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


语言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
教学原则的基本性质及教学原则的层次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教学过程上看,从教学关系上看,从内外因
上看,从教学原则上
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原则:把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确立为对外
汉语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核心,并把这一原则确立为对外汉语教学的 总原则之一,这是教学原则对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最高体现 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所谓的结构、功能和文 化的具体所指究竟为何,还有分析,“三结合”如何结合同样有不同的 看法,对功能和文化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三结合”在教学中究竟体现 在哪些方面,如何来体现

核心是学科基本理论,外联(联系学科的理论基
础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导(指导学科的 应用研究如教材编写研究、测试研究等)
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形成
两面向: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面向中 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


三结合:结合国外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理
论和实践,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两个根本问题 “教什么”和“怎么教”,结合中国的教育传 统和教学方法
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则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具体的培养目 标来决定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法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法回顾 与展望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初创阶段,采用语法翻译法和演绎法进行教 学,典型教材是由北大中国语文专修班于1958年出版的《汉语教科书》; 语言综合教学的直觉意识

语言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指南之三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指南之三

三、语⾔学习与语⾔教学这⼀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 ⾮常重要。

⾸先有许多概念需要掌握, 如语⾔能⼒、语⾔交际能⼒、⾔语技能、⾔语交际技能、语⾔习得、语⾔学习等等;其次要弄清楚第⼀语⾔习得跟第⼆语⾔学习的异同;了解第⼀语⾔习得和第⼆语⾔学习的过程及相关理论;能结合⾃⼰的教学经验说明第⼀语⾔教学与第⼆语⾔教学的不同之处。

1. 基本概念母语是本族语 , 是从亲属关系的⾓度命名的 , 相对于外国语或外族语。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 , 是从国别的⾓度命名的 , 相对于本国语⾔。

多数⼈学习和使⽤的第⼆语⾔是外语。

第⼀语⾔是⼈们出⽣后⾸先习得的语⾔ , 是从学习的先后顺序的⾓度命名的。

多数⼈的第⼀语⾔是母语。

第⼆语⾔是在第⼀语⾔之后学习和使⽤的其他语⾔。

在习得第⼀语⾔以后学习和使⽤的本民族语⾔、本国其他民族的语⾔和外国语⾔都叫做第⼆语⾔。

⽬的语是被教授的语⾔。

2. 第⼀语⾔学习(1)语⾔习得和第⼆语⾔学习的定义( 第⼀ ) 语⾔ " 习得 " 通常指的是⼉童不⾃觉地⾃然地掌握 / 获得第⼀语⾔(通常是母语 ) 的过程和⽅法。

所谓不⾃觉地⾃然地 , 是指⼉童有⼀种内在的语⾔学习能⼒ , 他是在潜意识地、不知不觉地过程中获得⼀种语⾔ , 对语⾔规则的掌握是⽆意识的;他在⾃然的语⾔环境中 ( 不是在课堂⾥ ), 为了⽣存和发展的需要去学习并运⽤⼀种语⾔交际 , 他不注意语⾔形式 ( 不⾃觉地掌握 ), 只注重意义的沟通 : 获得语⾔的过程是由不⾃觉到⾃觉 ( ⽐如⼊学后 ) 。

第⼆语⾔ " 学习 "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 ( 即课堂 ) 中有意识地掌握第⼆语⾔的过程和⽅式 , ⽐如成⼈在学校学习第⼆语⾔。

