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历届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复习题含答案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即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获得剩余价值。
2.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
答: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中所蕴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3. 什么是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以换取生活资料的过程。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4. 马克思如何定义资本?答: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即资本是自我增殖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是通过对劳动力的剥削,实现价值的增殖。
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是什么?答:不变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不变的资本,如机器、设备等;可变资本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可以变化的资本,主要指劳动力。
资本家通过可变资本的剥削,实现剩余价值的产生。
6. 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7. 马克思如何描述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答:马克思描述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为资本家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过程,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积累越来越多的资本,而工人则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8. 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的过程。
9.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资的形式掩盖了工人被剥削的事实。
10. 简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资本论》习题及参考答案(⼀)《资本论》习题及答案(⼀)⽬录⼀、恩格斯说过“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点才能成为现实。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有何不同? (1)⼆、如何理解"本书的最终⽬的就是揭⽰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及其现实意义?2三、如何理解.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种⾃然史的过程及其现实意义? (3)四、马克思说,货币所有者变为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试问,货币转化为资本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3)五、《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及主要内容? (4)六、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决定劳动⽣产⼒的因素的?意义何在? (5)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6)有⼈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学说是⼀种主观想象,如何运⽤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解析? (6)九、为什么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这章揭⽰了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的共同运⾏机制与规律。
(7)⼗、马克思是如何论述商品⽣产存在的条件的?有何实践意义? (8)⼗⼀、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现实意义何在? (8)⼀、恩格斯说过“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点才能成为现实。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有何不同?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况,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它恰恰是私有制下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
这是因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竟争和⽣产⽆政府状态规律起作⽤,每个商品⽣产者盲⽬进⾏⽣产,他并不确切知道社会上和⾃⼰⽣产同类商品的究竟有多少⼈,能⽣产出多少商品,也不知道市场对这种商品需求有多少。
资本论复习题及答案
1、“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其意思是说A.评价资本家和地主不带有主观色彩B.地主和资本家是天生的剥削者C.地主和资本家的经济行为只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自然人参考答案:A C2、“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B.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决定C.个别劳动量等于社会必要量的单个商品是该种商品社会价值量大小的样品。
D.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实际上也是该种商品的平均价值量参考答案:A C D引文解释:“在奴隶劳动下,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己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
(第1卷第17章)①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剥削制度下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都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但其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
②在奴隶社会中,劳动者作为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因而其劳动在现象上全部表现为无偿劳动,但实际上,奴隶的全部劳动中也包括了维持其生存所必须的必要劳动。
因此,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的必要劳动。
③在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资因支付方式、实际运动、习惯思维等原因,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
但实际上,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雇佣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因此,表面的等价交换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说明下列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商品流通资本流通(第1卷第3章)①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以获取使用价值为目的的流通;资本流通是以商品为媒介、以实现价值增殖为目的的流通。
②共同点:第一、都有买和卖两个对立的阶段;第二、都有商品和货币两个对立物;第三、都有买者和卖者两个人对立;第四、都有三个当事人。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资本论选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A.本质B.规律C.运行机制D.全部矛盾【参考答案】A2.资本是不断地在运动中的,它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这种价值增值规律是()。
A.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B.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C.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D.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参考答案】B3.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资本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
其中,购买阶段的资本职能是()。
A.生产职能B.货币职能C.流通职能D.支付职能【参考答案】B4.资本主义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表明()。
A.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必要条件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资本主义工资制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参考答案】ABCD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分析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揭示了()。
A.价值增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生产规律D.资本主义再生产规律【参考答案】D二、简答题1.简述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参考答案】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则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2.如何理解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个阶段?【参考答案】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个阶段,这是因为:第一,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一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资本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执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第二,在资本循环中,资本要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并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第三,资本循环顺利实现的条件,也就是资本周转顺利实现的条件。
《资本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资本论》习题及答案(一)目录一、恩格斯说过“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何不同? (1)二、如何理解"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及其现实意义?2三、如何理解.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及其现实意义? (3)四、马克思说,货币所有者变为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试问,货币转化为资本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3)五、《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及主要内容? (4)六、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的?意义何在? (5)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有人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学说是一种主观想象,如何运用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解析? (6)九、为什么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这章揭示了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的共同运行机制与规律。
