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1)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计算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计算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计算题型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其中计算题型是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计算题型进行总结归纳,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实例,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化学计算题。

一、摩尔计算题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最基础的一种题型,涉及到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比、摩尔体积等。

解题时需要根据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M = m/n,其中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n为物质的摩尔数。

以下是一个实例:实例1:计算化合物A(CH2)5OH的摩尔质量。

解析:根据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需要计算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摩尔质量,并将其累加。

摩尔质量C = 12.01 g/mol,H = 1.008 g/mol,O = 16.00 g/mol。

化合物A(CH2)5OH的摩尔质量 = 12.01 × 1 + 1.008 × 6 + 16.00 × 1 =60.15 g/mol。

二、溶液计算题溶液计算是指根据溶液的体积、浓度等信息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浓度或溶度的题型。

解题时需要掌握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摩尔关系以及浓度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个实例:实例2:已知有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硝酸银溶液,求其中硝酸银的质量。

解析:根据浓度的计算公式c = n/V,其中c为浓度,n为溶质的摩尔数,V为溶液的体积。

硝酸银的摩尔质量为107.87 g/mol。

硝酸银的摩尔数n = c × V = 0.1 mol/L × 0.1 L = 0.01 mol。

硝酸银的质量 = n ×摩尔质量 = 0.01 mol × 107.87 g/mol = 1.08 g。

三、配位化学计算题配位化学计算题是指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化学计量比等信息计算配位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摩尔比等题型。

解题时需要了解配位化合物中配体和中心离子的摩尔关系以及配位数等概念。

以下是一个实例:实例3:已知配位化合物[Fe(C2O4)3]3-的分子式为[Fe(C2O4)3(H2O)3],求其中含有的Fe2+离子的摩尔数。

(完整版)高中化学计算题

(完整版)高中化学计算题

专题四:中学化学计算题常见方法及策略二. 知识要点及例题:(一)化学计算中的转化策略1. 由陌生转化为熟悉。

在解题过程中,当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1] 现有25℃的硫酸铜饱和溶液300克,加热蒸发掉80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求析出CuSO4·5H2O多少克(已知25℃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克)。

[例2] 溶质质量分数为3x%和x%的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2x%B. 大于2x%C. 小于2x%D. 无法计算2. 由局部转化为整体。

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若将这些小问题孤立起来,逐个分析解决,不但耗时费力,且易出错。

如能抓住实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某一整体状态进行研究,则可简化思维程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3] 有一包FeSO4和Fe2(SO4)3的固体混合物,已测得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

[例4] 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 KOH 84.9%,KHCO35.1%,K2CO32.38%,H2O 7.62%。

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 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

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3. 由复杂转化为简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各个击破,复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

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退”,就是“转化”,这种“退”中求进的思维策略常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例5] 向1000克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得到蓝色固体19.6克。

高中化学反应活化能计算题解析

高中化学反应活化能计算题解析

高中化学反应活化能计算题解析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反应活化能计算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学生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点。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对这类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反应活化能计算题目: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为1.5×10^(-3) s^(-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80 kJ/mol。

求该反应在298 K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解析: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反应速率常数k与反应的活化能Ea之间存在如下关系:k = A * exp(-Ea/RT)其中,A为指前因子,R为气体常数,T为反应温度(单位为K)。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将已知量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气体常数R的数值,根据化学教材可以得知R的值为8.314 J/(mol·K)。

然后,将已知量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k = A * exp(-80,000 J/mol / (8.314 J/(mol·K) * 298 K))由于活化能的单位为kJ/mol,而气体常数R的单位为J/(mol·K),所以需要将活化能的单位转换为J/mol。

将上述计算过程代入计算器中,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k ≈ 1.5×10^(-3) s^(-1) * exp(-3.19)通过计算器计算,可以得到exp(-3.19) ≈ 0.0416。

