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启示

合集下载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某一种或某些种类的资产转变为可进行交易和分散所有权的证券工具,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流通。

资产证券化曾被认为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风险分散。

在国外,资产证券化已经成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仍面临一些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较为滞后,规模较小。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发行数量较少。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累计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不足2000只,资产规模也不足1.5万亿。

尤其是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明显偏小。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多元化产品。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多集中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和企业应收账款等领域,产品种类缺乏多样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市场上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差,无法有效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仍需完善。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审批程序繁琐、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投资者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导致市场不够规范。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管理仍需加强。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从风险的角度来重新配置资产和责任,然而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风险管理方面尚存在不足,如信用风险管理、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应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制定更加友好的政策和法规,简化审批和注册程序,促进市场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从而实现融资和风险转移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

我国自1997年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到目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1.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始于1997年,在最初的几年里,只进行了少量的试点项目,并未形成规模。

2005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发布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法规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和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多个领域。

2.发展成就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首先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国已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并且良好的市场表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逐渐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

其次是业务创新不断推进,除了传统的信贷、房地产等领域,还涉及到了农业、旅游、环保等新兴领域。

再次是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不仅有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还有企业、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投入资产证券化市场。

最后是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特别是2015年颁布的《资产支持证券管理办法》和2016年颁布的《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管理办法》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规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存在问题虽然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参与主体不平衡,目前大部分资产证券化产品都是由金融机构主导,非金融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其次是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再次是信息披露不足,缺乏透明度成为阻碍投资者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包括清算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相关机构的监管规定。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资产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转化为流动性更高的资金工具。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思考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超过5000只,发行规模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

证券化产品的种类也逐渐丰富,包括资产支持证券、抵押支持证券、信用支持证券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包括信用评级体系、交易和结算机构等。

这些进展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投资者群体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主要的资产证券化投资者仍以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为主,个人和散户投资者参与度较低。

这限制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也影响了市场定价的有效性。

其次是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资产证券化相关法规和指导意见,但监管仍存在一些盲区和漏洞,如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足、资产证券化风险的评估不够准确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标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优化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鼓励个人和散户投资者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证券化基金或推出散户参与资产证券化的理财产品,降低投资门槛,提高市场流动性。

加强监管力度,并完善监管制度。

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中介机构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大对潜在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力度。

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防止市场出现无序竞争和投机行为。

加强市场自律和标准化建设。

推动行业协会和自律组织制定更加规范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自觉遵守。

鼓励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

资产证券化优缺点及我国发展趋势分析

资产证券化优缺点及我国发展趋势分析

资产证券化优缺点及我国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些实物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通过向市场发行证券的方式,筹集资金,从而实现对这些实物资产的融资。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将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资产进行分割、打包、转换,最终形成标准化的证券品种,供投资者交易和投资。

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所有者可以将资产快速变现,获得资金以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资产支持证券来实现资产配置,分散风险,获取投资收益。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式,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流动性,促进资本的配置和优化。

1.2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在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市场发育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并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能够将企业或金融机构的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市场化交易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有效地利用市场资源,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发展空间。

资产证券化还能够帮助企业分散风险,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市场价值,增强企业经营和竞争力。

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促进金融机构创新和市场活力,还可以加速企业的经济转型和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增长。

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在于推动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体系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资产证券化的优点资产证券化的优点包括降低融资成本、分散风险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资产证券化能够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发行给投资者,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从而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

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风险,将大量资产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行分割和再包装,有效地分散了风险,降低了金融交易的风险程度。

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通过将闲置资产进行证券化,使得这些资产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了经济的运转效率。

