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学生版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本课涵盖了上一课学到的所有文言语法想象,还学习了新的内容,比如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固定词组的搭配,“而”的用法等。

同学们要注意,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6.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7.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

三、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5.箕踞以骂曰B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C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自引而起,绝袖D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A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C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 (介词结构后置)2.给贡职如郡县(介词结构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 (介词结构后置)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短语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大全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大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大全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文言实词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文化常识
01
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
• 荆轲:人名,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 樊於期:人名,秦国将领,逃亡至燕国 • 田光:人名,燕国著名谋士 • 太子丹:人名,燕国太子 • 督亢:地名,位于今河北涿州 • 揕:动词,撞击、冲击 • 提:动词,抓起、拿起 • 箕踞:名词,一种坐姿,形容傲慢无礼 • 室:名词,房屋,住所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或“的”,用 于定语后。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用于代词 。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才”,用于表示条 件或时间。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用”,用于表示手 段或方式。
特殊虚词

焉尔
“之于”的合音,用于表示被动或从属关系 。
“而已”的合音,用于表示强调或肯定。


“吗”的疑问语气词,用于表示疑问或反问 。
“了”的陈述语气词,用于表示陈述或肯定 。
03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太子丹之智,智在 乘时,时不可失。
秦王之威,威在震 怒,怒不可触。
荆轲之勇,勇在决 断,断无悔心。
被动句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句
(轲)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拔(剑)倚柱而书
相见礼
诸侯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见 面时互行的礼仪。
古代称谓
1 2

古代诸侯、君王自称谦词,表示孤独寡居。
寡人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荆轲刺杀秦王的文言知识点表一、通假字:秦王必须对他的大臣们说:说同月,快乐吧。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是真诚的,让国王害怕:震动、沟通、震惊和敬畏。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

少,通稍,稍微。

照片很差,匕首也被看到了:看,展示,展示。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中风是意外的:中风是突然的。

被八创:被,同披,遭受。

二、实词的灵活使用:1、名词活用:这个名词灵活地用作状语:march north:north,north。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

信封:信,带盒子。

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

名词可灵活用作动词: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

2.使役用法: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见,禀告。

3.故意使用:太子迟之:迟,以为迟,认为晚。

奇怪的官员:奇怪,想奇怪,想奇怪。

二、古今异义: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解决燕国的麻烦:是的,是的;为了,为了。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走投无路,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范的手臂在一段时间内暴露出来。

四、特殊句式:这位牧师日夜咬牙切齿地工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看到燕国陵墓的羞耻感也消失了3、变式句(倒装句):(1)状语后置常痛于骨髓燕王朝拜并被送到朝廷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秦王用一千斤黄金买下了它取之(以)百金(2)王子和他的客人都知道这件事五、成语:切割牙齿和心脏:它也会切割牙齿和腐蚀心脏。

描述极端的怨恨。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头发之冠:头发竖立的方式。

描述极度愤怒。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助:没有办法,没有什么可做的。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化的声音:音乐声音中特征音调的变化,通常发出悲壮的声音。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
《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因此在考试中也会经常出现,对这篇古文也是必须得掌握,以下是xx为您提供的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希望你可以掌握,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哦!
荆轲刺秦王
【词语】
荆轲拜谒督亢谬误偏袒扼腕厄运濡染怯懦淬火猝然忤逆铁杵创伤创办目眩鲰生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戮没:杀戮和没收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成语】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文学常识】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就是这些,要牢牢记住哦!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章古文复习要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章字词复习要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一词多义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故木受绳则直(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故垒西边(旧)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仍然)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发出)又前而为歌曰(作)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表并列)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表承接)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表修饰)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8.以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 yu E高兴。

2.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 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 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 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 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 进兵北略地2.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 函封之4.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 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 皆白衣冠以送之3. 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 使使以闻大王2. 使毕使于前3. 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 太子迟之2. 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 欲与(之)俱3.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3. 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4. 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 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有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的原因。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轲既取图奉之,发图翻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故人具鸡黍老,旧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确实,确实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几天前,妈妈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

这本书主要是写中华五千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了解了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看到了李广“妙计脱身”的机智……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荆轲刺秦王》,虽然它是整本书里字数最少的一个故事,但它给我留的印象是最深的。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燕国的太子丹在秦国作人质,他十分恨秦王,一心要报仇,荆轲被太子丹的决心所打动,和秦舞阳一起去刺杀秦王嬴政。

