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重要纽带

合集下载

学校与社区间沟通合作工作计划

学校与社区间沟通合作工作计划

学校与社区间沟通合作工作计划一、前言学校与社区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大组成部分,在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

2. 加强学校与社区在教育资源、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3. 增进学校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形成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1.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1)设立学校与社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2)建立学校与社区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微信群、QQ群等现代通讯手段,及时发布学校新闻、活动信息,同时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2. 加强教育资源合作(1)学校可邀请社区内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等开展讲座、报告等活动,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

(2)学校可向社区开放图书馆、体育设施等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

(3)鼓励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共同举办文化活动(1)学校与社区可联合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展示学校与社区的文化成果,增进相互了解。

(2)组织学校师生参与社区的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增进社区居民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可。

4. 加强安全教育合作(1)学校与社区可共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学校周边的治安管理,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四、工作计划执行与监督1. 学校与社区应指定专人负责本工作计划的执行与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 定期对工作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学校与社区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

1. 介绍: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作为幼儿早期教育的两大支柱,如何有效地融合起来,共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融合我们来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社区应该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育人合力。

3. 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融合社区教育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地位也不可忽视。

社区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教育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等,这些资源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学校需要与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4. 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比如家长会、亲子游园活动等,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

学校还可以邀请社区资源人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亲子活动等,让社区教育资源真正走进学校,为幼儿带来更多丰富的学习体验。

5. 总结和展望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广度。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加强合作,为幼儿们打造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的成长添砖加瓦。

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益的教育理念,它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作者:李珍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2期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以健康的发展,特别对于我们的民族学校学生来说,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还需要社会和家庭诸方面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又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作为专职教育机关,有着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有经验丰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门教育工作者。

同时,学校具有青少年学生集中、环境影响好、规章制度健全、育人周期长等明显教育优势,并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

因此,学校里理所应当在教育合力中起主导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个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势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活。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从而为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机渗入提供机会。

例如,有些学生旷课,或者利用放学后的空余时间去网吧,游戏室等。

做为家长要掌握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控制好子女的空余时间。

社会应规范管理,禁止学生进入这些场所。

在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家庭,有家长的督促;在社会,有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

因此,搞好三种教育的衔接,是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第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思想教育,在校外会被某个家长或朋友的几句话冲得一干二净。

例如有些学生早读课迟到,家长却帮学生找理由或老师自己包揽责任。

如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那么,他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

如何凝聚家校社,发挥协同育人的力量

如何凝聚家校社,发挥协同育人的力量

社会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学校教育要积极开发和整合社会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支持。 社会资源可以包括社区资源、企业资 源、专业机构资源等,通过与这些资 源的合作,学校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
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要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建 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
学习条件和环境。
学校教育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与融 合
建立家校社的共识,共同关注孩子 的发展和成长。
着重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的 责任和义务。
建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
确定共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领导能力或社会责任
感。 强调共同的价值观,例如尊重他人、
诚实守信或团队合作。 确保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目标
和价值观上的一致性。
建立合作共赢的机制
教育改革与家校社合作的推进
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从传统的单向教育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转变 加强教师培训和家长教育,提高家校社合作的质量和效果 建立学校、家长和社区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国际经验与家校社合作的借鉴
学习国外先进的家校社合作模式和经验,融入中国的实际情况 借鉴国外成功的家校社合作案例,制定适合中国的合作策略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家校社合作的国际化水平
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和情感支持 传授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提供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就业机会
原则:全面、公正、可持续的优化 措施和机制

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说明报告

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说明报告

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说明报告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和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积极认真贯彻落实了《县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方案》。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沟通,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深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系统化建设,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深入衔接、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协同效应,促进社会化、开放化教育格局。

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下,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能力,整体提升我校青少年学生成长环境和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重点工作(一)巩固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整体提升“三结合”教育水平1.我校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加— 1 —强“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多举措巩固和完善“三结合”教育机制。

坚持把“三结合”工作纳入年度重要议事内容,加强统筹指导、工作研究和安排部署,进行年初安排,年中推进,年末总结。

2.我校持续发挥学校在“三结合”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三结合”教育工作机制,加强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党政工团(队)为核心、学校党员干部为骨干、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机制。

