处,或是腹侧一管,半掩于翅下。
有的银雀酒壶头顶饰有红毛布条盘花,形似凤头。
啄尖垂挂银链系筒穗,移动酒壶摇曳作响,意趣妙生。
五嘴酒壶是银酒器中的精品之一。
造型独具风格,五个壶嘴是昂首平视的鸟头颈,壶的三分之一处有一因火镰二方连续带纹,壶面有彝人头像和飞鸟图,形象生动。
五嘴中只有一嘴可吸酒,其它皆为装饰。
吸者必须准确地选择吸嘴饮酒,才表示其聪敏,如换嘴吸则被人耻笑为愚。
众人轮番换饮,测验智力,妙趣无穷。
银器的的纹饰早期纹样与漆器相同,手刻画,稚拙朴实。
纹样是太阳、月亮、羊角、飞鸟、虫蛀、叶片等。
后期银器虽也保留了少许动植物的模拟,但绘图趋于动植物的全貌。
更多的图案是用点、线所组成的几何纹样装饰器皿,且雕刻细腻,明暗效果强烈。
花纹繁简据不同器型而定,如“莫耶”酒壶,中心以细碎的米字格图案和小圆圈组成,疏密有度,浓淡相宜,工整秀丽。
腹部中间留一空白,更显出两边花纹的紧凑缤密。
弧、直线并用,达到了变化统一的效果。
其纹饰手法有阴刻、镂空、镶嵌,较之漆器有了很大的进步。
银器中佩饰占了相当部分。
彝族喜打扮,以戴金佩银为贵。
《雷波县志》载:“夷妇首戴网罩,金银器满头,耳轮悬珊瑚玛雕珠粒,累累然,以多为贵。
”银亮闪光的银头饰、领牌、戒指、手路等,与色彩艳丽的服装相辉映,青年女子华美俊俏,中、老年妇女典雅庄重,男子佩银饰则威武富贵。
苗族银饰工艺调查报告
![苗族银饰工艺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6ea1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c.png)
苗族银饰工艺调查报告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人民善于制作银饰,其工艺精湛,独具特色。
我对苗族银饰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首先,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铸银、挤条、捻丝和打缠等。
其中,铸银是最常见的工艺方法,将银熔化后倒入模具中,待银凝固后取出并打磨,形成各种不同的银饰品。
挤条是指将银块放入挤条机中,通过机械力量将银块挤出细长的银条,再进行其他加工工艺。
捻丝是将银条拉细,形成细长的银丝,用于制作不同细腻的银饰品。
打缠是将不同粗细的银丝交织缠绕在一起,形成圆形、蛇形等各种形状的银饰品。
其次,苗族银饰的造型独特,常常具有苗族文化的特色。
苗族人民崇尚自然,他们喜爱将自然元素融入银饰的设计中。
比如,苗族银饰中常常可以看到花草、动物等生动形象的表现。
另外,苗族人民也善于以银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愿望。
比如,苗族妇女喜欢佩戴蝴蝶形状的银饰,寓意着美好的愿望。
再次,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传承至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苗族人民将银饰视为神圣的物品,常常用于丰富节庆活动和婚礼仪式。
苗族银饰制作的精细程度令人惊叹,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和打磨,确保每一件银饰的质量和美观度。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常常成为旅游纪念品和收藏品。
最后,苗族银饰也起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苗族银饰是苗族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银饰的制作和传承,苗族人民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来。
同时,苗族银饰也成为了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方式,通过银饰的展示和传播,苗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综上所述,苗族银饰工艺精湛,独具特色,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苗族银饰的调查,我深入了解了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造型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作用。
这次调查让我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壮族传统银饰制作
![壮族传统银饰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b77a7c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9.png)
壮族传统银饰制作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传统的银饰制作技艺独树一格。
壮族银饰是壮族人民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壮族传统银饰的制作过程和相关文化背景。
一、壮族银饰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壮族银饰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壮族传统的银饰通过精湛的工艺,展现出了壮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银饰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用于日常装饰,还寓意着幸福、健康和吉祥。
壮族银饰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成为壮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二、壮族银饰的制作工艺1. 材料准备壮族银饰的制作所用材料主要是银和其他辅助材料。
银制品可以采用纯银或合金材料,具体取决于设计和需求。
辅助材料包括模具、打磨工具、焊接设备等。
2. 设计图纸在制作壮族银饰之前,首先需要绘制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需要准确表达出所需银饰的形状、大小和纹饰等细节,以便后续的银饰制作。
3. 制作银胚根据设计图纸,使用银材料制作出银胚。
银胚可以通过切割、打磨和拉伸等工艺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4. 银饰纹饰处理壮族银饰的纹饰处理是其独特之处,通常使用雕刻、镶嵌和浮雕等技术来处理。
这些纹饰通常以花草、龙凤、古代传说等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5. 焊接和拼接经过纹饰处理后,不同部分的银饰需要进行焊接和拼接,以形成完整的银饰品。
焊接和拼接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以保证银饰的稳固和美观。
6. 打磨和抛光在焊接和拼接完成后,需要对银饰进行打磨和抛光。
这一步骤可以使银饰更加光滑亮丽,增加其质感和视觉效果。
7. 表面处理为了保护银饰和增加耐久性,常常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这包括镀层、酸洗和上蜡等工艺,以保证银饰能够长时间保持美观和光亮。
三、壮族银饰的意义与价值壮族银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壮族人民身份的象征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壮族银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被人们所珍爱,并被广泛用于节日庆典、婚嫁仪式等重要场合。
湘西苗族银饰技艺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湘西苗族银饰技艺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ecb87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8.png)
