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
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中国古代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从积极的方
面为结束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和军阀混战做了杰出的贡献,曹操治下政治清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打击了地方的士族门阀加强中央权力,奠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暂缓了土地兼并的压力.但是他生性多疑,为人严厉且头顶汉贼大帽,而且曾经有过盗墓,拿人肉充做军粮的丑闻.故历来为中国的文人和传统价值观所唾弃
2.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可以应受到正面的评价,,他“挟天子以
令诸侯”,官渡之战破袁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叱咤风云,既有安邦治国之能,又有克敌制胜之功,所以后人就评说曹操为“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但是在《三国演义》因作者罗贯中的个人艺术倾向,曹操成为了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开篇就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给曹操进行了定义。
既而塑造出一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复杂,最富性格最复杂,思想最矛盾,形象最复杂的文学形象。
3.历史上的曹操本就是个极富特点的人物,为人既奸诈狡猾,又真诚坦率,既豁达大度
又心胸狭隘。
我们姑且不论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奸雄”曹操有什么样的具体细致的差别,仅就一个丰满的文学人物形象而言,罗贯中的刻画是成功的。
虽然在具体的事件上与史实有不小的出入,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三国演义》是经过作者个人艺术化加工的
4.荀彧曾经反对过曹操的合并十四州为九州的建议,据引注的《魏氏春秋》说:“太祖馈
(荀)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荀彧明白曹操不能容己的意思,就饮毒药而死了。
曹操一贯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大政上不容他人有异议的政策,谁是绊脚石,谁就会被毫不留情地“移开”.。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谋智勇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对他形象的一些分析:
1.雄才大略: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善于制定计谋和应对复杂的局势。
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表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2.谋略多变:曹操以其出色的谋略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经常使用诈降、离间、分化等手段来瓦解敌对势力,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以谋求最大利益。
3.勇武果决: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断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断力。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曹操都表现出了冷静果断的指挥风格。
4.文治武功:尽管曹操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统治者。
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图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多面性格:曹操的形象也展示了他复杂的个性特点。
他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他在与刘备、孙权等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机智和幽默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的来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分析摘要:《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全书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
曹操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奸”和“雄”的统一。
文仅就《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性格中的“奸”和“雄”作分析。
关键字:曹操;奸;雄;性格一、曹操性格之“奸”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也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他奸的一面:奸诈狡猾,虚假伪善。
1、奸诈狡猾曹操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
在小说第四回“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董卓弄权,天下共愤。
曹操欲为天下人除害,先是屈身事卓寻间图之,后向司徒王允借宝刀一口,欲去刺杀董卓。
本来,要杀董卓,一般刀剑即可,曹操却偏要借宝刀,说明他早已为行刺不成准备了退路,其心思之细密,又非常人可及。
当机会来到,他拔出宝刀就要下手时,不料董卓看见拔刀动作,回身而问,吕布又已回到阁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操立即跪下,献上宝刀,把事情轻轻遮掩过去。
随即又以试马为名,逃出洛阳,其.奸诈狡猾的本领,确实令人惊叹。
2.虚假伪善曹操把虚情假意用到了极至,对同窗好友亦是如此。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许攸来降”。
官渡大战时,曹操与袁绍二军相持,旧友许攸前来投奔,“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然后许攸就问曹操现在有多少存粮啊,曹操回答用一年绰绰有余。
许攸笑说,只怕未必。
曹操又说起码也够半年。
许攸洗刷道:大家都说你曹操奸诈,果然不假。
曹操挨着许攸的耳朵说军中还有一个月用的粮食。
许攸高声大气地说,你的粮食已经没有了。
曹操大惊,你怎么知道?由此可见曹操虚假伪善。
许攸以诚相投,虽曹操表面上热情相迎,但接着一本正经的“真言”竟是满口假话。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
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好像是曹操的爱才惜才。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安远镇岗初中内容提要:曹操是汉末封建军事割据人物之一,他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
《三国演义》中不仅对有关曹操的历史事件描写得十分详细,而且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很具体。
本文就以曹操的性格、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建树为出发点对曹操的性格特征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曹操性格奸雄复杂《三国演义》的开头冠以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气势非凡,总揽全书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
全书前前后后总共登场了上百个人物,像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义、张飞的莽撞、赵云的武勇、周瑜的量窄等等人物形象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些人物形象都被描写得非常传神,但是从总体上显得略为单一和缺乏质感。
从艺术塑造上看这种比较单一的性格有所欠缺,但放在《三国演义》中却能更好地突出其与之对立的一面,从而刻画出成功的另一形象。
曹操无疑就是罗贯中手中被牺牲的一枚棋子,身处封建主义社会大环境下的作者,其思想上的局限就在书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尊刘抑操”的色彩,他认为只有刘姓子弟才是真正的忧国为民,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是正统的代表。
其它乘势的诸侯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就是叛国的乱臣贼子。
曹操更是“乱臣贼子”的典型,作者既然有心渲染,笔墨就不会吝惜。
书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去描绘曹操,有一种不把其刻画成为一个奸诈多疑,乱臣贼子的黑脸形象就决不罢休的趋向。