3.学校建立的家长学校、家委会不断完善教育及联系功能。

学校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座谈会、校园开放日、学校家庭社区同活动、学生共帮扶等途径和形式,深化学校、家庭、社区的相互联系,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由学校及教师主导模式向家长、学生、社区共同参与模式转变,做到学校教育、教师家访、社区联系、家庭互动相结合,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落实落细共同育人职责。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融合:共建共享的成长乐园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融合:共建共享的成长乐园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融合:共建共享的成长乐园一、前言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站,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

共建共享的成长乐园,既是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家庭教育在幼儿园融合中的作用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中,家长应扮演着引导者和榜样的角色,与教师一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需要家园合作来支持。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家庭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搭建桥梁。

三、社区教育在幼儿园融合中的作用1. 社区资源的整合: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支撑。

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志愿者的参与、社区公共设施的利用等都可以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

2. 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如社区义工服务、社区志愿者活动等,让孩子们在社区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四、共建共享的成长乐园1. 家校共育的合作模式:幼儿园应当与家庭和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这需要家长、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负责。

2. 良好的成长环境建设:共建共享的成长乐园,需要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是一种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应该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通过这样的共建共享的成长乐园,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全面健康成长的需求,培养出更多能够独立、自信地面对生活的下一代。

小学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

小学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

小学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要求,经过学校调查研究,准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探索新形势下“三位一体”教育的机制、内容和方法。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九年义务教育一流学校的目标,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为构建和谐石城提供人力支撑。

二、措施和内容(一)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协调指导组。

组长:苏斌副组长:吕敏郭黎峰成员:李靓滢李世勤薛子豪胡明星赵东斌刘冉杜月赵迁爱郑洁(二)主要工作内容是: 对学校、家庭、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沟通,使三者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合力; 利用社区这个平台,协调指导未成年人参与校外社会实践体验教育; 协调指导学校、社区办好家长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家庭教育等。

具体负责制定全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实施方案; 对教育工作进行协调、检查、指导; 及时总结教育的经验,进行相互交流; 不断探索、总结、完善“三位一体”教育的机制、内容、方法; 建立健全“三位一体”教育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三)工作职责:(1) 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

(2) 主动配合学校和学校关工委在寒暑假、双休日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体验教育。

(3) 主动配合学校办好家长学校。

(4) 总结学校和学校关工委开展“三位一体”教育工作;(5) 主动配合其它工作小组共同开展好有关活动。

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教育融合

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教育融合

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1.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则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起来,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关乎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着幼儿园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展开探讨。

2.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作为孩子教育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成长的地方,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不仅是孩子学习生活的温暖港湾,更是情感、价值观、行为习惯的源头。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融合必须得到重视。

3. 幼儿园家庭教育融合的现状与问题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多样化,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幼儿园家庭教育融合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缺乏必要的关注与重视,导致孩子的成长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难以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职责。

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不利于融合教育的开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儿园家庭教育的融合,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4. 幼儿园家庭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方法为了实现幼儿园家庭教育的融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家校联系。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联动机制,促进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开展家长教育。

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

(3)建立家园共育评台。

幼儿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家园共育互动评台,为家长提供教育沟通、孩子成长记录、教育资源等服务,促进家园共育的深度融合。

5. 社区教育的融合社区教育是指社区中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社区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幼儿园社区教育的融合,意味着将社区资源与教育需求相结合,共同育人,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家庭、社会、学校三合力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家庭、社会、学校三合力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家庭、社会、学校三合力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系统中,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切关系的子系统,也是互相独立的教育领域。

在三者互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学校教育为主”“以家庭教育为基”“以社会教育为平台”的结合原则,再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两两”结合,从而构建完整、和谐的育人格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作为一个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有完善的教学设备、优质的师资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

在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结合中,应以学校教育为阵地。

学校可以对根据自身的条件对学生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影响,给学生传授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会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最适切得知识与技能。

这样的教育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教育,培育出来的学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所以,在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的原则,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的一个场所,它是最初的教育、最早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它在教育系统中是最基本的教育。

孩子从呱呱坠地直至长大成人,都受家庭成员的教育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语言、行为、情感态度方面的影响尤为深远。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校教育的影响更为深刻,更为长远。