(7)十、马克思是如何论述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的?有何实践意义? (8)十一、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现实意义何在? (8)一、恩格斯说过“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何不同?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况,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它恰恰是私有制下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
这是因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竟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起作用,每个商品生产者盲目进行生产,他并不确切知道社会上和自己生产同类商品的究竟有多少人,能生产出多少商品,也不知道市场对这种商品需求有多少。
因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很难一致。
张衔老师《资本论》练习题及答案
张衔老师《资本论》练习题及答案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 )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 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 )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 )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 )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 量商品A =y 量商品B 是( A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 )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 )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 )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 B )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 )A.G W G --B.W G W --C.G W G '--D.W G W '--22.商品价格由( D )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 C )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D )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 A )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 A )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 C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 C)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C )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 B)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 D)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 )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 )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C )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B)A. mvm+m+ D.()vv B.vcm C.)v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C )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D )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 D)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 D)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D )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 D)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 )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 C)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 D)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B )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 )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 A)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 C)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 C)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1.C2.A3.A4.B5.A6.B7.D8.A9.A 10.B 11.D 12.D 13.A 14.A 15.D 16.A 17.A 18.A 19.C 20.B 21.B 22.D 23.C 24.D 25.A 26.A 27.C 28.C 29.C 30.B 31.D 32.A 33.A 34.C 35.B 36.C 37.D 38.D 39.D 40.D 41.D 42.D 43.A 44.C 45.D 46.B 47.A 48.A 49.C 50.C。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资本论复习题(简答部分)1、简述《资本论》的根本观点及其实践意义?答:《资本论》的根本观点:(1)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根本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还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根本不会永世长存。
其实践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正如近代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主义社会代替那样,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坚信无论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何等曲折,都逆转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如何概括商品的含义?答:可以概括为:(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什么是资本?研究资本有何实践意义?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研究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拓宽认识和具体操作资本。
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
资本原来是货币,货币投入生产经营实现增殖就变成资本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就已存在资本。
事实表明,资本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因为公有制经济同样需要投入货币实现增殖,因而,投资要作为资本来经营。
4、什么是资本循环?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资本循环过程的?答: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就叫资本循环。
从货币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行使三种职能,从而体现购、产、销的统一。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职能。
在购买阶段上的企业投资,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其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
《资本论》考试题
一、辨析题1.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量的规定。
答案1:错误。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而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商品价值的量是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答案2:错误。
价值实体是指在现实中存在的直接形成商品价值的物质因素。
人类劳动作为商品价值实体具有一元性,就是说,只有人类劳动才能充当商品价值实体。
2.商品的两个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错误。
商品两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错误。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的承担者。
价值是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4.生产商品的必须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
正确。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商品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只能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错误。
使用价值是商品和价值的承担者。
价值是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对商品生产者来说,该商品对生产者是使用价值。
错误。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消费者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才可获得商品的价值。
资本论考研题目及答案
资本论考研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指的是什么?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交换价值和价值C.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 价值和剩余价值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A. 通过延长工作日B.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C.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D. 通过减少工资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基础,即等量劳动时间的交换。
2.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答案: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并利用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相当于工人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而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远超过其工资,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周期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引起的,即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特征,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的频率和强度会不断增加。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积累”的论述是什么?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答案:B2. 马克思提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 商品的交换价值B. 商品的使用价值C. 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商品的稀缺性答案:C3.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资本分为()。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 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答案:A4.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的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工人的超额劳动答案:B5. 《资本论》中提到的“绝对剩余价值”是指()。