通过这样的描写更能突出刘备的正义形象效果,本书也就顺理成章的在这种正反对立下慢慢开展,而对孙权的塑造仅仅成为陪衬。
但恰恰是这种描写使得曹操成为《三国演义》众多人物中最生动,最丰满,最成熟的形象。
看他幼时的恣意放荡;少时的不畏强权,干事正直;中年时的逆天下所不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晚年时的疑心甚重,乱杀忠良。
这些都体现了他极度复杂的性格和异常丰富的情感变化,同时也展示出曹操作为一代“奸雄”的成长历程。
《三国演义》素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之说,它作为一部文学著作,里面掺杂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在内,所以书中曹操就和历史上的曹操有相当大的出入。
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
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性格复杂多变,具有多重性,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曹操的多重性格及其表现。
一、聪明机智与多疑猜忌曹操的聪明机智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
他善于谋略,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例如,在官渡之战中,他采用了一系列策略,最终击败了袁绍。
然而,他的多疑猜忌也是他的一个致命弱点。
他怀疑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儿子和部下,这使得他在一些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他怀疑黄盖投降是诈降,结果导致了赤壁之战的失败。
二、慷慨大方与残忍无情曹操的慷慨大方是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他对朋友和部下非常慷慨,经常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然而,他的残忍无情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他对待敌人非常残忍,经常采用极端手段,如屠杀和折磨。
例如,在徐州之战中,他因为父亲的死而疯狂报复,屠杀了大量的无辜百姓。
三、爱好文化与压制异己曹操是一个爱好文化的人,他喜欢诗歌和音乐,并且自己也创作了不少诗歌。
他的文化修养使得他能够吸引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投奔。
然而,他的压制异己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他对于一些不同意见的人常常采取打压的手段,这使得一些人才流失。
例如,他因为不喜欢孔融的言论而将其杀害,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四、善于用人与嫉贤妒能曹操非常善于用人,他能够根据不同人的特点来安排职位,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例如,他任命张辽为合肥的守将,最终取得了合肥之战的胜利。
然而,他的嫉贤妒能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他对于一些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常常会感到威胁,并采取打压的手段。
例如,他对于刘备一直不放心,曾试图将其软禁并控制起来。
五、爱国情怀与野心勃勃曹操是一个爱国情怀非常强烈的人,他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并多次表达了自己的忠诚。
然而,他的野心勃勃也是他的一个特点。
他渴望成为天下的主宰,并掌握更多的权力。
例如,在赤壁之战后,他并没有放弃对于南方的控制,而是继续发动战争,试图统一南方。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内容摘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乱世枭雄”曹操的形象,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雄才伟略、爱惜人才、慷慨豪迈。
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不是简单的“奸”与“雄”的相加,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曹操的双重性格,而有时“奸”与“雄”甚至是相互融合的,性格的多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显特征。
本文试图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中的“奸”——诡谲狡诈、玩弄权术、猜疑多变、心狠手毒与“雄”——机警多智、雄才伟略、爱才若渴的两个方面来分析曹操的复杂性格。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两面性有机统一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典型,向来有所谓的“三绝”的说法,就是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三国演义》中性格最复杂的人便是曹操,一方面,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摧残人才。
一方面他慷慨豪迈,气势恢弘;一方面又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一方面他开明公正,一方面又狡诈多疑。
作者罗贯中吸取以“拥刘贬曹”的影响和三国戏为素材创作的《三国演义》塑造的曹操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奸”与“雄”的有机统一。
一、“乱世之奸雄”曹操的“奸”,表现在多个方面:诈伪,善作表面文章;残忍,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多疑,猜忌之心重;善变,诡计多端等等。
(一)诡谲狡诈、玩弄权术《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曹操一出场,首先介绍他的“劣行”: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状。
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
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摘要: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可以应受到正面的评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破袁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叱咤风云,既有安邦治国之能,又有克敌制胜之功,所以后人就评说曹操为“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但是在《三国演义》因作者罗贯中的个人艺术倾向,曹操成为了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开篇就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给曹操进行了定义。
既而塑造出一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复杂,最富性格最复杂,思想最矛盾,形象最复杂的文学形象。
本文仅就《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忠勇正直、雄才大略又奸诈凶残、心胸狭隘的复杂性格进行浅析,全面了解作为文学人物的曹操这一“奸雄”形象。
关键词:曹操复杂矛盾奸雄正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们在感叹于杨隆基先生浑厚的嗓音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厚重的历史的沧桑。
罗贯中先生以这首杨慎的《临江仙》总领《三国演义》的开篇,就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感情基调,即沧桑浑厚,气势磅礴。
小说陆续登场了数百位人物,但是大都性格形象单一,聪明如妖的诸葛亮、忠义双全的关羽、勇武忠义的赵云、气量狭小的周瑜等等。
虽然这些人让人记忆深刻,刻画细致入微,仍然让人感觉不够丰满。
不论罗贯中先生出于“尊刘抑曹”的思维还是有意刻画,其都不得不承认,曹操是其在小说中刻画的最丰满,最传神的一个人物。
在罗贯中的笔下,全书对曹操进行了刻意的艺术化深加工,给曹操的性格进行了更加复杂的刻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的奸雄形象,他既有奸诈、自私、多疑的一面,又有目光远大、机智过人、求贤若渴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曹操在书中刚一出场,作者就通过许劭对曹操说的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对曹操进行一个总的评价和定性。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曹操是一个正面形象,陈寿在《三国志》中就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曹操的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里曹操的性格分析?