资产证券化的优点在于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和便捷的融资方式,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摘要随着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地尘土飞扬的华尔街为“投资银行”奏响了最悲怆的挽歌危机不仅导致美国乃至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更多地引发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与长思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这一特殊的直接融资方式的运作机制及其风险剖析了美国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对中国目前发展资产证券化的诸多启示关键词美国资产证券化中国资产证券化启示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资产证券化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与发行其他金融产品(例如债券及股票)类似资产证券化发行人在资本市场交易中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不同之处在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还款来源是一系列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产生这些现金流的资产可以作为基础抵押资产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起到支持作用因此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出售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从而获得融资资产证券化1970年兴起于美国当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将新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进行打包并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转手证券(pass-through)来为住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仅仅过了不到十年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不断对各类资产进行证券化尝试形成了四个主要的资产证券化市场:RMBS、CMBS、ABS、CDO,以及后来的各类升级版的经过多次打包的以非实物资产为依托的证券资产证券化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为证券化过程中的相关参与者带来的好处包括使发起人资金来源多样化资产负债表外化;进一步为投资人提供不同投资风险不同收益的金融商品;解决借款人资金来源不足;当然对于投资银行和金融管理当局而言也是有利可图在美国近年非机构担保RMBS市场中市场份额显著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占据了相当显著的地位这也是其日后破产的“罪魁祸首”任何高收益都伴随着高风险证券化产品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主要有四类违约风险(defaultrisk)、现金流量风险(cashflowrish)、经营风险(operationrisk)、市场风险(marketrisk)限于篇幅仅对违约风险做简单说明违约风险或者可以直接称其为道德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履行合约而导致现金流量不足无法支付证券化所产生之债券所需的现金流量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就是鲜明的例证证券化是一个制造各种性质债券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众多的参与机构各司其职承做贷款的金融机构(或资产持有人)将取得的债权出售给特殊目的的信托(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同时通过信用增强机制控管信用风险并经由信用等级评级机构验证评级后由承销机构出售给投资人从而分散了风险在这一简单的流程中存在内在缺陷,使抵押贷款在发放过程中极易产生道德风险比如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一级市场上的按揭贷款提供者直接将资产打包出售,不承担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忽视风险管理和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和信用状况同时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掩盖了次级债的风险,造成高回馈、低风险的假象,使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增大了违约风险二、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这次美国危机尽管造成雷曼兄弟破产五大投行的销声匿迹美国30多家次级贷款公司停业倒闭,但是我们有理由认为资产证券化本身并没有错,其错误在于这种创新金融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制度缺陷,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不可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在机制设计上吸取和总结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的经验教训,选择银行的优质资产证券化到2005年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两家国有大型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试点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两个试点以银行贷款为基础资产分别发行了RMBS和信贷资产支持的ABS2006年国内还问世了一种以企业资产为职称的证券化产品尽管资产证券化在我过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但是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面对美国资产证券化先期的颠簸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教训做好工作1.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每笔证券化交易来说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以保护投资者在基础性资产中的合法利益最重要的是当发起人或者卖方处于破产境地时法律应该保护投资者对证券的基础资产的追讨权2.精确的现金流分析在证券化开始时发行人应该进行现金流分析以确定特殊目的的实体的债务能够按时全额偿还3.谨慎的会计处理4.有公信力的信用评估信用评级机构及相应的信用评级规则体系在资产证券化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必要规范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为,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采用科学的评级方法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素质和业务水平5.全面性的投资银行我国目前仅有几家银行具有经营非传统银行业务的能力然而在整个证券化的过程中投资银行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包括协调发行机构处理法律、会计、税收及现金流分析还扮演着承销商甚至做市商的角色所以我国的银行应加强投资银行相关业务能力6.培养多样化的投资者金融产品的创新离不开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对其的需求所以多样的投资者有利于资产证券化产品本身的创新性有了需求创新才更有把握7.培养专业人才三、结束语证券化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金融形势通过证券化我们对于金融资产的风险于现金流量可以重新安排使其能够更符合投资人的需求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其发源地——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安就因噎废食我们相信我国的证券化发展才刚刚开始在迈入全球化的路途中未来会有些什么新的资产标的物会有哪些金融创新我们期待且我们努力参考文献1扈企平(JosephHu)(美):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陈文达李阿乙廖咸兴: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E.菲亚博(美):债券及债券基金精要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问题与启示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问题与启示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问题与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与创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渠道,逐渐在美国及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其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启示。

文章首先回顾了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动因,包括金融市场的发展、监管环境的变化以及投资者对高收益产品的需求等。

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型,包括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并分析了各类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与运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美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市场过度投机、监管缺失等,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文章揭示了资产证券化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文章总结了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完善监管体系、强化风险控制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实践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美国正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困境。

一方面,银行的储蓄和贷款机构积累了大量的房地产贷款,而由于市场利率的上升,这些长期固定利率的贷款变得风险极高。

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投资者对固定收益投资产品的需求下降,导致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加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旨在解决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问题和风险分散需求。

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还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和投资者对多元化投资的需求。

美国的金融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发达和最具创新性的市场之一,这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投资者基础。