所谓有意识地 , 是指为了某种⽬的 , ⾃觉地去学习第⼆语⾔ , 掌握第⼆语⾔的规则系统并加以运⽤ , 尤其注重语⾔形式的学习。

其过程是从⾃觉到不⾃觉 ( 指熟能⽣巧、⾃动化后 )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论
(一)学科语言理论
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通语言学及其 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其 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必须和第二语言教 学实践相结合,只有服务于第二语言 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第二语言教学 的学科语言理论。
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言学研 ❖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是究汉。语,汉语的结构规律、
❖ 有关学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调查、研究主要依 托于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应用研究所 反映出的问题,反过来,学科发展建设方面的进 步也能够促进学科应用理论的研究。
❖ 吕必松:基础理论、教学理论 ❖ 吕必松: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 崔永华:支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 ❖ 刘 珣:基础理论、学科理论、教育实践
中位教学原则:亚原则或分原则,是部分教学工作 或部分教学活动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 围是局部性的。如课堂教学原则、课型教学原则、 课程设置原则等。
下位教学原则:微原则或单原则,是某一项教学工 作或某一教学环节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其适用 范围是单一性的。如课堂练习机会均等的原则、 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返还的原则等。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第二,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第三,以结构、功能语言教学服务。
中国的对外3汉、语中教学国是传在中统国的教传学统文观化和传统的
教育思想中进行的,中国的教师有着浓厚的中华 文化底蕴和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学对象是 以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观念很不相同的文化 传统和教育观念为背景的。在这种情况下,既不 能完全照搬中国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也不能一 概否认之,而应该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研究中国 的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 法,从中做出取舍和调整。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教 育思想的合理成分,又不至于对学生学习造成障 碍。

(整理)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整理)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指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母语与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外语是人们的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近几年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势。

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学习环境的不同来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

“第二语言”专指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外语”指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这种区分很有意义。

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常常与“第一语言”和“母语”相对。

往往指“第二语言”和“外语”。

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和“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

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教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海外的同行们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称之为“中文教学”、“中国语教学”、“华文(语)教学”等。

而我们则把海外的这种教学简称为“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语言学⏹这是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或者说是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

这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的研究。

他和一般的汉语语言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角度、研究的方法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简称T C F L(T e a c h i n g o f C h i n e s e a s a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这一术语强调其与对国内的汉语教学的不同性质,即把汉语当作外语来教,来学,也就是说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就像我们学习英语等外语一样。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1、语言四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和文字。

2、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和 译 。

3、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性和得体性 。

4、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 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5、知觉的特性:组织性、整体性 和恒常性。

6、中介语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塞林克_。

7.功能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_.。

8.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的测试叫___分级测试____。

9.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深度的焦虑,这一阶段称为跨文化交际的_挫折_阶段。

10.文化的属性有民族性、社会性、_系统性_和阶段性。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外语教学,又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练习时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记忆性(感知性、应用性)练习。

3.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

4.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5.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提出的,6.新中国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

7.一般来说,在留学生课程中综合课是主干课程。

8.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0.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1、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

2、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 和成绩测试。

3、课程设计 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连接总结设计、教材编写的中心环节。

4、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 。

5、对外汉语教学中选词标准最重要的是常用和构词能力强的。

6、中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汉语教学与研究》。

7、“先天论”认为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8、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简答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简答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简答题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训练。

答: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

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1)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

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达的基础。

(2)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

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

(3)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

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

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易,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

外国学生常说“她是漂亮。

”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参考答案:(1)改为“她很漂亮。

”<(2)理由: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

如果没有强调程度高,此时的“很”,是成句的需要,要轻读。

(3)错误原因:受英语的结构影响“she is beautiful.”(4)教学策略:教形容词时,强化“很+形容词”的结构。

(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试分析“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运动”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

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 、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汉语动词重叠有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考虑考虑研究研究。

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运运动”2、改正: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动运动。

【3、教学策略:比较法归纳法例子:双音节动词+ 动词ABAB研究研究掂量掂量打扫打扫运动运动单音节动词+ 宾语AA说说看散散步打打球看看电视外国学生常说“我见面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句子。

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填空:2*51、汉语教科书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3、语言学的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历史比较语言学学派:琼斯;结构主义语言学学派:索绪尔;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乔姆斯基;功能主义语言学学派:韩礼德4、英●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5、17 世纪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建立教学论的开始。

