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精编版共28页

合集下载

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

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
布勒和路德维格. 霍夫曼演奏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 奏鸣曲,可谓是世界范围内的顶 尖产品。那么,为什么选择这样 一首乐曲来提高孩子的智商呢? 因为自从唐.坎贝尔发明了莫扎特 效应后,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 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戈登·肖和弗 朗西斯·劳谢尔的一项测试结果: 听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奏鸣 曲》,受试者的智商平均提高8至 9分。这就是所谓的“莫扎特效应”
沃尔夫冈·阿玛多 伊斯·莫扎特
( WolfgangAmadeusMozart)
(1756-1791)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 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出身于 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 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 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 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 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 童”。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 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 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 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 家道路。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_1770-1827)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 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 ,八 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 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 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 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如:交响曲《英雄》、《命运》; 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 《悲怆》、《月光》、《暴风 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 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 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 册与人交谈。
巴赫作品
钢琴协奏曲 《意大利协奏曲》 《高尔德贝格变奏曲》 《马太受难曲》 《b小调弥撒曲》 《平均律钢琴曲集》 《创意曲集》 《古钢琴组曲》 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 《乐队组曲》四首 d小调小提琴二重协奏曲 G弦上的咏叹调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谐谑曲 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 小步舞曲 众望吾主

古典音乐各时期音乐家

古典音乐各时期音乐家

一、巴洛克时期(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推荐曲目: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

3.歌曲选辑。

4.颂歌选辑。

(4)D?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可任选)。

(5)库普兰(1668~1733):法国作曲家、风琴家。

推荐曲目:1.《皇家音乐会》组曲。

2.大键琴作品选辑。

(6)韦瓦第(1657~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推荐曲目:1.《四季》(春)(夏)(秋)(冬)小提琴协奏曲。

2.十二首协奏曲集《和谐的幻想》OP.3。

3.其它的各式协奏曲数量繁多,独奏乐器,包括小提琴、古中提琴、大提琴、吉他、曼陀林、鲁特琴、长笛、短笛、双簧管、低音管、小号等等,读者们可自行挑选自己喜爱的乐器来欣赏。

4.D大调光荣颂RV五八九。

5.圣母悼歌。

6.圣母赞美歌。

(7)泰雷曼(1681~1676):德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餐桌音乐。

2.协奏曲选辑。

3.组曲选辑。

(8)拉摩(1683~1764):法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大键琴作品选辑。

(9)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风琴演奏家,人称《音乐之父》。

推荐曲目:1.《布蓝登堡协奏曲(共六首)》。

2.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E大调及D小调双小提琴)。

3.管弦乐组曲(共四首)。

4.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共六首BWV1001~1006)。

5.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共六首BWV1007~1012)。

6.大提琴奏鸣曲BWV1027~1029。

7.鲁特琴作品(BWV995~1000)。

古典音乐各时期音乐家及作品简介

古典音乐各时期音乐家及作品简介

古典音乐各时期音乐家及作品一、巴洛克时期(1)蒙特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推荐曲目: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普塞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

3.歌曲选辑。

4.颂歌选辑。

(4)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660-1725),意大利作曲家。

1660年5月2日生于巴勒莫,1725年10月22日卒于那不勒斯。

作有歌剧一百十五部,代表作有:《皮罗与德米特里奥》、《米特里达特.欧帕托尔》、《蒂格兰》等。

清唱剧一百五十部,康塔塔六百余部,以及弥撒曲,经文歌、受难曲等。

(5)库普兰(1668~1733):法国作曲家、风琴家。

推荐曲目:1.《皇家音乐会》组曲。

2. 大键琴作品选辑。

(6)维瓦尔第(1657~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推荐曲目:1.《四季》(春)(夏)(秋)(冬)小提琴协奏曲。

2.十二首协奏曲集《和谐的幻想》OP.3。

3.其它的各式协奏曲数量繁多,独奏乐器,包括小提琴、古中提琴、大提琴、吉他、曼陀林、鲁特琴、长笛、短笛、双簧管、低音管、小号等等,读者们可自行挑选自己喜爱的乐器来欣赏。

4.D大调光荣颂RV五八九。

5.圣母悼歌。

6.圣母赞美歌。

(7)泰勒曼(1681~1767):德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餐桌音乐。

2.协奏曲选辑。

3.组曲选辑。

(8)拉摩(1683~1764):法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大键琴作品选辑。

(9)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风琴演奏家,人称《音乐之父》。

推荐曲目:1.《布蓝登堡协奏曲(共六首)》。

2.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E大调及D小调双小提琴)。

3.管弦乐组曲(共四首)。

西方音乐家 归纳整合

西方音乐家 归纳整合

外国音乐家巴洛克时期●巴赫1685.3.21~1750.7.28,(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创作作品:声乐作品有:《圣诞清唱剧》、宗教康塔塔《上主是我们的坚固保障》;23首世俗康塔塔如《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五部受难乐中只有《马太受难乐》和《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6首经文歌。

器乐音乐有:管风琴音乐如《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改编创作了170多首管风琴的《众赞歌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或前奏曲与赋格曲组合在一起如《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古钢琴音乐有《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15首《二部创意曲》和15首《三部创意曲》;两册《平均律钢琴曲》(堪称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巴赫键盘音乐的伟大作品及音乐创作的巅峰)共48首,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和6首《帕蒂塔》、《戈德堡变奏曲》、《意大利协奏曲》;6首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两部复调艺术精品《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

(高音小号是巴赫时代独有的乐器,在巴赫死后基本上销声匿迹。

)●亨德尔1685~1759(德国),英籍德国作曲家——音乐之父、音乐神灵、神剧之父创作作品:40多部歌剧、23部清唱剧及大量康塔塔。

协奏曲、奏鸣曲、古钢琴曲、管弦乐曲。

管弦乐:《凯撒》、《罗德林达》、《阿尔西那》、《吕纳尔多》。

管弦乐组曲《焰火音乐》、《水上音乐》(英国完成的,其中的《号管舞曲》是三拍子舞曲)。

23部清唱剧:《参孙》取材与圣经的《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神话题材如《塞墨勒》、《赫丘利》;寓言题材如《时间和真理的胜利》;首创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以色列在埃及》、《扫罗》、《耶夫地》、《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广)等。