A. 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B.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C. 通过减少工人工资来增加剩余价值D.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来增加剩余价值答案:A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 生产过剩B. 资本积累C. 资本的集中与垄断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答案:D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工资是()。
A. 工人劳动的价值B. 工人劳动的价格C. 工人劳动的交换价值D. 工人劳动的使用价值答案:B8.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资本的积累过程称为()。
A. 资本的扩张B. 资本的循环C. 资本的再生产D. 资本的积累答案:C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追求的是()。
A. 利润最大化B. 工资最大化C. 劳动生产率最大化D. 资本积累最大化答案:A10. 《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被称为()。
A. 商业周期B. 经济周期C. 工业周期D. 资本周期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描述。
资本论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资本论》的作者是:A. 亚当·斯密B. 卡尔·马克思C. 大卫·李嘉图D.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答案:B2. 《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哪种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A. 黄金B. 劳动力C. 石油D. 土地答案:B3.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产生于:A. 商品流通领域B. 生产领域C. 资本流通领域D. 消费领域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是《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A. 创造使用价值B. 实现价值增殖C. 创造交换价值D. 创造剩余价值答案:A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劳动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工人的劳动B. 劳动对象C. 劳动资料D. 资本家的管理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答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到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特定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物质内容,与商品的物质形态不可分割。
价值则是商品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定义“剩余价值”的?答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定义剩余价值为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即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
3. 描述《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积累”的过程。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的再投资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阶级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分析。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请简要概述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 解释劳动价值论,并说明其在资本论中的重要性。
3. 资本的积累过程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是怎样的?请详细说明。
4. 马克思对于商品经济的分析和批判是基于哪些理论基础?请列举相关观点。
5. 解释剩余价值理论,并说明其在资本论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答案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观点和内容包括:-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剥削和压迫的本质。
- 分析了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对商品、货币、资本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阐述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 论述了资本积累的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特点,并对其最终走向进行了预测。
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根本规律。
通过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方式,实现了对剩余价值的批判和揭露。
3. 资本的积累过程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资本积累意味着工人阶级面临着更严峻的剥削和压迫。
资本家通过加大剩余价值的产生来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工资压低,使工人陷入更加困苦的生活境地。
其次,资本积累导致了工人职业分工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这种改善常常是以工人的健康和尊严为代价的,工人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容易失去自主性和创造性。
4. 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分析和批判是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他认为,在商品经济中,商品不仅是经济关系的物质载体,也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劳动力商品化,从而造成了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度剖析,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奴役。
(完整word版)《资本论》历届考试题及答案4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多云文档名称:《(完整word版)《资本论》历届考试题及答案4》文档作者:凯帆创作时间:2021.07.30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专业《〈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试题(闭卷— A卷)一、简答题(每题8分,2题,共16分)1、掌握商品二因素有何实践意义?2、解析“贮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含义。
二、辨析题(辨析对或错,1分;说明理由,9分。
3题,共30分)1、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2、生产价格是由商品价值转化来的。
3、土地价格决定于土地价值,土地价格的变动没有规律可循。
三、论述题(每题27分,2题,共54分)1、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这一问题的实践意义。
2、论股份公司理论的实践意义。
A卷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8分,2题,共16分)1、答:掌握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运用商品二因素原理,加强商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一方面在使用价值上做到物美;另一方面在价值上做到价廉,从而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得以销售,实现效益。
(5分)第二,运用商品二因素原理,评价企业,总结商品生产经营的经验教训。
(3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7-10;参考书P28-29)2、答:货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货币具有质的无限性。
从货币的性质来说,它可以购买任何商品,不受限制;(2分)另一方面货币具有量的有限性。
货币的数量少则不能购买更多的东西。
(2分)货币二重性的矛盾促使人们不断地贮藏货币。
(4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43;参考书P61-62)二、辨析题(辨析对或错,1分;说明理由,9分。
3题,共30分)1、答:对。
(1分)第一,商品价值决定的商品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上升;(5分)第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下降。
(4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273-274;参考书P76)2、答:对。
(1分)第一,在平均利润率的前提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在平均利润的前提下,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资本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资本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答案:D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工人的劳动B. 资本家的投资C. 资本家的技术革新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答案:A3. 资本积累的过程是:A. 资本家不断增加资本的过程B. 工人工资不断提高的过程C. 资本家不断获取剩余价值的过程D. 资本家不断减少工人数量的过程答案:C二、多选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方式包括:A. 土地的掠夺B. 奴隶贸易C. 殖民掠夺D. 封建地租的积累答案:A、B、C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两种形式,它们是:A. 简单再生产B. 扩大再生产C. 资本积累D. 资本消耗答案:A、B三、判断题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上最进步的生产方式。
答案:正确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定义。
答案:资本是用于生产过程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是一种生产关系,体现在货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上,通过购买劳动力并将其与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
2. 描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的看法。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性,它通过提高生产力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指的是: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价值和交换价值C. 交换价值和价格D. 价格和价值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劳动与资本的矛盾B.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资本的积累与消费的不足答案:C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工人的劳动B. 资本家的投资C. 资本的积累D. 市场的扩大答案:A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技术进步B. 资本的过度积累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D. 生产过剩答案:D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B. 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C. 资本的总价值与总产量的比例D. 资本的总产量与总价值的比例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解释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答案:劳动力商品是指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