6、习得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刺激——反应论,斯金纳;先天论,乔姆斯基;认知论,皮亚杰;语言功能论,韩礼德;社会相互作用论,贝鲁姆。

7、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名词解释:5*4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

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这种交际行为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A.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 对应词的有无;对应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词 义的褒贬;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多少……
B.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 词形变化的有无;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 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的不同……
三词汇方面
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
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的固定的四
字成语,现代汉语中还保留了不少古汉
语的词语。这些给习者增加了词汇习的
负担。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的难点
四汉字
汉字是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汉字难认难 记难写。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的教育基础
定义: 教原则 p九四
从一定的教育和教目的出发,在教实
一语法方面
汉语语法重“意”而不重“形”,体现了意合 为主隐性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等特点。习的 难点:
一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 段;
二词类有多功能性,因为与句法成分的关系错 综复杂而不对应;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的难点
三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如“飞到 天上声于泉州”是述补还是述宾结构?
d.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同,如“松竹梅”在 汉语中象征人的品德高尚,在英语中无此意义。
三语用文化
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制 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 文化所决定的。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语用文化差异:
一称呼。 二问候和道别。 三道榭和道歉。 四敬语与谦辞。 五褒奖与辞让。 六宴请与送礼。 七隐私与禁忌。
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过程客观规律的认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
1.语境导入法:通过给学生提供词汇的实际使用语境来引导学生理解
和记忆词汇。

例如,教师可使用图片、视频、文章等资源来呈现词汇的真
实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词汇。

3.个性化学习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
趣爱好等因素,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4.循序渐进法:将词汇分为易、难、超纲等级,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教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词汇。

例如,从基础的常用词汇开始,逐
步引入更高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5.多媒体教学法:结合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
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例如,教师可通过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等
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可理解性原则: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避免机
械记忆。

2.灵活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
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

3.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4.系统性原则:将词汇纳入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中,使学生能够系
统地学习和掌握词汇。

5.循序渐进原则:将词汇分为易、难、超纲等级,逐步引入新的词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词汇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这种教学方法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有利于帮 助学生熟练掌握句法结构,也便于课堂操练和贯彻 精讲多练的原则。
B关于直接用汉字教语音和汉字教学提前的试验。有 些教师认为用惯了拼音文字的学生根据汉语拼音学语音 要受母语文字发音和拼音的干扰,出现洋腔洋调。因此 主张直接用汉字教语音,让学生通过对汉字发音的强迫 记忆掌握汉语语音。等语音基本过关以后再教拼音,拼 音只作为给汉字注音的工具,而不作为联系发音和说话 的工具。这些教师还认为,一开始就教汉字不会给学生 带来不可克服的困难。
语言学学科——语言 汉语语言学学科——汉语 语言教育学科——语言教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汉语作为第二
语言教学
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而言,只有教学理论才 能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才是汉语作 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标志,才能把汉 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例如语 言学学科)区别开来。在所有这些方面,其他理论 都无法代替。因此,只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 教学理论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本体理 论。
1984年在北京语言学院成立了语言教学研究所, 出版了《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1985)和《现 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 1985年又成立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杨惠元《听力训练81法》1988、《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 1996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1990 赵贤洲、李卫民《对外汉语教材教法论》1990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1990、《华语教学讲习》
③从基础阶段开始,直接用汉语讲课。从1964年秋 季以后,大多数教师一开始就直接用汉语讲课。 实践性原则讲求理论要实用,少而精,精讲多练。 并且,一个教学班常常包括好几个国家、好几种 媒介语的学生,不便于选用媒介语的情况,就开 始直接用汉语讲课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名词解释1、运用分析:运用分析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既包括偏误部分也包括正确部分)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

2、偏误分析: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3、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

4、语构文化: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5、习得: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6、语言学能: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这种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7、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8、交际策略: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即理解对话者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9、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制定课程,课程设计是在教育目的和具体教学目的指导下,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根据专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最优化地选择教学内容,形成合理的、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