所以,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必须要在育人格局中纳入家庭教育,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健全的人格。

因此,在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时候,应当遵循“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原则。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够走上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仅仅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这个大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改造。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策略的实践思路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策略的实践思路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策略的实践思路摘要: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当中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且之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提出要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与协调一致。

因此,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与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策略1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分析协同育人,是指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这种育人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彰显育人效果的过程,更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将孩子变成人。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负责孩子的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它可以将孩子变成才。

学校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孩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在学校里,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认识到更多的人和事,这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2.1以学校为中心,发挥“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主导作用健全“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为知识教育的主要通道和人格涵养的主战场,在“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中,学校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不可动摇的主导作用,这种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其对家庭、社会的直接性影响与互动性促进。

首先,学校应树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改变以往重知识传授、轻人格涵养的教育方式,将“立德树人”放在学校教育过程的中心。

通过对于学生成长过程的把握,密切学校与学生关系,使得学校教育贴近学生、贴近成长。

其次,学校应切实加强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将之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

搭建便捷平台,健全体制机制,试点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为学校与家庭构建起连心桥梁。

教育工作者的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整合

教育工作者的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整合

教育工作者的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整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在教育过程中,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整合被普遍认为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和社区资源整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一、家校合作的意义与效果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校合作能够使学校和家庭共同肩负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形成教育共同体。

家校合作具有以下意义和效果。

首先,家校合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更全面,能够及时给予孩子学习的激励和指导,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家校合作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家长通过与教育工作者的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并与学校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

学校可以向家长介绍学习资料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家里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辅导;而家长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二、教育工作者参与社区资源整合的必要性社区资源是指社区中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支持的各种资源,包括社区的专业人才、场所设施、文化活动和社会团体等。

教育工作者参与社区资源整合具有以下必要性。

首先,社区资源整合能够拓宽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视野。

通过与社区资源进行合作,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其次,社区资源整合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社区资源中的专业人才可以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最后,社区资源整合能够促进学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

学校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应该与社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概述: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境,它们在塑造孩子的品德、智力和社交技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协同育人,可以提供一个全面而积极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家庭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品德品质。

家长应与学校和社区保持紧密合作,分享教育资源和经验,共同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为他们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场所。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环境。

社区的作用:社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孩子在社区中建立社交关系、参与社区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区应该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并与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成长支持。

协同育人的策略:- 加强家校沟通: 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孩子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

- 建立家校社区合作机制: 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共同规划和实施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

-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电脑等设施,以满足孩子的研究需求。

- 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教育: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的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结论: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协同育人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关键。

家庭、学校和社区应紧密合作,为孩子提供全面而积极的成长环境。

通过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我们能够共同培养出更加优秀、健康、有责任心的新一代。

社区教育对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素质提升的影响研究

社区教育对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素质提升的影响研究

社区教育对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素质提升的影响研究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庭成员进行的教育和培养。

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提升家庭教育素质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教育对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素质提升的影响,分析社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社区教育对家庭教育素质提升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区教育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庭成员进行的教育和培养,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提升家庭教育素质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社区教育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首先,社区教育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社区教育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社区教育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其次,社区教育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提升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和素质。

社区教育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提升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和素质。

社区教育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提升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和素质。

最后,社区教育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建立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建立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摘要】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重任,是当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培养幼儿的教育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

社区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实践探索的热点。

本文就如何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教育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行有效尝试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优势;有效策略幼儿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

幼儿教育的成败直接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因此探索幼儿教育工作,有效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密切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广大从事幼教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幼儿教师探索的重大课题,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1 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密切配合,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发挥教育合力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纲要》为幼儿教育指出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幼儿园为桥梁,建立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家庭、幼儿园、社区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产生着不同的教育效果。

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幼儿园拥有一支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幼教队伍,她们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她们系统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只有建立以幼儿园为主导的社区教育中心,有效衔接协调家庭和社区教育,凝聚家、园、社区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幼儿园是架起家庭和社区的桥梁和纽带,它通过幼儿园作用于幼儿而辐射千家万户及社区环境。