印度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印度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印度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摘要】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创新性融资方式以其卓越的经济功能为世人所瞩目印度作为亚洲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其发展情况和特点能够为同是新兴市场的我国提供某些可资参考的经验借鉴【关键词】新兴市场印度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创新性融资方式以其卓越的经济功能为世人所瞩目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和地区借鉴欧美等国家的经验根据各自的需求对其进行了充分的个性化发展在我国各种离岸和在岸的准资产证券化实践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证券化产品涉及到多个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在一些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除借鉴欧美等一些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早国家的经验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考察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情况当今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越来越具有相似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因为在建设初期它们往往直接移植成熟市场的运行制度安排印度作为亚洲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研究其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实践分析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能够为同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我国提供某些有益的经验启示一、印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背景印度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抵押支持证券(MBS)、基础设施部门以及其它资产支持证券(ABS)印度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部门融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银行机构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工程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此时就很有必要发展资产证券化和其它一些金融工具以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从最初的大量贷款中解脱出来并留出空间以支持新的项目融资另外随着90年代初期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机构和银行特别是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s)开始蜂拥进军金融零售业务并因此产生了大量极为相似的资产比如汽车贷款和信用卡等这也导致了一些机构尝试进入资产支持证券市场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印度发展资产证券化还存在一些法律上的、监管上的和心理上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印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步开始直到2000年印度才出现第一单抵押资产证券(MBS)产品从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交易的数量以及法律和监管的规范程度来看印度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尝试阶段1992年HDFC与IFFS (InfrastructureLeasingandFinancialServices)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由HDFC作为贷款管理中介向机构投资者出售消费贷款资产尽管这次交易因为法律的复杂性而最终成为泡影但它却代表着印度资产证券化的最初尝试在随后的几年中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构造了各种各样的非抵押资产证券化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中汽车资产证券化都是印度市场的主流但是自从2000年以后住房抵押支持证券(RMBS)开始成为市场的主要形式然而从最初的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来看其中很多程序并不规范投资组合只是从资产负债表的一个发起人转到另一个发起人因此当时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只能称作为“准资产证券化交易”最初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包括这样一个规定即通过直接分配途径(thedirectassignmentroute)为投资者提供向发起人以及新的贷款销售追索的权力它是按照真实销售的概念进行构造的但这并不能构成真正的破产隔离总的来看印度早期的资产证券化尝试并不是太成功首先资产证券化交易的数量和规模都非常的小在20世纪90年代每年大约仅有6到7单资产证券化交易每单交易的规模平均仅为45亿卢比其次从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客户群体看其中仅有一两家机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个人投资者最后印度资产证券化产品缺少可供交易的二级市场和相应的法律规范2、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之后由于消费金融的迅速发展印度资产证券化规模呈现出指数化增长的趋势2002年至2005年资产证券化市场急速扩大累积增长率接近100%每年大约有近75单的资产证券化交易每单交易的规模业上升到平均190亿卢比左右图1说明了这种增长的趋势对照2003年标准普尔关于亚洲资产证券化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以规模为标准那么印度已经成为亚洲第二(日本除外)的资产证券化国家尽管印度与韩国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但在整个2004年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持续快速扩大2004年上半年资产证券化的规模就超过了1000亿卢比这几乎是上年同期的4倍2005年印度结构化金融(structuredfinance)的市场规模及交易数量分别增长了121%和41%其中资产支持证券(ABS)市场规模从2004年的809亿卢比上升到2005年的2229亿卢比ABS是资产证券化市场中最大的分类产品占到2005年整个结构化金融市场的72%(见表1)3、发展的新时期2005年印度财政部长在他的预算报告中讲到第一将会对证券法中“证券”的定义做出修正以允许资产证券化工具的交易;第二将任命一个委员会以监管债券和证券交易的所有方面这使得当年的资产证券化热浪进一步升温印度资产证券化规模继续急速增长一些创新性交易比如预付保护产品分类在市场上不断涌现2006年初RBI (ReserveBankofIndia)颁布的新指导文件是印度资产证券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该指导文件鼓励发起人(Originators)有效的解决构造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可能的潜在成本问题;并且它还鼓励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第三方参与;另外一些在全球结构化金融市场(StructuredFinanceMarket)中广泛应用的概念比如中层(mezzanine)债务以及重新包装的PTCs等现在已经被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所采用然而根据RBI颁布的新指导文件大部分的印度资产证券化发行必须延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放缓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随着证券合同监管法案的修正这种状况可能会得到改善三、印度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第一加快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工作改革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印度资产证券化发展立法的过程是典型的“试点与立法平行推进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在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实际上当时的条件并不成熟也不存在完备的有利于资产证券化交易的法律法规甚至在2006年新的RBI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指导文件出台之前对于整个交易程序都没有很好的界定由于法律的复杂性印度第一单资产证券化交易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由于印度属于英美法系通过对许多法律条款的变通和灵活应用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在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所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这一方面是指资产证券化交易与现行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指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目前我国相继出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但是这些“办法”的立法层次较低不是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或经全国人大立法而涉及资产证券化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不是简简单单通过一两个试点和出台一些临时性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就能解决问题的毕竟资产证券化属于结构性融资结构主要指的是相应的法律关系是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托的第二推动资产证券化品种的多样性发展从对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分析来看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迅速发展是与其市场上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多样性分不开的在资产证券化发展初期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政策导向色彩特别的浓重主要是为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但也限制了资产证券化的规模随着产品类型的丰富产品的多样性有效地增加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印度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2005年印度财政部长发表其预算报告之后一些创新性交易比如预付保护产品分类在市场上不断涌现这极大的推动了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能够也有动力进行证券化的资产已经很多比如房地产贷款、企业各种应收账款、银行不良资产、信用卡应收账款、汽车贷款等等都可以成为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具体发展的品种可以考虑转手证券、不动产抵押担保债券、支付债券、住宅抵押贷款债权证券、汽车贷款债权证券化等资产担保证券、以及租赁债权、消费型贷款债权、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等第三重视发挥政府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导向作用印度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高速发展是与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RMBS)票据的一个关键动力是为了达到RBI确立的“优先部门借款”的标准RBI规定银行等金融部门必须完成向三个优先发展部门(即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农业部门)贷款的任务一些银行机构特别是私有银行可能达不到RBI要求的向这三个部门贷款的规模因此就投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作为向房地产贷款的补充其实除印度外其它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在资产证券化初始阶段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借助于政府和国家信用吸引投资者是资产证券化成功的秘诀之一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发展MBS都包含了很多公共政策目标如支持中低收入居民购房、促进住房金融稳定和住宅产业发展等应通过具有政府背景的机构作担保当然如能突破担保法的规定允许政府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承担一定的保证责任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实施以及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投资者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可度都是很有帮助的【参考文献】1古川令治、张明资产证券化手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2吴显亭、马贱阳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实践和中国的发展选择J中国金融2006(2).3FitchSpecialReportSecuritisationinIndia2005Re- 2006-2-27.4V.SridharSecuritizationinIndia-OpportunitiesObsta- clesPGP2002IIMCalcutta.。