将该结果代入计算式中,可以得到:k ≈ 1.5×10^(-3) s^(-1) * 0.0416 ≈ 6.24×10^(-5) s^(-1)因此,该反应在298 K下的反应速率常数为6.24×10^(-5) s^(-1)。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解答反应活化能计算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和运用阿伦尼乌斯方程。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单位换算:活化能的单位通常为kJ/mol,而气体常数R的单位为J/(mol·K),在代入计算公式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保证单位一致。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课件PPT精品文档18页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课件PPT精品文档18页
c(Na+)=1.9×10-5mol/L, ▪ c(NO3-)=2.3×10-5mol/L。求此次酸雨的pH值。
解答
n(负电荷)n(SO42)2nCl n(NO3)n(OH)13.9105n(OH)水
n(正电荷)=n(NH4)n(Na)n(H)酸n(H)水3.9105n(H)酸n(H)水 13.9105n(OH)水3.9105n(H)酸n(H)水 由于电解液呈电中性,水中的n(OH)水和n(H)水相等 n(H)酸1104mol PH=lg104 4
1.守恒法
▪(1)质量守恒 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 ②反应前后某原子的质量不变。
▪[练习1] 密度为1.1g/cm3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 入AgNO3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的 质量和原盐酸的质量相等,求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 度
【解答】
▪ 本题的分析方法如下,即可将AgCl的式量看做原盐酸的质 量。





C
u
(
N
O
3
) 2

Hale Waihona Puke AgNO
3
根据反应前后电子守恒
被 还 原 的 硝 酸 的 物 质 的 量 是 0.3mol
于是得到做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a b 13.5 0.08 0.08 1 0.3 0.7 ②







a
b
0 .3 0 .1
(A g) 0.1 108 100% 30% 30
答:略。
[练习5]
▪ 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10g,溶于水制成200mL溶 液,其中c(Na+)=0.50mol/L。若将10g的这种混合物,加热 到质量不变为止,请你计算出加热后减少的质量。

高中化学物质浓度计算题解答

高中化学物质浓度计算题解答

高中化学物质浓度计算题解答一、题目类型及考点分析在高中化学中,物质浓度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常见的题型包括溶液浓度计算、稀释计算、溶液配制等。

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物质浓度计算公式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

下面将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

二、溶液浓度计算题解答1. 题目描述:某溶液中含有10g NaOH,体积为100mL,求该溶液的浓度。

解答:溶液的浓度可以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0g,体积为100mL。

因此,溶液的浓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浓度 = 质量 / 体积代入已知值,可以得到:浓度 = 10g / 100mL = 0.1g/mL所以该溶液的浓度为0.1g/mL。

2. 题目描述:某溶液中含有20g NaCl,体积为200mL,求该溶液的浓度。

解答:同样地,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0g,体积为200mL。

代入公式计算:浓度 = 质量 / 体积浓度 = 20g / 200mL = 0.1g/mL所以该溶液的浓度为0.1g/mL。

三、稀释计算题解答1. 题目描述:某溶液中含有10mL浓度为0.2mol/L的NaOH溶液,现需将其稀释为0.1mol/L的溶液,求稀释后的体积。

解答:稀释计算主要涉及到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初始溶液的浓度为0.2mol/L,初始溶液的体积为10mL,目标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设稀释后的体积为V mL。

根据稀释公式:初始溶液的浓度 ×初始溶液的体积 = 目标溶液的浓度 ×稀释后的体积0.2mol/L × 10mL = 0.1mol/L × V mLV = (0.2mol/L × 10mL) / 0.1mol/L = 20mL所以稀释后的体积为20mL。

2. 题目描述:某溶液中含有30mL浓度为0.4mol/L的NaCl溶液,现需将其稀释为0.2mol/L的溶液,求稀释后的体积。

高中化学练习题及讲解含答案

高中化学练习题及讲解含答案

高中化学练习题及讲解含答案### 高中化学练习题及讲解#### 题目一:化学计量1.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CO3,求1.0摩尔CaCO3的质量。

2. 如果有2.5摩尔的CaCO3,求其质量。

#### 题目二:化学反应速率3. 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0.05秒^-1,求在10秒后,反应物A的浓度变化量。

#### 题目三:酸碱中和4. 已知某酸HA的pH值为3,求其[H+]浓度。

5. 若将该酸溶液稀释10倍,求稀释后的pH值。

#### 题目四:氧化还原反应6. 在反应2Fe + 3Cl2 → 2FeCl3中,Fe的氧化态变化了多少?#### 题目五:溶液浓度7. 将100毫升0.5摩尔/升的NaOH溶液与100毫升0.3摩尔/升的HCl 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pH值。