居委会的社区教育与学校合作

居委会的社区教育与学校合作

居委会的社区教育与学校合作社区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居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旨在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和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而与学校的合作,可以为社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专业指导,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居委会的社区教育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合作的具体形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合作的重要性居委会的社区教育与学校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区教育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拥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可以为社区教育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学校也可以从社区教育中获取到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其次,合作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区教育与学校合作可以将社会资源更加合理地利用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同时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最后,合作可以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学校的专业经验和教学理念可以为社区教育注入新的动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其教育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合作的具体形式居委会的社区教育与学校的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首先,可以开展校园活动。

居委会可以与学校一起策划并组织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动,为学生和社区居民提供共同参与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交流和互动。

其次,可以开展课程合作。

学校可以为居委会的社区教育提供一些专业课程,比如音乐、美术等,扩大社区教育的教育内容和范围。

同时,社区教育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实践课程,比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丰富学校教学的实践环节。

最后,可以开展师资培训。

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居委会进行培训,提升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合作取得的成效居委会的社区教育与学校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首先,合作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校的专业师资和资源被更好地利用起来,同时社区教育也为学校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教育元素,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优化利用。

其次,合作丰富了教育内容和形式。

家校社区 协同育人

家校社区 协同育人

家校社区协同育人作者:黄丽霞来源:《师道·教研》2019年第08期要想开展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应该积极建立起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立体式、开放式、全天候、全覆盖的网络体系,根据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各自特点,充分挖掘家庭、社区教育资源,重视其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

学校、家庭、社区三者既是一个整体、又要区别对待,这三部分缺一不可。

因此,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可以使三者之间无缝对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的理想状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尽其责,在明确各自任务与定位的基础上,达到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1.发挥学校的指挥作用。

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

家庭是人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深远的。

所以家庭教育中有许多方面又反作用于学校教育,家庭德育出现了问题对学校的德育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家庭作为德育的基础和起点,对学校德育起着重要辅助作用。

2.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在德育中的作用。

通过家长学校,告知家长当前学生德育的主题和任务,并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探讨怎样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家长等问题,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情况,形成学校与家庭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良性机制,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学校和德育指导委员会可以培训教师,让教师通过家访解决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问题。

让家长在与教师的接触中产生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再对家长提出促使其进步的目标要求。

4.创新家访形式,提升家访质量。

学校要求教师家访的目的要明确,教师家访要讲方法、讲策略,不要告黑状、不要批评学生,更不能指责家长,以鼓励为主,赏识为主,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家长产生对立情绪。

同时加强家访的形式和途径探讨,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家校联系卡等形式,保证家校联系零距离。

如何促进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

如何促进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

添加标题
制定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发展 的政策
建立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发展 的评价体系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案例
家庭与学校合作: 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成为学校教育 的合作者,共同参 与教学活动和决策
社会资源整合:利用 社会资源,如社区、 企业、公共机构等, 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和帮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教育的现状:政府、企业、社 区等多元化的参与,以及在线教育 的迅猛发展
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 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共同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社会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社会教育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个体发掘自身潜 能,提高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 平
家庭教育与社会 教育协同发展的 挑战与对策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发展的挑战
教育观念差异:家庭教育更注重个性培养,社会教育更注重集体主义 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协同发展 教育目标不一致:家庭希望孩子成才,社会希望满足公共利益 教育方法不匹配:家庭教育注重情感交流,社会教育注重知识传授
社会教育在孩子的 成长过程中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它 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和补充,能够满足 孩子的多样化需求, 促进其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和社会 教育的协同发展, 有利于形成教育 合力,提高教育 效果,培养出更 多优秀的人才。
社会教育的发展 趋势
社会教育的定义和形式
单击添加标题
定义:社会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等多元化的教育主体,利用各种教 育资源,培养个体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社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社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研究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社区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社区教育是指社区内各种机构和组织为了满足居民的学习、教育和培训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教育服务和资源。

社区教育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补充,帮助家长更好地育儿,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文将探讨社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并分析其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首先,社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需要明确。

社区教育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亲子教育课程、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帮助家长提升育儿技能和家庭教育意识。

此外,社区教育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如兴趣班、培训课程、社会实践等,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其次,社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区教育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家庭教育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如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家庭教育理念不够科学、家庭教育环境不够良好等。

而社区教育可以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其次,社区教育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活动,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升综合素质。

