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教学设计-
《樱花》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八年级音乐下册人音版】

《樱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及探索音乐的愿望。
3.感受都节调式的特点,能用中文、日文演唱歌曲《樱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樱花》。
2.都节调式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音响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电影《浪漫樱花》片段。
我们先来看一片段,谁能告诉我刚才欣赏的这部电影的名字?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和张柏芝主演的浪漫樱花,画面很漂亮,落英缤纷,如诗如画。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乘着音乐的翅膀,去了解日本灿烂的音乐与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二、新课1.樱花介绍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的人民格外喜爱它,它又是日本的国花。
《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爱花、争先观赏花的一种愉悦的情景。
樱花花朵极其美丽,为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常用于园林观赏,盛开时节花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极为壮观。
欣赏完美丽的樱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做《樱花》。
2.初次聆听歌曲情绪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答:悲凉、沧桑、伤感的色彩较浓。
日本人对单音比较偏爱,合唱在日本音乐中的比例较小,他们喜爱独唱、独奏等形式,日本的代表性乐器是三弦琴,尺八等,三弦的余音发出的音响效果更加增强了日本音乐悲凉、伤感的色彩。
3.哼唱歌谱跟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谱。
哼唱时必须注意歌曲的情绪!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以级进为主还是以跳进为主,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
4.演唱歌曲跟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5.民间“都节调式”其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词乐关系一字对一音为多。
节奏平稳,旋律自然流畅,具有幽雅古朴、清新明朗的色彩和浓郁的日本风味。
6.再次欣赏我们再来观察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情况。
歌曲中的音是和谐的还是不和谐的?不和谐的,出现了众多的4、7等音,并且是作为落音出现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作曲都是以主音开头,主音结尾的,而这里这种奇特的落音构成了日本音乐鲜明的风格特点。
樱花音乐特色教案设计及反思

樱花音乐特色教案设计及反思《樱花》这首民歌生动率真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
对于《樱花》的教学过程,做好教案的设计及反思,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樱花》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樱花》教案1教学目标1. 复习歌曲《茉莉花》,欣赏钢琴独奏曲《樱花》。
2. 通过欣赏乐曲《樱花》,感受日本乐曲的风格,体会异国情调,开阔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1. 欣赏钢琴独奏曲《樱花》。
2. 感受日本乐曲的风格。
教材分析《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
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人民格外喜爱它,它是日本的国花。
每年花开时节,日本人民便会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
《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在三月的春光中,结伴前往赏樱花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一段体,4/4拍,只有14小节。
由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构成,句尾落在“7、4、3”上,最后一句里“4─7”的增四度跳进,构成了这首民谣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特殊的异国韵味,旋律虽然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却能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复习歌曲《茉莉花》1.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让我们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教师提出歌曲演唱的要求:用悠长的气息,优美的歌声来演唱。
2.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介绍乐曲1. 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樱花视频,请同学们判断它是亚洲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画面?学生欣赏后自由回答。
教师讲授: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被尊为日本国花,赏樱是日本国内一项重大的民间传统风俗活动。
日本是樱花的国度,其位于亚洲东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在日本有着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而樱花、和服、武士、浮士绘画、能乐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2. 介绍樱花及钢琴独奏曲《樱花》。
(1)师:刚才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的是什么情景?生:樱花飘落的情景。
《樱花》教学设计

《樱花》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来了》的钢琴曲,让学生静听,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景象。
2.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变化。
在这个季节里,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与春天有关的日本民歌——《樱花》。
二、背景介绍1.介绍歌曲的背景:《樱花》是一首广泛流传的日本民歌,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旋律。
歌曲描绘了春天里绽放的樱花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日本,樱花是国花,它不仅象征着美丽和纯洁,还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和信仰。
2.介绍作曲家:清水修二(Shimizu Shuji)是一位日本音乐家,他出生于1930年,曾在东京音乐大学学习作曲。
他的作品风格深受日本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影响,而《樱花》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三、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2.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初步聆听:播放《樱花》的完整版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
