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说课稿

合集下载

曹冲称象的说课稿简短

曹冲称象的说课稿简短

曹冲称象的说课稿简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曹冲称象》。

一、说教材《曹冲称象》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出自《三国志》。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曹冲想出巧妙的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展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文处于低年级学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学习。

二、说学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方面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曹、称”等 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 10 个字。

3、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象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有多大呢?如果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课题《曹冲称象》。

1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说课稿一、学生理解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理解。

教材先通过猜测大象大约三吨重的场景,导入课题并突出本课重难点,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3头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体的重量,协助学生学习并加深1吨=1000千克的理解。

接着,结合实际中的例子进一步学习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使用。

基于以上我对本课的理解和教材设计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点。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实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提升对物体质量的估计水平,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水平,巩固千克、克、吨质量概念之间的关系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理解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实行换算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点,能结合实际准确应用质量单位二、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理解数学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在设计教案时拟体现以下几点:1、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又是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

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

2、启发式教学由教师创设生动情景故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活动中去感知、发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水平。

吨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显得抽象。

为了能让孩子对1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课堂上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在亲自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情景教学法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等多重特点。

人文性方面,这门课程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学生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工具性而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美性上,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的定位,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掌握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的文章;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公众场合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从先秦到现当代的经典文学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如《诗经》《论语》《红楼梦》《雷雨》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文学的魅力。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理论与方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XXX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XXX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XXX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重要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尤其是克和千克这两个抽象的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并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并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学生对XXX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研究,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我将设计以下四个环节:一)动画激趣,优化导入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二)实物操作,感性认识让学生亲自操作天平和台秤,称量不同物品的重量,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

三)游戏互动,深化认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化对XXX和千克的认识,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四)小结回顾,巩固知识通过小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在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堂中,练题的设计应该能够巩固新知,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

为此,我设计了一套三星级的练,包括基础练、提高练和实践拓展。

这套练不仅能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而且在练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吨的认识说课稿

吨的认识说课稿

吨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吨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吨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质量单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而“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材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如货车的载重量、大宗货物的质量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吨的实际意义。

同时,教材还通过例 8 引导学生推算 1 吨有多重,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但对于像“吨”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知,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推算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吨的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理解吨的概念,感受 1 吨的实际重量。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吨的实际意义。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4.1《有多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的课程内容,全章共分为六节。

这一章的中心话题是“第二十以内的数”。

本节课的主题是“有多重”,是在巩固和拓展“组成数”的基础上,教学重点是分析有关“有重”的数的特点及组成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有多重”的概念。

•掌握“有多重”的数的组成方法。

•能正确分解出“有多重”的数字。

•能通过贴积木的方式进行实物操作。

2.能力目标•能正确表达“有多重”的概念和组成方法。

•能够解决分解数字的问题,培养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多重”的概念和组成方法。

•能正确分解出“有多重”的数字。

2.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通过粘贴符号将数字分解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形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理解概念•通过图片和数字的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有多重”的概念。

比如:6=3+3;7=4+3。

3.掌握方法•在实物教学中,将积木等拼装积木的材料要素组合起来,然后不断地增减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的组成方法。

4.巩固练习•让学生结合实物操作,自己举出一些带有“有多重”性质的数字,进行分解和组合的练习。

然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互相评估。

5.家庭作业•布置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笔记,并且练习巩固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自评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发言表达本次学习到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评价•展示学生们的实物积木组合作品,评价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再次强调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的方法学习知识,成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说课稿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说课稿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比较轻重说课稿教案反思1、中班数学比较轻重说课稿教案反思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中班下《比较轻重》。

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切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心灵,从而焕发起幼儿的好奇心。

在《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的身边取材,虽然幼儿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个认知,但对于怎么比较还处于具体抽象的状态,结合本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具备主动积极的特性,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语言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是浅显的,零碎的,因此通过此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也符合《纲要》中所提出的选择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说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重量。