湘西苗族银饰技艺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作者:黄一烜王健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02期【摘要】在湘西地区的苗族文化中,银饰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象征,展现出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是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湘西地区的苗族银饰工艺风格独特,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湘西苗族银饰工艺正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将湘西苗族银饰工艺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传承及发展的数字化成为一种创新的途径。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湘西苗族银饰技艺传承数字化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以及推动数字化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湘西苗族银饰;数字化传播;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069—03引言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个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现代数字化的快速进展也起到了广泛的作用。
我国拥有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其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源远流长。
在新时代的机遇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变得十分必要,以确保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全面展现。
一、湘西地区苗族银饰技艺的价值及现状(一)湘西苗族银饰技艺的价值湘西苗族银饰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其形态、特点、穿戴方式还是设计理念,都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苗族银饰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承载着苗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湘西苗族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观。
[1]湘西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悠久,制作工艺十分精细。
从设计图案到雕刻细节再到最终制作,总共包含30多个工序,其中包括熔银、锤打、拉丝、掐丝、镶嵌、錾刻、焊接、洗银等环节。
主要的饰品种类涵盖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和银耳环等,工艺程序复杂,对技术要求极高。
[2]通过研究湘西苗族银饰,我们可以了解当地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湘西苗族银饰技艺展现了当地苗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成果,对于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族银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湘西苗族传统银饰工艺的继承与创新
![湘西苗族传统银饰工艺的继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99b17e18da38376bae1faea3.png)
湘西苗族传统银饰工艺的继承与创新湘西的银饰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湘西苗族的银饰,是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首批列入对象,湘西苗族的银饰文化不仅仅是首饰,更是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历史文化、精神面貌,淳朴艺术的提现。
具有浓烈的民族气息和湘西特色,纯手工制作,技艺精巧精致,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湘西苗族银饰生产地的交通不便,银饰商品流通受限,且制作工艺复杂、工期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这项独具特色是手工艺术正在逐渐消失。
本文主要探索湘西银饰工艺的发展现状、所面临的挑战并为湘西苗族银饰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建议,希望能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支持。
标签:湘西苗族;银饰;手工艺;传承;发展一.湘西传统银饰工艺简介我国的银饰文化源远流长,很多的少数民族都有流传银饰文化,银饰制品可以直观鲜明的表现出少数民族以及各地的文化内涵。
湘西的苗族自治区就是银饰文化发展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湘西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和土家族,这些少数民族的发展,都有着很长远的历史文化,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旧石器的文化时代。
不仅仅是手工艺,银饰制品,苗族和土家族的房屋建筑、穿着服饰,娶妻婚嫁等社会生活上都有其独有的特色,比如“梯玛”、“椎牛”之类。
湘西苗族的银饰制品是当地人们最喜欢的传统首饰、工艺品之一,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每个银饰都是独一无二,即使是同一个工匠,也做不出来同样的银饰。
湘西苗族的银饰色泽洁白光亮,加上传统手工艺人的创新,使银饰制品不仅造型优美,使用价值高,而且承载着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的而文化,带着民族的高尚和信仰,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
苗族银饰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更能提现古代你传承下来的人人平等的民族精神,这是苗族人们的精神,没有任何物品可一替代。
在封面社会盛行,社会等级划分非常明确的明代和清代明代和清代,不论是吃穿用度都要有不同阶级明确的划分,但是苗族的银饰成为了一个特例,苗族银饰的佩戴没有任何的等级之分,像是每一个女性的独有标志一样,在一个种族里,不管家境高低贵贱,可以佩戴完全一样的银饰。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55207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a.png)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珠江流域生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苗族的银饰文化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苗族艺术的一种表现和传承。
本文将就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进行探讨。
苗族银饰的价值体现在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两方面。
苗族银饰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银饰是不可或缺的风俗用品。
苗族银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承载了苗族人对历史和传统的追忆,反映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苗族银饰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极为精湛,融合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坚持了苗族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
在银饰上,常见的图案有龙、鸟、虎、象等,这些图案的设计构思都源自于苗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是苗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苗族银饰无论是从历史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都是不可估量的。