此外,社区教育还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补充和延伸。

家庭教育虽然重要,但无法涵盖孩子的全部教育需求,而社区教育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最后,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需要加强社区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要加强社区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社区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社区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最后,要加强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作和配合,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联动机制,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社区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孩子提供学习资源和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补充和延伸。

幼儿园社区参与与服务

幼儿园社区参与与服务

幼儿园社区参与与服务一、引言幼儿园社区参与与服务是指幼儿园积极融入当地社区,与社区居民合作,为社区提供各类教育和服务。

这种参与和服务旨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园社区参与与服务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幼儿园与社区的互动1. 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幼儿园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

比如,可以邀请社区专业人士开展相关课程,如艺术、音乐和体育等,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同时,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图书馆合作,定期组织图书馆参观活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 社区活动与幼儿园教学的结合幼儿园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如文化节庆、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幼儿园也可以将社区的活动融入到教学中,提供更加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幼儿园社区服务的形式1. 家访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访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通过家访,幼儿园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服务。

同时,家长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2. 社区义务劳动幼儿园可以积极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社区的义务劳动活动,如社区环境保护、社区公益活动等。

通过参与实际行动,幼儿能够培养劳动习惯和责任感,感受到奉献和付出的喜悦。

同时,这种参与也能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和凝聚力,推动社区的发展与进步。

四、幼儿园社区参与与服务的意义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社区参与与服务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与成长空间。

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体育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的服务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重要纽带让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纽带谈及社区教育,很多人将其混同于传统的一般学校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所谓社区教育是指社区群体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适应性教育和再社会化教育。

这种教育是个大的范畴,体现在:一是对个体来说是终身教育;二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我们过去对学校教育比较重视,对社区教育、家庭教育重视不够。

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认为,除了学校之外,还应动员家庭、社区这样一些教育要素参与对社区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关怀和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

而青少年是在社区、家庭和学校三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不同的环境、内容和方式,因此如果使这三者进行有效的衔接,就可以使青少年得到全面发展,更加健康成长。

几年来,我们青村镇社区学校在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效衔接方面作了一些有效的实践。

一、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大环境,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果。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是比较传统的,主要是对青少年爱心、文明礼貌、劳动、优良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比较正规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德育教育和能力培养; 而社区教育面就比较广泛,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有家庭和学校教育未包含的内容,如社会公德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基本是从正面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成长,但社区教育如果在社会公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跟不上,那么青少年对接受到的家庭和学校的正面教育就可能在碰到社会负面影响时产生迷惑、动摇和放弃。

如我们常常遇到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中受到的爱护公物的教育与社会公用设施被人为破坏形成的反差;拾金不昧的美德与社会上少数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的对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与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冷漠现象等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

如果社区教育把社区的文明建设教育搞的有声有色,社区文明程度提高,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所受的教育与社区的实际现状相一致,社区教育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必然会给青少年提供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为此,几年来,我们利用“小手牵大手”、“携手走进新农村”、“一村一课”、“移动办学”、“文化科技下乡”、“百万市民学礼仪”、“专业农民培训”、“送课进村”、“星级村民学校建设”等活动,大力宣传社会公德,弘扬先进事迹,为青少年参加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提供舞台,为文明青村的创建,做出了我们社区学校应有的贡献。

二、担当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让社区教育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绿色保障。

我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跑,社会大环境、大气候,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既有利又有弊。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现象。

如,家庭育子成材意识的增强与重智轻德的偏差;家庭经济收入与孩子超前消费的失调;社会信息量增多与家庭可控性减少等等,学校教育中重分数轻道德,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成绩轻身体锻炼等现象,都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偏差。

据调查,很多学生在家庭中享受的多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劳动工具都不会使用,不会洗衣做饭的更是占了大多数,一个在校的优秀学生,一到社会上无法生存的例子也不少见。

我们曾对中小学生进行过随机调查,发现学生在学校劳动、卫生表现优秀,但他们回家能坚持参加家务劳动,自己动手洗手帕的只占10%左右,参加过社区卫室扫除的几乎为零。

而其他学生在班级都是劳动的骨干,为什么回到家里却是另外一个角色呢,这些现象说明了家庭教育的偏差导致了“重智轻德”现象的出现。

为此我们青村镇社区学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活动,如:“家庭联谊”、“我做合格小公民”、“争做优秀青少年”、“扶老助残”、“双休日少儿免费书画班”、“双休日少儿免费剪纸班”及文娱表演等,让青少年们积极参与,把在社区的生活时间变成受教育的时间,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敬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他们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某些空白的社会生存知识得到补充。