2.歌曲分析:(1)介绍歌曲的曲式结构: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由三个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为相同的前8小节,第二乐段为4小节。
(2)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歌曲的旋律优美、婉转,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特色。
旋律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波音,使得歌曲更加华丽、柔美。
同时,歌曲中还运用了日本传统的乐器——尺八和三味线进行伴奏,使得歌曲更加具有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
(3)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歌曲通过描绘樱花的美丽和短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学习演唱:(1)教师示范演唱:教师先进行一次完整的示范演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分句学习:教师将歌曲分成若干个句子,逐句进行学习和练习。
重点讲解装饰音、波音等演唱技巧,以及如何运用气息和共鸣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长笛与乐队《樱花》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长笛与乐队《樱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樱花》是一首日本著名的民歌,它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歌曲描绘了樱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以及人们对樱花凋谢的哀伤。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将使用长笛与乐队的形式来演绎这首歌曲。
教材中提供了歌曲的乐谱和歌词,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谱,并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长笛这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可能还比较生疏,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日本文化及其音乐有所陌生,需要通过教材中的背景知识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樱花》这首歌曲,并理解其歌词含义。
2.培养学生对长笛这种乐器的兴趣和基本演奏技巧。
3.通过学习《樱花》,使学生对日本文化及其音乐有所了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长笛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指法、吹奏等。
2.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特别是高音部分的演唱。
3.对日本文化及其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长笛演奏和歌曲演唱,以便其他学生模仿和学习。
2.讲解法:教师讲解长笛的基本演奏技巧和歌曲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长笛演奏和歌曲演唱,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理解。
4.互动法: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合唱、合奏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长笛:为学生准备足够数量的长笛,并检查其演奏效果。
2.乐谱:准备《樱花》的乐谱,并将其分发给学生。
3.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便播放音乐和录音。
4.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歌曲歌词、长笛演奏技巧和日本文化背景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日本樱花盛开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樱花》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背景知识、歌词含义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长笛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指法、吹奏等,并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樱花》教学设计

《樱花》教学设计樱花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以樱花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樱花的特点、传统文化含义及艺术价值,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作能力。
目标1. 了解樱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了解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察樱花1.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樱花园观察樱花树。
2. 让学生观察樱花的花朵颜色、形状、花瓣的排列方式等特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樱花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
活动二:樱花文化故事1. 介绍日本樱花文化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向学生讲述与樱花相关的传统故事和神话。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樱花的文化知识。
活动三:樱花艺术创作1. 教授学生简单的樱花画技巧。
2.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樱花。
3. 分享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对樱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四:樱花主题写作1. 引导学生思考樱花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和感受。
2. 要求学生以樱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诗歌或日记等。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一中对樱花观察的积极程度和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活动二中对樱花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分享能力。
3. 评估学生在活动三中的艺术表达和创作水平。
4. 评估学生在活动四中对樱花主题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参考资料1. 日本樱花文化的背景和意义。
2. 樱花相关的传统故事和神话。
3. 樱花画的基本技巧和样例。
以上是《樱花》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适当增减活动内容。
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樱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主动探寻中了解东亚——日本音乐文化的特点,开阔视野,学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见证中国文化对其的深刻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明确亚洲音乐文化分区;2.通过《樱花》的学唱和赏析,初步感受、理解、表现日本音乐文化的风格及相关知识,最终准确表现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准确演唱《樱花》,感受日本音乐风格。
