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心理实验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与人机交互的交叉研究

心理学与人机交互的交叉研究

心理学与人机交互的交叉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交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笔记本电脑到智能手机再到智能手表,人们使用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

而这些设备与人之间的交互过程,也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一、人机交互的定义在人机交互领域,人们通过各种设备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控制。

人机交互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图形界面、虚拟现实、自然语言处理、手势识别等等。

而人机交互领域的目标是设计出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舒适和愉悦的交互方式的计算机系统,并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二、心理学与人机交互的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心理过程和环境的影响,而人机交互正是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一种表现。

因此,心理学非常关注人机交互的研究,并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人机交互设计中。

例如,实验心理学家在研究工作记忆负载时,发现当人们需要同时处理众多信息时,他们会出现记忆负担过重的问题。

所以在设计人机交互时,应该减少人们在使用时的记忆负担,通过简单明了的界面设计、流程设计等减少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需要记忆的信息量,使得使用过程更加顺畅。

此外,受认知控制理论的影响,人机交互研究中的注意力控制和任务执行便成为了热门话题。

注意力控制涉及到如何使人们集中注意力,使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更有效率;任务执行则探讨如何使人们在使用设备时更有效地组织信息和执行任务,从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人机交互与社会心理学的结合人机交互不仅仅涉及到用户个人的认知过程,也与人际间交流、社会互动等方面有关。

因此,社会心理学也在人机交互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研究人们对菜单设计的偏好时,社会心理学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菜单的设计偏好也会改变。

因此,在设计菜单时,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年龄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根据用户的交互背景进行不同的设备设计。

此外,社会心理学家还研究了使用手机和电脑等设备对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影响。

他们发现,在使用手机时,人们更容易表达负面情绪,而在使用电脑时则表现出更为中性的情感。

安全人机工程综合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若选配有微型打印机,则需先给打印机装纸加电。 2、复位:按“复位”键,数码管显示全为零。每换一组实验可“复位”一次,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实验 过程中,按“复位”键,实验将停止。 3、自检:用此功能检查仪器好坏。按“自检”键,仪器进入自检状态。主试面板八位数码管依次显示 1 -8,与此同时被试面板显示屏分红、绿、黄逐行显示及全屏显示。循环两遍后,仪器响蜂鸣,数码显示 器自动归零。 4、选择实验类型及组别:根据实验需要,按下主试面板实验类型选择键(“概率”、“数奇偶”、“数大 小”、“信息量”、“时距”键),对应键上的灯亮。 5、选择实验次数:实验次数范围在 10-255之间任意设置。按“选次”键,次数百位数码管闪,按“+” 键调百位数;再按“选次”键,次数十位数码管闪,按“+”键调十位数;再按“选次”键,次数个位数码管闪, 按“+”键调个位数。 6、按“启动”键开始实验。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主试必须向被试者说明实验内容与要求,反应判别方 式。被试者面对显示屏,左手握“左”回答键,右手握“右”回答键,做好回答准备。实验开始后,被试者注 视显示屏,按要求进行回答,在回答正确的前提下,回答越快越好。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次回答 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记录一次错误次数。实验结束蜂鸣长声响,显示该组实验结果。 7、打印实验结果:每组实验后,如果已经接好微型打印机,可按主试面板“打印”键,选择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1包括每组实验正确回答的平均反应时间、实验次数、错误回答次数,打印内容 2除包括打印内 容 1外,还打印实验中每次正确回答的反应时间。内容 1标志位显示“ 1”;内容 2标志位显示“ 2”。选择打 印内容后,按“启动”键开始打印。打印清单中字母简称的表示含义见表 1。
示屏两侧 4×4点阵区内显示。被试者判别显示的点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用反应手键回答。奇数时,按“左” 键,偶数时按“右”键。回答正确,显示屏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 自动记录错误次数。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选择反应时及错误回答次数。标志位无显示。