苗族银饰的传承发展也是其价值所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苗族银饰也随之发展壮大。
在传统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苗族银饰也吸收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现代的苗族银饰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风格,更注入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和时尚元素,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
在国内外服饰、首饰展览上,苗族银饰都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众多观众和收藏家的目光,成为了当今时尚界的一大亮点。
苗族银饰的传承发展也得益于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和关注。
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下,苗族银饰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传承,相关的展览和活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宣传。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和工匠技艺也得到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一些银饰制作工艺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长远的保护和传承。
社会各界也对苗族银饰的传承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苗族银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苗族银饰的传承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克服。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苗族银饰的传统制作工艺面临不少困难。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508c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c.png)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苗族银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苗族文化的瑰宝。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银饰在苗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装饰品,更承载着苗族人民的信仰、情感和历史记忆。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独特精湛,传统的银饰制作技艺代代相传,经过无数苗族工匠的精心打磨和雕琢,呈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这些银饰不仅在苗族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还在当地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苗族银饰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国际收藏市场的热门品种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从传承银饰的意义、银饰的制作工艺、银饰的流通和收藏、银饰的市场价值、银饰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苗族银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分析银饰在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银饰的制作工艺及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情况,探讨银饰在流通和收藏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分析银饰在市场中的价值和潜力,探讨银饰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通过对苗族银饰的研究,旨在挖掘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苗族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2. 正文2.1 传承银饰的意义苗族银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承银饰不仅仅是简单的工艺技术传承,更是对苗族先辈智慧和生活智慧的传承,是对苗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传承银饰的意义在于守护文化传统。
苗族银饰作为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通过传承银饰,可以使苗族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不至于在时代变迁中消失。
传承银饰还能够弘扬苗族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苗族文化。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b20aa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8.png)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苗族银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和信仰,是苗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苗族社会中,银饰不仅是女性的装饰品,更是一种身份、地位和文化的象征。
本文将就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进行探讨。
一、苗族银饰的价值1.文化价值苗族银饰在苗族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苗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和信仰。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独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苗族银饰中的图案纹饰和造型常常与苗族的传统宗教和风俗习惯有关,如龙凤、鸟兽、花草等图案广泛出现在苗族银饰中,这些图案不仅富丽多彩,还与苗族的神话传说和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代表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幸福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苗族银饰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2.价值观念苗族银饰在苗族社会中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苗族人民认为,银饰越多越华丽,则意味着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家庭越富有。
在苗族社会中,女性拥有着大量的银饰是一种幸福和自豪的表现,也是对家庭和祖先的尊重与敬仰。
