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材分析第四章内容的编写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让学生了解STSE关系,深化对科学的认识,关心科学技术进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上的资源与环境。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在不断上升。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的索取必然将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通过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本节是第四章的一条总脉,为下面“能源及其利用”、“低碳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几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内容在知识与技能上的要求不高。

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能够对材料进行客观分析,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读图、阅读、思考与讨论,收集相关素材等。

但是由于受年龄限制,他们看待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发展观,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知道人口增长快慢受环境条件的影响;(2)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3)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

(4)知道目前人类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

知道处理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

2.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能将所获得的信息加以表达和整理;(2)关注社会热点,应用身边的事例讨论分析认识人类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的分析讨论,对学生渗透辨证思想教育;(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因忽视环境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环境制约的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原因;
-环境问题的分类、表现及危害;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实施途径;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搜集、整理和分析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
-运用图表、数据等展示环境问题的现状及趋势;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设定明确的合作任务,如调查、实验、研究报告等,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小组克服困难,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4.组织小组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合作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环境问题的典型现象,如沙尘暴、雾霾、垃圾围城等,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提问:“大家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感受?”“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环境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方法方面:培养学生以下方法:
-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评价;
-掌握基本的环保技术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合理质疑;
-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以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说课稿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说课稿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篇说课笔者将对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该单元共包括四个章节,分别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和《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 教材内容概述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探讨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研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2.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 掌握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 - 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 研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节通过介绍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步骤: -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召唤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意义。

- 概念解释:解释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概念,并展示二者之间的联系。

- 学习内容解析:详细介绍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列举实例进行说明。

- 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会保护自然环境的方式。

- 总结归纳: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

2. 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本节主要通过介绍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能源的图片或示意图,引发学生关于能源的思考。

- 学习内容解析:介绍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列举实例进行说明。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PPT课件(初中科学)25张)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PPT课件(初中科学)25张)
4.1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课堂引入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报 告,全球人口在2011年 10月 31日已到达70亿。如何面对 人口增长给全球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资源、环境的保护带来 的负担,将是人类面临的一大 挑战。 内容讲授一、人口的增长
1930年后,世界 人口进入增长时期, 1950~2000是增 长快速时期。
内容讲授
人口持续增加,占用的土 地增加,而可耕地面积减 少,必然导致人均食粮作 物面积减少。由于人为因 素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水 土流失、土壤变质等降低 了土地的生产力、更加剧 了土地资源的压力。
内容讲授
人类燃烧煤和石油来获取 能量,增加了大气层中的 CO2、NO2、SO2 等含量。 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层的 污染物高达10 亿吨。
生产力水平 人口激增、生产发展到达较高的水平
对环境影响
过度开采资源,排放“三废”造成生态破坏 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
内容讲授
近百年来,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核污染、垃圾污染、 酸雨等重大污染事件不断产生。
内容讲授
臭氧空泛、温室效应正在扩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持续加剧,影响人类生活。
内容讲授
各个国家的人口增长 速度差异很大。发达 国家基本稳定,发展 中国家,人口数量急 剧增长。
内容讲授
1、人口的增长
近百年来,世界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如果人口 仍按照现在这样的速度继续增长,那么,到2050 年世界人口将超过100亿。
内容讲授
2、人类生存所需资源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水和食物。 ——生存的基本条件。
4.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任何破坏的是( A )
①定期捕鱼 ②排放污水 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 ⑤养花种草 ⑥喷药灭虫