资产证券化发展及其风险控制

资产证券化发展及其风险控制

资产证券化发展及其风险控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简单的信贷证券化、抵押贷款证券化到复杂的资产支持证券化、收益权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不断推进。

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其意义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将其具有稳定收益或稳定现金流性质的资产委托给专业的资产证券化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打包、重新组合和再融资等一系列的金融工程技术,发行证券化产品,通过证券化产品的销售募集资金,以期实现资产规模扩大、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本利润等多种目标。

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缓解实体经济的资金瓶颈,加快利用被束缚的资产,实现资金的流动和再分配,同时打破传统金融行业的竞争壁垒,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多样化的渠道,对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虽然资产证券化具有较多的优点,但其风险控制同样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资产证券化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结构性风险等。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当证券化产品持有人的收益源不能按预期支付时,导致投资方无法回收投资本金和收益的风险,基于信用风险的考虑,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需要对参与各方的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加强发行人的信用宣誓、披露风险信息等等,使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风险能够有清晰的把握。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当证券化产品成为私有证券并上市交易之后,可能会出现无法交易或者难以交易的风险,从而导致衍生价格波动等问题。

为控制流动性风险,证券化产品的交易市场需要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市场的简化流程,优化的结算系统,足以为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快速与高效的提供保障。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导致的投资组合价值的变化。

证券化产品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等。

危机后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及对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危机后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及对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设立风险准备金
要求发行人设立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潜在的损失 。
3
对高风险业务进行限制
对高风险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限制,防止风险过 度集中。
03
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对资 产证券化的影响
对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的影响
市场规模增长
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有助于消除市场分割,提高市场流动性 ,扩大投资者参与度,从而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的增长 。
危机后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 及对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2023-11-08
目 录
• 资产证券化概述 • 危机后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 • 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 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01
资产证券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 定的结构安排,对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 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对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影响
风险分散
监管改革推动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将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提高了市场的抗风 险能力。
风险可控
在严格的监管框架下,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
04
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重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
强化风险意识
充分认识到资产证券化可能带 来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 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并在 业务开展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
创新产品和服务
支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和服 务,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 做法,提高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整体水平。

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

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

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已经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这一过程有效地盘活了资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本文旨在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

文章将首先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进行介绍,然后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接着,文章将重点讨论我国资产证券化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法律、监管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影响。

基于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但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受到广泛关注的时间则主要集中在21世纪以后。

以下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主要阶段:起步阶段(1990年代初-2000年):在这一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还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

1992年,海南三亚地产投资券的发行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的初步尝试。

随后,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也开始尝试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这一阶段的发展相对缓慢。

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2008年):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资产证券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1年,我国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支持证券——“联通收益计划”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正式启动。

此后,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发行各类资产支持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业务模式,通过将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资产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证券,从而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分散风险和提高融资效率等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展速度较快,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创新,资产证券化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行业发展较为集中,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导致行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优质资产,缺乏对中小企业等非标资产的支持。