#### 解题步骤与答案题目一:化学计量1. CaCO3的摩尔质量为40.08(Ca)+ 12.01(C)+ 3*16.00(O)=100.09 g/mol。

1.0摩尔CaCO3的质量为100.09克。

2. 2.5摩尔CaCO3的质量为2.5 * 100.09 = 250.225克。

题目二:化学反应速率3. 反应物A的浓度变化量可以通过公式计算:Δ[A] = -kt,其中k为速率常数,t为时间。

将数值代入:Δ[A] = -0.05 * 10 = -0.5。

题目三:酸碱中和4. pH = -log[H+],所以[H+] = 10^-3 mol/L。

5. 稀释10倍后,[H+]变为原来的1/10,即10^-4 mol/L,新的pH值为4。

题目四:氧化还原反应6. Fe在反应前的氧化态为0(元素状态),在FeCl3中氧化态为+3。

氧化态变化量为+3 - 0 = +3。

题目五:溶液浓度7. NaOH和HCl反应生成NaCl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

首先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NaOH为0.5 mol/L * 0.1 L = 0.05 mol,HCl为0.3 mol/L * 0.1 L = 0.03 mol。

高中化学经典例题28道详解详析

高中化学经典例题28道详解详析

高中化学经典例题28道详解详析(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例1]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解析] 从现代物质结构观点看,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三个论点都是不确切的、对于①.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内又有质子和中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得到和失去电子;在核反应中原子核可以裂变和聚变。

对于②,由于元素存在同位素,它们在质量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至于③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是很小的,它的直径约是原子的万分之一,它的体就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电子在核外较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说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答案] (D )[评述] 考查运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评价科学史中的道尔顿原子学说的能力与分析能力。

本题还旨在提倡化学教学要注重化学史的教育,因为“史鉴使人明智”、“激励人们奋进、为科学献身”。

(理解、较容易)[例2] (1996年全国)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 3+H +=N +4H(B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 2+C -23O +H 2O =2HCO -3 (C )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及应:↓=++-+3223)(463OH Al O H AlO Al(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 2+2OH —=3Cl -+ClO —+H 2O[解析] 首先根据离子反应规律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表示式(分子式、离子式),四个反应都正确,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氧气、二氧化碳、氯气用分子式,氢氧化铝、水是弱电解质也用分子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判断也符合。

对于选项(C ),可以用离子电荷守恒判断,AI 3+与AlO -2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物是电中性的Al (OH )3,因此反应中Al 3+与Al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3,才能使反应前后离子电荷守恒。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讲解及方法介绍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讲解及方法介绍

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一、守恒法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 ,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例题2】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mol/L,[SO42- ]= x mol/L, [K+]=y mol/L,则x和y的关系是( )(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例题4】】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例题5】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 0.3mol/L 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写出KNO3和FeCl2完全反应的方程式。

【例题6】往150mL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2.24L(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

求原溶液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高中化学计算题(一)

高中化学计算题(一)

[例4]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Zn和Fe B.Al和Zn C.Al和Mg D.Mg和Cu
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例5]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3.06g B.3.36g C.3.66g D.3.96
本题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无限多种组成方式,则求出的数据也有多种可能性,要验证数据是否合理,必须将四个选项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当于要做四题的计算题,所花时间非常多.使用极限法,设2.00克全部为KCl,根据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则可得沉淀为(2.00/74.5)*143.5=3.852克,为最大值,同样可求得当混合物全部为KBr时,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淀188克,所以应得沉淀为(2.00/119)*188=3.160克,为最小值,则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选B和C.

高中化学稀释溶液浓度计算题解析与技巧分享

高中化学稀释溶液浓度计算题解析与技巧分享

高中化学稀释溶液浓度计算题解析与技巧分享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稀释溶液浓度计算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下面将通过具体的题目来进行解析和分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例题1:将100 mL 0.2 mol/L 的NaOH 溶液稀释至500 mL,求所得溶液的浓度。

解析:这道题目是一个典型的稀释溶液浓度计算题。

我们可以利用稀释溶液的公式来解答。

根据稀释溶液的公式,浓度和体积的乘积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

即C1V1 = C2V2。

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所得溶液的浓度,V2为所得溶液的体积。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初始溶液的浓度C1为0.2 mol/L,初始溶液的体积V1为100 mL,所得溶液的体积V2为500 mL。

将这些数据带入稀释溶液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C2 = (C1V1)/V2 = (0.2 mol/L * 100 mL) / 500 mL = 0.04 mol/L。

所以,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04 mol/L。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解答稀释溶液浓度计算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用稀释溶液的公式,并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计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例子:例题2:将250 mL 0.5 mol/L 的硫酸溶液稀释至1000 mL,求所得溶液的浓度。