歌剧《阿尔米拉》。

古典主义时期●海顿1732-~1809(奥地利)艺术家、作曲家——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重要的创作领域为交响曲创作作品: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著名的有:《第45首交响曲(告别)》、《第92首交响曲(牛津)》、《第94首交响曲(惊愕)》、《第100首交响曲(军队)》、《第101首交响曲(时钟)》、《第104首交响曲(伦敦)》。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人物介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人物介绍

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热情而有感情的快板,a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 乐章的第一主题在a小调上,显得压抑、痛苦(片段1)。 第二主题 则在明亮的C大调上展开,光明,富有幻想色彩。这两个主题的发 展时而痛苦哀叹,时而浮想联翩;时而冥想苦想,时而慷慨激昂。 表现了坚韧的斗争精神。 第二乐章:这个乐章充满着极为甜美的感情,简直像一首浪漫 温和的协奏型牧歌。乐曲在开始时,弦乐与钢琴优美的对答,柔和 地展开主题。这种醉人的气氛,在以往的协奏曲中是找不到的(片 段2)。有人认为这里是在描写克拉拉动人的形象。乐章结束后不停 留地直接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钢琴辉煌地奏出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 的乐思,弦乐器以闪耀般的音阶性上升加了进来。主题舞蹈性旋律 棱角分明,有一种向一切鄙俗势力宣战的气势(片段3)。这一乐章 的结尾由钢琴奏出了绚烂的旋律,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形成高潮而华丽 地结束乐曲。
-----
请欣赏勃拉姆 斯经典作品---《摇篮曲》
罗伯特· 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世纪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 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罗伯特· 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 城书商的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 学习音乐。由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 1840年与当时有名的钢琴家克拉拉的结合,一直 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他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结婚 的一年间共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 1843年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患精神病 逝世。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生 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 《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 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 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 拉姆斯、瓦格纳等。1838年由于维也纳反动当局发现 了他介绍舒怕特的《C大调交响曲》,迫使他无法工 作,他遂于1839年回莱比锡。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 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这些乐曲 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最著名的歌曲集有 《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 等,之后还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 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

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

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巴赫J·S·BACH(1685——1750)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

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的埃森纳赫城的一个音乐世家。

大约从十六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

在这个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乐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最高。

巴赫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

他早年丧父后,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

幼年的巴赫对音乐兴趣浓厚,学起音乐来异常刻苦,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暂露锋芒。

他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以后又在吕奈堡的教学里担任歌手。

这个时期,他在吕奈堡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著名的音乐作品,大大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知识。

中学毕业后,巴赫开始了自己艰苦的音乐艺术生涯。

从1708年开始,他一直在魏玛、阿恩斯塔特和谬尔豪森的宫庭和教堂里担任乐师。

当时他的身份和地位都很低下,生活困窘,在这种状况下,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

巴赫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当时德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风貌与特点。

在这一点上,他和另一位巴洛克音乐大师亨德尔大相径庭。

亨德尔一直侨居国外,其作品风格受意大利等国音乐风格的影响较深,在创作上偏重于主调音乐,而巴赫的音乐是彻底的德国风格的音乐。

他是一位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

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

巴赫技巧高超,作品内容深刻。

他对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了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等。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体裁形式也十分多样,其中有风琴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长笛曲、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word版

西方音乐史全资料word版

西方音乐家简介一、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

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

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

欣赏作品: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小提琴曲《G弦上的咏叹调》二、韩德尔(Handel,GeorgFrideric1685—1759)德国作曲家。

出生于德国哈勒城。

他自二十七岁起定居英国,对英国的音乐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人亦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音乐家。

韩德尔在西欧音乐史中与巴赫占有相等的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影响极大。

欣赏作品:合唱曲《哈利路亚》小提琴曲《广板》三、约瑟夫·海顿(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派奠墓者之一。

他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1791、1794年他曾两度赴英,备受欢迎。

他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其中较著名的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

欣赏作品:室内乐《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交响乐《惊愕交响曲》四、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

西方古典乐史上.所有的音乐家

西方古典乐史上.所有的音乐家
肖斯塔科维奇 SHOSTAKOVICH(1906-0975)
人生真是难以预料、 有的人命长、有的人命短、在这些作曲家们、过着平凡的每一天的时候
他们哪里能知道、他们的生死、
而我们呢、 却能一目了然、
我个人认为,人这一辈子、不一定要出人头地了就代表你这生没白活、
但是只要你能用心感受音乐、快乐就会化为你的影子、时刻陪伴着你
马勒 MAHLER(1860-1911)
沃尔夫 WOLF(1860-1903)
德彪西 DEBUSSY(1862-1918)
马斯卡尼 MASCAGNI(1863-1945)
理查·施特劳斯 R.STRAUSS(1864-1949)
葛拉滋诺夫 GLASUNOV(1865-1936)
西贝柳斯 SIBELIUS(1865-1957)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重点就在、作曲的手法、多以复调为主、这点大家都知道
还有这个时期、作曲家们的思想、他们的音乐里、包含了大量的世俗情感、这点在巴赫身上表现的极为明显,所以他们的音乐、深得民众与贵族们的喜爱
古典时期作曲家 如下
维奥第 VIOTTI(1755-1824)
莫扎特 MOZART(1756-1791)
马尔蒂努 MARTINU(1890-1959)
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1891-1953)
奥乃格 HONEGGER(1892-1955)
亨德密斯 HINDEMITH(1895-1963)
奥尔夫 ORFF(1895-1982)
格什温 GERSHWIN(1898-1937)
柯普兰 COPLAND 抱歉、 他的出生日期、书中没有记载
魏欧当 VIEUXTEMPS(1820-1881)