安全人机工程

安全人机工程

VS
详细描述
办公环境的人机工程改造应关注提高工作 效率和员工健康。通过优化办公桌椅、电 脑设备、照明等办公环境因素,降低员工 的疲劳和不适感,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健 康水平。
案例五:军事装备中的人机工程应用
总结词
提高军事装备的战斗力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军事装备中的人机工程应用应关注提高军事 装备的战斗力和安全性。通过优化人机界面、 操作流程和安全防护措施,降低军事装备的 操作难度和风险,提高军事装备的战斗力和 安全性,减少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来了挑战,需要研究如何提高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以增强人们对
人工智能系统的信任。
03
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责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伦理和法律责任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建立相
应的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系统的责任和义务,以保障人
类的权益。
安全人机工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与交流
跨国合作与交流
全球化背景下,安全人机工程需 要加强跨国合作与交流,分享最 佳实践、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 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安全挑战。
通过优化人机界面设计,提高操作精度和稳定性,从 而提高产品质量。
安全人机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安全人机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人机工程学,最初关注于工业生产 中的人机关系。
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安全人机工程逐渐发展成 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人机工程将进一步 拓展应用领域,为人类的安全和高效工作提供更多保障。
办公家具布局
合理规划办公桌、椅子的布局,以及 空间利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 适度。
军事与航空航天领域

安全人机工程学-3.3人的心理特征

安全人机工程学-3.3人的心理特征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情感过程
是人对外界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 情感与情绪是情感过程的两个层面,情感是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方
式,兼具有情景性和稳固性;
情绪是较低层次的情感过程,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意志过程
3.3.2 个性心理与安全生产
个性是人所具有的个人意志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称。 (1)气质
社交需要、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3.3.4 社会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需要和动机
动机是驱使个体去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力。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有不为 他人直接观察到的内在心理倾向。 动机的作用:引发作用、决策作用、选择作用
3.3.4 社会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群体心理因素
1. 群体内无论大小都有群体自己的标准,也叫规范。 2. 群体中往往有非正式的“领袖”。 3. 群体中总有一种内聚力。
安全人机工程学33人的心理特征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下载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题安全人机工程精品课安全人机工程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题库安全人机工程实验人机工程学
人的特征 ——人的心理特征
牛奕 niuyi@
3.3.1 人的心理工程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机制的科学。心理规律是指认识、情感、 意志、气质、情绪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需要、动机等心理特征等规律。
情绪具有两面性。
3.3.4 社会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需要和动机
需要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为延续生命所必需的对客观条件 的需求,是每个人都有的。社会需要是更高层次的,如教育、娱乐、道德、秩序等, 它与社会制度、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及习惯等有关。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人体和机器免受损害的学科,它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认知人机交互
认知人机交互通过研究认知心理学,探索了人类在与机器交互过程中的行为、思维模式和态度,以及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它主要是考虑到人与机器的交互行为,研究如何让机器能够更好地适应人类的行为,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机器安全识别
机器安全识别是安全人机交互的重要研究方法,它们包括机器视觉识别、声音识别和物理识别等,用于识别机器周围的环境状态,确定机器的状态,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人体运动分析
人体运动分析是一种安全人机系统的研究方法,用于分析人体在使用机器时的运动特征,以及记录人体使用机器的相关行为,从而确定机器的安全状况。

四、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习惯和使用机器的方法,制定合理的用户界面,让用户更加安全和方便地使用机器。

五、人机系统分析
人机系统分析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主要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以及如何提高人机系统的安全性,为用户提供更安全和可靠的服务。

2024国开一体化专科《安全人机工程》形考任务四答案(天津)

2024国开一体化专科《安全人机工程》形考任务四答案(天津)

单选题1.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气质、能力和( D )。

A.喜好B.兴趣C.学识D.性格2.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

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性格(A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注意力转移的速度快,行为外向。

A.较为温和B.较为内向C.较为急躁D.较为外向3.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的那些比较(B )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A.个性化B.稳定C.共性化D.沉着4.惰性心理也称为( A ),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A.节能心理B.懒惰心理C.懈怠心理D.疏懒心理5.强制执行的标准叫做( D ),劝告性的非强制的标准叫做推荐标准。

A.国标B.命令性标准C.GBD.指令性标准6.( A )是以安全为目的,提高结构强度。

例如提高起重设备的钢丝绳的坚固性、增加电梯的承载力等。

A.坚固原则B.降低危险C.防护原则D.屏蔽危险7.坐姿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B )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A.大腿水平B.腓骨头C.小腿垂直于大腿D.胫骨头8.人体测量数据的可调原则,一般来说,设计和确定作业空间尺寸的根据,必须保证至少(C)用户的适应性、兼容性、操作性和维护性,即人体主要尺寸的设计极限应根据第5至第95百分位的值确定。

A.0.8B.0.85C.0.9D.0.959.对弱刺激敏感的视杆细胞也逐渐转入工作状态,由于视杆细胞转入工作状态的过程较慢,因而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大约需要(C)才能基本适应,完全适应大约需要1h。

A. 10minB. 20minC. 30minD. 40min10.正是由于外界信息和人自身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记忆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和(A)等。