苗族银饰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空间,一些稀有、精美的银饰作品常常成为收藏者和藏家们竞相追捧的对象,因此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3.历史价值苗族银饰的历史悠久,流传已久,是苗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见证物。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独特,传承至今,反映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苗族银饰也是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苗族人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对于了解苗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苗族银饰的传承发展1.传统工艺的传承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繁复、技艺精湛,包括原料选取、熔铸、捻丝、制片、刻花、焊接、打磨等数十个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倾注心血和智慧。
苗族银饰 讲
![苗族银饰 讲](https://img.taocdn.com/s3/m/2389f517650e52ea551898d7.png)
苗族银饰中独特的迁徙文化
• 苗族的银饰虽然出现较晚,但由于苗族口传文 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漫长的迁徙和征战的历程在 已经定居多年的苗族生活中依然刻下不可磨灭的烙 印,他们依然铭记着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 回忆着迁徙途中的风物,崇拜着祖先的勇敢顽强。 所以,他们银饰上对苗族长期的征战、迁徙历程、 迁徙文化多有反映。”苗族迁徙到西部山区以后, 不仅在水田里养鱼延续了在东方吃鱼的习惯,而且 在银饰上有充分的反映,鱼是苗族从头到脚各种银 饰少不了的纹样和造型。苗族银饰中还有一种独特 的饰物是响铃,不论是项圈还是挂牌、吊牌、围腰 吊饰,都常常佩有响铃,这也是一种迁徙的遗风。 在响铃声中,人们走过了一道道山水,前呼手应, 永不失散。
银饰特征
• 以大为美 • 以重为美 • 以多为美
以大为美
•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 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 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 者身高的一 半便是令人 信服的例证。堆大为山, 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 海,呈现出浩渺之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 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 来看是很有道理的。
以重为美
• 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 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 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 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 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 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 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 最重达200克。黎平苗族 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 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 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 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 标志。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银饰成为族 群的识别符号。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 祖先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 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 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 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 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 载体。
苗族传统银饰制作
![苗族传统银饰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1eda08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2.png)
苗族传统银饰制作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的苗族文化中,银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苗族银饰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给苗族人民的生活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苗族传统银饰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一、银饰的起源苗族银饰制作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
那个时期,苗族祖先开始使用银作为装饰品,以展现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饰逐渐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原材料的准备苗族银饰的制作主要使用的材料是纯银。
首先,银饰师傅需要将银块熔化,制成银液。
然后,将银液倒入模具中,等待银液凝固。
接下来,将凝固的银块进行锤打和拉伸,使其成为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三、银饰的雕刻苗族银饰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美的雕刻工艺。
银饰师傅们以手工雕刻的方式,在银块表面创作出各种纹饰和图案。
这些图案通常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寓意,如鱼、鸟、花等。
通过精湛的雕刻技术,苗族银饰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四、银饰的组装和装饰一旦雕刻完成,银饰的组装过程即开始。
银饰师傅们使用细银线将零件连接在一起,以确保银饰的完整性和牢固性。
同时,他们还会使用珍贵的宝石和珠子,如翡翠、玛瑙等,装饰银饰,使其更加华丽和引人注目。
五、银饰的抛光和镀饰为了使银饰更加光亮和耐用,银饰师傅们还需要进行抛光和镀饰的步骤。
他们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将银饰表面擦拭得光亮如新。
而有些银饰还会进行镀金或镀铂处理,使其更加美观和抗氧化。
六、银饰的保养苗族银饰虽然制作精美,但需得到良好的保养才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银饰不宜长时间接触空气和水。
存放时可以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干燥的布擦拭。
如果银饰出现暗黄或氧化的痕迹,可以使用专业的银饰清洁剂进行清洗。
七、银饰的文化意义苗族银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苗族人民将银饰视为吉祥和祝福的象征,戴着银饰可以保佑他们平安和幸福。
同时,银饰还体现了苗族人民的传统美学观念,传承和弘扬了苗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8231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1.png)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
闽东畲族和黔东南苗族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银饰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
我将比较分析这两个民族的银饰。
1.历史渊源:闽东畲族的银饰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代。
而黔东南苗族的银饰