2.了解日本都节调式和主要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感受东亚(日本)音乐的特点,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教学难点准确演唱出歌曲《樱花》的旋律和意境,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亚洲地图(图片)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亚洲约有一千个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设计意图】从视觉和概念上建立亚洲文化圈的整体概念,了解其地理分布。
2、聆听音乐,思考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为什么同学们你能一下就听出来?导入本节课,一起来学习一首日本歌曲,了解一些日本音乐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专注听赏,并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自然地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新授1、观看日语版《樱花》视频,让学生感受日本的风土人情及优美景色。
2.简单介绍日本的文化亚洲的每个民族都创造了各自的文化,日本也是如此,并且它有很多文化象征的符号。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日本文化的象征符号。
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日本文化象征符号。
教师:补充介绍日本“三道”。
【设计意图】点明中国对日本文化的深刻影响。
3、学唱歌曲过渡语: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音乐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类。
今天我们就通过对一首歌曲的学习,一起了解日本音乐的风格特点。
气息训练教师:在学唱之前,用吹纸条分别外化两种表现气息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本首歌曲应如何正确运用气息。
《樱花》教学设计(1)+反思

尺八:尺八,中国传统乐器,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竹制,内涂朱砂拌大漆填充(地)外切口,今为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出空灵、恬静的意境。
教材分析
《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樱花是春季开花的出名欣赏植物,日本人民非常宠爱它,它是日本的国花。每年花开季节,日本人民便会竞相欣赏它的千姿百态。《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在三月的春光中,结伴前往赏樱花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一段体,4/4拍,只有14小节。由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构成,句尾落在“7、4、3”上,最终一句里“4-7”的增四度跳进,构成了这首民谣浓郁的民族颜色和特殊的异国韵味,旋律虽然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却能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沉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3.请同学们仔细看曲谱,教师弹唱旋律,提问:同学们认真看曲谱有哪些音符组成?(13467)简单介绍都节调式。(都节调式:是一种日本传统音乐中常见的调式,它由特定的音阶组成,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韵味。都节调式的音阶通常包括3、4、6、7、1等音,这些音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五声调式。都节调式的特点之一是包含二个半音,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它与其他五声调式有所不同。)
4.简单的开嗓练习
5.学唱歌曲
6.组织小组唱
(三)深化拓展
通过认识日本乐器,理解中国文化与日本音乐文化有融会贯通之处。
(1)认识日本乐器,日本筝、三味线与尺八
日本筝:日本筝(koto),拨奏弦鸣乐器。8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先后演变为乐筝、筑筝、俗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三者构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13根,每根弦用 1柱支撑。弦名从远至近分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琴身笔直。自古将筝比作“龙”,并依此为各部件命名。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齐唱《樱花》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齐唱《樱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樱花》是一首日本民谣,经过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改编,成为了一首适合儿童学习的齐唱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简洁,易于记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樱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了解日本文化,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听觉和记忆力,能够快速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喜欢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日语歌词的发音和吐字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樱花》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熟练地齐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和集体合作能力。
3.通过学习《樱花》,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拓宽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较多,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音准:部分学生对日语歌词的音准把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指导。
3.集体合作:培养学生 synchronize 演唱,保持音量和音准的统一。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倾听、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樱花盛开的景象,让学生感受歌曲意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2.音频设备:播放歌曲《樱花》。
3.图片和视频:展示樱花盛开的景象。
4.乐谱:为学生提供《樱花》的乐谱。
5.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樱花盛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樱花的美感,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樱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随后,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教唱日语歌词,并讲解歌曲中的难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音乐课《樱花》优质课教学设计

《樱花》教学设计【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四季的歌”,长笛与乐队版《樱花》,齐唱版《樱花》。
【教材分析】齐唱版《樱花》《樱花》这首歌曲描绘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结伴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歌曲结构简单,为一段体,旋律朴实无华,音乐形象生动。