西方音乐学家28页PPT

西方音乐学家28页PPT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 海顿(1732— 1809)奥地 利人。五岁时随堂兄弟 学小提琴、歌唱和拉丁 文。后入维也纳圣斯蒂 芬教堂唱诗班,同时勤 奋学习音乐,并自行作 曲。十六岁因倒嗓,被 唱诗班革职,无处栖身。 借友人一陋室授徒为生。 不久成为声乐教师波尔 波拉的助手。1795年任 摩尔辛伯爵的音乐领班。
• 1769—1771年在意大利师从马蒂尼,回国后任萨尔斯 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并从事创作。1777年再次演奏旅行。 回萨尔斯堡后,任宫廷及教堂管风琴师,后来同主教 意见不合1781年离职去维也纳,次年与韦伯小姐结婚。 在维也纳的最后十年,生活艰难,却相继写出大量优 秀作品,包括歌剧十九部,交响乐四十七部,钢琴协 奏曲二十七部,小提琴协奏曲五部,弦乐四重奏二十 二部,钢琴奏鸣曲二十九部,小提琴奏鸣曲三十七部 等。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西洋 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代表作:歌剧《后宫诱 逃》《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土尔其进行曲》 《小夜曲》(G大调弦乐四重奏)《朱庇特交响曲》 《巴黎交响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小提芬(1770~1827)德国 人。父亲是宫廷合唱队 歌手,母亲是宫廷厨师 之女。从小随父亲学音 乐, 后师从内夫。十一 岁就写出最早出版的三 首钢琴奏鸣曲 。1784年 任宫廷管风琴师 。1787 年到维也纳,拜访莫扎 特 , 倍 受 赞 赏 。 1792 年 定居维也纳,向海顿请 教 。 1795 年 以 钢 琴 家 身 分登台演出。
• 他虽与贵族来往,但坚持自食其力,拒绝寄人篱下。 1798年开始听力下降,演奏事业绝望,全部精力用于 作曲,两年后完全失聪。在此期间,相继创作出大量 卓越的音乐作品,如后期钢琴奏鸣曲与弦乐四重奏以 及《庄严弥撒》、《第九交响曲》等。他的手稿涂涂 改改,反复斟酌,把一个很一般的音乐材料发展成为 一首气势宏伟的音乐作品。他没有一首象莫扎特那样 的如泻之笔,但其作品雄伟深湛,集西方古典乐派之 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 人物,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世界著名古典音乐家

世界著名古典音乐家

四小天鹅
• 柴可夫斯基名曲《四小天 鹅舞曲》 是四幕舞剧《天 鹅湖》第二幕中的舞曲。
• 该曲是舞剧中最受人们欢 迎的舞曲之一,这首舞曲 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 利落,形象地描绘出了小 天鹅在湖畔戏嬉漫游的情 景,质朴动人的旋律还富 于田园般的诗意。
《船歌》June—Barcarolle
•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 。《船歌》是钢琴套曲《四季》的第六首。
• 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 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 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 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 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触技曲D小调与赋格曲
• 触技曲D小调与赋格曲是
G大调弦乐小夜曲
• 在莫扎特众多的作品中,我自己最喜爱的是这首G大调弦 乐小夜曲
• G大调弦乐小夜曲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五乐章因故失传, 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
• 在这里我们听到的是第一乐章
• 第一乐章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 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 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 《船歌》的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 如同微波荡漾,主题乐段色彩温和中略带忧郁,使人仿佛 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轻轻地向着远方飘荡。
• 俄罗斯著名诗人—阿.柯里佐夫在听过船歌后写到:“走 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 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
谢谢大家
4.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又译为柴科夫斯基)( 1840年5月7日—1893年 11月6日)

