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 X E X C式中: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 —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 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2 / 62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 .Graham)和金尼(G.F.Ki nnly )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D = L E 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C.2-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C.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表C.2-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表C.2-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极不成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呵护措施;或员工平安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纵规程
实际不成能
流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流露(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或连班作业,算“连续流露”)
2
每月一次流露
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呵护措施(如没有呵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纵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作过监测;或过去曾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000以上
装置
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15
潜在违反法规和尺度强制性条款
3人以工
地区影响
7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平安方针、制度、规定等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万以上
部分设备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2
不符合公司的平安操纵程序、规定
采纳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丈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70~160
C/3级
一般风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纵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20~70
D/4级
低风险
可考虑建立操纵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20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表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表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概述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是指对危险物质或危险作业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确定其引发事故的频率和后果的程度,并通过评价结果来加强危险物质或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措施。
LEC评价法具有简单、快速和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
LEC评价法的原理LEC评价法是基于对危险作业条件的分析,综合考虑以下三个因素来评价其危险性:1.损失事件的可能性(L)2.损失事件发生时造成的影响(E)3.损失事件的后果的严重性(C)L、E、C三个因素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其中,L代表概率,常以年度频次为衡量标准。
E和C通常采用财产和人命威胁的标准来定义。
LEC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其原理类似于风险矩阵方法,将它们与预设的标准相比较,并将危险性分为五个级别。
LEC评价法具体步骤LEC评价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损失事件(LOA)该步骤是为了明确评估的对象而进行的。
首先要将待评估的作业条件(LOA)明确规定为一个确定的损失事件,并给出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步骤2:确定发生的频率和影响损失事件的因素该步骤主要是为了确定评估损失事件(L, E, C)的因素、影响和发生的频率,并进行概率分析,确定各因素和影响对损失事件发生的贡献值。
步骤3:进行LEC分析该步骤主要是根据步骤2中确定的各因素和影响的贡献值,计算出评估结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将危险性分为五个级别。
步骤4:确定减轻或消除危险的措施根据LEC评价结果,确定减轻或消除危险的措施,使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
LEC评价法在实际中的应用LEC评价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险作业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如化工、石油、建筑等行业。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以适应不同的行业或特定任务的需求。
例如,对于一个化工企业的储罐区,可采用LEC评价法来评估其危险性,按照以下步骤展开:步骤一:确定损失事件(LOA)•储罐区泄漏步骤二:确定发生的频率和影响损失事件的因素•液体储存量•损坏储罐数量•容器维护历史•消防设施配置情况•作业规程步骤三:进行LEC分析•发生概率–1年一次 1–1年以上 2•影响程度–经济受损低于8000美元 1–经济受损8万美元以上 5•严重程度–伤亡人数0人 1–伤亡人数超过5人 5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将危险性分为五个级别,以评估储罐区的安全等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概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基于危险识别的原理,通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从而达到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评价目标、收集信息、危险源识别和分析、评估危险性、风险等级划分和控制建议。
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评估流程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的工作环境和受众,确定对哪些危险源进行评估。
2.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环境的布局、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职工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等。
3.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确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例如有害物质、高温、噪音等。
4.评估危险性:对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包括对危险源的频率、暴露时间、暴露容量等进行分析,计算潜在的损害程度。
5.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危险性的程度。
6.控制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的建议。
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应用范围1.制造业:评估制造业中的设备操作、物料运输和工艺流程等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2.石油化工:对于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包括高温、高压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处理等,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3.建筑施工:评估建筑施工现场的潜在危险源,如高处坠落、坍塌、电击等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4.机械制造:评估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机器设备操作、切削加工、电气设备等,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具有指导实践、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对于组织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地评估工作环境的危险性,才能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LEC法是常用于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种方法,全称为“Loss of Life Expectancy(寿命损失预期)法”。
它是根据作业条件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数值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将介绍LEC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LEC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潜在事故对人的影响进行估算,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该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确定伤害害、估算伤害后果、计算损失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伤害害确定伤害害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伤害机理和伤害效应。