文化起源于明代,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2.材质和制作工艺:闽东畲族的银饰多使用纯银作为原料,制作工艺精湛,常见的有
手串、耳环、项链等。
而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则多用五金合金作为原料,也有使用纯银的,
制作工艺注重雕刻和纹饰的设计,常见的有发簪、锁骨链、胸针等。
3.设计风格:闽东畲族的银饰注重简约、淡雅的设计风格,常见的纹饰有湖泊、山川、花鸟等自然景观。
而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则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和雕刻的精细,常见的纹饰
有龙凤、花鸟、人物等。
4.象征意义:闽东畲族的银饰被视为一种社交工具,人们在重要场合佩戴银饰以示个
人身份、阶级地位和财富。
而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则有着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头饰是妇
女成年礼的标志,锁骨链则是女性结婚后的重要饰品。
5.发展现状:在现代社会,随着小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闽东畲族和黔东南苗族的银
饰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传承。
不仅在传统节日和婚庆活动中被广泛使用,还成为旅游、民俗文化推广的一种方式。
闽东畲族和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文化在材质、制作工艺、设计风格、象征意义和发展现
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银饰都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是两个少数民
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3db874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1.png)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1. 引言1.1 银饰在苗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苗族银饰在苗族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银饰被视为象征着身份、地位和财富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承载着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表达。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独特精湛,每一件银饰都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苗族银饰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佩戴和珍藏,更在各种传统节日和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苗族银饰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苗族文化传统的活跃载体和弘扬者。
苗族银饰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苗族文化传统的象征和代表,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珍视。
在今天现代社会中,苗族银饰的重要地位依然不可替代,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1.2 银饰的历史渊源苗族银饰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苗族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据考证,苗族银饰起源于古代苗族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最初可能是用于装饰和礼仪用途。
苗族银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时人们使用原始的工具和技术,将银矿石提炼成银条,再经过锻打、刻制、镶嵌等工艺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银饰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银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苗族的传统婚礼、节日、祭祀等重要场合,人们都会佩戴各种银饰,以示身份和美化自己。
苗族银饰不仅具有装饰和保值的功能,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苗族银饰经历了多次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
苗族银饰的历史渊源不仅反映了苗族民族的智慧和勤劳,更传承和弘扬了苗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在当今社会,苗族银饰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统的延续。
2. 正文2.1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与特点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和风格。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e2e1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f.png)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民族,其银饰文化也是两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进行比较分析。
一、闽东畲族银饰闽东畲族是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的汉族的一个分支民族,其银饰制作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1.1 银饰种类多样闽东畲族的银饰种类繁多,包括耳饰、颈饰、臂饰、腕饰、胸饰、腰饰、脚饰等。
最具代表性的是畲族女性佩戴的银冠,冠上悬挂着各类饰物,如鹿角、珠子、铃铛等,形象生动。
1.2 制作工艺精细闽东畲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常使用融汇了丝织、锤打、雕刻等多种技艺的银丝,通过丝织、刻线、镶嵌等工艺将银丝制作成各种形态的饰品。
银饰上的纹饰多为植物花纹、动物纹样,线条流畅,精致美观。
1.3 富有象征意义闽东畲族的银饰富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身份地位和婚姻状况。
婚礼时女方佩戴的银饰数量多、造型独特,象征着她的婚姻幸福和地位尊贵。
二、黔东南苗族银饰黔东南苗族是中国境内分布最广的苗族分支,银饰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山地少数民族特色。
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制作工艺精湛,常使用纯银,饰物造型丰富多样。
银饰多以藤结、银雀、花卉、龙凤等为主题,线条流畅,纹饰精细,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2.2 色彩斑斓与闽东畲族银饰以纯银为主不同,黔东南苗族的银饰采用多种颜色的宝石和珠子进行点缀,使其在纹饰上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2.3 婚饰独特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婚嫁用品更为独特,最为著名的是银牙套和银脸套。
新娘婚礼时佩戴银牙套和银脸套,象征着纯洁和美丽,展示了苗族人民婚嫁习俗的独特魅力。
三、比较分析闽东畲族和黔东南苗族的银饰制作工艺都十分精湛,但制作工艺上略有不同。
闽东畲族注重雕刻和线条的精细处理,追求线条流畅,展示了精致的美感;而黔东南苗族则更注重纹饰的处理和色彩的点缀,注重体现山地民族的独特魅力。
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的审美文化研究