九年级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九年级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不锈钢法兰
就嫁否出去呗,横竖哥哥您养我."新月娥也习惯咯新文礼の挖苦."对啦,哥,刚刚进门见您闷闷否乐,甚么事情啊?"新文礼无法叹息壹声,说到:"还否是谁人少别更事の钱塘王,起兵壹万多,要来攻打我蒹葭关."新月娥壹听是钱塘王の名 号,忍否住捂住嘴巴笑咯起来."您笑什么?"新文礼有些否解."哥,我想否到我那个天否怕地否怕の哥哥,居然会怕那壹个小屁孩,算咯算咯,让妹妹替您走壹遭,消壹消他の锐气/"新月娥主动请缨出战.新文礼左右衡量壹番,回到:"mm,那 您壹定小心,否敌就跑.您去抢咯他们の粮草,让他们孤立无缘,让哥哥亲自下城好好会会那钱塘王.""好,末将领命/"新月娥学着将军の语气再起壹声..尪军浩浩荡荡开航南阳,壹路亮起"尪"字旗号,有如风中飘展の壹团团柔絮,壹路南上 行至襄州城下.东舌站在高处,望着那蜿蜒盘曲の谷道,狭小而修长,士兵只能叁个叁个并排而过,行军缓慢,可谓天险也."报/殿下,襄州城下新文礼曾经主动出城寻衅."壹个士兵急匆匆夙昔路赶回来,报告军情给长辽.长辽捋咯捋须发,抛 下壹道令箭."传我将领,叁军加速速度,命雄阔江后路小心赶路,命伍雨召率马队五百,步兵五百,先试试那新文礼の能耐/"前线运输周边,雄阔江带着八百运输兵,押送着备战用の叁万石粮草,壹路上平稳进军,并未有甚么状况,便抓紧咯 鉴戒."呔/前路の尪军停步,留下粮草,放您们壹条活路,速速离去/"正在雄阔江捏紧小心之时,两旁草丛中突然冒出壹支四五百人の轻马队,为首壹人身着白袍粉甲,手中壹把绣绒大刀.雄阔江原以为来咯那壹路の强寇伏莽,仔细壹看,却 是壹个男扮女装の须眉,哑然失笑到:"小娘子,好好の放着家里の针绣活否干,学个大老爷们来战场上,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课件28张)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课件28张)
1.202X年,我国人口超过___1_4___亿。
2.人类生活在相应的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为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提供了__各__种__资__源____,同时也接纳并转化人 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__各__种__废__弃__物__。人们通 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_影__响__和__改__变___着环境,与此 同时,环境也总是将这些影响和变化___反__作__用__于___人类。
情境导入
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 洒落的70亿小纸带,象征着献 给全球70亿人的祝福。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报告,全球人口在2011年10 月 31 日已到达70 亿。如何面对人口增长给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资源、环境的保护带来的负担,将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延伸阅读
八大公害事件
八大公害事件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较大的轰 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 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造成数千人中毒,60多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 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的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 线照射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睛红肿、咽炎、呼吸道疾病恶化乃至 思维紊乱,肺水肿,导致约400人死亡。
5.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1953--1961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人们食用了 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贝类及其他水生物,造成近万 人得中枢神经疾病,1 000多人死亡。
延伸阅读
八大公害事件
6.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1955年以来产生在日本四日市等几十个城市,石油 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剧增,尤其是 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患者500多人,死亡36人。

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教案(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

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教案(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一)一.学业考要求1.能从图表中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

2.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看懂图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难点: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三.自主学习1.目前,地球上的人口已超过______亿。

2.人类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______和______着环境。

与此同时,环境也总是将这些影响和变化反作用与人类。

3.远古时期,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影响往往只是________的。

农业社会时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造成________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口数量迅速______。

致使资源过度开采,工业“三废”的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________的问题。

4.收集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谈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交流1.读课本图表(图4-1)结合你收集的信息,你知道了些什么?2.交流自主学习1、2题再结合课本(图4-2)展开讨论,并谈谈你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认识。

3.交流自主学习3,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

4.谈一谈:地球能养活多少人?5.评价交流:(1)我的收获:(2)我的疑问:五.轻松过关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B.污水经处理后排放C.为了牟取暴利,可随意捕杀、贩卖野生动物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石油、煤)2.从世界范围来看,与人口过度增长无直接关系的社会问题是 ( )A .能源短乏B .吸毒贩毒C 、环境污染D .资源短缺3.在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中,对人类而言,最紧迫的中心问题是 ( )A .如何获得更多的粮食B .如何获得更多的能源C .如何保护好耕地D .如何控制过快增长的人口4.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采取“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两项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A .发展畜牧业B .开展生态旅游C .增加木材产量D .改善生态环境5.当你发现有人捕杀青蛙、偷猎鸟类,或者知道有人盗伐林木,你觉得最好是 ( )A .去和他们辩论,不让他们这样做B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C .将这些人抓住,扭送公安机关D .告诉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他们6.下图是世界人口发展表,分析下表你可以得出 世界人口发展什么结论?我国针对人口的迅速发展.制定了什么政策?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7.“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战胜垃圾得首先战胜自己!”请结合下列图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导学案一、导言本节课将盘绕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进修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实施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二、知识储备1.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原则;3. 了解举世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进修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重要性;3. 掌握环境珍爱的基本知识;4. 提高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原则;3. 环境珍爱的基本知识;4. 举世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及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式;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了解身边环境问题。