解析:这道题目与例题1类似,也是一个稀释溶液浓度计算题。

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稀释溶液的公式来解答。

根据稀释溶液的公式,浓度和体积的乘积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

即C1V1 = C2V2。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初始溶液的浓度C1为0.5 mol/L,初始溶液的体积V1为250 mL,所得溶液的体积V2为1000 mL。

将这些数据带入稀释溶液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C2 = (C1V1)/V2 = (0.5 mol/L * 250 mL) / 1000 mL = 0.125 mol/L。

所以,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125 mol/L。

高中化学极化度计算题详解

高中化学极化度计算题详解

高中化学极化度计算题详解高中化学中,极化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来描述物质分子或离子在电场中被极化的程度。

在解决化学问题时,计算极化度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题目,详细解析极化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些解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题目一:已知氯化钠(NaCl)的极化度为2.3,求氯化银(AgCl)的极化度。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极化度的定义。

极化度是指物质分子或离子在电场中被极化的程度,它与物质的极化能有关。

极化能是指物质在电场中发生极化所需要的能量,它与物质的离子极化程度有关。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已知氯化钠的极化度为2.3。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极化度的定义来计算氯化银的极化度。

由于氯化钠和氯化银都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它们的极化能可以用离子极化能来表示。

离子极化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离子极化能 = 极化度 ×离子电荷 ×离子间距根据氯化钠的极化度为2.3,我们可以得到氯化银的离子极化能:离子极化能(AgCl)= 2.3 ×(+1) ×离子间距(AgCl)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氯化银的离子间距为0.275 nm。

代入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氯化银的极化度。

题目二:已知氯化钠(NaCl)的离子间距为0.28 nm,求其极化度。

解析:这道题目给出了氯化钠的离子间距,要求计算其极化度。

我们可以利用极化度的定义和离子极化能的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极化度的定义,极化度是物质分子或离子在电场中被极化的程度,它与物质的极化能有关。

而离子极化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离子极化能 = 极化度 ×离子电荷 ×离子间距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已知氯化钠的离子间距为0.28 nm。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来计算氯化钠的极化度。

离子极化能(NaCl)= 极化度 ×(+1) × 0.28 nm通过对上述公式进行变换,我们可以得到氯化钠的极化度:极化度(NaCl)= 离子极化能(NaCl)/ (+1) / 0.28 nm通过代入已知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氯化钠的极化度。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题解析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题解析

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题解析高考化学试卷中常常涉及到各种化学计算题,这需要考生对化学计算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将对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质量百分比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是指一种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之比。

在化学计算中,常涉及到计算某种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

1. 计算质量百分比的公式为:质量百分比 = (某种物质的质量 / 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2. 实例解析:假设有一个混合物,其总质量为100克,其中含有A物质20克,B物质30克。

那么,A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如下:质量百分比 = (20克 / 100克) × 100% = 20%二、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计算中,常常需要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

1. 计算摩尔质量的公式为:摩尔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摩尔数)2. 实例解析:假设有一定质量的硫酸,其质量为98克,摩尔数为2摩尔。

那么硫酸的摩尔质量如下:摩尔质量 = (98克 / 2摩尔) = 49克/摩尔三、溶液浓度的计算溶液浓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在化学计算中,常常需要计算溶液的浓度。

1. 计算溶液浓度的公式为:溶液浓度 = (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2. 实例解析:假设有一瓶500毫升的盐水溶液,其中含有25克盐。

那么,盐水溶液的浓度如下:溶液浓度 = (25克 / 500毫升) = 0.05克/毫升 = 50克/升四、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的稀释是指在溶液中加入溶剂,使得溶液的浓度变低的过程。

在化学计算中,常常需要计算溶液的稀释情况。

1. 计算溶液的稀释情况的公式为:原溶液的浓度 ×原溶液的体积 = 稀释溶液的浓度 ×稀释溶液的体积2. 实例解析:假设有100毫升浓度为0.1 mol/L的硫酸溶液,需要将其稀释为浓度为0.02 mol/L的溶液,那么需添加的水的体积如下:(0.1 mol/L) × (100毫升) = (0.02 mol/L) ×稀释溶液的体积稀释溶液的体积 = (0.1 mol/L) × (100毫升) / (0.02 mol/L) = 500毫升通过对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题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解答这些计算题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质量百分比、摩尔质量、溶液浓度和溶液的稀释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知识点计算题

高一化学知识点计算题

高一化学知识点计算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涉及到许多基本的计算题。

在高一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常见的计算题,掌握这些计算题的方法和思路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些高一化学知识点的计算题。