临行时,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了他对太子丹的忠诚和自己的决心。

看到这我不禁被荆轲的勇气所打动,并为他捏了一把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

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被八创:被,同“披”,遭受。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进兵北略地:北,向北。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

函封之:函,用匣子。

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

名词活用作动词: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

2、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见,禀告。

3、意动用法:太子迟之:迟,以……为迟,认为……晚。

群臣怪之:怪,以……为怪,认为……奇怪。

二、古今异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可以;以,用来。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走投无路,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露一只臂膀。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变式句(倒装句):(1)状语后置常痛于骨髓燕王拜送于庭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取之取之(以)百金(2)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五、成语: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感谢您的阅读!。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03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如果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复 命,就是小子。
小子,对人的轻蔑称呼。
通“返”,返回。

这句话的意思是 竖子
02
一词多义
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绕着。

跑,这里指秦王边绕着柱子跑边 拔剑。
秦王因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副词,表示加强语气,相当于“ 真”、“果真”。

高兴,这里指秦王不高兴。
05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要点一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今天去了而不能复命的,那是没 用的人!”。
要点二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心疾首 的”。
省略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
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寡人",意为 “现在危急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顾计不知所出耳”的“顾”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顾” 表示“只是”、“不过”,而现代汉语中的“顾”则通常表示“照顾”、“回顾”。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总结词
古今异义,古意今义不同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的“预”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预”表示“预先”、 “事先”,而现代汉语中的“预”则通常表示“预备”、“预想”。

返回,这里指回来复命。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拿起。

举、持。这里指举剑直刺秦王。

伸直。这里指挺直身体。

挣断。这里指挣断了袖子。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1.秦王必说见臣2.日以尽矣3.今日往而不反者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6.图穷而匕首见7.秦王还柱而走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9.乃朝服,设九宾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其古意: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5.终已不顾6.左右既前,斩荆轲7.诸郎中执兵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义:进兵北略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函封之发尽上指冠箕踞以骂曰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皆白衣冠以送之乃朝服,设九宾使使以闻大王使毕使于前自引而起,绝袖太子迟之群臣怪之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需要的调整语序: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4.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6.欲与俱7.见燕使者咸阳宫8.而卒惶急无以击轲9.常痛于骨髓10.给贡职如郡县11.燕王拜送于庭1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3.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6.使毕使于前五、解释下列重点实虚词的含义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2、故故遣将守关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鲰生说我……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轲自知事不就故人具鸡黍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大行不顾细谨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8.之亲王购之金千斤为之奈何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9.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0.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可以解燕国之患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箕踞以骂曰六、解释下列固定用法的意义: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然则将军之仇报3. 荆轲有所待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6.以故荆轲逐秦王7.终已不顾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血濡.缕: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比.诸侯之列: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3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3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1.则虽欲长侍
..足下
2.臣愿得谒.之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诚.能得樊将军首
5.愿足下更.虑之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7.顾.计不知所出耳
8.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荆轲顾.笑武阳
10.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1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1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3.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
..也
14.函.封之
15.血濡.(rú)缕
16.人不敢与忤.(wǔ)视
17.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8.今提一匕首入不测
..之强秦
19.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20.士皆瞋.(chēn)目
21.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22.燕王诚./振怖
..大王之威
23.比.诸侯之列
24.至陛.下
25.愿大王少假借
..之
26.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7.剑坚.,故不可立拔
2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9.侍医夏无且(jū)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30.王负.剑
31.断其左股.
32.荆轲废.
3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chuāng)
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17.诸郎中执兵。