六、教学过程1. 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2. 分组讨论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及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式;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身边环境问题;4. 总结讨论,强调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七、作业要求1. 撰写一篇关于环境珍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2. 收集相关新闻报道或资料,了解最新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八、评判方式1. 参与讨论和实地考察的表现;2. 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质量。

九、拓展延伸1. 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实践环保理念;2.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环保知识;3. 关注环保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十、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环保认识和责任感,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力量。

希望学生能够从教室中汲取知识,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教案 (2)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教案 (2)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2.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要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要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图片引入: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2我们美丽的家园.思考: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界条件。

)2、人类遇到的问题? 人口问题(播放动画)一、人类与环境1、世界人口的增长:思考:你从上图中获得哪些有用的信息?想象:如此下去再过50年、100年,人口的数量将达多少?年代1830 1930 1960 1974 1987 1999人口(亿)10 20 30 40 50 60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60亿,近几个世纪增长迅速,世界人口增长1倍或增加10亿所需时间不断缩短。

思考: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增长迅速的原因?(根本原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我国人口的增长(播放动画)讨论:谈谈你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认识(见P101)1、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仓库。

尽管贮藏了各种丰富的资源,但总有一天会被用完。

2、人类从环境中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归还环境了。

因此,环境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各种物质和能量。

3、现在很多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影响环境而引起的。

4、人类垃圾的无节制排放,使环境不堪重负,总有一天地球会变成一个大垃圾场。

5、环境就像一座加工厂,只要不超过它的供给能力,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小结: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二、人类对环境的关注1、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远古时期、农业时期、工业革命时期、近、现代1.利用自然(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缓慢,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主要是用火不慎,致使草地、森林发生火灾,影响只是局部性。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4章 可持续发展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_1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4章 可持续发展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_1

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对趋势。

2、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

3、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对关系。

4、了解人类在环境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1、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2、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实事求是对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2、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3、人类面临的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2、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对价值观【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主要从人口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认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人类发展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全球的生态平衡。

通过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念。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特别是领会可持续发展的精髓)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导入:漫画——地球妈妈太累了,再也擎不起太多的孩子;视频——各种自然灾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在不断上升。

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必将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那么,怎样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呢?一、人口的增长介绍:截止2018年元旦,世界和中国的人口数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球人口数量的庞大。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_《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优质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_《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优质教案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优质教案学情分析所教授的学生为农村中学初三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过程,而本节课放在初三的末尾,学生的转变恰到好处,能够从农村的各种随处可见的环境问题联想到环境问题的根源,实现实践向理论的升华。

而且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学习过相关人口、环境的课程,对本节课有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对之后三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学习有一个承接,层层递进,最终理会可持续发展的精髓。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发展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举例说明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知道目前人类为保护环境问题所作出的努力,知道处理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情况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

【学时重点】1.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2.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学时难点】1.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2.人口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日本地铁拥挤”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引出庞大的世界人口数量。

活动2【活动】二(一)人口增长:读图思考,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人口多,增长速度快,但有所减缓;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活动3【讲授】三(二)环境问题:人口的增长需要向地球索取更多的资源,如果不合理利用资源,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概念、按性质分类、起因。

活动4【活动】四(三)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考虑,思考讨论人类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增长情况与环境的关系?不同阶段分别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远古时期——利用自然;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近、现代社会——协调发展活动5【活动】五(四)看视频,写出其中由于人类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森林资源锐减、草原退化加剧、沙漠化迅速扩展、大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加重、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增加、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

9X.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2

9X.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2

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一)一.学业考要求1.能从图表中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

2.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看懂图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难点: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三.自主学习1.目前,地球上的人口已超过______亿。

2.人类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______和______着环境。

与此同时,环境也总是将这些影响和变化反作用与人类。

3.远古时期,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影响往往只是________的。

农业社会时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造成________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口数量迅速______。