一、摩尔与摩尔质量的计算化学中常用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摩尔(mol),它是物质的质量除以摩尔质量的比值。

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摩尔数。

在计算中,我们常用到以下公式:摩尔数 = 质量 /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 = 质量 / 摩尔数例题1:已知20克氧气(O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求氧气的摩尔数。

解题思路:使用公式“摩尔数 = 质量 / 摩尔质量”,代入已知数据,得到摩尔数=20 / 32=0.625 mol。

例题2:已知某样物质的摩尔数为2.5 mol,质量为50 g,求摩尔质量。

解题思路:使用公式“摩尔质量 = 质量 / 摩尔数”,代入已知数据,得到摩尔质量=50 / 2.5 = 20 g/mol。

二、反应物的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方程式告诉了我们反应物的摩尔比。

通过摩尔比,我们可以计算出所需的物质的摩尔数和质量。

例题3:已知氢气(H2)和氧气(O2)按照2:1的摩尔比发生反应,求当氢气的摩尔数为4 mol时,氧气的摩尔数和质量分别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摩尔比,氢气的摩尔数是氧气的两倍,所以氢气为4 mol时,氧气的摩尔数为2 mol。

再根据摩尔质量,氧气的质量为2 mol * 32g/mol = 64 g。

三、溶液的计算在溶液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溶质的摩尔数、溶质的质量以及溶液的浓度等。

例题4:某药水中含有15克NaOH,溶液的体积为500毫升,求NaOH的摩尔数和浓度。

解题思路:首先,将体积单位转换为升,得到溶液的体积为0.5升。

然后,根据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NaOH的摩尔数为15g / 40 g/mol = 0.375 mol。

最后,将摩尔数与体积的比值作为浓度,得到浓度为0.375 mol / 0.5 L = 0.75 mol/L。

高考化学(精讲精练精析)专题 化学计算试题(含解析)试题

高考化学(精讲精练精析)专题 化学计算试题(含解析)试题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专题18 化学计算I卷选择题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II卷综合题其特点是:(1)选题背景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2)把物质性质、实验操作与化学计算有机融合,突出了化学计算的本质;(3)体现了化学学科对化学计算的要求,首先是化学问题,其次才是考计算能力,不是为计算而计算;(4)降低了计算难度,减少了繁琐运算,突出对思维品质和化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预测高考,化学计算将呈现如下特点:(1)化学计算主要考查学生知识建构的整体性和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较强;(2)试题整体的计算量不大,更多的是对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性质的理解,试题不会做数学游戏、审题绕圈子,还化学计算的本来面目;(3)把实验操作、生产实践和化学计算综合起来,或者通过图表、报刊文献等背景呈现方式、力求题型出新,体现化学学科对计算的要求,更体现对计算综合能力的考查;(4)考试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化学计算应该降低难度。

化学计算复习对策化学计算题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推理、数形变换等。

化学计算常要根据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但建立教学模型的前提应该是先建立正确的化学概念、弄清概念的涵义,即找出计算依据。

只有对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建立起来的算式或数学表达关系才能正确,才能顺利解答计算题。

化学计算能力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工具,从量的方面来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也是依据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化学规律为载体进行的一种运算能力的训练。

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的关键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要加强概念间的联系,认识概念间量的关系,把概念定律联系起来,在讲解化学概念的化学涵义的同时要讲解清楚它的数学涵义,以及建立知识点、线与面之间的关系(建构知识的体系结构)。

高考中化学计算常考的计算方法有关系式法和守恒法等。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1、守恒法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

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

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

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x:y=2:7(2)摩尔守恒法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

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nHNO3=nCu(NO3)2+nNO2+nNO=nCu×2+n总气体=[(38.4×10—3)/64]×2+(22.4×10—3)/22.4=2.2×10—3(mol)应选C。

高一化学计算题(含解析)

高一化学计算题(含解析)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析1、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 ,体积是4.48 L (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D )A .28.4B .28.4 g / molC .71D .71 g / mol 2、20 ℃时,KCl 的溶解度为34 g ,若忽略固体溶解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则在该温度下,所配KCl 溶液中K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D )A .2 mol /LB .3 mol /LC .4 mol /LD .5 mol /L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 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 2。

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 时,总质量为m 3。

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C )A .2912m m B .2913m m C .291213m m m m -- D .291312m m m m -- 4、300 mL 某浓度的NaOH 溶液中含有60 g 溶质。