一、猜忌。
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二、奸诈。
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
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
先说曹操的奸诈。
三、温情。
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
四、狠毒。
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
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
五、宽容。
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
六、报复心强。
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
七、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曹操性格特征是什么
曹操性格特征是什么曹操,字孟德,东汉名将之一,说起曹操这个人物,有着很复杂的性格,那到底曹操性格特征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曹操的性格特征超人的领袖才能:曹操的领袖气质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
曹操具有常人不具备的领导精神,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做到当机立断,从不优柔寡断,这也是领袖必备素质。
曹操刚刚踏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
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痛。
当宦官弄权,朝政混乱的时候,他表现出不畏权贵的精神,这是作为一个政治家该有的力度。
其实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具有强大的企图心与政治抱负以及革命感的领袖人物。
任人为贤:“知人善认,唯才是举”。
曹操用人的原则是重才大于德。
只要有才哪怕你是“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之人,只要你有才都会得到重用,曹操一生中最惊世骇俗的举动,就是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三道“求贤令”。
这可是能一举颠覆中华传统儒教信念的文化反旗,曹操不仅“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将这一主张贯彻到无条件的程度,遂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
多面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罗贯中设计出来的,已经偏离了真实的历史,《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的曹操是一个奸诈、多疑、残忍并且非常自私是一个典型的奸臣,但是也有和历史上曹操有着相似的地方,能慧眼识珠、善于用人、谋略出众,最为可贵的是他遇到有才的人能够做到礼贤下士的精神,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有人人物他是奸雄。
可以说罗贯中丰富了曹操的人物特点。
曹操的形象,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奸诈的那一面,然而这两方面不是死板的叠加,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时候分不清他是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特性使然。
他的性格的两面性,才使得我们被这个复杂的、模糊的人物特征所吸引。
曹操人物分析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无法盖棺定论。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分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人物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是三国时期势力最大的霸主。
二、性格特点之一广纳贤才,礼贤下士。
具体事例:1、曹操是个颇负盛名的爱才之君。
在官渡一战中,曹操与袁绍对峙的局面一直僵持不下。
袁绍手下,有几位谋臣,其中就有才高八斗的许攸。
在袁绍的.旗下,许攸是最受宠的谋士。
一次偶然的机遇,郭图趁许攸探查曹军虚实。
在袁绍帐前大肆指控许攸私通曹操,一脸茫然的许攸被伦为囚犯。
他明白,如果自己仍旧辅佐袁绍的话免不了杀身之祸,还是赶紧弃袁绍而去为妙。
眼下只有曹操离自己最近,何不投奔曹操为快。
消息传到了曹营,曹操早已耳闻许攸的才华,兴奋不已。
鞋子还没穿好就跑来迎接许攸。
最终,许攸帮助曹操找到了袁绍的粮库,放火将其烧毁,袁绍大军不战而忘,袁绍不久后也因被曹操数次打败吐血而死。
2、刘备本是一个微乎其微的百姓,可后因与祖辈与皇室有关,天子口喻将其提拔为皇叔,这也让心疑的曹操对他有了一丝警惕。
刘备是个正人君子,他为人忠义,心胸宽广,平凡却素有大志。
从而桃李满天下,变为妇孺皆知的好口碑。
所以,投靠刘备的英雄豪杰特别多,无论是谋士还是武将,都是千古英才,出力拔萃。
徐庶就是其中的一位。
徐庶是个才华横溢的谋士,后被刘备所用。
因为刘备势力单薄,一直吃败仗,惨烈的局面僵持不下。
来因为偶然的机遇,经部下介绍而得了徐庶,徐庶刚进蜀营,刘备便打了一个打胜仗。
曹操听见了,便从徐庶的老家把徐庶的老母架过来,同时命令手下写好文书,说徐庶的母亲饱受苦难,被囚于牢狱之中。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以下是曹操在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特点:
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曹操被描绘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有着出色的谋略和军事才能,能够灵活运用兵法,制定明智的决策。
他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使他在混战的三国时期崭露头角。
权谋高手:曹操以其权谋和智谋而闻名,常常通过计谋和策略达到他的目的。
他在政治斗争中善于运用手段,以实现自身的权力和统治目标。
仁爱一面:尽管曹操在历史上有一些残酷的行为,但在小说中,他也展现了一些仁爱的一面。
例如,他对待手下的将领有时是宽容的,对待俘虏也有时显示出仁慈之心。
文学才华:曹操被描绘成一个具有文学修养和才华的人物。
他善于诗歌、音乐,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鉴赏力,这使得他在形象上更为丰满。
家庭观念:尽管曹操是位军事政治家,但他在小说中也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
他对待家人的态度相对温和,有时甚至显示出为人父母的责任心。
总体而言,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角色,他的形象融合了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多重特质。
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也受到了后来文化作品的多次演绎和解读,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国演义曹操性格
三国演义曹操性格《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其中最具争议和矛盾性格的人物之一就是曹操。