安全人机工程人的心理与行为特性

安全人机工程人的心理与行为特性

人的心理特征具体有以下诸方面: 1.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都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 望与观点时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①情绪通常跟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满足与否 相联系,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与 否相关连。情绪人与动物共有。而情感仅为人所有。 ②情绪具有情景性,情景一旦消失,情绪也会 立即减弱或消失。情感具有较大的深刻性与稳定性 ③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与外显性,而情感经 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
(1)需要和动机
, 每个人都有 自然需要 延续生命所必需 秩序等, 更高层次的 , 如教育、娱乐、道德、 需要 社会需要 民族的传统及习惯有关 它与社会制度,国家、 愿望,意图和信念。 动机:满足一定需要的 。
所以,需要是人参与社会行动的基础, 动机则是促进人活动的原因。
预防不注意产生差错的方法有: ① 建立冗余设计系统,例如为了确保操作 安全,在重要岗位上,多设1~2人平行 监视仪表的工作; ② 建立“指示 - 确认”的环节,可防止下 意识状态下的错误操作,例如软盘等格 式化前的提醒 – 确认操作; ③ 改进仪器、仪表的设计,例如改变单调 刺激为多种信号的综合感觉刺激等。
③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结果。 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并在有意注 意后发生的。 (3)注意与安全 如果人总是聚精会神的,当然可以防止 由于不注意而产生的失误。但实验表明,这 是不可能的。谁都不能自始至终地集中注意 力。除玩忽职守者外,不注意不是故意的。 不注意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意识 状态的结果。因此,单纯提倡注意安全是不 够的,虽然很必要,为防止事故,应防止人 的意识出现异常状态以及改善条件。
三、人的捷径反应和躲避行为 1.人的捷径反应主要是指人喜欢走捷径,是省能心 理的一种体现。如伸手取物,往往直接伸向物体,穿越空地走斜

人体工程学三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人体工程学三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人体工程学三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是研究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人的健康、安全和效率。

人体工程学实验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来分析人体在不同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以便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介绍人体工程学实验的三大实验过程和结果。

一、人体人机界面实验人体人机界面实验旨在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行为和效果,以提高人机界面的设计和使用效率。

实验过程中,先进行人体测量,包括人体尺寸、肌肉活动、心率等方面的测量。

然后,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被试者完成特定的任务,如键盘输入、鼠标操作等。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者的行为和反应,并采集相关的生理数据。

通过人体人机界面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首先,可以得到人体尺寸和姿势与人机界面的关系,从而优化界面设计,提高人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其次,可以分析人体肌肉活动和心率等生理数据,评估人机界面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为人体工程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通过实验还可以了解人的认知和心理状态对人机界面的影响,为界面设计提供心理学支持。

二、工作环境实验工作环境实验旨在研究工作环境对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的影响,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健康状况。

实验过程中,首先对工作环境进行测量,包括光照、噪声、温度、湿度等方面的测量。

然后,让被试者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完成特定任务,记录被试者的行为和反应,并采集相关的生理数据。

通过工作环境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首先,可以分析工作环境对人的认知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如噪声对注意力的干扰、光照对视觉疲劳的影响等,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可以评估工作环境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如温度对体温调节和代谢的影响等,为工作环境设计提供生理学支持。

此外,工作环境实验还可以研究工作负荷对人的影响,为工作任务分配和工作流程设计提供指导。

三、人体姿势和运动实验人体姿势和运动实验旨在研究人体在不同姿势和运动状态下的行为和生理反应,以改善工作和生活姿势,预防姿势相关的疾病。

心理机能学实验报告

心理机能学实验报告

心理机能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人类的心理机能,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以及思维等方面。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并对心理机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实验器材:电脑、耳机- 实验软件:心理机能测试软件- 实验参与者:20名健康成年人(男性10名,女性10名)- 实验任务:感知测试、注意力测试、记忆测试、思维测试等方法1. 将实验器材设置好,加载心理机能测试软件。

2. 随机选择参与者,并向他们介绍实验目的和流程。

3. 被试者进行感知测试,通过该测试评估被试者对感官刺激的感知能力。

被试者在屏幕上出现的图像中寻找特定物体,并按下键盘相应的数字键以示完成。

4. 被试者进行注意力测试,通过该测试评估被试者的注意力水平。

被试者在屏幕上出现的一系列数字中判断是否有重复的数字,并按下键盘相应的键以示完成。

5. 被试者进行记忆测试,通过该测试评估被试者的记忆能力。

被试者需记住一组数字,并在数字消失后按照顺序输入。

6. 被试者进行思维测试,通过该测试评估被试者的思维能力。

被试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并按下键盘相应的键以示完成。

7. 完成上述测试后,记录被试者的反应时间、错误数量等数据。

8.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根据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感知能力:平均正确率为85%,且男性组的表现略高于女性组。

