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复习学案
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1、确立——1689年()的颁布
(1)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和军事权等权力)(2)影响: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国王的行政权转移到内阁,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1)形成: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议会与内阁关系: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或者
()
(3)19世纪中期,两党制逐渐形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完善——()(扩大选举权)
(1)原因:()
(2)影响:推动英国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重点)
(1)是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权力中心在(),议会掌握(),内阁掌握()并对议会负责(责任内阁制)。(3)君主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1、在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
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景表明()
A.英王没有实权 B 首相就职前必须得到英王的任命
C.英王有较大权力,可以直接任命首相 D.《女王》情节有历史性错误
2、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
用处”。这说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 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走势 D.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民主闹剧
3“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
A.发动宫廷政变 B 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4、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
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 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5、假如英国议会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A.要么下台,要么解除首相职务B 要么下台,要么重新进行议会选举
C.要么解散议会,要么让英王下台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英王调解
6、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发行的《苏格兰人》报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
对乔治三世(英王)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恼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成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乔治三世便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议员资格。乔治三世的行为反映出()
A 乔治三世得依法行事 B.英国政府受英王操纵
C.议会权力有限,保护不了议员 D.英国缺乏言论自由的民主
7、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任首相,
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序应该是()
①见女王,获得授权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①→④→③ B 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9、有学者研究表明。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
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盂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
A.责任制内阁确立 B.宪章运动展开C.1832年议会改革 D.两党政治确立
考点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1)1776年美国独立后,建立了松散的邦联政体,使形势动荡。
①经济上,邦联政府没有征税权,不能制定统一的对外关税;
②政治上,无法形成强有力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
(2)华盛顿、麦迪逊等人的努力;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
2、制定: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麦迪逊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3.主要内容:(重点)
(1)主要内容:
①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其余宪法未列明权利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②依据三权分立学说,将联邦政府的权利分割成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③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2)体现的三大原则:()、()(最主要原则)、()。4.评价:(重点)
(1)进步性:A.近代世界第一部();
B.美国成为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1790年,10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基本人权);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权利。(美国内战结束后,通过宪法第
13、14条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但未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1.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2.分权与三权分立:有的学生认为分权就是三权分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现代国家基本上都实行分权体制,分权是国家权力运作的主要形式,是民主政治的保障。三权分立是分权体制的一种重要方式,以美国最为典型。
3.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英国议会选举结果决定了首相的人选,美国议会的选举结果对总统的去留没有影响。
1、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所著《罗斯福》中,把罗斯福对付国会的方法列举出来
如下:“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诸如否决权。选择有利时机。在行政部门草拟议案。几乎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但却要机智巧妙。用人必须审慎。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诉诸国民公断。”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时()
A.对三权分立制度进行了改革 B.选举议院议长时进行干涉
C 并未动摇美国宪政的基础 D.国家权力重心在参众两院
3、北京时间2011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演
讲指出:我们的宪法规定,美国总统须定时向国会报告国家情况。下列有关美国总统权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对国会负责 B.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约并直接生效
C 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受国会制约D.总统任命的政府官员须经国会同意4、2011年8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政
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
A.人民选举产生 B 总统任命产生 C.国会选举产生 D.各州候选人竞选产生5、2011年3月奥巴马提名华裔美国人骆家辉“作为美国的最高外交官返回中国”。骆家辉“作为
美国的最高外交官返回中国”必须经过()
A.最高法院批准 B 参议院批准 C.中国政府的任命 D.选民直接选举通过
考点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1)17、18世纪,法国处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长期停开。
(2)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过程
(1)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1791年宪法)。
(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3)此后,政局不断震荡,政权频繁更迭,政体反复变换。1814年后的三个王朝都实行某种程度的代议制,但无法满足人民要求,导致一次次革命。
法国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斗争并不是先进与落后、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政体的斗争,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利益之争。
法国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
(1)内因
①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
②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政府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满。
③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还很浓厚。
④由于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法国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比较强大。
(2)外因: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反对,甚至武装干涉。
3.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重点)
①立法权:由()和()两院行使(注意产生方式);
②行政权:由()和()掌握(注意总统的产生方式、职责,总统和内阁关系);
③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总统可以在()同意条件下解散(),但同时需要向参众两院负责。
(2)巩固:在以后的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议会对1875年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3)影响: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考点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