常见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

常见西方古典音乐家简介

舒 浪 伯漫 特主
义 音 乐 的 开 创 者 之 一
弗朗兹· 舒柏特 (Franz Schubert,1797-1828)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 八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811年创作第一 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十四岁作第一交响曲,十 七岁为歌德的诗篇《纺车旁的葛莱卿》、《野玫瑰》、《魔王》 等谱曲。十八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两部弥撒曲,五部歌剧及 一百四十多首歌曲。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 体裁形式来刻划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 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 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 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 三十一岁就夭折,但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 称,被称为“歌曲之王”。总共写下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 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其中最著名 的有:《未完成交响曲》、及《C大调交响曲》、《死与少女》 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 日的旅程》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钢琴五重奏(鳟鱼) 军队进行曲 《罗莎蒙德》序曲 音乐瞬间 小夜曲 圣母颂 魔王 野玫瑰 《冬之旅》之苦提树 美丽的磨坊姑娘 未完成交响曲 死与少女 冬日的旅程 罗莎蒙德 天鹅之歌
弗朗兹· 约瑟夫·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 期代表。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 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 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 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 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 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 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 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 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 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 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实,无论交响曲还是弦乐四重奏都不是 由他首创,不过,这两个尊称却并过誉,因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 这两种重要的器乐曲体裁才从草创进入了成熟阶段。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古典音乐作家列表1700至1719∙萨马丁尼(Sammartini, Giovanni Battista)1700或1701-1775 ∙格劳恩(Graun, Karl Heinrich)1704-1759∙塞夏斯(Seixas, Carlos)1704-1742∙马蒂尼(Martini, Giovanni Battista)1706-1784∙阿维森(Avison, Charles)1709-1770∙弗朗兹·本达(Benda, Franz)1709-1786∙ F.X.里赫特(Richter, Franz Xaver)1709-1789∙W.F.巴赫(Bach, Wilhelm Friedmann Bach)1710-1784∙佩尔戈莱西(Pergolesi, Giovanni Battista)1710-1736∙博伊斯(Boyce, William)1711-1779∙蒙东维尔(Mondonville, Jean-Joseph Cassanea de)1711-1772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1712-1786∙ C.P.E.巴赫(Bach, Carl Philipp Emanuel)1714-1788∙格鲁克(Gluck, Christoph Willibald)1714-1787∙瓦根塞尔(Wagenseil, Georg Christoph)1715-1777∙约翰·斯塔米茨(Stamitz, Johann)1717-1757∙利奥波德·莫扎特(Mozart, Leopold)1719-17871720至1739∙格奥尔格·安东·本达(Benda, Georg Anton)1722-1795∙阿贝尔(Abel, Carl Friedrich)1723-1787∙菲利多尔(Philidor, François-André Danican)1726-1795∙索勒(Soler, Antonio)1729-1783∙ F.X.杜舍克(Dušek, František Xaver)1731-1799∙布里克西(Brixi, František)1732-1771∙海顿(Haydn, Joseph)1732-1809∙J.C.F.巴赫(Bach,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1732-1795 ∙戈塞克(Gossec, François-Joseph)1734-1829∙J.C.巴赫(Bach, Johann Christian)1735-1782∙阿尔布雷希茨贝格(Albrechtsberger, Johann Georg)1736-1809 ∙米歇尔·海顿(Haydn, Michael)1737-1806∙米斯利维切克(Mysliveček, Josef)1737-1781∙赫歇尔(Herschel, William)1738-1822∙迪特斯多夫(Dittersdorf, Carl von)1739-1799∙万哈尔(Vanhal, Johann Baptist)1739-18131740至1759∙帕伊谢洛(Paisiello, Giovanni)1740-1816∙博凯里尼(Boccherini, Luigi)1743-1805∙卡尔·斯塔米茨(Stamitz, Carl)1745-1801∙科策卢(Kozeluch, Leopold)1747-1818∙奇马罗萨(Cimarosa, Domenico) 1749-1801∙罗塞蒂(Rosetti, Antonio)1750-1792∙安东·斯塔米茨(Stamitz, Anton)1750-1798∙萨列里(Salieri, Antonio)1750-1825∙博尔特尼扬斯基(Bortniansky, Dimtry)1751-1825∙克莱门蒂(Clementi, Muzio) 1752-1832∙马丁-索勒(Martín y Soler, Vicente)1754-1806∙克劳斯(Kraus, Joseph Martin)1756-1792∙莫扎特(Mozart, Wolfgang Amadeus)1756-1791∙帕维尔·弗拉尼茨基(Vranický, Pavel)1756-1808∙普莱耶尔(Pleyel, Ignaz)1757-1831∙克罗默尔(Krommer, Franz)1759-18311760至1779∙杜舍克(Dussek, Jan Ladislav)1760-1812∙凯鲁比尼(Cherubini, Luigi)1760-1842∙安东宁·弗拉尼茨基(Vranický, Antonín)1761-1820∙但齐(Danzi, Franz)1763-1826∙吉罗维茨(Gyrowetz, Adalbert)1763-1850∙莱巴(Ryba, Jakub