曹操是这部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精明和果断让人又爱又恨。
他的性格复杂,深受历史学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
在本文中,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曹操的性格。
首先,曹操是一个极为聪明和机智的人。
他以才智和智慧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世人瞩目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的聪明才智表现在他打败敌人的战略和策略上。
他总能迅速判断敌人的意图,从而做出相应的策略应对。
在许多战役中,他凭借聪明的头脑和精良的计谋取得了胜利。
同时,他还善于用计瓦解敌人的士气,从而使自己在战争中占据上风。
其次,曹操是一个极富野心和权力欲望的人。
他渴望统一天下,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民。
曹操对自己的权力嗜好无法抑制,他以权谋和暴力手段掌控着曹魏政权,残酷地对待那些反对他的人。
他的统治手段常常令人不齿,这也是人们对他的不满和厌恶之源。
然而,曹操的性格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他也有一些积极的性格特点。
首先,曹操是一个勇猛无畏的将领。
他在战场上总是英勇无畏,率军冲锋陷阵。
他常常以一敌十甚至一敌百,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实力。
其次,曹操也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提倡农桑政策,注重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他还注重教育,培养人才,为曹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曹操的性格也有着一些矛盾之处。
在他身上既有魏武大帝曹操的威严和权威,又有曹公曹操的人性温暖。
曹操可以狠毒无情地对待敌人,然而对待自己的亲信,却又充满关爱和体谅。
这样的矛盾性格也使得人们对他产生了更多的猜测和评价。
综合来看,曹操是一个极富才智和野心的人,他的性格复杂而矛盾。
他的聪明才智让他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他对权力的欲望也让他不择手段地追求统治。
然而,他的勇气、远见和关心人民的一面也值得我们肯定。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曹操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
曹操性格特点及主要情节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建立者。
他的性格特点和主要情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性格特点1. 聪明机敏: 曹操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分析。
他能够准确地看清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使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勇猛果断: 曹操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勇猛果断、敢于冒险。
在战场上,他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使自己的军队战无不胜。
3. 谋略高超: 曹操善于谋略,精于心计。
他经常运用计谋和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智慧和巧妙的布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 坚定果断: 曹操有着坚定果断的性格。
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他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从容应对。
5. 独断专行: 曹操在处理事务时常常独断专行,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这一点使他在政治上获得了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主要情节1. 扬威官渡: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决定胜负的重要战役。
曹操依靠自己的军事才华和谋略,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2. 讨伐吕布: 曹操发现吕布的野心和威胁,决定讨伐他并最终将其击败。
这次军事行动表明了曹操的决心和勇气。
3.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抓住了袁绍和刘备的弱点,以挟持皇帝为借口,使各方势力臣服于他的统治。
这一行为显示了曹操的智慧和政治手腕。
4. 谋害孙权: 曹操一直试图消灭孙权这个南方的势力,他多次谋划并暗中安排陷害孙权的计划。
尽管未能成功,但显示了曹操对敌对势力的尽力消除。
5. 临终遗诏: 曹操在临终时留下了《曹瞒挟天子降诸侯表》,表达了他对子嗣和曹魏政权的重要指示。
曹操的性格特点和主要情节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和统治者的能力。
他的军事才能、智慧和坚定意志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经典名著之一,全书以三国时期为历史背景,叙述了曹操、孙权、刘备等各方势力的斗争过程。
其中,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全书中频繁出现。
曹操形象的塑造,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再创造,也是对中国文化中梁上君子形象的再塑造。
本文从曹操的形象特点、形象表现和影响方面,探讨了《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曹操的形象特点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为一个非常典型的权力至上主义者。
他不仅聪明绝顶,智谋超群,而且冷酷无情,手段毒辣。
曹操的性格既具有冷静如镜的智慧,又有一往无前、奋勇向前的勇气。
他始终追求着强大的权力和无上的荣耀,不肯停止征战,这也使得他在《三国演义》中成为一个典型的权力主义者。
此外,曹操还被塑造为一个极其高傲自大的人。
他以天下为己任,自视甚高,对其他人的看法常常是傲慢的。
即使是他的亲信官员,也不敢直接同他交谈,只能以恭敬的态度向他请示。
曹操的自信和自大,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胜过极多的对手,也在暴露他的弱点。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表现主要集中在他的言行举止和战略谋划上。
首先,曹操在言行举止上常常表现出一种高傲和自信。
他骄傲地站在众人之上,从他的眼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自认为的卓越和权力。
他常常给别人一种威严的感觉,这种威严来自他的话语、面部表情、动作和姿态等多方面的表现。
其次,曹操在战略谋划上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冷酷无情,在《三国演义》中也被毫不保留地呈现出来。
例如,曹操兵困乌巢,曹操诈降玄德,草船借箭等经典战例,都展现出曹操的高超谋略和冷酷无情。
