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
2024版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优秀教案全册

阅读效率。
不同题材课外阅读书籍推荐
文学类
推荐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 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历史类
推荐历史题材的书籍,帮 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文 化传承等。
科学类
推荐科普读物,拓宽学生 视野,培养科学精神。
哲学类
推荐哲学类书籍,引导学 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问 题。
阅读心得交流活动组织
2024中职语文人教 版中职拓展模块优秀
教案全册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阅读鉴赏:现代文篇目选读 • 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影视欣赏与评论写作指导 • 名著导读与课外阅读推荐 • 考试评价与总结反思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与特点
中职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表达交流:口语交际与写作
03
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01 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口语交 际技巧,提高应对能力。
02 强化听说训练
通过大量的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练习,提高学生 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口语表达能力。
03 开展角色扮演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培养其主动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选用依据
教材分析
本教材采用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语文教材,该教材注重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选文具有时代 性、典范性和实用性,练习设计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选用依据
本教材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适合中等职 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同时,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征求了中等职业学校一线 教师的意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复习目标1.理解马克思给青年选择职业提出的要求2.学习逐层深入的说理方法3.感受本文语言的哲理性一、基础知识1.字音蓦.然(mò)倏.忽(shū)炫.耀(xuàn)藐.视(miǎo)恪.尽(kè)啃啮.(niè)吮.吸(shǔn)教诲.(huì)梦寐(mèi)赐予(yǔ)2.多音字⑴称:①称.职(chèn)②称.(chēng)赞⑵悄:①悄(qiǎo)然②悄.悄(qiāo)3.词语怨天尤人:指遇到不顺心的事一味埋怨别人或归咎于客观原因。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恐惧,小心谨慎的样子。
二、作家作品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1847年与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写作了《资本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三、文本解读1.了解背景本文是1835年8月份,就读于德国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2.理清结构文章论述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阐明了择业要遵循人类幸福和自身完美统一原则,表达了作者为人类谋福利的崇高人生追求。
第一部分(第1~2段),阐明选择职业是青年的首要责任。
第二部分(第3~16段),阐述选择职业应考虑的各种因素。
这一部分作者紧扣选择目标、虚荣心、幻想、体质、自己的能力等诸多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对怎样选择问题展开了论述。
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3~11段),阐述选择职业应考虑的思想因素。
第二层(第12~16段),阐述选择职业应考虑的客观因素。
作者指出,我们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内在的精神因素,还要考虑外在的客观因素。
第三部分(第17~28段),阐述青年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阐述了选择职业所遵循的三条标准:一是选择的职业能够使人获得最高尊严;二是建立在正确的思想基础之上;三是能使我们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进步而劳动并达到完美境界。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篇一: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科学人文和而不同》word教案1】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教学目标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明白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与共建的道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定筛选目标,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提高依据目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设定并围绕目标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教学难点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电影《阿凡达》导入。
(有条件的可播放电影片段,或者由老师、同学概述电影主要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拥有了高科技的地球人最终却败给了原始的土著纳威人?与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相比,地球人最缺乏的是什么?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人类要和谐健康发展,既离不开科技的发达,也离不开精神、道德的提升。
进而导入本课——“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二、走近作者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约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
他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绿色教育”,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人次的听众。
三、解读题目(一)“和而不同”的本义:2.释义:和,和睦;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3.解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我很重要》教案1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我很重要》教学时间为二课时,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运用“中职尝试教学法”授课。
课前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积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分层设置尝试问题,引导学生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能够自行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能量,生命珍贵的价值;品味文章语言特色;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平凡职业的积极人生态度。