这表明男性在感知能力上可能稍微有优势。

2. 注意力水平:平均正确率为78%,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这表明参与者的注意力水平相对较高。

3. 记忆能力:平均正确率为70%,女性组的表现明显优于男性组。

这表明女性在记忆能力上相对较强。

4. 思维能力:平均正确率为90%,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这表明参与者的思维能力较强。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人类的心理机能之一,它们的发展与性别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方案和思路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方案和思路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方案和思路一、引言安全人机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设计和优化人机系统,以使其满足人类认知、生理和心理特性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人机交互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机交互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安全人机工程的课程设计。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人机系统安全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具备分析和解决人机系统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人机工程基础知识- 介绍人机工程学科的起源和发展- 讲解人机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 介绍人机工程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 人机交互安全概述- 分析人机交互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介绍人机交互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讨论人机交互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3. 用户认知与行为- 探讨人类认知和行为特点对人机交互安全的影响- 分析用户心理模型和行为模式,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强调用户参与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4.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介绍人机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讲解如何设计易用、易学、易记的界面- 强调人机界面设计与安全性的关系和平衡5. 安全认证与评估- 介绍常用的安全认证标准和评估方法- 分析安全认证和评估在人机系统设计中的作用- 讨论如何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反馈收集6. 人机交互安全技术- 介绍常见的人机交互安全技术,如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等 - 分析各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探讨如何将安全技术与人机界面设计相结合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户调研、界面设计和安全评估等,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型的人机系统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安全人机工程学-3.1人体测量

安全人机工程学-3.1人体测量
• 眼耳平面
通过左、右耳屏点 及右眼眶下点的水 平面称为眼耳平面。
一、人体尺度数据的测量
测量方向的要求 头侧端,足侧端 内侧,外侧 近位,远位
又称颅侧和尾侧,或上侧和下侧
相对于正中矢状面 相对于四肢附着部位
桡侧,尺侧
胫侧,腓侧
上肢(里尺外桡)
下肢(里胫外腓)
腹侧,背侧
一、人体尺度数据的测量
25(75) 30(70)
0.842
0.674 0.524
四、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我国成年人的人体结构尺寸
人体测量数据分两类:人体结构尺寸指静态尺寸;人 体功能尺寸指动态尺寸。 静态测量是指被测者在确定的静止状态下,如立姿或 坐姿,利用人体测量仪器进行的测量。具体测量时, 应首先确定测点的位置和所需要测量的项目以及正确 的测量方法。可参考国际GB5703-2010《用于技术设
四、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立姿人体尺寸
包括:眼高、肩高、肘高、手功能高、会阴高、胫骨点高。
四、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坐姿人体尺寸
包括:坐高、坐姿颈椎点高、坐姿眼高、坐姿肩高、坐姿肘高、坐姿大 腿厚、坐姿膝高、小腿加足高、坐深、臀膝距、坐姿下肢长。
四、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坐姿人体尺寸
包括:坐高、坐姿颈椎点高、坐姿眼高、坐姿肩高、坐姿肘高、坐姿大 腿厚、坐姿膝高、小腿加足高、坐深、臀膝距、坐姿下肢长。
人的特征 ——人体测量
牛奕 niuyi@
主要内容
1. 人体测量
2. 人的生理特征 3. 人的心理特征
学习目标
1. 理解人体测量学的定义、常用人体尺度数据
2. 掌握人体尺度数据的应用,人体的生理特征如感 觉、知觉对人机系统安全性的影响。