三是监管政策不够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政策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支持。

四是市场风险较大,市场风险的存在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困扰,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建立与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相适应的法律和制度。

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的建设,完善市场运行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二是鼓励和支持创新业务,扩大资产证券化的应用范围。

加强对创新业务的监管和评估,促进业务创新的健康发展,提高创新业务的流动性和融资效率。

三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理解和认知,促进投资者对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四是促进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加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学习国际市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应的重视和改进。

通过加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鼓励和支持创新业务的发展,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以及促进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将得到更好的提升,并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逐渐崭露头角。

它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将风险分散化并向市场进行转移,有效地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繁荣。

本文将围绕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展开阐述。

二、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种不动产、动产、金融资产、信用债务等资产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转化和再利用的金融工具。

其核心是将原始资产进行资产转移、分离和集中,形成可交易的证券化产品,以实现风险转移、资产重组和融资等目的。

三、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1.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资产证券化的服务领域将不断拓宽,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实物资产、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这将为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提供更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资产类别,进一步丰富市场产品和服务。

2.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约为13万亿美元。

未来,资产证券化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如国内市场,2018年全年公开募集基金规模增量达1.7万亿元,其中有28只股票资产证券化基金,规模同比增长近30倍。

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

3.技术创新不断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效率与金融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信息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证券化产品的开发和交易也将不断提升效率和风控能力。

4.法律法规逐步健全资产证券化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才能促进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各国政府因此逐步制定相应的证券化法规,从产品设计、发行流程、备案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化和规范。

这将有力地保障证券化产品参与者的利益,降低产品风险,保证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和健康。

四、资产证券化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提高金融财富效率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可以将市场中的流动性沉淀到相应的资产上,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金融财富效率和资本运作效率。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经验与前瞻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经验与前瞻

资产证券化:中国的经验与前瞻【摘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融资工具,通过将资产打包并转化为证券的形式,使其更容易流通和融资。

本文将从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发展、中国的历史与现状、经验总结、前瞻展望以及挑战与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

未来,中国资产证券化将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以应对风险和挑战。

通过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融资工具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中国经验, 历史, 现状, 经验总结, 展望, 挑战, 应对, 结论1. 引言1.1 引言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融资方式,通过将特定的资产打包成证券,发行给投资者以获取资金。

近年来,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经验进行总结和前瞻展望,以期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资产证券化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现状、经验和前瞻展望,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

本文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模式、法律制度和市场环境,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中,将首先介绍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背景,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后将简要概述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后文的内容展开奠定基础。

2. 正文2.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深度调整阶段。

在起步阶段,资产证券化仅限于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应用于特定领域的融资需求。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推广,并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资产证券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试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将特定资产进行打包、切割并转化为证券形式,以便于投资者购买和交易的一种金融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思考和建议,旨在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

1、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鼓励企业利用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行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已达到数万亿元。

2、品种不断丰富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品种也在不断丰富,不仅有房地产、金融资产证券化,还有基础设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多种类型。

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灵活性和风险分散效果。

3、监管政策逐步完善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加强了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和规范,有效地维护了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市场认知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认知度还不够高,投资者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

这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较低,市场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风险管控需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其风险管控工作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信用风险、价格波动风险等,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

3、市场环境尚待改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环境仍存在不少不完善之处,如信息披露制度不够规范、清算机制不够健全等。

这些问题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思考与建议1、加强市场宣传与推广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推广和发展,需要加强对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投资者对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启示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启示

资产证券化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它在帮助金融机构改善流动性、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扩大利润率的同时,也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

资产证券化将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三个相对独立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扩大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一有风吹草动,其他市场就会风声鹤唳。

美国既是资产证券化的发源地,也是迄今为止资产证券化规模最大的国家。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y,ABS)未偿付余额最高时分别达到9.2 万亿美元(2008 年)和1.9 万亿美元(2007 年),分别占同期美国国债市场余额的160%和40% (见图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业务显著萎缩,截至2013 年第二季度,美国MBS 和ABS 的余额分别为8.5 万亿美元和1.2 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国债市场余额大幅增加,已增至11.3万亿美元。

美国资产证券化主要产品自资产证券化兴起以来,美国金融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证券化产品。

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证券化品种,包括ABS、MBS、CDO 与ABCP。

(一) ABS资产支持证券。

ABS 的基础资产主要包括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学生贷款、设备租赁款、贸易应收款和税收留置权等。

1985 年,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仅为12 亿美元,2007年,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已经达到1.9 万亿美元。

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显著萎缩,截至2013 年第二季度,美国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下降为1.2 万亿美元。

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和学生贷款是三种最重要的ABS 标的资产,需要注意的是,以其他资产为标的资产的ABS 自2000 年以来显著攀升。