Jan)1765-1815∙苏斯迈尔(Süßmayr, Franz Xaver)1766-1803∙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1770-1827∙雷哈(Reicha, Anton)1770-1836∙路易·斐迪南亲王(Prince Louis Ferdinand of Prussia)1772-1806 ∙托马谢克(Tomášek, Václav)1774-1850∙韦瑟(Weyse, Christoph Ernst Friedrich)1774-1842∙布瓦尔迪厄(Boieldieu, François-Adrien)1775-1834∙彭坦波(Bomtempo, João Domingos)1775-1842∙克鲁赛尔(Crusell, Bernhard Henrik)1775-1838∙胡梅尔(Hummel, Johann Nepomuk)1778-1837∙索尔(Sor, Fernando)1778-18391780至1799∙迪亚贝利(Diabelli, Anton)1781-1858∙奥柏(Auber, Daniel)1782-1871∙菲尔德(Field, John)1782-1837∙帕格尼尼(Paganini, Niccolò)1782-1840∙翁斯洛(Onslow, George)1784-1853∙里斯(Ries, Ferdinand)1784-1838∙施波尔(Spohr, Louis)1784-1859∙卡尔克布雷纳(Kalkbrenner, Friedrich)1785-1849∙库劳(Kuhlau, Friedrich)1786-1832∙韦伯(Weber, Carl Maria von)1786-1826∙阿里亚加(Arriaga, Juan Crisóstomo)1786-1806∙车尔尼(Czerny, Carl)1791-1857∙埃罗尔德(Hérold, Ferdinand)1791-1833∙梅耶贝尔(Meyerbeer, Giacomo)1791-1864∙沃日谢克(Voříšek, Jan Václav )1791-1825∙ F.X.W.莫扎特(Mozart, Franz Xaver Wolfgang)1791-1844 ∙罗西尼(Rossini, Gioachino)1792-1868∙莫谢莱斯(Moscheles, Ignaz)1794-1870∙马施纳(Marschner, Heinrich)1795-1861∙贝瓦尔德(Berwald, Franz)1796-1868∙勒韦(Loewe, Carl)1796-1869∙多尼采蒂(Donizetti, Gaetano)1797-1848∙舒伯特(Schubert, Franz)1797-1828∙阿莱维(Halévy, Jacques Fromental)1799-18621800至1809∙贝利尼(Bellini, Vincenzo)1801-1835∙卡利沃达(Kalivoda, Jan)1801-1866∙兰纳(Lanner, Joseph)1801-1843∙洛尔青(Lortzing, Albert)1801-1851∙夏尔·德·贝里奥(Beriot, Charles de)1802-1870∙亚当(Adam, Adolphe)1803-1856∙白辽士(Berlioz, Hector)1803-1869∙拜厄(Beyer, Ferdinand)1803-1863∙格林卡(Glinka, Mikhail)1804-1857∙老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 Johann I)1804-1849∙J.P.E.哈特曼(Hartmann, Johan Peter Emilius)1805-1900 ∙范妮·门德尔松(Mendelssohn, Fanny)1805-1847∙阿里亚加(Arriaga, Juan Crisóstomo)1806-1826∙弗里德里希·布尔格缪勒(Burgmüller, Friedrich)1806-1874 ∙巴尔夫(Balfe, Michael William)1808-1870∙孟德尔颂(Mendelssohn-Bartholdy, Felix)1809-1847 1810至1819∙诺伯特·布尔格缪勒(Burgmüller, Norbert)1810-1836 ∙肖邦(Chopin, Frédéric)1810-1849∙艾凯尔(Erkel, Ferenc)1810-1893∙尼古拉(Nicolai, Otto)1810-1849∙舒曼(Schumann, Robert)1810-1856∙希勒(Hiller, Ferdinand)1811-1885∙李斯特(Liszt, Franz)1811-1886∙托马(Thomas, Ambroise)1811-1896∙弗洛托(Flotow, Friedrich von)1812-1883∙塔尔贝格(Thalberg, Sigismond)1812-1871∙阿尔康(Alkan, Charles-Valentin)1813-1888∙达尔戈梅日斯基(Dargomyzhsky, Alexander)1813-1869 ∙弗赖(Fry, William Henry)1813-1864∙海勒(Heller, Stephen)1813-1888∙威尔第(Verdi, Giuseppe)1813-1901∙瓦格纳(Wagner, Richard)1813-1883∙恩斯特(Ernst, Heinrich Wilheim)1814-1865∙亨泽尔特(Henselt, Adolf von)1814-1889∙福尔克曼(Volkmann, Robert)1815-1883∙马蒙泰尔(Marmontel, Antoine François)1816-1898 ∙加德(Gade, Niels)1817-1890∙古诺(Gounod, Charles)1818-1893∙哈农(Hanon, Charles-Louis)1819-1900∙莫纽什科(Moniuszko, Stanisław)1819-1872∙奥芬巴赫(Offenbach, Jacques)1819-1880∙克拉拉·舒曼(Schumann, Clara)1819-1896∙苏佩(Suppè, Franz von)1819-18951820至1829∙维厄当(Vieuxtemps, Henri)1820-1881∙博泰西尼(Bottesini, Giovanni)1821-1889∙弗兰克(Franck, César)1822-1890∙拉夫(Raff, Joachim)1822-1882∙拉罗(Lalo, Édouard)1823-1892∙布鲁克纳(Bruckner, Anton)1824-1896∙科内利乌斯(Cornelius, Peter)1824-1874∙赖内克(Reinecke, Carl)1824-1910∙(Smetana, Bedřich)1824-1884∙小约翰·施特劳斯(Strauss, Johann II)1825-1899∙明库斯(Minkus, Ludwig)1826-1917∙约瑟夫·施特劳斯(Strauss, Josef)1827-1870∙巴吉尔(Bargiel, Woldemar)1828-1897∙戈特沙尔克(Gottschalk, Louis Moreau)1829-1869∙安东·鲁宾斯坦(Rubinstein, Anton)1829-1894 1830至1839∙戈德马克(Goldmark, Karl)1830-1915∙莱谢蒂茨基(Leschetizky, Theodor)1830-1915∙雅达松(Jadassohn, Salomon)1831-1901∙约阿希姆(Joachim, József )1831-1907∙扎伊茨(Zajc, Ivan)1832-1914∙鲍罗丁(Borodin, Alexander)1833-1887∙勃拉姆斯(Brahms, Johannes)1833-1897∙伯努瓦(Benoit, Peter)1834-1901∙居伊(Cui, César)1835-1918∙德莱塞克(Draeseke, Felix)1835-1913∙尼古拉·鲁宾斯坦(Rubinstein, Nikolai)1835-1881∙圣-桑(Saint-Saèns, Camille)1835-1921∙爱德华·施特劳斯(Strauss, Eduard)1835-1916∙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Wieniawski, Henryk)1835-1880 ∙德利布(Délibes, Léo)1836-1891∙巴拉基列夫(Balakirev, Mily)1837-1910∙提奥多·杜布瓦(Dubois, Théodore)1837-1924∙亚历山大·吉尔芒(Guilmant, Alexandre)1837-1911∙比才(Bizet, Georges)1838-1875∙布鲁赫(Bruch, Max)1838-1920∙达维多夫(Davidov, Karl)1838-1889∙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 