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重要纽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重要纽
带
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纽带
谈及社区教育,很多人将其混同于传统的一般学校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所谓社区教育是指社区群体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适应性教育和再社会化教育。这种教育是个大的范畴,体现在:一是对个体来说是终身教育;二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我们过去对学校教育比较重视,对社区教育、家庭教育重视不够。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认为,除了学校之外,还应动员家庭、社区这样一些教育要素参与对社区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关怀和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而青少年是在社区、家庭和学校三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不同的环境、内容和方式,因此如果使这三者进行有效的衔接,就可以使青少年得到全面发展,更加健康成长。几年来,我们青村镇社区学校在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效衔接方面作了一些有效的实践。
一、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大环境,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果。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是比较传统的,主要是对青少年爱心、文明礼貌、劳动、优良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比较正规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德育教育和能力培养; 而社区教育面就比较广泛,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有家庭和学校教育未包含的内容,如社会公德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基本是从正面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成长,但社区教育如果在社会公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跟不上,那么青少年对接受到的家庭和学校的
正面教育就可能在碰到社会负面影响时产生迷惑、动摇和放弃。如我们常常遇到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中受到的爱护公物的教育与社会公用设施被人为破坏形成的反差;拾金不昧的美德与社会上少数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的对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与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冷漠现象等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如果社区教育把社区的文明建设教育搞的有声有色,社区文明程度提高,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所受的教育与社区的实际现状相一致,社区教育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必然会给青少年提供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为此,几年来,我们利用“小手牵大手”、“携手走进新农村”、“一村一课”、“移动办学”、“文化科技下乡”、“百万市民学礼仪”、“专业农民培训”、“送课进村”、“星级村民学校建设”等活动,大力宣传社会公德,弘扬先进事迹,为青少年参加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提供舞台,为文明青村的创建,做出了我们社区学校应有的贡献。
二、担当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让社区教育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绿色保障。
我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跑,社会大环境、大气候,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既有利又有弊。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现象。如,家庭育子成材意识的增强与重智轻德的偏差;家庭经济收入与孩子超前消费的失调;社会信息量增多与家庭可控性减少等等,学校教育中重分数轻道德,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成绩轻身体锻炼等现象,都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偏差。据调查,很多学生在家庭中享受的多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劳动工具都不会使用,不会洗衣做饭的更是占了大多数,一个在校的优秀学生,一到社会上无法生存的例子也不少见。我们曾对中小学生进行过随机调查,发现学生在学校劳动、卫生表现优秀,但他们回家能坚持参加家务劳动,自己动手洗手帕的只占10%左右,参加过社区卫室扫除的几乎为零。而其他学生在
班级都是劳动的骨干,为什么回到家里却是另外一个角色呢,这些现象说明了家庭教育的偏差导致了“重智轻德”现象的出现。
为此我们青村镇社区学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活动,如:“家庭联谊”、“我做合格小公民”、“争做优秀青少年”、
“扶老助残”、“双休日少儿免费书画班”、“双休日少儿免费剪纸班”及文娱表演等,让青少年们积极参与,把在社区的生活时间变成受教育的时间,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敬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他们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某些空白的社会生存知识得到补充。
其次,我们利用社区社会生产力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让社区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不足。而今校园象牙塔式的生活、填充式教育,束缚着学生思想和情感,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适应性,就必须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如通过文化部门把优秀影片介绍给学生,邀请学校参加社区文艺演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邀请学生外出参观企事业、建设工地,接触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艰辛和伟大,珍惜美好的学习环境。这种做法既受学生欢迎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利用社区学校有效的、现存的教育资源,充发挖掘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或场所,建立社区德育基地,是社区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旧思想观念的冲击、外来思想的输入、新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在不同程度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念、生活态度和工作动机,而此时,恰好是他们人生中可塑性最强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的关健时期,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务之急。如成立百老讲师团、青少年之家、开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开展各类教育娱乐活动,聆听先辈的革命事迹等活动来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和引导学生。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潜移默化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作为家长从本质上都望子成龙、成凤,成为有用人才的,但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和社会阅历的不同,教育子女的思想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很多缺乏科学性。因此我们认为在社区学校内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以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通过
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方式,帮助家长了解现代中小幼学生的心理特点,知道自己孩子的心理和需要;告诉他们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视教育孩子,应多关心、多了解、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做孩子的“朋友”,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人格。
针对家长的下岗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我们社区学校会同镇工会、镇民政等社区教育力量,为家长分忧解难,使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促进剂。首先我们联合镇妇女学校对下岗职工加强引导,稳定他们的思想,定期举办下岗职工和子女座谈会,开展“家长下岗,社会分忧”的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父母,行动上体贴父母。同时,在社区开展“希望工程”,呼吁社区成员慷慨解囊资助困难的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多关心他们,从而加深了社区与家庭之间的情感,使他们更愿意与社区合作。
通过这样多方努力,不仅使青少年受到的教育更全面,而且使社区教育内容更广泛,推动了整个社会知识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断改进,为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 , 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育的横向结构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三大体系组成的,三大体系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三大体系的衔接出现了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就会受到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