在各个学习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地想,主动地说,主动地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实现新课标以“学”为主,而不是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开拓型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终身学习的需要。
【教学过程】鉴于本文的特点和尝试教学法在本课教学中的运用,我确定本课教学程序为以下三个阶段。
1、尝试准备阶段:教师布置,学生预习。
2、主体尝试阶段:(1)检查预习,导入新课;(2)教师出示尝试问题后,学生结合问题四读课文;(3)尝试解决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3、尝试评估阶段: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准备阶段:教师布置,学生预习1、要求学生通读课文,疏通文字在课前就完成对基础的字音字形字义的把握,有利于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布置课前尝试预习题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二、主体尝试阶段(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视频《生命的起源》(3分钟)2、学生畅谈观后感,认识个体生命来之不易提问:在你看到那“几亿精子一起冲向一个卵子,最终只有一个精子取得胜利”时感受到了什么?明确: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那是数以亿计的精细胞参加的竞争场面,然而只有其中一个赢得了胜利——就是构成你的那一个!(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进行补充总结。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1成才要有文史知识教学要求一、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二、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
三、认知文中所采用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两种论据,简要说明这些论据分别证明了什么论点。
课文分析指导一、内容解读这是一篇论述严谨、说理平易、文风朴实的论说文。
作者围绕“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这一中心论点,逐层深人地论述了成才的途径,着重论述了学习语文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谈自学的意义,自学成才的标准,自学的内容,指出自学是成才的重要途径。
第一段,首先提出一个判断:“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指出自学成才的意义。
第二段,诊释“成才”这一概念,提出了成才的标准。
首先用设问引出人们的习惯看法,对“成才”的内涵加以界定;而后又用三个“凡是”构成的排比句,阐述自己的观点,扩大了“成才”的外延,以纠正人们的习惯看法的局限性,为下文深人论述做准备。
第三段,对自学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加以阐释。
同样先用设问引人话题,简洁地概括出自学的内容,不外乎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接着分析论述这二者的辩证关系,强调“必须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告诫人们“为了学习并深人钻研专业知识,非学好基础知识不可”;最后,进一步界定了“基础知识”的范畴“大致相当于中学的文理两科的知识”,为下文正式导人论题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4-8段,针对社会上“重理轻文”的风气,提出文理并重、相互为用的思想,论述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四段,在前文的基础上深人一步,论述文理两科的关系,联系社会实际,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搞国家建设,当然需要科学技术,但文科也不能偏废”的观点。
首先,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提出文理并重,“互相支持、相互为用”,二者不可偏废的思想;而后强调指出,中学阶段文理两科“都是基础,都应该学好”,缺一不可(自学成才的正确态度也应是文理“并重”“都应该学好,’);接着从广义上阐释文科知识的范畴,并用假设复句指出“重理轻文”的危害,强调掌握文科知识的重要性,并引用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话,进一步阐明文科知识不能偏废,自然引出下文。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全套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职业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1. 了解职业模块的相关知识和背景; 2.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模块: 1. 职业模块介绍 - 职业的定义与分类; - 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 职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文化–职业礼仪与职业形象;–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职业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3.职业技能培养–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撰写职业文档与报告;–职业演讲与口头表达。
4.职业实践–职业实习与实训;–职业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职业项目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介绍职业模块的相关概念、理论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职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暗示法:通过模拟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 5.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一阶段:职业模块介绍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享,介绍职业模块的相关概念和分类;2.结合实际职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3.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讨论和思考。
第二阶段:职业文化1.利用教材和文献资料,介绍职业礼仪与职业形象的重要性;2.分享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3.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职业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第三阶段:职业技能培养1.开展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训练和练习,包括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等方面;2.引导学生撰写职业文档与报告,包括简历、求职信、工作汇报等;3.组织职业演讲与口头表达比赛,提升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自信心。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1.4《闪亮的坐标一一带模王进喜》教案

《闪亮的坐标一一带模王进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重点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石油英雄王进喜的事迹和“铁人精神”。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石油英雄王进喜的事迹和“铁人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精神。
学时安排 1 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国家记忆》的解说词片段,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提问视频中介绍的人物叫什么?引出王进喜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吸引学生兴趣,进入新课课题)二、背景介绍王进喜的生平与背景:出生于甘肃省一个贫苦家庭,年幼丧父,跟随母亲移居到乌鲁木齐,十几岁就开始在煤矿挖煤,深受矿井事故的影响,参加工作后,刻苦钻研技术,成为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