Modest)1839-1881∙佩因(Paine, John Knowles)1839-1906∙赖因贝格尔(Rheinberger, Joseph)1839-19011840至1849∙格茨(Goetz, Hermann)1840-1876∙斯文森(Svendsen, Johan)1840-1911∙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Pyotr Ilyich)1840-1893∙夏布里埃(Chabrier, Emmanuel)1841-1894∙德沃夏克(Dvořák, Antonín)1841-1904∙佩德雷尔(Pedrell, Felip)1841-1922∙(Sgambati, Giovanni)1841-1914∙博伊托(Boito, Arrigo)1842-1918∙马斯内(Massenet, Jules)1842-1912∙萨利文(Sullivan, Arthur)1842-1900∙格里格(Grieg, Edvard)1843-1907∙哈梅里克(Hamerik, Asger)1843-1923∙赫尔佐根伯格(Herzogenberg, Heinrich von)1843-1900∙波佩尔(Popper, David)1843-191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Rimsky-Korsakov, Nikolai)1844-1908 ∙萨拉萨蒂(Sarasate, Pablo de)1844-1908∙维多尔(Widor, Charles-Marie)1844-1937∙福莱(Fauré, Gabriel)1845-1924∙诺斯科夫斯基(Noskowski, Zygmunt)1846-1909∙巴克-格伦达尔(Backer-Grøndahl, Agathe)1847-1907∙罗伯特·富克斯(Fuchs, Robert)1847-1927∙迪帕克(Duparc, Henri)1848-1933∙帕里(Parry, Hubert)1848-1918∙戈达(Godard, Benjamin)1849-18951850至1859∙菲比赫(Fibich, Zdeněk)1850-1900∙沙尔文卡(Scharwenka, Xaver)1850-1924∙丹第(D'Indy, Vincent)1851-1931∙汉斯·胡伯(Huber, Hans)1852-1921∙塔雷加(Tárrega, Francisco)1852-1909∙斯坦福(Stanford, Charles Villiers)1852-1924∙富特(Foote, Arthur)1853-1937∙梅萨热(Messager, André)1853-1929∙查德威克(Chadwick, George)1854-1931∙洪佩尔丁克(Humperdinck, Engelbert)1854-1921∙雅纳切克(Janáček, Leoš)1854-1928∙莫什科夫斯基(Moszkowski, Moritz)1854-1925∙苏萨(Sousa, John Philip)1854-1932∙肖松(Chausson, Ernest)1855-1899∙里亚多夫(Lyadov, Anatoly)1855-1914∙隆特根(Röntgen, Julius)1855-1932∙卡亚努斯(Kajanus, Robert)1856-1933∙马尔图齐(Martucci, Giuseppi)1856-1909∙(Sinding, Christian)1856-1941∙塔涅耶夫(Taneyev, Sergei)1856-1915∙夏米娜德(Chaminade, Cécile)1857-1944∙埃尔加(Elgar, Edward)1857-1934∙莱翁卡瓦洛(Leoncavallo, Ruggiero)1857-1919∙普契尼(Puccini, Giacomo)1858-1924∙罗特(Rott, Hans)1858-1884∙伊萨伊(Ysaÿe, Eugène)1858-1931∙费尔斯特(Foerster, Josef Bohuslav)1859-1951∙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Ippolitov-Ivanov, Mikhail)1859-1935 ∙克伦格尔(Klengel, Julius)1859-1933∙利亚普诺夫(Lyapunov, Sergei)1859-19241860至1869∙阿尔贝尼兹(Albeniz, Isaac)1860-1909∙古斯塔夫·夏庞蒂埃(Charpentier, Gustave)1860-1956∙麦克道威尔(Macdowell, Edward)1860-1908∙马勒(Mahler, Gustav)1860-1911∙帕德雷夫斯基(Paderewski, Ignacy Jan)1860-1941∙雷兹尼切克(Reznicek, Emil von)1860-1945∙沃尔夫(Wolf, Hugo)1860-1903∙阿连斯基(Arensky, Anton)1861-1906∙卡托瓦(Catoire, Georgy)1861-1926∙图伊勒(Thuille, Ludwig)1861-1907∙波尔曼(Boèllmann, Léon)1862-1897∙德彪西(Debussy, Claude)1862-1911∙戴留斯(Delius, Frederick)1862-1934∙埃马努埃尔(Emmanuel, Maurice)1862-1938∙迪彭布罗克(Diepenbrock, Alphons)1862-1921∙赫里夫(Greef, Arthur de)1862-1940∙阿尔伯托·威廉斯(Williams, Alberto)1862-1952∙马斯卡尼(Mascagni, Pietro)1863-1945∙帕克(Horatio, Parker)1863-1919∙皮尔纳(Pierné, Gabriel)1863-1937∙魏因加特纳(Weingartner, Felix)1863-1942∙达尔伯特(d'Albert, Eugen)1864-1932∙路易斯·格拉斯(Glass, Louis)1864-1936∙格列恰尼诺夫(Gretchaninov, Alexander)1864-1956∙哈尔沃森(Halvorsen, Johan)1864-1935∙罗帕茨(Ropartz, Guy)1864-1955∙理查·施特劳斯(Strauss, Richard)1864-1949∙杜卡斯(Dukas, Paul)1865-1935∙格拉祖诺夫(Glazunov, Alexander)1865-1936∙马尼亚尔(Magnard, Albéric)1865-1914∙尼尔森(Nielsen, Carl)1865-1931∙西贝柳斯(Sibelius, Jean)1865-1957∙布索尼(Busoni, Ferruccio)1866-1924∙卡林尼科夫(Kalinnikov, Vasily)1866-1901∙萨蒂(Satie, Erik)1866-1925∙比奇夫人(Beach, Amy)1867-1944∙焦尔达诺(Giordano, Umberto)1867-1948∙格拉纳多斯(Granados, Enrique)1867-1916∙凯什兰(Koechlin, Charles)1867-1950∙彼得森-伯格(Peterson-Berger, Wilhelm)1867-1942 ∙班托克(Bantock, Granville)1868-1946∙奥斯卡·梅利康托(Merikanto, Oskar)1868-1924∙罗萨斯(Rosas, Juventino)1868-1894∙席林斯(Schillings, Max von)1868-1933∙维阿纳·达·莫塔(Vianna da Motta, José)1868-1948 ∙阿尔弗雷德·希尔(Hill, Alfred)1869-1960∙普菲茨纳(Pfitzner, Hans)1869-1949∙鲁塞尔(Roussel, Albert)1869-1937∙齐格弗里德·瓦格纳(Wagner, Siegfried)1869-1930 1870至1879∙戈多夫斯基(Godowsky, Leopold)1870-1938∙莱哈尔(Lehár, Franz)1870-1948∙勒克(Lekeu, Guillaume)1870-1894∙诺瓦克(Novák, Vítězslav)1870-1949∙施米特(Schmitt, Florent)1870-1958∙奥斯卡·施特劳斯(Straus, Oscar)1870-1954∙图内米尔(Tournemire, Charles)1870-1939∙维尔纳(Vierne, Louis)1870-1937∙策姆林斯基(Zemlinsky, Alexander