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乐现代演绎的审美内涵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

浅析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

浅析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各种音乐形式在不断演化中,民族声乐也是其中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声乐都体现了不同的艺术审美取向。

在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以宗教祭祀和宫廷乐为主要形式。

传统宫廷乐曲以其庄重、严谨、和谐的旋律和优美的唱腔成为历代帝王和贵族的日常享受。

其中包括了京剧、昆曲等,这些曲目往往讲述历史故事和传说,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又寓意深刻。

在这些曲目中,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演技,从而体现出对音乐的高度审美追求。

近现代,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国民族声乐开始融合并吸收外来的文化元素。

例如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的影响,形成了以新民乐为代表的新的声乐风格。

新民乐注重表现个体情感的表达和音乐的艺术性,擅长用丰富多彩的和声和饱满的旋律感染听众的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此外,中国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声乐风格。

例如,在云南、贵州等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地方特色成为了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作品。

此类作品往往选取当地民间故事和传说为主题,紧扣民族文化内涵,讲述着当地百姓的生活、情感和历史,既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同时也体现出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之,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是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多元和综合的产物。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之间,民族声乐都体现了不同的艺术审美取向,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然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都追求着一种高度的音乐艺术性和优美的旋律,既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同时也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高度关注和崇尚。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审美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审美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审美内涵民族音乐是一种反映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的音乐形式。

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吸引着无数听众的关注。

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民族音乐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民族音乐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节奏和和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音色和音律,如京剧中的三徽九拍、云南民歌中的“咚、咚、咚、咚、嗒、嗒、嗒、嗒”的声音和藏族的长调。

这些独特的音乐元素表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使得民族音乐具有独具匠心的美感和魅力。

在节奏方面,民族音乐的韵律变化和复杂的速度处理,让人难以抵抗其节奏感的魔力。

这样的音乐节奏,往往能激发人类的情感和欲望,表现出音乐的深度和灵敏性。

其次,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不同民族的音乐体现了他们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他们对过去和未来的张望和向往。

很多民族音乐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如内蒙古的呼麦和新疆的异域音乐等。

这些音乐往往和民间的传说和故事紧密相连,歌唱着世代相传的历史和传统。

这样的音乐,能让人们以独特的角度,了解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面貌,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交流。

第三,民族音乐宣扬的常常是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在多元化的世界里,各个民族的音乐也随之蓬勃发展,为促进民族和谐和文化多样性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很多民族音乐也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激励着人们为祖国的民族团结和稳定作出努力。

例如,蒙古族的《青年歌唱祖国,歌唱爱情》、壮族的《壮乡大地》、藏族的《红花沟》等国家级民族音乐作品,都表现出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鼓舞人们为民族的团结奋斗,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情感。

最后,民族音乐的珍贵性在于其有限的传承和保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许多民族音乐逐渐失传,更多的人开始重视保护和传承这部分文化遗产。

如今,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民间音乐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新的演奏方式,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努力,《卡路里》的演奏和雷建平的电音二胡演奏就是很好的例子。

分析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与审美标准的思考

分析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与审美标准的思考

分析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与审美标准的思考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与审美标准是对民族声乐演唱的要求和评判标准。

民族声乐是一种表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其演唱原则和审美标准是由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所决定的。

民族声乐演唱原则强调保持民族声乐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声音特点和音乐风格,演唱者应该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演方式来表达出这种独特性,并且要尊重和继承传统的演唱方式。

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也强调演唱者要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演绎民族声乐的精髓。

民族声乐演唱原则注重表现情感和情感传递。

民族声乐往往通过旋律、节奏、音色和语言表达情感,演唱者需要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准确的情感把控来传递这种情感。

演唱者还应该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特点,灵活运用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以及合理运用音乐性能符号和音乐装饰等手段,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民族声乐演唱原则强调技巧的训练和技巧的运用。

民族声乐有其独特的演唱技巧,如咬字、颤音、特殊发声技巧等,演唱者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掌握这些技巧,并能够在演唱时恰到好处地运用。

演唱者还要注意声音的调节和呼吸的控制,保持音准和音色的稳定性。

在审美标准方面,民族声乐的演唱要符合民族音乐的审美要求和民众的审美偏好。

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族声乐要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

旋律是民族声乐的灵魂,演唱者要通过准确的音准和流畅自然的音程运动来表达旋律的美感,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旋律所传达的情感和民族情怀。

民族声乐要注重节奏的准确性和变化性。

节奏是民族声乐的基础,演唱者要准确把握节奏的强弱变化和节奏形式,使演唱更加有力和富有感染力。

民族声乐要注重音色的丰富和表现力。

音色是民族声乐的特色之一,演唱者要通过正确的发声技巧和灵活运用音乐性能符号来塑造不同的音色效果,丰富演唱的表现力。

民族声乐要注重歌词的诠释和情感的表达。

歌词是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唱者要准确理解歌词的含义,通过正确的语音和发声方式来表达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使演唱更具情感共鸣和情感传递的力度。