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其音阶为3 4 6 7 13)的基础上,民族风味十分浓郁。
音乐的速度缓慢、从容,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每小节音落在4 7 3三个音上,偶尔还出现增四度跳进。
平稳匀称的节奏,从容不迫的速度能使人联想到身穿和服、脚穿木屐、典雅含蓄的日本女性在缓慢行走赏花的经典形象。
长笛与乐队版《樱花》此曲是对日本民歌《樱花》主题的重新演绎,由长笛主奏。
从1分19秒处开始,作品在原调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变奏,一支长笛在高音区用断奏演奏主旋律,另一支长笛在低音区用琶音分解的手法进行伴奏。
从2分01秒处开始,音乐色彩开始变化,主题转到属调,(b B)再次展开,由两支长笛以复调的手法进行陈述。
在3分10秒处,音乐再次转调,(b G),两支长笛移到高音区继续反复前段的复调。
作品经过两次转调,让主题在三个调上四次出现,加上变奏、复调和改变音区的手法,配合长笛柔和的音色,让简短的音乐主题丰满而不单调。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孩子们欣赏器乐曲的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主线。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欣赏乐曲的能力,也有了简单的曲式分析的概念。
本课无论从教学结构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始终围绕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要素紧密相连,积极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让樱花在孩子们的心中尽情绽放。
【教学目标】1.感受日本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及其相关文化,增进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探究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愿望和兴趣。
第四单元亚洲弦歌——樱花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2.《樱花》歌曲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樱花》歌曲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樱花》歌曲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樱花》歌曲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樱花》歌曲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樱花》歌曲旋律特点的理解,通过集体智慧解决难点。
4.邀请日本文化专家或日本留学生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钢琴、吉他等乐器。
2.课程平台:音乐教学软件、网络音乐教学资源。
强调《樱花》歌曲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樱花》歌曲。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樱花》歌曲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樱花》歌曲,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演唱技巧。
2.学生能够理解《樱花》歌曲的旋律特点,并能够分析其情感表达。
3.学生能够通过舞蹈动作表现《樱花》歌曲的韵律美,提高身体协调性和音乐表现力。
8.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情感表达和沟通技巧。
9.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分析并欣赏其他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10.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家庭聚会、学校活动等,提升音乐实践能力。
1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樱花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樱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1.通过亚洲有特色的音乐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地域的文化、民族、自然风光等。
本节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要求。
2.本节内容不仅涉及了地理知识,也涉及到人种、建筑、乐器等许多方面。
3.本单元与第四单元有共通之处,都是通过系列化的介绍来扩大学生了解音乐的途径和视野。
4.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深入发展,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学情分析1.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由于他们的音乐知识基础薄弱,所以识谱视唱显得尤为重要。
3.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却不敢于课堂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三、教学方式1、帮助学生解决演唱时的音准问题。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在至被动的接受知识。
4、在学生学唱歌曲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视唱中的音准问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日本相关音乐知识:如都节调式、日本筝、及歌舞伎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
2、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樱花》,尤其注意4、7的音准。
(2)、利用所掌握的日本都节调式音乐特点进行简单的创编。
3、情感目标:对日本的音乐及民族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能够学习日本的樱花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樱花》。
2、掌握并能运用都节调式。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欣赏教学法。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古筝等。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好,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王老师,虽然是第一见面,但是大家不用紧张,因为我今天是来给大家当导游的,我们今天旅行的目的地是亚洲的某个国家,但到底是哪个国家呢?请大家通过一组幻灯片来猜一猜。
《樱花》教学设计

《樱花》教学设计课题:亚洲之声——走进日本课型:唱歌综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歌曲《樱花》,《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
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的人民格外喜爱它。
每年开花时节,日本人民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
《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爱花、争先观赏花的情景。
歌曲为一段体,只有14小节。
在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3、4、6、7、1)上构成,句尾“4-7-4-3”的奇特落音和偶尔出现的增四大跳音程是其特有的风格。
四四拍极进式的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常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唱、欣赏,体验、感受亚洲各具特色的民歌之美,加深对本民族音乐及世界音乐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欣赏、学唱,在体会歌曲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3、知识与技能:学唱日本民歌《樱花》,了解日本民歌,日本特有的都节调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樱花》。