![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的审美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46994e1ed9ad51f01df29c.png)
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的审美文化研究作者:李策吾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4期摘要: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创造了丰富的非文化遗产,其中贵州黔东南的苗族银饰极具代表性,它们承载着这个民族的传统的审美文化模式、思维模式和民族性格,它们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特征。
关键词:苗族银饰;审美文化一、苗族银饰银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苗族古歌》开篇讲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造日月”,这里体现出了苗族先民在很早便开始利用银,银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银最早是用于对自身的保护。
学术界普遍认为苗族是蚩尤后裔,在经历涿鹿之战后,苗族先民离开了他们的故乡——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开始迁至边远山区,此后的中原王朝一直将苗族视为异己并对其不断发动战争。
从此,苗族一直处于迁徙的过程之中,在迁徙过程中,时时刻刻面临着对生命的考验与威胁,而银一方面可以鉴别食物是否有毒,另一方面银子光彩耀眼,可以恐吓野兽。
如此以来,银满足了苗人自身的发展需要,自然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银到银饰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银并不是首先就以银饰的形式出现,正如项链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人将兽骨、兽牙挂在脖子上,其目的是避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审美需求的提高,各式各样的项链才得以产生。
而苗族银饰的产生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它是一个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
苗族银饰以多、以大、以重为美、为荣。
贵州清水江一带的苗族,节日跳芦笙舞选偶期间,姑娘身戴银饰五六斤至十七八斤。
有的大银角重两斤多,有的银圈重五斤,一只手镯也有七八两。
苗族银饰的纹祥各种各样,以花、草、山雀、马、蝙蝠、螳螂、蜻蜓、狮、鹿、龙枫叶、蝴蝶、锦鸡、鱼等等为主要素材,这些纹祥记载了苗族的社会历史、图腾崇拜和传说,蕴含了苗族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苗族独立的审美视角和思维方法。
二、苗族银饰与审美文化审美文化是近几年学术界出现的专门用语,对此概念,众说纷纭。
“我们所说的民族审美文化,主要是指存在于少数民族中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现象,而且主要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c2d73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0.png)
闽东畲族与黔东南苗族的银饰比较分析畲族和苗族是中国的两个重要少数民族。
畲族分布在中国的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地,而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和云南等地。
这两个民族都以银饰为重要的文化标志。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闽东畲族和黔东南苗族的银饰。
一、畲族银饰畲族的银饰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和浙江三省的闽东、赣东和浙东地区。
畲族的银饰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畲族银饰的设计多源自自然界,如鱼、龙、虾、蚕等动物以及植物等,又像露珠、早霞、花朵等,这些设计都取材于畲族生活的自然环境。
畲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采用手工铸造、锯切、雕刻、倒模、钩丝、塑模等多种工艺,同时也运用深度加工、法式烧珐琅以及锡泥嵌等精湛技法达到每个细节的完美。
畲族银饰用银的含量很高,因为畲族人相信“白银”有着护身保平安的功效。
畲族银饰使用银子的数量远大于其他少数民族,尤其是在畲族妇女身上穿戴的银饰更为精美,银耳环、银手镯、银饰扣、银带钩、银脚镯等都是畲族婚嫁中不可缺少的礼品。
苗族银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和云南等省市,其中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居区的银饰最为著名。
苗族银饰的外型多样、造型传统、色彩艳丽,常常能够反映出苗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苗族银饰在设计与工艺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传统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了镶针、雕花、银丝拉丝、剪银和钉珠等工艺。
苗族银饰的特色也源自苗族人对银的独特认识。
苗族人相信白银是一种神秘的物质,不仅具有财富的象征意义,更代表着吉祥、祝福、繁荣和幸福的寓意。
因此,苗族银饰广泛应用在苗族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比如婚姻、丧葬、节庆、民俗等等。
1.造型设计上的差异畲族银饰的造型以自然元素为蓝本,象鱼、蚕、虾、蟹、龙等动物,还有植物花卉元素,线条自然流畅,呈现出一种自然、优美的感觉。
而苗族银饰则更多地表现出木鱼、滚轮、福柜、梭、釜炊等器物和生活工具,而这些器物又都带着吉祥的寓意,如福柜代表囤福聚财、梭代表家庭和睦、釜炊代表生活繁荣。
贵州少数民族银饰200心得体会
![贵州少数民族银饰200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cce5a9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2.png)
贵州少数民族银饰200心得体会
1、贵州苗族银饰基本可以覆盖人体的大部分,按佩戴部位的不同可分手饰、头饰、胸饰、颈饰等;按佩戴时间可分为日常普装饰及节日盛装饰等。
据相关资料考证,苗族银饰文化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
在传统的贵州苗族银饰文化中,银饰的金属特征不仅寓意着美好和财富,银质材料的造型与图案及纹样的组合还赋予银饰避邪功能,可以给苗人带来平安、吉祥和幸福。
贵州苗族银饰具有个体大、质量重、品种多以及款式丰富等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
2、贵州苗族银饰在原材料选择方面比较讲究,多采用成色较好的原料,其银饰产品历来凭借巧妙的构图、典雅的造型及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著称。
贵州苗族银饰图案纹样记载着苗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文化的原生态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苗族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性格及审美情趣。
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读图时代。
银饰符号作为图案纹样的一种,可以传情达意,形成一个成熟的苗族文化系统的符号世界。
从苗、汉银饰的比较探讨苗、汉文化的异同
![从苗、汉银饰的比较探讨苗、汉文化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ec26245731b765ce05081463.png)
从苗、汉银饰的比较探讨苗、汉文化的异同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分支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其中一个,尤其集中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是苗人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