二、简答1、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①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专门的学科是指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是别的学科无法取代的。

对外汉语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以对外汉语教学为核心,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及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也有可能是母语。例如,华语是华族的民族语言, 但是许多民族儿童的第一语言已不是华语,而是当地的 语言,所以如果他们学习华语,华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语 言,这种第二语言也就是他们的母语。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有可能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而 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例如中国少数民族成员的第二 语言汉语就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精选课件
8
5、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照言语社团,通常 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
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此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族
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 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6、族际共同语: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之间一种共 同的交际工具。
7、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还是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
精选课件
10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和阐明对 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实践证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 学规律主要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 律等共同决定的,是这些规律的综合反映。所以当我们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的时候,就必须综合应用 研究上述种种规律的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 和一般教育理论。由于要综合应用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论就是一种应用理论。跟这 种应用理论相对,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育 理论等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我们研究对外汉 语教学,不但要研究作为应用理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而且要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有关的基础理 论。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尤其是它 的教学理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精选课件
7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在多数情况下,第一语言 是母语,第二语言是外语,因此第一语言和母语 的关系、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第一语言是外语,第二语 言是母语,这说明第一语言和外语、第二语言和 母语也有可能有对应关系。这样就形成两种互相 交叉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一语言和 母语的关系,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是一种既 相对应又相交叉的关系。这种既相对应又相交叉 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词汇方面 汉语的音节少,便于记忆;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由大多数本身就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义有关,也便于记忆(如冰鞋、手套、一月)。其他语言则没有汉语词汇这一特点,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单纯词,需要死记(如glove、fun、strict). 汉语的构词法非常灵活,词和词组的结构关系一样,都是用偏正、并列、述宾、述补、主谓五种结构关系表示。
周小兵(2009)没有区分核心与基本,认为三个问题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学科:三个基本问题
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语言教学的科学。
理论语言学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的角度,对语言教学的宏观指导,影响到对语言教学性质、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认识,从而成为不同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
具体语言学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语言规律的揭示,从微观上对语言教学以启示,不仅影响到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影响到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措施评估等教学环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7个方面)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这是语言的本质属性;符号是用来代表客观事物的,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启示如下: (1) 学习语言要重视意义。要掌握音义的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音和义的的对应关系 (2)学习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主要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四个要素及其相关系统。 (3)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音的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
2.怎样处理言语技能训练?三种方式
3.怎样进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五种方式
总体设计中的教学原则包括的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之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之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
特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在 语境中运用语言,注重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 教师的主导作用。
历史与发展
历史
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经历了传统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等不同的发展 阶段。
发展
随着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的教学法不断涌现,如任务型教学法、内容型教学法等。
全身反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全身反应法
通过身体动作和手势来教授语言, 强调听说能力的同步发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初学者和儿童学习者,能够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意事项