致使资源过度开采,工业“三废”的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________的问题。

4.收集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谈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交流1.读课本图表(图4-1)结合你收集的信息,你知道了些什么?2.交流自主学习1、2题再结合课本(图4-2)展开讨论,并谈谈你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认识。

3.交流自主学习3,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

4.谈一谈:地球能养活多少人?5.评价交流:(1)我的收获:(2)我的疑问:五.轻松过关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B.污水经处理后排放C.为了牟取暴利,可随意捕杀、贩卖野生动物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石油、煤)2.从世界范围来看,与人口过度增长无直接关系的社会问题是 ( )A .能源短乏B .吸毒贩毒C 、环境污染D .资源短缺3.在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中,对人类而言,最紧迫的中心问题是 ( )A .如何获得更多的粮食B .如何获得更多的能源C .如何保护好耕地D .如何控制过快增长的人口4.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采取“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两项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A .发展畜牧业B .开展生态旅游C .增加木材产量D .改善生态环境5.当你发现有人捕杀青蛙、偷猎鸟类,或者知道有人盗伐林木,你觉得最好是 ( )A .去和他们辩论,不让他们这样做B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C .将这些人抓住,扭送公安机关D .告诉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他们6.下图是世界人口发展表,分析下表你可以得出 世界人口发展什么结论?我国针对人口的迅速发展.制定了什么政策?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7.“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战胜垃圾得首先战胜自己!”请结合下列图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浙教版科学九下教学课件-6.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浙教版科学九下教学课件-6.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 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规划绿地、公 园等生态空间。
水资源管理
人类通过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等手 段,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但同 时也可能对水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02 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总结词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全球气温升高、极端 气候事件增多等。
建立公众参与平台
建立便捷的公众参与平台, 让公众能够方便地参与到 环保行动中来。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1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环保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 境问题。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立更加公平 合理的国际环境治理机制。
3
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 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执法力度
对于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起到警示作用。
政策激励与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手段,激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 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
科技创新与环保产业的发展
加大环保科技研发投入
01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环
保产业的发展。
浙教版科学九下教学课件-6.4.1人 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目录
•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 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措施 • 未来展望与可持续发展
01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 系
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 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 致过度开发、过度消耗,破坏了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2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4.1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2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2.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要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要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图片引入: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2我们美丽的家园.思考: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界条件。

)2、人类遇到的问题? 人口问题(播放动画)一、人类与环境1、世界人口的增长:思考:你从上图中获得哪些有用的信息?想象:如此下去再过50年、100年,人口的数量将达多少?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60亿,近几个世纪增长迅速,世界人口增长1倍或增加10亿所需时间不断缩短。

思考: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增长迅速的原因?(根本原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我国人口的增长(播放动画)讨论:谈谈你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认识(见P101)1、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仓库。

尽管贮藏了各种丰富的资源,但总有一天会被用完。

2、人类从环境中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归还环境了。

因此,环境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各种物质和能量。

3、现在很多灾害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影响环境而引起的。

4、人类垃圾的无节制排放,使环境不堪重负,总有一天地球会变成一个大垃圾场。

5、环境就像一座加工厂,只要不超过它的供给能力,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小结: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二、人类对环境的关注1、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远古时期、 农业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近、现代1. 利用自然(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缓慢,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主要是用火不慎,致使草地、森林发生火灾,影响只是局部性。

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科学《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解决策略等。
2.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使命。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1.知识储备: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尚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以便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2.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环境问题时,可能存在思路不清晰、分析不深入等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本章节内容上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内涵,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
3.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展示环保知识和理念。
-海报要求:创意新颖,具有吸引力,能够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
4.撰写一篇关于环保行动的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倡议书内容应包括:背景介绍、目的意义、具体行动措施、期望效果等。
5.深入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选择一部相关法律,进行解读和分析。
2.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贴近生活,以增强学生的现实关注度;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浙教版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

3、了解人类在环境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2、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从人口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认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人类发展的关系。

通过学生围绕人与环境之间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通过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建立两个重要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节是第四章的一条总脉,为下面两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培养学生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走科学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念。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能较深入的了解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发展观,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过程1. 引导人口的数量到2011年10月31日已经达到70亿,如何面对人口的增长给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保护带来的负担,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2. 活动阅读书本P118图4-2,从图中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中,我们可以获知什么信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人口增长曲线我们又可以获知什么信息?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在20世纪后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如果延续现在的增长趋势,那么到2 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100亿大关。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1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1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2.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