(二) 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是指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包括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y, RMBS)和商业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om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y, CMBS)。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前景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前景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前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一定收益和流动性的资产转变为可交易的证券,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交易和融资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起初主要应用于房地产贷款证券化。

但在近几十年,资产证券化已经逐渐扩展到包括消费贷款、汽车贷款、债权、租赁合同等各种类型的资产。

首先,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可以通过市场买卖实现资产的快速转让和流通,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其次,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风险分散。

通过将多个资产汇集到一起,形成证券化产品,可以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投资者中去,降低个别资产带来的风险。

再次,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融资效率。

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在市场上发行和交易,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最后,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活跃市场交易,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促进市场发展。

其次,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

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隔离,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此外,证券化还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使用效率,将更多资金用于生产和创新。

再次,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资产证券化有望实现更高效的操作和监管。

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全流程信息共享和监管,提高操作效率,防范风险。

最后,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提供更多多样的融资工具和服务,满足不同实体经济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之,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具有提高资产流动性、实现风险分散、提高融资效率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优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资产证券化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简述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简述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简述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内涵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

通俗地讲,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

证券化的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

从广义上讲,资产证券化包括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在证券化过程的初始阶段,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通过发行证券来融资,即借款者通过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直接融资过程,其所使用的金融工具包括商业票据、企业债券和股票,这种资产证券化属于一级证券化,现在在资本市场上所称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二级证券化,它是指将已经存在的贷款和应收账款等转化为可流动的转让工具的过程。

例如将批量贷款进行证券化销售,或者将小额、非市场化且信用质量相异的资产进行结构性重组,汇集组合成资产池,重新包装为具有流动性的债务证券。

二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最基本内涵。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在于对贷款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促使参与各方均受益。

2.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和发展资产证券化正是强市场本位时期的重要金融工具,其起源可追溯到60年代末的美国。

1968年,美国最早的抵押贷款债券问世,叫作抵押债券,发行人按一定的标准把若干个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在一起,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

到1990年,美国3万多亿美元未偿还住宅抵押贷款中,50%以上实现了证券化。

从1983年开始,资产抵押债券也发达起来,出现了抵押保证债券,是针对投资者对金融工具有不同的期限要求设计的。

到1993年,美国CMO 的总量已达到了5000亿美元。

1985年汽车贷款的抵押证券开始发行;1988年,美国又推出了以信用卡贷款为抵押的证券化;1993年对学生贷款的抵押证券相继问世。

结合实际发展资产证券化

结合实际发展资产证券化

中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案例
总结词
中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具有中国特色,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
详细描述
中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以地方政府为发起人,将基础设施项目打包成资产池,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 信用增级和风险分散。同时,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实现了较低的融资成本和较好的流动性。这一模式 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结合实际发展资产证 券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资产证券化概述 • 资产证券化核心概念 • 资产证券化流程 • 资产证券化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 资产证券化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01
资产证券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 定的结构安排,对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 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中国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案例
总结词
中国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成为金融创新的 重要领域。
详细描述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金融意识的提高,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通 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消费贷款 或信用卡应收款等基础资产进行打包、信用增级和流 动性增强,最终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这一创新模式 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和风险管理手段,同 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特点
资产证券化能够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同时,通过结构安排和信用增级等方式降低风险,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安全性 。
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
提高资产流动性
对于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资 产证券化可以将其转化为高流动 性的证券,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与思考建议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业务,对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及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的起源、概念、分类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最后给出一系列的思考建议,旨在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金融业务一、资产证券化概念1.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及概念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1968年,首支MBS即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行,标志着资产证券化的问世,自此之后其开始加速发展,从房地产流域普及到汽车贷款、租金、版权、公路收费、银行业等环节,逐渐成长为金融市场领域中重要的金融创新业务。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手段,是指原始权益人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可预测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出售或信托给特定目的载体,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发行证券产品的过程。

2.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分类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央行、银保监会主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二是证监会主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三是交易商协会的资产支持票据。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自身拥有的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在债券市场发行的证券化产品,发行人除了银行以外还包括相关的金融租赁公司等。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壮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等各类消费贷款、普通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各种类型的证券化业务。

2021年,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额为9 318.35亿元,占本年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量的47%。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主体是一般的企业,将其可证券化的资产出售给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将资产的未来的现金流提前变现,从而获得现时的融资。

通常,可证券化的资产包括债权,例如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權,例如信托收益权、基础设施收益权;不动产权利,例如商业物业等。

基础资产类型不断创新,产品发行量不断攀升,2021年,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额为9 480.70亿元,占本年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量的47%,是证券化产品份额中发行规模最大的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证券化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它在帮助金融机构改善流动性、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扩大利润率的同时,也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