危险源是造成伤害的条件,伤害机理是危险源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过程,伤害效应是人体受到伤害后的生理或心理影响。
第二步:估算伤害后果估算伤害后果主要包括伤害概率和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概率是指发生事故的概率;伤害严重程度是指发生事故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第三步:计算损失寿命计算损失寿命是将伤害后果转化为对人的寿命影响,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损失寿命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下面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LEC法的应用:案例一:厂房火灾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火灾,伤害机理是火灾对人体造成烧伤和中毒,伤害效应是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火灾的热能和烟雾浓度等指标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最后,根据损失寿命的数值,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案例二:工业装置泄漏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装置泄漏,伤害机理是泄漏物对人体造成中毒和烧伤,伤害效应是中毒和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可以通过泄漏的频率和装置的可靠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泄漏物的毒性和燃烧性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危险源的危险度通过此法来计算,即把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三种因素的量化值之乘积,作为该危险源的危险度,即:危险度D= L×E×C(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赋值标准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例子:
某工厂冲床无红外光电等保护装置,而未设计使用安全模,也无钩、夹等辅助工具,因此操作时可能发生冲手事故,发生事故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1、确定分值:
L值:属于相当可能,6
E值:属于每天作业,6
C值:致残、严重伤害,3,7
D值:108,25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是一种评估作业过程中潜在危险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和降低作业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风险。
这种方法通过量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危险等级划分,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一项作业中可能导致伤害或财产损失事件的可能性。
LEC评价法通过为每种潜在的事故分配一个概率值,将这种可能性量化了。
这些概率值是根据历史数据、专家意见或直接观察确定的。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是指员工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次数或时间。
频繁暴露于危险环境中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LEC评价法通过确定员工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次数或时间,评估这种风险。
3.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伤害或财产损失的程度。
LEC评价法通过为每种可能的事故后果分配一个严重性等级,将这种程度进行了量化和比较。
这些等级是根据事故的潜在影响确定的。
4.危险等级划分危险等级划分是根据上述三个因素的评价结果来划分的。
LEC评价法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将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得出一个综合的危险等级。
根据这个等级,可以更加有效地评估和比较不同作业的风险水平。
5.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危险等级,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等级的风险,需要采取多重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措施等,以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
对于低等级的风险,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较为简单的控制措施。
6.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是降低事故发生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明确的安全管理职责、完善的安全管理流程以及有效的安全管理和考核机制。
同时,还应当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7.安全教育及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法----评分法,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危险性用下式表示:D=L·E·C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当评价出的风险级别为3级、4级、5级或D值>70的,应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分值3.评价步骤(1)风险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危害的范围、性质和时间,现有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与运行经验的适应性等因素,还要考虑以往发生过的事故和同行业发生过的事故。
(2)********部负责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开展风险的评价、审核、汇总工作,各部门应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根据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
(3)评价过程中,各部门应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根据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
(3)********部组织各部门评价出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填写《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清单》,报工厂厂长批准,并负责下发传递给相关部门。
(三)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各部门应对对已辨识出的、存在于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对于一般危险源,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进行有效管理时,应考虑依如下顺序降低风险:a)消除,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b)替代,如使用低压电器;c)工程控制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d)标志/警告监测/或管理控制;e)作为最终手段,彻底予以技术改造;f)隔离;g)个体防护设备/用品。
2.对于重大危险源,应分别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健全重大管理的规章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一、风险评价公式是:
D=L×E×C
其中:D——危险性大小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三个因素的分值确定方法
(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按照表1的规定确定。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对照表
(二)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与作业活动类型无关,仅与作业活动时间长短有关,按照表2的规定确定。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三)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
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按照表3的规定确定。
表3 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对照表
三、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照表4的规定,划分危险程度,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表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汇总登记,确定控制级别和控制措施—— 逐一计算被辨识对象的各类事故模式下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后,以被辨识对象为 单位进行汇总、登记、填表。按照危险性 登记划分标准划定被辨识对象的控制级别。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汇总登记,确定控制级别和控制措施—— 以一个危险源点内相应级别事故模式的D值 算数和作为该源点的D值。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 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 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L——事故 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 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 成的后果。即:
• 作业条件危险性(D)= L × E × 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划定评价单元——以专业分工和生产作业 主体单位为基础,将待辨识对象划分为若 干个评价单元,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作 业条件人员及相关检修维护人员共同组成 评价小组,按照分工实施评价。
肇事故(对应于各类事故模式,下同),且截止 目前为止还没有或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 2)虽然国内(含太钢)尚未发生过此类事故或险 肇事故,但已证实存在着本质安全缺陷,且安全 防护装置、设施不健全或不能正常使用。 • 3)该工艺、设备长期非正常运行(包括超期服役、 超出设计能力运行、带病运行、安全防护装置和 设施异常状态下运行等)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查找被辨识对象可能产生的事故模式—— 各评价小组全面查找辨识对象可能产生的 各类事故模式(如:煤气泄露、着火、爆 炸等),分析具体事故模式所涉及的危险 因素。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调整评价单元——根据已查找出的事故模 式,对评价单元进行必要的调整。主要是 结合事故模式的涉及面、弥散程度来重新 划分点源和面源、大源和小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一、背景介绍在各种行业中,进行危险性评估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环节。
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是评估安全风险的常见方式之一。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1是一种高效的评估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作场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的详细信息。
二、评估方法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中,评估过程如下:1.列出所有与作业条件相关的危险因素在列出危险因素时,要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
通常,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等因素。
2.评估每个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在评估每个危险因素的危险性时,要考虑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和影响。
危险因素的可能性通常指发生该危险事件的概率,而影响通常指危险事件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或伤害的程度。
3.对评估结果进行加权在将评估结果进行加权时,会给出每个危险因素的分数。
这个分数是通过乘以每个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得到的。
4.计算总分在计算总分时,将每个危险因素的分数相加。
得到的总分越高,表示该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高。
5.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危险因素的优先级,并制定改进计划以降低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三、应用案例下面是一个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的实际案例:作业场所一家工业公司的生产车间。
危险因素列表1.使用大量的化学制品2.高温设备3.高噪声水平4.高压5.粉尘和烟雾6.强光照射7.色彩鲜艳的物品8.电气故障9.液体泄漏危险因素评估1.3(可能性)× 4(影响)= 122.4(可能性)× 3(影响)= 123.4(可能性)× 3(影响)= 124.3(可能性)× 4(影响)= 125.4(可能性)× 3(影响)= 126.3(可能性)× 2(影响)= 67.2(可能性)× 2(影响)= 48.3(可能性)× 3(影响)= 99.3(可能性)× 4(影响)= 12加权计算进行加权计算,评估结果如下:•作业条件危险性总分:91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危险因素的优先级,并制定改进计划以降低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作业环境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可行的
识别和评价作业风险的方法。
通过对作业条件的评估,能够识别和控制存
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作业安全。
此外,技
术流程可以提高作业条件安全性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更有利于改善作业
条件并确保作业安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识别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
评估危险程度、制定控制措施、措施实施、进行安全管理等。
首先,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如职业素质、熟练程度、时间安排、人员工作数量,如紧急情况处置能力等;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空气流动性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如机械失灵、缺少保
护装置等;劳动程序,如工作流程、操作技术、安全警示等。
其次,对每一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计算出
危险指标,根据计算出的危险指标,进行危险程度评估,以判断作业过程
中存在的危险程度,并对潜在危险作出控制。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保证作业环境和作业方式安全有效。
安全控制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控制、管
理控制和人工控制3类。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值按公式(1)计算:D = LEC (1)式中:D —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值;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的后果。
L:分数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数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6 相当可能0.2 极不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0.1 实际不可能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E: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0.5 非常罕见地暴露C:分数值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40 灾难,数人死亡或很大财产损失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一定的财产损失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的人身伤害或轻微、较小的财产损失D:风险水平等级等级名称风险值(D值)Ⅴ级可忽略风险<20Ⅳ级可容许风险20~70Ⅲ级中度风险71~160Ⅱ级重大风险161~320Ⅰ级不可容许风险>320对下列危险源存在时,可直接确定为中度风险、重大风险或不可容许风险: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b)不符合相关方的合理抱怨和要求的;c)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无控制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e)按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各类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场所和贮存区超过临界量的;f)根据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超过规定压力和蒸吨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也称LEC法)进行评价。
根据此方法,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分别给L、E、C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再根据三者的乘积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以下为L、E、C取值表及危险性分值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E)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危险性分值(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4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C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针对被评价的具体的作业条件,由有关人员(车间主任、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代表等)组成小组,依据过去的经历、有关的知识,经充分讨论,固定L、E、C的分数植;然后计算三个指标的乘积,得出危险性分值D;最后依D值大小确定风险等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2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E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包括四班三运转)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三个主要因数的评价方法如表1、2、3、4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L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