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发展落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
以王进喜为代表,劳模精神是勤劳、实干、创新、奉献等优良品质的体现。
王进喜作为石油工人的代表,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6岁开始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4岁被抓夫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
1948年,王进喜响应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在军队表现出色,王进喜被转业到石油战线工作,开启了他的石油人生。
1950年春他成为我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9月,他率领的钻井队月进尺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
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曾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教案

安排
1课时
教学
方法
项目驱动法、分组法、情境法
讨论法、启发法
项目设计
【创设情境】牛仔裤的诞生
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发现大片金矿,无数做着发财梦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向那里。20出头的利维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淘金人流中。他来到旧金山,却发现由于淘金者甚多,造成了当地物资短缺的局面。于是他当机立断,放弃了从沙里淘金的想法,改从淘金者身上去“淘金”。他在当地开办了一家销售日用百货的小店,生意十分兴隆,为处理积压的帆布,利维将其裁剪成低腰、直筒、臀围紧小的裤子,兜售给淘金工。结实耐磨的帆布裤大受淘金工的欢迎,时日不长,利维的裤子不胫而走,成为淘金工人标榜的时尚。
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当现实与理想错位时,要经得起挫折。
调整心态,坚定信念,找到结合点,就能走出迷惘和困顿,迈向成功。
处处皆机会,行行出状元。
教学
重点
理解文中“找花生、摘果子、捉鱼”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从而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
难点
理解“父亲”用形象的方式,和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我”的一些道理。
课题
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我”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漫长夏天中,内心由低沉走向明朗的转变过程。
能力目标:
品味文中描述的三个事例:找花生、摘果子、捉鱼,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理解“父亲”用形象的方式,和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我”的一些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职场PK秀——中职生VS大学生
要求:
1、结合案例,多角度比较,形成调查报告。
2、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中职职业模块语文说课教案

中职职业模块语文说课教案教案标题:中职职业模块语文说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职业模块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
2. 通过职业模块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职业模块中的语文教学内容。
2. 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 如何将语文知识与职业模块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职业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媒体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学习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职业模块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提问学生对职业模块中的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二、呈现(10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呈现职业模块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如职业文书的写作、职业交流的技巧等。
2.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职业模块中语文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讲解(15分钟)1. 对职业模块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相关知识点、技巧和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所讲解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实践(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编写职业简历、模拟职业面试等。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职业中。
六、拓展(5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或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2.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职业模块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培养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职业中,提高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职业相关的文章。
3.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能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沟通。
4. 使学生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职业相关词汇的学习。
2. 职业文章的阅读理解。
3. 职业口语的交流技巧。
4. 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职业场景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相关知识。
2.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职业话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职业相关词汇,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 阅读职业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进行职业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5. 讨论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职业话题的作文,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职业相关词汇表2. 职业文章素材库3. 职业口语交流场景案例4. 职业素养自我评估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职业相关词汇的掌握,职业文章的阅读理解,职业口语的交流技巧,职业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职业口语的交流技巧,职业素养的培养。