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身体语言表达 能力,同时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结 合使用。
沉默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沉默法
教师尽可能少地使用母语,通过 手势、表情和目标语来教授语言。
直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01 直接法
通过目标语直接教授,强调模仿和练习,培养听 说能力。
0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特别是那些已经具 备一定听说基础的学习者。
03 注意事项
对教师的语言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提供真实、自 然的语言环境。
听说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听说法
强调听说技能的培养,通 过反复练习和模仿来培养 口语能力。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具有一定基础的目标语学 习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
力。
注意事项
需要教师和学习者具备较好的目 标语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注意
避免沟通障碍和文化误解。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现代第二语言教学法
交际法
总结词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ppt课件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ppt课件
❖ 展开三步骤:
a展示:用体势语、图片等,让学生感知。(一边做动作,一边把句 子讲出来;一边说句子,一边用图 片展示动作;实物、录像……) b讲解
c练习:模仿或机械性替换;半机械性、有意义的练习,促成记忆; 运用。(也可先练习,后讲解)
❖ C.总结:画龙点睛;提问式帮助学生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的 基础上修正。
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偏重培养学生听 和说的言语交际能力。
1.学习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汉字
2.言语技能训练:听、说、读、写 3.培养言语交际技能: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根据语境得体运用、连贯表达完整语义、具有应变调整 能力
4.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文化因素、基本国情、文化背景知 识。
2024/3/7
8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①教师应自始至终掌握全场。
②选择话题时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 具体情况。
③要注意提问的质量,要经常提一些能促使学生 思考的问题。
④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2024/3/7
9
二、课堂教学的内容
❖ 任务: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言语技能、文化背景。
2024/3/7
29
利用实物或图片
如:利用图片,学习“游泳、跳舞、唱歌、滑 冰……”,请学生说出图片上人的动作。
说出动词的宾语、名词的量词、同义词、反 义词等
如:量词搭配(一叠卡片写名词,一叠卡片写量
词。学生随意抽取一张名词卡片和一张量词卡片, 如果能搭配得一分;若不能搭配的话,则必须说 出与量词搭配的词。)
问:人民币是哪国的钱? 答:人民币是中 国的钱。
问:中国的钱叫什么? 答:中国的钱叫 人民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2*5
1、汉语教科书 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3、语言学的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 历史比较语言学学派:琼斯 ;结
构主义语言学学派:索绪尔 ;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乔姆斯基 ;功能
主义语言学学派:韩礼德
4、英●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
行为 。
5、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 建立教学论的开始。
6、习得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刺激——反应论,斯金纳 ;先天论,
乔姆斯基 ;
认知论,皮亚杰 ;语言功能论,韩礼
德 ;社会相互作用论,贝鲁姆 。
7、教学目的 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布龙菲尔德 是美国语言学家
之首。
名词解释:5*4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 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 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 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 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 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 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 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 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 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 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 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 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 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 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
8、中介语理论: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 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 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 统。
9、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某专业教 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学计划是以课程设计为核心的总体设计的具 体体现,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方 式和学时分配。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 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通常分说 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种文化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对双方语言的理解,不同之处则可能由于差异 的存在而造成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偏误,并形成障碍。不同文化之间的 差异程度是不同的,在差异严重的文化之间所形成的偏误,甚至能引起 矛盾和冲突。如白色在东方是丧葬,而在西方则是婚礼的纯洁。 2、 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原 则,但由于事实上存在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之间 的鸿沟,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就受到不同价值观念的制约。比如用利奇的 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非常具体的礼貌原则作为标准,来评判、规范 东方的交际行为,难免会格格不入。 3、 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式和对异文化的成见。在单一文化的环境中, 往往会形成母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并不自觉地把母文化模式当作 衡量别的文化的标准,另一方面,在没有获得异文化社会环境的实际体 验情况下,只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人们也往往容易对异文化产生成 见、偏见。如朝鲜画家眼中的中国。 4、 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跨文化交际中尽管存在着不 同文化的巨大差异,但交际双方为了使信息传递顺利进行并实现交际目 的,在交际过程中往往出现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势。特别是在双方或其中 一方交际能力不强的情况下,都有帮助对方了解自己的愿望,从文化和 语言两方面尽量向对方靠拢。文化方面的趋同则需要对对方文化有一定 认识基础,如用英语与日本人交流时,也必须体现日本文化的交际原 则。 5、 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在长期的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之 间不可避免的相互影响,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有利于各种文化的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我们认为应当提倡不同文化之间的平 等交流,促进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