现欲配制1 mol /L NaOH 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 )A .1∶4B .1∶5C .2∶1D .2∶3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 /L 的AlCl 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B )A .150 mL 1 mol /L 的NaClB .75 mL 3 mol /L 的NH 4ClC .150 mL 2 mol /L 的KClD .75 mL 2 mol /L 的CaCl 26、某10% NaOH 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 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A .6.25 mol /LB .12.5 mol /LC .7 mol /LD .7.5 mol /L7、要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约为2 mol /L NaOH 溶液100 mL ,下面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D )A .称取8 g NaOH 固体,放入250 mL 烧杯中,用100 mL 量筒量取100 mL 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B .称取8 g NaOH 固体,放入100 mL 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C .称取8 g NaOH 固体,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D .用100 mL 量筒量取40 mL 5 mol /L NaOH 溶液,倒入250 mL 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量取60 mL 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8、现有m g 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 / mol 。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

典例分析(一):【试题2】将KCl和KBr的混合物13.4 g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 g,则原来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3B.3∶2∶1C.1∶3∶2D.2∶3∶1【试题3】含8.0 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 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Na2SB.NaHSC.Na2S和NaHSD.NaOH和NaHS【试题4】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6H8O6+I2C6H6O6+2HI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测得的数据如下。

取10 mL 6 mol·L-1的CH3COOH,加入100 mL蒸馏水,将溶液加热煮沸后放置冷却。

精确称取0.2000 g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

加入1 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5000 mol·L-1的I2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共消耗21.00 mL I2溶液。

(1)为何加入的 CH3COOH稀溶液要先经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2)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试题6】水垢可以看作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为研究含有的水所形成水垢的化学组成,取干燥的水垢6.32 g,加热使其失去结晶水,得到5.78 g剩余固体A;高温灼烧A至恒重,残余固体为和,放出的气体用过量的溶液吸收,得到11.82 g沉淀。

(1)通过计算确定A中是否含有碳酸镁。

(2)5.78 g剩余固体A灼烧至恒重时产生的气体完全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2.82 g。

通过计算确定A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并计算出水垢中碳酸盐的质量分数。

(二):5.现有m1 g KCl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1%,对其采取某种措施后析出m g KCl晶体,母液质量为m 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c1一定大于c2B.原条件下KCl的溶解度小于c1 gC.m1-m2≤mD.m1c1-10m=m2c26.超导材料是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 Ba2Cu3O。

高中化学比能计算题详解

高中化学比能计算题详解

高中化学比能计算题详解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比能计算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比能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能量,通常用J/g℃表示。

比能计算题主要涉及到热量的转化和计算,下面将通过具体的题目举例,详细解析比能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题目一:某物质的比能为0.5 J/g℃,将100g该物质从20℃加热到6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比能值,我们可以知道每升高1℃,该物质需要吸收0.5 J的热量。

因此,将100g的物质从20℃升高到60℃,共需吸收的热量为:0.5 J/g℃ × 100g × (60℃ - 20℃) = 0.5 J/g℃ × 100g × 40℃ = 2000 J答案:该物质需要吸收2000 J的热量。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比能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首先,要明确所求的是物质吸收的热量,因此需要计算的是热量的大小。

其次,要根据比能的定义和给定的条件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的转换。

题目二:某物质的比能为0.2 J/g℃,将50g该物质从20℃加热到60℃,需要吸收多少焓变?解析:焓变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通常用ΔH表示。

在比能计算题中,焓变的计算可以通过比能和质量的乘积来实现。

根据题目给出的比能值,我们可以知道每升高1℃,该物质需要吸收0.2 J的热量。

因此,将50g的物质从20℃升高到60℃,共需吸收的焓变为:0.2 J/g℃ × 50g × (60℃ - 20℃) = 0.2 J/g℃ × 50g × 40℃ = 400 J答案:该物质的焓变为400 J。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焓变的计算与热量的计算类似,只是焓变是考虑了物质的质量因素。

因此,在解答比能计算题时,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来计算焓变。

题目三:某物质的比能为0.3 J/g℃,将200g该物质从20℃降低到-10℃,需要释放多少热量?解析:在这个题目中,物质的温度是从20℃降低到-10℃,即温度的变化为-10℃- 20℃ = -30℃。

高中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1

高中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1

[化学计算例题与练习]一.化学计算的技巧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

主要有①关系式法,②方程或方程组法,③守恒法,④差量法,⑤平均值法,⑥极值法,⑦讨论法,⑧十字交叉法等。

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1】某种H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g B.gC.g D.g分析:此题宜根据以下关系式巧解: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国体质量增加了,应选A。