你可以用多种方法比较一个物体的重量。

2 、正确运用语言表述物体的轻重。

三、说活动重难点:重点是多方面比较物体的重量。

难点在于正确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重量。

四、说活动教法学法:《纲要》中指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本着教师为主导。

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力求达到合作探索式学习的活动过程,我精选了以下教法。

具体是:1、提问法------在师幼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还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2、师幼互动法-----在这个环节中,充分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

此外,除了应用上述教学方法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演示法等活动相结合,让孩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学法:1、多种感官参与法------《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使用多种感官通道探究问题,深入观察,有利于幼儿的经验形成。

2、操作体验法------它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亲自操作,亲身体验。

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活动内容。

五、说活动准备:(1)天平②雪花、积木、乒乓球、玻璃珠等。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六、说活动过程: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魏老师以幼儿的实践经验为主线,通过经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展现幼儿相对厚重的思维过程,让幼儿获得数学思维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欢送大家阅读。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抵。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便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环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示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根抵。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课程背景数学是现代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本节课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中的第一节,主要以“有多重”为主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有多重”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有多重”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有多重”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在实际应用问题中运用“有多重”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有多重”的概念;2.能够在实际应用问题中灵活运用“有多重”的思想;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协作。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有多重”的概念;2.如何在实际应用问题中灵活运用“有多重”的思想;3.如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小组探究式教学;3.讨论式教学;4.实际应用案例演示。

教学内容知识点:1. 什么是“有多重”?“有多重”,指的是一个数字出现了几次,这个次数称为这个数字的重数。

2. 如何计算一个数字的重数?计算一个数字的重数,就需要数数字的出现次数。

例如:“362324”,数字“3”的重数为2,“6”、“2”、“4”的重数均为1。

3. 什么是“最多有几重”?“最多有几重”,指的是一组数字中出现最多的数字的重数。

4. 如何计算一组数字中“最多有几重”?计算一组数字的“最多有几重”,需要先数出每个数字的重数,然后找出其中最大的重数,即为“最多有几重”。

实际应用:1. 根据截止目前的考试成绩,本班各科目的成绩分别为:语文88、92、85、95、94;数学85、82、93、90、88;英语92、94、87、86、90。

请问本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科目,“最多有几重”?解: - 语文:“最多有几重”为1,因为每个数字的重数均为1; - 数学:“最多有几重”为1,因为每个数字的重数均为1; - 英语:“最多有几重”为1,因为每个数字的重数均为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吨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吨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吨有多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吨,以及1吨的重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生活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他们能够理解和认识一些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但是,对于吨这个单位,由于在生活中不常接触到,所以学生可能对其概念和大小没有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认识1吨的重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能够运用吨作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能够运用吨作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对1吨的重量有直观的感受,能够理解和运用吨这个单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和课堂活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认识1吨的重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书包、水果、体育用品等,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2.新课导入:出示一吨重的物品,如一大袋米、一大桶油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吨的重量。

同时,介绍吨的概念和大小。

3.课堂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实际的物品进行称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认识1吨的重量。

4.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吨作为单位进行计算和解决。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1吨的重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认识千克说课稿

认识千克说课稿

《认识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8-30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 是本单元第一课,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轻重、初步感知物体轻重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注重从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千克的认识,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

“认识千克”是继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吨”的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1千克的感知,使学生能够自行获取知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4、教学重点难点: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5、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常见的秤等。

学生:根据学案认真进行课本预习、带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二、说教法学法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另外,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在学法上,通过学生猜测、操作(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等)、比赛、交流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设计理念:“认识千克”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对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但它不象长度单位那么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所以物品的质量观念相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