曹操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才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曹操的影响《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历史人物的再塑造,也是对梁上君子形象的重新定义。
在曹操的形象塑造中,作者直接把曹操刻画成了一个具有强大权力的人物,成功地传递了权力的高傲、暴戾和冷酷等负面特征。
同时,作者也赋予了曹操极富聪明才智的一面,表达了其高超智慧和战略谋略等积极特征。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给历史上的曹操作评语,那么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具体点说,曹操是个英雄,他引领和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对时局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操性格的特点,欢迎阅读。
曹操优点1、做人大气,宽宏大量官渡之战后,曹操收缴到了许多来自许都投给袁绍的信件,他没有追究,一把烧掉,不留案底;对于写文章骂了他祖宗三代的陈琳,也不追究,继续给官做。
起初,曹操推举了一个叫魏种的人做孝廉(国家认可人才),又任用他做太守(地级市长),陈宫发动兖州事变的时候,曹操认为只有魏种一定不会背弃他。
结果没想到魏种也跑了。
曹操十分生气,表示只要魏种还在中国混,就一定不会放过他。
后来生擒了魏种,想想说:这个人还是有才啊!还是松绑放了他,让他继续做官。
兖州事变的时候,还有个叫毕谌的人,因为张邈劫持了他的母亲等家人,曹操就让他回去,而毕谌表忠心说绝不离开,把曹操感动的流眼泪。
结果一出门他就跑了。
后来也把他给生擒回来了,大家都觉得毕谌活不了了。
曹操说:能孝敬父母的人才会忠于君主,这种人正是我所求的。
还是任用他做官。
张绣、贾诩反叛曹操,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爱将典韦,给了曹操最惨痛的教训,但他们再来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能够不计前嫌的接纳,给予他们最丰厚的封赏和最高的官职。
对于关羽这样的义士,出走之后不去追杀。
2、虚怀若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张绣反叛之战,输了,曹操作自我检讨,说张绣投降了我,错在我没有马上收取他的家属做人质,他才敢反叛,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我已经吸取教训了,大家观察我,从今往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乌桓之战,赢了,回来之后,曹操调查当初谁反对打这场仗,大家都很害怕,以为要秋后算账。
结果曹操厚赏了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说:我这次出征,非常危险,侥幸赢了,还是靠的运气,这不是常有的事。
你们的劝谏,是真正的万全之计,所以要赏赐你们,以后不要为提这种意见感到为难。
曹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曹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智勇和强大的统治能力而闻名于世。
曹操的性格特点是复杂而多面的,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他的性格特点。
1. 聪明智慧曹操的聪明智慧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运筹帷幄,善于制定战略和策略。
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
在政治方面,曹操勤政爱民,善于招贤纳士,并以独特的谋略和手段迅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军事方面,曹操善于用兵,善于运用火攻、计谋等战术,屡次获得战争的胜利。
在文化方面,曹操精通文学,他的《青囊书》、《三略》等作品影响深远,显示出他才智过人的一面。
2. 果断坚决曹操的性格特点之一是果断坚决。
无论是在政治决策还是在军事行动中,曹操总是果断地做出决策并迅速行动。
他不拖泥带水,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全力以赴地实施,不畏困难和压力。
曹操在对陶谦、袁绍等势力的作战中,都表现出果断坚决的行事风格,以迅猛的攻势击溃对手。
这种果断坚决的性格特点使得曹操能够在战乱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谋略多变曹操的性格特点之一是谋略多变。
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解决问题,常常出奇制胜,以小搏大,以弱击强。
曹操在对抗吕布、刘备等诸侯时,经常运用连环计、声东击西等谋略,使敌人防不胜防。
他还善于分析敌人的心理,抓住对方的弱点,从而取得了许多胜利。
曹操的谋略多变使得他在政治和军事中都有着非凡的成就。
4. 善于纳谏曹操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善于纳谏。
他以开明的态度接受各种意见和建议,并善于将之融入自己的决策中。
曹操在担任官职时,时常听取各方意见,并不以个人意志为重。
他能够听从贾诩、郭嘉等智囊的建议,并加以采纳,这种开明的态度帮助他做出了许多明智的决策。
曹操善于纳谏使得他的决策更加科学和稳定。
5. 仁爱之心曹操的性格特点之一是有着仁爱之心。
尽管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中有着强硬的一面,但他对待普通百姓和下属却表现出仁爱的态度。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点是什么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曹魏的奠基者,也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曹操的人物特点包括聪明智谋、果断坚决、勇猛果敢以及权谋政治手段的运用。
首先,曹操是一个聪明智谋的人物。
他具备良好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机会。
在战争中,曹操总能够通过利用敌人的弱点、运用兵法战术获取胜利。
他在官渡之战中精确地分析了袁绍的形势,并采取了攻势战术,最终击败了袁绍,确立了魏国的基业。
曹操也精通政治,他善于利用和团结各方势力,通过政治手腕巩固自己的权力。
其次,曹操是一个果断坚决的人物。
他决策迅速,敢于冒险。
曹操曾多次面对危机和困境,在关键时刻能够凭借坚定的意志和果断的行动化解危机。
在赤壁之战中,他决定放弃追击敌军,遵循军师荀彧的意见,避免了孙刘联军的反击导致全军覆灭。
曹操还展现了他的果决和无畏的勇气,他在宴会上杀死了董卓,为整个中原地区的政局带来了重大改变。
第三,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敢的人物。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政治斗争中,曹操都展现出了不畏艰险的勇气和果敢的行动。
他亲自领兵征战,屡建战功,体现了他作为军事统帅的勇武本色。
曹操对待敌人也毫不手软,他斩杀了不少敌对势力的将领,以震慑敌军。
最后,曹操善于运用权谋政治手段。
他擅长运用智慧和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曹操能够伪装自己,与对手周旋,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在与刘备的较量中,曾让刘备误以为自己大意而不加警惕,最终被曹操抓住机会围杀,显示出他出色的心计和权谋手段。
总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聪明智谋、果断坚决、勇猛果敢以及权谋政治手段的特点。
作为一个战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他既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也有非凡的政治手腕。