》解析此题估算即可。

解题关键是找出反应中量的关系。

【例题2】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和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8时,则HNO3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A.NO2B.NO C.N2O D.N2O3分析:此题运用氧化还原关系式计算。

反应中FeS2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8,由于生成了Fe(NO3)3,则FeS2和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

设N元素的变价为x,可列以下氧化还原关系式并解析:该题关键是找出隐含的关系。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3】(MCE 1999—2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分析:方程或方程组法是最常用最不易出错的化学计算方法。

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阴极:4Mx++4xe=4M阳极:4xOH--4xe=2xH2O+xO2↑【设M的原子量为y正确答案是C。

【例题4】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计算例题与练习]一.化学计算的技巧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

主要有?①关系式法,②方程或方程组法,③守恒法,④差量法,⑤平均值法,⑥极值法,⑦讨论法,⑧十字交叉法等。

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1】某种H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的g將3 2虚种混合气通入一盛有足量的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过量0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 . 3.2 gB . 4.4 gC . 5.6 g D. 6.4 g分析:此题宜根据以下关系式巧解:迅旦些且叫扣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国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解析此题估算即可。

解题关键是找出反应中量的关系。

【例题2】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 HSQ,若反应中FeS2和HNO物质的量之比是1 : 8时,贝U HNO 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A . NO B. NO C. N2O D. NO分析:此题运用氧化还原关系式计算。

反应中FeS和HNO勺物质的量之比是1 : 8,由于生成了Fe (NO) 3,则FeS和被还原的H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 5。

设N元素的变价为x,可列以下氧化还原关系式并解析:xFeS2__15HN0Jx 151 8-3解得K =3+ 5-3 = +2,则还原产物为晶,选氏该题关键是找出隐含的关系。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3】(MCE 199—24)用惰性电极电解M (NO) 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22.4ax11 2axA.—— E ------------b b小 5.6ax 2.5axC. --------- D・ -------b b分析:方程或方程组法是最常用最不易出错的化学计算方法。

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阴极:4Mx++4xe=4M阳极:4xOH--4xe=2xH2O+xO2设M的原子量为y关系式——xO a t4y g 22.xLag bL4yg _ 22,4xL 解曽_ 5屆bL 孵倚y=_T-正确答案是Co【例题4】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 ]A .锂B.钠C.钾D.铷(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 6.94、23、39、85.47 )分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跟水反应的反应式关系分别是:2M+2H2O=2MOH+H MQ+HO=2MOHt题有多种解法。

有以下特殊解法:设M的原子量为xM-MOH x x+17M3O-2MOH2z+16 2 (x + 17)10 6 + 17)10由题意:叭*) *〉(*)x x +8解得42.5 >x > 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Q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5】某烃O.lmol,与在标准状况下为20 L的氧气(过量)充分反应后,迅速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Na2O2 粉末中,在一定设备中使气体完全反应,此时粉末增重15 g。

经处理后得到气体14.4 L (标准状况)。

该烃能使溴水褪色,试通过计算求出该烃的分子式,并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此题解法颇多,运用守恒法妙解解:设该烃的分子量为M经分析可推断14.4 L气体均为氧气。

根据质量守恒:怪和氧气的N幻0:的质量减少量质量増加量20-14.4 “0 1M+ —X 32 = 1522.4解得M=70由估算法善=5• (10)所以该烃化学式为GH。

因为该烃能使溴水褪色,故为烯烃。

戊烯共有5种可能的结构简式:①CH2=C—CH2—CH—CH3②CH3- CH=C—CH2- CH3③CH2=C —CH2— CH3CH3© CH2=CH —CH —CH2CH3⑤ CH3—C-CH —CH3CH3*【例题6】酸雨是因为过度燃烧煤和石油,生成的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硫酸和硝酸的缘故。

某次雨水的分析数据如下:[NH;] = 2.0X10^ mol/L[CI-]=6.0 x 10-6mol/L[Na+]=3.0 x 10-6moI/L[NO-] = 2.3X10-5mol/L[SOj] = 2.8XW5mol/L则此次雨水的pH大约为A . 3B . 4 C. 5 D . 6此题结合环保考查化学计算,解题关键是我们应根据雨水中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解析,建立解题思维根据电荷守恒:[H+] + [NE;]+[Na+]=[Q]+[NO3] + 2[SO^][叶[CT ] + [NO3] + 2[SOt]-[NH*]-[Na+]=(6.0 + 23 + 2X 28-2,0 -3.0)X 10^ = 8.0X105 Cmol/L)pH=-lg[H +]=5-lg8 ~4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o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巧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此法的突出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7】(TCE1995—15)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D 41:「I"%]。