其特点包括:(1)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创造新价值的源泉;(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工人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可以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即剩余价值。
8. 马克思如何论述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发展的动力。
资本积累意味着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资本积累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1. 资本论的作者是谁?答案:卡尔·马克思。
2. 资本论的全称是什么?答案:《资本论》全称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3. 资本论首次出版于哪一年?答案:1867年。
4. 资本论主要分析了哪种社会形态?答案: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些基本理论?答案: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等。
6. 资本论中“商品”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7. 马克思如何定义“劳动力”?答案:劳动力是能够创造新价值的劳动能力。
8. 在资本论中,什么是“剩余价值”?答案: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9.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什么?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0. 资本论中提到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区别?答案: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11. 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什么?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资本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解释“资本积累”?答案: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加资本的过程。
13. 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周转”是什么意思?答案:资本周转是指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和周转。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分析“经济危机”?答案: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周期性地爆发。
15. 资本论中提到的“无产阶级”是指什么?答案:无产阶级是指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级。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些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答案: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
17. 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拜物教”是什么?答案:商品拜物教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商品神秘化,赋予其超越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属性。
党校2021、2022年资本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简答题1、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是怎样阐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目的的?答:“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第一,《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二,《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第三,《资本论》研究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第四,研究对象的表述中没有提出分配关系,是因为分配的形式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不过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
《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体现在商品、货币、资本、市场等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以下必然性上:第一,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第二,资本的生产经营追求价值增殖即利润必然展开竞争。
第三,资本竞争必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现代社会向更高的历史阶段过渡。
2、“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是谁说的?马克思引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答: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劳动创造价值,所以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属于生产资料,是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土地是财富之母。
3、为什么说“储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其实践意义何在?答:1、含义: 储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是因为货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货币具有质的无限性。
从货币的性质来说,它是一般等价物或商品价值的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商品,不受限制;另一方面货币具有量的有限性。
即货币的数量少不能购买更多的东西。
货币二重性的矛盾促使人们不断地贮藏货币。
实践意义: 运用货币二重性矛盾的原理,深刻分析人们储蓄存款的心理。
货币二重性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货币量的有限性。
人们的收入少,不能如愿地购买所需的东西,就不得不贮藏货币;或者预期收入达不到预期支出,也会迫使人们贮藏货币。
因此,增加人们的收入,是缓和货币二重性矛盾的关键。
资本论第二套试题标准答案
资本论第二套试题标准答案一、解释概念(每个1分,共计20分):1、生产工人是指能够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
2、非生产工人是指不能够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雇佣劳动者。
3、劳动过程是指利用劳动资料作用劳动对象的过程,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4、价值形成是指一般的价值的生产过程,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
5、价值增殖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简单劳动是指没有任何业务专长的普通人所从事的劳动过程。
7、复杂劳动是指通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才能从事的劳动过程。
8、价值产品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新价值,即:V+M。
9、产品价值是指商品中所包含的新价值与旧价值的总和,即:C+V+M。
10、劳动内涵量是指劳动强度的大小。
二、原句解释(每个5分,共计20分):1、是指政治经济学论敌的特殊性。
政治经济学的论敌不仅有是非性的,还有利害性的。
2、这里所讲的二律背反是指两种互相矛盾而又同时能够证明的命题。
工人阶级要想缩短工作日,只有联合起来斗争才能实现。
3、在国际市场上,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但是,国际价值决定了同样的商品具有同样的国际价值。
这样,经济发达国家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所实现的价值是不同的,实现的价值大于创造的价值。
货币的相对价值等于实现的价值与创造的价值的比例,因此,实现的价值越高,则货币的相对价值就越小。
4、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失业成为必然。
而且,工人阶级所受的劳动折磨越大,他们成为失业人口的就越多。
这完全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立性质决定的。
三、辨析(每题5分,共计20分):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物化劳动,都不创造价值。
因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商品,它的价值是由物化劳动决定的。
物化劳动是过去的劳动,它本身就是价值。
因此,说物化劳动可以创造价值,就等于说价值可以创造价值,这是违背逻辑的。
总之,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都不创造价值,说它们创造价值,进而说只有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才符合劳动两重性学说等等,都是不能成立的。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资本论复习题(简答部分)1、简述《资本论》的根本观点及其实践意义?答:《资本论》的根本观点:(1)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根本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还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根本不会永世长存。
其实践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正如近代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主义社会代替那样,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坚信无论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何等曲折,都逆转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如何概括商品的含义?答:可以概括为:(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什么是资本?研究资本有何实践意义?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研究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拓宽认识和具体操作资本。
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
资本原来是货币,货币投入生产经营实现增殖就变成资本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就已存在资本。
事实表明,资本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因为公有制经济同样需要投入货币实现增殖,因而,投资要作为资本来经营。
4、什么是资本循环?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资本循环过程的?答: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就叫资本循环。
从货币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行使三种职能,从而体现购、产、销的统一。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职能。
在购买阶段上的企业投资,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其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经济管理专业《〈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闭卷— A卷)
一、简答题(每题8分,2题,共16分)
1、掌握商品二因素有何实践意义?