试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试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试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美学内涵。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上。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植根于丰富的民族文化土壤,融合了各地的民歌、山歌、乡土歌曲等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风格。

西北地区的陕北民歌、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南方地区的潮汕歌谣等,都在民族声乐艺术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

这些地方音乐风格在保留了民族原始特色的也经历了历史文化的沉淀和演变,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审美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上。

作为我国传统的音乐形式,民族声乐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古老的山歌和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歌曲,凝聚了历史上各地民族生活的情感和体验,在音乐中展现出古老而真实的审美情感。

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营养和灵感,也使得民族声乐艺术在审美特征中融合了古今文化的交融和包容,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形象上。

民族声乐艺术的歌手常常通过服饰、形体语言等方式,展现出独特的民族审美形象。

土家族的歌手常穿着传统的土家服饰,在表演中展现出独特的土家民族审美形象;藏族的歌手常常身穿藏袍,在表演中展现出独特的藏族审美形象。

这些独特的艺术形象,不仅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丰富了视觉艺术的审美感受。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表演形式、历史底蕴和艺术形象都体现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通过对这些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点,加深人们对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认同和理解,实现对这一音乐形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也可以丰富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审美体验,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享受。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
中国风流行音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承。

中国风流行音乐将传统音乐的旋律、曲
式和乐器等元素融入使其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特色。

运用二胡、古琴、笛子等传统乐器来
演奏,或者采用中国古典音乐的独奏形式等。

这种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不仅使中国风流
行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还使其能够让人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中国风流行音乐还注重音乐创新和多元化。

在创作上,中国风流行音乐不拘一格,大
胆尝试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将流行音乐与摇滚、爵士、雷鬼等风格相融合,创造
出独特而新颖的音乐风格。

在表演上,中国风流行音乐也注重舞台效果和演绎方式的创新。

运用舞蹈、服装和舞台布置等元素,营造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摘要】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音乐风格,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缺乏传承人才、市场需求的不足等问题。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也成为一种趋势。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发展成为传统音乐传承的关键路径。

未来,我们应当重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模式,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彩。

传统音乐的发展前景取决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程度,唯有如此,传统音乐才能传承发展,为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增添新的辉煌。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 现代传承, 发展趋势, 传承现状, 挑战, 融合, 数字化时代, 创新发展, 发展前景, 重视传统文化.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内涵。

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念。

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情怀和民间百姓的生活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传统音乐,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韵味,领略到传统美学对人类情感的启迪和陶治。

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它传承了古代的音乐传统和审美情趣,凝聚了历代文人雅士和音乐家的心血和智慧。

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语言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神精髓和价值追求。

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2 现代传承的重要性现代传承的重要性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被淡化和遗忘的风险。

浅析民族音乐元素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

浅析民族音乐元素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

浅析民族音乐元素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音乐元素。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民族音乐元素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

本文将从民族音乐元素和当代流行音乐的特点入手,探讨二者融合的方式和意义,以及对当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一、民族音乐元素的特点民族音乐是指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其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传统民族音乐具有多种形式,如民歌、戏曲、器乐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传统民族音乐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各种不同的调式、独特的旋律和节奏等。

这些音乐元素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具有浓厚的地域和民族色彩。

2. 深厚的历史积淀民族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遗产。

在民族音乐中,经常可以听到古老的传统乐器演奏以及古老的歌谣,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承载了民族的文化记忆。

3. 生动的表现形式传统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藏族的长调、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竖琴等,都是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族音乐,通过这些表现形式,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

二、当代流行音乐的特点当代流行音乐是指在当今社会中风靡一时的音乐形式,其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和普遍的受众。

当代流行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代流行音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流行、摇滚、电子乐、嘻哈等,这些音乐风格各具特色,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

2. 广泛的受众群体当代流行音乐能够吸引广泛的受众群体,其音乐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接地气,贴近人们的生活,因此备受年轻人和大众的喜爱。

3. 融合传统与现代当代流行音乐在音乐创作和表现形式上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创新性地表达了当今社会的文化诉求和审美趣味。

当代流行音乐的特点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成为了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载体。

论当代琵琶音乐的审美内涵

论当代琵琶音乐的审美内涵

论当代琵琶音乐的审美内涵作者:关睿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2期摘要:作为一件弹拨类民族乐器,琵琶表现了独特的音响审美效果。

本文以《幻想曲》《天鹅》《诉》等现代曲目为例,来具体解析琵琶点线相谐、渐近自然、声情相融的审美特征,并据此提示当前琵琶演奏艺术创新发展的着力方向。

关键词:琵琶;审美特征;情境融合;点线;意境琵琶作为最具声情表现力的民族乐器之一,因其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使琵琶音乐成为大众最喜欢的音乐形式。