曹操的人物特点使他成为这部古代长篇小说中备受瞩目和争议的人物之一。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
浅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特点主要表现为其雄心勃勃、冷静机敏、善战精谋、英明果断等。
曹操从一名政治小人物逐渐崛起为北方的霸主,这一过程展现了其强大的野心和政治野心。
他在战场上的冷静和机敏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每每都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布局和战略决断。
其善于用兵、善于用人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备受仰慕的军事天才。
而在政治上,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手腕也令人叹为观止。
他斗智斗勇,以不择手段的方式坚持自己的权势,使得他在政治上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着仁义之心和难得的宽容,不少时候他大度地放过了敌人,甚至还对朝廷的公共利益抱有一份责任感。
曹操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主要采取了多种手法。
作者通过直接叙述和其他人物的描述来揭示曹操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
小说中多次通过叙述曹操的事迹和其他人物的话语来揭示其慷慨大度、严格冷峻等性格特点。
作者还通过曹操的言行以及和其他人物的互动来展现其形象。
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气干云等特点都是通过他的言语和行为来展示的。
作者还通过曹操自己的内心独白来揭示其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性。
曹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在小说中多次通过他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出来,使得其形象更加丰满。
作者还通过其他人物对曹操的评价和描写来展现其形象。
在小说中不乏有诸葛亮、刘备等人对曹操进行的评价和描述,这些也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更加丰富的曹操形象。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一方面,通过对曹操的形象塑造,小说表现了历史人物的人性和复杂性。
曹操的形象虽然有着宏伟的气魄和成功的政治成就,但同时也有着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使得其形象更加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曹操的形象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的特点。
曹操在小说中的形象既展现了中国古代武将的豪气干云和政治家的智慧机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特点,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是复杂而丰富的,有着雄才大略和复杂内在矛盾,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多面性。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多元复杂。
论人英才许劭评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作为奸雄,曹操的性格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既要看到他的雄才大略,也要看到他的奸邪伪诈。
一、曹操的多元性格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亦正亦邪之人,性格多元复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曹操的雄才大略:曹操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广纳人才、仁德宽厚等方面。
当然,这几个方面都是曹操性格整体性中所显示的不同侧面。
我们来看看雄才大略的曹操。
1. 有仁德关羽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
关羽不辞而别,“诸将皆不平”,意欲“赶上诛之”。
曹操坚持守信不追,“使归其主,以全其义”。
实事求是的评论说:“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
”之后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回想“不追关公”一事,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2. 爱将惜才:爱将惜才是曹操多重性格中最为光彩夺目之处。
其着眼点,在于吸引一大批忠于自己的有为之士,以完成独霸天下之大业。
司马光曾赞扬历史的曹操“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这里道出了曹操能够囊揽各方奇才的博大胸怀,而真诚地、慷慨地爱将惜才则是其主要原因,《三国演义》对此作了较好的描述。
他两祭典韦,厚爱徐晃、蔡文姬的情景就让人感动至深。
才女蔡文姬被匈奴兵掳去做了左贤王夫人,曹操不惜重金将其赎回,并把都尉董祀配其为夫。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沙》中所说:“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
”(二)曹操的奸险诈伪:曹操性格的整体就是由正、负两个系列中那些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多种元素组成的,事实上曹操还存在着欺君、诡诈、残暴、利己等元素。
我们来一一探究:1. 利己从中国传统伦理观来说,唯己是欲,是曹操伦理观的核心,也是他意图追求的根本。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毛宗岗的评语指出,此二语说出奸雄心事。
疑虑和凶残是利己欲本性的两方面,利己则必是损人,骗人,害人,杀人,这就表现为残暴狠毒;损人者则必畏人,损己,欺己,害己,这就导致猜忌。
曹操的性格
曹操的性格曹操的性格:生性多疑、狠毒残忍、敢作敢为、胆识过人、温情、宽容。
曹操具有常人不具备的领导精神,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做到当机立断,从不优柔寡断。
有人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生性多疑,狠毒残忍:有人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释义:治世时,平安时期的能臣,有能力,可辅国的大臣;若是乱世,战争时期,则是雄霸一方的奸雄)。
他二十来岁时为北部尉,执法极严,不避豪贵,威名颇震。
黄巾起义时,他率兵五千前往镇压,开得胜,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自己独立的形象。
曹操是一个天分极高、权谋极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性格。
曹操生性多疑这一性格特征,在忌杀杨修这一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曹操重视有才华的人,但是忌才。