安全人机工程学 心理与安全

安全人机工程学  心理与安全

(2)、心存侥幸 侥幸心理是指妄图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者免去灾害。生活中,每 个人都难免存在侥幸心理。但是,如果在关系到安全的问题上心存侥幸,事故 就会发生。总的看,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主要是错误的经验主义和小概率事件 误导。侥幸心理其实也是一种投机心理。以最大的冒险保住了最小的安全系数,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那当然是侥幸。但是这样的“神奇”无法 经住时间的考验,大多数换来的是血淋淋的惨痛教训。有侥幸就会有教训,有 的是前人的侥幸变成后人的教训、有的是昨天的侥幸就是今天的教训,更有甚 者,刚才的侥幸就是眼前的教训。因此,我们时刻要保持对侥幸心理的警惕,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要有对企业、对他人负责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侥幸心理 才无法威胁安全生产。
安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过 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科学。心理学在安全领域中的 应用,就形成了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劳动者在对待和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心理活动 规律。它包括安全心理过程和安全个性心理。人必须通过感觉、知觉和记忆等 来认识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人的意志过程和情绪 过程,以便最终对不安全因素做出判断和评价。安全心理过程是在生产活动中 进行的,而安全心理过程又不能离开具有个性的人的生产活动
人的心理与安全
吴仪
安全12-4 2012442512
今年来,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 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大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拥有先进的安 全技术、设施、装备并不是打开安全之门的“万能钥匙”,绝 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有关。 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取决于拥有过硬的安全技术素质之外, 安全心理状态也直接左右了人的安全行为。

1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1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1.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人体特性的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实测法(Measure method),实验法(Experiment method),分析法(Analysis),调查研究法(Survey),计算机仿真法(Simulation),感觉评价法(Sensory inspection),图示模拟和模型试验法(model)2.简述坐姿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人体参数。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工作台、工作座椅、人体活动余隙和作业范围等的尺寸和布局等.其设计用人体参量(坐姿10个数据)3.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人脑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印象总是由各种感觉综合而成的,没有反映个别属性的知觉,也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感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到的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4.信息编码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分析操纵装置特征编码的方法和意义。

(形状、大小、颜色、标志)5.仪表显示装置设计时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在各部分的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模拟(指针表盘等的设计)数字(形状、格式、显示器)6.脚操纵装置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形式、操纵方式、力量,尺寸、形状位置)7.人与“机”特性的比较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速度,逻辑推理,计算,可靠性,连续性,灵活性,输入灵敏度,智力,操作处理能力,功率输出,综合能力,记忆8.安全防护装置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些原则的应用a)以保护人身安全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b)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安全可靠的原则。

c)安全防护装置与机械装备配套设计的原则。

d)简单、经济、方便的原则。

(举例:自己任意)9.安全人机工程学对安全工程设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体结构,匹配,结构及环境设计)10.“大尺寸、小尺寸”是如何界定的?它们分别适合于什么场合,并举例说明。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人机工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2. 掌握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了解安全人机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实际生产场景中的人机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会运用安全人机工程的知识,评估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3. 能够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原理,设计和优化人机交互界面,提高用户满意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安全人机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安全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安全人机工程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安全人机工程的概念和原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安全人机工程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概念:人、机、环境关系,安全人机工程定义及其重要性;2. 安全人机工程原理:生理心理学原理,人机系统设计原则,事故分析与预防;3. 安全人机工程应用:案例分析,包括生产、交通、家居等领域;4. 安全人机工程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介绍,合规性检查;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原则,优化方法,用户体验;6. 工作环境评估与改善:评估方法,改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7. 实践操作: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设计实践。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安全人机工程基本概念,人机环境关系;第二周:安全人机工程原理,生理心理学原理;第三周:安全人机工程原理,人机系统设计原则;第四周:安全人机工程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安全人机工程法律法规,合规性检查;第六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原则;第七周:工作环境评估与改善,评估方法和改善措施;第八周:实践操作,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和设计实践。

安全人机工程期末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安全人机工程期末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检验人机工程学时期的三项著名实验是:肌肉疲劳试验、铁锹作业试验、砌砖作业试验。

P22.人机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工具和用器的关系上。

P13.作业空间设计要着眼于人,落实于设备。

P1284.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分类共有8种,通过眼、耳、鼻、舌、肤五个器官产生的感觉成为五感,此外还有皮肤感觉、深度感觉、平衡感觉等。

P305.显示器布局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选择最佳认读区域,另一个是仪表的配置方法。

P1176.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P257.人的知觉一般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等。

P328.能量代谢分为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劳动代谢量。

P649.警报器声频率高,声强也高。

较适合于紧急状态的音响预警装置。

10.影响热环境条件的主要因素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气流速度。

P156名词解释1.动态测量:动态测量是在人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情况下,对运动着的人体进行测量。

P16 2.感觉阀限:所谓感觉阀限是指刚好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值。

P313.疲劳:当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叫疲劳。

P704.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有两种:一是防止人体触及机械危险部位的间隔,二是使人体免受非触及机械性有害因素影响的间隔。

P1445.控制显示比:控制显示系统的灵敏度取决于控制器与显示器移动量的比率,即控制显示比。

P124选择题1.D.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

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2.人们往往根据自己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感知现实的对象,这是人知觉的C.理解性。