琵琶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特征。

主要体现在情景交融、点线相谐、自然腔韵这三个方面。

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呈现琵琶音乐独特的审美特色。

1 点线相谐的旋律之美众所周知,琵琶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长于演奏点状的旋律片段。

所以,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琵琶向来是以细、密著称的。

然而,在琵琶乐的音响中,点和线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琵琶密集的音点儿自然会像用丝线串起一串念珠一般,融汇成像山溪奔涌一样铮琮流淌的线性旋律。

所以,琵琶音乐在音点儿和音线的谐和之间,既能表现出晶莹的颗粒性特征,又能表现出圆润的歌唱性特点,呈现出点线相谐、张弛有度、细密圆润的独特音响效果,堪称民族乐器中富有声情表现力的“多面手”。

而在现代琵琶曲目中,通过运用各种创新性的琵琶演奏技法,有助于更加鲜明地凸显琵琶点线相谐的特点,营造出别有韵味的美感。

例如,在王建民先生《幻想曲》中呈示部《如歌的慢板》开始处,演奏者可以借鉴古筝的四指长轮这一新型技法来营造出别有意趣的音响效果。

由于轮指时四指依次入弦的时间和角度都存在细微的差别,所以这就很自然地展现了琵琶点儿状的音响效果。

又由于长轮的连续性,所以这些音点儿很巧妙地融汇成一条串珠般圆润的“音线”。

而在这条音线当中,又时时透露出音点儿充满活力的跳荡之感,因而能够非常生动地刻画出苗家村寨在晨曦的薄雾中既静谧缥缈而又蕴含勃勃生机的迷人氛围,有效地强化了乐曲的表现力。

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内涵与审美内涵的研究

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内涵与审美内涵的研究

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内涵与审美内涵的研究从古至今,我国的民族声乐都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我国的民族声乐随着社会的脚步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将时代特色融入自身的文化内涵中,因此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是全部民众智慧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精神气魄,这不仅是文化积淀的产物,也体现国家的文化形式,因此民族声乐自有其本身所具备的独特的丰富内涵。

1 民族声乐艺术简要概述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时代紧密相关。

民族声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历史,政治,文化,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等。

因此,民族声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不同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

民族声乐诞生于民间,受到大众的滋养与呵护,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传承下去。

从广义上来看,中国民族声乐包括了民间歌曲、传统戏曲、曲艺说唱以及新歌剧唱法,声乐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化等演唱内容,经过历代的音乐工作者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民族音乐体系。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族声乐是对传统音乐的一种创新和改革,使其具有当下时代的精神文化内涵,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观,其实际上体现了现代民族声乐唱法,是在中国传统音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含中国特色的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民族声乐丰富的审美内容和特有的审美内涵,是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体现。

民族声乐并不是单一体,它是一种融合了多种音乐形式,具有多元音乐元素的艺术形式。

它以传统音乐为基础,吸取了民歌的绚烂多彩的特点,并且结合了西洋唱法华丽的声腔,这为民族声乐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这种鲜明、蓬勃的艺术特色,多元的音乐风格为听众带来了独特的听觉享受。

2 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内涵民族声乐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民族声乐以民族语言为基础。

第二,表现出传统音乐的腔调。

第三,其发声方法和表现手段适合本民族人群。

第四,传达了中国音乐的精神气魄。

第五,使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和内涵得到传承。

论民族音乐中的美学特质

论民族音乐中的美学特质

论民族音乐中的美学特质民族音乐是每个国家、地区独有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音乐在艺术构成中有其独特的审美特质,是民族文化中独有的音乐表现形式。

本文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色彩、情感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分析了民族音乐中的美学特质。

一、旋律美学特质旋律是民族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音乐的最基本元素,是一个作品最突出和最容易记忆的部分。

民族音乐中的旋律通常具有独特的音域、音色、音调和音量特征。

比如中国的古筝曲和二胡曲通常采用宽广的音域,丰富细腻的音色,高亢优美的音调和变化丰富的音量进行表现。

西方管弦乐曲通常采用更为和谐的音调和音量,使音乐表现更加平衡和谐。

这些都是旋律美学风格的独特表现。

二、节奏美学特质节奏也是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时间感。

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例如,非洲鼓乐就以其强烈而复杂的节奏美感受人。

中国的京剧以其精密的节奏而闻名,以体现角色个性和情感,强调情绪的戏剧性和节奏变化。

俄罗斯和巴尔干半岛的音乐,则以其独特的复调和对节奏感的注重而著称。

三、和声美学特质和声是民族音乐中的第三个基本表现形式,表现着声音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民族音乐在和声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比如中国民族音乐强调调式的和声效果。

在中华传统音乐中,曲调以八个模式、五个调式为依据,而综合它们生成的和声多以音阶的上升下降为基础。

西方管弦乐则强调视听效果,即音乐需要有视觉要素,需要适度的对称,不同乐器进行和声。

四、色彩美学特质色彩是民族音乐中的又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它象征着音乐的情感,人物角色的刻画,也是音乐交流的工具。