资产证券化将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三个相对独立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扩大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一有风吹草动,其他市场就会风声鹤唳。

美国既是资产证券化的发源地,也是迄今为止资产证券化规模最大的国家。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y,ABS)未偿付余额最高时分别达到9.2 万亿美元(2008 年)和1.9 万亿美元(2007 年),分别占同期美国国债市场余额的160%和40% (见图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业务显著萎缩,截至2013 年第二季度,美国MBS 和ABS 的余额分别为8.5 万亿美元和1.2 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国债市场余额大幅增加,已增至11.3万亿美元。

美国资产证券化主要产品自资产证券化兴起以来,美国金融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证券化产品。

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证券化品种,包括ABS、MBS、CDO 与ABCP。

(一) ABS资产支持证券。

ABS 的基础资产主要包括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学生贷款、设备租赁款、贸易应收款和税收留置权等。

1985 年,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仅为12 亿美元,2007年,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已经达到1.9 万亿美元。

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显著萎缩,截至2013 年第二季度,美国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下降为1.2 万亿美元。

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和学生贷款是三种最重要的ABS 标的资产,需要注意的是,以其他资产为标的资产的ABS 自2000 年以来显著攀升。

(二) 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是指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包括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y, RMBS)和商业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om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y, CMBS)。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美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2008 年,美国MBS余额约为9.2 万亿美元,是同期美国国债的1.6 倍。

抵押贷款证券化一般有两条路径:通过GSE进行的证券化;二是通过私人SPV进行的证券化。

信贷质量较高的小额居民住房抵押贷款(non-jumbo loan)主要走第一条路径;而大额居民住房抵押贷款(jumbo-loan)、次级抵押贷款以及商业住房抵押贷款主要走第二条路径。

ABS 和MBS 的构造简单,信息透明度较高,期限错配程度低。

所以, ABS 和MBS 的潜在风险主要集中在基础资产本身,利率上升、房屋价格下跌以及经济不景气等因素都会对基础资产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次贷危机中,MBS的价格显著下跌,就是因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基础资产恶化所致。

(三)CDO目前,对CDO尚缺乏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权威定义。

总体来说,CDO主要是指以一系列信贷资产或债券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形式。

早期CDO的基础资产主要包括企业债券、新兴市场债券和银行贷款,后来逐渐将抵押贷款、MBS和ABS等证券包括进去。

CDO 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并在美国次贷危机前夕迅速膨胀。

1995年,全球CDO的规模仅为29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全球CDO的规模已经扩大至1.4万亿美元,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全球CDO规模萎缩至8035亿美元。

按不同的标准, CDO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证券化方法不同,CDO 可以分为现金型CDO、合成型CDO 和混合型CDO。

现金型CDO 是最基本的CDO 类型,SPV利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做为CDO证券还本付息的来源;合成型CDO建立在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之上,资产所有权并不发生转移,发起人仅仅通过CDS将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SPV,并由SPV最终转移给证券投资者;混合型CDO 是上述两种CDO的组合。

按照是否对资产组合进行积极管理,CDO可以分为静态型CDO和管理型CDO。

静态型CDO不需要专门的资产组合经理进行管理,实施被动的现金管理;管理型CDO具有资产组合经理对资产池进行积极的管理。

根据基础资产不同,可以分为以高收益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担保贷款凭证(CLO);以企业债券为基础资产的担保债券凭证(CBO);以保险或再保险合同为基础资产的担保保险凭证(CIO);以MBS和ABS等结构性金融产品为基础资产的结构性金融担保债务凭证(SFCDO);以已经发行的CDO为基础资产的CDO2、CDO3 等。

从CDO的分类可以看出,部分种类CDO 的构造比较复杂,其中SFCDO、CDO2 和CDO3 已属于重复证券化范畴。

重复证券化会拉长资金中介链条,加剧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往往无法知道所购买的CDO包含哪些基础资产,有多大比例与有毒资产有关,一旦发生负面冲击,投资者就容易过度反应。

而且,重复证券化往往是为了对低质量资产进行包装打磨,所以隐藏在这些CDO当中的基础资产违约风险更大。

(四) ABCPABCP是一种具有证券化性质的商业票据,发起人将基础资产出售给SPV,SPV再以该资产为抵押在货币市场发行商业票据融资。

从事ABCP发行业务的SPV称为ABCP管道(ABCP conduits)。

ABCP 的规模从2004年6月的6324亿美元扩大至2007年6月的1.2万亿美元,扩大了80%。

然而,ABCP市场也沦为2007-2009年金融危机前半期的重灾区,ABCP未偿付余额从2007年1.2 万亿美元的高峰下降至2013年9月的2556亿美元,萎缩了近80%。