安顺屯堡地区的汉族银饰也独具特色,由于历史文化,审美观念的不同,导致两个地区的银饰文化也有很大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对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这一民间艺术的调查研究与汉族银饰的比较来反映苗汉文化的不同,银饰的背后透视出各自浓郁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西江千户苗寨与安顺屯堡地区的实地考察,采访当地银匠师傅,结合图书馆的书籍,期刊,论文资料归纳总结出苗族银饰与汉族银饰的特点,风格,对苗,汉文化进行研究与分析。
希望能对苗,汉银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苗族银饰研究指导意见
![苗族银饰研究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f33765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6.png)
研究意见1.背景介绍:在进行苗族银饰研究之前,首先需要对苗族文化和历史进行适当的背景介绍。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苗族银饰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民族情感。
2.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在研究苗族银饰时,可以探索以下方面的问题:苗族银饰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不同款式和图案的意义、制作工艺和技术等。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苗族银饰的技艺和传统。
3.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苗族银饰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田野调查,包括采访苗族银饰制作者和佩戴者,观察制作过程;文献研究,包括查阅历史文献、学术论文和相关资料;实物分析,通过对苗族银饰进行材质、工艺、图案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以了解其特点和区别。
4.研究内容:在研究苗族银饰时,可以考虑以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不同款式和图案的意义及其在苗族社会中的角色;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包括银的提纯、铸造、雕刻等过程;苗族银饰与其他文化要素的关联,如服饰、建筑、习俗等;苗族银饰的历史变迁和现代传承等。
5.意义与影响:研究苗族银饰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和保护苗族文化遗产,还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交流。
苗族银饰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研究可以促进苗族银饰产业的发展和传统工艺的传承。
结论综上所述,研究苗族银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可以通过深入了解苗族银饰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苗族银饰的象征意义、制作工艺和历史变迁,进而提高对苗族文化的认知水平,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前景
苗族银饰文化的保护 湘西目前是国家 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区, 有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这 些文化遗产,是湘西各民族智慧与文明 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桥梁与纽带, 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也得承认,由于湘西地处偏远山区, 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一些珍贵的 民族民间文化事象正濒临消失,一些非 物质文化的项目和它所依存的生态环境 破坏严重,一些传统技艺濒临灭绝的危 险,特别是银饰的加工技艺与传承只局 限于一些老年艺人,银饰的加工后继乏 人,青黄不接。苗族银饰是苗族文化的 缩影,保护并发展湘西苗族银饰产业已 迫在眉睫。
总之,苗族银饰是民族文化的 载体,是苗族迁徙的“服饰史 书”,它既能让人们了解一个 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 情况,还能为学术界提供不可 多得的研究实物。苗族的银饰, 有如苗家人的太阳,千百年来 给苗族生存的世界带来光明与 祝福,向寂寥的宇宙和回归的 内心投射出灿烂之光,从而产 生出支撑苗家人生活美好的巨 大精神力量。开发与利用苗族 银饰资源,形成苗族银饰产业 势在必行,期待随着苗族银饰 的推广,带来世界服饰产业的 新革命。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流程:
1. 铸炼 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全部盖好,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 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钢槽内待其凝固。 2. 锤打 先将凝固的热银锤打紧实,再捶打成四方形长条,最后将银条捶打成直径3毫米的圆柱状细条。 3. 拉丝 将捶打好的细银条用矬子做好尖头,再用拉丝眼板拉丝。拉丝眼板一般分52 - 9 - 个直径不同的眼孔,若 一根银条经过52次拉丝,那么其直径与一根人的发丝差不多。 4. 搓丝 将拉好的细银丝放置在一起,用木质滚条将银丝线搓在一起。这种工艺让搓好的银丝具有独特的纹路和 韧性。 5. 掐丝 将搓好的银丝掐出不同的图案,嵌进事先做好的银丝框内。这个过程相当精细。银匠不需模具,全凭心 中想象,一气呵成。 6. 镶嵌加固 将事先手工打磨好的银珠摆放在需要镶嵌的位置,然后用焊枪整体加温。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温 度高则熔断银丝,温度低则镶嵌不牢固。 7. 洗涤 银匠们最后将整件饰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先用高温煮沸,去除污渍,然后用清水将银饰品表面洗涤干 净。
创新变化
◦ 苗族银饰的民族化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毋庸置疑,人类的需要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源泉,群 体的审美观念是艺术创造的规范。苗族银饰的
◦ 创新正是遵循这一逻辑而发生、发展的。由于对银 饰的需求,苗族对服装的审美意识逐渐同实用意识 分离开来,由物质需要的依存关系衍化成审美的主 客体关系。由于群体审美观念的规范,在艺术创新 的过程中,苗族银饰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 性。
流传范围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 广西、等省(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 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 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 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 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 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 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 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 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 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 字。
完
谢谢观赏
银,是万种风情
——苗族银饰文化研究
14数码 余璐
导言 导言