教学难点:都节调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通过你的火眼金睛,能猜出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哪里吗?(课件图片)(日本)【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出本节课课题。
】现在就由老师来做大家的向导,一起去了解日本。
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日本是我们的邻国,它是东亚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之一。
现在老师带大家去第一站:第一站是日本有名的景点(出示课件)你知道它是哪儿吗?(日本的富士山)富士山不论是春夏秋冬都被积雪覆盖,景色美不胜收。
一年四季都有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
第二站我们去品尝一下日本的寿司——日本寿司颜色鲜艳,营养丰富,也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对不对?(出示课件)第三站我们去看看大家最喜欢的动画片。
日本的动漫产业做得很好,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动漫人物,他们都是谁?(出示课件)找学生起来回答。
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樱花》教学设计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用柔和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发声、咬字方法准确演唱歌曲《樱花》。
2、了解日本都节调式和主要乐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樱花》的学唱和赏析,初步感受、理解、表现日本音乐文化风格及相关知识,最终准确表现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开阔视野、学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见证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演唱《樱花》,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够在节奏、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基础上分析并掌握“都节调式的音阶构成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哆啦A梦》动画主题曲)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让我们看看他是谁?他是那个国家的?生:哆啦A梦、日本师:哆啦A梦有许多神奇的宝贝,比如说竹蜻蜓、任意门,今天他就要带上它的竹蜻蜓打开他的任意门,一起去他的国家看一看!在这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生自由发言,师评价)[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走进日本音乐的视野]二、学唱1、初听师:说到樱花,那可了不得,他可是被称为日本的国花。
浪漫的暮春三月,伙伴们挽手走在櫻花烂漫的大街小巷,芬芳扑鼻的花香仿佛预示着他们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人们怀着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由日本音乐家清水修创作了这首著名的歌曲《樱花》。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这首歌曲,竖起你的耳朵,仔细听、认真想。
(出示问题):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感受)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生:速度:慢速;情绪:1.抒情优美、明朗的色彩;2.淡淡的忧伤师引导总结:同样的旋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欣赏会有不同的感受,[优美抒情,是看到了樱花绚丽开放的美景;淡淡的忧伤则是看到樱花凋落时与内心产生的共鸣]2、复听出示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师:我们知道了歌曲的速度、情绪,那任何一位作曲家在创作歌曲的时候都会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再次聆听,结合歌词思考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生交流)师点评:樱花的花期很短,每朵花从开放到凋零,只有短短的七天左右。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樱花》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樱花》教学设计【课程目标】用自然舒缓的声音演唱《樱花》,体会歌曲意境,感受日本独特的音乐风格,掌握日本都节调式相关知识,对比感受中日民族音乐风格差异,对亚洲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樱花》是一首古老的日本民谣,中速,4/4拍,一段体结构,只有14小节,都节调式的使用,句尾“4—7—4—3”的奇特落音和曲中的增四度大跳音程、4/4拍级进式的旋律体现了日本音乐自然、朴素、忧伤和追求余韵美的特点。
【学情分析】1.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羞于歌唱,老师要鼓励他们敢于歌唱,强调正确的发声方法。
2.学生对日本民族音乐接触较少,分析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多加引导。
3.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教授都节调式时要仔细。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用自然舒缓的声音演唱《樱花》,掌握都节调式相关知识,学会用扇子舞表现《樱花》。
2.通过聆听、分析、对比、演唱、舞蹈等形式,感受日本音乐的风格特点,体会中日民族音乐风格的差异。
3.开拓音乐视野,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中日音乐审美差异,激发学生对世界民族音乐的兴趣,尊重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自然舒缓的声音演唱《樱花》,用日本扇子舞动作表现《樱花》。
难点:都节调式。
【教学准备】钢琴、小提琴、多媒体、折扇。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播放小提琴《梁祝》片段。
(随音乐进教室入座)一、导入1.问:课前播放的音乐出自我国哪一首著名的音乐作品?(学生齐答:《梁山伯与祝英台》)2.小提琴演奏日本版《梁祝》化蝶部分,问:这段旋律像是东亚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学生欣赏、回答问题。
(日本)音乐是一种语言,每个国家和民族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美,今天,让我们跟随日本著名的民谣《樱花》走进日本民族音乐的世界。
二、欣赏1.播放器乐版《樱花》,简介作品及大和民族的樱花情结。
学生欣赏歌曲、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意境,了结日本樱花情结。
2.播放日文版《樱花》,浏览乐谱,心中默唱。
人音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樱花》

《樱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四季的歌”——《樱花》。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四季的歌”。
《樱花》这首民歌纯朴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的喜悦心情。
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其音阶为 3 4 6 7 1 3)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4/4拍以级进为主的旋律,平稳匀称的节奏,从容不迫的速度,“4”、“7”的奇特落音和偶尔出现的增四度跳进(4-7),都使这首短小的民歌增添奇异的色彩。