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杨修辅助曹植对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
曹操信奉的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准则,所以杨修不得不死。
在《三国演义》中,体现出曹操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事件还有:故杀吕伯奢、借头抚众、许攸问粮、焚书不究、梦中杀人、虚设疑冢等都能提现出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性格。
2、敢作敢为、胆识过人:汉末,曹操讨伐紊乱朝政的奸臣董卓,他心系天下,以民为本,可见他整体的政治理想与政治追求是多么高尚、未雨绸缪。
曹操的权谋是超常的,他很能辨清社会局势。
当三国鼎立的天下局势已成时,他制定了比较正确的,包括他长达多年的政治军事战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有利地位,居高临下,伺机夺取天下。
三国鼎立形成后,超常用很长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操练兵马,壮大国力,同时壮大自己的权势。
由此见得,他的这种战略,这种权谋是多么的有胆识,他的作法是多么的敢作敢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摘要: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可以应受到正面的评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破袁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叱咤风云,既有安邦治国之能,又有克敌制胜之功,所以后人就评说曹操为“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但是在《三国演义》因作者罗贯中的个人艺术倾向,曹操成为了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开篇就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给曹操进行了定义。
既而塑造出一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复杂,最富性格最复杂,思想最矛盾,形象最复杂的文学形象。
本文仅就《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忠勇正直、雄才大略又奸诈凶残、心胸狭隘的复杂性格进行浅析,全面了解作为文学人物的曹操这一“奸雄”形象。
关键词:曹操复杂矛盾奸雄正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们在感叹于杨隆基先生浑厚的嗓音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厚重的历史的沧桑。
罗贯中先生以这首杨慎的《临江仙》总领《三国演义》的开篇,就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感情基调,即沧桑浑厚,气势磅礴。
小说陆续登场了数百位人物,但是大都性格形象单一,聪明如妖的诸葛亮、忠义双全的关羽、勇武忠义的赵云、气量狭小的周瑜等等。
虽然这些人让人记忆深刻,刻画细致入微,仍然让人感觉不够丰满。
不论罗贯中先生出于“尊刘抑曹”的思维还是有意刻画,其都不得不承认,曹操是其在小说中刻画的最丰满,最传神的一个人物。
在罗贯中的笔下,全书对曹操进行了刻意的艺术化深加工,给曹操的性格进行了更加复杂的刻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的奸雄形象,他既有奸诈、自私、多疑的一面,又有目光远大、机智过人、求贤若渴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曹操在书中刚一出场,作者就通过许劭对曹操说的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对曹操进行一个总的评价和定性。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曹操是一个正面形象,陈寿在《三国志》中就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①曹操镇压黄军巾起义,逐步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接着实施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实施屯田制,兴修水利;用人唯贤,打破门第观念,网罗重用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巨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历史上的曹操本就是个极富特点的人物,为人既奸诈狡猾,又真诚坦率,既豁达大度又心胸狭隘。
我们姑且不论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奸雄”曹操有什么样的具体细致的差别,仅就一个丰满的文学人物形象而言,罗贯中的刻画是成功的。
虽然在具体的事件上与史实有不小的出入,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三国演义》是经过作者个人艺术化加工的“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小说这一事实。
那么,我们就具体分析《三国演义》中这个最丰满传神,最复杂矛盾人物,领略一下鲁迅先生评价的“至少是一个英雄”的伟人的独特魅力。
一、忠勇正直与奸诈凶残的矛盾性格六百多年来,中国人提到曹操的第一反应是“白脸”,“奸诈”。
总得表示下愤慨,就如同他们所爱戴的刘备一样。
在历代读者看来是说曹操忠、勇,可能在很多人眼里说是哗众取宠,牵强附会的。
但是事实上,在《三国演义》这部“曹操的谤书”中,对曹操的勇敢品质,着墨很多,也极具说服力。
如在小说的第四回“谋董贼孟德献刀”,写曹操在王允家谋划刺杀董卓,在众大臣因担忧社稷难保,而痛哭时,仅仅只是骁骑校尉的“小官”曹操大笑,并自荐愿意冒死刺杀董卓:“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既而取司徒王允七宝刀,赶赴董府献刀刺董。
最后虽然失败,但是在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本意还是在肯定曹操的勇敢。
作者叙述这样一件刺杀之事显然是在对曹操做出正面的肯定,虽然诸如刘备,孙权等也是勇敢之人,但敢做刺客的,应该是这三人中独属曹操所具备的“孤胆”。
书中不仅通过这一点展示曹操的勇敢,随后曹操进行的一系列战役中,曹也是“自来征战,一身当先”“我不自往,谁肯向前”。
正因为如此,曹操才能在军阀混战中,屡获胜利,并最终一统北方。
作者如此描绘曹操,应该是含有发自内心的敬意的,用颇多的笔触来描写和赞美曹操的勇敢风采,是让读者看到曹操是充分具备无可睥睨的气概的。
正如元人宋无所称赞的“奸雄睥睨鼎终移”。
不管是历史还是文学人物,虽然是地主阶级代表,曹操也算是一个忠勇的人物。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献帝被董卓劫持回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
”洛阳后,曹操的谋士荀彧献计给曹操:“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曹操遂采纳了这一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
有人就此就定义曹操为“大奸”。