八、教学计划1. 职业相关词汇学习(2课时)2. 职业文章阅读理解(2课时)3. 职业口语交流技巧学习(2课时)4. 职业素养培养(2课时)九、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职业话题的作文,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教案全册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教案全册第一章:职业生涯规划与语文素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和职业选择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语文素养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基本技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职业生涯规划和语文素养的相关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语文素养练习的完成质量。
第二章:科技文章阅读与写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2.2 教学内容科技文章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阅读科技文章的技巧和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科技文章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科技文章,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4 教学评估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阅读科技文章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工程图纸阅读与写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工程图纸的能力,提高技术素养。
3.2 教学内容工程图纸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工程图纸的写作方法和规范要求。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工程图纸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工程图纸,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4 教学评估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阅读工程图纸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求职应聘信与自我介绍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能力,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内容求职应聘信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
自我介绍的技巧和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求职应聘信和自我介绍的相关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4.4 教学评估自我介绍的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第五章:职场沟通与协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职场问题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2课《科学与艺术》教案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科学与艺术有什么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师生互动,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习《科学与艺术》,学生将能够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和科学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巧,分析和欣赏科学与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此外,本课还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根据学生的反思反馈,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互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引入更多实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我计划引入更多的实例,如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合作项目、科学主题的艺术作品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总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中,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师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课堂小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实际学情,注重师生互动,突出重难点,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4.巩固练习(5分钟)
高教版统编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

高教版统编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1. 引言高等教育版统编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对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教案的特点和价值。
2. 教案内容概述高教版统编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是按照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职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而设计的。
该教案内容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涉及到文学、修辞、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该教案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还能够学习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案特点分析3.1 结合职业需求该教案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需求,旨在通过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3.2 多元化教学内容教案内容不仅包括了文学经典作品的学习,还涉及到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用技能,如专业写作、职场口语表达等,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内容。
3.3 突出实践性教案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高教版统编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和实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培养其职业素养和技能。
这种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总结高教版统编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该教案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语文素养和职业技能方面得到双管齐下的提高,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们能够充分发挥教案的优势,推动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教案全册

7.“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感情空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从“社会人”的角度,谈生命的承载和责任感,强调我不可替代,我很重要)
8.“我”是自己事业的主宰。(刘翔夺冠)
(从“个人价值”角度,珍视自己,热爱生活,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强调我很重要)