各种民族音乐用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风格,但同样也具有各自特定的色彩特质。

例如,印度音乐以其鲜艳、明亮和动感的色彩著称。

小巴尔干半岛的音乐则强调用黑、白、红三种颜色来刻画性格,表达音乐的情感。

五、情感美学特质情感是民族音乐最为重要的美学特质之一,它是人生活和经验的集中呈现。

浅析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

浅析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

浅析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中,审美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的思想,体现了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

中国音乐追求和谐、均衡的音韵美感。

在民族声乐中,音乐和声音需要相互融合,相互平衡,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这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的思想,追求宇宙和谐,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需要和乐器合奏、所唱的曲调、所唱的歌词之间和谐统一,以及与听众的互动和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体现了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

中国文化强调情感和情感的调动,民族声乐也强调情感的表达。

民族声乐注重歌声的情感表现,例如悲伤、欢快、哀婉等。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演唱者需要用声音传递情感,通过歌唱的方式唤起听众内心的情感共鸣。

在中国传统的声乐中,有“情景诗”、“直声直调”的表现方式,通过声音和音乐的表达,表现出内在情感的高潮和情感的转折,使听众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意象的描绘,体现了民族声乐的审美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这些意象和象征也融入了民族声乐中。

在民族声乐的歌词和曲调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富有意象感的描写,例如山水、花鸟等自然意象,以及描绘人物形象的比喻、隐喻等。

这些意象的描绘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艺术形象,使人们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

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注重和谐、情感、意象和色彩等方面的表达,使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

这种艺术审美取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音乐艺术的重视和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思考。

一种中国式审美现代性——论现代民乐室内乐的审美趣味

一种中国式审美现代性——论现代民乐室内乐的审美趣味

一种中国式审美现代性——论现代民乐室内乐的审美趣味一种中国式审美现代性——论现代民乐室内乐的审美趣味引言:现代社会中,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艺术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民乐以其古朴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音律体系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现代民间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室内乐这一形式逐渐兴起,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

本文试图探讨现代民乐室内乐的审美趣味,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国式审美现代性。

一、室内乐的起源与发展室内乐是一种小型乐团演奏的乐曲形式,通常由钢琴、弦乐器、管乐器等组成。

起初,室内乐起源于欧洲贵族社会,成为贵族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乐逐渐普及,成为一种可以让更多人欣赏的音乐形式。

二、室内乐与中国民乐的融合在中国,民乐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传统的民乐往往以大型乐队演奏,侧重于表达与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的契合。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审美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室内乐作为一种小型乐队演奏形式,更能够满足现代人对音乐的个性化追求。

三、现代民乐室内乐的审美特点现代民乐室内乐在审美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精细而抒情的音乐表达。

相比传统民乐,室内乐更注重细腻的音乐情感表达。

通过更小的乐队规模和相对简洁的乐曲结构,室内乐表达出更为细致、深沉的情感。

2. 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现代民乐室内乐在传统音乐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使音乐更具有时代感。

传统的民乐音色与现代的和声、节奏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3. 对个体经验的关注。

室内乐在演奏时更注重个体乐器的独特性和个人表达。

演奏者通过各自的技巧和情感表达,使整个音乐作品更富有个性化和魅力。

四、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因素现代民乐室内乐的审美趣味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特点。

1. 注重和谐与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平衡,这一特点在现代民乐室内乐中得到了体现。

音乐作品中旋律、和声、节奏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和谐,营造出音乐的整体美感。

试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试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试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极为重要的分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
表现形式。

其审美特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情感表达。

在民族声乐中,歌声往往是通过感情的表达来传递
信息的重要手段。

歌者通过对音调、音色、音乐节奏以及歌词内容的把握,表达出自己内
心的情感和感受。

这种情感表达常常是深沉、真挚,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气韵的塑造。

气韵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特征之一。

气韵包括
音乐的韵律、节奏和力度等方面的特色,是通过声音的演唱技巧来表现的。

民族声乐艺术中,歌者常常通过自身声音的变化和运用不同的乐器来传达和塑造气韵,使歌曲在感情表
达上更加深入到位。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音色的变化。

音色是声音的质地和特点,也是民族声乐艺术中
表达情感和塑造特色的重要手段。

不同地区的声乐艺术往往具有各自独特的音色风格,如
西南地区的嗓音铿锵有力,华北地区的嗓音柔和细腻。

在民族声乐艺术中,歌者常常通过
调整声音的共鸣点、音色的明暗度以及技巧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节奏的处理。