P32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在人的三种视野中,B.动视野范围最大。

A.静视野B.动视野C. 注视野D.视平图4.安静代谢是人仅为保持身体平衡及安静姿势所消耗的能量,安静代谢率一般取为基础代谢率的C. 1.2 .A.120B. 12C. 1.2D.15.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称A.作业活动空间A.作业活动空间B.作业接触空间C.安全防护空间D.作业休息空间6.模拟显示大都是指针指示、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的是C.材质A.宽度B.形状C.材质D.长度7.在高压无遮栏20-35千伏操作中,人体及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B.1米A.100米B.1米C.100毫米D.1毫米8.下列B.排泄系列不属于骨骼肌活动的能量途径供给A.需氧系列B.排泄系列C. 乳酸系列D.ATP-CP系列9. 作为定量显示,在静态显示的条件下D.数字显示误读率较低,而且认读所需要的时间也较短。

完整版试验三人体感知特性试验=安全人机工程学=湖南工学院

完整版试验三人体感知特性试验=安全人机工程学=湖南工学院

实验三人体感知特性实验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外界信息,通过测试人对声、光、图形等反应时间来验证人的感知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做反应时,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是人体完整的反应过程所需的时间。

反应时分为3类,即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要求被试者做出的反应也只有一个,并且二者都固定不变,这种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叫做简单反应时;如果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者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哪一次出现哪个刺激被试者事先并不知道,该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称为选择反应时;如果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但要求被试者只对其中一个刺激作一个固定的反应,而对其他刺激则不反应,此条件下测得的反应时称为辨别反应时。

通过对声、光的简单反应时间测定并比较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差异,来验证人体感知特性的部分影响因素。

实验三-1视、听觉刺激反应时测试一、实验目的该实验主要用于人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时间的研究。

通过测试人的视觉通道受光刺激的反应快慢,测定听觉通道受声音刺激的反应快慢,以及人对声音及光刺激作出反应的准确性,研究影响人的反应时与准确性的因素。

在安全人机工程学中,反应时间参数可用于人机系统的设计,合理设计人机界面,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效率,避免失误。

也可以用于汽车驾驶员、运动员等心理培训。

掌握各种反应时的测试方法,进一步认识反应时及各种反应时之间的差异;理解各种刺激量性质对反应时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感觉器官从刺激呈现开始感受,经神经系统传输、加工和处理,传给肌肉而作用于外界,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其总和就是反应时间,简称“反应时”。

当被试做简单反应测验时,其注意力完全集中于那个将出现的刺激和那个将动作的手指,当刺激来到时,眼睛-大脑-手指之间的神经通路早已准备好了,反应时间就快。

当被试做辨别和选择反应实验时,需要有更多神经通路接通的准备,这时被试辨别、选择时间增加,同时其心理状态比较复杂,会产生焦虑、怀疑等复杂的心理状态,所以反应时间就会延长。

安全人机工效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安全人机工效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安全人机工效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安全人机工效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类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交互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和计算机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交换和处理。

安全人机工效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好的人机交互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可以降低事故的风险。

一、安全人机工效学的基本原理安全人机工效学的基本原理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感知、认知、行为和健康。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即人机接口、人机系统和人机环境。

在人机接口领域,主要考虑如何设计界面、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以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

在人机系统领域,主要考虑如何将人适应到机器的要求中,以及如何让机器适应到人的习惯中。

在人机环境领域,主要考虑如何创造一个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实践中的安全人机工效学实践中的安全人机工效学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交通运输领域安全人机工效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乘客的人机接口和人机系统,以及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例如,飞机的驾驶舱需要考虑飞行员的视觉和听觉需求,火车的车站需要考虑乘客的人流量和安全问题,汽车的中央控制系统需要考虑驾驶员的体力和精神状况等。

2、工业生产领域安全人机工效学在工业生产领域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设计生产设备和工作场所时,需要考虑工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环境因素对工作效率和安全的影响。

例如,生产线上的机器要以符合工人习惯的方式进行设计,工作台的高度和角度要能够适应不同的身高和工作姿势,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需要符合工人的舒适感等。

3、计算机应用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也是安全人机工效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在开发软件和设计硬件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人机接口和人机系统,以及环境因素对用户的影响。