然而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曹操此举也有利于稳定局势,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客观上看,其凭借挟天子令诸侯所获得的这一巨大政治优势实施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实施屯田制,兴修水利;用人唯贤,打破门第观念,网罗重用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巨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统治,有利于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发展,并且为以后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北方的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恢复作用。
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当时的混乱环境下,如果曹操对献帝唯命是从,就是典型的愚忠,因为汉家天子已经无力撑起大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是在维护汉家天子的统治。
我们再看曹操在《让县自明述志令》一文中表达了他如果放弃权力就会给国家带来严重后果的思想。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却也算不上篡权,还是有功于汉朝,这可以说是对朝廷的“忠”,即维护汉室统治。
虽然在小说中,罗贯中在刻画曹操时加入了个人的艺术思想,倾向明显,但是同时也把其形象塑造的更为复杂。
我们讲曹操是具有忠勇与奸诈的矛盾性格,奸诈的曹操在小说中的具体事例是比比皆是,小说第一回就写曹操:“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所以在书中就埋下了他奸诈、凶残的感情基础。
其后,罗先生更是以大量的笔墨去竭力刻画曹操的奸诈凶残:《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写了他攻打衰术.因军中粮尽,军心不稳.竟借粮官之头来稳定军心。
克扣军饷本来是曹操所想,但激起军心动乱之后,却将全部罪责归咎于粮官,这就是“曹操借头”的故事,突出了曹操的残忍与奸诈。
尤其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在小说的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到吕伯奢家中,吕伯奢是曹操之父的结义兄弟,吕伯奢收留了故人之子。
此时董卓正“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而性格多疑的曹操因听到“缚而杀之,何如?”的话语,担心自己被杀,而杀害了吕伯奢一家。
首先让读者了解到曹操的凶残奸诈的个性。
当陈宫责问他为何如此时,他却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这一政治信条,道出了他的凶残本性,残暴不仁的个性暴露到极点,因此在六百多年来,大家一提到曹操就首先想到这一让人切齿的丑行。
这也成为曹操被唾骂为“奸雄”的重要依据之一。
虽然是曹操所处的时代环境所要求,在众多军阀混战的乱世中不得不凶残,谲诈,狠毒,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我们后世读者的眼中,曹操确实是够狠辣,凶残,谲诈。
在其后的章节中描写的徐洲屠城、华佗被害、杖杀伏皇后、梦中杀人等情节,都突出地刻画了曹操的阴险、奸诈、残暴和不仁、不义。
这样的刻画更突显出曹操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只有用“乱世之奸雄”这一断言而不能简单冠以“奸绝”一词来评价曹操。
二、求贤若渴与嫉贤妒能的矛盾性格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求贤若渴也被罗贯中给刻画的细致至极,也算是罗贯中对作为统治者的曹操所拥有的惜才爱才的品德的一种歌颂。
作为一个人,都会有成功的愿望,实现自我价值的自我追求,特别是一直以来受儒家思想教化的中国人,这种愿望更为强烈。
但是,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曹操广纳贤才,给那些渴望出人头地的地主阶级中下阶层文人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曹操的求贤若渴我们通过其所写的诗篇中就可见一般,《短歌行》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借此来抒发广纳贤才,求贤若渴以冀成其大业的决心和霸气。
曹操求贤若渴的表现在小说中可以说很多地方都被作者用浓墨重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对待关羽。
关公辞退,遂引数十骑来见曹操。
操自辕门相接。
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
关公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
”曹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
”······关公曰:“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此时恐不及拜辞,伏乞见原。
”操曰:“玄德若在,必从公去;但恐乱军中亡矣。
公且宽心,尚容缉听。
”随后关公即住在许昌,借献帝封偏将军,以客礼待关公,备绫锦及金银器皿想送。
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
既而“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
”更赠送千里良驹——赤兔马。
真的可谓极尽能事,以期能收关羽为己用。
虽然罗贯中用后人之诗嘲讽曹操: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曹操确实是爱惜关羽之才,即使关羽离开曹操后,蔡阳想去追杀,曹操说:“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
”既而“斥退蔡阳,不令去追”。
不管后人如何评论曹操用“以权术相驭”①去笼络人心,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是真的求贤若渴。
小说中对曹操以宽厚之心,广纳贤才的实例不胜枚举,我们再来看徐晃的归顺:徐晃当先,大叫:“曹操欲劫驾何往!”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
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操即鸣金收军,召谋士议曰:“杨奉、韩暹诚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将也。
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
”后用许褚诈败,终招降徐晃。
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在广纳贤才上真的让人不得不心生敬意。
同样的曹操惜才爱才的另一个体现是不吝赞美部下。
如夸奖徐晃:“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矣”“孤军兵三十余年,不能及也。
”等等。
可以说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的求贤若渴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极致传神。
作为那个乱世中的一方诸侯,若想虎视天下,完成统一大业,那么爱惜人才,用人唯贤,唯才是举是必备的素质。
在三国这个混乱的年代,其实是人才济济,深受儒家思想所教育的文人士大夫,都怀着一颗治国平天下的炙热的心,但同时他们又如周瑜口中所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他们都识时务的俊杰,那么就会找有实力和潜力的统治者,以期一展所学,即他们口中所说的“良禽择木而栖”,这就要求当时的统治者有非凡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