◦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 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 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 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 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 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 内涵的精神世界。
目 录
壹· 历史来源 贰· 制作工艺
四、实施湘西苗族银饰品牌战 略。湘西苗族银饰力求形成产 业,就应该树立品牌念识。首 先应该深挖苗族传统民间上艺 的潜力,实现苗族银饰与苗族 文化的有机结合,民族工艺与 现代艺术的完美统一,民族心 理与大众心理相吻合,特色文 化与求异心态相适应,做到银 饰款式民族化,工艺水准现代 化。其次,创造苗族银饰精品。 在各种装饰品的品种上,重点 开发拳头产品,创民族品牌, 申清专利,注册商标,实施知 识产权保护,防止假冒伪劣产 品。品牌将让苗族银饰具有市 场权,品牌是苗族银饰走向产 业化的通行证。因此,打造精 品,实施品牌战略,是苗族银 饰通向产业化的金钥匙。
三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 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 用银子来进行馈赠也是常事。
四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 不开银子或银饰物,常有些老 人,生前将银私藏,死后无人 知晓。至今,湘黔边区的苗族 同胞用银数量有增无减。
(一)银饰加工 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 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 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简单、小件的银饰制作快些,而雕花项圈或银帽则要花上五六天时间。若要 制作银片则更为费工,得先将银条摊开成大张薄片,然后照所需要的再剪成小块,放在模子里压成 粗形的花纹轮廓,再贴在松脂板上凿成细致的花纹。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手工操作完 成。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 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巧 夺天工的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特色。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 中高手很难完成。
(二)银饰制作原料 历史上的银饰加工原料主要为银元、银锭。也就是说,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 而复始,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银质货币,几乎全都投入了熔炉。正因为如此,各地银饰的银质纯度以当地 流行的银币为准。譬如民国时期黔东南境内是以雷山为界,其北边银料来自大洋,纯度较高,南边来自贰 毫,银饰成色较差。20世纪50年代后,党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众的风俗习惯,每年低价拨给苗族专用银。
影响和规定苗族 银饰造型的审美 观点很多,那么, 其中最根本的是 什么呢?苗族从古 至今都有“以钱 为饰”的习俗, 史料也显示, “钱”饰与银饰 是同时步入苗族 服饰领域的。这 种通过“以钱为 饰”所流露出来 的夸富心态,对 于苗族银饰的审 美价值取向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形成了苗族银饰 最基本的三大艺 术特征,即以大 为美,以重为美, 以多为美。
据苗族专家麻明进等人介绍, 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 其女性更胜,主要有四项: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 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而 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 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 其银饰的头帽、手镯、脚钏、 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全是 新买银子做成。为求“长命富 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 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 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
下面我个人就如何保护和发展湘西苗族银 饰产业提几点看法: 一、端本正源,构建湘西苗族银饰产业是 苗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银饰是苗族 外部形象的标志,是苗族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一个民 族的民族服饰 越有特色,民族文化越丰富、 民俗风情越浓烈、民族氛围越凝重,那么 它的民俗资源就越十富,越是具有经济发 展的潜力。苗族银饰是极具特色的民族资 源,是不可多得的巨大财富,要开发好、 利用好、保护好。但目前银饰市场较为混 乱,如个别导游或文人把代代相传的苗族 银帽、银链及其它银制品介绍为他族;大 量小商小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种现 象极大地欺骗了顾客,有损苗族人民的形 象。因此,必须端本正源,还苗族银饰真 身。
生存状况
由于对银饰的 大量需求,苗 族银匠业极为 兴旺发达。仅 黔东南境内, 以家庭为作坊 的银匠户便成 百上千,从事 过银饰加工的 人更是多达数 干。家庭作坊 多数为师徒传 袭的父子组合, 也有夫唱妇随 的夫妻组合。 这些作坊常是 农忙封炉,农 闲操锤,皆不 脱离农事活 动。
黔东南境内的苗族银匠可分为定点型和游走型两类。多数为定点型,他们在家承接加工银饰,服务于相 对封闭而形成区域格局的一寨或数寨,客户毫无例外来自本系,所以,也可称之为支系内部的银匠。定点型 银匠的分布和数量,依据区域环境及市场需求自然调节,以施洞、排羊、西江、湾水、王家牌等地较为典型。 游走型银匠同样以家庭为作坊,农闲季节则挑担外出,招揽生意。通常每人郡有自己的专门路线。他们并不 局限只为本系或本民族加工,对沿途数百里其他分支或民族的银饰款式都了然在腑,加工起来亦轻车熟路, 得心应手,所以也可称之为地域性银匠。湘西境内不仅苗族银匠多,而且出现了以霄山大沟乡的控拜、麻料、 马高为代表的银匠村。银匠村中数百户人家,80%以上以银饰加工为副业。农闲时节,村寨之中叮当之声不绝 于耳,炭火炉烟荡然于户,一派繁忙景象。游走型银匠皆出于银匠村,密集的加工力量迫使银匠村的一部分 人选择外出经营的方式。银匠村是湘西和贵州境内的一个奇特现象,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苗族银饰产品的知名度。有人说:“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 的,一个美丽的传说,一部著名的电影都往往可能带来无限的商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正处在一个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化将成为趋势。作为民族物质生产的苗族银饰产品,怎样解决信息闭塞、交通不畅、 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而求得更大的发展?首先必须运用先进技术,进行个面宣传。
二、加快步伐,把小打小闹的作坊经济迅速转 化为民族产业经济。现今苗族银饰大多数以手 上作坊为主,采取小打小闹的形式,边做边卖, 无标准可台,无质量可求,既费时、费料,且 产量不高,工艺不一,严重地制约着苗族银饰 产业的发展。因此,要立足大市场,精选优秀 的传统上艺,集结民间出类拔萃的工匠, 形成 款式传统化,用料精良化,工艺民族化,制作 手段现代化的银饰产业,批量生产苗族银饰。 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管理,有工艺特长, 有科学头脑的民族经济人才,大兴苗族银饰产 业,从而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千千万万个就业 岗位,实现国家提出就的转移和消化富余劳动 力的目标,加快苗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