例如,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要易于使用,软件的功能和界面要符合用户需求,计算机的屏幕和键盘要考虑到用户的视觉和手部习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人机心理实验学校:中国民航大学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实验人:董洪铭学号:100145207班级:100145B实验时间:第1—13周目录1.实验一.听觉阈限的测量 (2)2.实验二.两点阈的测量 (3)3.实验三.闪光融合频率测量 (3)4.实验四.盲点的测量 (4)5.实验五.空间知觉测量 (5)6.实验六.时间知觉测量 (6)7.实验七.速度知觉测量 (7)8.实验八.学习与记忆测量(上) (8)9.实验九.学习与记忆测量(下) (11)10.实验十.注意力测量 (14)11.感谢 (20)实验一.听觉阈限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测量不同频率下的听觉阈限大小二.实验仪器1.听觉实验仪器三.实验步骤1.试验之前让被试者面对仪器坐下,戴上耳机,刺激的呈现有时从强到弱,有时从弱到强,被试分别报告听到声音和听不到声音。

2.实验时主试先使用64Hz,再顺序使用128、256、512、1000、2000、4000、8000、16000Hz。

每种频率都交替进行递增、递减的测试。

递增系列从远在阈限以下的声音强度开始增加,直到被试者刚刚听到声音时,记下这时的衰减数值。

递减系列从远超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强度开始衰减,直到被试者听不见时,记下这时的衰减数值。

不论递增或递减系列,主试者必须随机改变相继系列的开始点。

准备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数据五.数据处理六.实验结论1.在频率相同时右耳的听力阈限普遍高于左耳2.在听力频率范围(20~20000HZ)内,频率越高听力阈限越低实验二.两点阈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测定皮肤某部位两点阈,探索了解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异。

2.学习用极限法测量阈限。

二.实验仪器1.两点阈测试器三.实验步骤1.双击桌面“心理实验系统”图标,弹出登录窗口。

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双击“仪器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两点阈”,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屏幕呈现实验记录表。

2.主试先拟定好实验顺序,通过单/双击表格中的增、减方法,按ABBA法则即渐减系列和渐加系列排列。

刺激的两点距离在0~15 mm范围内。

对渐减系列先从15mm开始,每次变化1 mm,逐步减小刺激的两点距离,直到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主试记录此时的两点距离(只能在报告一点的方格中记录),记录“-”;对渐加系列从0mm开始,也是每次变化1 mm,逐步增加刺激的两点距离,直到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主试记录此时的两点距离(只能在报告两点的方格中记录);记录“+”。

共做20个序列。

正式测试前,主试可以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按事先拟好的刺激序列,顺序给予刺激。

每次刺激前发出“注意”口令,测量计与皮肤接触不要超过2秒,两刺激间隔不得少于5秒,每做4个序列可稍事休息。

注意:增减序列也可以按随机原则排列。

四.实验结论绝对阈限:4.3 mm实验三.闪光融合频率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亮点闪烁仪2.测量闪光融合频率(CFF)二.实验仪器闪光融合频率计三.实验步骤实验开始后实验者双眼靠近仪器观察口,设定光的颜色(红、蓝、黄、绿),以及光强(1、1/2、1/4)。

原来是不闪烁的光,实验者就向闪烁临界频率调节(递增);原来是闪烁的光,实验者就向不闪烁临界频率调节(递减),直至调节到这个临界点。

每种光强各测试一次,然后改变颜色重复试验。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五.实验结论在一定亮度范围内,随着亮度的提高,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也随之上升。

光的颜色(波长)也会影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且红色(波长较长)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较低,蓝色(波长较短)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较高,其他颜色临界值在这两种颜色之间。

实验四.盲点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测量盲点的位置及大小二.实验仪器1.实验纸条2.尺子三.实验步骤1.实验由主试和被试共同完成。

被试者将画有黑点和“X”的白纸放在面前约50cm 处,使纸条与视线保持水平,遮住一眼,被试者注视“X”字。

此时被试者能看到黑点。

2. 被试者将纸条沿水平方向被测眼缓慢移动,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移动。

当被试者恰好看不到黑点时,主试记录下纸条到被测眼的距离D1。

然后将纸条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黑点时记下纸条到被测眼的距离D2。

3.再将纸条置于距离眼睛较近处,沿水平方向远离被测眼缓慢移动,当被试者恰好看不到黑点时,主试记录下纸条到被测眼的距离D2’。

然后将纸条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黑点时记下纸条到被测眼的距离D1’。

4.改变被测眼重复实验5.记录黑点与“X”字的距离d四.实验数据五.数据处理六.实验结论左眼盲点角度范围Δβ为 5.45°,距离为 1.62mm;右眼盲点角度范围Δβ为4.42°,距离为1.31mm。