怎样才能从抽象到具体,加深学生对物品质量单位的认识与体验?课前每个学生一份学案,学生根据学案的指导,自读课本或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掂一掂、认一认、称一称、询问调查等一些活动,先积累一些有关质量生活体验,对1千克物品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时候再学习新课,就容易多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计算物品的重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计算物品的重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计算物品的重量教学目标:1.了解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掌握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包括单个物品的重量和多个物品的总重量。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对实物进行计量、比较和估算。

教学重点:1.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包括单个物品的重量和多个物品的总重量。

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为重量的概念,学生可能会将重量与大小混淆,不能正确理解。

2.单位的换算,学生可能会听懂了,但是在实际操作时,还是会出错。

3.在计算物品的总重量时,学生可能会忽略其中某些要素,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教学方法:1.采用体验式教学和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物品重量和重量单位的概念。

2.图解和演示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协作,掌握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提前准备好千克和克的量具和标准物品,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打屏幕,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的图片。

3.准备一些物品示范计算重量,如图书、水杯、手机等。

4.准备一些习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和检测。

二、教学内容1.认识千克和克教师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分别说出千克和克的定义和简写形式,并且介绍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教师拿出一块千克的课桌和一小盒克,让学生估算它们的重量,让学生判断这两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关系,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其概念和换算关系。

然后教师用量具分别进行测量,并且让学生来感受它们的实际重量。

2.单个物品重量的计算教师用一些实物进行演示和讲解,例如:一支铅笔、一本书、一瓶矿泉水等,并告诉学生它们的重量是多少克或千克,然后教师叫学生使用千克和克的换算方法判断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计算这些物品的总重量。

3.多个物品总重量的计算教师在讲解多个物品总重量计算方法时,要教会学生看到整体把握,以免误差扩大,计算不准确。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1 克、千克的认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

本课以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的灵活,学得快乐。

(3)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4)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5)教法、学法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青岛小学《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青岛小学《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这部分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归纳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进一步理解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虽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斤、公斤,以及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要用秤来称,但对质量单位概念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依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缺乏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对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只有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才能加深对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依据:知道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但不能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进行一些实操作活动,进而对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理解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等方法。

依据: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克、千克、吨》 说课稿

《克、千克、吨》 说课稿

《克、千克、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克、千克、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克、千克、吨》是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领域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今后学习质量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克、千克、吨,学生将建立起对质量的初步感知,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材通过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质量单位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他们可能能够通过直觉判断物体的轻重,但对于准确测量和用标准的质量单位来描述物体的质量还存在困难。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建立起清晰的质量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能够正确使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估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 1 克、1 千克、1 吨的质量观念,能够正确估计物体的质量。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克、千克、吨》 说课稿

《克、千克、吨》 说课稿

《克、千克、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克、千克、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克、千克、吨”是小学数学中关于质量单位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长度单位和数字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质量单位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物体质量的准确感知,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物品的质量差异,引出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

然后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如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轻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质量单位的准确含义和换算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活动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质量;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建立 1 克、1 千克、1 吨的质量观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和使用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质量,建立质量观念。

比较轻重说课稿

比较轻重说课稿

比较轻重说课稿一、说课目的:本次说课旨在从教材的整体结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比较轻重,明确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材整体结构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为《英语教学与研究》。

该教材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各种语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三、本课教学内容分析:本次说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第三单元。

主要教授的是有关学校生活和活动的主题,其中包括常用的学校设施、课堂用具、学生活动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展词汇量。

四、本课教学目标分析:在语言能力方面,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 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如classroom, library, pencil等;2. 能够流利正确地发音并复述课文内容;3. 能够根据提示完成简单的听力任务;4. 能够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意见;5.能够根据学校设施的描述进行简单的书写。

在情感态度方面,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意识;3. 培养学生珍惜学校设施和学习资源的意识;4.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学校生活的重要性,并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单词和短语的介绍;2. 学生练习册:学生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复习;3. 黑板、彩色粉笔、音响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学习主题。

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思考,创设一个真实的学校环境。

2. 导入课文,学生跟读课文并进行语音纠正。

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词汇表达。

3. 学习重点词汇和短语。

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直观展示,教师讲解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