我们要记住,我不是被遗忘的小草,我是一方独特的风景,因为我真的很重要。
课后总结
本文的主题是表达对生命的珍惜,对自我的尊重,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文章思路清晰,学生容易理清。本文语言的优美需要在反复的研读中用心体会。
第二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题
第二课我为什么而活着
授课日期
2013年9月9日
授课顺序
2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归纳文章中心,领略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1.明确文章起笔新颖,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都在强调他人的重要,否定自我;重视自我,肯定自我是受批判的观点,文章从反面立意,独特有意义。
2.与后面的“我很重要”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突出重点。
五、堂清检测
(一)字音字形
简明扼要(è)、菽粟(shū)(sù)、混淆(xiáo)、琴弦(xián)、翱翔(áo)、寰宇(huán)、蹙(cù)
(二)成语
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反义词:长篇累椟、长篇大论。
(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写作——应用文 调查报告》word教案(一)

(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写作——应用文调查报告》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调查报告的分类、特点和写作方法;•学会分析调查结果,按照层次结构组织报告内容;•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类型–调查报告的定义和作用;–调查报告的分类和特点。
2.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组织调查报告的结构;–填写调查表格;–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3.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注意调查问题的精准性;–注意调查数据的可信度;–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注意排版格式的规范性。
1.引入话题,介绍调查报告的概念和作用;2.分析调查报告的分类和特点,了解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应该如何撰写;3.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格和分析调查结果,让学生按照层次结构组织调查报告的内容;4.检查学生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纠正错误,提供建议;5.督促学生不断修改调查报告,最终形成完整、准确、规范、通俗易懂、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教学评估1.阅读学生的调查报告,检查是否符合撰写技巧的要求;2.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3.检查学生分析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总结此次中职语文教学,以应用文调查报告为主要内容。
通过教学,学生们掌握了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学会了分析调查结果,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有关调查报告的撰写与分析,这里有一些扩展阅读可以帮助你更加深入了解:1.《调查报告的步骤及范例》该文章详细介绍了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和方法,并给出了范例供参考。
2.《调查报告如何分析数据?》该文章介绍了调查报告中如何分析数据,包括使用图表和文字说明等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调查结果。
3.《调查报告中如何提出建议与解决方案?》该文章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怎样在调查报告中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处理调查结果。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案【篇一: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科学人文和而不同》word教案1】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教学目标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明白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与共建的道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定筛选目标,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提高依据目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设定并围绕目标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教学难点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电影《阿凡达》导入。
(有条件的可播放电影片段,或者由老师、同学概述电影主要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拥有了高科技的地球人最终却败给了原始的土著纳威人?与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相比,地球人最缺乏的是什么?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人类要和谐健康发展,既离不开科技的发达,也离不开精神、道德的提升。
进而导入本课——“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二、走近作者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约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
他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绿色教育”,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人次的听众。
三、解读题目(一)“和而不同”的本义:2.释义:和,和睦;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3.解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Word版,页 (一)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Word版,页 (一)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是针对中职学生的一套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其中,优秀的教案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教案设计概述本教案设计是针对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第一单元的《了解服务性行业》,主要围绕着学生对服务性行业的了解、认知和培养相关职业素养展开。
本设计分为三节,依据单元的主要内容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第一节:阅读理解。
在此环节中,对于服务性行业的概念进行简单介绍,提高学生对于服务性行业的认知,同时运用多种阅读理解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并培养其阅读、表达能力。
第二节:情景模拟。
在此环节中,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方式,模拟服务性行业的典型场景,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服务性行业的特点,培养其基本的职业素养。
第三节: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就服务性行业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其具有服务性行业的创新能力。