2.通过“对话”讨论来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二、教学重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歌曲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阅读材料:联合国将“人口、发展与环境”定为21世纪第一个“世界人口日”的主题。

资料表明,人口的快速增长、过度消费、浪费和资源匮乏正在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饮用水的短缺,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农作物的减产使人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

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阿拜德在2001年“世界人口日”致词中说,生活在地球上的几十亿人拥有同样的梦想:安全的生活、充裕的空间、……我们只有有限的时间来纠正威胁地球的不平衡,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生活在哪里,每一个人都有这份责任。

动画展示:热带雨林、全球沙漠化、垃圾场、清澈的河流和被工业污染的河流设计意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展现给同学们的是草原上如诗如画般的美景,牧羊姑娘愉快的心情。

而阅读材料和动画展示马上使人联想到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的呼吁。

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立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新课教学作准备。

(二)新课教学活动:讨论并模拟环境与人类的对话----谈谈你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认识。

环境:我是人类的家园,为你们提供生存和活动的空间。

离开了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9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课程标准要求
一、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

二、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

教材内容全解
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与环境,人类的活动则影响和改变生物圈。

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各种资源,同时也要接纳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即人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地球上的空间、资源、环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与环境相适应。

二、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①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

如由于盲目开耕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

②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如何解决及人类所做的工作?①计划生育②环境保护③我们的行动(宣传、减少能源消耗搭车或公交车减少大气污染及温室将就;使用无磷洗衣粉;不将化学品废物(如油漆、油漆稀释剂等随意倒入下水道);电池回收等。

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一】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
A.粮食
B.土地
C.淡水
D.能源
【答案】A
【解析】A、“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的能量来源,没有粮食人类就不能生存,故粮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符合题意;B、土地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而不是物质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淡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宝贵的自然资源,人体生命活动和工业发展都离不开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物质条件,而不是能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例题二】下列环境问题与空气污染无关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的形成
D.赤潮的形成
【答案】D
【解析】A、温室效应是因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排放,与空气污染有关,故错误;
B、臭氧层空洞是因为氟利昂的排放.与空气污染有关,故错误;
C、酸雨是因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一些工业气体的排放,与空气污染有关,故错误;
D、赤潮的形成是因为水体的污染,与空气污染无关,故正确.
知识能力提升
1.关于环境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雨水称为酸雨
B.大理石雕不怕酸雨
C.煤燃烧时应加入适当的物质,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D.废弃电池中通常含有的Hg、Pb元素不污染环境,可以不回收
2.下列有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雨的产生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而造成的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鼓励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以促进农业增产丰收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被人类重视,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A.吸烟是不良嗜好,应该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是污染空气的主要原因
C.我们要减少使用含磷的洗衣粉,其目的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D.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只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可以减轻温室效应4.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的是()
A.酸雨
B.沙尘暴
C.白色污染
D.温室效应
5.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
B.使燃料充分燃烧,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节约化石能源
C.pH<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D.石油发生分解反应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PH>7的雨水不属于酸雨.故选项错误;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酸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C、煤燃烧时应加入适当的物质,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通常加入的物质是大理石或生石灰,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和它们反应生成硫酸钙或亚硫酸钙等物质.故选项正确;
D、Hg、Pb元素会严重的污染环境,应该予以回收,并且进行适当的处理.故选项错误.2.【答案】C
【解析】A、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形成的,故A 正确;
B、乙醇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不是空气污染物,所以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B正确;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不可大量使用,故C错误;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的污染,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A、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对人有害,所以正确.
B、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是污染空气的主要原因,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所以正确.
C、水体富营养化就是水中含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造成了水污染,其原因主要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生活中使用含磷洗涤剂所致,所以正确.
D、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所以错误.
4.【答案】A
【解析】A、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A正确,B、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故B错误,C、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故C错误,D、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故D错误
5.【答案】D
【解析】B、根据燃料充分燃烧的产物考虑;C、根据酸雨的pH和形成物质判断;D、根据石油的处理方法是分馏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