实验五.空间知觉测量一.实验目的1.测量空间知觉准确性二.实验仪器1.空间实验测试仪三.实验步骤1.比较对不同图形的视觉空间知觉的反应时。

主试按功能键确定好工作状态,设置好反应序列A(有四种选择分别为A、B、C、D)和图形类别(条形,方块,不规则),按下启动键上的绿灯与呈现窗口下的预备信号灯同时闪烁2秒后,图形传递到呈现窗口,预备灯消失,图形呈现5秒后消失,同时启动键上方的灯也熄灭图形提示信号口信号等熄灭后重新点燃,等待主试下一次选择。

被试手拿反应盒(键),观察仪器刺激(图形序列),根据给好的图形序列被试按相应的键。

键为1-4的数字。

主试复位、重新设置,选择下一个图形。

被试重复以上操作。

四.实验数据五.实验结论对于越复杂的图形的顺序辨别时间越长,并且错误次数也会增加,说明大脑的加工机制越复杂。

实验六.时间知觉测量一.实验目的1.检查不同刺激方式对时间估计的影响。

2.检验有无反馈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2.材料:光刺激(灯泡发光时变红),呈现方式为连续光。

三.实验步骤1.双击桌面“心理实验系统”图标,弹出登录窗口。

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时间知觉(无反馈)”,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这是一个判断时间长短的实验。

每次实验你会先看到一个灯发光,你要注意看它亮了多长时间。

每次灯灭后,请你按1号反应盒上的任意键,复制灯亮的时间。

按下去就亮了(由黑色变红色),一直按着不要松开,直到你认为灯亮的时间和你刚才看到的灯亮时间一样长再松开。

实验要进行很多次。

当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说明:实验开始后屏幕上有一个黑灯泡,亮时变红色。

若参数设置中选呈现时间为随机,则刺激呈现时间为2、5、10秒,随机呈现。

如果实验次数选15则三种时间各呈现5次(选30次则加倍)。

若选呈现时间为某固定值,则刺激就以该固定时间呈现。

3. 每种刺激方式实验结束,都可直接查看结果。

也可以返回“指导语”窗口,更换参数中的刺激方式,或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4.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时间知觉(有反馈)”,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时间知觉(有反馈)与“时间知觉(无反馈)”差别在于每次实验后你都能得到反馈,即看到你的复制时间与原来灯亮的时间误差。

请你根据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按键时间,使误差变小。

四.实验数据五.数据处理六.实验结论实验七.速度知觉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速度知觉差别阈限的测量,学习用调整法测定差别阈限。

2.了解不同速度情况下人的速度知觉准确性状况。

二.实验仪器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红亮点以快或慢速(快4单位/秒,慢2单位/秒)从左至右移动,距离终点前约1/3处亮点被遮挡三.实验步骤1.双击桌面“心理实验系统”图标,弹出登录窗口。

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速度知觉(无反馈)”,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实验开始后屏幕上会有一个红色亮点以一定速度从左边(蓝线处)开始向右边移动。

你要认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扳时就看不见了,但它仍然按原来速度移动。

你估计它到达终点(右边蓝线)了就按1号反应盒上的任意键。

程序自动开始下一次实验。

当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就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3.每次实验红色亮点由左向右移动,速度分快慢两种(快4单位/秒,慢2单位/秒)。

若速度移动方式选“混合”,则快慢次数各半,随机出现。

亮点距终点1/3处被遮挡。

速度知觉差别阈限公式是 AE=∑|x-s|/n。

公式中|x-s|为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

x为被试估计时间,s为标准时间,n为实验次数。

4.实验结束,被试可直接查看结果(详细数据中负值表示被试未到终点提前按键;正值表示被试超过终点按键)。

也可以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5. 双击桌面“心理实验系统”图标,弹出登录窗口。

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速度知觉(有反馈)”,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速度知觉(有反馈)”实验和“速度知觉(无反馈)”实验的差别在于你将看到你判断的误差距离,然后可以在下一次操作中,调整你的估计时间。

四.实验数据及结论1.无反馈实验:实验耗时/s:197快速运动平均绝对误差/ms:902:慢速运动平均绝对误差/ms:1604快速运动标准时间/ms:3906;慢速运运动标准时间/ms:78122.有反馈实验:实验耗时/s:269平均绝对误差/ms:3208快速运动标准时间/ms:3906;慢速运运动标准时间/ms:7812实验八.学习与记忆测量(上)一.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一).实验目的1.验证Sperling的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