二、教案设计分析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服务性行业,并逐步培养其相关的职业素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贴近学生实际,寓教于乐。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本教案设计在内容上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兴趣开发,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职业教育的实际意义。
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本教案设计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表达、情感交流、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贯穿“理论体验实践”全过程。
本教案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理论体验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浅到深地体验服务性行业的实际工作、典型场景和热点话题,更好地理解服务性行业的相关知识和职业素养。
三、教案设计总结本教案设计以“了解服务性行业”为主题,全面满足了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对于职业素养、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在教学内容、形式和引导方面也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性。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口语交际:协商》教案

口语交际---协商备课时间:训练目标1、了解协商的相关知识。
2、通过协商实践体会,让学生认识协商在现代社会生活和职业技能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协商的方法和的基本技巧,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训练指导一、协商的概念是指当事人对某一问题或者事件产生意见分歧时,本着平等、真诚、互动、妥协的原则,进行协调商量,已达成一致的口语交际活动。
二、协商的特点一是协商主体的独立性,协商各方在身份和地位上都是独立的。
二是主体权利的对等性,协商各方权利平等,任何一方都不能凌驾于对方之上。
三是协商过程的民主性,在协商中各方要充分开展积极友好的对话和商讨。
四是协商的合作性,协商各方都应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关系、实现利益共赢为目的,绝不能只强调自身的利益。
三、协商的原则协商必须遵循平等、真诚、互动、妥协的原则。
协商主体应平等对待、诚心诚意;既要主动了解对方的渴望与需求,同时也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期待与要求;协商主体可根据诉求目的进行必要的妥协,使协商结果更具有包容性和互惠性。
四、协商注意事项协商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营造气氛。
协商中提出要求的一方要和颜悦色,尊重对方,营造友好和谐的氛围。
二是争取理解。
协商双方应尽量合理表达己方的诉求,争取对方的理解,以便获得协商空间。
三是据理力争。
在己方合理要求得不到对方积极回应时,可以充分阐述理由,给对方造成适度压力,促使对方参与协商,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是消除防范。
协商前要对对方的意见、状况作一个分析评估。
协商时可通过反复暗示来增强情感认同,调和利益冲突。
五是寻求一致。
每遇不一致的意见要尽量寻找双方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实现合作共赢。
五、协商与洽谈的区别在职场活动中,协商与洽谈有很多相同之处,即通过双方的交流、讨论、妥协达成共识。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洽谈中谈判的成分较重,气氛也较严肃,协商重在商量,气氛较平和。
六、交际训练全班同学参与,分成四个小组,任选一个题目课堂表演:1、两个班级之间卫生管理出现“死角”,如何协商解决?2、两个同学在宿舍中因为生活习惯闹矛盾了,请协商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自知与自强中专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执笔:王根茂第一课短文三篇教学目标1.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阅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论点和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2.仔细阅读和品味文章充满激情、音韵优美的语言,品味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句子。
3.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问题。
4.正确、辨证地面对自己和人生,自强自立、重拾人生信心,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教学重点1.品味其活泼而充满激情、音韵优美的语言。
2.正确、辨证地面对自己和人生,自强自立、重拾人生信心,开启人生新的征程教学难点正确、辨证地面对自己和人生,自强自立、重拾人生信心,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课时三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励志故事。
2.复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3.预习课文,查字典词典,疏通生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小狗汤姆到处找工作,忙碌了好多天,却毫无所获。
他垂头丧气地向妈妈诉苦说:“我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没有一家公司肯要我。
”妈妈奇怪地问:“那么,蜜蜂、蜘蛛、百灵鸟和猫呢?”汤姆说:“蜜蜂当了空姐,蜘蛛在搞网络,百灵鸟是音乐学院毕业的,所以当了歌星,猫是警官学校毕业的,所以当了保安。
和他们不一样,我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和文凭。
”妈妈继续问道:“还有马、绵羊、母牛和母鸡呢?”汤姆说:“马能拉车,绵羊的毛是纺织服装的原材料,母牛可以产奶,母鸡会下蛋。
和他们不一样,我是什么能力也没有。
”妈妈想了想,说:“你的确不是一匹拉着战车飞奔的马,也不是一只会下蛋的鸡,可你不是废物,你的特点是忠诚。
虽然你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本领也不大,可是,一颗诚挚的心就足以弥补你所有的缺陷。
记住我的话,儿子,无论经历多少磨难,都要珍惜你那颗金子般的心,让它发出光来。
”汤姆听了妈妈的话,使劲地点点头。
在历尽艰辛之后,汤姆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当上了行政部经理。
鹦鹉不服气,去找老板理论,说:“汤姆既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不懂外语,凭什么给他那么高的职位呢?”老板冷静地回答说:“很简单,因为他忠诚。
”二、板书课题三、整体感知1.字词检测:给下列字词注音、解释。
干瘪():坎坷:跋()涉:蓦()然回首:名垂青史:声色犬马:2.速读课文,把握三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及侧重点?明确:这三篇散文都是励志类的文章,旨在鼓励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自己,重树信心,继续前进。
《你就是一道风景》侧重鼓励经历过人生挫折的落榜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自身存在的价值。
面对挫折,需要的不是气馁,不是埋怨,更不是自暴自弃,而应正视现实,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风雨,努力地踏平坎坷。
《让自己是最好的》侧重鼓励人们立足本职,安心本职,正确地把握好眼前,对自己做出合理的判断。
心怀梦想固然美好,而脚踏实地,“做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可能更切合实际。
《回忆与希望》侧重强调人们应该“憧憬未来并为把它变为现实而忍耐而努力”。
3.本课三篇短文,在语言上有何异同?(提示: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角度去分析)明确:相同点:普遍将自然界的哲理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均采用排比手法,文章激情荡漾、气势飞扬、文采斐然。
不同点:《你就是一道风景》抒情色彩浓郁,排比句贯穿全篇,音律顿挫,意境优美;《让自己是最好的》以一连串的设问开篇,激发人的思考,继而从小草、水珠、星星的排比引出不起眼的我可以成就“最好”的人生;《回忆与希望》与前两篇的风格有别,它更偏于议论。
不过,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使得议论的话题变得具有艺术的张力,而比喻论证之中潜藏着对比和相反相成,使字里行间充满智趣。
