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乐现代演绎的审美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乐现代演绎的审美内涵

作者:杨淙惠

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9期

[摘要]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乐器和层出不穷的器乐作品以其多彩特质,成为展现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当下民乐合奏呈现出音色交响化、表演形式化等多方位的发展趋势,孰是孰非,见仁见智。本文通过对传统民乐种类及特质的概述、姿态繁多的民乐新奏道路、传统民乐和新民乐、新民乐何以在新世纪绽放新花四个方面的探讨,来解读民乐新奏并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民乐新奏发展之路。

[关键词]传统民乐;新民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9-0075-03

[收稿日期]2018-04-19

[作者简介]杨淙惠(1993—),女,山西太原人,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成都 610100)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华夏文明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不仅维系着各个民族的深厚情感和恒久血脉,更是反映了中国历史每一个篇章的时代缩影与真实写照。无论是西周时期的“八音”分类法,还是近现代吹、拉、弹、打四类分法,无不沾染着悠远绵长的历史气息,挥动着各种优美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尽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民族乐器层出不穷,器乐作品数不胜数,演奏形式多种多样,究其原因,无外乎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文化多元化所致。当代出现的“民乐新奏”就是上述结合的产物。

一、传统模式下的民乐形态

中国民族器乐不仅有各种乐器的独奏,还有许多种合奏形式。无论是演奏场合,或是各种表现形式,都体现了独特的社会功能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一)传统民乐的演奏形式

“丝竹乐”合奏形式有其表现优美、细腻、富于抒情的音乐情绪之长;“吹打乐”善于表现雄壮、热烈或欢快的音乐情绪;“弦索乐”以纯弦乐器组合则具有轻盈、柔美或活泼、流动的特色;“锣鼓乐”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不仅体现特色各异的节奏,且具有热烈红火、动人心魄的气氛。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曲”“浙东锣鼓”“潮州大锣鼓”“山西八大套”“弦索十三套”……既有其独特的乐器种类,又有突出地方特色的表现力,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器乐演奏形式。

(二)传统器乐的艺术特点

1.紧密结合社会生活

自古以来,传统乐器的演奏活动是与社会生活、民风习俗密切相关的。如各种传统节日,婚丧嫁娶仪式,庙会赛社甚至宗教仪式等活动中民间乐器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或欢快热闹,或庄严肃穆。不论城镇乡村抑或是宫廷庙宇器乐演奏形式处处可见,经久不衰。如江浙地带的浙江锣鼓通常伴随赛龙舟活动而演出,河北吹歌是在农闲时人们利用唢呐、管子等吹管乐器主奏辅之打击乐器效仿河北曲艺中各类角色的唱腔及传统民歌来娱乐大众……

2.鲜明的性格与独特的技法

中国民族乐器受材质、发音原理、演奏法的影响有其不同性格特点,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民乐中的打击乐组,无论在工艺制作,品种数量,演奏技法以及传统的曲目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1]不同打击乐器的奇妙组合却极具表现力,例如西安鼓乐《鸭子拌嘴》《老虎磨牙》,利用不同打击乐器各具特色的音效表现出鸭子的喧闹与老虎磨牙、咆哮的生动形象。

3.自成体系的创作手法。

传统民乐虽姿态各异但在创作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自始至终都有连续如流的旋律来展现乐曲的内容。其创作方法以加花变奏多见,造成声音潺潺不绝于耳的音响效果。“在调式上,传统器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转调、调式游离的发展手法。鼓吹乐采用‘借字’的手法用Fa音代替Mi音,改变调式。潮州音乐则有‘轻三重六’‘活五’等手法,粤剧伴奏音乐亦有‘平喉’‘苦喉’‘巩调’等不同于西洋大小调体系的调式变化”。[2]

二、从学理层面看民乐新奏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传统民族乐队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种传统乐器的改制与器乐的改编、西化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发展道路。探索新的演奏道路成为潮流,“新民乐”的时代随之到来。

(一)姿态繁多的民乐新奏

改革开放以来,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之间既相互碰撞,又相互借鉴。中国民族器乐在传统演奏的基础上,出现了乐器与舞蹈协作、器乐与声乐融合等“载歌载舞”式的演奏形式。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中MIDI混音、舞台起落、灯光变幻等现代科技的加入折射出另一类时尚。而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碰撞的新民乐,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也呈现出从融合到发展的脉络。不可否认,新民乐的确有广泛的受众群,不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也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中西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及渗透

在流行音乐风靡全球的今天,外来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入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世界性。不断要求革新的民族音乐家们将传统民乐与西方音乐元素的交融也作为一种新思路而进行尝试和探索。“新民乐”作为中西音乐多元化的产物与传统音乐相比较,和声、配器法的运用使之显得更加多彩饱满。爵士、蓝调等音乐材料的引入也使之更具时代感,更被年轻一代所认同。“新民乐”这种新形势下的新兴文化,证明了不同音乐之间互通互融的可行性,使得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民乐以更丰富的姿态迅速走向世界。

(三)“新民乐”的商业化特性

随着传统民间音乐与经济利益挂钩,民族器乐作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深深地打上商业性的烙印,这种既迎合市场又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的音乐形式,可以说是演奏者、创造者和市场运营者不谋而合的市场经济体系,于是,传统音乐模式改革为“民乐新奏”形式,其商业价值大于文化内涵。特别是在舞台效果、服饰、妆容等方面的包装下,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新形式下的民乐作为一种商业化的娱乐消费品获得了更广泛的流行性和接受性。在现代音乐文化中,音乐的商业化特质使传统概念上的音乐的定义被扩大。音乐因此不仅仅是文化产品,而且是一种商业消费品;它不仅仅是一种听觉艺术,而且也是一种视觉艺术。

三、传统民乐与新民乐

(一)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辩证分析

传统民乐与新型民乐存在着必然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传统民乐与新型民乐之间也存在异同,各有优缺。传统民乐是国之瑰,历史的缩影与中华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条件所限和传统的口传心授流传方法,导致了很多文化精粹的流失。不少乐器因自身原因、外来音乐的冲击及时代审美取向的改变等等,导致受众少,流传范围越来越小,或崇洋媚外的思想而逐渐趋于衰落。而传统器乐创作的单一性和乐队配器的简洁性更是被西方音乐家形容成“鱼刺卡在喉咙里的猫在叫”。

新民乐秉承推陈出新的理念从而优化民乐。十二女子乐坊对流行音乐的融合、刀郎等对少数民族音乐流行化的成功尝试、谭盾借助多媒体方式加以渲染……是音乐工作者们不断尝试与融合的表现形式,使得民乐开拓出更为广阔的表现力和得以生存的市场,因此,不乏受经济利益驱使而缺少了自觉的成分。

当今对音乐审美的某种缺失,文艺界各种乱象,各种以“大师”自居的音乐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乱拆乱建”现象比比皆是;不同地域的文化趋同,少数民族汉化,多媒体及网络的快捷传播;对经济利益无底线追求等等原因使得璀璨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黯然陨落,学习者及研究者从不进行田野工作,而是在搜索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或坐享其成,或空中楼阁。要揭示中国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