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西汉时期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李白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此诗评价的战役()A.消灭了秦军的主力B.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三国鼎立形成后,下列国家与都城搭配不正确的是()A.魏国——长安B.魏国——洛阳C.蜀国——成都D.吴国——建业4..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5.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6.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7.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军心涣散B.骄傲轻敌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8.曹操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探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A.曹、刘、孙相互牵制,实力均衡B.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C.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骄傲自满D.诸葛亮和周瑜技高一筹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10.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二非选择题1.完成下列知识导图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三国鼎立》(分层作业)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三国鼎立》(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基础巩固】1.“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描述的人物应是()A.周瑜B.孙权C.曹操D.诸葛亮3.“看图说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4.下列文物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们具有的相同功能是()A.运输B.防洪C.水运D.灌溉5.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混战,终成三国。

如反映“三国鼎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6.某班学生准备排练舞台剧,某一同学最喜欢扮演某一角色。

理由是:他是三国之中立国西南,统治面积最小,在历史上又多被奉为正统的国君。

这一角色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能力提升】1.以下是反映某场战役的四张连环画图片,根据图片信息,该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到曹魏后期已恢复了往日繁华都市的面貌;曹魏末年政府已有编民663423户,443万余口,已有大幅度增长。

这说明()A.官渡之战奠定统一基础B.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形成C.全国统一推动社会进步D.局部统一促进经济发展3.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基础巩固】1.“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答案】D【详解】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A.曹操和袁绍B.刘备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孙权和袁绍2.历史上的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 )A.项羽灭掉刘邦B.诸葛亮光复汉室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曹操统一全国4.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精彩的一场大决战,这场战争参与兵力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政治影响之深远都是非常惊人的。

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5.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渡之战—刘备②赤壁之战—曹操③官渡之战—袁绍④赤壁之战—孙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

该政权的建立者是()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8.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B.巩固蜀汉政权C.建立西晋D.建立东汉9.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对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曹操B.刘备C.卫温D.诸葛亮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1.“乱世出枭雄”,占据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的曹操,在东汉末年异军突起,他增强实力的手段有( )A.隐居山林,修身养性B.三顾茅庐,招纳人才C.招贤纳士,实行屯田D.实行和亲,增进联系2.历史上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的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5.(2019●甘肃庆阳镇原期中)“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这首诗描述的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此战役的重要历史作用是( )A.为曹操统--北方奠定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民族大交融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7. 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其中,魏政权的建立者是( )A.曹操B.刘备C.孙权D.曹丕8.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那时台湾被称作( )A.瀛洲B.夷洲C.琉球D.扶桑9. 曹操的《蒿里行》描写了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描写的这一状况发生在( )A.西汉时期B.东汉初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10. (2019●四川绵阳中考)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

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11.有人说,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要素。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课时练及答案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课时练及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与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相对应的史实是()A.开发江东,兴修水利,发展海外贸易B.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招揽各种人才C.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D.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2.(2023河北双桥期末)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袁绍狼狈而逃。

据此可知,该战役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挟天子,取得政治上的主动B.兵多粮足,实力强大C.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D.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判断,当时曹操“志”在()A.统一全国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4.(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C.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D.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结束5.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A.曹操均取得了胜利B.都影响了当时的政局C.都发生在长江流域D.都体现诸葛亮的智谋6.(2021甘肃定西中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7.(2023北京朝阳期末)《中国人口史》一书认为,东汉末年人口数量的谷底大致在2 224万到2 361万之间,而到三国末期达到3 000万。

这说明三国时期()A.经济有所恢复B.魏蜀吴形成对峙C.曹魏实力最强D.孙吴造船业发达8.(2023山东张店期末)“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图表题专练(含解析)

第16课三国鼎立图表题专项练习1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秦朝、三国B.周朝、西汉、秦朝C.商朝、东周、三国D.东周、秦朝、三国【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之后是①商朝,②秦朝统一六国,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③三国时期,出现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下面哪幅示意图正确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所以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3 .如图为我国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齐、唐B.梁、北魏C.吴、隋D.陈、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①处为吴;②处为隋。

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4 .请给如图命制一个恰当的名字,应该是A.张骞通西域示意图B.北民南迁示意图C.三国鼎立示意图D.诸侯争霸示意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洛阳、成都、建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后,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

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一位同砚到场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标题是:对三国鼎立场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 战乱一再,社会经济没有任何成长B. 封建国度的破裂推动了社会进步C. 毁坏了民族干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 局部联合,为天下联合创造了条件2.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关联.那时,台湾被称为()A. 夷洲B. 琉球C. 流求D. 澎湖3.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到场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中为三国鼎立场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 赤壁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淝水之战5.产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场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下列关于这一场面形成的评价,正确的是A. 战乱一再,严重的毁坏了社会经济B. 封建国度破裂,不利于联合C. 毁坏了民族干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 局部联合,为天下联合创造了条件6.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狼烟连天不休……”。