【学情分析】三年级处于小学中年级段,此年段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感兴趣,模仿能力很强,注意力较之低年段的学生更长一些,但对比较深奥的解释仍缺乏耐心和理解能力,需要教师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渗透。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樱花》感受春日的美从而引发对大自然和四季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以声势、传扇子游戏、舞蹈稳定乐曲节拍,以图形谱感受《樱花》曲式结构,通过即兴创作短小旋律进一步感受日本民间“都节调式”的特点,从而对日本音乐有更深刻的体会,通过充分聆听两首《樱花》,感受不同表现形式所表现出的不同效果。
3.知识与技能:(1)能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导入游戏(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建立在“都节调式”基础上的短小旋律(3)能听辨“齐唱”这种演唱形式的歌声(4)能听辨《樱花》的旋律在《樱花》(长笛与乐队)中出现次数【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聆听两首《樱花》,通过不同的方式感受音乐的各要素,并能哼唱旋律。
难点:能有节奏地运用“都节调式”即兴创编短小旋律。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板书移动展板敲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就坐,学生模仿老师律动动作,教师加入钢琴演奏的《樱花》旋律。
二、新课教授1.出示课题“樱花日本民歌”,初次聆听《樱花》(齐唱),重复律动动作,传递扇子。
2.跟教师学一段简单日本舞蹈,最后随《樱花》(齐唱)舞蹈。
樱花教案初中音乐说课稿

樱花教案初中音乐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日本民歌——《樱花》。
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日本音乐特点,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樱花》是鲁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中的一首歌曲。
本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这首歌曲展开,让学生学会有表情地背唱《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扩充音乐视野,增强对日本音乐的认知。
2. 教学目标(1)学会有表情地背唱日本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
(2)认识日本的民族乐器,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3)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说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程开始时,我会通过展示日本樱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樱花的美感,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的主题——《樱花》。
2. 教学环节(1)聆听环节:让学生聆听《樱花》歌曲,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在聆听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学唱环节:在学生对《樱花》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会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背唱歌曲。
(3)分析环节:让学生分析《樱花》的旋律特点,了解其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探讨日本音乐与其他国家音乐的异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4)拓展环节:介绍日本的民族乐器,如尺八、三味线等,并播放相关音乐作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音乐。
3. 教学策略(1)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樱花的美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七年级音乐 歌曲《樱花》教学设计

歌曲《樱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歌曲为一段体,4/4拍,只有14小节。
由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3、4、6、7、1、)构成,句尾落在“7、4、3”上,最后一句旋律里的“4─7”的增四度跳进,构成了这首民谣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特殊的异国韵味。
整首歌是一个非对称的结构:前两小节是引子,具有呼唤性,接下来的四小节是主句,然后主句重复一遍,最后四小节是尾声,与引子前后呼应。
歌曲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能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和音乐认知力逐渐增强,能够感受到不同国家、地域及风格的作品风格。
歌曲采用齐唱的形式,是演唱形式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在学唱形式上,七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伴奏下进行歌谱学唱。
教学模式:参与——体验式、情境——陶冶式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聆听并齐唱歌曲《樱花》,进一步体验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音乐创作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体验、模仿、合作、探究、舞蹈等方式,使学生在听、唱、演、跳、创中参与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其音乐作品的风格。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对《樱花》的旋律特点和不同表现形式,说、唱、跳出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歌谱(2)感受旋律特点和不同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1)感受音乐特点,说出感受和联想。
(2)用舞蹈表现音乐的美感。
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钢琴、学具:课本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播放《浪漫樱花》电影视频片段)(播放幻灯片1)师:同学们,从视频中看见了什么?生:一群人在跳舞。
师:他们在哪里跳舞的?(他们在盛开的樱花树下跳的樱花舞)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开始我们的环球之旅,走进东亚——日本,去领略它的民歌和舞蹈吧。
(播放幻灯片2)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38页,我们今天就学唱这首好听的日本民歌——《樱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樱花》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上册【设计思路】根据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听、唱、观、议、创、评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兴趣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探究意识,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情,掌握日本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
《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描写了日本人民爱花、赏花的情景。
歌曲为一段体,只有14小节。