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 映了民族的心里模式和思维模式。 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 它反映了民族的心里模式和思维方式。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 大量的表现形式。 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 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 内容。
自然环境制约的语汇(如“梅雨”、“梯田”、“戈壁滩”等); 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语汇(如“馒头”、“旗袍”、“四合 院”等);受受特定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语汇(如“科 举”、“下放”、“农转非”等);以及受特定精神文化生活制约 的语汇(如“虚岁”、“黄道吉日”、“红娘”等)。 3. 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 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称呼,中国人讲究长幼、尊 卑、亲疏的人际关系,对长辈(包括老师)、对上级不能直呼其 名。为表示亲近和尊重,有时对不熟悉的人用亲疏称谓,甚至出 现“解放军叔叔”、“护士阿姨”的称呼。问候和道别,“你 好”是在不特别熟的人之间比较正式的问候语,而日常用的更多的 则是根据当时对方的具体情况,如“在看书啊?”“洗衣服 哪?”等等。道别除了常用“再见”以外,有时还用“走 好”、“慢走”、“路上小心”等表示关心的话语。道歉和道谢, 中国人用“谢谢”依次的频率大大低于西方人。“谢谢”在汉语中 是表示礼貌、客气的用语,因此关系越亲密用得越少,家人之间一 般不用。中国人道歉也用得不如西方人多,过去认为打喷嚏、打饱 嗝、咳嗽之类的生理反应时无法控制的,没有道歉的习惯。敬语和 谦辞,对别人表示尊重,对自己则尽量谦逊,这是中国文化最基本 的交际规约。对别人称为“您”,用“贵”,对自己则常用谦 辞“敝”。褒奖与辞让,谦虚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美德,答复别 人的夸奖时常用“哪里,哪里”,表示自己担当不起,或者强调自 己不足的一面。宴请与送礼,中国人接到别人吃饭的邀请,除了极 熟的朋友外,在答应以前一般都要推辞一番,说“不要麻烦了”, 以示礼貌和对邀请者的尊重。隐私与禁忌,中国人之间越是知心朋 友越能推心置腹,无所不谈。至于年龄,因为年龄越大越受到社会 尊敬,中国老年人不太介意“老”字。 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服务, 这是本学科、本专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从初级阶段的语言文化因素教学 开始,中级阶段结合课文逐步增加国情文化知识的内容,高级阶段则开 设一定的专门性文化知识课程。要体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到 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2、要有针对性 文化教学要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确定应 教的项目并做出解释的说明。如对中国文化的感受,美国学生和日本学
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 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 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因 此从1982年提出一直使用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更能为大家所接受的表 达法。 6、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 界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语 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 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而比较容易习得语言。
义与语素义有关,也便于记忆。 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1、语法方面:汉语词没有形态变化带来方便的一面,但习惯于屈折变 化的学习者来说,学会一种新的语法手段来代替早已熟悉的语法手段也 是很复杂的。 2、语音方面:汉语语音最大的难点在于具有区别意义的声调,对于母 语是非声调语的学习者是颇为艰难的。 3、词汇方面: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大量固定的四字成语以及保留的不少古汉语词语,这些特点体现了汉语 的丰富多彩,同时增加了学习者的难度。 4、汉字: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汉字是意音文字,汉字是 意音文字,对于世界上大多数用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汉字是汉语最大的 困难所在。是一套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难认、难记、难写。 二、主要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为依据) (1)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口头语言交流和学生书面 语言阅读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类方法的主要是知识性、理论 性的课程,是使用的最普遍的方法。 (2)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直观教具、真实环 境或事实,对所学的知识获得形象、具体、直接、真实的认识;如采用 实物、电影以及实验等。这种方法常常配合讲授法进行。 (3)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的机体活动为主,通过教 师作为组织者所指导的科学的训练,形成技能和行为习惯并发展其能力 的教学方法; (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指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利用其中的教 育因素通过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方法。如对艺术作品甚至是 大自然的欣赏。这也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法。 三、中国文化特征: 1.延续性、凝聚力、包容性 2.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 3.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力,鞠躬尽瘁 4.强调人格,提倡节俭,主张为国尽忠(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 5.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 6.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 7.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道佛三家并流 四、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1、 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跨文化交际发生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两
认知派
经验派
人本派
功能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 流派
(语法翻译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