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汗青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 208年,赤壁之战B. 220年,曹丕称帝C. 221年,刘备称帝D. 222年,孙权称王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汗青特点是:A. 群雄并起与国度破裂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国度联合与民族融合D. 经济成长与科技进步8.以下四张图片反应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A. 赤壁之战B. 淝水之战C. 官渡之战D. 长平之战9.图示法是学习汗青的一种好要领,它能将纷乱的汗青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应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第 1 页A. B. C. D.10.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以来,雄县、安新、容城三个县城受到了普遍的存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三国鼎立》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下列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的是()A. 城濮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2.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 匈奴大军B. 孙刘联军C. 前秦军队D. 东晋军队3.《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C. 吴、东晋、梁D. 宋、齐、梁4.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如图反映的是()A. 战国兼并图B. 赤壁之战图C. 人口南迁图D. 三国鼎立图5.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王老师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展示了下图的幻灯片,王老师讲述的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长平之战D. 淝水之战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A. 统一全国B. 消灭袁绍C. 废汉献帝D. 建立魏国8.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标志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D.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A. B. C. D.10.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A. 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 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 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1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七上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七上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第16课三国鼎立学与练【基础梳理】一、官渡之战1.概况: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2.战术: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3.结果:曹操歼灭袁军主力。

4.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时间、地点:208年,赤壁。

3.过程: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大败曹军。

4.影响: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1.概况: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2.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鼎立局面【课堂演练】1.鲁迅先生在评价曹操的时候曾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历史上曹操的主要“本事”表现在()A.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B.完成了北方的统一C.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D.实现了大一统的梦想2.207年,诸葛亮分析局势时说“北方的曹操‘诚不可与争锋’、东南的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争取控制西南地区待机发展”。

为这个“三分天下”预测实现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刘备入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的“耦耕法”,广行屯田,与“海外交往范围辽阔”。

这些举措()A.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B.推动了区域经济恢复和进步C.抵御了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D.促进了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4.曹操在诗句中描写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的社会状况,而到了曹魏时期,社会出现“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情景,这说明三国时期()A.民族关系实现缓和B.江南地区获得开发C.诗词创作取得进步D.社会经济有所恢复5.《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个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A.把汉献帝接到许B.招揽人才C.发动官渡之战D.实行屯田2.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史书上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个奸雄,有人则说他是个英雄。

下列各项表述与曹操无关的是()A.控制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5.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精兵十万”,曹操集结到的兵力不过三四万人,但曹操却能够大获全胜,你认为曹操取胜的原因主要是()A.采取了正确的计谋B.军事力量强大C.得到人民的支持D.袁绍刚愎自用7.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8.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争不断,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9.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各个政权发展内政。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 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 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2. 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3. 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A官渡之战前B赤壁之战前C蜀汉政权建立后D西晋建立时4.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5. 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6.三国时期,夷洲是指()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D辽东半岛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A.袁绍 B.曹操C.刘备D.孙权2.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指挥是()A.鲁肃B.周瑜C.诸葛亮D.黄盖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A. 200年 B. 208年 C. 220年 D.222年4.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6.东汉灭亡于()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2年7.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8.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 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练习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练习及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魏、蜀、西晋 B.魏、蜀、吴C.吴、东晋、梁 D.宋、齐、梁3.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是()A.战国兼并图 B.赤壁之战图C.人口南迁图 D.三国鼎立图4.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6.三国,是一个永远激起豪情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坚忍不拔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构筑起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 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7.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强8.观察下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C.孝文帝 D.曹丕9.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下列哪一著名战役有关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10.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1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12.《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A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下图描绘的内容反映出了一个成语故事,它最有可能是()A.三顾茅庐B.投鞭断流C.釜底抽薪D.退避三舍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A.袁绍B.曹操C.诸葛亮D.周瑜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士兵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左右的孙刘联军,其相同的原因是()A.骄傲轻敌B.天意为之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6.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三顾茅庐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①③②④B. ①④③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④②7.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

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8.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易中天的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的第一名。

16课三国鼎立(基础练习含答案)

16课三国鼎立(基础练习含答案)

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A.刘备B.诸葛亮C.曹操D.孙权【答案】C【解析】略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此战()A.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D.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从而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故选B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排除A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官渡之战发生于200年,西晋统一全国于280年,两者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

3.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桂陵之战【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项羽起义军与秦军之间,与“三国”不符,排除B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与“三国”不符,排除D项。

4.传统的表格列举法对整理知识点是很有效的,下表相关信息补充完整的是()A.①曹操和袁绍②曹操战胜袁绍③以少胜多④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B.①孙权和袁绍②袁绍战胜孙权③以多胜少④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C.①曹操和袁绍②曹操战胜孙权③以少胜多④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D.①周瑜和曹操②曹操战胜周瑜③以多胜少④曹军大胜,周瑜率军北撤【答案】A【解析】据表格信息“官渡之战”并结合所学可知,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据表格信息“赤壁之战”并结合所学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刘备与孙权联合迎战曹军,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与袁绍,与孙权无关,排除B项;官渡之战结果是曹操战胜袁绍,与孙权无关,排除C项;周瑜是孙吴大将,并未参与官渡之战,排除D项。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官渡之战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该材料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此战役()。