节奏是民族声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音乐元素之一。

不同地区和不同曲种的民族声乐往往有着独特的节奏特点,如西南地区的歌曲节奏明快有力,东北地区的歌曲节奏短促有力。

通过对节奏的处理和运用,歌曲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
歌词的含义和情感。

民族音乐的现代演绎

民族音乐的现代演绎

民族音乐的现代演绎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以及音乐技术的发展,民族音乐也逐渐进行了现代演绎,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传统与现代融合现代民族音乐的演绎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而是借鉴传统音乐的元素并与现代音乐相结合。

这种融合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特色,又赋予了现代音乐新的音响效果和表演形式。

比如,在国内流行的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中,许多选手在演唱时会运用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与现代流行曲目相结合,使得曲目更富有民族特色。

二、现代器乐的创新在现代民族音乐中,器乐演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乐器的演奏技艺得以发扬光大,并通过现代音乐制作技术的创新,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比如,著名音乐家谭盾将传统的京剧曲目重新编曲,添加了现代乐器和合成音效,使得京剧音乐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性。

三、民族音乐的跨界合作跨界合作成为了现代民族音乐演绎的一种新趋势。

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通过合作,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风格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例如,在全球知名的音乐节上,经常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人和乐团进行合作演出,通过音乐的交流与融合,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民族音乐的电子音乐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音乐成为一种流行的音乐形式。

民族音乐也未能幸免,许多音乐家将传统乐器的音色通过电子音乐设备进行加工,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音乐作品。

这种电子音乐化的演绎方式,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特色,又展现了现代科技的威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五、民族音乐的跨文化传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民族音乐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通过演出、巡回演唱等方式,将本国的民族音乐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这不仅促进了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也提升了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中,民族音乐的演绎方式不断与时俱进,以适应不同观众的需求。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包括古代的古代民族声乐和现代的民族声乐。

古代民族声乐
是指我国古代各民族的声乐艺术形式,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的声
乐表演形式。

现代民族声乐是指中国各民族在现代社会中创作和表演的声乐作品,包括古韵、民歌、合唱等。

1. 音乐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音乐特征多样,包
括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节奏和独特的音色。

民族声乐常常采用各民族独特的音阶和音律,
表现出独特的音乐美。

2. 语言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语言表达。

不同民族的声乐作品,通常使用本
民族的语言来表达感情和思想。

这种语言表达能够通过声音的改变和音乐的配合来达到情
感共鸣的效果,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3. 文化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中注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不同
民族的声乐作品通常表达着他们的民族文化特征,包括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民族声乐艺术通过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来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广泛,包含古代民族声乐和现代民族声乐。

其主要美学特征
包括音乐特征、语言特征、文化特征和情感表达特征。

通过这些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
既展示了音乐的美感,又传递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丰富了我国的音乐文化。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畴包括民歌、戏曲、曲
艺等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民族声乐艺术在数千年的演变中,形
成了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标准,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本文将结合这些方面,对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进行探讨。

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首先是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民族声乐艺术倾向于
用音乐的方式表现情感、意境和人生感悟,通过音乐来表现人物形象、情感冲突以及生活
场景。

其次是审美标准上的特点。

民族声乐艺术在审美标准上追求自然、朴素、真挚,注
重情感的真实性和自然的表达,强调真情流露,倡导纯朴的生活情感和真实的情感表达。

民族声乐艺术在音乐形式上追求巧妙的表现技巧和娴熟的表演技能。

在音乐形式上,
民族声乐艺术追求以独特的音乐形式来表现具体的情感和情感体验,通过唱腔、音律、旋
律等音乐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冲突。

在表演技能上,民族声乐艺术要求艺人具有深
厚的音乐功底和娴熟的表演技巧,能够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来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情感体
验。

民族声乐艺术在文化内涵上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在文化内涵方面,民族声乐艺术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表现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
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

在审美情趣方面,民族声乐艺术以其独特的
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给人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音乐美感和审美情趣,受到广大群众的喜
爱和追捧。

浅析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与基本标准

浅析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与基本标准

浅析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与基本标准作者:吴琛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03期【摘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符合普通民众的审美心理与价值追求,并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审美标准与艺术评价观念,从而为特定声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价值。

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声乐创作与表演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与基本标准,既是对自身前期学习经验的一次总结;同时也能够为将来的声乐创作与表演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族声乐审美内涵基本标准借鉴价值近年来伴随着歌唱领域流行风潮、西化风潮的兴起,我国各种民族声乐艺术逐渐呈现出没落的发展态势,究其根源在于人们对其审美内涵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由此导致创作出的民族声乐作品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因此,加强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内涵、基本标准的挖掘与表现,对其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研究1.民族声乐艺术的声音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普通民众对歌唱声音形成了“壮而不猛、凝而不野、刚而不锐、清而不扰、浊而不蔽”的审美观念,尤其认为好的歌唱声音应该具备“甜、脆、圆、润、水”五大特征。