第二课时一、诵读品味1.自由朗读《你就是一道风景》,从排比的角度来说说本文的层次。
明确:本文通篇使用排比句,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组。
其中,第1自然段为第一组,从四种风格迥异的景色入题,引出“风景”,继而由物及人,以四个“有”推翻四个“没有”,为重树信心第一步;第2——5自然段为第二组,以“运动场”“文艺舞台”“辩论会”三个涉及身体素质、文艺素质、思辨能力的虚拟场景来分析其中值得肯定的虽败犹荣的内核——“勇敢”,点出本文的主题——勇气让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第6——9段为第三组,用近似的句子反复咏叹,借“春”“夏”“秋”“冬”暗示人生虽然有不同际遇,但只要勇敢面对,“你就是一道风景”!2.齐读《让自己是最好的》第一段,说说连续四个问句的表达效果。
明确:四个问句,句句切中自卑者、失败者的要害,连续的四个问句给人无法喘息的感觉,让人心灰到低谷。
但同时也能勾起学生学业受挫、初涉职校的认同心理。
对于全篇来讲,这是欲扬先抑,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3.默读《回忆与希望》,说说“吃葡萄”的例子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学习迁移1.选取文中经典的排比句,学习其写作技巧,完成下列练习:(1)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毅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毅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为《学习需要积累》写一个提纲。
第三课时一、思辨拓展1.请结合自身,说说你的长处(优势)和短处(劣势)。
2.分享你曾经的理想,并说说它是否可行。
如果不可行的话有何调整方案。
3.分享励志歌曲,说说你的感受。
二、小结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进取的过程。
没有人不面临失败和挫折,但面对挫折,需要的不是气馁,不是埋怨,更不是自暴自弃,而应正视现实,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风雨,努力地踏平坎坷。
步入职业学校,是对你失败的过去的终结,同时也是你职业生涯的开篇!只要你敢于正视,敢于行动!三、作业1.读鲁迅《拿来主义》,比较它与《回忆与希望》在比喻论证使用方面的异同。
2.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为《学习需要积累》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开头。
教学后记:第二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揣摩文章语言,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
➢通过对作家的了解及对文章主旨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追求,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启迪学生叩问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揣摩文章语言,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作家的了解及对文章主旨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追求,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启迪学生叩问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现场调查:你为何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
从古至今,人们曾千百次地追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匆匆过客;有人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玄机。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呢?二、了解作者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三、整体感知1.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明确: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
2.找出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激情是什么?明确: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激情分别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四、把握精神(一)对爱情的渴望。
1.请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此段。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明确:能够给人带来狂喜;能够摆脱孤寂;看到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3.补充资料介绍罗素对爱情的追求和在爱情中的遭遇。
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罗素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四次婚姻的变故,每次变故都是因为他的不专情,其第二次婚姻因与一美国记者的婚外情而告终,他与妻子共同创办的学校后来也由妻子打理,其间还与牛津大学的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后这个学生成为他第三任妻子,这种复杂混乱的感情后被曝光。
当时罗素已经搬到美国,并被任命为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
第四次婚姻是在他80岁时,与美国的英文教授缔结婚约。
但他珍视他的所爱,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褊狭得多。
”(二)对知识的追求。
1.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明确:渴望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还有数字如何支配万物。
这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和社会。
2.补充资料介绍罗素的学习经历。
明确:2岁丧母,4岁丧父。
由笃信宗教的祖母抚养。
从小爱冥思。
11岁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18岁考入剑桥大学,大学前三年攻读数学,第四年转攻哲学。
罗素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历史、宗教等诸方面,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
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3.结合罗素及其他名人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热爱知识,热爱读书。
(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1.请学生深沉的朗读此段。
2.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明确:同情人类苦难包括同情饥饿中的孩子;同情被压迫被折磨者;同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3.补充资料介绍罗素的社会经历和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明确:与通常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务,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著作。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他多次发表反战的声明和演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他支持希腊与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反动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直到1970年(98岁)初逝世前还抗议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
4.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这三种激情可以说是罗素在漫长的一生中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
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