在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3、4、6、7、1)上构成,句尾“-47,4-3”的奇特落音和偶尔出现的增四度大跳音程是其特有的风格。
四四拍级进式的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常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教学目标】
1、听赏歌曲《樱花》,感受日本人民在暮春三月相携相伴赏花的美好心境,增进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喜爱。
2、记住日本传统“都节调式”的音阶构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3、引导学生用柔和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发声、咬字方法准确演唱歌曲《樱花》。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樱花》,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在节奏、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基础上分析并掌握“都节调式”的音阶构成特点。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歌曲《樱花》及日本民歌、舞蹈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
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教师用钢琴或电子琴伴奏。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播放樱花绽放、日本人民相携相伴赏花的图片集锦。
设计思路:用图片展示出樱花的绚烂美丽,让学生了解赏樱花在日本是一
种全国性的习俗。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
播放三首音乐片段,学生找出哪首是外国歌曲,导入课题。
(《茉莉花》《沂蒙山小调》《樱花》)
设计思路:三首音乐片段的对比。
学生很容易找出日本民歌。
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歌曲的兴趣。
四、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樱花》视频,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速度。
(愉快的,明
朗的情绪;稍慢的速度)
2、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轻拍双手并试着听辨歌曲拍号及力度。
(拍,力度变化不
明显)
3、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轻声哼唱歌曲。
设计思路:通过三遍听赏,学生对歌曲由陌生到熟悉。
对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拍号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学唱、分析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4、出示曲谱,找出乐谱中相应的音乐记号标记。
(调式调号仁C,稍慢、明朗地,日本民歌等。
)
5、学生随教师演唱曲谱。
6、找出歌曲的旋律特点。
(只有3 4 6 7 1 五个音符)
7、讲解都节调式:一种包含两个半音的五声调式。
这个调式各音依音高顺序排列为:3 4 6 7 1 3(后面的1 3是高音),其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词谱对应以一字对一音为多;以稍慢速度、一种拍子贯穿始终。
8、再唱曲谱,教师用琴或手势引导学生唱准长音处的两个音符( 4 和7),反复唱熟。
9、课件呈现《沂蒙山小调》曲谱,观察并演唱曲谱,对比不同调式带来的不同音乐风格。
五声调式是中国民族调式,音乐风格是典型的中国风,对比之后则更容易分辨都节调式的音乐风格。
设计思路:观察乐谱的相关标记让学生验证了之前听赏音乐时的感受;随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出其旋律特点,了解都节调式,并通过琴或手势来帮助学生固定音高,唱好音准;最后用学生熟悉的《沂蒙山小调》找出中国的五声音阶并对比都节调式,中日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尽览无余。
10、加进歌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咬字方法,完整演唱歌曲。
1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喜爱樱花?除了樱花是报春花之外,日本人之所以喜爱她是因为樱花虽然花期短暂但却开得热烈而绚丽,在她凋落时也表现出一种宁静与素洁。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樱花的品性与日本民族所提倡的精神是有很大相似之处的,也可以说是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写照,这正是日本人喜爱樱花的根本原因。
12、教师可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演唱歌曲,对比之后引导学生用恰当的速度、力度,自然、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思路:唱准旋律的同时,引领学生领会樱花的精神内涵,体会日本人民脚踏木屐,流连于樱花丛中漫步细品的美好意境,然后用适合的情绪、速度等表现歌曲。
五、创作
1、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并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投影显示):
根据都节调式音阶,为旋律填空并唱一唱
3 6 6()丨1 3 6()丨1 3 3 1 丨
3()6()丨3 1()6丨1()6()丨3 6()0丨丨2、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给予学生鼓励与自信。
设计思路:巩固都节调式,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并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师生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其自信心。
六、拓展
欣赏日本的歌舞伎表演《钓妻》,了解相关异域文化。
1、歌舞伎简介
歌舞伎是400 年前诞生于日本的古典表演艺术,与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歌剧是同一时期,在世界上享誉甚高。
2005年(平成17 年),歌舞伎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融特殊的导演方法、划时代的演技、精彩的舞台艺术和舞台美术为一体,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种要素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有日本国宝之称。
2、作品简介
在日本,人们一般将在绘有根深叶茂的松柏布景的舞台上所表演的歌舞伎称之为松羽目物,是一种取材于能乐、狂言的舞蹈剧。
《钓妻》中登场人物的服装、大道具、小道具、导演都来自能乐、狂言,但是又超越了能乐狂言的晦涩难懂,力求轻松易懂、简洁欢快。
《钓妻》故事梗概:住在某地的大名(日本古代诸侯)一直愁于没有妻子,苦苦思索之后,决定带上家仆太郎去西宫神社参拜(以求天赐妻子)。
途中大名在梦中得到神谕“要成为你的妻子的人,在西门的石阶处,你把她带回家去吧”。
大名急忙赶到西门一看,看到的不是妻子,而是一根带钩的鱼竿。
大名当即醒悟一定是神谕,用这根鱼
竿去钓一个好妻子。
于是立即赶到河边垂钓,果然钓上一个气质非凡的上腊(公主)。
喜出望外的大名立即三叩九拜,交杯迎亲。
家仆太郎也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羡慕不已的家仆太郎也效仿大名垂钓于河边,可钓上的确是一个丑女……
设计思路:歌舞伎是日本的古老艺术形式,歌舞同源,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日本音乐文化。
七、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樱花的国度,感受了樱花绽放的绚烂及人们相携相伴赏花的愉悦心情。
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这节课是我们亚洲之旅的第一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聆听亚洲其他国家的音乐之声。
设计思路:简单的小结之后承上启下。
为下节课的音乐之旅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