比如历史上宗教音乐的“梵音”、江南一带的“纤婉为工”,曲调婉转缠绵;在北方则有“单调雄远”的声音调式,曲调朴实,但声音却高亢绵长。

另外,高山牧区的声乐演唱则是声乐高亢嘹亮,像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草原的“牧歌”等等,以及沿海一带地方民歌的演唱声音都呈现出的是“甜、脆、圆、润、水”的听觉美感。

除此之外,新时期的诸多优美民族歌唱家也使用圆润、悠长、婉转、优美的声音打动了诸多声乐爱好者,比如民族歌唱家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声音清新明亮、宛转悠扬,尤其是呈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使听众犹如置身于辽阔的田野之上。

2.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也就体现在其音乐语言呈现出特殊的品味,简单的几个音符或者是十几个音阶就能变化出各种各样的旋律,或者是迷人,或者是神驰遐想等等。

当代民族乐团的交响化审美根源探究

当代民族乐团的交响化审美根源探究

当代民族乐团的交响化审美根源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民族乐团在中国乐坛逐渐崭露头角。

民族乐团是指以传统民族音乐为主要演奏对象,同时结合西方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发展的音乐团体。

在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民族乐团融合了现代音乐技巧,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和全球化的影响,民族乐团的演出形式也逐渐趋向多样化和现代化。

交响化审美是指在演奏音乐作品时,通过对声音的编排、结构的设计和演奏方式的处理,达到音乐表现形式更加丰富、音乐结构更加完整的艺术效果。

在当代民族乐团中,交响化审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特色。

本文将就当代民族乐团的交响化审美根源进行探究,旨在深入分析交响化审美在民族乐团中的体现和影响因素,探讨交响化审美根源的形成原因,以及当代民族乐团的交响化审美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交响化审美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民族乐团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为音乐艺术的推广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当代民族乐团的交响化审美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当代民族乐团在交响化审美方面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民族音乐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交响化审美在民族乐团中的体现可以为音乐创作、演奏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启发,丰富和拓展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

通过分析民族乐团交响化审美的影响因素及根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民族音乐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深入研究当代民族乐团的交响化审美根源,有助于推动民族音乐的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壮大。

2. 正文2.1 当代民族乐团的形成及发展当代民族乐团的形成及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在古代,民族乐团通常由各种乐器组成,如琴、筝、笛、鼓等,用于庆典、祭祀、婚礼等传统场合。

对民歌音乐表演的现代诠释和表达解读

对民歌音乐表演的现代诠释和表达解读

对民歌音乐表演的现代诠释和表达解读作者:李美桥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1期摘要:民歌作为传统文化艺术,民歌音乐的表演日渐风行,一方面是由于民族风格的崛起,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民族音乐在经历了现代化的整合和技术的发挥之下,形成了一股新的气象和风格,民歌音乐似乎从现代舞台表演和现实演绎表演中获得新的生命,我们遵循着美学原理和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这条路径,从诠释和表达两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在这种大环境和大背景下,民歌音乐所产生的新的变化,解读其背后的原因和具体的表演内涵。

关键词:民歌;音乐表演;现代;诠释;表达音乐的表演部分是音乐传达美的重要步骤,可以说音乐除了自己本身,还需要多种要素的结合才能够在现代的舞台表演上展示完美,我们甚至要求演唱者的头型和着装,甚至要求舞台灯光与背景设计,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当代音乐表演所必须具备的主要要素。

我们不论是从现代民歌的表演方式还是从现代民歌的发展来看,都具备了现代性的要求和表演力上的需求。

这也是我们着重从这个方面和角度来研究民歌音乐表演的现代性的问题的原因。

音乐表演并不再是流行音乐的专利,民族音乐更需要多种多样的新的形式来推动它的发展,更需要一种舞台上的现代技术要素来体现民族音乐深厚的影响力和张力。

我们试图不断的从现代音乐的角度去诠释民族音乐的表演,然而我们却忽视了民族音乐自身的独特性和表演要求。

音乐表演是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音乐课题,其研究涉猎很广,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理解,比如音乐表演涉及到心理、美学、技术以及民俗等多个领域内的表达和展现,甚至需要在哲学层面上进行反思和思考。

民族音乐的表演诠释需要我们建立在理解什么是民族音乐的表演上,建立与其他音乐表演上的区别,只有将民族音乐的表演特点置于一个独特的研究平台之上,才能够更好的对民族音乐的表演艺术展开详细的研究与揣摩,这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什么是民族音乐表演,民族音乐表演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们研究此类问题的重要基础和着手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乐现代演绎的审美内涵作者:杨淙惠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9期[摘要]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乐器和层出不穷的器乐作品以其多彩特质,成为展现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

针对当下民乐合奏呈现出音色交响化、表演形式化等多方位的发展趋势,孰是孰非,见仁见智。

本文通过对传统民乐种类及特质的概述、姿态繁多的民乐新奏道路、传统民乐和新民乐、新民乐何以在新世纪绽放新花四个方面的探讨,来解读民乐新奏并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民乐新奏发展之路。