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归纳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归纳一、实词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请3、诚能得樊将军首诚:的确,确实4、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5、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6、而右手揕其胸揕:刺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见+动词,表被动8、人不敢与忤视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9、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请:敬辞,请允许我10、终已不顾顾:回头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12、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13、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14、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举起15、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16、乃欲以生劫之劫:强迫,威逼二、虚词1、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乃:连词,于是,就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乃:连词,才③乃遂私见樊於期曰乃:连词,于是,就④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乃:连词,于是,就⑤而乃以手共搏之乃:副词,竟然2、之①丹不忍以己之私之:助词,的②愿足下更虑之之:代词,代这个主意③乃欲以生劫之之:代词,代秦王④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之:助词,的3、而①今行而无信而:表转折关系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而:表修饰关系③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而:表并列关系④又前而为歌曰而:表承接关系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而:表承接关系⑥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而:表并列关系⑦秦王惊,自引而起而:表修饰关系4、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连词,因为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以:连词,用来③皆白衣冠以送之以:连词,来④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以:介词,用⑤箕踞以骂曰以: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⑥使工以药淬之以:介词,用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认为……慢4、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5、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作动词,穿衣,戴帽6、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7、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8、群臣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很奇怪9、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四、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害怕4、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绕5、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五、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某一方4、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5、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六、特殊句式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3、使毕使于前介宾后置句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宾后置句5、见燕使者咸阳宫省略句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日以尽矣3.今日往而不反者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6.图穷而匕首见7.秦王还柱而走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仰天太息流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5.持千金之币物6.秦王方还柱走7.诸郎中执兵8.左右既前,斩荆轲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2.欲与( 之)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2、故故遣将守关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鲰生说我……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人具鸡黍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大行不顾细谨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然则将军之仇报3. 荆轲有所待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6.以故荆轲逐秦王。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3、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4、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2023年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经典版本

2023年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经典版本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经典版本)第一部分: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⑴解释下列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破:动词使动,译为“使……破灭”或“灭了”②收:占领。

③进兵:进军。

④北:名作状,向北。

⑤略:掠夺、夺取。

⑵指出下列虚词旳词性、意义和使用方法。

①尽:副词,表范围,译为“所有”。

②其:代词,指代“赵”。

2.太子丹恐惊,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⑴解释下列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请:祈求。

②旦暮:名作状,译为“很快”“立即”。

③足下:敬称,译为“您”“先生”。

④可:可以。

⑤得:如愿。

[此外一种理解:认为“可得”是同义复词,译为“可以”。

] ⑵指出下列虚词旳词性、意义和使用方法。

①乃:连词,表承接,译为“就”“便”。

②则:连词,表承接,不译。

③虽:连词,表让步,译为“虽然”。

④岂:疑问副词,译为“怎么”。

⑤哉,语气助词,译为“呢”。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⑴解释下列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微:(假如)没有。

②臣:代词,译为“我”。

③愿:敬辞,译为“想”“但愿”。

④得:可以。

⑤谒:拜谒(词典义)、前去(文中义)。

⑥信:信物。

⑦亲:亲近(词典义)、靠近(文中义)。

⑵指出下列虚词旳词性、意义和使用方法。

①之:代词,代指“秦国”。

②而: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③则:连词,表承接,不译。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⑴解释下列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购:悬赏。

⑵指出下列虚词旳词性、意义和使用方法。

①夫:发语词,不译。

②之:代词,代指“樊将军首”。

⑶分析下列句子旳文言文句式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省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5.诚能得Ⅰ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Ⅱ有以报太子。

⑴解释下列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得Ⅰ:获得。

②说:通“悦”,译为“快乐”。

③见:接见。

④得Ⅱ: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6.图穷而匕首见
7.秦王还柱而走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
9.乃朝服,设九宾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其古意: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5.终已不顾
6.左右既前,斩荆轲
7.诸郎中执兵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
释其意义:
进兵北略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函封之
发尽上指冠
箕踞以骂曰
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
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皆白衣冠以送之
乃朝服,设九宾
使使以闻大王
使毕使于前
自引而起,绝袖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需要的调整语
序: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4.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6.欲与俱
7.见燕使者咸阳宫
8.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9.常痛于骨髓
10.给贡职如郡县
11.燕王拜送于庭
1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3.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6.使毕使于前
五、解释下列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鲰生说我……故听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轲自知事不就
故人具鸡黍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
大行不顾细谨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轲
乃令秦武阳为副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8.之
亲王购之金千斤为之奈何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9.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0.以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可以解燕国之患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箕踞以骂曰
六、解释下列固定用法的意义: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然则将军之仇报
3. 荆轲有所待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
者,乃欲以生劫之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6.以故荆轲逐秦王
7.终已不顾
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血濡.缕: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比.诸侯之列: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