%31m此题宜用差量法解析:设MgCO3勺质量为x 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 ]A.C. 2 In -10m11m21 (m - n)1 lmxioo% 21 (n -m)22mxioo%A MgCO 3 ——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原氧化镁的质量(齐)21n - 10m 壬、则原丽(砸O ) J ;严 % 100%1 Im应选A 。

【例题8】150C 时,将1L 混合烃与9L 氧气混合,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当恢复至150C,体积恒定时,容器内压强增大8%,则该混合烃的组成是[]A .甲烷与乙烷体积比是1 : 4B .丙炔与乙炔体积比是1 : 4 C. 乙烯与丁烷体积比是1 : 4 D. 乙烯与丁烯体积比是1 : 4分析:此题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及严密性。

宜运用差量法解析。

应注意:①150C 时水呈气态,②容器内压强增大 8%即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8%。

设此混合烃的平均分子组成为 CxHyC 代+ &+彳)6』->曲5+£比0〔气)△牆大1u_yy ry in1x+4 x2 (厂D(1 + 9)84 44 X 84x Cm-n) g44解得X44 Cm _n) g21 (m -n) =_H —S 1则|-1 = 0.8 解得 y=7.2根据氢原子数判断,选项 A B 可排除。

运用十字交叉法,推断 C D 中哪个选项符合题意?u ・选项:Bi.选项:C £K442.6\ /7.2103.2此题正确答案为Db运用差量法求出组成中平均氢原子数是 7.2,是解题关键。

五、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支餵官是根据M A <M<M BJ 只要求岀(或己知)平均值反就可判断MA 或MB 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例题9】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 ,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 .锌B.铁C.铝D.镁分析:此题可运用平均值法巧解。

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Zn — H 2T Fe — H 2T 2Al — 3H 2fMg — H 2T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 11.2LH2 (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 : 32.5g ; Fe : 28 g ; Al : 9g ; Mg :12g 。

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 ,其余均大于10g ,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

应选 C 。

*【例题10】含有杂质的乙烯2.8 g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充分反应后用去氢气0.25 g ,则乙烯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 .乙炔B . 1, 3- 丁二烯C .丙烷D .甲烷分析:此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解析此题的思路是可运用反应量平均值法解析由于2.8 g 纯乙烯加氢消耗氢气质量为0.20g ,已知2.8g 样品气体加氢用去氢气0.25g ,说明2.8g 杂质加氢消耗氢 气质量必大于0.25g 。

丙烷、甲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g2趣需用= 0.432(8)>0.25 (g )2 g2.88C +H 6OH a : —X4 = 0.207 (Q <0.25 (g )正确答案是Ao【例题11】 现有某氯化物与氯化镁的混合物,取 3.8g 粉末完全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后得到12.4 g 氯化银沉淀,则该混合物中的另一氯化物是[]A . LiClB . KClV (C a Hj _28」1 V (C 4H 3)〔不合题意舍)V (C 2H 4) _ 03_ 1 V (C 4H S ) 3.2 4(符合题意)C. CaCbD. AICI3分析:若3.8g纯MgC2生成AgCI沉淀的质量为:33g X2X143.5g/mol95g / mol 6=11.48 g<12-4 g说明3.8g纯净某氯化物所生成AgCI沉淀质量必大于12.4 g。

即ImoICI-所结合其它金属阳离子质量应小于12 g( Mg2喷量)。

因为ImoICI-所结合Li+、K+ Ca2+AI3+质量分别为7g、39g、20g、9g。

所以LiCI、AICI3为可能。

选A、D不正确。

因为:1moICI-结合Li+、AI3+的质量小于12g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还必须分别严密计算3.8gLiCI、3.8gAICI3分别生成AgCI沉淀的质量是否大于12.4g。

3.8gLiCI生成AgCI沉淀质量为:(7+3券小八也曲=12.8 g〉124 g3.8g ICI3生成AgCI沉淀质量为:(2心叢加认心=12.3 g< 12.4 g所以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此题既考查思维的敏捷性,又考查思维的严密性。

六、极值法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极值法即化学与数学极限运算的结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