素材:《1吨有多重》

素材:《1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说课稿)摘要:一、说教材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

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而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说教材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

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而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先通过观察大宗物体,对吨有初步的感觉。

接着介绍吨的概念,提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面粉、油、小学生体重等物体的介绍帮助认识吨,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二、说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吨的含义,知道1吨=1000千克教学难点:建立1吨重的概念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在设计教案时拟体现以下几点:1、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又是一个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

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

2、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吨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显得抽象。

为了能让孩子对1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尝试,在亲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优秀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优秀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优秀3篇】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

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

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5页的内容。

使学生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材一开始先让学生掂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块,通过肌肉来感觉轻重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用牛皮筋系着的字典、文具盒、泡沫塑料,由于重量的不同,牛皮筋伸长的情况也就不同,这样就能使抽象的“重量”变得直观形象。

接着教材介绍了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秤,使学生加深用秤可以称出物体有多重的印象。

教材还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用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认识1千克,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重的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观念。

2.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一)感知重与轻,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

1.出示大小一样的木块与铁块,放到手心里掂一掂:你发现了什么?2.演示:把一块泡沫塑料、一个文具盒、一本字典,用橡皮筋挂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师: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个物体都有轻重。

有时候物体一样大,但却有轻有重,有时候物体虽然大,但却比较轻。

为了表示出物体有多重,我们先要认识重量单位,这节课先学习“千克”。

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简写成“Kg”。

(一)实验操作,感知1千克。

1.介绍常用的一些秤。

[+小学教学设计网_=}2.指导操作,认识1千克。

1)秤一秤:台上的这袋大米是不是重1千克?2)掂一掂:把这袋大米托在手里,掂一掂它有多重,边掂边告诉自己:“这是1千克重”。

3)估一估:1千克黄豆有多少,从盆里把黄豆装到塑料袋里,估计有1千克了就停下来。

称一称,与1千克相比怎样?轻了怎么办?重了怎么办?调整称出1千克黄豆。

4)猜一猜:台上这样大小的桔子(苹果或熟鸡蛋)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小组合作称一称,看结果怎样?数一数后交流:分别有几个?都是称出1千克的桔子,为什么个数会不同?师:8个这样的桔子、18个这样的鸡蛋都大约重1千克,1千克又叫1公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多重说课稿
有多重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8?——p20的内容。

2、教材简析:
《有多重》是在学生掌握了轻重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接触质量单位,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质量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四部分教学内容。

通过“有多重”这一教学情景,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轻有重,导出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并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地处理,以活动贯穿整课。

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
意识。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估算。

情感目标:能主动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1千克=1000克”。

难点:了解1千克与1克的实际质量。

5、教学准备
(1)4名学生为一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盘秤,2分硬币,1千克的白糖1包,500克的盐2包,500克、800克、2千克沙子各1袋,苹果1个、……蛋1袋。

(2)小调查:了解生活物品的质量和自己的`体重,并进行记录。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倡导民主、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新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的大舞台,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中,我只是为学生们创设情境,提供发现知识的条件,并从中点拨、引导,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注重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我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掂、比、估、算、称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2007年10月24日,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中国西昌发射中心顺利发射。

“嫦娥1号”起飞重量为2350千克。

)介绍“嫦娥一号”的起飞重量,导出并板书课题:有多重。

通过这样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并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感受1千克。

活动1: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数学游戏,与1千克比轻重。

第二环节:感受1克。

活动2:掂一掂,感受1克。

活动3:找一找,生活中重1克的物品。

活动4:比一比,1千克和1克的质量区别。

第三环节:“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课件:淘气和笑笑在争论2包500克食盐重,还是1包1千克的白糖重。

)通过称一称、算一算从而得出1千克=1000克。

练习: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活动5:掂一掂,称一称1个苹果有多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