[关键词]传统民乐;新民乐;审美[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9-0075-03[收稿日期]2018-04-19[作者简介]杨淙惠(1993—),女,山西太原人,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

(成都 610100)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华夏文明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不仅维系着各个民族的深厚情感和恒久血脉,更是反映了中国历史每一个篇章的时代缩影与真实写照。

无论是西周时期的“八音”分类法,还是近现代吹、拉、弹、打四类分法,无不沾染着悠远绵长的历史气息,挥动着各种优美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

尽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民族乐器层出不穷,器乐作品数不胜数,演奏形式多种多样,究其原因,无外乎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文化多元化所致。

当代出现的“民乐新奏”就是上述结合的产物。

一、传统模式下的民乐形态中国民族器乐不仅有各种乐器的独奏,还有许多种合奏形式。

无论是演奏场合,或是各种表现形式,都体现了独特的社会功能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一)传统民乐的演奏形式“丝竹乐”合奏形式有其表现优美、细腻、富于抒情的音乐情绪之长;“吹打乐”善于表现雄壮、热烈或欢快的音乐情绪;“弦索乐”以纯弦乐器组合则具有轻盈、柔美或活泼、流动的特色;“锣鼓乐”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不仅体现特色各异的节奏,且具有热烈红火、动人心魄的气氛。

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曲”“浙东锣鼓”“潮州大锣鼓”“山西八大套”“弦索十三套”……既有其独特的乐器种类,又有突出地方特色的表现力,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器乐演奏形式。

(二)传统器乐的艺术特点1.紧密结合社会生活自古以来,传统乐器的演奏活动是与社会生活、民风习俗密切相关的。

如各种传统节日,婚丧嫁娶仪式,庙会赛社甚至宗教仪式等活动中民间乐器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或欢快热闹,或庄严肃穆。

不论城镇乡村抑或是宫廷庙宇器乐演奏形式处处可见,经久不衰。

如江浙地带的浙江锣鼓通常伴随赛龙舟活动而演出,河北吹歌是在农闲时人们利用唢呐、管子等吹管乐器主奏辅之打击乐器效仿河北曲艺中各类角色的唱腔及传统民歌来娱乐大众……2.鲜明的性格与独特的技法中国民族乐器受材质、发音原理、演奏法的影响有其不同性格特点,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民乐中的打击乐组,无论在工艺制作,品种数量,演奏技法以及传统的曲目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1]不同打击乐器的奇妙组合却极具表现力,例如西安鼓乐《鸭子拌嘴》《老虎磨牙》,利用不同打击乐器各具特色的音效表现出鸭子的喧闹与老虎磨牙、咆哮的生动形象。

3.自成体系的创作手法。

传统民乐虽姿态各异但在创作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自始至终都有连续如流的旋律来展现乐曲的内容。

其创作方法以加花变奏多见,造成声音潺潺不绝于耳的音响效果。

“在调式上,传统器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转调、调式游离的发展手法。

鼓吹乐采用‘借字’的手法用Fa音代替Mi音,改变调式。

潮州音乐则有‘轻三重六’‘活五’等手法,粤剧伴奏音乐亦有‘平喉’‘苦喉’‘巩调’等不同于西洋大小调体系的调式变化”。

[2]二、从学理层面看民乐新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传统民族乐队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种传统乐器的改制与器乐的改编、西化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发展道路。

探索新的演奏道路成为潮流,“新民乐”的时代随之到来。

(一)姿态繁多的民乐新奏改革开放以来,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之间既相互碰撞,又相互借鉴。

中国民族器乐在传统演奏的基础上,出现了乐器与舞蹈协作、器乐与声乐融合等“载歌载舞”式的演奏形式。

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中MIDI混音、舞台起落、灯光变幻等现代科技的加入折射出另一类时尚。

而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碰撞的新民乐,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也呈现出从融合到发展的脉络。

不可否认,新民乐的确有广泛的受众群,不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也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中西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及渗透在流行音乐风靡全球的今天,外来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入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世界性。

不断要求革新的民族音乐家们将传统民乐与西方音乐元素的交融也作为一种新思路而进行尝试和探索。

“新民乐”作为中西音乐多元化的产物与传统音乐相比较,和声、配器法的运用使之显得更加多彩饱满。

爵士、蓝调等音乐材料的引入也使之更具时代感,更被年轻一代所认同。

“新民乐”这种新形势下的新兴文化,证明了不同音乐之间互通互融的可行性,使得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民乐以更丰富的姿态迅速走向世界。

(三)“新民乐”的商业化特性随着传统民间音乐与经济利益挂钩,民族器乐作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深深地打上商业性的烙印,这种既迎合市场又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的音乐形式,可以说是演奏者、创造者和市场运营者不谋而合的市场经济体系,于是,传统音乐模式改革为“民乐新奏”形式,其商业价值大于文化内涵。