von)1871-1942∙阿尔芬(Alfvén, Hugo)1872-1960∙斯克里亚宾(Scriabin, Alexander)1872-1915∙塞弗拉克(Séverac, Déodat de)1872-1921∙斯丹哈默(Stenhammar, Wilhelm)1872-1927∙瓦西连科(Vasilenko, Sergei)1872-1956∙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 Ralph)1872-1958∙戎冈(Jongen, Joseph)1873-1953∙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ff, Sergei)1873-1943∙雷格(Reger, Max)1873-1916∙尼古拉·切列普宁(Tcherepnin, Nikolai)1873-1945 ∙哈恩(Hahn, Reynaldo)1874-1947∙霍尔斯特(Holst, Gustav)1874-1934∙艾夫斯(Ives, Charles)1874-1951∙施密特(Schmidt, Franz)1874-1939∙勋伯格(Schönberg, Arnold)1874-1951∙苏克(Suk, Josef)1874-1935∙格里埃尔(Gliére, Reinhold)1875-1954∙凯特尔比(Ketèlbey, Albert)1875-1959∙克莱斯勒(Kreisler, Fritz)1875-1962∙梅拉尔丁(Melartin, Erkki)1875-1937∙拉威尔(Ravel, Maurice)1875-1937∙魏茨(Wetz, Richard)1875-1935∙卡萨尔斯(Casals, Pablo)1876-1973∙法雅(Falla, Manuel de)1876-1946∙卡洛维茨(Karłowicz, Mieczysław)1876-1909∙拉格尔斯(Ruggles, Carl)1876-1971∙沃尔夫-费拉里(Wolf-Ferrari, Ermanno)1876-1948 ∙波特凯维茨(Bortkiewicz, Sergei)1877-1952∙多赫南伊(Dohnanyi, Ernő)1877-1960∙卡格-埃勒特(Karg-Elert, Sigfrid)1877-1933∙卡普莱(Caplet, André)1878-1925∙帕姆格伦(Palmgren, Selim)1878-1951∙施雷克尔(Schreker, Franz)1878-1934∙布里奇(Bridge, Frank)1879-1941∙康特卢布(Canteloube, Joseph)1879-1957∙克哈斯(Cras, Jean)1879-1932∙哈蒂(Harty, Hamilton)1879-1941∙艾尔兰(John, Ireland)1879-1962∙雷斯庇基(Respighi, Ottorino)1879-19361880至1889∙布洛赫(Bloch, Ernest)1880-1959∙福尔兹(Foulds, John)1880-1939∙梅特纳(Medtner, Nicolai)1880-1951∙皮泽蒂(Pizzetti, Ildebrando)1880-1968∙巴托克(Bartók, Béla)1881-1945∙埃内斯库(Enescu, George)1881-1955∙米亚斯科夫斯基(Myaskovsky, Nicolai)1881-1950 ∙罗斯拉维茨(Roslavets, Nicolai)1881-1944∙格兰杰(Grainger, Percy)1882-1961∙豪尔(Hauer, Josef Matthias)1882-1959∙柯达伊(Kodály, Zoltán)1882-1967∙马利皮耶罗(Malipiero, Gian Francesco)1882-1971∙约瑟夫·马克思(Marx, Joseph)1882-1964∙庞塞(Ponce, Manuel)1882-1948∙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 Igor)1882-1971∙席曼诺夫斯基(Szymanowski, Karol)1882-1937 ∙图里纳(Turina, Joaquín)1882-1949∙巴克斯(Bax, Arnold)1883-1953∙卡塞拉(Casella, Alfredo)1883-1947∙卡洛米里斯(Kalomiris, Manolis)1883-1962∙瓦雷兹(Varèse, Edgar)1883-1965∙韦伯恩(Webern, Anton)1883-1945∙阿萨菲耶夫(Asafyev, Boris)1884-1949∙鲍文(Bowen, York)1884-1961∙格里费斯(Griffes, Charles)1884-1920∙巴里奥斯(Barrios, Agustín)1885-1944∙贝尔格(Berg, Alban)1885-1935∙迪普雷(Dupré, Marcel)1886-1971∙富特文格勒(Furtwängler, Wiilhelm)1886-1954 ∙舍克(Schoeck, Othmar)1886-1957∙山田耕筰(Yamada, Kósçak)1886-1965∙阿特伯格(Atterberg, Kurt)1887-1974∙娜迪亚·布朗热(Boulanger, Nadia)1887-1979 ∙马代托亚(Madetoja, Leevi)1887-1947∙托赫(Toch, Ernst)1887-1964∙瓦伦(Valen, Fartein)1887-1952∙维拉-罗伯斯(Villa-Lobos, Heitor)1887-1959 ∙迪雷(Durey, Louis)1888-19791890至1899∙伊贝尔(Ibert, Jacques)1890-1962∙马丁(Martin, Frank)1890-1974∙马尔蒂努(Martinů, Bohuslav)1890-1959∙布利斯(Bliss, Arthur)1891-1975∙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 Sergei)1891-1953∙奥涅格(Honegger, Arthur)1892-1955∙米约(Milhaud, Darius)1892-1974∙塔耶芙尔(Tailleferre, Germaine)1892-1983∙阿布西尔(Absil, Jean)1893-1974∙阿瑟·本杰明(Benjamin, Arthur)1893-1960∙莉莉·布朗热(Boulanger, Nadia)1893-1918∙哈巴(Hába, Alois)1893-1973∙兰戛尔(Langgaard, Rued)1893-1952∙阿尔·梅利康托(Merikanto, Aarre)1893-1958∙蒙波(Mompou, Federico)1893-1987∙皮佩尔(Pijper, Willem)1894-1947∙辟斯顿(Piston, Walter)1894-1976∙舒尔霍夫(Schulhoff, Erwin)1894-1942∙沃洛克(Warlock, Peter)1894-1930∙卡斯泰尔诺沃-泰代斯科(Castelnuovo-Tedesco, Mario)1895-1968 ∙戈托瓦茨(Gotovac, Jakov)1895-1982∙欣德米特(Hindemith, Paul)1895-1963∙莱库纳(Lecuona, Ernesto)1895-1963∙利亚托申斯基(Lyatoshynsky, Borys)1895-1968∙奥尔夫(Orff, Carl)1895-1982∙格哈德(Gerhard, Robert)1896-1970∙汉森(Hanson, Howard)1896-1982∙塞欣斯(Sessions, Roger)1896-1985∙汤姆森(Thomson, Virgil)1896-1989∙魏因贝格尔(Weinberger, Jaromír)1896-1967∙考埃尔(Cowell, Henry)1897-1965∙科恩戈尔德(Korngold, Enrich)1897-1957∙米戈农(Mignone, Francisco)1897-1986∙萨弗鲁德(Sæverud, Ha rald)1897-1992∙汤斯曼(Tansman, Alexandre)1897-1986∙艾斯勒(Eisler, Hanns)1898-1962∙格什温(Gershwin, George)1898-1937∙哈里斯(Harris, Roy)1898-1979∙乌尔曼(Ullmann, Viktor)1898-1944∙奥里克(Auric, Georges)1899-1983∙查维斯(Chávez, Carlos)1899-1978∙哈斯(Haas, Pavel)1899-1944∙莱夫斯(Leifs, Jón)1899-1968∙普朗克(Poulenc, Francis)1899-1963∙雷维尔塔斯(Revueltas, Silvestre)1899-1940∙齐尔品(Tcherepnin, Alexander)1899-1977∙弗拉季格罗夫(Vladigerov, Pancho)1899-1978。