其次,我们利用社区社会生产力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让社区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不足。

而今校园象牙塔式的生活、填充式教育,束缚着学生思想和情感,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适应性,就必须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如通过文化部门把优秀影片介绍给学生,邀请学校参加社区文艺演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邀请学生外出参观企事业、建设工地,接触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艰辛和伟大,珍惜美好的学习环境。

这种做法既受学生欢迎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利用社区学校有效的、现存的教育资源,充发挖掘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或场所,建立社区德育基地,是社区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旧思想观念的冲击、外来思想的输入、新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在不同程度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念、生活态度和工作动机,而此时,恰好是他们人生中可塑性最强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的关健时期,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务之急。

如成立百老讲师团、青少年之家、开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开展各类教育娱乐活动,聆听先辈的革命事迹等活动来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和引导学生。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长的潜移默化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作为家长从本质上都望子成龙、成凤,成为有用人才的,但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和社会阅历的不同,教育子女的思想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很多缺乏科学性。

因此我们认为在社区学校内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以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

通过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方式,帮助家长了解现代中小幼学生的心理特点,知道自己孩子的心理和需要;告诉他们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视教育孩子,应多关心、多了解、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做孩子的“朋友”,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人格。

针对家长的下岗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我们社区学校会同镇工会、镇民政等社区教育力量,为家长分忧解难,使社区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促进剂。

首先我们联合镇妇女学校对下岗职工加强引导,稳定他们的思想,定期举办下岗职工和子女座谈会,开展“家长下岗,社会分忧”的活动。

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父母,行动上体贴父母。

同时,在社区开展“希望工程”,呼吁社区成员慷慨解囊资助困难的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多关心他们,从而加深了社区与家庭之间的情感,使他们更愿意与社区合作。

通过这样多方努力,不仅使青少年受到的教育更全面,而且使社区教育内容更广泛,推动了整个社会知识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断改进,为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 , 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育的横向结构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三大体系组成的,三大体系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三大体系的衔接出现了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就会受到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以及社区教育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种种反作用力。

如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和传递是通过社会环境产生的,而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忽视了社区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事倍功半,这己是摆在我们面前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如不联手共建、齐抓共管,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例如青少年痴迷于上网,家庭和学校己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若社区教育配合相应的做法,举办丰富多彰的活动内容,吸引青少年参加,这种现象可得到有效的改观。

据粗略统计,青少年在校时间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尤其是节假日都是在社区内度过的。

他们需要玩耍、需要朋友、需要观察世界、交流信息、学习生活,因此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有效衔接,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机制。

我国的教育资源较为分散,学校正规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不起来,需要社区教育来承接,对于社区这块重要阵地,如果正确思想文化不去占领,那么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影响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也对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学校的德育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毫无疑问,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因此,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必须敢于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社区变为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

同时,要在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清除社区内危害青少华健康成长的精神垃圾,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社区大环境。

实践证明,只要政府重视指导,学校积极参与,社区齐抓共管,社区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广泛开展起来,从而有效地改善社会大环境,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社区教育对青少年再社会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教育不能仅靠家庭和学校,也要靠社区。

特别是失学失业的人,问题更为突出。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尚不能完全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化,必须由社区教育继续承接,使他们再社会化,做合格的社会成员。

针对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做好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 ,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邓小平同志早就强调“从事参加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进步。

”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支持和鼓励中小学向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居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收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探索出符合中小学特点的教育与社会结合形式。

这也说明了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性。

为此,几年来我们青村镇社区学校不断摸索社区学校教学点(即村民学校)的建设,在软件和硬件上加以规范,特别是教学点在开展未成年人双休日、节假日教育和娱乐活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实践,为青村镇的文明创建和青村镇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开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要抓好这一环,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制定目标,社区、学校和家庭才能携手共建社会教育大课堂,使青少年在全社会的关怀下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