传统的SPV 是一个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规则和协议运营的“机器人企业”(Robot Firm),没有员工也没有实际的办公地点,实施被动的资金管理。

与传统SPV 不同,每一个ABCP 管道包含一个SPV 和一个金融顾问,管道经理负责对资产池进行积极的管理,不断调整资产组合,以最大化收益。

按照所购资产所属的机构数,ABCP 通道可分为单一卖方通道(single-seller conduit)和多卖方通道(multi-seller conduit)。

单一卖方通道仅购买来自一个发起人的资产,通常只包括某一特定类型的资产,例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和MBS 等;多卖方通道包括来自多个发起人的、多种类型的资产,一般由大型商业银行发起。

(五)四种证券化产品的比较综上所述,四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除了基础资产有所区别,在产品构造和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区别。

从产品构造来看,ABS、MBS 和ABCP的结构都比较简单;而CDO,特别是合成型CDO的构造比较复杂。

从期限来看,ABS、MBS 和CDO 大多为中长期债券;而ABCP 属于短期或超短期票据。

从SPV 的资金管理方式来看,发行ABS和MBS的SPV实施静态资金管理;而部分发行CDO的SPV已经开始实施积极的资金管理;ABCP管道则主要通过积极的资金管理,最大化资产负债利差。

由于ABCP 管道的资产负债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所以ABCP管道通过滚动发行的方式支付到期ABCP的本息。

美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创。

这场危机也深刻地揭示出美国资产证券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复证券化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美国资产证券化普遍存在重复证券化的问题。

重复证券化拉长了资金的中介链条,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ABS一般有三种用途:一是被出售给最终投资者;二是再次证券化为CDO;三是发起人保留部分股权级证券,再购买一部分ABS用作金融交易的担保品,美国影子银行信用中介一般包括七个步骤,即发起贷款、构建资产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构建ABS 资产池、发行ABS CDOs、ABS 中介化和批发性融资,其中,包括至少两个证券化过程。

基础资产的质量越差,信用中介的链条就越长。

高质量的基础资产只需要三个步骤就能完成融资,而低质量的资产可能需要七个甚至更多的步骤。

金融市场通过重复证券化对基础资产的质量进行打磨修复,以创造出满足MMMF 等机构投资者要求的高等级证券。

SFCDO、CDO2、CDO3 就是典型的重复证券化产品。

(二)无最低风险自留比例要求,导致发起人重贷款数量、轻贷款质量。

在传统融资模式中,金融机构贷款采用“发起贷款并持有到期”模式,商业银行承担了信贷资产的全部风险,所以,为了控制经营风险,商业银行有激励去审查贷款质量以及监督贷款执行。

然而,证券化业务兴起后,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发起并分销”,商业银行成为贷款的中转站,不断将其生产的贷款通过证券化转移至表外。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监管当局并未对发起人的风险留存比例做出明确要求,因此理论上,贷款人可以转移证券化产品中的全部信用风险。

风险过度转移削弱了商业银行严格执行贷款审核标准的激励,导致银行对信贷资产风险的关注度下降,更加注重信贷数量而非质量。

重数量、轻质量的贷款风格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不断下降,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

(三)隐性担保破坏了证券化的风险转移功能隐性担保是美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隐性担保是指发起人对资产支持证券的兑付提供隐性担保。

Gorton & Souleles (2005)运用委托代理人模型,分析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隐性担保问题,指出隐性担保是投资者和发起人重复博弈的结果。

发起人之所以选择隐性担保,是为了应对监管和会计要求。

经过定量分析,他们发现ABS 利差的确与发起人的信用等级存在显著关系。

隐性担保打破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功能,当负面冲击导致资产支持证券违约时,发起人为了维持自身的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将履行该隐性担保承诺,对违约债券进行偿付。

但是,资产证券化已经降低了发起人的资本缓冲,导致发起人抵御这种负面冲击的能力下降。

因此为了满足偿付要求,发起人将不得不抛售其资产,造成资产价格下跌,导致冲击进一步扩散。

(四)证券化推高了经济体的杠杆率一方面,证券化推高了居民部门的杠杆率。

在“发起并分销”模式下,贷款发起人更加重贷款数量、轻贷款质量,因此发起人有激励扩大客户群体,忽视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这使得在原有条件下无法获得贷款的居民也能获得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一方面,证券化也推高了金融机构的杠杆率。

证券化推高金融机构杠杆率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机制:首先,金融机构只要将流动性较差的贷款经过打包、分层,并经过信用增级获得高评级出售后,再在金融市场上买入等额的资产支持证券,就可以显著降低风险加权资产,从而降低法定资本金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