2、解析“贮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含义。
二、辨析题(辨析对或错,1分;说明理由,9分。
3题,共30分)
1、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2、生产价格是由商品价值转化来的。
3、土地价格决定于土地价值,土地价格的变动没有规律可循。
三、论述题(每题27分,2题,共54分)
1、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这一问题的实践意义。
2、论股份公司理论的实践意义。
A卷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8分,2题,共16分)
1、答:掌握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运用商品二因素原理,加强商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一方面在使用价值上做到物美;另一方面在价值上做到价廉,从而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得以销售,实现效益。
(5分)第二,运用商品二因素原理,评价企业,总结商品生产经营的经验教训。
(3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7-10;参考书P28-29)
2、答:货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货币具有质的无限性。
从货币的性质来说,它可以购买任何商品,不受限制;(2分)另一方面货币具有量的有限性。
货币的数量少则不能购买更多的东西。
(2分)货币二重性的矛盾促使人们不断地贮藏货币。
(4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43;参考书P61-62)
二、辨析题(辨析对或错,1分;说明理由,9分。
3题,共30分)
1、答:对。
(1分)第一,商品价值决定的商品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上升;(5分)第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下降。
(4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273-274;参考书P76)
2、答:对。
(1分)第一,在平均利润率的前提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在平均利润的前提下,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6分)第二,商品价值=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3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267;参考书P146)
3、答:错。
(1分)第一,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土地不是劳动产品,因而没有由劳动形成价值,从而也就没有由价值决定的价格。
但是,地租作为一定的货币收入而资本化时,即把地租作为一定量的资本所带来的利息时,这一定量的资本就表现为土地价格。
(6分)第二,土地价格的变动有其规律性。
一是土地价格与地租额成正比。
二是土地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土地价格波动。
三是土地理环境变化影响土地价格波动。
(3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395、426;参考书P170-171)
三、论述题(每题27分,2题,共54分)
1、参考答案要点:
第一,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一是简单劳动的含义。
(3分)二是复杂劳动的含义。
(3分)三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相互关系。
(4分)第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是启发我们深刻认识个人收入上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倒挂”的不合理性,彻底破除“读书无用论”。
(5分)二是正确处理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关系,在社会上形成重视学习、力争深造的导向。
(4分)三是从复杂劳动形式的变化,启发我们重视当代的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深化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
(4分)四是启发我们分析研究不同国家的工资差别。
(4分)
(本题可参考原著P14、60;参考书P43-46)
2、参考答案要点:
第一,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确认股份公司的一般性质和普遍性(9分)
第二,这一理论指导我们从联合的社会资本出发,充分发挥我国国有资本的功能。
(9分)
第三,这一理论指导我们推进政企分开,规范股份公司的经营管理。
(9分)(本题可参考原著P355-358;参考书P166-167)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经济管理专业第一学期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闭卷— B卷)
一、简答题(每题8分,2题,共16分)
1、简述“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2、解析“资本有一种趋势……它还有一种趋势”。
二、辨析题(辨析对或错,1分;说明理由,9分。
3题,共30分)
1、资本周转速度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2、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在其形成条件上,没有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27分,2题,共54分)
1、论商品理论的实践意义。
2、论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经管专业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资本论〉选读》试题(C卷)
一、简答题(每题8分,2题,共16分)
1.解析,“贮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含义?
2.解析,“资本有一种趋势,……它还有一种趋势”的含义?
二、辨析题(辨别对或错,1分;说明理由,9分,每题10分。
3题,共30分)
1.资本周转速度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2.土地价格决定于土地价值,土地价格的变动没有规律可循。
3.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在于促进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三、论述题(每题27分,2题,共54分)
1.论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2.论股份公司理论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