A.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B.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C.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D.孙刘联军取得胜利知识点二赤壁之战3.《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与这些故事有关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4.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A.促进了曹操对北方的统一B.推翻了秦朝残暴的统治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形成了南北分立的局面知识点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5.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A.2世纪前期B.2世纪后期C.3世纪前期D.3世纪后期6.“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

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所能预见的。

”这句话中的“臣下”是()。

A.霍去病B.诸葛亮C.周瑜D.商鞅能力提升7.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A.完成了北方统一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8.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D.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9.曹魏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水利。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版)

第16课 三国鼎立(解析版)
5.(2022·湖南岳阳中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排除A项;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1·山东菏泽中考)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排除A;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与秦军的决战,排除B;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决战,排除C。故选D。
3.(2022·湖南怀化中考)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D.郾城大捷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项正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排除B项;郾城大捷是指岳飞指挥岳家军将士以少胜多,在平原旷野地区大败完颜宗弼(兀术)所统率的金国女真军队主力,取得郾城大捷,排除D项。故选C项。

第16课 三国鼎立 练习题及答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 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刘表B.孙权C.刘备D.袁绍2.我国古代史上发生于公元208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3.东汉末年为“天下三分”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4.三国时期,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5.据历史文献记载: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A.台湾B.夷洲C.流求D.琉球6.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故事广为流传。

下面这段叙述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在军阀混战中,曹操脱颖而出,政治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增强了经济实力。

200年,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打败了袁术,为以后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打下基础。

接着,曹操挥师南下,企图一统全国。

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于官渡,曹操败走华容道,再也无力南下。

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植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古人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他,则可说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

(5)错误:;改正:。

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2.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

16课三国鼎立(综合大题含答案)

16课三国鼎立(综合大题含答案)

二、非选择题1.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8分)中国古代著名战役对照表(1)分析交战双方兵力投入与战役结果,概括出两次战役有什么相同点?(2分)(2)说一说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分)(3)这些战役一定程度改变了历史的发展,其中赤壁之战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2分)(4)通过分析以上战役,结合你对战争的了解,说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个)(2分)【答案】(1)以少胜多或以弱胜强(2分)(2)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知人善任、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2分)(3)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分)(4)天时,地利,人和。

(意思相近即可)(2分)【解析】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过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胜利,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383年东晋谢石谢玄以少胜多打败苻坚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三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东汉末年曹操去洛阳迎接汉献帝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善于用人,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实力不断加强。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趁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又西进四川。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次战役曹操、孙刘联军、谢石谢玄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2分)(2)材料一是诸葛亮说给谁的建议?(1分)此建议是否正确?(1分)结合史实说明。

(1分)(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形势?(1分)图中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3分)(4)台湾在三国时代称为什么?(1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国家短暂统一的政权是哪一个?(1分)(5)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材料二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1分)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单谈谈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
A.刘表
B.孙权
C.刘备
D.袁绍
2.我国古代史上发生于公元208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3.东汉末年为“天下三分”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4.三国时期,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5.据历史文献记载: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
A.台湾
B.夷洲
C.流求
D.琉球
6.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故事广为流传。

下面这段叙述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在军阀混战中,曹操脱颖而出,政治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增强了经济实力。

200年,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打败了袁术,为以后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打下基础。

接着,曹操挥师南下,企图一统全国。

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于官渡,曹操败走华容道,再也无力南下。

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植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古人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他,则可说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

(5)错误:;改正:。

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2.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

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
D.士兵疲惫
3.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
★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5.小虎同学做了一个三国鼎立时期的大事年表,下列事件不应在此表里出现的是( )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6.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
(1)图1和图2中战役的交战双方各是谁?图1的战役有什么影响?
(2)结合图1和图2,想想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3)图2对图3局面的形成有什么作用?请说出图3中各国建立的时间、都城。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浪花淘尽英雄”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

请你举出三个当时的“英雄”。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二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
★8.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法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D
2.B
3.C
4.B
5.B
6.答案 (1)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2)袁术袁绍
(3)长江黄河
(4)官渡赤壁
(5)曹植曹丕
培优促能
1.A
2.B 官渡之战中袁绍骄傲轻敌,败给曹操;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败给孙刘联军。

故选B项。

另外三个选项均不是两次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

3.B 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建立了三国中的第一个政权魏,因此,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历史
人物。

4.D
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时期开始于220年,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故①③都没有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

6.参考答案 (1)图1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图2交战双方是曹军和孙刘联军。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船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

不要骄傲轻敌,战略战术要得当。

(3)图2奠定了图3局面形成的基础,也就是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20年魏国建立,定都洛阳;221年蜀国建立,定都成都;229年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今南京)。

7.参考答案 (1)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张飞、关羽等。

(答案不唯一,任答三个即可)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言之有理即可)
(2)魏、蜀、吴。

赤壁之战。

208年,孙刘联军和曹军,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周瑜。

诸葛亮。

(3)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

8.参考答案 (1)①曹操。

②袁绍。

③刘备和孙权联军。

④曹军。

⑤曹操。

A.魏,B.蜀,C.吴。

(2)不同意。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

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

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

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