特别是在舞台效果、服饰、妆容等方面的包装下,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

新形式下的民乐作为一种商业化的娱乐消费品获得了更广泛的流行性和接受性。

在现代音乐文化中,音乐的商业化特质使传统概念上的音乐的定义被扩大。

音乐因此不仅仅是文化产品,而且是一种商业消费品;它不仅仅是一种听觉艺术,而且也是一种视觉艺术。

三、传统民乐与新民乐(一)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辩证分析传统民乐与新型民乐存在着必然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传统民乐与新型民乐之间也存在异同,各有优缺。

传统民乐是国之瑰,历史的缩影与中华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条件所限和传统的口传心授流传方法,导致了很多文化精粹的流失。

不少乐器因自身原因、外来音乐的冲击及时代审美取向的改变等等,导致受众少,流传范围越来越小,或崇洋媚外的思想而逐渐趋于衰落。

而传统器乐创作的单一性和乐队配器的简洁性更是被西方音乐家形容成“鱼刺卡在喉咙里的猫在叫”。

新民乐秉承推陈出新的理念从而优化民乐。

十二女子乐坊对流行音乐的融合、刀郎等对少数民族音乐流行化的成功尝试、谭盾借助多媒体方式加以渲染……是音乐工作者们不断尝试与融合的表现形式,使得民乐开拓出更为广阔的表现力和得以生存的市场,因此,不乏受经济利益驱使而缺少了自觉的成分。

当今对音乐审美的某种缺失,文艺界各种乱象,各种以“大师”自居的音乐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乱拆乱建”现象比比皆是;不同地域的文化趋同,少数民族汉化,多媒体及网络的快捷传播;对经济利益无底线追求等等原因使得璀璨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黯然陨落,学习者及研究者从不进行田野工作,而是在搜索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或坐享其成,或空中楼阁。

要揭示中国民族音乐的真谛,我们还是需要“开始找回从传统民族乐队组合中汲取营养时,从民间到舞台的链条中有意无意地失去了的原生态基因”。

[3](二)新民乐对传统民乐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民乐与新民乐也有共通的特点。

产生于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民乐与新民乐之间所共有的娱乐性、可参与性使得其文化本质与某些社会功能并无改变。

而传统民乐与新民乐均有的多元化特质中却各有其不同的文化阐释。

传统民乐的多元化表现在音乐本体的拓展性与多层次方面,而新民乐则更多表现在视觉效果日益丰富的创作手法上。

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传统音乐难免落入标准化、模式化的深井里,缺少传统民乐传情性的表达与自由发挥的即兴性。

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与传统民乐口传心授的单一模式之间的对比,也正是由于传播渠道的差异,使得传统民乐呈现出比新民乐更为稳定的文化属性。

传统民乐的稳定性与新民乐的潮流性的碰撞,似乎是音乐本体审美主次的辩证统一。

新民乐为了追随大众的审美而不断造势求新,极具商业化色彩。

传统民乐则更侧重文化本身所承载的内涵积蓄和传承,其变化与日新月异的新民乐比较更带有潜移默化之感,而正因如此传统音乐相比新型民乐具有了较为持久的生命力。

对于传统艺人与新民乐演员而言则呈现出更多民族归属感与被动选择之间的落差。

四、从审美角度看新型民乐的绽放传统民乐与新型民乐包含的文化特质不仅具有各自时代背景所产生的特质,更有二者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地域性、时代性等使传统音乐与新民乐之间产生了文化差异,而恰恰是因为这种文化差异才使得文化发展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每一代人的审美也如同文化发展一般所显现出继承前人而又顺势发展的流变,这样的变化轨迹也正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与人类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所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处于多元化音乐蓬勃发展的现世,虽存在一些为博人眼球而“哗众取宠”的不良因子,但仍然坚信人们在认识到某些审美的丢失并决定将其重拾后,民乐发展将会呈现出更为乐观的前景。

所以,作为不论民乐还是其他的业内的音乐人都应有清晰的音乐保护意识与健康的职业操守,既要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在音乐道路上不懈探索,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将中华民族音乐精髓发扬光大,并对人民大众进行高雅音乐的普及,不能仅是为某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去努力迎合市场,失去自我判断的准绳,背叛自己神圣的职业。

我们既要在理想国度中发展,又要在现实世界中反思。

“新世纪格局中,高雅艺术、通俗艺术与传统民间艺术三足鼎立的局面,必定让任何独霸一方的话语权利失去力量”。

[4]传统民乐与新民乐并荣的现代化道路将继续存在和发展。

(指导教师:李德隆)[参考文献][1][2]伍雍谊.中国的汉族传统器乐[J].艺术探索,1994(01).[3][4]张建国,张飞龙.新民乐思潮的文化解读[J].中国音乐学,2004(03).[5]李昆丽.新民乐的融合之路与当前的审美缺失[J].民族艺术研究,2005(05).(责任编辑:崔晓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