世界音乐名家简介

世界音乐名家简介

音乐当使人类精神爆发出火花●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57岁,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乐圣”●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

●父亲——宫廷唱诗班男高音歌手母亲——宫廷大厨师的女儿●《献给爱丽丝》1812年4月爱丽丝特里赛·封·玛尔法蒂●1800—1812年是第二个阶段(丰产、苦难)●《田园》、《命运》、《英雄》《菲岱里奥》(唯一的一部歌剧)失聪孤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1817年,伦敦爱乐协会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卡特纳托剧院(Kärtnerthor-Theater)首演,由米雪埃·翁劳夫(Michael Umlauf)指挥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法国歌剧创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父亲—声乐教师,母亲—出身于音乐世家。

9岁学钢琴,同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后又随古诺学习。

年轻的比才音乐兴趣广泛,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惊比才25岁完成歌剧《采珠人》“你的歌声还响在我耳畔。

如同在梦境中聆听你温柔的歌声,这歌声我仿佛还能听见。

”比才37岁时,歌剧《卡门》是他的创作顶峰。

歌剧《卡门》是当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卡门》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观众反应十分冷淡。

首演的失败使比才痛苦异常,情绪消沉。

三个月后比才心脏病猝发而死,当时还不满三十七岁。

比才死后四个月,也就是1875年10月23日,这部歌剧又在维也纳公演,获得极大成功。

比才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对法国和欧洲的歌剧创作产生过关键性的影响。

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是他创作道路上起决定作用的作品,歌剧《卡门》则标志着比才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西方古典音乐大师简介

西方古典音乐大师简介

2008-05-15 22:34——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小约翰·施特劳斯,老施特劳斯之子,奥地利小提琴家、指挥家、圆舞曲及维也纳轻音乐的作曲家。

其创作以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称为“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施特劳斯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传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他的父亲。

他作有五百余首作品,主要是生活舞蹈性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进行曲及一些轻歌剧等。

他的创作核心是圆舞曲,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它表现手法为依据,旋律酣畅,节奏自由,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

他还将源于德国南部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体裁,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约翰·施特劳斯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

他的圆舞曲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

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美酒、爱情和歌曲》、《皇帝圆舞曲》等,其中《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此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

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瓦格纳W AGNER理查德·瓦格纳是十九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同时又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歌剧改革家。

他一生所作的大量艺术探索与实践,给后代作曲家带来了不可泯灭的影响。

瓦格纳于1813年5月22日出生在德国莱比锡的一个小官吏家庭。

他出生后才五个月,父亲便去世了。

瓦格纳的继父是一位戏剧家、演员和业余画家,他对瓦格纳很关心,培养了他对绘画和戏剧艺术的爱好,这使瓦格纳从小就具备了良好的艺术修养,也是他后来创作歌剧时能自写剧本和歌词的原因之一。

著名古典音乐家简介

著名古典音乐家简介

古典音乐家简介1.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

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代表作有交响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幻想》、《致爱丽丝》,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等。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在世界交响音乐界,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当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有个好老师——海顿。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人类的情感。

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我对贝多芬的欣赏和敬佩是来自他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

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

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

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

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

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49位古典音乐家介绍

49位古典音乐家介绍

古典音乐花园(一):约翰·萨巴斯坦·巴赫巴赫家族人数众多,但非常团结,他们每年都会举行宗教节庆,大家互通信息,齐聚一堂演奏音乐,有新作品的也趁机大显身手。

他们最後以演唱「杂曲」,圆满结束聚会。

所谓杂曲(Quodlibert),就是把各式各样的曲调串连起来,一次演奏的音乐。

巴赫幼时情形,史料记载不多。

他是由父亲教小提琴和中提琴启蒙的。

在巴赫家族,小孩有音乐才华并不足为奇,因为几乎每个巴赫都有此奇才。

巴赫十岁的时候,父母先後去世,往後由大哥抚养,并随他学古钢琴。

十五岁时,巴赫就读於吕内堡的米亥尔学校,校方给了他一份很优渥的奖学金,鼓励他向学。

在此,巴赫又随著校内的优秀音乐家,学习各种技艺,接著又去汉堡和吕北克等音乐水准颇高的城市继续深造。

赴吕北克之前,巴赫担任亚伦市的风琴师。

因朝夕与风琴(Organ)相处,便倾其心力研究风琴,也因此,风琴曲成了他创作重心。

在他的许多风琴曲之中,以「前奏曲与赋格曲」(Preludes and Fugues)最为突出,他可以很完美的结合「前奏曲与赋格曲」,达到非凡的效果。

到了吕北克,巴赫一待就是四个月,使得亚伦市的官员大为不满;再加上他的风琴演奏,被视为有扰乱信仰之嫌疑;又加上他擅自在教堂的合唱团里,安插他的表妹玛丽亚,最後弄得满城风雨。

因此,巴赫只好卷起铺盖,离开亚伦市。

巴赫後来与玛丽亚结婚,迁居威玛,担任当地宫廷风琴师兼宫廷乐家,在此他写出了最好的风琴曲。

为了应付宫廷的音乐会,他又写了许多室内乐。

他的一些小提琴独奏曲,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不论技巧或内涵,都十分深奥。

由於深得威玛的艾伦斯特大公欣赏,巴赫在此地过得十分愉快,一待就是九年。

这时的巴赫,交际也逐渐广阔了,与声名□赫的泰利曼结成莫逆之交,巴赫的次子也认了泰利曼为义父。

他又与堂兄华尔特交游,获益良多,从他那里接触了义大利的音乐,因而他的作品取材自义大利作曲家的不少,如C小调赋格曲(BWV574),D小调歌曲(BWV58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